1.小班音乐听声学声教案
活动目的:
1、感受并初步辨认鼓、碰铃、蛙鸣简、三角铁等乐器的音色,尝试为教师齐声伴唱。
2、学习听辨乐器音色表演相应动作,增强音乐听力与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1、鼓、碰铃、蛙鸣简、三角铁各一个。
2、老虎、小兔、青蛙、小猴的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1、出示四种动物的图片,,引导幼儿分辨动物的名称,并模仿各种动物的基本动作。
2、引导幼儿倾听并分辨乐器的音色,尝试进行初步的匹配。
注意敲击鼓、碰铃、蛙鸣简、三角铁四种乐器,引导幼儿认真倾听其音色,与图片上的四种动物进行匹配。
逐一演奏四种乐器,引导幼儿认真听辨并做相应动物的动作。
3、演唱歌曲,引导幼儿齐声伴唱。
教师唱到"什么声音响"?后,在间奏处有节奏地敲击乐器,引导幼儿辨别声响并做相应动物的动作4幼儿游戏。规则:幼儿必须在教师唱完"看谁辨得清,辨得清"后,才能做动作。
2.小班音乐活动听声音辩事物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探索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引起幼儿对声音的注意和兴趣。
2.知道有声和无声,能区分声音的快与慢、强与弱等特性。
3.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录音机一台,各种声音磁带一盘、音乐磁带一盘。
2.小手鼓一面。
3.图片若干张。
活动过程
(一)游戏跟着指挥做
游戏目的:集中幼儿注意力,培养灵敏的反应能力。
游戏做法:孩子和老师一起围坐成一个圆圈。根据老师指挥手势的不同,孩子们变换不同的动作。如老师双手放在地上,幼儿就拍地;老师双手放在膝盖上,幼儿就停止动作;老师在胸前屈臂平抬双手,幼儿就拍手等等,动作规则可以自编。
(二)声音在哪里
1.通过上面的游戏,幼儿的注意力都集中于教学活动中。这时老师放录音,让幼儿仔细、安静地聆听。录音中放出的是各种声音,如不同动物的叫声、小河流水的声音、打雷下雨的声音、钟表的声音、汽车的声音等。
倾听后,让幼儿说出是什么发出的声音,并模仿。然后,出示与这些声音有关的图片,幼儿听录音时,能迅速指出录音对应的是哪张图片的内容。
2.让幼儿动脑筋想一想,除了以上声音,生活中还有什么声音?
3.让幼儿试一试我们身上能发出什么声音?
4.有声和无声:老师拿一面手鼓,有时击鼓,有时不击,这就是有声和无声。请孩子闭上眼睛,听到鼓发出声音时,就把手举起来,没有鼓声就把手放下。
5.跟着鼓声做动作。
(1)首先是非移动式的动作,用手模仿走路,这样能更清楚地听到鼓的节奏。
(2)然后起立,围成一圈,让幼儿跟着鼓声走路。快、慢、停结合起来,让孩子尽量配合鼓的节奏走。
(3)让孩子即兴发挥,可以向前走、向后走、绕圈走、蹲着走等等,只要能跟上鼓的节奏就可以。
注意这时要求孩子们要表现出鼓声的特点:走、停、快、慢、强、弱。让孩子用感官充分感知声音的这些特性(最后可以请孩子当指挥击鼓)。
6.让幼儿倾听“音乐”。
听后告诉他们,音乐可以通过各种乐器演奏出来,也可以由人演唱出来,小朋友以后就可以和老师一起,慢慢地熟悉音乐,和音乐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让音乐成为我们最好的朋友。
活动反思
探索生活中的声音,发现身体部位可以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并大胆进行尝试表现为音乐伴奏。萌发喜爱打击类音乐活动。本次活动符合《三到六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关于幼儿艺术领域的要求,符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不足之处是幼儿在为音乐伴奏的时候,兴趣很高,对用力大小、感受音乐的轻重方面没能更好地进行对比,再进行巩固,让幼儿着重让幼儿感受一下,效果会更好。
3.小班音乐活动听音乐爬山教案反思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快慢,尝试用踮脚尖及弓箭步表现小羊、老羊走路。
2、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教学准备:
音乐磁带、大灰狼头饰。
教学过程:
一、感受乐曲,用身体动作、语音表现节奏。
1、T:山脚下住着两只羊,一只老羊,一只小羊(图片),我们和它们打个招呼吧。老羊和小羊要和我们玩个游戏“听音乐爬山”(听音乐,手指腿上爬行)
提问:
1)、刚才爬山的两段音乐一样吗?什么地方不同?
2)、你觉得快的音乐像谁在走路,慢的呢?
2、T:原来老羊、小羊爬山的速度不一样,我们再来爬一次(手指爬行,加语音:(小羊)的笃、(大羊)踢托。)
二、尝试用踮脚尖走,弓箭步表现小羊、老羊走路。
1、T:山坡上长满了绿绿的、嫩嫩的青草,我们和老羊小羊一起去玩吧。(师带幼儿听音乐踮脚尖走、弓箭步走)。
2、T:刚才我看到有只小羊走得可神气了,我们请他表演一下。
点评:看!这只小羊走路时身体直直的,踮起脚尖轻轻、快快地走的,真棒!你会吗?我们一起来学学。
3、T:谁来学学老羊走,请两名幼儿示范,你喜欢哪只羊走路的样子?
师示范:老羊走路可有力了,跨一步,再跨一步,前面的腿弯弯的,后面的腿直直的。我们也来学学老羊走吧。
4、T:现在老羊小羊要来找好朋友,谁会听音乐走,走得对,老羊和小羊就和他做好朋友。
三、游戏,进一步巩固步伐。
T:两只羊每天都上山下山去吃草,非常快乐。可是有一天来了一只大灰狼,老羊小羊会怎样保护自己呢?如果你们听到大灰狼的声音,可要逃回家,千万别让大灰狼抓到哦。老羊小羊上山吃草吧!
提示语:小羊上山啦,山上那么多草,吃个饱吧!
老羊上山啦,快来一起吃草,真呀真高兴!
(提醒幼儿找一个空地方玩游戏。)
四、结束:时间不早了,老羊小羊快下山吧!
教学反思:
这个活动符合小班幼儿好奇、好模仿、好动的特点。通过幼儿自身的探索,感受与同伴、老师一起玩的快乐。充分突出以幼儿为主体,努力把握“玩中学”的度,注重多观察、少干预,让他们在游戏、体验、操作中获取新知,充分表现自己。
4.小班音乐听音乐模仿走教案反思
目标:
感受音乐的速度、力度变化,模仿老爷爷慢走,小朋友轻快地走和解放军有力地走。
准备:
日常生活中,提醒幼儿注意观察各种人物的走路姿势。老爷爷、小朋友和解放军的图片及他们的头饰。
过程:
1、出示老爷爷、小朋友和解放军的图片,请幼儿学一学他们走路的样子。
2、欣赏《老爷爷走路》、《小朋友走路》和《解放军走路》三段乐曲,引导幼儿从节奏、速度、音的高低变化上区分和感受三种音乐形象,说一说哪段是表现老爷爷(小朋友、解放军)走路的?
3、分段弹奏乐曲,启发幼儿根据音乐合拍地任意做相应的模仿动作。并反映出人物动作的不同特点。
4、小组活动。幼儿自愿结成三人小组,分别戴上三种头饰。当音乐出现某一形象时,戴该形象头饰的幼儿做相应动作,另外两位小朋友为他拍手伴奏。互换角色进行。
建议:
3岁幼儿可以只学老爷爷和小朋友走步。
5.小班游戏听声辨人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锻炼幼儿行动的敏捷性和反响本领,学会躲闪。
2、通过幼儿对民间游戏的了解,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的精神,弘扬我国民族文化。
3、培养幼儿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
4、提高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敏性。
5、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学会团结、谦让。
活动准备:
宽敞平坦的活动区,鸡妈妈、老鹰的头饰;鸡宝宝胸饰若干;录有民间童谣的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讲故事:鸡妈妈领着小鸡在草地上找食吃,忽然天上飞来了一只大老鹰,小鸡们吓的大喊:“妈妈救命”鸡妈妈大声说:“孩子们快排好队,到妈妈身后来。听妈妈的口令。”老
鹰”扑来扑去,心里盘算着怎样抓到小鸡。可是”鸡妈妈”紧紧地护着小鸡,使老鹰很难有下手的机会。老鹰装作漫不经心的样子,突然猛一转身,向着小鸡扑了过去。鸡妈妈见
状,大吃一惊,张开了她的双翅迅速挡住了老鹰的去路,机警地保护着自己的孩子们。而小鸡们可听话了,也一个拉着一个,左躲右闪,不让”老鹰”抓住。
教师:孩子们,鸡妈妈是不是很勇敢?小鸡是不是很听话?
现在我们出去做游戏,你们听老师的话吗?
幼儿:听话
二、开始游戏
(幼儿扮演小鸡,一位老师扮演鸡妈妈,另一位老师扮演老鹰)
师:小鸡宝宝们,鸡妈妈我呀想带你们出去玩玩,你们想去吗?鸡宝宝按顺序排好队,跟着妈妈出发吧。 (幼儿在童谣音乐声中,走进活动场地同时做准备活动并队列训练)
幼儿:老鹰来了
师:哎呀,谁来了?(老鹰来了)快到妈妈身后躲起来。
(师幼玩老鹰捉小鸡游戏)
三、归纳总结
游戏时应该遵守游戏规则,不推不挤,注意安全。
四、儿歌韵律,放松活动
孩子们真棒,你们出汗了吗?我们一起休息休息吧!
教学反思:
这节课孩子们积极投入、兴趣高涨,完全沉浸在自己的角色中,表现出自主探索、乐意合作和挑战自我的精神。通过游戏锻炼了幼儿快速跑的本领,学会躲闪。还培养了幼儿遵守游戏规则意识和安全意识。在这节活动课中教师还充分利用背景音乐代替教师的语言,较好地刺激了幼儿的音乐感官和运动感官,使民间体育游戏活动成为培养儿童兴趣、发展动作、表达情感、开拓创新的过程。
6.小班音乐教案:听音乐模仿走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听音乐模仿走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的速度、力度变化。
2、模仿老爷爷慢走,小朋友轻快地走和解放军有力地走。
活动准备
1、观察各种人物的走路姿势。
2、老爷爷、小朋友和解放军的图片及他们的头饰。
活动过程
1、出示老爷爷、小朋友和解放军的图片。
请幼儿学一学他们走路的样子。
2、欣赏《老爷爷走路》、《小朋友走路》和《解放军走路》三段乐曲。
引导幼儿从节奏、速度、音的高低变化上区分和感受三种音乐形象。
说一说哪段是表现老爷爷(小朋友、解放军)走路的?
3、分段弹奏乐曲
启发幼儿根据音乐合拍地任意做相应的模仿动作。
并反映出人物动作的不同特点。
4、小组活动。
幼儿自愿结成三人小组,分别戴上三种头饰。
当音乐出现某一形象时,戴该形象头饰的幼儿做相应动作,另外两位小朋友为他拍手伴奏。
互换角色进行。
7.小班音乐听声学声教案
活动目的:
1、感受并初步辨认鼓、碰铃、蛙鸣简、三角铁等乐器的音色,尝试为教师齐声伴唱。
2、学习听辨乐器音色表演相应动作,增强音乐听力与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1、鼓、碰铃、蛙鸣简、三角铁各一个。
2、老虎、小兔、青蛙、小猴的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1、出示四种动物的图片,,引导幼儿分辨动物的名称,并模仿各种动物的基本动作。
2、引导幼儿倾听并分辨乐器的音色,尝试进行初步的匹配。
注意敲击鼓、碰铃、蛙鸣简、三角铁四种乐器,引导幼儿认真倾听其音色,与图片上的四种动物进行匹配。
逐一演奏四种乐器,引导幼儿认真听辨并做相应动物的动作。
3、演唱歌曲,引导幼儿齐声伴唱。
教师唱到"什么声音响"?后,在间奏处有节奏地敲击乐器,引导幼儿辨别声响并做相应动物的动作4幼儿游戏。规则:幼儿必须在教师唱完"看谁辨得清,辨得清"后,才能做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