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主题我是小小建筑师教案 托班教案|小班教案|中班教案|大班教案|特色教案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小班教案 > 小班说课稿

小班主题我是小小建筑师教案

时间:2022-06-23 17:33:49

小班主题我是小小建筑师教案是非常优秀的内容,希望能让找寻小班说课稿的您有所帮助。

1、小班主题我是小小建筑师教案

  一、活动背景:

  时下,鳞次栉比的摩天高楼,造型各异的高层建筑已成为一个现代化城市发达与否的标志,并到处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为幼儿所熟悉。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我们选择了这一幼儿易于表现的事物——房屋。让幼儿在认识和熟悉一些几何图形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图形的不同组合、拼贴等发展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和发散性思维的能力,进一步丰富几何体的简单知识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运用。通过做做、玩玩、讲讲的活动,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表现能力。

  二、活动目标:

  1、认识房屋建筑的外形特征,运用几何形组合,拼贴出各种简单的房屋平面造型。

  2、培养幼儿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感受力,表现力,并发挥一定的想象力进行初步的建构和创造。

  三、活动准备:

  1、房屋展览图片四幅,小动物形象图片若干。

  2、泡沫板两人或三人一块,几何图形片若干,水盆若干。

  3、请一位老师扮狮王形象,熟悉对话。

  4、录音机及有关录音。

  四、活动过程:

  (一)丰富幼儿对房屋外形的认识,帮助幼儿初步了解房屋简单的外形特征。

  1、老师幼儿一同参观房屋建筑展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客人(狮王出现)讲话:听说娃娃城新建了许多漂亮的城堡,小朋友我们一起去参观好吗?

  2、分析了解房屋的基本结构。提问:你们刚才看到了什么样的房子?房子上面的部分是什么?(屋顶。)下面呢?(墙。)墙上有什么?为什么要有门和窗?

  3、激发幼儿为小动物建造房子的欲望。狮王作伤心状。老师问为什么这么伤心?(狮王说:前一阵森林里发生了水灾,把小动物们的房子都给淹没了,小动物们没房子住可伤心了。)老师安慰狮王:“狮王别着急,我们小朋友一起来帮助你们好吗?”“小朋友你们愿意吗?”

  (二)幼儿尝试个别操作,了解幼儿拼贴建构情况,鼓励幼儿创新大胆想象。出示许多小动物及建筑材料(吹塑纸片),请个别幼儿上前尝试操作,根据情况老师和幼儿及时评价。

  (三)幼儿分组建构。

  1、想一想你想给小动物构造什么样的房子?帮谁造?

  2、要求,造的房子要牢固,方便进出,让小动物们满意。

  全体幼儿两人合用一块泡沫板,进行建构活动。鼓励幼儿为小动物造一座、两座或更多的房子,并且造得不一样。在此过程中老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启发。

  (四)讲评。

  1、相互参观,说说哪座房子造得好?为什么?

  2、把房子送给小动物。

  3、狮王代小动物致谢,与小朋友共舞。

  五、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区域活动中继续用图形建构房屋或其他物,也可提供立体积木让幼儿进行立体构造。

  六、效果分析:

  活动中幼儿想象丰富,思维开阔。他们不但能将长方形的纸片横摆,而且还将它竖排成并列的几间房子,而且对门、窗所装位置也掌握得很好。还有的小朋友想象更大胆,将梯形的图片斜放当作房子上的滑梯,将长方形竖放当电梯。总之,这次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原载《幼教博览》(京),2003.6.39

2、小班主题活动我是小小面包师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能在老师指导下完成作品,体验成功的乐趣。

  2、 发展幼儿动手及操作的能力。

  3、 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 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重难点:

  乐意动手制作,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过程:

  一、小熊的吐司面包

  师:今天我们小五班来了一位动物朋友,我们来请他出来吧!原来是小熊啊!我们一起来像小熊打个招呼把!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向小熊打招呼,并模仿小熊向幼儿介绍自己。

  师:小朋友们好,我是小熊蛋糕师,我的本领可大了,我会做好多好吃的蛋糕、面包呢!瞧!我今天带了什么过来呢?

  幼:吐司面包。

  教师出示已经装好在盘子里的三角形与正方形的面包,并请幼儿说一说面包的形状

  幼:有正方形的,还有三角形的。

  师:今天,小熊就请我们小朋友们一起来和我一起做一做好吃的吐司面包,好吗?

  二、小熊做吐司面包

  1、 教师示范:先取出一片三角形/正方形的吐司面包,轻轻地放在手掌心,用小勺子舀出甜甜酱均匀的涂在手里的面包片上,涂好后再拿一片三角形/正方形的吐司面包,和我们的涂好酱的吐司面包,脸贴脸,头碰头贴在一起。

  2、教师讲授注意要点:

  (1)、选自己喜欢的面包形状,选择时两片面包师需要贴在一 起的,所以一定要形状是一样的才行。

  (2)、选择自己喜欢的酱料,一手拿一片面包一手拿小勺子, 舀酱料的时候要在盘子边将多余的酱料弄掉,防止把衣 服弄脏。每个酱料有属于它自己的勺子,不能乱舀。

  三、我来做吐司面包

  1、 提醒幼儿选择两片形状一样的吐司面包,来制作好吃的吐司面包。

  2、 引导幼儿用小勺子轻轻地舀一点甜甜酱均匀地抹在面包片上,另一片面包一定要对好了贴上才行。注意幼儿是否将甜甜酱抹到了衣服上,并及时提醒。

  3、 做好以后先将好朋友夹心面包放在盘子上,可以将自己制作好朋友夹心面包送给自己的 朋友,吃完以后将垃圾扔垃圾桶。

  活动反思:

  活动的整个环节紧紧相扣,连接紧密,让幼儿时刻保持着新奇感,兴趣很高。教师在讲解吐司面包的制作过程中,讲解的十分详细,用十分形象的“头碰头,脸贴脸”来告诉幼儿,要把面包的角和面都一一对应的贴好。在幼儿的制作过程中,大部分的幼儿都能够将教师所讲的步骤清楚的做出来,而且能够比较好的,比较快的做出来。对于在制作过程中还不是很清楚的幼儿,教师也会给予及时的提醒与个别的再次讲述。最后的分享过程中,因为教师在之前没有讲清楚规则,导致幼儿都离开了小椅子,秩序稍微有点乱,但是教师在教室及时的提醒下,幼儿还是能够马上的坐下来的。幼儿也很乐意与其他幼儿进行分享,这是非常成功的一点。

3、小班主题我是小小魔术师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小班幼儿年龄小,对很多东西都非常的感兴趣。在一次自由游戏活动中,小朋友在游戏过程中,几个小朋友对突然出现的影子非常的感兴趣,他们不同的变化身体的动作,观察自己影子发生的变化,不一会时间并感染了旁边许多的小朋友,都在玩自己的影子,并自己做起了比较,有的比高矮,有的小朋友相互去踩别人的影子,玩的非常的高兴。看到孩子们对这以自然现象产生了兴趣和争论,所以我们认为开展这一活动,可以让幼儿实际参与探索活动,感受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能促进幼儿的长远发展。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让幼儿初步了解物体挡住光的时候就会出现影子。

  2、激发幼儿对影子现象的兴趣,培养好奇心和求知欲。

  3、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动脑能力。

  4、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多种方法,在游戏中与同伴合作,交流,学习。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了解影子的形成是因为光被物体挡住了。

  教学难点:影子会随光线的不同发生不同的变化

  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大白布一张,电灯,手电筒等光源, 玩具手偶若干,选择有阳光的地方。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设置情景,对话导入(教师出示一个动物手偶放在白布后边,用手偶对话,并制造出影子)教师出示一个手偶,与幼儿进行简单的对话,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师:嗨!小朋友们好,你们知道我们是谁吗?(引导幼儿发现影子)幼:````````

  二、基本部分

  (1)捉迷藏游戏,引出主题

  1、师:"小朋友们是怎么知道是小白兔的呀?刚刚他明明躲起来的呀?"(引导幼儿发现并能说出影子)。

  2、教师拿出动物手偶,师:“小白兔呀还想和大家玩一个游戏,小朋友们想不想和我们小白兔玩游戏呀?”“小白兔呀!想喝大家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小朋友们把小眼睛闭起来。”

  3、(教师在幼儿把眼睛闭好的时候,把小兔手偶放在白布后边,并把白布后边的电灯关掉。)师:"小朋友们现在可以开始寻找小白兔了,小朋友们知道小白兔在那里吗?"(教师在幼儿寻找的时候把白布后边的灯打开又关上,反复两次玩游戏,幼儿自由发言,引导幼儿说出有光的时候能看到小兔的影子,没有光的时候,影子也消失。)

  4、想一想,说一说怎样幕布上才能有影子?

  5、教师小结影子的形成:当物体挡住光线的时候就会出现影子。(引导幼儿认识影子,并初步了解影子的形成是因为光被物体挡住了。)

  (2)魔术变变,有趣的影子

  1、师:“小朋友们知道怎样才能变出影子吗? 小朋友们会变了吗?小朋友们都会变什么呀?现在小朋友们自己找一个好朋友一起,我们一起来玩魔术,变影子。” 幼儿自由操作实验(每两个幼儿一组拿一把小电筒,鼓励幼儿自由交谈,分组请幼儿自由玩找影子的游戏,引导幼儿寻找不同物体的影子,引导幼儿观察电筒位置不同时候,影子的位置是否相同,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3)想一想,说一说,寻找有趣的影子

  1、说一说,刚刚小朋友都寻找到了那些东西的影子呀?

  2、想一想,小朋友们都在那些时候看到过影子,在那些时候没有影子?在什么地方看到过一些什么影子?

  3、看一看,当光线的方向不同的时候,物体的影子有没有变化,都有一些什么变化?鼓励幼儿大胆用语言表达出来。

  4、教师小结:影子会随光线的不同发生不同的变化

  三、结束部分:

  1、教师提问,加深幼儿对影子形成的了解,并能大胆的说出,当光被物体挡住的时候就会出现影子,影子会随光线的不同发生不同的变化。

  2、与幼儿一起到活动室外玩踩影子的游戏和藏影子的游戏(引导幼儿用什么方法可以吧自己的影子藏起来)。

  教学反思

  1、小班幼儿年龄小,但在本次活动中幼儿对影子非常的感兴趣。在活动前我利用故事导入,让幼儿自己去寻找发现影子,幼儿很积极。活动中在捉迷藏游戏里,幼儿初步了解,并认识影子,教师引导他们简单的说出影子的形成,让幼儿初步认知到影子的形成是因为光被物体挡住了。

  2、在活动中,幼儿积极与老师,小朋友配合,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让幼儿拿着小电筒自己去寻找影子,让他们自己去发现探索,那些东西有影子。

  3、 在活动最后,教师,幼儿互动,一起游戏,让幼儿观察他们不同的变化身体的动作,观察自己影子发生的变化,有的幼儿都在玩自己的影子,并自己做起了比较,有的比高矮,有的小朋友相互去踩别人的影子,玩的非常的高兴。看到孩子们对这以自然现象产生了兴趣和争论,充分的体现出了科学活动可以让幼儿实际参与探索活动,感受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才能促进幼儿的长远发展。

4、小班主题我是小小建筑师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在观察建筑的基础上,感受、了解建筑物的外观、房顶、窗户等造型的丰富变化,产生创作的愿望。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尝试设计建筑,体验创作的乐趣。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对方形、圆形,线条等涂鸦感兴趣,并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ppt课件,投影仪,电脑。

  2、设置绘画区、拼贴区、泥工区、建构区、表演区,各个区提供相应的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欣赏建筑,感受造型的变化

  (1)感受建筑物高低、方圆、形状等外形的丰富变化

  ①引入:前段时间老师去外地旅游,发现那里的建筑可真漂亮,你们想去看一看吗?今天,杭老师把这些建筑的照片带来了,想和大家一起看看,好吗?

  ②播放课件出示建筑图片,让幼儿初步观察欣赏,感受建筑物的外形变化。

  ③教师提问:你最喜欢哪一个建筑,它是什么样子的?在欣赏过程中,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用课件放大建筑图片,引导幼儿进行仔细观察,积极表达自己的发现。让幼儿发现建筑物有的是方方的、一层一层叠得很高;有的像一座塔,越高的地方就越细;有的是左右两边一样、是对称的;有的像一朵荷花……

  (2)观察建筑物顶端的形状、色彩、装饰等丰富变化。

  ①过渡: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这些建筑的外形看上去是各种各样的,变化丰富。其实,这些建筑除了外形不同,还有很多地方也是不一样的,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呢?让我们再来看一些建筑吧。请你们观察这些建筑的顶有什么不一样?

  ②播放课件,出示建筑图片让幼儿观察。

  ③教师提问:这些建筑的顶是什么样子的?它们形状有什么不同?颜色有什么不同?装饰有什么不同?你最喜欢哪一个建筑的顶部设计?利用课件放大图片,让幼儿进行仔细的观察,围绕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类对比观察,引导幼儿对建筑顶部设计有层层深入的了解,同时帮助幼儿掌握由大到小、由表及里的观察方法。

  ④教师小结:建筑物最明显的不同就是它们的顶部的变化,各种各样不同的顶,才使这些建筑物看上去更加漂亮、丰富。

  (3)观察建筑物外部装饰的丰富变化。

  ①教师过渡:人们在设计建筑时,为了使建筑物更加的美观,往往会在建筑上设计一些图形,你见过吗?在我们的生活周围你有这样的发现呢?

  ②播放课件,出示建筑图片让幼儿观察。

  ③教师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4)教师总结:小朋友,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的建筑都很漂亮,可能我们并没有仔细地看过。只要大家用心观察,用自己的亮眼去观察,你会发现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漂亮的建筑。

  2、设计建筑,体验成功与快乐。

  (1)你喜欢这些漂亮的建筑吗?你想不想也来当一回建筑师来设计建筑呀?

  (2)启发幼儿想想:你最想用什么方法设计建筑。

  (3)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想法,引导幼儿与同伴相互交流。

  (4)幼儿根据自己选择的方式,到各个操作区设计建筑。

  (5)交流感受:你是选择用什么方法设计建筑的?设计建筑时你碰到什么问题了?是怎么解决的?你的心情怎么样?

  (6)启发幼儿说说:从今天设计建筑的过程中学到了什么本领。

  活动延伸:

  1、孩子设计建筑需要一定的时间,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需要来决定操作的时间,活动之后,选择适当的时机展示作品,组织孩子欣赏、交流。

  2、利用区域活动、晨间交往等时间,可以组织孩子尝试选择其他方式设计建筑。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重点定位在观察,观察也是之后进行表现的基础,所以通过层层深入地引导孩子欣赏、感受、比较、发现,孩子确实能够并且十分乐意表达对建筑的理解。同时准备方便、效果明显的建筑图片展示,更恰到好处地体现出了本次活动与多媒体教学结合的意义所在。然而,孩子设计建筑的表现过程是需要一定时间的,这似乎又与我们通常所理解的一个集中活动要把握的时间范围有所出入。由于活动的第二大环节是孩子自选区域创造表现,我想,这个活动既可以看作一个集中活动,又可以看作一个半日活动、或分几教时完成的活动,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需要来把握操作、表现的时间。

5、小班主题我是小小建筑师教案

  一、活动背景:

  时下,鳞次栉比的摩天高楼,造型各异的高层建筑已成为一个现代化城市发达与否的标志,并到处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为幼儿所熟悉。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我们选择了这一幼儿易于表现的事物——房屋。让幼儿在认识和熟悉一些几何图形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图形的不同组合、拼贴等发展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和发散性思维的能力,进一步丰富几何体的简单知识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运用。通过做做、玩玩、讲讲的活动,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表现能力。

  二、活动目标:

  1、认识房屋建筑的外形特征,运用几何形组合,拼贴出各种简单的房屋平面造型。

  2、培养幼儿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感受力,表现力,并发挥一定的想象力进行初步的建构和创造。

  三、活动准备:

  1、房屋展览图片四幅,小动物形象图片若干。

  2、泡沫板两人或三人一块,几何图形片若干,水盆若干。

  3、请一位老师扮狮王形象,熟悉对话。

  4、录音机及有关录音。

  四、活动过程:

  (一)丰富幼儿对房屋外形的认识,帮助幼儿初步了解房屋简单的外形特征。

  1、老师幼儿一同参观房屋建筑展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客人(狮王出现)讲话:听说娃娃城新建了许多漂亮的城堡,小朋友我们一起去参观好吗?

  2、分析了解房屋的基本结构。提问:你们刚才看到了什么样的房子?房子上面的部分是什么?(屋顶。)下面呢?(墙。)墙上有什么?为什么要有门和窗?

  3、激发幼儿为小动物建造房子的欲望。狮王作伤心状。老师问为什么这么伤心?(狮王说:前一阵森林里发生了水灾,把小动物们的房子都给淹没了,小动物们没房子住可伤心了。)老师安慰狮王:“狮王别着急,我们小朋友一起来帮助你们好吗?”“小朋友你们愿意吗?”

  (二)幼儿尝试个别操作,了解幼儿拼贴建构情况,鼓励幼儿创新大胆想象。出示许多小动物及建筑材料(吹塑纸片),请个别幼儿上前尝试操作,根据情况老师和幼儿及时评价。

  (三)幼儿分组建构。

  1、想一想你想给小动物构造什么样的房子?帮谁造?

  2、要求,造的房子要牢固,方便进出,让小动物们满意。

  全体幼儿两人合用一块泡沫板,进行建构活动。鼓励幼儿为小动物造一座、两座或更多的房子,并且造得不一样。在此过程中老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启发。

  (四)讲评。

  1、相互参观,说说哪座房子造得好?为什么?

  2、把房子送给小动物。

  3、狮王代小动物致谢,与小朋友共舞。

  五、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区域活动中继续用图形建构房屋或其他物,也可提供立体积木让幼儿进行立体构造。

  六、效果分析:

  活动中幼儿想象丰富,思维开阔。他们不但能将长方形的纸片横摆,而且还将它竖排成并列的几间房子,而且对门、窗所装位置也掌握得很好。还有的小朋友想象更大胆,将梯形的图片斜放当作房子上的滑梯,将长方形竖放当电梯。总之,这次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原载《幼教博览》(京),2003.6.39

6、小班主题我是小小飞行员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锻炼身体后群(颈、肩、背)肌肉的控制能力,积极参与探索游戏。

  2、能主动完成合作游戏。

  3、帮助幼儿了解身体结构,对以后的成长会具有一定的帮助。

  4、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每人一块60×150的布料,活动场地一块。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扮演角色、队列队形练习

  师:孩子们,你们看过飞机空中表演吗?它在空中表演的有什么?你们想成为一名勇敢的飞行员吗?小小飞行员四路纵队集合!开始今天的飞行队列练习(左右分队走、并队走、对角穿插走、两路变四路走等)

  (二)基本部分:

  1、身体素质训练。

  A 和幼儿谈话,提出问题。

  师: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飞行员需要有健康强壮的身体。飞行员每天要进行哪些身体训练呢?

  小结:刚才队员们说了许多地面训练的内容,今天,我们进行其中的四项训练:双脚跳跃、平衡、助跑跨跳、模拟飞行。我为每位队员准备了一块布,每组的四位队员共同商量用布在地面布置出来一种训练场地。

  B 幼儿分组探索,根据任务布置场地。

  C 熟悉场地、鱼贯练习,教师随机指导。

  2、游戏“小飞机”。

  师:(出示布料)谁能用自己的身体变成一架小飞机停留在这块飞机场?

  A 幼儿探索、交流分享、集体练习。

  B 探索两两合作的玩法。

  师:请两个人合作用一块布,一人扮小飞机停在飞机场上,另一个人想办法,让他向前滑翔起来?(教师观察幼儿玩法,提醒保持规范的动作)

  C 互换角色,合作练习。

  (三)结束部分:放松活动

  讲评:今天我们的训练任务完成的非常出色,我们的小飞机也要休息了。

  以收飞机和飞机场的游戏情景作放松活动。

  活动反思:

  首先,活动的开始部分,我利用在线上开飞机做准备运动展开。在创设情境的氛围下,做针对平衡的热身活动,为下面的环节做好铺垫。中间我还穿插了走、跑、蹲、垫脚等多种趣味的走线方法,孩子有比较强的学习兴趣。

  第二环节直接利用情境“停飞机”非常自然的引出。在利用三种方法停飞机的时候,有些挑战性,但是孩子们都完成的比较好。特别是听口令停飞机,使得整个活动不会那么枯燥。

  前面这两个环节主要是针对幼儿站立平衡的学习和练习,在此基础上,后面的游戏环节就是这行技能的使用。利用孩子们的分组搭建的飞机跑道,飞行员们非常顺利的炸毁了敌人的目标。

  总的来说,说动的设计比较巧妙,活动环节一环扣一环,环环递进。还考虑到了动静交替和幼儿的个体差异。活动又紧紧的围绕着飞行员开飞机这一情景来展开,比较合理。

  那么也存在一些问题:准备活动时,可以先做一些比较简单的身体活动在开始开飞机,这样衔接会比较好一些。最后的游戏环节语言组织不够准确、精炼,以至于幼儿对我的指令行动不明确。

7、小班科学活动我是小小魔术师教案反思

  设计背景:

  小班幼儿看到各种鲜艳的颜色总是很好奇,而颜色对幼儿的吸引也很大。本节活动《我是小小魔术师》就是结合幼儿对颜色的喜爱,利用魔术等幼儿喜欢的活动,采用让幼儿自己探索和与老师一起探索、图谱结合等方式加深幼儿对颜色的认识。让幼儿感受到颜色的变化多端,知道红、黄、蓝三种颜色两两混合就能变出紫色、橘色、绿色的颜色常识,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从而使幼儿明白色彩不仅仅在于颜料中,更存在于大自然和我们身边的事物中。

  活动目标:

  1、通过让幼儿自由探索,引导幼儿体验混色变化带来的快乐。

  2、在玩玩做做中使幼儿知道三原色配色的结果。

  3、幼儿学习看图谱说儿歌。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活动重难点:

  幼儿在做做玩玩中知道混色后的结果,并尝试说儿歌。

  活动准备:

  1、红黄蓝图片

  2、红黄蓝及其他颜色水粉颜料若干

  活动过程:

  一、情景:教师扮成魔术师导入课题

  1、今天,我是一个小小魔术师,你们知道魔术师是干嘛的呀?我带来了颜色宝宝,我今天要用他们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

  2、师幼认识颜色(主要认识红黄蓝)。

  二、幼儿自由探索颜色,初步感受颜色。

  请小朋友们自己使用水粉颜料自由涂鸦,问:你们有什么发现。

  三、师带领幼儿一起观察颜色,初步感知混色。

  1、将红、蓝倒入一起,幼儿观察变色)孩子们,你发现了什么?

  2、为什么会变成紫色(在里面加了蓝色)。紫色像什么呀?幼儿自由发表想法。

  3、用图片(红色宝宝和黄色宝宝拉手变成紫色宝宝)将实验过程表示出来。

  四、请幼儿与老师一起实验,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1、师幼一起操作将红色和黄色宝宝拉手,看看变化。

  2、为什么会变成橘色(在里面加了黄色)。橘色像什么呀?幼儿自由发表想法。

  3、同样也用图片表示出来。

  五、幼儿自己操作黄色和蓝色宝宝拉手的实验,师指导。并用图片表示。

  六、师幼一起看图谱念唱儿歌,并以游戏"猜出下一句"结束活动。

  自我评析:

  我结合本班幼儿的情况,更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因此我选择了一节科学活动《我是小小魔术师》。这节课的目标是1、通过让幼儿自由探索,引导幼儿体验混色变化带来的快乐。2、在玩玩做做中使幼儿知道三原色配色的结果。3、幼儿学习看图谱说儿歌。

  本次活动的导入部分,我通过让孩子自由探索来发现颜色的奥秘,来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相比较前一次老师直接示范试验,幼儿更喜欢自由探索,也充分满足了幼儿的成就感。

  整节活动,我安排了三个环节:首先老师的"变魔术"的形式吸引幼儿的眼球,激发幼儿的玩色兴趣。老师通过红色加蓝色变成紫色这个魔术,充分调动幼儿的多方面感官,使幼儿兴趣高昂。第二个环节就让幼儿自己尝试与老师一起配色,感知体验颜色的变化。再次以变魔术的方式,让幼儿初步感知两种颜色调配在一起就会变出另一种颜色,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的欲望。第三个环节我便彻底放手,让幼儿自己完成了整个实验,层层递进,幼儿真正感受了一次做魔术师的快乐。最后都通过图片配儿歌的形式让幼儿很快的记住了颜色的变化。这次,我将图片做的拟人化了,孩子的眼球立刻就被吸引了,在两种颜色混色之后的颜色像什么这个环节,我留给孩子更大的空间去想象、表述,孩子们很高兴。真正让孩子做到在做中玩,玩中学,将一节原本枯燥无味的科学活动变得让孩子感兴趣并且喜欢。但是,上完课之后我发现依旧存在的不足是教师的语言不够精炼,表情在生动一点就更好了。作为年轻教师的我,需要学习的地方有很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科研,认真上好每一节活动课。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幼儿园小班说课稿推荐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news where id in(23464,509,23947,23911,23463,,23853,4575,20759,23712,1136,752,3717,742,12461,23936,23609,747) limit 18

最新小班说课稿 小班主题教案爱洗澡教案反思 小班主题教案抱一抱教案反思 小班主题教案纸陀螺教案反思 小班主题教案怪汽车教案反思 小班主题教案秋叶飘教案反思 小班主题教案吃桔子教案反思 小班主题教案买水果教案反思 小班主题教案谁来了教案反思 小班主题教案画小草教案反思 小班主题教案放鞭炮教案反思

相关信息 小班安安全全玩滑梯教案反思 小班游戏大家来做操教案反思 小班数学小熊的生日宴会教案 小班数学公开课糖果教案反思 小班数学筷子真好玩教案反思 小班综合课认识蝌蚪教案反思 小班数学教案生活中的三角形 小班美术好吃的饼干教案反思 小班社会路边的小草教案反思 小班夏天蛤蟆吃西瓜教案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