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公开能否杜绝天价幼儿园?
近期深圳出台的《深圳市规范化幼儿园标准(2010—2015)》,对办园条件、班级规模、收费管理、教育教学工作都做出了明确规定。其中最大的亮点是,要求实施园务公开,通过公告栏、网站、通知等方式,每月公布幼儿伙食费收支情况,每年公布幼儿园财务审计结果、民办幼儿园年检结论,常年公示幼儿园收费项目和标准。
无疑,这是为遏制天价幼儿园而为。问题是,园务公开能否杜绝天价幼儿园?在这个政务公开的时代,园务公开必不可少。按想象,公开了才透明,也才便于监督。天价幼儿园的出现,有园务不公开的根源,但不是主要的罪魁祸首。可以说,天价幼儿园的出现,最根本的原因是幼儿园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可谓“僧多粥少、参差不齐”,而“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心态又决定了家长们纷纷把孩子送进优质幼儿园的攀比现象,最终导致幼儿园收费水涨船高,饱受诟病。
天价幼儿园是幼儿教育不能承受之重,但绝不是园务公开就能解决的问题。以政务公开为例,口号喊了这么多年,到头来,公开情况仍然不容乐观,尤其是涉及敏感的“三公消费”,基本上不见公开的,只有四川白庙乡那样的贫困地方才敢“裸一下”。这并非危言耸听,而是有目共睹的。
园务公开又将触动园方利益,趋利避害的心态决定其避而远之,有红头文件规定,不得不公开,又有政务公开走过场先例,园务公开何尝不会如出一辙?确切地说,看到园务公开消息的刹那,就嗅出了这样的味道。对园务公开同样不该抱多大的希望,也可能重蹈政务公开覆辙。
说白了,园务公开只是应景,多半看起来很美,却不会像想象中的那样美好——是杜绝不了天价幼儿园的。如果一味寄希望于此,无疑是剑走偏锋,也很可能贻误治理时机,残局更难收拾。
杜绝天价幼儿园,关键是治理思路要对路。一言以蔽之,均衡教育资源才是正道。这倒不是说不支持园务公开,而是说与此同时,还必须均衡教育资源。否则,园务公开又如何?还不是中看不中用的“水中月、镜中花”。
本栏目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