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幼儿园注入一汪“激情活水”
作者: 崔燕 单位:江苏省常熟市颜港小学幼儿园
激励是幼儿园管理的核心要素,在引导教师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合理运用可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以“欣赏”满足需求
“用苛求的眼光看自己,用欣赏的眼光看别人。”每位教师身上都有其长处,也有其短处,如果园长只看到教师的短处,时时、事事带着一种挑剔的眼光面对教师,那么教师与园长的摩擦就会产生且愈演愈烈。所以,园长要为教师才华的展示创设平台,为教师自信心的形成创设环境,让他们在赏识的幸福感中时时摘取“成功之花”。
欣赏是一种认可。欣赏是一种认可,是园长对教师工作的积极评判。很多时候,优点突出的人,他的缺点也很明显:有的教师机智敏锐,但不乏高傲之气;有的教师手脚勤快,但不善言辞;有的教师写作能力强,但不苟言笑,组织活动时缺乏亲和力。作为园长,对教师的这些特点,应当有公正明确的评价。在公正明确地认识到每一位教师的长处和不足之后,园长就要经常学习“换一个角度”看人,不要“哪壶不开提哪壶”,应该绕过教师的某一不足,看看他有哪些长处可取,欣赏他的长处,并且给他提供一个充分发挥特长的机会:小钱有着良好的文笔素质,就让他协助园长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并担任课题组的副组长;小郑有一副热心肠,就请他担任幼儿园的工会小组长;小谭有优秀的美术素质,就请他参与幼儿园环境设计,参与幼儿园公共环境的策划,等等。这样,从欣赏每位教师的特长出发,激励教师充分发挥特长,使每位教师都有“用武之地”,使他们在有自己专长的领域中获得成功,而且能扩展到其他领域中并获得发展。
欣赏是一种仰视。欣赏是一种仰视,自以为是、高高在上的园长不会选取这样的视角。有这样一句话:“园长把我当人看,我给园长当牛干;园长把我当牛看,我就什么事情也不想干。”这就是教师渴望赏识最直白、最朴实的心理描述。作为教师,他们看重的是事业上的成功,一旦教师感受到园长的尊重、理解和信任,找到自己的成功之路,就会在工作中表现出极大地积极性、创造性,即使再艰苦也在所不惜。
欣赏是一种对话。欣赏是一种对话,园长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都包含着对教师的热情和勉励。有些教师在上公开课时总是时不时地瞄一眼园长,看到园长眉头紧锁、一脸不耐烦,就会马上警觉什么,上课的思绪和状态就会受到影响。所以,我根据每个教师的不同习惯,或是躲在一个执教者看不见的方位,或是一直以一种赞赏的眼神与表情报予以回应,这是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对话。
当教师失败后,或颓丧悲观,失去前进的勇气;或不甘失败,力图重振旗鼓。无论教师有哪一种情绪反应,在帮助他找出失败原因的同时,都需要园长及时给予欣赏,在公开场合肯定他的成绩,维护他在集体中的威信。这种欣赏的对话能“粘”住教师,从而使他产生强大的工作积极性。
以“竞争”注入活力
任何一个单位,如果没有良好的竞争气氛,就将是死水一潭,毫无生气,幼儿园更是如此。因此,园长要善于巧妙地在教师中间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幼儿园人际环境的呆滞状态,促使教师在竞争中寻求新的平衡和创造。
在竞争中寻求新的平衡。长途运输沙丁鱼的鱼贩,都要把鲇鱼放入沙丁鱼的水槽里,给沙丁鱼造成一种紧张活动的环境,使沙丁鱼不停地游动,从而增强了活力,进而提高了存活力,这就是“鲇鱼效应”。“鲇鱼效应”给我的最大启示,就是要在过于平和甚至呆滞的环境中创设竞争与合作的机制。因此,我们在一个年级、一个班级、一个课题组的人员组合中,注意在散漫者中渗入严谨者,在平庸者中渗入自强者,在“高原区”者(指一些中老年教师在工作达到一定程度后,容易滋生不求发展的情绪)中渗入速进者。这样的组合起到了互补作用,出现了处处呈现活力的良好效果。所以,幼儿园犹如一部结构精密的机器,不仅需要性能优良的零部件,还需要将这些零部件进行科学有效的组合,使之发挥最大效益。
在忧患中寻求自我超越。一只青蛙如果把它投进沸水中,在落水的一瞬间它会骤然跃起,获得再生;如果将它投入冷水中,慢慢加温,它会失去警惕,毫无防范,等到有所知觉,却已经逃生乏力,最终被蒸煮而死。社会学、心理学告诉我们,随着年龄、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变化,人会出现一种“衰变”,教师也一样。如果我们的工作按部就班,管理“不温不火”,那教师就会没有追求、没有拼搏,最后就会对工作缺乏热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操作,必然会加剧“衰变”。那么,有没有延缓乃至中止这种“衰变”呢?我园为此作出了一些尝试,如在幼儿园的门口大厅设有教师风采榜、建立教师的业务成长档案,使教师能从他人的发展进程、发展速度与发展特点中更加全面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由“要我成长”走向“我要成长”。
干好干坏不一样。人所共知的“和尚担水”: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深刻揭示了“大锅饭”滋生懒汉的平均主义现象。为了废除平均主义思想,我们把竞争机制引进幼儿园。自1998年起,我园设立了园长基金,用于考核奖励教师。考核奖励的目的不是把人管“死”,而是把人激“活”。我园40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90%,他们事业心强,好胜心强,要面子,处处不甘落后。我抓住这一特点,注意考核评价的开放性和动态性,在工作中以“奖”和“鼓励”为主。根据本园实际,我们不断调整完善评价体系,尽量减少“罚”与“批评”带来的负面效应,有机地将常规工作和实际情况结合于考核条例之中,力争做到公开、公正、公平。通过评价,让教师学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看到成绩与不足,寻找不断改进工作的途径。
以“沟通”拉近距离
在现代社会,人与人的心灵沟通显得越来越重要了。作为园长,能不能创设平等交流、能够交心的环境,是改进工作、激励教师的主要因素。
牢骚中发现价值。牢骚,在任何工作环境中都不可避免,对我们这种以女性为主的群体来说,可谓“更胜一筹”。但重要的是园长如何面对牢骚、处理牢骚问题。“谁不想参加评优课?谁不想有所作为?问题有没有给我这个机会!”这是一个教师的牢骚话。是的,回想一下,在以往的工作中,园长常常会为了顾全幼儿园的面子、荣誉,把诸多的机会留给自己看重的少数人,挫伤了大多数人的积极性。在评优课中,为了保证幼儿园在层层选拔中出线,就把实力最强的教师一次又一次地推荐出去,而让更多的教师失去了崭露头角的机会。这时,通过自主报名的方法,可以使更多默默无闻的教师崭露头角。又如,一位教师在办公室发牢骚:“忙死了,一直做些没有价值的、重复的事情!”这句话启示我尝试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尽力避免无效劳动。在启动每一项工作之前,我与班子成员先问三个“能不能”:能不能取消它?能不能与别的工作合并?能不能采用更简便的方法去完成?经过这“三问”,能取消的取消了,能合并的合并了,能简化的简化了,从而把教师的精力引导到更多、更重要的事情上去,也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教师的时间和空间。
创设品茗畅谈好场所。常言道:“态度决定一切。”受性格、经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教师的工作态度各异:有希望不要变化太快的,有被动等待的,有追求小实惠的,有积极热情的……但作为管理者,在欣赏他们阳光面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转化他们的不足。如何转化呢?园长在工作场合是领导,在非工作场合要放下架子,成为教师的朋友、知心人,能讲贴心话。为此,我们创设了“品茗休闲茶座”,这些宽松的场所,适当地改变了交流沟通的氛围、方式和环境,在海阔天空的闲谈中,大大缩短了园长与教师间的心理距离。在品茗式的畅谈过程中,园长与教师间没有年龄与资历、没有领导和群众的界限,这是一种公开的沟通,他们的职业倦怠、情感焦虑、生活情趣等无所不谈。在这个平台上,聚集着各种教育经验和信息,教师讲述自己的教学故事、和孩子间的趣事,这种交流沟通使教师强化了群体认同感、归属感,和谐群体就在这潜移默化中发展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