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第四幼儿园 吴凌芳
一、 教师要有丰富的情感。
老师的感情对于幼儿具有强大的感染力,教师个人的情感表露,能使幼儿受之熏陶,为之感动。教师个人的情感素质,是教育过程中情感教育水平高低的关键。教师不能只把教学当作一项任务来认真完成,同时也要把它当作一件乐事来细细品味、享受。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投入真情实感。也只有真情实感的付出,才可能得到真情实感的回报。在音乐活动中教师要热情洋溢、态度积极,只有以情才能带动幼儿积极参与活动。
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我对每一首幼儿歌曲都作研究和分析,领会每一首歌曲中,该表达的情感内容。例如,在新授歌曲《妈妈的眼睛》时,我根据这首幼儿歌曲的歌词内容分析出其中所表达的“母亲”的慈爱,和蔼可亲,和孩子对“母亲”的热爱、尊敬、眷恋等情感,为了强化这几种情感的表达,我在音乐的第一遍时通过配乐把歌词内容先朗诵给幼儿听,让幼儿领会到此曲给他们的情感,并将这些感情充分体现在我的表演中,使一首简单的幼儿歌曲有了丰富的情感体现。在体会教师情感的基础上让孩子们也进行有感情的表现,在遥望天空中的星星的眼神中一一表现出来。使音乐教学更具感染力,而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关注幼儿的情感需要,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教师应从幼儿的情感发展目标来考虑问题,关注和满足幼儿在音乐活动中产生的各种情感。如希望受到教师和同伴的关注、认可、赞扬;喜欢尝试各种新鲜的经验;渴望表达自己的想法,展示自己的才华;害怕失败、害怕遭拒绝和受冷落等。因此,教师必须创设真正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在活动中应经常给予幼儿鼓励表扬,对他们一举一动、一个声音、一个动作,总是多看一眼,或者是点点头、或者是会心一笑、或者是一句表扬鼓励的话,虽然看起来很普通,但是对幼儿来说却很重要,这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在实践过程中,我发现对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来说,这方面的教育,更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这时的幼儿在音乐能力方面的发展有一定的个别差异性。在上音乐课时,有的幼儿胆胆怯怯,就连声音也不敢发出来。针对这样的例子,我在平时,就以鼓励表扬为主,对幼儿表现的动作总是能多看一眼,或满意的一笑,或说一句鼓励话,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平时,我还经常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幼儿, 总以朋友、妈妈、大姐姐的多重身份去感染幼儿,培养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亲情式的感情,有这这种感情,使他们信任、接受老师,愿意在教师的面前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在教师身边无拘无束地跳呀、唱呀,大胆地表现自己,从而培养了他们活泼开朗的性格,大大提高了孩子们的音乐活动能力。
三、激发幼儿有感情地参与音乐活动。
幼儿音乐教育不是专门传授音乐知识和技能,而更重要的是激发幼儿有情感地参与音乐活动。
(一)选用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能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具有教育性、艺术性、趣味性相结合的音乐教材。
在选择教材时,我尽量选择从歌词到音乐,从体裁到形式,从结构到风格都能贴进幼儿的生活,使幼儿在学习音乐过程中,通过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美,获得美的感受,从而识别作品中所反映事物的美与丑、悲与喜、崇高与卑下而领悟到事物中的是非、正误、美丑。
如在歌曲《拉拉勾》富有一定的生活故事情节,在生活中是经常可见的,歌曲内容生动。我在教学时,先让两个幼儿进行情境表演,让幼儿知道这个故事表演的内容,从而理解歌词,学会演唱这首歌。所以幼儿喜爱这个表演,并让幼儿通过表演体会到友爱的快乐;如在欣赏乐曲《赶花会》时,每当那优美欢快的旋律一出现,孩子们总是不由自主地把自己想象成一只可爱的小鸭子,尽情欣赏各种美丽的花朵,领略大自然的美好,激起热爱生活的情感;教育孩子尊敬长辈也毋需训诫说教,当幼儿唱着《好娃娃》这首歌时,他们会懂得尊敬长辈才是好孩子;歌曲《小小蚂蚁》告诉幼儿 团结起来力量大。这些教材童趣足,并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而且有一定的教育性、艺术性,从而贯彻了《纲要》的教育思想。
(二)根据乐曲内容,以各种不同的身份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充分表现出一定的情感,激发幼儿也有情感地参与其中。
在音乐活动中,教师不仅仅是教师,还可能是各种各样的角色,如鸭妈妈、鸭孩子;放牛娃、牛犊;观众、演员等。教师要十分乐意和善于扮演这些角色,以逼真的表演把幼儿带入音乐作品特定的意境之中。如音乐游戏中,教师以角色的身份,用表情、动作以及音乐游戏中的规则去调整幼儿的心理状态(兴奋与抑制)。如“小老鼠”到处乱跑时,教师可以扮演“大猫”,并说:“大猫来了!”要求幼儿马上蹲下不动,或者扮演“老鼠妈妈”说:“小老鼠累了!”并带头假装睡觉。
(三)教师的语言、体态、脸部表情和音乐、动作示范,能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作品的蕴涵。
(四)善于分析和表现音乐作品的各种情感基调,能区别各种音乐、特别是性质相近音乐的作品之间在情绪、情感上的细微差异,能够准确地表现和传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