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幼儿的心理健康 托班教案|小班教案|中班教案|大班教案|特色教案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心理

浅谈培养幼儿的心理健康

时间:2013-06-29 16:13:11

浅谈培养幼儿的心理健康是非常优秀的内容,希望能让找寻心理的您有所帮助。

浅谈培养幼儿的心理健康

  浅谈培养幼儿的心理健康幼儿期是人生历程中心理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一个人心理发展的许多关键期都处于这一阶段。由于现代社会的需要,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受经济条件、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生活方式等众多因素的影响,部分幼儿心理出现不健康的信号。如:父母和祖辈的溺爱和娇宠,容易使孩子变得自私,任性,骄横,凡事先考虑自己的利益得失,从不知为别人着想,不懂得尊重别人;父母代劳独生子女的许多本应自理的事情,使其易于形成依赖性,自主精神和自立能力差,缺少劳动自觉性;物质条件好,孩子所要有求必应,忽视应有的思想教育,容易养成大手大脚、不爱惜财物的不良习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为伴,缺少与小伙伴一起游戏的集体活动,不易养成与人协同合作精神,缺少竞争性,所以社会适应能力差,容易形成孤僻、缺少热情的个性倾向;家长望子成龙,请家庭教师、买钢琴、成天逼孩子认字、写作文、弹琴、习画、学外语,没完没了,孩子缺乏应有的游戏时间,会产生厌学情绪等等。因此,幼儿心理健康越来越成为幼儿教师、家长乃至全社会都日益关注的问题。
 
  幼儿心理健康的表现是:动作发展正常、认知发展正常、情绪积极向上、人际关系融洽、性格特征良好,没有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幼儿心理的发展取决于周围的物质和文化环境以及良好的教育影响。作为幼儿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以健康的人格影响幼儿,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创设能引起幼儿积极情绪体验、满足其兴趣与需要的环境和条件,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帮助幼儿学习调节情绪和表达情感,使每一个幼儿感到安全、温馨和愉快。
 
一、创设良好环境,使幼儿保持积极的情绪。
 
情绪是人对外界事物是否能够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体验,是心理变化的主体。如果需要得到了满足,人就会产生高兴、满意等肯定性的积极情绪;反之会产生愤怒、不满等否定性的消极情绪。幼儿情绪具有冲动性、不稳定性、外露性、肤浅性等特点,年龄越小表现越为明显。幼儿园环境包括实物环境、心理环境、语言环境等多层次、多侧面的环境。实物环境是指教室中实物的摆设;心理环境是指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态度及情感交流的状态;语言环境是指幼儿园中人与人的语言是否文明有礼,民主平等,商量谅解。幼儿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幼儿的情绪变化。创设良好的幼儿园环境是满足幼儿需要,形成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保证。如:新小班幼儿对亲近的人有强烈的情感依恋,与之分开时,会经过或多或少的分离焦虑。表现为经常哭闹一阵,部分幼儿看到别人哭他也哭、别人笑他也笑,情绪不稳定。这时我们为幼儿准备了一些色彩鲜艳,材料轻软、安全的布娃娃、绒毛小动物等玩具,在教室里贴上幼儿与家长的照片,开设多个“娃娃家”活动区等,将教室装扮成家的样子,在日常活动中经常抱一抱、摸一摸、亲一亲幼儿,帮幼儿穿衣服、脱鞋子,拍着幼儿睡觉,以动作、表情等各种方式向幼儿表示亲近和爱抚,增强幼儿自身的安全感和对老师的信任感。教师们互相尊重,相互配合,共同营造温暖、关爱的良好环境,使幼儿身心需要不断得到满足,情绪越来越好。
 
 二、发挥游戏功能,使幼儿保持愉快的心境,
 
  人的心理是在活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形式,幼儿希望能像周围成人那样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会生活,但愿望与他们的身心发展水平之间形成矛盾,而游戏正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最好方式。在游戏中,幼儿能扮演各种角色,重现周围人们的语言、动作和态度,需要得到满足,体验到巨大的快乐。  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幼儿可以充当爸爸、妈妈、孩子等各种角色,教师适时地参与游戏,引导幼儿模仿爸爸去买菜、妈妈给孩子喂饭、爸爸妈妈一起带着孩子去公园等。游戏既培养了幼儿的交往能力,合作意识,发展了幼儿语言,又使得幼儿心情愉快。在“我找到了小猫”游戏中,幼儿扮成各种小动物,帮助猫妈妈找孩子,在教师的指导下,“小动物”将在不同地点找到的小猫送到家里,并高兴地告诉猫妈妈自己是在哪里找到小猫的。当猫妈妈对“小动物”表示感谢时,“小动物”愉快地表示不用谢。游戏培养了幼儿为别人着想、助人为乐和礼貌待人等良好的心理品质
 
三、坚持正面引导,使幼儿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主体对其自身的意识,渗入了主体本身的情感和意志活动。自我意识是主观的,未必与自己的客观情况符合。自我概念和理想的自我之间的差异代表了个人心理适应的一个指标,两者越接近,个人的适应就越好,心理就越健康。自我意识对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起着调节作用。幼儿自我意识受各种因素影响,不成熟、不稳定。教师应积极引导,帮助幼儿建立健康的自我意识。首先,教师要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经验及个体差异制定切实可行的 活动目标,选择适合的活动内容,并认真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物质材料准备和知识准备。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为幼儿营造平等、宽松、支持的心理环境,多用鼓励的方法,因人而异地指导幼儿,使幼儿表现得自信、主动,容易获得成功。
 
 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自我评价的发展。幼儿受认识水平影响,自我评价能力不高,常依赖于成人的评价,幼儿学习评价主要通过成人正确评价的示范。教师要广泛搜集幼儿在幼儿园、家庭中有关发展的信息,善于发现幼儿的优点,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幼儿,客观、具体、明确地评价幼儿。如:利用入园、离园、家访、开放活动等时间向家长了解幼儿在家情绪、行为等方面的表现,及时肯定幼儿的优点。日常活动时经常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和同伴在哪些方面有进步,对幼儿的进步给予表扬和鼓励。同时引导幼儿少与别人比,多与自己比,既指出他优秀的地方,又要指出他的不足。使幼儿能正确的自我评价,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识。幼儿期是一个人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有益于幼儿健康心理的形成为幼儿拥有健康、幸福的人生奠定基础。

幼儿园心理推荐 帮幼儿度过分离焦虑期 照顾幼儿的自尊别祸从口出 用音乐培养幼儿的自信 创新教育从点滴做起 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帮助幼儿形成健康的自我 浅谈怎样发展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情感课程的实践 初谈如何面对幼儿选择性缄默症 如何对待幼儿期的逆反行为 谈谈如何让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理 浅析幼儿挫折感形成原因及对策 浅谈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法 如何对幼儿心理问题进行初步判断 浅谈儿童攻击性行为的个案与对策 浅谈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 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浅谈应如何培养幼儿得情感智慧

最新心理 情感教育_幼儿园教育论文 把发展思维作为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 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现状调查 浅谈应如何培养幼儿得情感智慧 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浅谈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 如何引导幼儿用恰当的方法排解不良心理问题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中的动手能力 父母应该关注幼儿的心理问题—关心关爱幼儿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初探

相关信息 幼儿园小班六一节活动方案 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方案 幼儿户外活动方案汇总 幼儿园户外环境布置:大型玩具2 幼儿园大班安全教学方案合集 幼儿园橡皮泥手工作品:桃子 幼儿园环境布置:小班教室 幼儿园区角环境布置:动物吃什么 幼儿园我长大了主题墙 幼儿园区角环境布置:快来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