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民族舞蹈在幼儿舞蹈教学中的渗透
舞蹈教育是幼儿音乐艺术教育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是对幼儿进行美育教育的一种理想方式。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但能得到动作的协调和灵活性的训练,思维能力也能得到培养和开拓。而在本土文化的长河中,民间舞蹈总是以其神奇的魅力熠熠发出绚丽的光泽。
舟曲县是一座位于中国西北部的偏远小县,具有藏族特色的民间舞艺术历史悠久且形式多样,是舟曲的风俗习惯和人民思想感情的最直率、最真挚的表现,蕴藏着广阔博大的民族文化内涵,传颂着舟曲人民自爱、自信、自强不息的民族性格和质朴、勤奋、乐观的民族神韵。在各类舞蹈艺术中,民族舞蹈既是源,也是流,没有学习、继承就没有发展,并且民间舞以极具观赏性的艺术内涵,既能满足孩子们对家乡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又能满足孩子们的审美需求。
因此,在幼儿园,我们充分挖掘一些优秀地、适合幼儿的本土民族舞蹈素材,以激发幼儿对民间舞蹈艺术的兴趣为切入点,向广大幼儿普及本土民族舞蹈文化,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2.1 在日常生活中感受本土民族舞文化。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舟曲的民族舞音乐曲调活泼、节奏鲜明、情绪欢快,幼儿也十分喜欢这类音乐作品。鲜明的情绪色彩容易感染幼儿,引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有强烈节奏特点的旋律则常常会引起孩子们的动作反应,他们会情不自禁的随着音乐打拍子,晃动身体或做动作。因此,我们经常组织幼儿观看和参加一些舟曲的民间文艺活动,并利用孩子们吃早点前及课余休息的这段时间,播放一些欢快、优美的舟曲民族舞音乐,并讲解音乐的内容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再配上具有典型民族特点的动作,同时告诉孩子这些动作所表达的含义,让幼儿初步感受自己家乡的本土舞蹈艺术。
如在寒假期间,我们充分利用社会及家庭方面的教育资源,激发幼儿和家长观看舟曲春节期间的“社火”系列活动,并在新学期组织幼儿大胆地讲述或表演自己所看到的“社火”。其中有一位叫杨雪萍的大班小朋友,不但会完整地演唱“社火”曲——《担水》,而且把担水的动作表演得淋漓尽致。同时,我们还组织幼儿观看一些舟曲民间传说故事图片和民www.chinajiaoan.cn间舞表演,这些生动的民间传说和独特古朴的舞蹈都产生于舟曲人民生活的土壤中,它用舟曲人自己的美学观点,向幼儿展示了一幅幅舟曲祖辈们生活的生动画面。
丰富的本土舞蹈音乐开拓了幼儿的视野,多彩的本土音乐方式吸引了幼儿的视线,经常、持久的音乐熏陶使幼儿对本土民族舞的爱好大大增加,激发了幼儿学习探索本土文化的兴趣。
2.2 在教育活动中学习本土民族舞文化。有了日常生活中初步感受的经验,再加上孩子们自己在社区接触到的一些知识,孩子们学习起本土民族舞就容易得多了。我们深入民间,大量收集合适的本土民族文化方面的舞蹈音乐材料,并选择一些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浅显易懂的能被幼儿所接受的舞蹈音乐材料,整理汇编,既保留本土民族舞原有的风格,又适合幼儿特点。学习本土民族舞时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既先学习民族舞中最具典型特点的动作,如《放风筝》的颤膝、平步、放风筝,《锅庄》中的弹口弦、背水等,有了这些动作基础,而后再将各动作贯穿起来,学习成品舞便得心应手。
例如学习本土民族舞《多迪锅》,在日常接触中孩子们了解了“多迪锅”的传说,感受到了青年扎海和姑娘达玛的聪慧和善良,也憎恶国王的可耻,向往着五月初五时,人们采花、唱歌、跳舞,互送吉祥、祝福健康、崇尚和平的美好情景。了解了舟曲人民热爱家乡,热爱幸福新生活的思想感情。在教授基本动作时,我们提醒幼儿想象翠绿的香柏树,洁白的枇杷花;美丽的鲜花,绿色的草原,身穿漂亮服装的藏族小伙子和姑娘们,载歌载舞,互赠鲜花……。要求幼儿做动作时,动作要舒展、欢快、情绪上要热情奔放。并观看碟片,再次欣赏舞蹈《多迪锅》,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动作。经过启发,再加上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掌握了捧花、弹口弦的基本动作,孩子们心领神会,动作也符合要求,课堂气氛活跃了。学会了基本动作,再将动作一贯穿,结合孩子们对舞蹈内容的理解,一段完整的成品舞,孩子们很轻松地学会了。
2.3 创作活动中表演本土民族舞。通过上两个环节的准备,幼儿基本上掌握了舟曲民族舞的动作特点。舟曲民族舞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一旦为孩子所接受,必然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他们的心趣交相映照,这时教师引导幼儿来创编舞蹈动作,可以充分发掘幼儿的潜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孩子们在唱自己喜欢的歌曲时,也会情不自禁地把已熟练掌握的动作编入歌曲,边唱边舞,来抒发内心的感情。
如在学会舟曲民间歌曲《拉尕山寨》后,我们要求班上的孩子用动作来表现歌曲内容,结果孩子们积极举手参与创作表演,最后用采花、捧花、背背篓下山等动作,完整地、恰到好处地表现了歌曲内容。再如舞蹈《请你再到舟曲来》,这本来是一节新授舞蹈课,将它改为创编课,幼儿积极性很高。经过提醒,孩子们在以前积累动作的前提下,以膝盖的颤动与屈伸为基础,应用上肢捧花、献花、靠步、弹口弦等动作表达了舟曲人热爱劳动,向远方来客献花的愉快情景,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由于这是幼儿自己的创作,幼儿的表演兴趣高昂,经过整理,由幼儿主创的舞蹈《请你再到舟曲来》被定为舟曲县幼儿园幼儿晨练曲目。
2.4 在欣赏过程中发现本土民族舞特色。有了感受、学习、表演的实践,孩子们掌握本土民族舞的水平则会更进一步,其复习的最好方法就是让他们欣赏一些优秀的本土民族舞蹈作品,从中寻找舞蹈作品的动作素材和民族性。一段优秀的民族舞作品都有两个特点:一方面立足于人们生活的原貌,从中提取丰富的动作形象;另一方面则涉取了本民族的舞蹈文化,创作出有地方特点、有韵律地动作语言,使作品既有情趣,又有自己的属性。幼儿的心灵是一个博大而又透亮的水晶体,有着无限的可塑性。幼儿学习和欣赏本土民族舞蹈作品,不只是为了让幼儿拥有自己民族属性或自身光彩,最重要的一点是,它还是一种“育人”的方式,不仅可以使孩子从小懂得自己民族的特色,而且可以培养孩子们自幼热爱民间舞艺术的美好情怀。
结合舟曲县创建的“和谐舟曲、活力舟曲、平安舟曲、发展舟曲、魅力舟曲、富裕舟曲”这一特色活动,在对幼儿进行爱家乡、美化家乡,增强幼儿环保意识教育的同时,我们创编出舞蹈《丰收花鞭》。孩子们在欣赏中发现,里面的舞蹈动作大部分是人民劳动情境的再现。舞蹈节奏爽朗,情绪红火,构图清晰,调度灵活,当花鞭在舞台上挥动,孩子们的欢快之心、兴奋之心、喜乐之心得以充分的表露,同时又结合着外来舞蹈跨部的扭动,把舟曲民族的律动与引进舞蹈的形态自然贴切地融为一体,既有民族性,又有现代感;既有地域性,又有时尚味,给孩子以亲切与清新的感受。通过欣赏《放风筝》、《牛儿,你和我交上了朋友》、《红红的灯会》等,引发了幼儿的本土舞意识,使舟曲民族舞潜移默化地根植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上,为本土民族得以健康地发展,撒下了希望的种子。
由此可见,在幼儿舞蹈中渗透本土民族舞蹈,不但继承和发展了本土民族舞,而且激发了幼儿热爱家乡、热爱劳动、热爱祖国、崇尚和平的情感,使幼儿在自然环境中得到了全面发展。虽然这需要指导者细心的研究与耐心的探索,但幼儿灿烂而又真挚的笑容,便是我们最大的收获和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