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与教育成才案例 托班教案|小班教案|中班教案|大班教案|特色教案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特色教案 > 多元智能

多元智能与教育成才案例

时间:2013-06-13 10:46:05

多元智能与教育成才案例是非常优秀的内容,希望能让找寻多元智能的您有所帮助。

多元智能与教育成才案例

引言:从教近20年,心中积存了深深的忧虑:传统教育中的“精英主义”剥夺了多少孩子的“学习权”,使得一个个原本灵动的心灵变得呆滞,原本活跃的思维一步步走向平庸。教师注重的是考试成绩,关注的是“你的智商有多高”,而学生智能的现实状态及其丰富内涵却很少有人问津。多元智能理论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曙光和信心。它变“少数人的精英教育”为“大众化的精英教育”,为每一个孩子铺设了一条金色的成长之路。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化的,肯定每一个儿童都有其不同的智能强项,只是智力分布的特点和智力组合方式不同,都是人才,都能成才,做父母只要注意发现并给予科学的训练都能导向成功…… 
遗憾的是,我们很多家长只知道加强孩子的智能教育,不能看到孩子的其他智能优势,从而导致家长教育孩子的诸多困惑,多元智能教育理论不仅是对家长教育观念的一次解放,同时也是对学生优势智能的一次释放: 
1、  打破传统教育观念,建立多元教育成才理念: 
2、  解开家长教育困惑,提高成才教育认识 
3、  因材施教,尊重差异,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可能成才 
4、  减少盲目教育投资,最大保证儿童最佳学习段的时间成本: 
5、  避免错过孩子智能成长关键期和四个学习关键期,延误教育时机 
6、  优势智能迁移,提升学习能力,有效解决传统考试中的中小学“差生”教育问题 
附:案例: 
1、尊重差异,因材施教: 
多元智能理论的最大价值就是发现和尊重每个人的优势,让每一个做家长都能看到自己孩子的聪明优秀之处,并创造适合的环境加以培养成才,让每一个孩子都能真正实现成才。 
小明是个二年级的孩子,平时上课老爱动,为此老师也不喜欢他,爸爸妈妈也抱怨、训斥他,他觉得上课很没劲、很压抑,尤其是英语课更没意思。后来爸爸妈妈听了一场多元智能说明会,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给小时做了一次智能测试,发现小明原来是个体觉型的孩子,适合多用于肢体感觉来学习,后来爸爸妈妈就给他参加了一个英语培训班,孩子开始怎么也不愿意去,可是试听一次后便主动要求去上课,究其原因是老师知道小明是个体觉性学习的孩子,老师就经常让小明用肢体去学习,在游戏中互动,在玩的感觉中无形中提高了英语,期未考试英语也从64提高到91分,老师为此还表扬了他,爸爸妈妈也很高兴。 
   
2、解决了家长教育误区: 
据有关数字统计显示:现在有超过70%以上的家长不知如何教育子女,突出表现是各种班不少报,学费不少花,但效果却不理想,甚至耽误孩子各项智能关键期发展,造成上述结果主要家长在教育孩子也存在一些误区: 
一、很多家长把兴趣和优势理解同一,过于依据孩子的兴趣任其自由自在地在游戏中学习; 
二、盲目攀比甚至提前透支式教育,根本不考虑到小孩子的成长有本身的一定规律,不是每个孩子成长的过程和速度都一样(如一个四岁的孩子某一方面达到或超过5岁但另一方面却不及3岁孩子等)。 
案例:张皖蒙 
3、避免错过孩子智能成长关键期 
据芝加哥大学心理系教授布伦博士提到,人类在四岁时的智力发展,已达成年后的50%,而八岁时更达到80%;因此人的每一项智能都有一定的年龄发展的关键期,如果在这个时期施以正确的教育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旦错过这个时期,就需要花费几倍的努力才能弥补,或者将永远无法弥补,如音乐智能,语言智能,感统失调等,这些在儿童成长期未能得到发现或矫正培养,将可能遗憾终身。 
·语言敏感期(0-6岁): 
·动作-感官敏感期(0-6岁) 
·音乐敏感期(4-15岁): 
·空间敏感期(0-4岁) 
·数理敏感期(3-4岁) 
·人际-内省敏感期第(3-8岁) 
·自然观察敏感期(1.5-4岁) 
以众所周知的狼孩为例,1920年,在印度东北山区发现两个狼孩,一个8岁,一个2岁,人们把她们捕获后送到幼儿园,专家开始对他们进行精心教育,小的不久病死,大的活到17岁。虽然经过专家的调教和在人的社会中生活去掉了一些狼性,逐渐学会了适应人的社会生活如穿衣、直立行走,知道了一些简单的数字和词汇,能讲一些简单的话,智力水平达到3岁半的儿童,但遗憾的是她的智力永远也不可能达到正常的同齡人水平,失去了成为人的机会。 
  附:注意学习关键期四个阶段: 
  1、入学6-7岁:孩子刚入学成绩都较好,关键在培养注意力、自控力、独立性和良好学习习惯,千万不要以为孩子刚开始“成绩较好”而忽视上述问题造成后期一系列问题出现。 
  2、三年级9岁:表现为学习成绩开始下降,情绪不稳定,主要是父母认为孩子1-2年学习可以而忽视学习能力问题如注意力培养,学习习惯养成等,及孩子非智力因素如性格问题等关注。 
  3、初二阶段11-13岁:表现为厌学或逃学,心理与生理变化、中小学转折及早期学习能力没有得到足够发展,另外在这个阶段孩子容易产生自卑,值得家长注意。 
  4、高中阶段16-17岁:各种心理部问题的高发期,主要是家庭,同学,社会等共同影响。 
4、优势迁移――提升学习能力,有效解决传统考试中的“差生”教育问题 
发现孩子的智能特点,让每一个“差生”找到自尊和自信,产生学习动力和引力,迅速提高学习成绩。 
  美国6岁男孩东尼,来自于破裂家庭,一年级起功课即感觉困难,经常面临不及格的局面,以至于开学后的第二个月,老师就认为他肯定留级,但是在参加“多彩光谱“项目时,东尼在机械组装的活动中表现优秀,在拆卸、组装食物粉碎机和门把手时,他比同年龄的孩子更为成功,实际上很多老师都不如东尼技艺娴熟,以致于让老师很难相信――一个对学校功课感到困难的儿童能和大人做到一样好,并为当初对东尼失去信心而感到内疚,后来东尼在学校的表现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可能是因为他看到了自己的长处,并从老师那里得到了肯定而树立了信心。 
我的智能在哪里,我怎么就成不了才 优势自动迁移,不是优势的地方都比你最高的地方高 
附:多元智能教育案例: 
1、开发潜能理论引领当代家庭教育――来自家长的声音 
  2003年12月18日在西城区展新小学举办了“开发潜能是第三代家长的历史使命”的专题讲座,会后听取了家长们的意见。反馈问卷出了三项评价标准:一是赞赏所讲观点,收获较大;二是同意所讲观点,收获一般;三是对所讲观点有质疑,收获较小。反馈问卷共35张,选第一项的有32人,占91%;选第二项的有3人,占9%;选第三项的没有。可见多元智能的理论和开发潜能的家长使命的论点,得到家长们的普遍赞同。  
  家长叶青说:“‘三代家长’的划分很新鲜,也很有道理,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后教育发展的概况,增长了自己的知识。对自己今后更好地开发孩子的多项潜能帮助很大。”家长张冬梅认识到:“激发孩子潜能是孩子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课题。”家长范书震对多元智能和开发潜能的听后感是:“有新意,改变了以往陈旧的思路;有收获,知道如何开发孩子潜能;有盼头,让孩子树立自信,有一个好的发展。” 
  家长们的评价反映了对先进教育理论和优质教育的需求。在新的教育理论引导下,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配合,营造多元生活,推动多元评价,开发多元潜能,我们的孩子们将会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3、发挥运动优势,迁移弱势――找到科学方法: 
我的大女儿埃丝特(Esther)。她的身体/运动智能比较出众。事实上,多年以来,许多教师给我打电话,告诉我令他们感到震惊的消息——我的女儿过于活跃。她读初中时,有一天放学回家带回了一张有20个单词的词汇表,说明天要测验。我让她回她的房间里去背,她背好后我帮她测验。  
  过了一段时间,她回来找我。“爸爸,我准备好了,你考吧。”我开始考她,她的准确率没有超过50%。于是我对她说:“埃丝特,你是个聪明的孩子,但你不动脑筋。回到房间把每个单词和它们的意义解释抄写5遍。做的时候,你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你正在做的事情上!”她很不情愿地走回房间。过了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她把写好的东西拿给我看。我确信,这一次她肯定没问题了。毕竟,换了我,那肯定没问题!我又考了她一次。令我沮丧的是,她只有一点点的进步。最后,她非常恼怒地对我说:“爸爸,这样我学不会。我必须要动起来,我必须用我的身体来学习!” 
  在接下来的二三十分钟内,奇怪但却神奇的事情在我的书房里发生了。我们开始运用身体来解释单词的意义——即运用身体学习单词。我说单词和它们的意思,她编排各种身体动作和手势,表达她所理解的单词的意义。我们一会儿在地板上爬行,一会儿腾空起跳,一会儿又跃过家具,做出各种各样希奇古怪的动作。最后,令我惊奇的是,她竟然用她的身体把这20个单词学会了!我说单词,单词使她想到动作,她把动作做出来,动作引发她想到单词的意思。 

  4、视觉一空间(绘画)智能提升学习案例: 
 在我任教的一(1)班,有一位叫小明的小男孩,因父母的工作单位离学校太远,便一直住在爷爷家。老人年迈,文化程度也不高,无力辅导孙子的学习。加上小明天性好动、爱玩,课堂上又不注意听讲,时常随便说话,随手涂画,考试成绩常常落在最后。下课他还经常拿着饮料瓶子追打同学,引起同学的不满。对他批评说教,效果不明显,特别是有一次,我感触很深。那是他刚入学一个多月时,学校举办运动会,我组织学生到操场观看开幕式的体操表演。小明同学不按要求站在规定的位置,总是往前挤,挡住了其他同学的视线。我便严厉地劝阻他,并勒令他站在最后边。不一会儿,就有学生报告,小明骂老师了,他说:“老师真无聊”。我猛一听到这话,心里有些生气,但我很快就冷静下来了。我慢慢向他走去,看到他胆怯的目光,突然意识到自己刚才是在耍教师的权威,对他的严厉批评是带有偏见的。以为他学习成绩不好,就什么也不好,所以对他也就没好气。难怪他会说老师无聊。表面上看这个小男孩嘴巴挺厉害,其实是我忽视了他。 
  从此以后,我开始关注他。他在课堂上爱说话,我便有意叫他多发言。没想到时常有精彩之处,博得同学们的阵阵掌声。特别是在一次公开课上,他声情并茂的发言和独到的见解,让我差点儿流下了眼泪。那次公开课的规模很大,下面坐满了听课的老师。学习的课文是《升国旗》。我努力创设情境,发挥学生的智能强项,使学生的情绪达到最佳状态。其中有一个环节是放《国歌》的音乐,学生起立敬队礼,眼睛注视图画上鲜艳的五星红旗。过后提问:听着国歌,敬着队礼,看着国旗,你是什么感觉?同学们纷纷发言:我很高兴,我很激动,我很幸福。小明同学却说:“我想哭。”听他这么说,我一下子紧张起来了,不知他要说什么。环视了一下在座的听课老师,发现他们竟向小明同学投去惊喜的目光。我马上领悟过来,应该鼓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允许他们有不同的看法。于是我温和地追问:“你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这时,我看到他的眼睛湿湿的,嘴里慢慢地说道:“看着红色的国旗,我想这是革命者打仗时流的血染红的。他们牺牲了,可是我们今天过得多好呀!我好难过。”听着他稚嫩、不太通顺的话语,我的眼眶不由得湿了,这是个多么懂事的孩子呀,我差一点埋没了他。此后,在装入学生成长袋的“说的能力”评价反馈表上,我毫不犹豫地给小明同学打了最好成绩“优”。这个前所未有的成绩,对他而言,是“零”的突破。他和家人又高兴又激动,非常感谢老师的认可和鼓励。   紧接着,我校一年一度的艺术节来到了,这可是学生们发挥特长的大好机会,也是我们教师发现学生智能强项的最佳时机。为此,我精心准备了艺术节动员会,不仅鼓起了孩子们的干劲,也调动起了家长的积极性,他们的共同参与,使孩子们有了更宽广的活动空间。一个星期后,同学们陆续交作品了,小明也送来了一张画,画了一只可爱的米老鼠,活灵活现的,很招人喜欢。他说:“我下星期还要画一张画。”果真,他说到做到,第二张画又送来了,题为《奔跑》,碧绿的草地上,一只梅花鹿在向远处的城堡奔去,它脖子上的鲜红的领巾,随风飘扬,多像鲜艳的红领巾呀,这也许蕴含了作者渴望戴上红领巾的愿望吧!绘画作品评选结果出来了,我班送交的20多幅画中,有8幅作品在校园里展览,其中就有小明同学的两幅。那幅《奔跑》还获得了校三等奖。颁奖大会上,小明同学的奖状在我眼里,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在艺术节上的出色表现,使小明同学成了班级里的“艺术明星”,同学们对他另眼相看,他自己有了自信心,他的父母也重视他的学习了。在校园里,他的表现变了样:再也看不到他拿着塑料瓶子追打,反倒时常见到他捧着彩色的画书,和同学一起看呀,说呀,笑呀。他各科的学习有了进步,作业都能按时完成,字迹也工整了。更加可喜的是,他把自己绘画的特长用到了语文课的学习上。 
   加德纳说:“所谓科学的教育,就是发展儿童的优势,增强儿童薄弱环节的教育。”对于学生,如何用他的智能强项带动他的薄弱环节,以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这是我反复思考的问题。如我在上《家》这篇课文时,为了调动起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智力优势,便让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发挥自己的特长。有的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的同学合作表演课文内容,还有的同学把课文配上乐曲来歌唱。小明同学喜欢画画,高兴地拿起纸笔,根据课文内容画起了画:“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他想象中的蓝天、白云、树林、小鸟全都跃然纸上。在与大家交流自己的画时,他不知不觉地背下了课文。最后,再把词语“蓝天”“白云”等对应着写在图旁。就这样,他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地学完了课文。  
  从小明同学这样一个有个性的学生身上,我真实地感受到,利用多元智能教与学不仅是一种理想,也是真真切切的现实。它让我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都是可造之材,只要提供合适的教育,他们都能成功。 
  多元智能理论使我经历了一次教育理念的脱胎换骨:对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我再也没有以往的嫌弃和冷淡,而是倾注了更多的热情和耐心;总是站在多元的角度观察学生,引导他们向着适合自己的方向发展。我心中始终坚信:多元智能的实施,定会换来学生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释放。这难道不正是我们教育者所期待的最丰厚的回报吗? 
  【案例评析】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篇文章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在标题上就给读者以反差和悬念。原来,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给这位老师带来的最大震撼,就是学生在课堂上“不规矩的表现”很可能就是他们的智能长项所在。比如,语言智能发达的孩子老爱说话,空间思维智能发达的孩子爱涂涂画画、发呆瞑想,人际交往智能发达的孩子爱与人交往,身体运动智能发达的孩子爱做小动作等。这些课堂上特殊而不规矩的表现其实是一种信号,是学生在向老师表示他们希望如何被教授。一个叫小明的小男孩,引发了教师对上述见解的理解与思考,帮助教师从定见中摆脱出来,重建对原先认为的“顽劣”学生的信念。在一次次互动的教与学的过程中,师生彼此发现了更好的对方和自己:再顽劣的孩子,也有值得肯定的优势,习以为常的日常教学,可以更有创意。改变由此而来。 
 

5、运动优势智能提升案例:让我们一起来进步--蒙蒙转变 
  上课了,铃声过后,教室里非常安静。老师开始上课,学生们也认真听着。突然“铛”的一声,一只玩具车轮掉在了地上,并滚到了讲台前。老师的讲解也随着这突如其来的声音嘎然而止。大家的目光一起聚集到了第三排的最后一个位置。“怎么又是你!手上不玩东西就坐不住了吗?站起来,蒙蒙!”在老师的批评中,一个个头不高的男孩子站在了座位上,眼神中流露出些许的茫然。“老师,才上课他就在做小动作,一直到现在……”旁边的同桌向老师补充着。“太不像话了,拿好你的东西到办公室去!” 
  就这样,他又一次被带到了我的面前。刚接手三年级一班,就有老师提醒我:“你们班上有一个留级生,特差!”蒙蒙,父母离异,从小跟随父亲,学习成绩较差,上课喜欢做小动作,学习无积极性。三年级由于多门课程不及格而留级。他的学籍卡上写着这样的大致情况。知道了他的情况后,我的心里稍稍有了些准备。一开学我就找到了他,希望他能重新开始。但是事情并非所想的那么顺利。在许多课上,老师依然向我反映:蒙蒙做小动作。而且自从他留级后,班里的孩子们都刻意地避开他,下课后也没有人同他说话、游戏。更谈不上同他交朋友。他自己也好像和这个班集体隔绝开了似的,不合群,也不参加集体活动。每天只沉迷于自己的玩具赛车。 
  如果这样下去不就没有希望了吗?为此我又走访了蒙蒙的家。他的父亲在言谈中流露着无可奈何。由于父母离异,蒙蒙在幼儿园时就由父亲一人照顾。父亲工作忙碌,没有多少时间来关心蒙蒙的学习和生活。平时只要父亲一上晚班,蒙蒙就一个人在家。小时候的蒙蒙活泼好动,爱说笑,很讨人喜欢。但自从经常一个人后,他渐渐变得少言寡语,不爱说话了。蒙蒙的父亲也渐渐失去了耐心,只要孩子考试成绩不好就狠狠打他一顿,希望以此来教训蒙蒙,督促他的学习。这样做没有实效,蒙蒙反而在三年级留了级,父亲不知道以后该如何是好。 
   特殊家庭的特殊环境造就了一个特殊的孩子。看来使蒙蒙形成现在所谓的多动、顽劣,原因在于他特殊的成长经历。在长期孤单的生活中,孩子没有得到真正的关爱。在老师们一味的批评中,他变得忧郁、自卑。“留级生”的头衔又使同学们远离他。父亲给予他的只有巴掌和拳头。遭遇了各方面的长期挫折,他怎么可能做一个正常的孩子?自暴自弃使他最终离开了集体。我自问,难道孩子天真、可爱、率直的天性就再也找不回来了吗?不,不良的环境造就了他,良好的环境也可以再一次改变他。蒙蒙应该是一个正常的学生,只要让他先摆脱这些不平等的待遇,找回自我,再给予正确的引导,他一定会好起来的。 
  我记得加德纳在表述多元智能时曾经提到:挖掘和发现每个孩子的不同天赋,使他们最终获得成功的体验,是教育的可为之处。是啊!蒙蒙也不是天生失败,只是批评压抑了他的智能表现,自卑抑制了他的智能发展,而没有关爱的生活夺走了他活泼的天性。只要能找到蒙蒙的闪光点,并发展他的智能强项,给予肯定和鼓励,就一定能逐步改变他在集体中的不良形象,用集体的力量和关爱来抚平他心灵的创伤,让他逐步恢复自信,培养自律,回到班集体中来。 
  为此我开始搜集智能开发的相关资料,深入观察蒙蒙的学习生活。不仅从主课老师那里获取资料,还找了一些副课老师了解他的情况。生活劳动老师的发现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原来蒙蒙的动手能力非常强。每次老师教的手工制作他都能完成,成绩很好,在生活劳动课上也愿意主动回答老师的问题,话也说得很完整。他还非常喜欢玩赛车,经常在生活老师搭建的车道上一个人玩赛车。我终于找到了他的兴趣所在。目标明确之后,便开始了我的计划。 
   那天上数学课,我刻意设计了一些和赛车有关的练习题:“谁能算出究竟是哪辆赛车开得快?”在众多的小手中,蒙蒙破天荒地举手了。他的回答完全正确。我立刻给予了表扬并走到了他的身边,指导他的课堂作业,当我在他身边耐心地讲解例题时,那双眼睛中闪动着的不再是迷茫,而是一种渴望。周围的眼神也有了些变化,有诧异、有迷惑、还有些肯定。不管怎样,我的举动不仅触动了蒙蒙,也触动了大家。原来不和他说话的同桌,在两人小组讨论时也认真地和他交流起来。打那以后,蒙蒙在我的课上学习态度有了明显的改观:小动作少了,回答问题多了,他的表达能力竟然非常好,题目的算理说得很完整,看来除了身体动觉智能外,他的语言智能也很棒,只是没有被发现而已。从此我经常请他回答问题,还请生活劳动老师把他出色的手工制作在课堂上展示出来。 
  在全班同学一起参加的班会中,我安排了一次赛车比赛,在小组比赛中,蒙蒙获胜进入决赛,“预备,开始!”随着口令声,四辆小赛车齐唰唰地冲入赛道,“快、加油!”大家都紧张地注视着,期盼着最后结果。“啊!赢了。”“蒙蒙第一!”在欢呼声中,同学们一下子围到了蒙蒙的身边,“蒙蒙,你真行!”“下次能教教我吗?”“你的赛车是什么牌子的?”在大家的簇拥和欢呼、七嘴八舌的问话中,蒙蒙紧紧握着手中的小车,脸涨得通红通红,“我、我……”“同学们”,我走到了蒙蒙的身边,拉起他的手,对大家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也有自己的缺点,我们应该多看到别人的优点,多改正自己的缺点,在互帮互助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在这次比赛中,蒙蒙得到了我的肯定和表扬,他和同学们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大家不再歧视他。课后更有一帮赛车迷围着他,蒙蒙开始变得活泼、开朗,爱和大家交往了。为了让他尽快提高学习成绩,我安排了热心的班干部每天帮助他学习,如碰到蒙蒙爸爸上晚班,就有小干部轮流在学校陪伴他完成当天作业。同时我也交给蒙蒙一个任务,那就是组织一支三(1)班的赛车小队,每周五组织一次活动。“你能把工作做好吗?”“能!”坚定的声音、自信的眼神让我觉得自己为他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在不知不觉中,蒙蒙重新回到了集体的怀抱中,变得有礼貌,乐意帮助别人,不仅是数学课,在其他课上,也一改以往的沉闷,变得活跃多了。蒙蒙本来就是一个智力健全的孩子,在开启了心灵之窗后,他重新找回了自我,通过自我展示,证明了自己的优秀。班集体的力量让他摆脱了对学习的厌倦,大家在学习中,平等对待,互帮互助。到学期结束,蒙蒙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 
  许多时候,我们总是以成绩的好坏来判定一个学生的优劣,从而压抑了孩子的天性,阻断了其智能发展。学校教育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让每个学生发现自己至少有一个方面的长处,这样做,学生就会热切地追寻自身内在的兴趣,这种追求,不仅培养了学习过程中的乐趣,也是他们坚持不懈努力的内在动力,也正是掌握学科原理和创造发明所必备的品质。 
  哪里有成功的教育,哪里就有爱的火焰在燃烧。炽热的情感在升华,尽管孩子们有着先天差异,但在爱和尊重以及无微不至的关心下,他们就会燃起自信之火,扬起进取之帆,不断进步,取得更大成绩! 
【案例评析】从蒙蒙的成长记录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来自离异家庭、与集体隔绝、整日在课堂上摆弄玩具赛车、被定性为“特差”的留级生是怎样奇迹般地转变的。老师巧妙地利用了蒙蒙对赛车的兴趣,刻意设计一些与赛车有关的练习题,安排赛车比赛,组织赛车小队……一辆小小的赛车,载着蒙蒙走出自卑,走进集体,走向全面发展。

幼儿园多元智能推荐 多元智能的成功 多元智能发展之语言智能 多元智能发展之数学逻辑智能 多元智能发展之内省智能 音乐智能给孩子好气质 视觉空间的5个学习契机 幼儿空间智能发展4阶段 语言智能分龄培养 聪明提醒 亲子视觉认知游戏 育儿,以智能育智能 多元智能对外语课程教学的影响 幼儿园多元智能活动开放课2 多元智能与教育成才案例2 多元智能,让聪明和快乐同在 活动中培养和开发学生智能 多元智能——人际智能 多元智能——肢体运动智能

最新多元智能 中班幼儿在多元智能活动中主动性的培养 七种智能的例证 多元智能只是工具 多元智能 论多元智能观的评价理论及其启示 多元智能理论在中国的实践追问 多元智能测试—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多元智能理论介绍 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观 多元智能——肢体运动智能

相关信息 教育整顿自查报告1500字 教育技术工作计划 教育类实践总结报告范文 教育局书记专项述职报告 教育培训财务经理个人工作总结 教育均衡发展的宣传标语68句 智能彩电好评40句模板 智能理发器好评42句模板 智能护眼灯好评48句模板 智能净化器好评44句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