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宇宙与人的观后心得总结范文
今天观看了《宇宙与人》这部长达一小时的纪录片,渺小和伟大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涌上心头。渺小是感叹地球与人类的渺小——的确,跟茫茫宇宙相比较,地球和人类就像一颗不起眼的尘埃;而伟大则是惊叹茫茫宇宙之大,浩瀚无边。
我通过这个纪录片,了解到了许多我从来没接触过的知识,让我对宇宙的认识又增加了一步。这个纪录片不但让我感受到宇宙的浩瀚无边,还提醒了我们人类要好好对待宇宙和地球。
宇宙很大,大到谁也不知道它有多大。除了对于宇宙来说十分小、对我们来说却很大的银河系以外,宇宙还有许许多多我们所不知道的神奇的物质。也许UFO,也许外星人,这些我们所能想象的物质的存在。我们对宇宙的认识十分有限,它还有许多奥秘。宇宙浩瀚,是那么有魅力,那么神秘,像有无形的力量吸引着你。
宇宙不但神奇,还是造物主。
宇宙,是它创造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而又创造了我们。可以说,没有宇宙就没有我们人类,既然地球是我们的母亲,那么宇宙就是地球的母亲。我们虽然没有保护宇宙的能力,但我们可以保护地球。人类在向自然索取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地破坏它。本来地球有许多资源可以再生,但由于人类的过度索取,使许多资源枯竭了,把原本美丽的星球弄得伤痕累累。难道你们就不心痛吗?我们,有时候真的太残酷了,我们必须保护地球了,不能让它再受伤了。
宇宙,充满了幻想,充满了神秘的色彩,等着你去探索它的未知世界,发现它的奥妙与精彩。
2、高中生宇宙与人的观后心得总结
还记得十年前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时的兴奋和迷茫。相对于宇宙,我认为电脑动画更加神奇,至于对片子讲的内容只是一知半解,只觉得好高深。可能是那时注意力都被都被那绚丽的电脑特技吸引过去了吧。
十年后,当那些特技效果都已经不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了之后,再看这部片子时才对片子讲述的内容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思索。美丽的宇宙,深邃幽远,不知道藏着多少未知的秘密。作为宇宙中已知的唯一具有智能的我们人类,正在努力的探索宇宙的奥秘。
我们生活在一个既伟大又平庸的时代。说伟大,是因为人类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如此深刻的认识宇宙和自身,并在继续积极的探索着。说平庸,是因为我们无奈的发现能被我们理解的知识实在是太少了,基础理论已经有近一个世纪没有重大突破了,我们依然在消化前人留给我们的理论成果,而在对前人理论的学习和探讨中,我们发现越来越多未知的秘密。我总在想,现在就说我们是文明生物是不是言之过早了呢。
还是先说宇宙吧。电影里说我们现在的宇宙开始于一个大爆炸,前些年通过对引力红移和微波背景辐射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我总认为这和各种神话中的开天辟地差不多,按照人类的认知,凡事都是有一个开始的,宇宙也不例外。接下来的情形让人很郁闷,现代科学认为宇宙是由四种力相互作用的结果,可是对于最早发现的引力来说,没有任何人和任何理论能解释它为什么存在。引力的本质是什么呢?也许很多年以后,会有人来回答这个问题,但是现在,我们也只能是想当然的认为这是随着物质本身存在的。就像盘古的斧子一样,别问从哪来的,人家本来就在。然后事情就简单了,宇宙的温度慢慢的降低,物质开始在引力的作用下渐渐凝聚成团,最终演化成了恒星和星系。恒星渐渐的老去,最后死亡。在死亡恒星的瑰丽残骸中,新的星系慢慢的孕育直至形成,像凤凰涅槃一样的重生。这应该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但是对于人类而言,再漫长的过程都不过是一个数字而已,从地球诞生开始,或者说从有生命出现开始的岁月才变得精彩起来。
我对金星的印象尤其深刻,它既是启明星又是长庚星。西方以罗马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维纳斯为其命名。从地球上看金星的确非常漂亮,可在金星浓密的大气里面却是另外一番景象,这个暴怒的女神表面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火山,有毒的硫酸雾和二氧化碳像被子一样保护着金星表面的热量不向宇宙空间散失,即使像装备着厚甲的前苏联金星号机器人探测器也被这极端的大气环境给毁了。这是无节制的全球性气候变暖。也许很久之前金星就像地球一样的安静美丽,可如今这地狱一般的景象也许正是地球将来的样子……
生命的存在是宇宙中无数的巧合共同作用所造就的奇迹,适宜日地距离、引力屏障、富含氧气和水的地表、相对稳定的地壳和大气、月亮的保护以及磁场等等。
我们的地球也经过了漫长的演变才变成了我们今天所熟悉的样子。全球的温度下降、水汇聚成了海洋、大部分的二氧化碳凝固成了碳酸盐、氧的过剩、造山运动形成的崎岖不平的地表等等,在这样适合的环境下,生命就像病毒一样迅速的繁殖,他们就像拓荒者迅速的布满了地球的每一个角落。也许寒武纪真的是收获氧气的时代,生物开始了大型化和多样化,也才能渐渐的演化出我们人类。
科普片的目的如果仅仅是科普的话也许并不能吸引太多的人,普及的力度和深度很难把握,很容易就陷入都是专有名词以及数字的枯燥境地。这部片子做得很好,至少我不觉得很烦闷。它除了向人们介绍宇宙之外,还用一种近乎崇拜和自豪的口吻肯定了人类自身的力量。虽然人类的文明史相对于宇宙来说显得非常的短暂,但是我们有信心改变和创造更适合我们生存的世界,不辜负宇宙对我们的厚爱。
3、《宇宙与人》观后心得体会范文
应该说,宇宙的诞生是一个奇迹,生命的诞生更是一个奇迹,一个纯粹的物质世界,却能创造出智能,创造出人类去反思这个世界,这也许就是哲学的真正根源所在。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150亿年前,一个温度高得不可思议的能量奇点突然爆裂,造就了这个浩瀚的宇宙。而且,这一爆裂过程至今仍在进行着,所以说运动是绝对的。宇宙的万物,大至一个星体,小至一粒尘埃,其中都存在着科学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但我们相信,只有未被认知的事物,没有不可认知的事物,终有一天,科学必将揭开整个宇宙的奥秘。
如果这个世界只存在物质,而没有更高层次的意识形态去认知它,那么这个世界的存在将毫无意义。宇宙选择了生命,然后又选择了人类。人类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不断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在发现了自然规律这一宝藏之后,人类按照宇宙的法则,一步步将地球改造成按人类意志发展的世界。
然而,事物是辩证的,人类在改造自然、向自然索取的同时,也在破坏着自然,使自然朝着不利于人类发展的方向转化。环境污染、人口膨胀已经让人类吃尽苦头,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去遏制这个势头,将来使地球毁灭的,将是人类自己。宇宙已经把自然规律交给了我们,但是道德准则却要靠我们自己来建设,否则,文明的级别越高,毁灭的机率就会越大。我们应该感谢宇宙,珍惜这难得的奇迹,让宇宙为我们这个独一无二的地球而骄傲!
比起整个宇宙的历史,人的生命是短暂的,犹如划过夜空的流星一样转瞬即逝,是选择碌碌无为还是选择勇敢追求,是每个人必须思考的问题。人应该对生命充满热爱,对生活充满希望、充满追求,珍惜生命、珍惜时间,使自己平凡、短暂的一生在瞬息之间迸发出最耀眼的光芒。
4、《宇宙与人》观后心得体会范文
5月6日下午第一节课,我们全班同学都津津有味地看着一部电影——《宇宙与人》。这几十分钟里,我们在无比地享受,也让我们更深地体会到了世界的奥秘。
应该说宇宙的诞生是一个奇迹,但生命的诞生更是一个奇迹,一个纯粹的物质世界,却能创造出智能,创造出了人类去反思这个宇宙,这也许就是哲学的真正根源存在。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150亿年前宇宙诞生、50亿年前太阳系诞生、500万年前人类诞生、400年前人类发现日星碎片、公元2000年前人类进入高度发达文明。
木星是世界上最大的星系,是地球的300多倍。而月球离地球大约三十八点多公里。有一个月球质量为地球的八十分之一。大约6千万年前,地球充满活力是因为地球在转动。液态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在常温状态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水是最常见的物质之一,是包括人类在内生命存在的重要资源,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这部电影让我重新认识了宇宙,也重新认识了人类世界。宇宙太空的浩旷神秘,让我感觉到人类的`渺小;人类的生命历程,让我感到生命的可贵。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多学习点宇宙的历史来充实自己的生活。
5、《宇宙与人》观后心得体会范文
这是在看完《宇宙与人》之后的转变。在这之前,我与你一样,看到“宇宙”就会想起浩瀚、空阔、无穷无尽这样的词语,而“太阳”意味着能量、生命和不朽。这些印象都来自我们思维的渲染,然而当我们脱离想象,接受由一部纪录片带给我们的真实图景时,许多想象中的词汇都被颠覆。这部由中科院院士亲手制成的科普电影,能带给我们的绝不仅仅是知识与真理,那充满人类丰富情感--诸如悲悯与赞美--的解说词,是让观众用心去感悟宇宙与人的伟大力量。
当他说“鸟的眼睛被深深地崇拜着,而他们自己的眼睛,更被夸张地塑造了。这可能是人类最早的期望通过眼睛这个器官的延长”,我看到远古时期的人类在仰望星空时,那双因敬畏和求知而光芒闪烁的双眼;
当他说“地球上的氧气全部都是从绿色毛孔中分泌出来的。这种分泌持续了几十亿年,才让地球充满了自由氧”,我被几亿年前微小而不可视的藻类所感动,它们将”呼吸”这个简单的动作重复了几十亿年,地球才幻化出延绵多样的生命。
当他说“寒武纪的祖先们动作都很慢,它们小心翼翼,笨拙但绝对拥有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屏幕里那只滑稽的水生动物缓缓划过,那一刻足以让宇宙动容。在宇宙未可知的星体上或许也有生命的痕迹,但寒武纪的大爆发让这个孤独的宇宙拥有了“生命”这种物质形态,如同一个寂寂无名的家庭迎来了新生儿。
当他说“宇宙制造高档产品确实是代价很高,它需要报废一颗至少比太阳大8倍以上的恒星,才能使我们披金戴银”,我忍俊不禁,宇宙的力量是这样的无处不在,而其中美丽的星体经历了如此强烈而艰难的爆炸,才可以释放出在少女雪白的手腕上光芒闪烁的元素。
宇宙何其美丽,却又何其孤独。它静静存在于这个时空,存在于它创造的这个时空,恒星闪烁,行星变换,每一个物质都处在运动的状态,却又相对静止。它包容了每一次悲壮的星体衰落,连太阳的坍塌都只是一场场静默的核聚变。即便它缩小成与地球一般大小的白矮星,仍然披覆着无与伦比的星云光环,带动着八大行星如常运转。只是地球将阖上闪烁着生命之光的眼睛。
从哥白尼临终前发表的“日心说”,到400年前人类通过望远镜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宇宙,一代代、一辈辈的科学家在通往真理的路上不断探索,但却离这唯一的真相越来越近--我们的星球在缓慢却不停步地接近死亡,四十亿年再遥不可及也终有来临的那一日,就如同太阳再光辉耀眼也停不住燃烧殆尽的脚步。到那一刻,所有的人类文明都将毁于一场灿烂的火光之中,经历了几十亿年进化而形成的地球生命都抵不过太阳的灼热,这曾经温暖了我们春夏秋冬的阳光,随着衰老带来的聚变反应将会把地球幻化成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球。那才是世界末日的焰火,那代表着太阳死亡的美丽光环,将再不能被地球上生命的眼睛所记录。这不是一件悲伤的事,就如同太阳的死亡,宇宙的膨胀,地球将失去所有的生命也是一件在遥远的未来会自然降临的客观事实。只是人类没有停止对能够替代地球的星体的探索,宇宙给了我们足够的线索来发现这一结局,也给了我们足够的时间去寻找新的居住地。
对待宇宙,我们从来心怀敬畏与感激。感谢它给予我们容身的美丽星球,给予我们生命与食水,从此,我们才能拥有发现美的眼睛和感受爱的心灵。
6、《宇宙与人》观后心得体会范文
偶然在好友处知道本片,通过一小时的学习,发现如果有颗躁动的心,那么该部纪录片可以为我们理清许多方面的思路。
人类最深远的问题之一,就是我们是怎么样来的?是谁?该向哪里去?影片不会回答这些问题,不过,通过大量的历史科学纪录,写实出了可以用作借鉴的事物演变奥妙。新的事物不是靠着某些偶然性产生的,它们中也包括我们,都是间接直接受到客观规律的支配。这些所谓支配是长远的、变化着的,言下之意也绝非是儿戏的。人类被宇宙产生进化至今,是目前可知的唯一能够对产生自己的宇宙进行知晓的生命体。
到目前为止,虽然人类可以做到的还非常有限,想突破时光的界限还需要很漫长的岁月,那些几乎与当下的我们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人类离所在的星系出现毁灭性灾难,通过计算也还有四十亿年之久,所以现在的我们是幸运和幸福的。但同时由于进化的自然规律所在,我们身上的基因都是敢于开拓新领域的强者们留下的。好比亿万年前一条进化出腿状物后迫不及待游逛到陆地上来的鱼类祖先,它们敢于克服自身和环境的限制,而很多虽已经长出腿脚但仍旧生活在水里的那些便永远只是鱼类,它们的后代被上岸的那批之后代当成了食物和宠物还有用品。而我们人于其中是最高端的,这也是相当严酷的宇宙给予我们的一点提示啦。
以上表面是生命的渺小脆弱,确也可以作更积极的理解。就好像一个自我感觉很消沉的生命,其实于其身体内外一直都有很多演化的规律支持,这些规律相对可被理解为正面或着负面,只要明确且正确的对待这些客观规则,它们便是咱们的朋友,我们都不是孤独无助的。片中远远望去的地球,还有不断提及的诸如多少多少万光年的距离数据;多少多少亿倍数于地球的体积空间等。仿佛使得再去面对自己脚下这个星球的时候,足有一种可于战略上渺视其的依据。但我们当前居住的,又正是我们的地球,暂时还找不到其他的容身之处,四十亿年之内我们要找到以外,也必须保证不使其短期内报销在咱们手上,所以在我们相对如此短暂的生命当中,也要重视自己的行为模式,做到心中有数(术)才是。这些其实就是本片给出的感觉上能使当下观众有所收获的义境。至于涉及到核能与物质裂变等那都是科学家们的事情啦。
现在,觉得也不能怪我们自己,在片中叙述的人类历史实在是太短暂。而实际上,产生我们这颗适应生命存在的地球,实际上却潜移默化的演变了150亿年。还有等等的这些过程都被宇宙遵循了最公平、公正的"奥林匹克精神",这是片中的原话。但给予咱们去探索这些密码的时间还相对太少,所以我们都老得太快,聪明得太晚,甚至总有那么几代人是要用来牺牲的。影片里也有阐述到科学演变之曲折的必然性和必要性。相对的,我们也需要顺应自然,科学的理解“天生我材必有用”,盲目自大、自我中心,是不太可取的。
7、宇宙与人的观后心得感悟范文
浩瀚之宇宙,万物生灵。哲学并不神秘,它就是一个人对于世界和社会的看法和态度,并为解决有关问题提供一种思路。正如马克思所说:哲学的任务不在于如何解释世界,而在于如何创造世界。
过去我们总认为唯物主义是唯一解释世界存在的正确理论,即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由物质来决定,并对物质具有反作用。但是如果世界是由物质唯一决定,那么整个世界就是由原初的一团死的物质,而形成一个非常有组织、有秩序、有方向、有目标、极其具有合理性的宇宙演化序列。显然单纯的唯物观和唯心观都难以解释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实际上,万物的存在意义都不在自身中,而是一种过渡,并从属于某种更超越的目的、目标。大自然就整体就是一个有机的组织,各部分相互协调并承担着统一于某种普遍广义秩序的功能。这种现象就是宇宙存在着内在的、预设的和谐的秩序。哲学已从生物学中重新发现了生物设计的“目的性”,自然进程的“目的性”是一个普遍的理念。只有理解了这种目的性,才能超越对于自然过程的机械性解释。
宇宙进程绝对不是无组织、无目的、无理性的。在貌似无机与偶然的大自然的事件之后,存在着一张神秘而不可见的网。在这张网上有目有纲,这个无形而存在的秩序之网,也就是老子所言的“天网”,就是“天道”,也就是庄子的“天籁”,就是黑格尔的“逻格斯”、“绝对理性”,康德的“先验理性”。显然这种以“信息”和“能”概念为基础的超越物质和精神的第三类哲学本体范畴,实际上对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已经作了某种有意识的消解。这一观点可称为辩证唯理论。
宇宙的本体存在是理性的存在。这种理性,就体现在自然现象之后的秩序、法则、组织。这种理性不是被人的思维所主观决定的。相反,人类思维是以符号系统模拟和把握着宇宙中存在的本体逻辑组织。
现实的世界是一个二重性(现象/本质)的世界,一方面是物象的,似乎有实在性的世界。另外还有一个深藏于实物之内的信息性的世界,其中有数学规律以及各种逻辑秩序这才是物的灵魂。
不仅是生物,而是宇宙,存在本身是有生命的。宇宙的存在、发展进程,也是一个自我组织、自我协调的进程。这种自我组织和自我协调的运动实际上也就是将宇宙不仅理解为实体,更理解为“主体”,即活的有面的而且是具有逻辑组织和目的性的实体。这种哲学显然应该是生命哲学。
宇宙的丰富多彩就在于此。
8、宇宙与人的观后心得范文
今天在同学们的推荐下看了一部中国的科普电影《宇宙与人》,这是一部很老的电影,很多同学说他们初中就看过。不过“老”没有关系,我没看过,那对我来讲就是崭新的,再说,“老”的电影到如今依然有她的“关注度”,那可以叫“经典”啦~~ 总之,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但与宇宙150亿年的时间跨度相比,也不算什么“晚”啦,呵呵~
太强啦~~ 希望我们人类能够摆脱国家与国家之间狭隘的分界观念,共同为生命在宇宙中的延续与发展作出贡献!! 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不仅仅是“中国人”,也不是“美国人”,“英国人”, 我们 都叫做 “人类” !! 不要辜负太阳系,乃至宇宙对我们的厚爱, 不要白白浪费掉这“天造地设”的生命的摇篮, 不要让环境污染弄脏我们“生母”的面庞,不要让战争残酷地抹掉地球经过几十亿年辛辛苦苦才孕育出来的“我们”,要知道,DNA不是像插积木般轻易地堆砌起来的,想想地球几十亿年的历史,想想我们如今如此发达的文明社会竟是从“三叶虫”等简单生物一步步艰辛地走过来的,再想想当今世界人类为了争夺资源,为了各自的利益而争执,甚至引发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好好想想吧,当我们拿起武器时,地球母亲会是如何地嘲笑我们,又是如何地为我们短浅的眼光而担忧!!! 睁大我们的眼睛好好地仰望仰望我们的宇宙吧,你会发现我们的渺小,我们“窝里斗”的愚昧和迂腐。 敞开胸襟, 我们都叫“人类”, 为人类今天的成就干杯吧! 为人类未来的美好奋斗吧!!
成为一个“人”真幸运!!
加油!!
9、宇宙与人的观后心得体会范文
数千年前,人类的思想开始脱离混沌的时候,就开始思考宇宙,开始对生命的起源充满好奇。宇宙究竟是什么,宇宙与人又有什么密不可分的关系。但限于当时科技水平的限制,人类只能借助于天空飞翔的鸟来幻想宇宙。而事实是,这种愿望终于在400多年前得到了实现。人类的眼睛真的延长了,望远镜给人类文明所起的作用,可以说超过一切其它单件的工具,因为没有它,就没有可能了解天体的基本运动,就没有可能在天体的观察中得到的牛顿定律,也就没有以这个定律为基础的现代工业社会。于是,我们的生活就从此日新月异。
关于宇宙的起源,可谓众说纷纭。最具影响力的莫过于大爆炸说。与其他宇宙模型相比,它能说明较多的观测事实。 它的主要观点是认为我们的宇宙曾有一段从热到冷的演化历程。在这个时期里,宇宙体系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在不断地膨胀,使物质密度从密到稀地演化。这一从热到冷、从密到稀的过程如同一次规模巨大的爆发 。宇宙间的气态物质,逐渐凝聚成气云,再进一步形成各种各样的恒星体系,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宇宙。虽然大爆炸说广为大家所接受,但科学是在不断向前的,最近哈勃望远镜拍摄的几张照片又让天文学家们开始对这一学说产生诸多疑问。宇宙形成的真正原因,还是一个谜团,等着一代代的科学家们去探索,去改进。我们应该抱着怀疑的态度,只有在不断的争论中,真理才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许多人又会有这样的疑问,人类的生命又是怎么起源的呢?
这要归功于我们拥有一颗叫太阳的恒星。可以说太阳的光辉对地球的生命是最根本的,阳光在地球表面已经掠过了40多亿年,今天的生态就是纯粹阳光的塑造,这种塑造使得地球拥有了一个长达40亿年的生命链。现在,我们可以精确地知道,这颗价值非凡的发光体非常的巨大,它的直径相当于110个地球,它的表面是6000度的高温,经过一亿五千万公里空间的传输,地球只得到它的光辉的5亿分之一,但仅仅这个零头却恰恰让我们受用无穷。
人类非常羡慕太阳的这种核能,但是却以破坏性的举动宣告了我们对这种能源的掌控,这就是氢弹。一朵这样的核聚变云能轻易地抹平一座几百万人的城市。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越来越意识到,这样宝贵的能源资源不能用于毁灭人类文明,而应该去造福大众。这里要解决的难题,是如何约束温度极高的核反应。由于地球上任何物质都不能承受热核反应所需要的1000万度以上的高温,于是人们试验用能量约束能量,用强磁场来悬浮聚变的核能。目前,许多国家都有了自己的核电站,核源造福百姓的愿望离我们越来越近了。但我们对核能源的利用率尚处于较低的阶段,还有许多问题等待我们去解决。只要我们好好利用太阳给我们的启示,相信我们不会坐吃山空的,能源将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人类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开始逐渐变得自大傲慢起来。我们开始肆意地破坏环境,开始无所顾忌地改造宇宙赐予我们的一切。我们认为我们所得到的都是理所当然,殊不知,既然太阳可以孕育一个星球,也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毁灭一个星球。我们现在的所作所为只会让我们自食其果,如果我们不能意识到环境对我们的重要性的话,我们总有一天会烟消云散,宇宙不止只有我们地球一个行星。
从人类用笨拙的手在岩壁上用简单的图形记录自己的生活,到创造辉煌的史前文明,最后穿越宗教的黑暗,迎来科学的曙光,只用了几万年。今天,人类更加强大,这种强大连人类自己都为之振奋。的确,宇宙已经把物质智能交给了我们,但是精神的道德准则却要靠我们自己来建设,否则,文明的级别越高,毁灭的概率也就越大。人与宇宙只有和谐相处,我们才会走得更远,会得到宇宙更多的眷顾。
10、宇宙与人的观后心得初中范文
偶然在好友处知道本片,通过一小时的学习,发现如果有颗躁动的心,那么该部纪录片可以为我们理清许多方面的思路。
人类最深远的问题之一,就是我们是怎么样来的?是谁?该向哪里去?影片不会回答这些问题,不过,通过大量的历史科学纪录,写实出了可以用作借鉴的事物演变奥妙。新的事物不是靠着某些偶然性产生的,它们中也包括我们,都是间接直接受到客观规律的支配。这些所谓支配是长远的、变化着的,言下之意也绝非是儿戏的。人类被宇宙产生进化至今,是目前可知的唯一能够对产生自己的宇宙进行知晓的生命体。
到目前为止,虽然人类可以做到的还非常有限,想突破时光的界限还需要很漫长的岁月,那些几乎与当下的我们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人类离所在的星系出现毁灭性灾难,通过计算也还有四十亿年之久,所以现在的我们是幸运和幸福的。但同时由于进化的自然规律所在,我们身上的基因都是敢于开拓新领域的强者们留下的。好比亿万年前一条进化出腿状物后迫不及待游逛到陆地上来的鱼类祖先,它们敢于克服自身和环境的限制,而很多虽已经长出腿脚但仍旧生活在水里的那些便永远只是鱼类,它们的后代被上岸的那批之后代当成了食物和宠物还有用品。而我们人于其中是最高端的,这也是相当严酷的宇宙给予我们的一点提示啦。
以上表面是生命的渺小脆弱,确也可以作更积极的理解。就好像一个自我感觉很消沉的生命,其实于其身体内外一直都有很多演化的规律支持,这些规律相对可被理解为正面或着负面,只要明确且正确的对待这些客观规则,它们便是咱们的朋友,我们都不是孤独无助的。片中远远望去的地球,还有不断提及的诸如多少多少万光年的距离数据;多少多少亿倍数于地球的体积空间等。仿佛使得再去面对自己脚下这个星球的时候,足有一种可于战略上渺视其的依据。但我们当前居住的,又正是我们的地球,暂时还找不到其他的容身之处,四十亿年之内我们要找到以外,也必须保证不使其短期内报销在咱们手上,所以在我们相对如此短暂的生命当中,也要重视自己的行为模式,做到心中有数(术)才是。这些其实就是本片给出的感觉上能使当下观众有所收获的义境。至于涉及到核能与物质裂变等那都是科学家们的事情啦。
现在,觉得也不能怪我们自己,在片中叙述的人类历史实在是太短暂。而实际上,产生我们这颗适应生命存在的地球,实际上却潜移默化的演变了150亿年。还有等等的这些过程都被宇宙遵循了最公平、公正的"奥林匹克精神",这是片中的原话。但给予咱们去探索这些密码的时间还相对太少,所以我们都老得太快,聪明得太晚,甚至总有那么几代人是要用来牺牲的。影片里也有阐述到科学演变之曲折的必然性和必要性。相对的,我们也需要顺应自然,科学的理解“天生我材必有用”,盲目自大、自我中心,是不太可取的。
11、宇宙与人的观后心得总结范文
前几天,我们观看了一部科普片《宇宙与人》,在经历了60分钟惊心动魄的视觉享受,1个小时荡气回肠的心灵震撼之后,真叫人感慨万千。
应该说,宇宙的诞生是一个奇迹,但生命的诞生更是一个奇迹,一个纯粹的物质世界,却能创造出智能,创造出了人类去反思这个宇宙,这也许就是哲学的真正根源所在。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150亿年前,一个温度高得不可思议的能量奇点突然爆裂,造就了这个充斥着大大小小星际物质的浩瀚宇宙。而且,这一爆炸过程至今仍在进行着,因为一旦宇宙停止向外运动,它必将会被自身的引力所灭亡。所以说运动是绝对的,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到答案。宇宙的万物,大至一个星体,小至一粒尘埃,都是由原子所组成的,只不过是在原子的数目上的差异。而原子又由一些更小的微粒因受到微妙的力平衡而构成,微粒再由更小的微粒构成,究竟有没有最小的不可分的微粒以构成这个宇宙,至今科学尚未发现。但可以相信,只有未被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终究有一天,科学必将揭示整个宇宙的奥秘。
如果这个世界只存在物质,而没有一个更高级的形式去意识到这个物质世界,那么这个世界的存在将毫无意义。宇宙选择了生命、然后又选择了人。地球的环境是那么的适宜,有不远又不近的太阳在源源不断提供着生命所需的光和热,液态水为生命诞生提供了温床,时刻不停绕着地球转动的月球给了生命的运动规律,还有那些为我们阻挡外来行星入侵的地球行星伙伴们。这种.种的一切,促使生命产生了。
人类产生的又是那么的恰到时候,上一代的地球统治者??恐龙为我们承担了一次毁灭性的打击,人类从此走进地球的统治。在发现了自然规律这一宝藏之后,人类按着宇宙事先制定的法则,一步步将地球改造成按人类意志发展的生机勃勃的世界。而今,人类已有能力采取措施来避免恐龙的悲剧,也许人类会永远在这个星球上生存下去。然而,事物是辩证的,人类在改造自然、向自然索取的同时,也在破坏着自然,并且促使着这个自然向着不利于人类发展的环境转化。环境污染、人口膨胀已经让人类吃够苦头,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去遏制这个势头,恐怕将来毁灭地球的,不是一颗行星,而是人类自己了。“宇宙已经把物质智能交给了我们,但是精神的道德准则却要靠我们自己来建设,否则,文明的级别越高,毁灭的概率也就越大,”我们应该感谢这个宇宙,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奇迹,爱护好自己和自己的同类,让这个宇宙为这个地球而骄傲!
比起整个宇宙的历史,人的生命是短暂的,犹如划过夜空的流星一样转瞬即逝,是选择碌碌无为还是选择充满追求,是每个人必须思考的问题,也是一个必须时刻不忘的问题。前者的命运,直如同一颗宇宙尘埃,在生命终结的一刹那,将无声无息地消沉在这无边无际的宇宙之中。人应该对生命充满热爱,对生活充满希望,充满追求,珍惜自己的生命以及组成生命的材料??时间,方可使自己平凡、短暂的生命在瞬息之间迸发出最耀眼的光芒
12、宇宙与人的观后心得总结范文
星期五,我看了《宇宙与人》这部电影。电影中详细的介绍了人类的起源:人类是从宇宙中的核子结合产生核聚变,形成了基因,基因也是一切生命的起源,我们人类就是由基因组成的.。既然是宇宙给了我们生命,是小小核子给了我们生命。我们应该感谢它们,应该让它们继续去创造比我们更伟大的生命。
也许保护宇宙是我们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但是,保护地球是我们应该做的,是我们能够做的,更是我们必须做的。科学家已经证实:白色垃圾是不能被大自然所分解的。所谓白色垃圾就是泡沫,塑料制品等。而这些白色垃圾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能够经常看到的,比如:在某个巷子里,几个人推着车子买盒饭,那些饭盒就是白色垃圾。再比如:在商场里买东西,或在菜市场买菜他们总会给你一个塑料袋,塑料袋也是白色垃圾。象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在生活中既然有很多白色垃圾的存在。那么,为什么我们不采取保护措施呢?作为一个泱泱大国,我们的环保为什么还远没有一些比我们小得多的国家做的好呢?真让我搞不懂。
在芬兰,商场买东西不会给你塑料袋,为了环保。在意大利,铝和塑料的再造可以节省能源90%;钢和纸的再加工可节省能源50%;玻璃的再生产可节省能源30%;回收利用1吨钢可节省水约25吨,可减少空气污染物90公斤;可减少水污染物45公斤。在日本,每天都有白色垃圾处理车,收集各大商场,零售店的泡沫塑料等白色垃圾在车内处理,他们把橘子汁烧到200度,把白色垃圾弄成象铁一样的东西,再经过特殊的处理,变成了纤维,又把纤维经过纺织,织成一件衣服,拿到市场上去买,这样废品再利用了,并且没有给大自然带来一点污染。这些方法,不是都很好吗?这些方法,极大的保护了环境,甚至,有的还可以赢利。
而中国呢?目前国内城市垃圾处理主要采用填埋法,约占70%-80%;堆肥法,约占10%-20%;焚烧法极少,仅占1%。由于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开展较晚,全国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严重不足,只有少数城市借助国际援助建成一些达到无害化处理标准的现代化垃圾处理设施。国内自行设计的卫生填埋场,大多因资金不足,设计、施工标准不高,加之无害化处理技术不完善,设施简陋,缺少控制污染和监测手段,距无害化处理标准有一定距离,特别是垃圾填埋场防渗措施不力,填埋气体和渗沥液引排不畅,难以保证长期安全性,成为远期的污染源。
中国是一个大国,中国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世界的环境。我希望在新世纪里,人们的观念能改一改。不要只顾眼前的发展,忘了长远的目标。不要让加拿大工厂排出的废气,飘到印度,造成印度下酸雨之类的事情在中国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