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课《小石潭记》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句式 托班教案|小班教案|中班教案|大班教案|特色教案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文档大全 > 学习资源

10课《小石潭记》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句式

时间:2022-07-08 17:33:27

10课《小石潭记》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句式是非常优秀的内容,希望能让找寻学习资源的您有所帮助。

1、10课《小石潭记》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句式

一、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世称“柳河东”。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以明道”,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唐宋八大家”之一。今存《柳河东集》。

二、故事背景

  柳宗元因受王叔文政治革新集团牵累,被贬为永州司马。在永州的十年间,他以山水为寄托,遍游附近的奇山异水,写下了文笔清秀、富有诗情画意的游记作品“永州八记”。《小石潭记》就是其中之一。

三、文言知识积累

  (一)通假字

  日光下澈

  “澈”通“彻”,穿过,透。

  (二)古今异义

  1.全石以为底

  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2.乃记之而去

  古义:离开;今义:往

  3.崔氏二小生

  古义:青年,后生;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4.不可久居

  古义:停留;今义:住

  (三)一词多义

  1.清:水尤清冽(清澈,形容词)

  以其境过清(凄清,冷清,形容词)

  2.可: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副词)

  不可久居(能够,动词)

  3.环:如鸣佩环(玉环,名词)

  竹树环合(环绕,动词)

  4.以:全石以为底(把,介词)

  以其境过清(因为,介词)

  5.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自,介词)

  隶而从者(跟从,动词)

  6.差:参差披拂(长短、高低、大小不齐,形容词)

  其岸势犬牙差互(交错,动词)

  (四)词类活用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

  2.皆若空游无所依

  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3.斗折蛇行

  名词作状语,斗,像北斗七星那样;蛇,像蛇爬行那样

  4.凄神寒骨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凄,使……凄凉;寒,使……感到寒冷

  5.心乐之

  意动用法,以……为乐

  6.其岸势犬牙差互

  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

  7.近岸

  形容词作动词,靠近

  (五)文言句式

  1.倒装句

  卷石底以出。(主谓倒装,即“石底卷以出”,意为“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起来,高出水面”。)

  全石以为底。(宾语前置,即“以全石为底”,意为“以整块石头为底”。)

  2.省略句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省略主语,即“(余)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

  (六)成语积累

  1.斗折蛇行: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形容道路曲折蜿蜒。

  2.犬牙差互:形容地形交界处像狗的牙齿一样互相交错。

  (七)名句积累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4.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10课《小石潭记》课后思考题答案

  课后思考探究

  一、游记的线索:发现小潭(闻声 见形)→潭中景物(水 石 树 鱼)→小潭源流(溪身岸势)→潭中气氛(气氛 感受)背诵略。

  点拨:文章紧紧围绕“小潭”组织材料,仔细阅读文章,从中找出围绕“小潭”都写了哪些内容,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组织材料的。

  二、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由“乐”到“忧”。“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的感情基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点拨:文章前后内容的感情基调非常明确,关键是结合作者的经历来理解作者当时的情感状态,然后再分析这种表面上“乐”与实际上“忧”的情感。

  三、示例:小石潭给人“美”的享受:小石潭自身的美,周围环境的美,潭中景物的美,小石潭源流的美。感受略。

  四、1.西: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

  2.斗:名词作状语,向北斗星那样。

  蛇:名词作状语,像蛇那样。

  3.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

  4.凄、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凄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寒冷。

  五、这段是文章最精彩的部分,属于“定点特写”。在这幅极美的画面中,作者写鱼,从字面上看是在写鱼,但透过字面,却令我们不能不对清澈的潭水留下极深的印象。这种游鱼和潭水相互映衬的写法,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同时,游动的鱼一会儿静止不动,一会儿忽然游向远处,好像同游人一同享受着快乐。读到这里,我们又不能不从游鱼联想到作者的欢悦心情。这种由情入景,由景及情的写法极具感染力。

  译文: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鱼呆呆的,一动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和游人逗乐。

3、第11课《核舟记》中的通假字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文言句式

  (一)通假字

  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同“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2.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横”,横着)

  3.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甫”通“父”,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二)古今异义

  1.约八分有奇

  古义:零数。今义:单的;不成对的,跟“偶”相对。

  2.高可二黍许

  “可”的古义:大约。今义:表示同意。

  “许”的古义:上下。今义:答应;允许。

  3.其两膝相比者

  古义:靠近。 今义:比较,较量。

  4.神情与苏、黄不属

  古义:类似。 今义:归属。

  5.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古义:竟然。 今义:曾经。

  (三)一词多义

  1.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形容词,奇妙、奇特)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名词,零数)

  2.为:为宫室、器皿、人物(雕刻)

  中轩敞者为舱(是)

  3.有:为字共三十有四(同“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炉上有壶(表示领有,与“无”相对)

  4.可:高可二黍许 (大约)

  珠可历历数也 (可以)

  5.端:东坡右手执卷端 (名词,右端)

  其人视端容寂 (形容词,端正,正)

  6.者:中轩敞者为舱 (……的部分)

  居右者椎髻仰面(……的人)

  7.而: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连词,表并列,并且)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连词,表转折,但是)

  启窗而观(连词,表顺承,然后)

  8.盖:盖大苏泛赤壁云(表示推测的句首语气词)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原来是)

  9.云:盖大苏泛赤壁云(句尾语助词,无实际意义)

  此中人语云(动词,说)

  (四)词类活用

  1.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名词作状语,用箬篷)

  2.石青糁之(名词作状语,用石青)

  3.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名词用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

  4.居右者椎髻仰面 (名词作动词,梳着椎形发髻)

  (五)文言句式

  1.倒装句—定语后置

  (1)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相比”是中心词“两膝”的后置定语,“者”用作后置定语的煞尾,相当于“的”。)

  (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修狭”是中心词“桃核”的后置定语,“者”用作后置定语的煞尾,相当于“的”。)

  2.省略句

  (1)省略主语

  (佛印)卧右膝,诎右臂支船(句首承前省略主语“佛印”)

  (2)省略介词“于”

  ①佛印居(于)右,鲁直居(于)左

  ②各隐(于)卷底衣褶中

  ③居(于)右者椎髻仰面

  ④居(于)左者右手执蒲葵扇

  ⑤其船背稍夷,则题名(于)其上

4、第8课《木兰诗》通假字 古今异义字 多义词 词类活用 段落大意

  (一)通假字

  对镜帖花黄(帖:同“贴”,贴上)

  (二)古今异义:

  1.军书十二卷

  古义:表示多数,不是确指;今义:数词,十二。

  2.从此替爷征

  古义:父亲;今义:爷爷。

  3.出郭相扶将

  古义:外城;今义:姓氏。

  4.双兔傍地走

  古义:跑;今义: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

  5.赏赐百千强

  古义:有余;今义:力量大。

  (三)一词多义

  1.帖:昨夜见军帖(文告)

  对镜帖花黄(同“贴”,贴上)

  2.市:愿为市鞍马(买)

  东市买骏马(集市)

  3.愿:愿为市鞍马(愿意)

  愿驰千里足(希望)

  (四)词类活用

  1.策勋十二转 (名词用作动词,记录)

  2.愿为市鞍马 (名词用作为动词,买)

  (五)文言句式

  省略句

  愿为市鞍马

  点拨:“为”后省略“之”,指代父从军这件事。

  倒装句

  问女何所思

  点拨:宾语前置句,应为“问女所思何”。

  (六)成语积累

  1.磨刀霍霍:本形容磨刀声响亮。后常用来形容准备动手杀人或发动战争。

  例句:该国当局已经磨刀霍霍,很多居民担心他们可能采取报复行动。

  2.扑朔迷离:形容事物错综复杂,难于辨别。

  例句:这一切似乎相当合理,又饱含希望,然而,今年的变化却更加扑朔迷离。

  (七)名句积累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3.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4.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五、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①-③):写木兰决定替父从军,并做好准备,踏上征途。

  第二部分(④):概括写木兰多年艰苦的征战生活。

  第三部分(⑤、⑥):叙述木兰还朝辞官,回乡与亲人团聚。

  第四部分(⑦)以妙趣横生的比喻,对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多年未被发现的谨慎、机敏做了讴歌和赞美。

5、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生字注音 通假字 古今异义词 一词多义 重点词语解释

  【生字注音】

  唐睢不辱(jū)使命 秦王怫(fú)然怒

  免冠徒跣(xiǎn)以头抢(qiāng)地

  休祲(jìn)降于天天下缟(gǎo)素

  秦王色挠(nóo)

  【重点字词句义】

  1、通假字:

  ①秦王不说(说:通“悦”,高兴)

  ②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施行,置办)

  ③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色)

  2、古今异义词:长跪而谢之(古义:道歉 今义:感谢)

  3、词类活用:①轻寡人与(轻,形容词用作动词,意动用法,“认为……轻”,小看)②请广于君(广,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动用法,“使……扩充”)

  ③天下缟素(名词用作动词,穿丧服)

  4、一词多义:

  ①徒 免冠徒跣(空,本文可以解释成光着) 徒以有先生也(仅仅,只)

  ②惠 大王加惠(恩惠)汝之不惠(聪明)

  ③若 非若是也(像)若士必怒(如果)

  5、其他重点词语解释:

  ⑴不辱使命(辱没、辜负)

  ⑵易安陵(交换)

  ⑶其许寡人(句中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答应)

  ⑷大王加惠(给予恩惠)

  ⑸故不错意也(所以)

  ⑹因使唐雎使于秦(于是)(派)(出使)

  ⑺逆寡人者(违背)

  ⑻非若是也(这样)

  ⑼虽千里不敢易(即使)

  ⑽岂直五百里哉(难道)(只,仅仅)

  ⑾秦王怫然怒(盛怒的样子)

  ⑿布衣之怒(平民)

  ⒀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先生)(曾经)

  ⒁以头抢地耳:撞;罢了

  ⒂庸夫之怒(平庸无能的人)

  ⒃非士之怒(有才能有胆识的人)

  ⒄休祲:吉凶的征兆

  ⒅秦王色挠(屈服)

  ⒆寡人谕矣(明白,懂得)

  ⒇免冠徒跣(脚)

6、10课《小石潭记》课文翻译

课文翻译

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篁竹:成林的竹子。篁(huánɡ),竹林。

  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碰撞发出的声音。佩、环,都是玉制的装饰品。

  清冽:清凉。冽(liè),寒冷。

  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碰撞发出的声音,心里很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往下看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凉。

原文: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卷石底以出: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起来,高出水面。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坻(chí),水中高地。屿(yǔ),小岛。嵁(kān),不平的岩石。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覆盖、缠绕、摇晃、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译文:(潭)以整块的大石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起来,高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和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晃、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原文: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可,表示估计数目。许,表示数目不确定。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澈,穿过,透。现在写作“彻”。

  佁然不动:呆呆地一动不动。佁(yǐ)然,愣住的样子。

  俶尔远逝:忽然间游到远处去了。俶(chù)尔,忽然。

  往来翕(xī)忽: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译文: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托似的。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一动不动;又忽然间游到远处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和游人逗乐。

原文: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流)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斗折,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蛇行,像蛇爬行那样弯曲。

  犬牙差(cī)互: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

  译文: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流)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溪岸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无法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原文: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悄怆,寂静得让人感到忧伤。邃(suì),深。

  清:凄清,冷清。

  译文:坐在小石潭边上,四面竹子树林围绕着,寂静寥落,没有旁人,使人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于是记下了这番景致就离开了。

原文: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曰恕己,曰奉壹。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随从我的人,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隶,随从。

  译文:一同去游览的人: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随从我的人,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名叫恕己,一个名叫奉壹。

7、第24课《河中石兽》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特殊句式

文言文知识积累

  (一)古今异义

  1.是非木 古义:代词,这;今义:判断动词,是

  2.渐沉渐深耳 古义:罢了;今义:听觉器官,耳朵

  3.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古义:离开;今义:到某个地方

  4.盖石性坚重 古义:发语词,放在句首,可译为“因为”;今义:器物上部有遮蔽作用的东西

  5.但知其一 古义:只;今义:表转折,但是

  6.求二石兽于水中 古义:寻找;今义:请求,要求,追求

  (二)一词多义

  为: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被,介词)众服为确论(认为,动词)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成为,动词)

  之:闻之笑曰(这件事,代词)当求之于上流(石兽,代词)其反激之力(的,助词)

  去: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离开)西蜀之去南海(距离)

  临:一寺临河干(靠近)执策而临之(面对)

  (三)词类活用

  棹数小舟(名词用作动词,“划(船)”)

  (四)特殊句式

  省略句

  1.以为顺流下矣

  点拨:省略主语,和尚们;“以为”后面省略了“石兽”。

  2.求之地中

  点拨:省略介词“于”。

  3.棹数小舟

  点拨:省略主语“僧”。

  4.一讲学家设帐寺中

  点拨:“寺中”前省略介词“于”。

  5.果得于数里外

  点拨:“得”后面省略了宾语“之”。

  倒装句

  1.当求之于上流

  点拨:介宾短语“于上流”作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当于上流求之”。

  2.果得于数里外

  点拨:介宾短语“于数里外”作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果于数里外得”。

  3.求二石兽于水中

  点拨:“于水中”作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于水中求二石兽”。

  被动句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点拨:“为”表被动。

  (五)名句积累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8、第9课《桃花源记》通假字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句式

文言知识积累

  (一)通假字

  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

  (二)古今异义

  1.芳草鲜美 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菜肴、瓜果等)滋味好。

  2.仿佛若有光

  古义: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今义:似乎,好像。

  3.屋舍俨然 古义:整齐的样子。

  今义:形容很像。

  4.阡陌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原是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统称,现仅指运输事业。

  5.率妻子邑人 古义:妻子和儿女。

  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

  6.来此绝境 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7.无论魏晋

  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义:连词,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

  8.不足为外人道也

  古义:不值得。 今义:不充足。

  9.遂与外人间隔

  古义:隔绝不通音信。

  今义:事物在空间或时间上的距离。

  (三)一词多义

  1.出 不复出焉(动词,出去)

  皆出酒食(动词,拿出)

  2.寻 寻向所志(动词,寻找)

  寻病终(副词,随即,不久)

  3.之 忘路之远近(助词,的)

  渔人甚异之(代词,这种景况)

  具答之(代词,代指对方的问题)

  处处志之(助词,不译)

  闻之,欣然规往(代词,这件事)

  4.舍 便舍船(离开,动词)

  屋舍俨然(房屋,名词)

  5.为 捕鱼为业(作为,动词)

  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向,介词)

  (四)词类活用

  渔人甚异之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

  复前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

  欲穷其林(形容词作动词,走到尽头)

  此中人语云(名词作动词,告诉)

  处处志之(名词作动词,做标记)

  (五)文言句式

  1.判断句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也”表判断)

  2.省略句

  (1)省略主语

  ①山有小口,(小口)仿佛若有光。(武陵人)便舍船,从口入。(分别省略主语“小口”“武陵人”)

  ②其中(人们)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其中”后省略主语“人们”)

  ③(村中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渔人)具答之。(分别省略主语“村中人”“渔人”)

  (2)省略宾语

  ①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问”“要”后省略宾语“渔人”)

  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为”后面省略宾语“之”)

  ③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后省略宾语“渔人”)

  (3)省略介词

  林尽水源。(“尽”后面省略介词“于”)

  (六)成语积累

  1.世外桃源:比喻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理想中的美好世界。

  2.豁然开朗:比喻对某一问题长期思索不解而后突然明白。

  3.怡然自乐:形容和悦而得意的样子。

  4.无人问津:比喻无人过问而十分冷落。

  (七)名句积累

  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9、23课《出师表》里的古今异义词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文言句式

文言知识积累

(一)古今异义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古义:时候;今义:秋季。

  2.诚宜开张圣听

  古义:扩大;今义:商店等设立后开始营业。

  3.陟罚臧否

  古义:批评;今义:否定。

  4.晓畅军事

  古义:精通,熟悉;今义:文章明白流畅。

  5.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古义:痛心、遗憾;今义:极端憎恨或悔恨。

  6.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古义:这里表示原因;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7.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今义:(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8.猥自枉屈

  古义:辱,谦辞。偷着;卑鄙,下流。

  9.臣本布衣

  古义:平民;今义:布衣服。

  10.由是感激

  古义:感奋激发;今义: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对他产生好感并生出谢意。

  11.庶竭驽钝

  古义:表示期望;今义:众多。

  12.临表涕零

  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三)一词多义

  1.而中道崩殂(半,一半)

  宫中府中(内,里)

  2.而中道崩殂(途)

  以咨诹善道(方法)

  3.今天下三分(分裂)

  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本分)

  4.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可是,却)

  然后施行(这样)

  5.以光先帝遗德(遗留)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

  6.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判定)

  每与臣论此事(谈论。议论)

  7.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清明)

  以伤先帝之明(明智,贤明)

  8.然后施行(做,实施)

  性行淑均(品行)

  必能使行阵和睦(行列)

  9.必能裨补缺漏(能够)

  先帝称之曰能(能干,有才能)

  10.有所广益(代词,代指人或事物)

  优劣得所(处所,地方)

  11.咨臣以当世之事(在某时)

  当奖率三军(应该)

  12.受任于败军之际(委任,任用)

  则攸之、祎、允之任也(责任,职责)

  13.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临近,靠近)

  临表涕零(面对)

  14.恐托付不效(效果)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功效)

  15.进尽忠言(话,言论)

  不知所言(说)

  16.俱为一体(是)

  众议举宠为督(担任)

  17.此皆良实(忠良的人)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贤善)

  18.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这里表示原因)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用来)

(四)词类活用

  1.亲贤臣,远小人(形容词作动词,亲近;疏远)

  2.苟全性命于乱世(形容词作动词,保全)

  3.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形容词作名词,奸邪的事;忠善的事)

  4.此皆良实(形容词作名词,忠良诚实的人)

  5.优劣得所(形容词作名词,才能高的人和才能低的人)

  6.攘除奸凶(形容词作名词,奸邪凶恶的敌人)

  7.陟罚臧否(形容词作名词,赞扬和批评)

  8.以光先帝遗德(名词作动词。发扬光大)

  9.深入不毛(名词作动词,生长草木)

  10.恢弘志士之气(形容词作动词,发扬,扩展)

  11.北定中原(名词作状语,向北)

  12.恐托付不效(动词作名词,托付的事情)

  13.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形容词作动词,对……尽忠)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也”表示判断)

  2.倒装句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于乱世苟全性命”)

  ②临崩寄臣以大事。(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临崩以大事寄臣”)

(六)成语积累

  ①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心理。

  ②作奸犯科:为非作歹,触犯法令。指干违法乱纪的事。

  ③三顾茅庐: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④亲贤远佞:亲近有才能的贤人,疏远阿谀奉承的小人。

10、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里的古今异义词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文言句式

文言知识积累

(一)古今异义

  1.邹忌修八尺有余

  古义:长,这里指身高;今义:修理。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古义:偏爱;今义:属于个人的或为了个人的。

  3.今齐地方千里

  古义:土地方圆;今义:某一区域,空间的一部分。

  4.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古义:君主左右的近侍之臣;今义:左和右两个方面。

  5.面刺寡人之过着

  古义:指责;今义:尖锐的东西进入或穿过物体。

  6.能谤讥于市朝

  古义:公开批评、指责别人的过错;今义:诽谤。

(二)一词多义

  1.朝服衣冠(早晨)

  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

  皆朝于齐(朝见)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谁,哪一个)

  孰视之(仔细)

  3.徐公不若君之美也(美丽,漂亮)

  吾妻之美我者(认为……美)

  4.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如,及,比得上)

  门庭若市(像,如同)

  5.上书谏寡人者(动词,呈上)

  受上赏(形容词,上等的)

  6.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

  燕、赵、韩、魏闻之(听说)

(三)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名词作动词,穿戴)

  2.吾妻之美我者(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美)

  3.臣之妻私臣(形容词作动词,偏爱)

  4.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名词作状语,当面)

  5.闻寡人之耳者(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

(四)特殊句式

  1.判断句

  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也,表示判断)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也,表示判断)

  2.倒装句

  ①皆以美于徐公。(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皆以于徐公美”)

  ②能谤讥于市朝。(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能于市朝谤讥”)

  ③皆朝于齐。(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皆于齐朝”)

  3.省略句

  ①朝服衣冠。(省略主语,完整句子应为:“邹忌朝服衣冠”)

  ②皆以美于徐公。(省略“美于徐公”的主语,完整句子应为:“皆以我美于徐公”)

(五)成语积累

  门庭若市:门前像市场一样。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11、10课《小石潭记》重点问题归纳解答 课文主题

问题归纳

1.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

  写了空竹、水声、小潭和潭边的青树、藤蔓。用“隔”“闻”“伐”‘取”‘见”等动词,写出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同时也点出小石潭位于人迹罕至的荒僻幽静之处。为下文写环境的“寂寥无 人”“其境过清”埋下伏笔。

2. 第二自然段所写潭水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清澄。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描写潭水。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和活动的画面来写,不作一点抽象的说明,整段话没有一个字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你看鱼儿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没有凭依一样。这就写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头上了,这就更显出了水的清澄。这里虽然没有正面写水,可是通过对鱼儿、日光和影子这些具体东西的描绘,真正地写出了水清。就像画家在画风的时候,用树枝飘向一边表示风一样,是一种形象化的表现手法。这种写景的方法叫侧面描写。

3. 作者是怎样写鱼的?这段描写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作者采用动、静相结合的方法,先描出生动的画面,再加上拟人化的手法。先写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佁然”就是呆呆的样子。潭底石头上印着清晰的鱼影儿,这是静止的画面;忽然,一些鱼飞快地窜往远处,一会儿游到这儿,一会儿游到那儿,非常活跃,这是活动的画面。这些鱼儿,又好像跟游人同样的快乐,这是作者把自己快乐的心情加到鱼儿身上,好像鱼儿也像人那样会感到快乐似的。

4. 如何理解小溪的“明灭可见”?

  因为小溪是那样曲折,所以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看得见的一段水面反映着天光云影,所以明亮;看不见的一段光亮就灭了。一明一灭,非常精确地写出了作者所看到的特征。

5.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在本文中有什么作用?

  不仅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环境清幽的特点,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凄苦的心境,寓情于景,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6. 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思想感情的主调。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所以这里的乐只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7.文中作者运用多种方法绘景,试举例说明。

  (1)点面结合。写石“全石以为底”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

  (2)动静结合。写鱼“影布石上,佁然不动”是静,“俶尔远逝,往来翕忽”是动,静中有动,更显环境的雅静。

  (3)虚实结合。“潭中鱼可百许头……似与游者相乐”,表面写鱼,其实也在写水,鱼为实,水为虚,以实写虚。

六、课文主题

  本文通过对小石潭优美、幽深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忧伤抑郁的情感。

12、10课《小石潭记》通假字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句式

一、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世称“柳河东”。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以明道”,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唐宋八大家”之一。今存《柳河东集》。

二、故事背景

  柳宗元因受王叔文政治革新集团牵累,被贬为永州司马。在永州的十年间,他以山水为寄托,遍游附近的奇山异水,写下了文笔清秀、富有诗情画意的游记作品“永州八记”。《小石潭记》就是其中之一。

三、文言知识积累

  (一)通假字

  日光下澈

  “澈”通“彻”,穿过,透。

  (二)古今异义

  1.全石以为底

  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2.乃记之而去

  古义:离开;今义:往

  3.崔氏二小生

  古义:青年,后生;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4.不可久居

  古义:停留;今义:住

  (三)一词多义

  1.清:水尤清冽(清澈,形容词)

  以其境过清(凄清,冷清,形容词)

  2.可: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副词)

  不可久居(能够,动词)

  3.环:如鸣佩环(玉环,名词)

  竹树环合(环绕,动词)

  4.以:全石以为底(把,介词)

  以其境过清(因为,介词)

  5.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自,介词)

  隶而从者(跟从,动词)

  6.差:参差披拂(长短、高低、大小不齐,形容词)

  其岸势犬牙差互(交错,动词)

  (四)词类活用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

  2.皆若空游无所依

  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3.斗折蛇行

  名词作状语,斗,像北斗七星那样;蛇,像蛇爬行那样

  4.凄神寒骨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凄,使……凄凉;寒,使……感到寒冷

  5.心乐之

  意动用法,以……为乐

  6.其岸势犬牙差互

  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

  7.近岸

  形容词作动词,靠近

  (五)文言句式

  1.倒装句

  卷石底以出。(主谓倒装,即“石底卷以出”,意为“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起来,高出水面”。)

  全石以为底。(宾语前置,即“以全石为底”,意为“以整块石头为底”。)

  2.省略句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省略主语,即“(余)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

  (六)成语积累

  1.斗折蛇行: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形容道路曲折蜿蜒。

  2.犬牙差互:形容地形交界处像狗的牙齿一样互相交错。

  (七)名句积累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4.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3、第12课《卖油翁》作者 古今异义词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文言句式

一、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他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 《欧阳修全集》。

二、文言知识积累

  (一)古今异义

  1.尝射于家圃

  古义:曾经。今义:吃一点试试;辨别滋味

  2.尔安敢轻吾射

  古义:怎么。今义:平安;安全

  3.但手熟尔

  古义:只;不过。今义:转折连词,但是

  (二)一词多义

  1.射:尝射于家圃 射箭,动词

  尔安敢轻吾射 射技,名词

  2.尔:尔安敢轻吾射 你,人称代词

  但手熟尔 罢了,语气词

  (三)词类活用

  1.但微颔之 名词用作动词,原指下巴颏,这里是“点头”的意思

  2.吾射不亦精乎 动词用作名词,射技

  3.尔安敢轻吾射 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

  (四)文言句式

  1.倒装句

  尝射于家圃。

  2.省略句

  自钱孔入。

幼儿园学习资源推荐 《雷雨》生字拼音组词 《羿射九日》生字拼音组词等知识点归类 《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写法指导与范文 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知识点解读 小虾生字拼音组词等课文知识点归类及同步练习 二年级语文下册《开满鲜花的小路》生字组词等知识点归类及同步练习附答案 《要下雨了》生字笔顺拼音组词等课文知识点归类 《棉花姑娘》课文生字组词拼音等知识点归类 《同读一本书》交际指导与范例 《习作:漫画老师》习作指导与范文 《我的植物朋友》写作指导与习作范文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抗疫期间,我带孩子们遨游汉字王国:教学实录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句子解析与问题解答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口语交际《长大以后想做什么》图文讲解 《口语交际:讲历史故事》交际方法与实例 《聊聊书法》交际指导与范例 《动物儿歌》生字笔顺拼音组词

最新学习资源 《搭船的鸟》中的句子解析与课文主题重点问题解答 《卖火柴的小女孩》课文重点句子解析与段落大意 《在牛肚子里旅行》句子解析与重点问题解答 《我是什么》课文重点句子解析课后习题答案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课文主题与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搭船的鸟》生字拼音组词多音字与词语解释 《不懂就要问》生字拼音组词近反义词与词语解释 《一块奶酪》生字拼音组词近反义词与词语解释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生字拼音组词近反义词与词语解释 《我是什么》生字拼音组词多音字近反义词等知识点预习

相关信息 小石潭记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词类活用常考知识点 小石潭记课后反思 小石潭记教学反思 小石子饼评价42句模板 小石潭记学案(苏教版八年级必修学案设计) 小石潭记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九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