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PPT课件学前班数学 托班教案|小班教案|中班教案|大班教案|特色教案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幼儿园课件 > 幼儿园课程ppt

《一百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PPT课件学前班数学

时间:2022-10-28 12:02:15

《一百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PPT课件学前班数学

1、大班数学活动10以内数的连加教案

  目标:

  1. 在掌握10以内的加法基础上,学会10以内连加的设计方法和运算顺序。

  2. 能看图,用四句话把图意表达清楚。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计算

  3.喜欢计算,体验成功的喜悦。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准备:PPT 磁性教具

  重点:掌握连加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难点:看图表达图意

  过程:

  一、复习:口算:1+3,4+2,3+4,7+2,2+2,4+3,3+3,6+3

  二、学习新内容

  (一)出图引出新课。

  问:谁能看着图把图意说一说?

  生:左边有1朵花,右边有3朵花。

  (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用三句话完整地回答。即:说出两个部分数量,提一个问题,求总数量。)

  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怎样列式?

  板书:1+3=4

  还可以:3+1=4

  问:1和3在图中表示什么数量?

  目的:使幼儿清楚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复习旧知识,为学习连加做好铺垫。

  (二)揭示新课

  1.出图

  师引导幼儿观察,这幅图与刚才复习的那幅图有什么不同?

  2.提问:

  [1]这幅图是由几部分组成的?

  [2]谁能用四句话把图意说一说?

  生:左边有一朵花,中间有三朵花,右边有两朵花,一共有几朵花?

  请2~3名同学说图意。

  (幼儿看图说,老师检查幼儿表达是否完整,对说得好的幼儿,老师要给予表扬。)

  3.师:要求一共有几朵花,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生:用加法计算,因为是把三部分的数量合起来,求总数量。

  师强调说明:把三部分数量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4.怎样列式?

  1+3+2

  问:还可以怎样列?

  这时教师启发幼儿积极动脑思考,教师把幼儿说出的不同算式板书在黑板上。

  3+1+2 3+2+1 1+2+3 2+1+3 2+3+1

  请幼儿观察。

  问:[1]这几道题中每一道都有几个加数?

  [2]这三个加数都是表示图中的什么数量?

  [3]说明是几部分的数量合起来的?

  (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幼儿的观察,使幼儿初步感知到:连加是由三部分数合起来的)。

  5.请幼儿再观察。

  问:把三个加数合起来需要几个加号?

  生:把三个加数合起来需要两个加号。

  教师小结:凡是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并且只有加号的算式,我们就叫它连加算式。

  (三)宣布课题讲连加读、算方法。

  今天,我们要学的新知识就是三个数的连加算式。

  师:

  1.连加算式怎样读呢?

  (老师范读,学生边听边记。)

  第一道:1+3+2读作1加3再加2。

  第二道:1+2+3读作1加2再加3。

  下面几道题由学生依次读出。

  2.连加算式怎样计算呢?

  师讲计算过程:

  [1]连加要分两步计算:先把前两个加数相加(边讲边画),再用得数与第3个加数相加,老师完整地把这算式的计算过程说一遍。

  [2]问:谁能把老师说的计算过程说一遍?

  (师可以检查出幼儿是否认真听了。)

  [3]依次让幼儿说几道题的计算过程。

  (师重点听幼儿说题的运算顺序是否正确。)

  3.总结连加运算顺序:

  [1]先让幼儿根据板书的计算题,自己总结出连加的运算的顺序。

  [2]老师再归纳:求三个数的和用连加计算,计算时,按顺序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也可以按学生自己总结的运算顺序记。

  这是连加的基本顺序。等我们将来学习了加法交换律以后,我们就知道还可以有其它的顺序。

  (通过教学,使幼儿知道三个数相加叫连加法,连加要按顺序计算。)

  (四)巩固练习:

  1.出示磁性教具

  (通过本图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连加算式和运算顺序。)

  步骤:

  [1]请大家先观察教具。

  [2]两人用四句话互相说图意。

  [3]指名请幼儿说图意。

  [4]说说用什么方法计算。

  [5]请幼儿在黑板上列算式:(幼儿可以根据图的先后顺序列式。)

  3+4+2

  4+3+2

  3+2+4

  2+3+4

  2+4+3

  4+2+3

  [6]集体检查对与错

  2.出示活动卡片,口说计算过程,检查幼儿掌握情况。

  3+1+5=9  3+3+1=7

  2+2+4=8  2+1+2=5

2、珠心算教案:9以内数的直加

  幼儿园珠心算教案:9以内数的直加

  作者:诸慧平

  游戏名称:保龄球。

  游戏目的:练习9以内数的直加的看心算。

  游戏准备:上面贴有数字、珠码和9以内数的直加的算题的可乐瓶若干,保龄球一个。

  游戏玩法:孩子在离可乐瓶2米左右处,将保龄球滚向可乐瓶,如瓶倒下其表面显示算题,孩子进行心算。家长检验,正确记得一分。家长、孩子可互换角色,轮流进行,比比谁得分多。

  附:快速看打算(听心算)。

  6 1 5 1 3 2

  2 7 0 1 1 6

  0 0 1 5 0 0

  1 1 2 1 5 1

  —— —— —— —— —— ——

  对家长的话:

  9以内数的直加是通过寻找“6、7”的游戏来突破难点的,在涂一涂框珠中能拨入的6、7中,使孩子进一步明白6是由一颗上珠和一颗下珠组成的,找出能拨入的6,一定要同时拨入一颗上珠和一颗下珠。而7的组成是一颗上珠和两颗下珠,加7时,同样要能够同时拨入上珠和两颗下珠。找到6和7,体会6和7的位置,找一找能拨的6和7在哪里,这样,孩子就能很好地掌握9以内的直加。

  回家练习:听一听、拨一拨(配套音带一)B面带5的直加直减第三、四组练习听心算。

3、珠心算教案:百以内数的认识

  幼儿园珠心算教案:百以内数的认识

  作者:诸慧平

  游戏名称:旋转的陀螺。

  游戏目标:帮助幼儿巩固两位数的珠映象。

  游戏准备:玩具陀螺、数卡、珠码卡。

  游戏玩法:家长和孩子一起玩。孩子旋转陀螺,当陀螺停止后,根据数或珠码,取相应的数卡或珠卡。家长进行检查。

4、大班数学5以内数的口头加减法教案反思

  一、 活动目标

  1. 能用表象进行5以内数的加减运算,并能用语言表达运算过程。

  2. 发展表象思维。

  二、 重点与难点

  1. 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 难点:用语言表达运算过程。

  三、 材料及环境创设

  1.材料:塑料小动物,雪花片等物品。1-5的数字卡。加减法图意的图片卡。印章。

  2.环境创设:在数学区放置以上材料,让幼儿操作摆弄,进行探索和复习巩固活动。

  四、 设计思路口头加减法是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开始,活动的重点让幼儿认识加减法的意义。教学中要避免使幼儿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即题目中有"一共"就是加法,有"还剩"就是减法。设计时可以通过图示或直接演示让幼儿接触不同的表述方法,如加法,一种是把两个部分数"合并起来",另一种是在一个部分数的基础上"增加几个"。又如减法,一种是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余部分,另一种是已知总数和剩余的部分,求减少的部分。用具体形象的方法帮助幼儿把合或分的心理运算活动与加减运算相结合,使幼儿真正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本活动的另一个目标是发展幼儿的表象思维。因为,表象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中介,幼儿掌握加减法要经过操作摆弄、运用表象进行计算。最后才能达到对抽象数字的计算。所以,设计时首先要让幼儿积累丰富的表象,然后通过解答口头应用题促使幼儿运用表象进行运算。此外,要求幼儿将计算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也是提高幼儿表象思维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开始时幼儿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可以适当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清思路。

  五、 活动流程操作体验->讨论理解->复习巩固1.操作。

  (1)实物操作。让幼儿用塑料小动物、雪花片等物品进行加减运算,并用相应的数字卡表示计算结果。如计算三只小白兔与二只小灰兔合起来是几只小兔?

  (2)看图计算。让幼儿根据图意进行加减运算。要求幼儿先讲述图意,然后再计算结果。

  注意:提供的图意要有不同的加减法的表述方法。如加法,有的是计算两个盘子里的水果合起来是几个。有的是几个小孩在玩,又走来了几个,……。

  2.讨论。

  (1)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2)教师口编应用题,幼儿用表象计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3)幼儿口头编应用题。

  3.复习。

  幼儿用动物、水果等印章制作加减法的图片卡,并解答同伴制作的卡片上的加减题。

  活动反思

  口头加减法是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开始,活动的重点让幼儿认识加减法的意义。教学中要避免使幼儿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即题目中有“一共”就是加法,有“还剩”就是减法。设计时可以通过图示或直接演示让幼儿接触不同的表述方法,如加法,一种是把两个部分数“合并起来”,另一种是在一个部分数的基础上“增加几个”。又如减法,一种是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余部分,另一种是已知总数和剩余的部分,求减少的部分。用具体形象的方法帮助幼儿把合或分的心理运算活动与加减运算相结合,使幼儿真正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本活动的另一个目标是发展幼儿的表象思维。因为,表象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中介,幼儿掌握加减法要经过操作摆弄、运用表象进行计算。最后才能达到对抽象数字的计算。所以,设计时首先要让幼儿积累丰富的表象,然后通过解答口头应用题促使幼儿运用表象进行运算。此外,要求幼儿将计算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也是提高幼儿表象思维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开始时幼儿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可以适当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清思路。

5、大班数学活动10以内数的连加教案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理解10以内数的连加的含义。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

  2、能有条理地表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重点与难点幼儿联系v实际情境,体会连加的意义和理解运算顺序。

  幼儿理解图意列出算式。

  活动准备PPT课件、操作练习、笔和橡皮擦。

  教学过程一、复习10以内数的加法,PPT展示算式《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吗?》。

  教师与幼儿一起作答算式答案,可以以个别提问的方式进行。

  二、情景导入。

  PPT展示:小朋友们,大家看看这是谁啊?他们在做什么?

  教师导入:新学期开学已经很长一段时间了,羊村的这些小羊们正在积极准备去春游呢!你们看,喜羊羊不是在指定春游计划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跟着喜羊羊的队伍,看看他们都做了些什么?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1、播放PPT:我们发现了没有?喜羊羊首先去摘了南瓜,看看他们摘了几个南瓜?这里的工作人员又运来了几个南瓜?

  2、幼儿探索计算,教师展示计算方法4+2+1=?

  3、教师讲述计算方法,计算答案。

  像这样在一个算式中不止一个加号的算式,我们叫做连加。连加首先计算前面两个数字加起来是多少,然后用这个加起来的数继续和后面的数字相加。

  教师要求幼儿算出答案,并展示答案,表扬计算正确的幼儿。

  4、继续PPT展示。他们摘了南瓜以后,正当准备继续去玩的时候,他们发现了什么?有一个小朋友正在喂小鸡呢!

  教师:草丛中有5只小鸡,跑来了1只,后面又来了2只,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小鸡?

  教师继续PPT展示5+1+2=8的计算方法。

  5、大家玩得很累了,他们去过很多的地方,准备回家的时候,美羊羊大声的叫道,"你们看,小鸟!"教师:大家看到树上有几只小鸟?飞来了3只,后面又飞来了3只,那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鸟呢?我们怎么列式计算?让我们一起来看动画。

  4+3+3=10 动画播放计算过程。

  三、幼儿操作教师:羊村长说,羊村里面最聪明的就是喜羊羊了,那下面我们就请小朋友们自己操作练习,看看你们会不会也像喜羊羊一样,也能计算连加了呢?

  分组练习看图写算式并正确计算。

  1、看图列式计算;2、看看你们记住了吗--复习10以内数的加法;3、计算号列车--直接写出得数;4、帮动物找家--连线题。

  四、小结羊村的村长告诉老师,我们的小朋友们也像喜羊羊一样聪明可爱。小朋友们,今天你们学到了10以内数的连加了,记得回家去多问问爸爸妈妈,看看他们是喜羊羊呢?还是懒羊羊呢?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6、珠心算教案:百以内数的拨珠

  幼儿园珠心算教案:百以内数的拨珠

  作者:诸慧平

  游戏名称:你说我做。

  游戏目标:复习巩固100以内的各数,正确进行拨珠。

  游戏准备:1——100的珠数卡、算盘。

  游戏玩法:家长和孩子一起玩,爸爸或妈妈说100以内的任意一个数,让孩子找出相应的珠、数,并能在算盘上用正确的指法拨出。

  附:指法

  1) 拨、去11——14、21——24、31——34、41——44时指法都一样。拨时左右手都用拇指;去时左右手都用食指。

  2) 拨、去15、25、35、45时指法都一样。拨时左手用拇指、右手用食指;去时左手用食指、右手用食指。

  3) 拨、去16——19、26——29、36——39、46——49时指法都一样。拨时左手用拇指、右手用拇食指;去时左手用食指、右手用拇食指。

  4) 拨、去51——54时指法都一样。拨时左手用食指、右手用拇指;去时左手用食指、右手用食指。

  5) 拨、去55时指法都一样。左右手都用食指。

  6) 拨、去56——59时指法都一样。拨时左手用食指、右手用拇食指;去时左手用食指、右手用拇食指。

  7) 拨、去61——64时指法都一样。拨时左手用拇食指、右手用拇指。;去时左手用拇食指、右手用食指。

  8) 拨、去65、75、85、95时指法都一样。拨时左手用拇食指、右手用食指;去时左手用拇食指、右手用食指。

  9) 拨、去66——69、76——79、86——89、96——99时指法都一样。拨时左右手拇食指同时并拢;去时左右手用拇食指同时分开。

7、大班数学活动5以内数的口头加减法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能用表象进行5以内数的加减运算,并能用语言表达运算过程。

  2. 发展表象思维。

  3. 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 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5. 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活动难点:用语言表达运算过程。

  材料及环境创设

  1.材料:塑料小动物,雪花片等物品。1-5的数字卡。加减法图意的图片卡。印章。

  2.环境创设:在数学区放置以上材料,让幼儿操作摆弄,进行探索和复习巩固活动。

  活动流程

  操作体验—>讨论理解—>复习巩固

  1.操作

  (1)实物操作。让幼儿用塑料小动物、雪花片等物品进行加减运算,并用相应的数字卡表示计算结果。如计算三只小白兔与二只小灰兔合起来是几只小兔?

  (2)看图计算。让幼儿根据图意进行加减运算。要求幼儿先讲述图意,然后再计算结果。

  注意:提供的图意要有不同的加减法的表述方法。如加法,有的是计算两个盘子里的水果合起来是几个。有的是几个小孩在玩,又走来了几个,……

  2.讨论

  (1)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2)教师口编应用题,幼儿用表象计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3)幼儿口头编应用题。

  3.复习 幼儿用动物、水果等印章制作加减法的图片卡,并解答同伴制作的卡片上的加减题。

  活动反思

  口头加减法是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开始,活动的重点让幼儿认识加减法的意义。教学中要避免使幼儿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即题目中有“一共”就是加法,有“还剩”就是减法。设计时可以通过图示或直接演示让幼儿接触不同的表述方法,如加法,一种是把两个部分数“合并起来”,另一种是在一个部分数的基础上“增加几个”。又如减法,一种是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余部分,另一种是已知总数和剩余的部分,求减少的部分。用具体形象的方法帮助幼儿把合或分的心理运算活动与加减运算相结合,使幼儿真正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本活动的另一个目标是发展幼儿的表象思维。因为,表象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中介,幼儿掌握加减法要经过操作摆弄、运用表象进行计算。最后才能达到对抽象数字的计算。所以,设计时首先要让幼儿积累丰富的表象,然后通过解答口头应用题促使幼儿运用表象进行运算。此外,要求幼儿将计算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也是提高幼儿表象思维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开始时幼儿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可以适当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清思路。

8、大班数学活动10以内数字的加减法教案

  设计意图: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在组织教学时孩子们兴趣不是很高,主动学习的欲望不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作为幼儿教师应为幼儿创设一个主动探究学习的空间。根据我班幼儿对10以内数字加减初步学习情况,我设计了本次以闯关游戏为主进行数学教育的活动,从而使幼儿主动获得"10以内数字加减"的有关经验。

  活动目标:

  (1)进一步理解10以内数字的加减法的运算

  (2)能准确地进行运算并能正确写出算式

  (3)体验动脑筋思考解题的乐趣活动准备: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1)PPT(2)画板、画笔一人一份活动过程:

  1.图片导入,引起幼儿参与的积极性(1)教师:"小朋友们,请仔细看看图片里有什么?"(请个别幼儿回答)(2)教师:"这个城堡的名字叫快乐城堡,它里面有好多神奇的地方,小朋友们想进去看看吗?"(出示幻灯片2)(3)教师:"那就请小朋友们跟着老师开小汽车去看看吧!"2.教师指导幼儿进行闯关游戏(1)第一关--蝴蝶关。

  ①教师:"它是谁?原来是蝴蝶姐姐,她说要考考大家,答对通过第一关才能进快乐城堡哦!"②教师:"那我们一起来看看蝴蝶姐姐的题目吧!"(出示幻灯片3)③教师:"蝴蝶姐姐的花园里有什么?有多少只呢?不一会飞来了4只,现在又有多少只?"(请个别幼儿回答)④教师小结一共有7只蝴蝶用算式表示是3+4=7(2)第二关--蚂蚁关。

  ①教师:"小朋友们看看这是谁?它邀请我们去它的小草坪坐坐,我们去看看吧。"(出示幻灯片4)②教师:"小蚂蚁的小草坪上有什么啊?一共几块呢?可是吃了3块,还剩几块呢?用算式表示是什么?"(请个别幼儿回答)③教师:"小蚂蚁说要分给大家4块,那它还剩几块呢,用算式又怎么表示?"(教师引导幼儿依次说出7-4=3的算式)④教师小结回顾共有10杯拿走3杯还剩7杯,从7杯中分走4杯还剩3杯。

  (3)第三关--小白兔关①教师:"红眼睛长耳朵猜猜我是谁?我们来看看是不是它?"(出示幻灯片5)②教师:"小白兔的园里种的什么?有几朵?可是采了3朵还有几朵呢,用算式怎么表示?"(出示幻灯片6并引导幼儿说出算式)③教师:"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太聪明了,通过三关了,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会去哪?"(4)第四关--国王关①教师:"哇!这是哪呀?原来我们来到城堡最漂亮的地方了,这会是谁的城堡呢呢?

  ②教师:"国王很高兴大家都来看他的城堡,他说成功通关会奖励我们好多礼品哦!大家想要吗?我们来看看国王又考我们什么?"(出示幻灯片8)③教师:"国王的城堡有6面小红旗,可是他想要9面,谁知道还要加几面才是9面小红旗呢?"(请个别幼儿回答)④教师:"我们来看看国王考的最难得这个,看苹果对着的数字来写等式,老师请小朋友把你们打答案写在画板上,我们写好和国王对对,看看写对没有?"(教师做一个示范指导幼儿填写)(5)闯关结束教师:"小朋友们都通过了全部的关,国王奖励大家很多礼物都放在了汽车上,我们去看看吧!"活动结束:

  教师:"今天小朋友们去快乐城堡赢得了很多奖品也学了很多数字宝宝们的加减,小朋们都要把它们记住哦!现在我们开着汽车去数学区角玩玩吧!"活动延伸:

  数学区角--手指数字环

9、大班数学6以内数的加减法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教学,知道1+5、2+4、3+3都等于6

  2、学习看图列式,熟练掌握各数的含义。

  3、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小图片、纸、笔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幼儿情趣。

  二、利用教具,学习6以内的加法。

  如幼儿园养了5条金鱼,遥遥家又带来了1条,一共有几条?用什么方法算?(引出加号,并一起解决其中含义。)

  以同样方法练习其他题目。

  三、利用幼儿用书

  四、作业交流。

  课后反思

  本课通过熟悉的情景观察,语言的交流表达,游戏中的操作演示等活动.使学生体验并感知了加减法的意义.经历把两部分和在一起抽象为加法运算的过程.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减法来解决。

  从中掌握了:什么时候用加法,什么时候用减法.会根据直观图计算6的加法,减法.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观察和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学生在教师精心创设得生动活泼,形体松,头脑紧的情况和游戏中.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合作意识,激发了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和对数学的求知欲望.在教学设计上,本着突出教科书编写的原则:生活性,趣味性,过程性,科学性,开放性,着中注意了以下几点问题:把握课程目标:教学是教学活动的教学和师生交流的过程:有开发的意识和责任感,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个性化的鼓励性语言:尽量创造性的组织教学。

10、大班数学7以内数字的加减法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根据实物及图片口编加减应用题,学习7的加减。

  2、学习用清楚的语言讲述算式所表达的意思。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背景图2幅,磁性教具兔子、小猫各7个,1--7的数字2组,算术符号“+”、“-”、“=”。

  2、幼儿操作材料:纸、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复习7以内的组成和加减。

  1、游戏:我的火车几点开。

  规则:教师出示不同的算术题(如:3+2=?)问:我的火车几点开?幼儿回答:3+2=5,你的火车5点开。游戏反复进行几次。

  2、出示数字7,复习7的组成。

  请个别幼儿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说出7的组成。

  二、口编应用题,学习7的加法和减法。

  1、出示图一,引导幼儿观察:

  ——图上显示草地上有5只小兔在玩耍,这时教师又在图上贴上两只小兔,请幼儿根据图和老师刚才的操作,用三句话描述图意。

  ——请幼儿用加法算术来表示图意(5+2=7)

  ——幼儿认读算式题,鼓励幼儿说出算式中每个数字和符号所表示的意思。

  2、出示图二,引导幼儿观察:

  ——图上显示游乐园里有7只小猫在游戏,这时老师从中拿走3只小猫,请幼儿看图并结合老师刚才的操作,用连贯的语言讲述图意,并列出算式(7-3=4)。

  ——请幼儿说出算式中每个数字和符号所表示的意思。

  三、幼儿操作活动。

  1、纸、笔人手一份,幼儿根据图意列出7的加减算式题。

  2、检查幼儿作业,一起讲评。

  【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的活动对于今后在组织数学活动时我有以下几点感悟:首先,教师必须观察孩子的生活需求,走进孩子的生活,了解并理解孩子,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引导孩子去理解生活中的数学;其次,教师要有全面、科学的数学教育的新的价值观,使幼儿的日常生活数学化,探索研究生活化、情境化的幼儿数学活动的模式,是贯彻《纲要》精神的有效途径;再则,教师必须要学习数学理论,弄清数学概念。用规范的语言深化他们对数学知识的认知,使他们加深对相关概念意义的理解,只有在充分了解数学理论、科学全面地理解数学概念,及在充分了解幼儿的思维特点、学习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将数学概念正确地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去。才能有效地引领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理解、运用数学。

11、大班数学公开课5以内数的口头加减法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能用表象进行5以内数的加减运算,并能用语言表达运算过程。

  2. 发展表象思维。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活动难点:用语言表达运算过程。

  材料及环境创设

  1.材料:塑料小动物,雪花片等物品。1-5的数字卡。加减法图意的图片卡。印章。

  2.环境创设:在数学区放置以上材料,让幼儿操作摆弄,进行探索和复习巩固活动。

  活动流程

  操作体验—>讨论理解—>复习巩固

  1.操作

  (1)实物操作。让幼儿用塑料小动物、雪花片等物品进行加减运算,并用相应的数字卡表示计算结果。如计算三只小白兔与二只小灰兔合起来是几只小兔?

  (2)看图计算。让幼儿根据图意进行加减运算。要求幼儿先讲述图意,然后再计算结果。

  注意:提供的图意要有不同的加减法的表述方法。"屈;老师.教,案网出处"如加法,有的是计算两个盘子里的水果合起来是几个。有的是几个小孩在玩,又走来了几个,……

  2.讨论

  (1)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2)教师口编应用题,幼儿用表象计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3)幼儿口头编应用题。

  3.复习 幼儿用动物、水果等印章制作加减法的图片卡,并解答同伴制作的卡片上的加减题。

  活动反思

  口头加减法是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开始,活动的重点让幼儿认识加减法的意义。教学中要避免使幼儿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即题目中有“一共”就是加法,有“还剩”就是减法。设计时可以通过图示或直接演示让幼儿接触不同的表述方法,如加法,一种是把两个部分数“合并起来”,另一种是在一个部分数的基础上“增加几个”。又如减法,一种是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余部分,另一种是已知总数和剩余的部分,求减少的部分。用具体形象的方法帮助幼儿把合或分的心理运算活动与加减运算相结合,使幼儿真正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本活动的另一个目标是发展幼儿的表象思维。因为,表象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中介,幼儿掌握加减法要经过操作摆弄、运用表象进行计算。最后才能达到对抽象数字的计算。所以,设计时首先要让幼儿积累丰富的表象,然后通过解答口头应用题促使幼儿运用表象进行运算。此外,要求幼儿将计算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也是提高幼儿表象思维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开始时幼儿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可以适当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清思路。

12、大班数学《5以内数的口头加减法》教案反思

  一、 活动目标

  1. 能用表象进行5以内数的加减运算,并能用语言表达运算过程。

  2. 发展表象思维。

  3. 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4. 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二、 重点与难点

  1. 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 难点:用语言表达运算过程。

  三、 材料及环境创设

  1.材料:塑料小动物,雪花片等物品。1-5的数字卡。加减法图意的图片卡。印章。

  2.环境创设:在数学区放置以上材料,让幼儿操作摆弄,进行探索和复习巩固活动。

  四、 设计思路

  口头加减法是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开始,活动的重点让幼儿认识加减法的意义。教学中要避免使幼儿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即题目中有"一共"就是加法,有"还剩"就是减法。设计时可以通过图示或直接演示让幼儿接触不同的表述方法,如加法,一种是把两个部分数"合并起来",另一种是在一个部分数的基础上"增加几个"。又如减法,一种是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余部分,另一种是已知总数和剩余的部分,求减少的部分。用具体形象的方法帮助幼儿把合或分的心理运算活动与加减运算相结合,使幼儿真正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本活动的另一个目标是发展幼儿的表象思维。因为,表象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中介,幼儿掌握加减法要经过操作摆弄、运用表象进行计算。最后才能达到对抽象数字的计算。所以,设计时首先要让幼儿积累丰富的表象,然后通过解答口头应用题促使幼儿运用表象进行运算。此外,要求幼儿将计算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也是提高幼儿表象思维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开始时幼儿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可以适当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清思路。

  五、 活动流程操作体验->讨论理解->复习巩固1.操作。

  (1)实物操作。让幼儿用塑料小动物、雪花片等物品进行加减运算,并用相应的数字卡表示计算结果。如计算三只小白兔与二只小灰兔合起来是几只小兔?

  (2)看图计算。让幼儿根据图意进行加减运算。要求幼儿先讲述图意,然后再计算结果。

  注意:提供的图意要有不同的加减法的表述方法。如加法,有的是计算两个盘子里的水果合起来是几个。有的是几个小孩在玩,又走来了几个,……。

  2.讨论。

  (1)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2)教师口编应用题,幼儿用表象计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3)幼儿口头编应用题。

  3.复习。

  幼儿用动物、水果等印章制作加减法的图片卡,并解答同伴制作的卡片上的加减题。

  活动反思

  口头加减法是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开始,活动的重点让幼儿认识加减法的意义。教学中要避免使幼儿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即题目中有“一共”就是加法,有“还剩”就是减法。设计时可以通过图示或直接演示让幼儿接触不同的表述方法,如加法,一种是把两个部分数“合并起来”,另一种是在一个部分数的基础上“增加几个”。又如减法,一种是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余部分,另一种是已知总数和剩余的部分,求减少的部分。用具体形象的方法帮助幼儿把合或分的心理运算活动与加减运算相结合,使幼儿真正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本活动的另一个目标是发展幼儿的表象思维。因为,表象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中介,幼儿掌握加减法要经过操作摆弄、运用表象进行计算。最后才能达到对抽象数字的计算。所以,设计时首先要让幼儿积累丰富的表象,然后通过解答口头应用题促使幼儿运用表象进行运算。此外,要求幼儿将计算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也是提高幼儿表象思维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开始时幼儿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可以适当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清思路。

13、珠心算教案:9以内数的直加直减综合活动

  幼儿园珠心算教案:9以内数的直加直减综合活动

  作者: 诸慧平

  游戏名称:买水果。

  游戏目的:熟练掌握9以内直加直减,提高心算能力。

  游戏准备:水果若干种类,上有9以内直加直减的算式题。

  游戏玩法:1、孩子和爸爸妈妈一起买水果,做对水果上的题目就能买到水果,看谁买得多又快。

  2、爸爸参加,妈妈当裁判;妈妈参加,爸爸当裁判。

  附:限时听心算和看打算。

  2 3 3 7 9 2

  1 1 - 2 - 5 -7 5

  5 5 6 1 - 2 - 6

  - 7 - 6 2 5 4 3

  6 - 2 - 5 1 5 5

  —— —— —— —— —— ——

  对家长的话:

  祝贺您的孩子在本学期取得的进步,学会了9以内数的认识和直加直减珠心算,这与您的支持和鼓励是分不开的,老师深表谢意!

  下学期,我们要进入百以内数的认识和两位数的直加直减,要建立两档的珠映象了,是有一定的挑战哦,希望家长您能继续配合我们的教学,让孩子学有所获。

  我们下学期再见了!

  回家练习:听一听、拨一拨(配套音带一)B面的四笔、五笔9以内数的直加直减。

14、大班数学教案《5以内数的口头加减法》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用表象进行5以内数的加减运算,并能用语言表达运算过程。

  2.发展表象思维。

  3.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重点与难点

  1.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难点:用语言表达运算过程。

材料及环境创设

  1.材料:塑料小动物,雪花片等物品。1-5的数字卡。加减法图意的图片卡。印章。

  2.环境创设:在数学区放置以上材料,让幼儿操作摆弄,进行探索和复习巩固活动。

设计思路

  口头加减法是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开始,活动的重点让幼儿认识加减法的意义。教学中要避免使幼儿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即题目中有"一共"就是加法,有"还剩"就是减法。设计时可以通过图示或直接演示让幼儿接触不同的表述方法,如加法,一种是把两个部分数"合并起来",另一种是在一个部分数的基础上"增加几个"。又如减法,一种是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余部分,另一种是已知总数和剩余的部分,求减少的部分。用具体形象的方法帮助幼儿把合或分的心理运算活动与加减运算相结合,使幼儿真正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本活动的另一个目标是发展幼儿的表象思维。因为,表象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中介,幼儿掌握加减法要经过操作摆弄、运用表象进行计算。最后才能达到对抽象数字的计算。所以,设计时首先要让幼儿积累丰富的表象,然后通过解答口头应用题促使幼儿运用表象进行运算。此外,要求幼儿将计算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也是提高幼儿表象思维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开始时幼儿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可以适当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清思路。

活动流程

操作体验->讨论理解->复习巩固

  1.操作。

  (1)实物操作。让幼儿用塑料小动物、雪花片等物品进行加减运算,并用相应的数字卡表示计算结果。如计算三只小白兔与二只小灰兔合起来是几只小兔?

  (2)看图计算。让幼儿根据图意进行加减运算。要求幼儿先讲述图意,然后再计算结果。

  注意:提供的图意要有不同的加减法的表述方法。如加法,有的是计算两个盘子里的水果合起来是几个。有的是几个小孩在玩,又走来了几个,……。

  2.讨论。

  (1)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2)教师口编应用题,幼儿用表象计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3)幼儿口头编应用题。

  3.复习。

  幼儿用动物、水果等印章制作加减法的图片卡,并解答同伴制作的卡片上的加减题。

活动反思:

  口头加减法是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开始,活动的重点让幼儿认识加减法的意义。教学中要避免使幼儿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即题目中有“一共”就是加法,有“还剩”就是减法。设计时可以通过图示或直接演示让幼儿接触不同的表述方法,如加法,一种是把两个部分数“合并起来”,另一种是在一个部分数的基础上“增加几个”。又如减法,一种是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余部分,另一种是已知总数和剩余的部分,求减少的部分。用具体形象的方法帮助幼儿把合或分的心理运算活动与加减运算相结合,使幼儿真正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本活动的另一个目标是发展幼儿的表象思维。因为,表象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中介,幼儿掌握加减法要经过操作摆弄、运用表象进行计算。最后才能达到对抽象数字的计算。所以,设计时首先要让幼儿积累丰富的表象,然后通过解答口头应用题促使幼儿运用表象进行运算。此外,要求幼儿将计算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也是提高幼儿表象思维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开始时幼儿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可以适当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清思路。

15、大班数学两位数减法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分组学习,引入竞争机智,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及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

  2、通过直观,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3、通过创设情景,培养和提高幼儿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通过人人参与口算方法的学习过程,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小棒、计数器、合作花、学具钱、蓝猫(淘气)分组比赛题单、小棒。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 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们,喜欢玩具吗?今天呀,蓝猫带着他的玩具来到了我们的课堂,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听了玩具们精彩的自我介绍,联系自己手中的钱,你们想到了什么?

  (1)我想买一个机器人40元和一个恐龙3元,一共要多少元钱?( 40+3=43)

  (2)我用58元去买赛车4元,还剩多少元? (58-4=54)……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本领!咦?真奇怪!这些题你们是怎么算出来的呢?能不能选一个自己喜欢的题,讲给小组的伙伴们听听。

  二、自主学习 探究算理

  1、小组交流算法

  2、全班交流 说算法

  师:谁愿给大家讲讲,你是怎么算的?(数的组成法。)(先减再加的方法。)

  3、师:小朋友们想出了这么多的算法,谁来评一评,你最喜欢的是那一种算法?为什么呢?在今后的计算中,我们可以选用自己最喜欢的、又比较快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 课间休息 师生律动

  四、巩固内化,形成新知

  1、做一做1题。

  76-4= 57-3= 68-5=

  师:猫大哥看见小朋友们学得真高兴,想来考考我们,你们怕不怕?(不怕)。(生在音乐声中做题)做完的小朋友请看看你的小伙伴有没有错?

  2、猜小棒、人民币活动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猜一猜”的游戏现在开始啦!老师手里一共有48根小棒,拿走3根,猜猜,还剩多少根?

  我一共有67元钱,用了5元,还剩多少元?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你们想玩吗?用你喜欢的学具跟同桌的小朋友玩一玩!

  3、分组比赛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在玩中也学到了数学知识!蓝猫想问问小朋友们:“你们敢来比一比吗?”我们先来分组,(师边指)你们是蓝猫队,你们是淘气队。取出题单,

  准备——开始!(比赛完后)停!和你的小伙伴交换题单,互相评改,(参照黑板上的答案)全对了的请小组长给你奖励一颗智慧星!

  4、抢摘苹果

  师:让我们继续加油吧!瞧!这些五颜六色的苹果正等着你们来摘呢!只要你能抢先算对苹果上面的题,这个苹果就送给你了!

  5、拓展练习

  师:没抢到苹果的小朋友可别恢心,只要坚持努力,你还会得到更好的礼物!正巧,蓝猫想邀请我们到森林里去玩玩儿,请看:(出示课件三,森林里一片蘑菇,不知道有多少朵。伴轻音乐《采蘑菇的小姑娘》)看到玲玲采蘑菇的情景,你能当当小老师,编一个题来考考大家吗?

  师:小朋友们都在积极的开动小脑筋,还能编出很多很多的问题来考大家。是呀,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处处留心观察、勤于思考,就会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

16、大班优秀数学教案《5以内数的口头加减法》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用表象进行5以内数的加减运算,并能用语言表达运算过程。

  2.发展表象思维。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重点与难点

  1.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难点:用语言表达运算过程。

材料及环境创设

  1.材料:塑料小动物,雪花片等物品。1-5的数字卡。加减法图意的图片卡。印章。

  2.环境创设:在数学区放置以上材料,让幼儿操作摆弄,进行探索和复习巩固活动。

设计思路

  口头加减法是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开始,活动的重点让幼儿认识加减法的意义。教学中要避免使幼儿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即题目中有“一共”就是加法,有“还剩”就是减法。设计时可以通过图示或直接演示让幼儿接触不同的表述方法,如加法,一种是把两个部分数“合并起来”,另一种是在一个部分数的基础上“增加几个”。又如减法,一种是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余部分,另一种是已知总数和剩余的部分,求减少的部分。用具体形象的方法帮助幼儿把合或分的心理运算活动与加减运算相结合,使幼儿真正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本活动的另一个目标是发展幼儿的表象思维。因为,表象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中介,幼儿掌握加减法要经过操作摆弄、运用表象进行计算。最后才能达到对抽象数字的计算。所以,设计时首先要让幼儿积累丰富的表象,然后通过解答口头应用题促使幼儿运用表象进行运算。此外,要求幼儿将计算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也是提高幼儿表象思维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开始时幼儿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可以适当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清思路。

活动流程

  操作体验—>讨论理解—>复习巩固

  1.操作。

  (1)实物操作。让幼儿用塑料小动物、雪花片等物品进行加减运算,并用相应的数字卡表示计算结果。如计算三只小白兔与二只小灰兔合起来是几只小兔?

  (2)看图计算。让幼儿根据图意进行加减运算。要求幼儿先讲述图意,然后再计算结果。

  注意:提供的图意要有不同的加减法的表述方法。如加法,有的是计算两个盘子里的水果合起来是几个。有的是几个小孩在玩,又走来了几个,……

  2.讨论。

  (1)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2)教师口编应用题,幼儿用表象计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3)幼儿口头编应用题。

  3.复习。

  幼儿用动物、水果等印章制作加减法的图片卡,并解答同伴制作的卡片上的加减题。

活动反思

  “5以内的加法”是在学生认识了5以内的数和初步理解了加法意义的基础上教学的。《标准》认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所以根据学生特点,我设计以下教学环节:

  1、复习铺垫。让学生摆学具,先摆3个,摆5个,再把3个分两堆,把5个分两堆,分别说说怎么分的。让学生回忆学过的5以内的组成,为5以内的加法做准备。

  2、探究新知。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动感画面,吸引学生注意力。在让学生说出图意后,让学生拿出小棒代替气球摆一摆,让学生知道把小丑两只手上的气球合起来要用加法,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合起来,学生很想表现自己会了,争着要边说边做“合起来”,这时多让一些学生说一说,加深印象。再请学生列出加法算式,并指导学生认识加号。算式列出后,再请学生说说算式中每个数字代表什么什么意思,为学习解决问题作准备。在计算出结果时,问问学生是怎么算的。学生有的说想的分合式,有的说数数算出来的,对此不强调某一种想法,对每一种都表示肯定,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待到以后进行大一些数的加法时再由学生自己选择最方便、最合适的方法,留给他们思考的空间。

  3、分层练习。先让学生左手拿3根小棒,右手拿2根小棒,问合起来一共有几根,体验把两只手的小棒合并在一起就是3+2=5.这样的游戏进行几次后,让学生看书p24“做一做”,说算式表示的意思。对于第三幅图,有的学生会从图上的人物来说算式的意思,有的会从桌上的纸鹤来说算式意思,都给予肯定。

  本节课力图体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的理念,通过学生观察、自主探索、操作、表述,使学生从中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尝到发现数学的乐趣。同时教学后觉得在练习多样性、趣味性上还需要再改进。

17、大班数学优秀教案《5以内数的口头加减法》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能用表象进行5以内数的加减运算,并能用语言表达运算过程。

  2. 发展表象思维。

  3. 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 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活动难点:用语言表达运算过程。

  材料及环境创设

  1.材料:塑料小动物,雪花片等物品。1-5的数字卡。加减法图意的图片卡。印章。

  2.环境创设:在数学区放置以上材料,让幼儿操作摆弄,进行探索和复习巩固活动。

  活动流程

  操作体验—>讨论理解—>复习巩固

  1.操作

  (1)实物操作。让幼儿用塑料小动物、雪花片等物品进行加减运算,并用相应的数字卡表示计算结果。如计算三只小白兔与二只小灰兔合起来是几只小兔?

  (2)看图计算。让幼儿根据图意进行加减运算。要求幼儿先讲述图意,然后再计算结果。

  注意:提供的图意要有不同的加减法的表述方法。"屈;老师.教,案网出处"如加法,有的是计算两个盘子里的水果合起来是几个。有的是几个小孩在玩,又走来了几个,……

  2.讨论

  (1)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2)教师口编应用题,幼儿用表象计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3)幼儿口头编应用题。

  3.复习 幼儿用动物、水果等印章制作加减法的图片卡,并解答同伴制作的卡片上的加减题。

  活动反思

  口头加减法是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开始,活动的重点让幼儿认识加减法的意义。教学中要避免使幼儿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即题目中有“一共”就是加法,有“还剩”就是减法。设计时可以通过图示或直接演示让幼儿接触不同的表述方法,如加法,一种是把两个部分数“合并起来”,另一种是在一个部分数的基础上“增加几个”。又如减法,一种是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余部分,另一种是已知总数和剩余的部分,求减少的部分。用具体形象的方法帮助幼儿把合或分的心理运算活动与加减运算相结合,使幼儿真正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本活动的另一个目标是发展幼儿的表象思维。因为,表象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中介,幼儿掌握加减法要经过操作摆弄、运用表象进行计算。最后才能达到对抽象数字的计算。所以,设计时首先要让幼儿积累丰富的表象,然后通过解答口头应用题促使幼儿运用表象进行运算。此外,要求幼儿将计算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也是提高幼儿表象思维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开始时幼儿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可以适当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清思路。

18、大班数学课教案《5以内数的口头加减法》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用表象进行5以内数的加减运算,并能用语言表达运算过程。

  2.发展表象思维。

  3.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重点与难点

  1.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难点:用语言表达运算过程。

材料及环境创设

  1.材料:塑料小动物,雪花片等物品。1-5的数字卡。加减法图意的图片卡。印章。

  2.环境创设:在数学区放置以上材料,让幼儿操作摆弄,进行探索和复习巩固活动。

设计思路

  口头加减法是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开始,活动的重点让幼儿认识加减法的意义。教学中要避免使幼儿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即题目中有“一共”就是加法,有“还剩”就是减法。设计时可以通过图示或直接演示让幼儿接触不同的表述方法,如加法,一种是把两个部分数“合并起来”,另一种是在一个部分数的基础上“增加几个”。又如减法,一种是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余部分,另一种是已知总数和剩余的部分,求减少的部分。用具体形象的方法帮助幼儿把合或分的心理运算活动与加减运算相结合,使幼儿真正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本活动的另一个目标是发展幼儿的表象思维。因为,表象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中介,幼儿掌握加减法要经过操作摆弄、运用表象进行计算。最后才能达到对抽象数字的计算。所以,设计时首先要让幼儿积累丰富的表象,然后通过解答口头应用题促使幼儿运用表象进行运算。此外,要求幼儿将计算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也是提高幼儿表象思维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开始时幼儿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可以适当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清思路。

活动流程

  操作体验—>讨论理解—>复习巩固

  1.操作。

  (1)实物操作。让幼儿用塑料小动物、雪花片等物品进行加减运算,并用相应的数字卡表示计算结果。如计算三只小白兔与二只小灰兔合起来是几只小兔?

  (2)看图计算。让幼儿根据图意进行加减运算。要求幼儿先讲述图意,然后再计算结果。

  注意:提供的图意要有不同的加减法的表述方法。如加法,有的是计算两个盘子里的水果合起来是几个。有的是几个小孩在玩,又走来了几个,……。

  2.讨论。

  (1)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2)教师口编应用题,幼儿用表象计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3)幼儿口头编应用题。

  3.复习。

  幼儿用动物、水果等印章制作加减法的图片卡,并解答同伴制作的卡片上的加减题。

  活动反思:

  口头加减法是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开始,活动的重点让幼儿认识加减法的意义。教学中要避免使幼儿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即题目中有“一共”就是加法,有“还剩”就是减法。设计时可以通过图示或直接演示让幼儿接触不同的表述方法,如加法,一种是把两个部分数“合并起来”,另一种是在一个部分数的基础上“增加几个”。又如减法,一种是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余部分,另一种是已知总数和剩余的部分,求减少的部分。用具体形象的方法帮助幼儿把合或分的心理运算活动与加减运算相结合,使幼儿真正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本活动的另一个目标是发展幼儿的表象思维。因为,表象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中介,幼儿掌握加减法要经过操作摆弄、运用表象进行计算。最后才能达到对抽象数字的计算。所以,设计时首先要让幼儿积累丰富的表象,然后通过解答口头应用题促使幼儿运用表象进行运算。此外,要求幼儿将计算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也是提高幼儿表象思维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开始时幼儿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可以适当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清思路。

19、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5以内数的口头加减法》含反思

  一、 设计思路

  口头加减法是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开始,活动的重点让幼儿认识加减法的意义。教学中要避免使幼儿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即题目中有"一共"就是加法,有"还剩"就是减法。设计时可以通过图示或直接演示让幼儿接触不同的表述方法,如加法,一种是把两个部分数"合并起来",另一种是在一个部分数的基础上"增加几个"。又如减法,一种是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余部分,另一种是已知总数和剩余的部分,求减少的部分。用具体形象的方法帮助幼儿把合或分的心理运算活动与加减运算相结合,使幼儿真正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本活动的另一个目标是发展幼儿的表象思维。因为,表象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中介,幼儿掌握加减法要经过操作摆弄、运用表象进行计算。最后才能达到对抽象数字的计算。所以,设计时首先要让幼儿积累丰富的表象,然后通过解答口头应用题促使幼儿运用表象进行运算。此外,要求幼儿将计算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也是提高幼儿表象思维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开始时幼儿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可以适当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清思路。

  二、 活动目标

  1. 能用表象进行5以内数的加减运算,并能用语言表达运算过程。

  2. 发展表象思维。

  3.乐意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4.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不做“禁止”的事。

  三、 重点与难点

  1. 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 难点:用语言表达运算过程。

  四、 材料及环境创设

  1.材料:塑料小动物,雪花片等物品。1-5的数字卡。加减法图意的图片卡。印章。

  2.环境创设:在数学区放置以上材料,让幼儿操作摆弄,进行探索和复习巩固活动。

  五、 活动流程

  操作体验->讨论理解->复习巩固1.操作。

  (1)实物操作。让幼儿用塑料小动物、雪花片等物品进行加减运算,并用相应的数字卡表示计算结果。如计算三只小白兔与二只小灰兔合起来是几只小兔?

  (2)看图计算。让幼儿根据图意进行加减运算。要求幼儿先讲述图意,然后再计算结果。

  注意:提供的图意要有不同的加减法的表述方法。如加法,有的是计算两个盘子里的水果合起来是几个。.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有的是几个小孩在玩,又走来了几个,……。

  2.讨论。

  (1)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2)教师口编应用题,幼儿用表象计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3)幼儿口头编应用题。

  3.复习。

  幼儿用动物、水果等印章制作加减法的图片卡,并解答同伴制作的卡片上的加减题。

  活动反思

  口头加减法是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开始,活动的重点让幼儿认识加减法的意义。教学中要避免使幼儿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即题目中有“一共”就是加法,有“还剩”就是减法。设计时可以通过图示或直接演示让幼儿接触不同的表述方法,如加法,一种是把两个部分数“合并起来”,另一种是在一个部分数的基础上“增加几个”。又如减法,一种是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余部分,另一种是已知总数和剩余的部分,求减少的部分。用具体形象的方法帮助幼儿把合或分的心理运算活动与加减运算相结合,使幼儿真正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本活动的另一个目标是发展幼儿的表象思维。因为,表象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中介,幼儿掌握加减法要经过操作摆弄、运用表象进行计算。最后才能达到对抽象数字的计算。所以,设计时首先要让幼儿积累丰富的表象,然后通过解答口头应用题促使幼儿运用表象进行运算。此外,要求幼儿将计算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也是提高幼儿表象思维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开始时幼儿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可以适当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清思路。

20、大班数学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加减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加减。

  根据物体的某种特征分类计数,并运用特征标记的数字进行记录。

  注意保持正确的握笔姿势及坐姿。

  活动准备:

  教具若干

  活动过程:

  集体活动。

  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我们来玩一个碰球游戏,你们的球和我的球和起来要是5。谁愿意一个人和大家玩这个游戏?

  复习5以内数的加减。

  引导幼儿观察。图上有什么?他们有什么不一样?,谁会用不同的标记表示他们不一样的地方?现在谁会用这些标记把图上的东西记录下来呢?

  游戏:看谁说的快。

  活动反思:

  这节课上下来,大部分孩子都能掌握5以内的组成、加减。他们积极开动脑筋,并且注意保持正确的握笔姿势及坐姿。

21、中班数学活动比较5以内相邻两数的关系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五以内相邻两数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添1或者去1的方法使两组数量一样多。

  2、培养对应比较的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5的数字娃娃;1"5数字娃娃的家;大火车图片两辆;小火车图片人手一个;苹果图片

  活动过程:

  1、引入,复习1"5的数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五个神秘的小客人,要来和小朋友们做游戏。但是他们说小朋友们要想和它们一起玩,必须先完成一项任务。

  师:(出示五座带数字的房子)

  原来任务很简单,小客人家门前没有路,它们想要小朋友们帮它们铺上一条鹅卵石的小路,数目要和房子上的数字一样多。只有全部放对了,小客人才会出来和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

  2、感知相邻数

  师:小朋友们都排对了,小客人愿意与你们玩游戏,你们看,它们来了(将1"5的数字娃娃对应在房子上面)

  师:原来是数字娃娃,它们还给我们送来了两列小火车,想让小朋友们给火车装上货物。(出示两列对比火车)

  师:上面这列火车的第一个车厢有几个苹果?下面这列呢?数字娃娃想让两个车厢的苹果一样多,有什么办法?还有什么办法?(引导幼儿使用添1或者去1的方法使苹果一样多)原来上面拿走一个苹果或者下面添上一个苹果,就一样多了。

  3、游戏巩固认识

  师:数字娃娃很开心,因为小朋友们都很聪明,完成了它们给小朋友们的任务。现在,它们要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游戏了。

  师:数字娃娃送给每个小朋友一列小火车,可火车里的苹果和下面的数字不一样,所以要请很厉害的小朋友来试试看,让苹果和下面的数字一样多。

  (幼儿操作,师巡回指导,重点指导幼儿使用添1去1的方法)

  4、结束

  师:数字娃娃说,中(2)班的小朋友真聪明,它们要住在我们班了。让我们将数字娃娃贴在墙上。

  活动反思:

  在整个过程中,让幼儿处于主动探索状态,引导幼儿自己得出结论。但是突破难点的过程中,虽然幼儿能在之前的游戏操作中完成相关的相邻数的练习,但对理解相邻数之间的关系这个看似简单的内容,对幼儿来说难度较大,要让幼儿在新授过程中充分理解相邻数的关系,还需要老师的引导。

22、大班数学教案《两位数减法》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分组学习,引入竞争机智,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及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

  2、通过直观,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3、通过创设情景,培养和提高幼儿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通过人人参与口算方法的学习过程,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小棒、计数器、合作花、学具钱、蓝猫(淘气)分组比赛题单、小棒。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 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们,喜欢玩具吗?今天呀,蓝猫带着他的玩具来到了我们的课堂,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听了玩具们精彩的自我介绍,联系自己手中的钱,你们想到了什么?

  (1)我想买一个机器人40元和一个恐龙3元,一共要多少元钱?( 40+3=43)

  (2)我用58元去买赛车4元,还剩多少元? (58-4=54)……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本领!咦?[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真奇怪!这些题你们是怎么算出来的呢?能不能选一个自己喜欢的题,讲给小组的伙伴们听听。

  二、自主学习 探究算理

  1、小组交流算法

  2、全班交流 说算法

  师:谁愿给大家讲讲,你是怎么算的?(数的组成法。)(先减再加的方法。)

  3、师:小朋友们想出了这么多的算法,谁来评一评,你最喜欢的是那一种算法?为什么呢?在今后的计算中,我们可以选用自己最喜欢的、又比较快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 课间休息 师生律动

  四、巩固内化,形成新知

  1、做一做1题。

  76-4= 57-3= 68-5=

  师:猫大哥看见小朋友们学得真高兴,想来考考我们,你们怕不怕?(不怕)。(生在音乐声中做题)做完的小朋友请看看你的小伙伴有没有错?

  2、猜小棒、人民币活动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猜一猜”的游戏现在开始啦!老师手里一共有48根小棒,拿走3根,猜猜,还剩多少根?

  我一共有67元钱,用了5元,还剩多少元?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你们想玩吗?用你喜欢的学具跟同桌的小朋友玩一玩!

  3、分组比赛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在玩中也学到了数学知识!蓝猫想问问小朋友们:“你们敢来比一比吗?”我们先来分组,(师边指)你们是蓝猫队,你们是淘气队。取出题单,

  准备——开始!(比赛完后)停!和你的小伙伴交换题单,互相评改,(参照黑板上的答案)全对了的请小组长给你奖励一颗智慧星!

  4、抢摘苹果

  师:让我们继续加油吧!瞧!这些五颜六色的苹果正等着你们来摘呢!只要你能抢先算对苹果上面的题,这个苹果就送给你了!

  5、拓展练习

  师:没抢到苹果的小朋友可别恢心,只要坚持努力,你还会得到更好的礼物!正巧,蓝猫想邀请我们到森林里去玩玩儿,请看:(出示课件三,森林里一片蘑菇,不知道有多少朵。伴轻音乐《采蘑菇的小姑娘》)看到玲玲采蘑菇的情景,你能当当小老师,编一个题来考考大家吗?

  师:小朋友们都在积极的开动小脑筋,还能编出很多很多的问题来考大家。是呀,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处处留心观察、勤于思考,就会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

23、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加减》含反思

  活动目标:

  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加减。

  根据物体的某种特征分类计数,并运用特征标记的数字进行记录。

  活动准备:

  教具若干

  活动过程:

  集体活动。

  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我们来玩一个碰球游戏,你们的球和我的球和起来要是5。谁愿意一个人和大家玩这个游戏?

  复习5以内数的加减。

  引导幼儿观察。图上有什么?他们有什么不一样?,“文章.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谁会用不同的标记表示他们不一样的地方?现在谁会用这些标记把图上的东西记录下来呢?

  游戏:看谁说的快。

  活动反思:

  这节课上下来,大部分孩子都能掌握5以内的组成、加减。他们积极开动脑筋,并且注意保持正确的握笔姿势及坐姿。

24、大班数学活动七只小猴在哪里(7以内数的加减运算)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7的加减,能根据花朵颜色的不同列出加、减法算式并进行7以内数的加减运算。

  2、进一步巩固对加、减法算式及其含义的理解。

  3、爱动脑筋,能积极参与加减运算活动。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看图列组成式的经验,学习过6以内各数的加减和7的组成。

  2、物质准备:

  ——教具:图片一张(上面画7只猴子,其中1只小猴,6只大猴;2只猴子在树上,5只猴子在草地上;3只猴子在吃香蕉,4只在吃苹果。)

  ——学具:《幼儿用书》(p11、12、13页),幼儿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1、看猴子去。

  ——教师:还记得《7只小猴去旅行》的故事吗?小猴们旅行回来了,我们去看看它们吧。

  ——教师(出示图片):小猴在哪里?它们都在干什么?

  ——请幼儿说一说每个小猴子的位置,以及它们正在做什么?如:1只小猴子,6只大猴子………

  ——教师:你能用一道算式来表示吗?

  ——引导幼儿列加法或减法算式,并说一说每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如:1+6=7

  表示1只小猴子和6只大猴子合起来是7只猴子。再如:7—1=6表示7只猴子中,有一只小猴子剩下的都是大猴子。

  ——继续引发幼儿的思考:你还能列出和刚才不一样的算式吗?

  2、幼儿操作活动。

  ——看图按特征标记列算式。请幼儿观察画面上的实物有多少?它们的颜色和其它特征是怎样的?然后,列出7的第一组加法或减法算式。

  ——观察连续的三幅图,讲述图片的含义,列出加减算式。

  ——带领幼儿分别打开《幼儿用书》第12、13页,引导幼儿练习7的第二组、第三组加减运算。(也可采用分组练习的方式,本活动只完成一页练习,其它练习放在日常或区域中进行。)

  3、活动评价。

  请幼儿介绍“看特征列算式”的活动,鼓励幼儿说出每道算式的意思,帮助幼儿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活动反思:

  教师要有全面、科学的数学教育的新的价值观,使幼儿的日常生活数学化,探索研究生活化、情境化的幼儿数学活动的模式,是贯彻《纲要》精神的有效途径;再则,教师必须要学习数学理论,弄清数学概念。用规范的语言深化他们对数学知识的认知,使他们加深对相关概念意义的理解,只有在充分了解数学理论、科学全面地理解数学概念,及在充分了解幼儿的思维特点、学习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将数学概念正确地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去。才能有效地引领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理解、运用数学。

幼儿园幼儿园课程ppt推荐 《水上安全教育》PPT课件幼儿园 《复韵母er》PPT课件幼儿园 《爱护环境-珍惜水资源》PPT课件幼儿园助教 《文明礼仪懂礼貌》PPT课件幼儿园家长进课堂当助教 《春晓》PPT课件幼儿园音乐 《数一数 记一记》PPT课件学前班数学 《复习认识方位》PPT课件学前学数学 《认识>=和<》PPT课件学前班数学 《读出1000以内的整数》PPT课件学前班数学活动 《幼儿珠心算》PPT课件学前班数学活动 《100以内加、减法的整理与复习》PPT课件学前班数学 《6和7的加减法》PPT课件学前班数学 《河马》PPT课件幼儿园动物儿歌 《数字口袋找朋友》PPT课件幼儿园数学 《幼小衔接—儿童入学成熟水平》PPT课件 《小动物会唱歌》PPT课件幼儿园儿歌 《刺猬》PPT课件幼儿园动物儿歌 《防火知识我知道》PPT课件幼儿园安全教育

最新幼儿园课程ppt 《口渴了怎么办》PPT课件托班健康 《长在哪里》PPT课件教托班科学 《霜降》PPT课件幼儿园二十四节气 《一百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PPT课件学前班数学 《鸡妈妈的呵护》PPT课件幼儿园母亲节 《妈妈的围裙》PPT课件幼儿园母亲节 《安全伴我行》PPT课件幼儿园开学第一课 《着火了怎么办》PPT课件托班社会 《动物的家》PPT课件托班 《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PPT课件幼儿园晨谈

相关信息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评课稿 小学一年级数学西师大版《以内数的加法》评课稿 二年级数学上册《一百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评课稿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优秀评课稿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评课稿 一年级下学期《认识一百以内的数》评课稿 《一百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评课稿 入乎其内出乎其外——一位独立的语文工作者谈《湖心亭看雪》的教学(八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评课稿 《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评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