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班生活标识的有效运用 托班教案|小班教案|中班教案|大班教案|特色教案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社会

浅谈小班生活标识的有效运用

时间:2012-06-04 09:51:15

浅谈小班生活标识的有效运用是非常优秀的内容,希望能让找寻社会的您有所帮助。

浅谈小班生活标识的有效运用

作者: 潘晔 单位:闵行区吴泾第一幼儿园

    幼儿园保教质价指南中提到:“环境中要有幼儿易于识别的安全、健康、生活等规则提示”。而这些“提示”,可以称为生活标识,它是指班级环境中帮助幼儿自主、有序进行盥洗、餐饮、睡眠等日常活动的提示性标志,这些生活标识既可以是简单的图形、符号、数字、方向标,也可以是照片、图片和简单的文字。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生活标识可以帮助幼儿与环境产生互动,让幼儿在愉快、有序、自主的环境中进行各项生活活动,逐步养成一些重要的生活习惯;同时也能让幼儿对幼儿园产生亲切感,尽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正是本着这样的初衷,笔者以一线教师的身份,在自己所带的班级中开展有关小班生活标识有效运用的实践。在此过程中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和感悟。

一、生活标识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

  1、幼儿自主意识的觉醒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尽快适应新的环境是入园后首先需要克服的障碍。教师利用班级中的生活标识,创设班级环境,就可以帮助幼儿尽快地了解幼儿园中一些基本的规则,例如上厕所时排队,依靠个人的动物标记,寻找自己的物品等等。

  对于新生,良好的环境创设可以给幼儿安全感,帮助新生度过分离的焦虑,促使他们更快的融入集体教学活动中。生活标识的使用,使孩子的自主意识得以觉醒,通过环境的暗示,幼儿认识到盥洗室、教室、走廊、楼梯的基本规则,例如靠边走,站脚印排队,寻找自己的杯子等等。通过熟悉这些标识,幼儿不知不觉中熟悉了班级环境,从陌生到熟悉,从被动到主动,慢慢地分离焦虑逐渐被自主的意识取代。这也是幼儿与环境互动的良好结果。

  2、幼儿行为的转变
  自主意识的觉醒,意味着孩子们对于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对于班级环境的基本规则有了认识,因此,他们在行为上就有了转变。《老师也来排队啦》,孩子们从教师的行为中意识到自己应当去遵守这些生活标识的暗示规则。环境中的生活标识不是一种装饰和摆设,教师的正面引导能让孩子意识到这些标识的作用,并在行为上转变,自觉地遵守这些标识潜藏的规则提示,从而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生活标识对班级整体环境的重要作用

  《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作为一名小班教师,笔者一直向为幼儿创设安全、温馨、自主的班级生活环境出发而努力。通过生活标识的利用,笔者对于创设适合小班年龄特点的生活环境有了以下一些认识:

  1、生活标识的创设应当带有一定的目的性

  幼儿需要一个丰富、有序、安全的环境,来进行游戏、生活、运动、学习等各项活动。考虑到小班幼儿的模仿能力较强,他们的环境创设应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出发,并要充分考虑本班幼儿现阶段的教育目标和兴趣。

  在引导幼儿排队喝水的过程中,笔者首先考虑的是让孩子站在脚印上,使孩子有排队的意识。这一个出发点是合理的。但通过实际观察、与幼儿之间的对话,意识到光有3对小脚印是不够的,光简单的介绍还不够,幼儿的排队意识依然不强。为此教师对于脚印数量的增加,对幼儿的言传身教,使幼儿意识到脚印对秩序的作用。这样,生活标识就更有了针对性,教师的教育语言和行为也有了针对性,生活标识和教育过程达成了一致和统一。

  只有当幼儿对生活标识的认识和自身的行为之间建立积极地联系时,教育才达成了目的,也就是完成了教育的过程,体现了生活标识的教育作用和价值。

  2、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创设环境

  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兴趣点是多样的,短暂的。在其中寻找有价值的兴趣点,为生活标识的有效运用做铺垫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生活标识的使用,在刚开始的操作中,笔者也带有一些随意性,有点试探的意味。许多生活标识,例如动物等,使用的过程中也有失败、无效。但通过这些试误的过程,渐渐明白清晰了一点——要抓住孩子的兴趣点。孩子们喜欢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只有紧抓这一点,你才能更好地设计出适合小班幼儿的生活标识,恰如其分地进行运用,最大限度的发挥这些环境材料的作用。例如,动物标识的使用。动物的选择很重要,由于班级孩子的前期生活经验较少,他们对某些动物不了解,甚至叫不出名字。

    为了方便幼儿认识和记忆,我们选择了一些幼儿比较熟悉的动物:小狗、老虎、小兔等,并对动物进行的筛选,将相同的动物舍去,这样才避免幼儿之间对动物的混淆。由于幼儿对小动物特别感兴趣,因此记忆起来花费了较少的时间。当孩子们对这些标识逐渐熟悉之后,我们就开始在班级环境的各个场所使用,如彩笔盒上、抽屉上、毛巾架上、水桶上、牛奶牌子上等等。这样的操作,让孩子逐渐加深对自身小动物标识的使用,也巩固了对这些标识的认识。有了这些标识,孩子们对于自己的毛巾、抽屉、茶杯等几乎一一熟知,也帮助他们建立自信,以更加愉快的心情面对幼儿园的生活。

  3、抓住教育契机,提高环境的教育作用

  每一位幼儿都可视为一个独特的个体,他们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生活活动空间,都按个人的方式来活动。班级孩子大多活泼好动,喜欢模仿同伴,看样学样是他们乐此不疲的事情。但随之而来也有一些问题,同伴之间行为、言语的相互影响给教育带来一些小小的挑战。当个别孩子在楼梯上蹦蹦跳跳、随意走动时,孩子们的队伍逐渐被影响,开始歪歪扭扭、声音不断。楼梯上的小脚印此时早以起不了任何的作用。或许这时的老师都会生气、发怒,对孩子们大声斥责。但却没有意识到此时正是教育的契机。有时候在教室里说的“靠边走”比不上带着孩子们实地去走一走。当遇上孩子们对环境熟视无睹的时候,不如用一句轻声的话语来提醒孩子:“小标志在哭泣呀!”孩子们一定会吃惊地倾听你的说话,“谁在哭呀?”“为什么哭呀?”这不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吗?让孩子们意识到自己的吵闹会影响他人,会导致危险。让孩子们从被动地接受转为主动的思考、主动的遵循。渐渐地,你会发现孩子们在思考中、在观察中、在自我的修正中慢慢长大,良好的行为习惯也逐渐建立和养成。

  4、将生活标识融入班级的整体环境、幼儿园的大环境

  现在幼儿园的班级环境主要包括生活环境、主题环境和区域环境。生活标识作为生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可以在区域环境和主题环境中发挥教育的作用。例如,在区域环境中使用小脚印,代表该区域游戏的人数。在一些有关标志的主题环境中,各种标识可以作为重要的内容运用其中,如交通的标志、安全标志等。而对于这些标志的学习和认识,可以帮助幼儿在园所内活动时具备基本的安全意识,在园所外具备基本的交通安全意识。这对于孩子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生活标识完全可以融入班级的整体环境,在盥洗室、教室、走廊、楼上、操场上发挥其有效的作用,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规则秩序、安全意识和健康的生活习惯。拿健康的生活习惯来说,洗手的步骤正确与否说明了孩子是否有清洁自己双手、保持身体健康的意识。由于进入手足口病、水痘等一系列高发传染病的易感期,幼儿园对幼儿的洗手环节特别的重视。将教育局下发的洗手步骤图绘制成图片,按照顺序张贴在园所门口、洗手盆前,方便幼儿看图索骥,正确掌握洗手的六个步骤。为此,我们特地带着孩子来到园所门口边看图片,边示范、介绍,将吸收的六个步骤一一演示。并且在生活活动时,特别强调洗手步骤,强化孩子们对洗手步骤的熟记。通过这样的坚持,大部分孩子掌握了洗手的步骤。一段时间之后,这些生活标识仍然起着教育指导的作用,提醒孩子们去正确洗手。

  三、 生活标识使用过程中的基本原则

  对于小班生活标识的实践接近尾声,但怎样达到有效运用的目标,更好地发挥其教育价值,提高生活标识的有效性仍然需要更多的深入实践和思考。在笔者的实践过程中,觉得对于生活标识的使用有以下一些基本的原则:

  1、反复性
  作为小班教师,笔者也常常苦恼,反反复复的教育,可幼儿仍然记不住常规。其实,一味地说教和灌输,孩子们会产生茫然、混乱、拒绝和逃避。但笔者也意识到,要帮助小班幼儿建立良好的常规,简单地介绍并不能帮助他们马上建立其良好的常规习惯。反复性原则并不是同样的事情、同样的话说一百遍。而是将同一件事情、同样的内容利用不同的话语、不同的形式表达,让孩子在愉快的心情中接受教师的指导和提醒,逐步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规则意识。

  2、适宜性
  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方式和教育的方式。因此只有抓住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班级幼儿的兴趣,才能找到适合他们的教育方法和途径。为此,我们在尊重幼儿的前提下利用适合小班孩子的生活标识,例如照片、简单浅显的图形、符号等对幼儿提出了合适的要求,让常规活动真正成为幼儿快乐生活的保障,而不是成人强加给他们的负担,最终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简洁性
  班级环境是一个整体的环境,其中的主题、区域、生活环境都是有机的整体。在一个班级中,有序、合理的环境能让孩子充满温馨、舒适、稳定的心理感觉。而混乱的环境会让孩子感到无序和局促。因此,在生活标识的使用过程中,简洁性也是一点需要教师们考虑的因素。生活标识的有效使用,不在多,而在精简、恰当、合适。盥洗室里由于地方狭小,幼儿站立的面积不多,因此当孩子们进入盥洗室的人数一多,马上就显得拥挤不堪。这就带来了安全隐患。为了避免安全问题,我们在盥洗室的地面上贴了小脚印,但是脚印的大小却没有事先考虑,贴了之后反而觉得过多、不简洁、不美观。考虑到孩子们对脚印的作用已经了解,笔者就大胆将小脚印变为小圆点,既能同样起到提示的作用,又可以让盥洗室看上去宽敞一些,简洁明了。

  以上是笔者在实践中对小班生活标识有效运用上的一些浅谈,不正指出请指出。由于研究的时间只有一个学期,实践尚不够深入,但这些经验和思考却是笔者在实践过程中的真实想法。小班是一个特殊的年龄段,需要教师给于极大的关注和爱。只要对孩子充满爱,在教育实践中寻找教育的精髓,寻找合适的教育方法,从尊重幼儿的需要和实际情况出发,就一定能为孩子们创造自然、宽松的进餐、盥洗、人厕、睡眠等生活环境,使生活标识成为真正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生活习惯、适应集体生活、与环境产生积极互动的良好教育内容。

幼儿园社会推荐 正确解读孩子的负性情绪 小班幼儿在点心活动中的自主性培养 托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浅谈幼儿自信心的培养 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 幼儿耐挫能力培养之我见 在游戏中培养幼儿耐挫能力 幼儿园要教幼儿如何做人 让幼儿拾起一颗爱心 如何培养幼儿的集体荣誉感 如何培养幼儿礼仪意识 幼儿非智力因素发展浅谈 如何培养幼儿的安全自护意识和能力 幼儿德育教育生活化初探 对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主能力 艺术活动中从关注“像不像”到关注“想不想” 幼儿园如何培养幼儿自理能力

最新社会 幼儿园如何培养幼儿自理能力 构建积极的生态环境促师幼共成长 艺术活动中从关注“像不像”到关注“想不想” 支持孩子,体验艺术情趣 社会学习对幼儿形成积极自我概念的价值研究 小班幼儿新闻活动中新闻敏感性的培养 幼儿一日活动中的德育教育 在自主活动中培养幼儿关爱他人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主能力 幼儿的诚实来源于成人的评价

相关信息 小班安安全全玩滑梯教案反思 小班游戏大家来做操教案反思 小班数学小熊的生日宴会教案 小班数学公开课糖果教案反思 小班数学筷子真好玩教案反思 小班综合课认识蝌蚪教案反思 小班数学教案生活中的三角形 小班美术好吃的饼干教案反思 小班社会路边的小草教案反思 小班夏天蛤蟆吃西瓜教案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