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活动中从关注“像不像”到关注“想不想” 托班教案|小班教案|中班教案|大班教案|特色教案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社会

艺术活动中从关注“像不像”到关注“想不想”

时间:2013-09-10 10:10:08

艺术活动中从关注“像不像”到关注“想不想”是非常优秀的内容,希望能让找寻社会的您有所帮助。

艺术活动中从关注“像不像”到关注“想不想”

作为一所以“艺术教育”为特色的幼儿园,在以往的艺术活动中,我们一直存在着“重技能轻情感”、“重教师轻儿童”的现象。教师在儿童艺术活动中,多以“像不像”作为评价儿童艺术活动的标准,教育过程中忽视儿童情感、态度的培养,把创造性的表现活动降格为机械的模仿、训练。在贯彻“纲要”的过程中,我们反思自己的艺术活动,我们的艺术教育发生着变化。
  以绘画为例,在我们关注“像不像”的时候,绘画活动通常是这样的四步曲:范例、示范、操作、讲评。活动后,我们会收到每位小朋友的作品,他们画的和教师的范例像极了,看起来大家画的都很好,作为教师的我们也很有成就感。但用纲要的理念分析这样的活动,我们看出,教师的一步步示范,一句句步骤讲解在辛辛苦苦地剥夺儿童的自主观察和创造性表现。“像不像”扼杀了儿童艺术活动的灵魂-创造性在一次次解读"纲要"中,教师们认识到:感受、喜欢、大胆表现才是我们在艺术活动中应该追求的教育价值,我们的艺术教育活动不是以造就艺术家为最终目的的,艺术教育是通过艺术活动,提高幼儿对艺术的兴趣,培养幼儿的艺术审美创造力,发展幼儿智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艺术启蒙教育。儿童艺术活动的发生和进行,是追求快感和美感体验的过程,它所反映的只是他身边的、经历过的事物或儿童的想象、幻想。儿童艺术活动更多的需要情绪、情感的支持,所以我们应该变过去的“要我画”为“我想画”,“我能画”。
  首先,美术活动是儿童“另一种语言”的表达过程,儿童用绘画表达情感。“绘画是儿童心灵的窗口,它反映儿童内心的情感世界”。教师要善于理解、接纳和欣赏儿童美术作品所反映的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感受,要善于为儿童创设“想画、敢画、愿意画”的时间和空间,帮助他们大胆的表现对世界的看法和认识。也就是要为儿童创设自由、轻松、和谐、积极的艺术活动氛围,支持、鼓励儿童“更好地想”。
  其次,美术活动是幼儿喜欢的一种形式,孩子喜欢的是过程,而对于结果是不在意的。儿童美术最大的特点是儿童主观和情感的表达,每位儿童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感受各不相同,幼儿美术活动带有鲜明的个性,教师应对幼儿富有个性的表现与以鼓励,要创设富有探索性、创造性的环境,支持儿童“大胆地想”。
  最后,儿童的生活环境不同,成长经历不同,对事物的认识不同,智力和动作发展水平不同,所以儿童在艺术活动中表现不同,教师应关注并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为每个幼儿提供平等的表现机会,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都有表现的舞台。
  随着对“纲要”学习理解的不断深入,我园在贯彻“纲要”过程中教师观念和行为在发生变化,从关注“像不像”到关注“想不想”是我们转变的一个方面,“纲要”将继续引领着教师成长,引领幼儿园的教育向着科学化、现代化转变。

幼儿园社会推荐 保教视点:幼儿社交能力培养 尊重幼儿能力的策略 创幼儿喜爱的有特色的餐饮文化 浅谈小班生活标识的有效运用 浅谈幼儿的挫折教育 用自尊激发幼儿的自信 怎样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 怎样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 如何培养幼儿的责任心 浅议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自信是培养幼儿成功的钥匙 如何发展小班幼儿交往能力 案例:小班一次分享活动实例 如何合理安排幼儿的午睡和起床 对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 培养爱心,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浅谈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 艺术活动中从关注“像不像”到关注“想不想”

最新社会 幼儿园如何培养幼儿自理能力 构建积极的生态环境促师幼共成长 艺术活动中从关注“像不像”到关注“想不想” 支持孩子,体验艺术情趣 社会学习对幼儿形成积极自我概念的价值研究 小班幼儿新闻活动中新闻敏感性的培养 幼儿一日活动中的德育教育 在自主活动中培养幼儿关爱他人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主能力 幼儿的诚实来源于成人的评价

相关信息 艺术教案韵律小班100篇 艺术花儿与蝴蝶教案反思 艺术工作人员述职报告 关注儿童孤独症的小常识 艺术美术中班教案20篇 艺术讲座心得感悟范文 关注空巢老人体会心得精选600字 艺术节的精彩演讲稿 艺术教案大班100篇及反思 艺术手工教案小班10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