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倾向性的心理特征.是人的一种发自内心的内驱力,这种内驱力是学习的动因和动力,用此,从某种意望上讲,幼儿的学习是一种兴趣的学习,而幼儿数学教育更应注重激发其兴趣。
数学的学习内容有其特殊的规律,由于它更抽象,更概括,因此,对处于形象思维发展阶段为主的幼儿来说,也许会显得深奥或者不易被理解,但是如果学习的数学内容不能为幼儿所喜爱,那么幼儿是很难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的。幼儿时期学数学,主要靠的就是兴趣,当幼儿感受到数学活动的乐趣,感受探究过程的魅力时,他们就会对数学表现出喜爱,如果在数学活动中幼儿感受到的是教学的深奥难学、操作活动的枯燥反复乏味,幼儿学习的兴趣就会逐渐减退,表现为思想不集中、不积极参加思考和讨论,反应迟缓害怕教学活动等,这将影响到幼儿升入小学后的学习和今后数学学习的信心。因此《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教育游戏成为基本活动,教育于生活各项活动之中。
如何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首先,数学教学活动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如在“有趣的电话”活动中,可以让小班幼儿找一找电话上的图形及对图形的认识;让中班幼儿按数字键学习打电话,巩固对数字的认识;让大班幼儿自己设计一组新电话号码,感受相同数字的不同顺序组合。这样为不同年龄的幼儿设置符合年龄目标的数学学习任务。
其数学材料的外形设计要色彩鲜艳、干净、形象可爱,因为幼儿学习操作的兴趣是最易受直观感受影响的。另外提供给幼儿的操作材料要坚固,耐用碰就坏的材料会导致幼儿缩手缩脚,不能尽兴操作,影响活动的效果。还有,材料设计要尽量富于变化,灵活多变的乐刊配套材料会让幼儿始终保持对活动的新鲜感,不易产生学习厌倦。
然后,活动组织应尽可能采用幼儿乐于接受的游戏形式或作情境化处理,使学习鼓掌虚为幼儿柏自投行为,让数学教学有趣有益、有效,从而促进幼儿数学逻辑能力的发展
另外,需要注意的我们强调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不是仅简单地改变活动的形式,不断推出新的操作材料.而是更强调幼儿有意义地学习。也许新型形式能引幼儿,但在实践活动中我们不难发现这种吸引是短暂的,一旦幼儿熟悉.就会失去吸引力。能否有效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关键是教师能否在教学设计上尊重幼儿的心理特点。对幼儿来说,只有那些具有挑战性,同时通过努力可以获得成功的活动,才能引起幼儿的学习行为。与幼儿从活动中感受自己成功解决了数学问题的快乐,这种原动力才能引发幼儿源自内心的真正兴趣,
因此,教师不仅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努力把教学内容游戏化、情境化,将数学教学渗透到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件中去,还要注意活动内容的难易程度(思维和操作方面)和每个幼儿发展水平的适应问题.即给予幼儿能够驾驭且有所期待的任务。如此,我们开展的数学活动才能顺应幼儿的需要,才能牢牢抓住幼儿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