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镇旅游的心得感悟
今天下午,我们班参加了学校统一举行的春游活动。这次春游的目的地是被称为“进士之乡”的河下古镇。
下午,我们跟着长长的队伍,来到了河下古镇。呵,这里人真多呀!刚走进古镇,映入我眼帘的是古色古香的房子,和弯弯曲曲的小道,这些房子都是古代的建筑,虽然有翻新过,但不失古代的韵味,这儿的店面与别处不同,都没有招牌,只有写着字的小旗子,一阵风吹来,真是“酒旗招展”。家家户户门前都有小灯笼,有的是两个大的,而有的`则是一串小的,大概是代表着吉祥如意吧。
真正走入景区,才看见了小桥流水,亭台楼阁。我们一边走一边笑,那开心劲就别提了,一路来的辛苦一扫而光,我们看见了程公桥、屯盐桥……这些石桥都十分精美,桥下流淌着清清的河水,我想住在这儿的人们一定很舒服吧!
河下古镇曾诞生过女英雄梁红玉、大文学家吴承恩等名人。在湖中间矗立着梁红玉的石像,见了这石像仿佛见到了真人。很多人都拍下河下古镇的美丽景色,我也恨不得马上拍下,但是今天我没有带照相机,唉,真遗憾!
正当我们惊叹时,王老师又带我们穿过了房子,去了另一个地方——梁红玉祠。虽然没能进去认真观赏,有一些可惜,但我们却发现了梁红玉的雕像,也是收获不小。
我们愉快地走着,突然看见了一艘巨船——龙船,“龙”在古代代表着皇帝,“龙船”顾名思义就是皇帝坐的船了,我在后面看见了两条龙的尾声,又走了一段路,看见了龙头,那龙头的样子真是活灵活现,两条龙上托着船身,足有两层楼那么高,龙身呈黄色,船身则呈古红色,走远处看十分壮观。大家一解散就像脱缰的野马飞奔上了龙船拍昭留恋。
夕阳西下,橙色的余辉洒满河塘,我满心愉快却又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河下古镇,参观完了河下古镇,我不禁称赞道:“古代人民的智慧真是无穷无尽呀!”
2、古镇旅游的心得范文
“此地山清水秀,胜似吕梁龙门”。东汉名士严子陵曾这样赞叹龙门的美景,古镇因此得名。又是一年五一假期,我和妈妈跟随牛通社小们一起去期待已久的龙门古镇游玩。
我们到达了古镇,映入我眼帘的是一块历经千年风霜的巨石,上面长满青苔,但是还清晰地刻着两个大大的字“龍门”。听导游介绍,龙门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还有更深的文化概念。原来龙门90%以上的村民都是三国东吴大帝孙权家族的'后裔,难怪叫“千年古镇”呢!
穿过古老的街道,走在狭窄的小巷里,地面是用拳头大小的鹅卵石铺成的,小巷七拐八弯,横竖交错,窄的地方我的手臂都不能伸直呢,我们一边听着解说,一边紧跟着导游,很怕在这“迷宫”里迷路。除了街道,古建筑的墙壁也十分奇特,是较大些的鹅卵石堆积而成,别看它有些破破烂烂,但也排列的整整齐齐,看起来很舒服。上面的门比现代的门要小很多,我猜想要是姚明来了,得蹲着进去呢!小巷里有很多店铺,卖着各种龙门美食。有香喷喷的“孙权面筋”,甜津津的米酒,有脆生生的薄饼,还有充满大自然气息的笋干,到处都是,阵阵香味窜入我的鼻孔,简直让人垂涎三尺呀!店主那响亮的吆喝声吸引着来来往往的游客,这声音好像把我带到久远的历史中:穿着长衫的孙家后人在这条古道上来来往往……
接下来,我们先后参观了孙氏宗祠、思源堂、诚德堂,还参加了有趣的“插秧苗”游戏,尝过了美味的“牛锅”。感到真的不虚此行。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龙门古镇的精华——孙氏大宗。孙氏大宗由孙氏宗祠、明前园戏台及广场组成,面积庞大,建筑雄伟,广场上的戏台非常高大,上面有演员唱着具有当地特色的戏曲。孙氏宗祠旁边有一个天子堂,里面不仅有孙权的塑像,三面墙上还有精美的壁画,导游津津有味地给我们讲述着历史故事。
不知不觉到了下午时分,该返程了。看一眼,小朋友的脸,被太阳晒得像红红的花儿一样,看一眼红红的花儿,那是小朋友的脸。我们也成了古镇美丽的风景线!美丽的龙门古镇,再见!
3、古镇旅游的心得范文
人们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作文 古镇行。今天,我们一家人就来到了被誉为“东方威尼斯”的苏州。
我们的目的地是位于苏州吴江的同里古镇。清丽古朴的同里小镇,到处都是小桥流水人家。弯弯曲曲的小河里穿梭着条条游船,看着游客们开心的样子,我也很高兴。走过一座小石桥,又是另一番景色。这里人山人海,四周开满了小店,到处能听到人们的叫卖声,闻到“状元蹄”飘来的阵阵香味,韵味十足。
走着走着,我们就来到了有名的退思园。使我印象最深的是后院,这里的建筑风格模仿了北京的四合院,是清朝时建的,至今仍鸟语花香,十分美丽。我们又来到楼上,观看院外的景色。站在这里环顾四周,只见一幅朴素典雅,浓淡相宜的画面就展现在我的眼前。亭子与碧绿的湖水相应,艳艳的灯笼与树木呼应。大自然的纯美就这样扑面而来。
很快,一个上午过去了,我们便坐在小河边吃饭。看着水中来来往往的船儿,吃着碗里香喷喷的饭菜,可真是享受啊!突然,一阵鸟叫引起了我的注意,我转头望去,原来是几只鸬鹚正在捉鱼呢!看着它们快活的样子,我忍不住笑了出来。
下午,我们还去了珍珠塔、罗星洲、嘉荫堂……这次古镇行让我饱览了水乡情调,十分过瘾。
4、古镇旅游的心得范文
十月二日,天气晴朗,碧空万里我和妈妈、爸爸、妹妹、弟弟去阆中古镇游玩。
阆中古镇沿江面建造,呈圆形。来到大门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写古老的街道和店铺,往前走,看见许多买牛肉和买醋的,醋可不是一般的醋,这可是大名鼎鼎的“保宁醋”,想尝尝吗?可以来阆中啊!你有时白天想睡觉时来一勺“保宁醋”,喝了绝对睡意全无。
我们直到一个十字路口时还看见了“美猴王”,难道“美猴王”从石头缝里跳出来,觉得古代不好玩?来现代了?错!其实“美猴王”是位残疾叔叔扮的,他不能说话。我走着走着,还看见了许多卡通人物:熊猫大侠、假老练。
我们又继续往前走,又看到了镇江楼。镇江楼前有四根大柱,大柱上挂着两幅对联,对联上写着:风寸泊舟垂柳岸,君来留醉镇江楼。屋檐下挂着两个大红灯笼。
我们又来到古代学生考试的地方——“贡院”。“贡院”又称考棚,贡院非常的大,而且严谨。贡院里面是什么样的呢?以前是怎样考试的呢?……我的脑袋里冒出一个个问题的泡泡,又浮现出一串串考试的情景。
突然,我们看见了“张飞出巡”。张飞那长长的胡子看起来忍不住想发笑。我们走过一个个卖张飞牛肉的店铺,终于忍不住我喜欢吃牛肉的习性了,于是我立即叫妈妈给我买牛肉吃。我们共买了两份,一份边走边吃;另一份准备带回家。
夜幕降临,我们一天的旅程也结束了。繁星闪烁,一盏盏徐徐升起的孔明灯像点点繁星飘在古城上空。
历史悠久、古文化浓郁的阆中古城,我爱你!
5、古镇旅游的心得范文
今天,爸爸开车带我来到了位于上海与浙江交界之处的一座古镇,名字叫西塘。
下车的时候正下着毛毛细雨,在房主的带领下,我终于见到了西塘古镇,她就像一位害羞的少女蒙着薄薄的面纱,在细雨中不让我看清她的的真实面目。
在房间里休息到了晚上,我们来到了古镇的小街上,看到了许许多多的桥,有:送子来凤桥、狮子桥、卧龙桥、安秀桥、永宁桥等,每一座桥都有自己的名字,每一座桥都有自己的样子,每一座桥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一座桥都通往不同的地方,并将被水隔开的人们连接在了一起。白天的桥就像月初弯弯的月亮,夜晚的桥就像一道道彩虹,闪烁着五彩的光芒。站在桥上看着远处络绎不绝的游人,看到河面上游船划过泛起的水花还在荡漾,感觉时间好像变慢了。
走累了逛饿了,我们走进了“西塘人家”特色餐馆,夜幕下餐馆的长廊上亮起了一串串的红灯笼,纯正的中国红透出了古镇的淳朴,镂空的木窗传递着历史的悠久,窗外便是一幅浑然天成的中国水墨画,满桌尽是水乡独有的家常菜,“蝉衣包圆”、“荷叶粉蒸肉”、“田螺嵌肉”,吃的我们的肚子都像皮球一样圆。
第一次到这种江南水乡来玩,一定要坐一坐这里的乌篷船,船只悠闲、安静地行进在小河上,只听到船桨拨开水流的声音。朦胧的月光下,依水而筑的屋舍回廊下有人在打牌、有人在吃饭、还有人在喝茶,古戏台上传来悠扬的唱腔,声音在空中飘荡,打动了月亮露出微微的笑容,打动了星星露出亮亮的眼睛,打动了行人驻足倾听,古镇显得更美了。
6、古镇旅游的心得体会
在这个假期里,让我最兴奋的是和妈妈去了江南水乡——西塘古镇。车上的导游阿姨告诉我们:古镇位于浙江省嘉善县。它拥有两千年的历史,那里有春秋的.水、唐宋的镇、明清的建筑、现代的人。我们坐了近一个半小时的车,终于到达了西塘古镇。
一进西塘古镇,我看见河边有一排排古老的房子。西塘古镇与其它水乡不同在于它临河的街道都有廊棚,总长近千米,就像颐和园的长廊一样,只是没有颐和园的漂亮罢了。雨天再大的雨也淋不湿,晴天多火辣辣的太阳也晒不到。这里有许许多多的小桥,有的像彩虹挂在河面上,有的像豆腐块堆砌而成,有的像一座长廊,还有的干脆连栏杆都没有,像一根独木横在水面上。到处都是小桥流水,到处都是依河而建的民居,古朴典雅。房屋在水中,水上架小桥,桥上行人走,小舟行桥下,桥头立商铺,水中有倒影。美极了!
到了晚上更是美丽,河两边的房屋都挂着红色的灯笼,被河水映照着犹如仙境一般。我和妈吗一起去放荷灯(就是用纸叠的荷花,在中间放上一个蜡烛),听说那是可以为家人祈福的。所以,每个晚上河面上都要漂着无数金光闪闪的荷花灯,承载着一个个梦想与祝福扬帆起航。
西塘很美,好吃的东西也特别多。有芡实糕、脆皮花生、大头菜等等。我和妈吗最爱吃的是管老太臭豆腐,那真是闻起来臭,吃起来香呀。我们还带了一些当地的特产给上海的姑姑、大伯。他们可高兴了,边吃边说好吃呢。
抛开一切烦恼,在古镇中体会淳朴的民风,有一种返朴归真的感觉呀!
7、古镇旅游的心得体会
久闻的古老西塘人家,那一座座紧挨在一起的房屋,古朴典雅而又古色古香。浓墨淡彩的江南水乡风光,当然少不了小桥流水的点缀了。一块块方块石铺着的小石路一条连着一条,碧波荡漾的河面上行驶着一条条小船,不时地诉说着西塘古镇近千年来的苍桑。
那天,朦朦胧胧地下起了小雨。使古镇的风韵散发地淋漓尽致,置身其中如梦似幻。一条条幽幽的小巷,吹来阵阵凉风。飘来了阵阵芡实糕的香味,听见了一声声淳朴的吆喝声,闻到了令人怀念的臭豆腐香味。
先映入眼帘的是小桥,它像一条白玉带一样,系在小河的腰间。它的上面还有一些图案,刻得栩栩如生。有刻着龙、凤凰等寓意吉祥的东西。小桥上的台阶一阶一阶的,每一阶约40厘米。桥下,便是那潺潺的小河了。小河倒映着蓝天的光辉,因此变得更加漂亮。桥下偶尔还会经过几条悠悠行驶的小船,渔夫悠闲地划着船,摆动着船桨,坐在船中甚是惬意。欣赏着这一路独特的风景线——小河环绕着房屋,墙沿上长出了绿绿的青苔;一路上的人熙熙攘攘,路口汇成了“人流”;客栈里的住客边吃饭,边欣赏风光;河里一只只小动物与我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
接着,我的目光被那一排排紧挨着的古色古香的木屋吸引住了。窗户是用木头精心雕刻的,门也是用木头仔细加工而成的。门上的框井然有序,你若凑近去闻一闻,还有一股别具一格的香味。走进去,总要跨过一个门槛。屋内,没有华丽的装饰,只有古色古香的家具。近看,不管是椅子的棱角还是桌子的棱角都被岁月抹平了。可见所经历的岁月有多么长,才得以保存下着岁月的见证。
哦!西塘古镇——你就是一幅现代的“清明上河图”,更是西塘人民心中那颗一直在闪闪发光的明珠,为嘉善添上了一抹灿烂。
啊!西塘古镇你就像——一首流传了千年的歌,至今仍风韵犹存;一块碧玉,嵌在嘉善的一角;一壶美酒,在近千年之后仍醇香阵阵……
8、古镇旅游的心得体会
暑假里,爸爸妈妈带着我去了一个古镇,它的名字叫’西塘。
出发之前,我特意查找了资料,“春秋的水,唐宋的镇,明清的建筑,现代的人”,是对西塘最恰当不过的形容。这究竟会是怎样一个美丽的古镇啊,我顿时对西塘充满了向往。
一大清早,我们全家就出发了。盼着盼着,西塘终于到啦!一下车,一幅安静的.江南水乡风情画便在眼前展开——小桥、流水,白墙黑瓦的老房子……尤其是那些临河的老屋,屋檐边是延伸出来的廊棚,即使下雨也可以放心地走遍西塘呢,它们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名称,叫烟雨长廊。
我们沿着河边的主道慢慢往里走,古镇似乎刚刚苏醒,许多店家还没开门,游人很少,窄窄的小巷里只有我们三人清晰的脚步声。我忍不住抬头看看,小巷两边是斑驳的墙壁,笔直地站立着。再一低头,脚下是凹凸不平的青砖小路,青苔正沿着墙角慢慢生长。这时候,清晨明媚的阳光已经照射到小路上,古老的西塘仿佛重新焕发出光彩。
当然,西塘给我最深刻的印象还是各式各样的.桥。西塘的桥太多了。环秀桥、狮子桥、卧龙桥、送子来凤桥等等。这里的桥大多是小而窄,安静地栖在河上。最值得一提的是卧龙桥,据说已经有几百年历史了,桥面的石板被岁月冲刷得越来越平整。爸爸说,走在这样的桥面上,仿佛每一步都在与历史无声地对话。从卧龙桥上远望,几乎能看到大半个西塘古镇,桥下的河水则静静地流淌着,流淌着……
美丽的西塘在我的印象里就是一幅画,一幅宁静平和的水墨画。
9、古镇旅游的心得感悟
今天,是周末托管的第二天。虽然我不能像其它同学一样每周回家,见到日思夜想的爸爸妈妈,但是,周末和老师、同学在一起学习、游戏,还有丰富的生活实践活动,还是很有趣的。这不,今天,我们就到洛带古镇去畅游了一番。
听到要去洛带古镇的消息后,我们群情激奋,因为我是第一次去,听其他同学说他们已经是第二次去了。我迅速的做好出游准备,托管老师照例讲了外出的“安全”、“纪律”等,于是我们排着队、哼着歌儿走出校门。路途上,我们一边看着窗外的美景一边和老师同学聊着天,渐渐的,学习了一周的疲惫心情放松下来,心儿也随着奔驰的车子早已到了广阔的大千世界。转了车,不一会便到了郊外,青翠的山映入眼帘。虽然已是冬天,但是大自然的生机依然还在。
到了古镇,特殊的明清会所风格的建筑吸引了我们的眼球,一家家古式建筑的店铺呈现出来,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一切都是与民族风格有关商品,这充分说明了“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特殊的民族小吃诱惑着我的胃。我们每个人都在老师那里借了十元钱,我与好友杨龙丹把钱合起来用。我们一家一家的逛,吃了许多好吃的。有炸昆虫、煎荷包蛋等。物美价廉的小吃,使我俩大大的饱了口福。王校长还请我们每个人吃了一种小吃,是一种用糯米和成团并用叶子裹着的“面包”,里面是鸡汁和鲜肉馅儿的',香香的很可口,听老师们介绍叫“猪儿粑”。这些小吃中最有代表性的,要算“伤心凉粉”,又辣又麻。我们几乎都吃了一碗,纷纷带着好奇进去,“伤心”的出来让。因为它实在是太辣了,让我们一个个的不由得“泪流满面”。
吃完了伤心凉粉,带着好心情向前走,走到了小镇的尽头,我们还意犹未尽。但时间不早了,我们搭车回校了。今天一天,我们吃够了,玩够了,看够了。让我们用欢乐的心情期待着新的一周和下一个精彩的托管生活的到来吧。
10、古镇旅游的心得感悟
寒假里,我们一家去广西旅游,其中,最令我难忘的就是号称“中国评出50个最值得外国人去的地方”之一—黄姚古镇。黄姚古镇位于广西昭平县,是一个有着近千年历史的古镇,发祥于宋朝年间,兴建于明朝万历年间,鼎盛于清朝乾隆年间。由于镇上以黄、姚两姓居多,故名黄姚。
进入小镇,一个充满着岭南风格的世外桃源印入眼帘,里面不但可以看到菜园,还可以看到古老的木式酒楼,真可谓小桥流水连酒家。一溪流水贯穿于小镇,水面上有突凸的石块,形成一座特别的桥梁,便是黄姚独特的“跳桥”。河里的流水浅绿,河边的丛竹翠绿,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小镇的街道建筑古色古香,青灰的`石板小路的两旁,立着两堵也是青灰的石块垒起的围墙,巷子里的小路也非常狭窄。
房屋建筑的布局很有意思,是按九宫八卦阵势布局的,道路并不笔直,房屋会墙壁会突出,街道的墙壁上有民国时期的广告和宣传画。悠悠石板街,浓浓豆豉香,黄姚古镇有一处很大的豆豉晾晒场。旁边还有磨制使用的石磨,我还上阵去演练了一把,可是我力气太小,怎么推也推不动。我们还到了豆腐坊,里边有很多做豆腐的用具,还品尝了一下刚做好的豆腐花。河边还有妇女们悠然的洗着衣服,洗衣服、洗菜使用专门的水道,另外的水道则是天然的矿泉水,可以直接饮用。这里的榕树非常多,每棵榕树的姿态不一,有的树枝像龙爪,有的树形像睡床,真是千姿百态。枝叶茂盛的榕树竟然六七个人都抱不住。这里的榕树历史悠久,年龄最小的都有三四百年,年龄大的则陪着黄姚古镇度过生死患难!
11、古镇旅游的心得感悟
经过一段时间的颠簸,我们南湖晚报小记者终于到了嘉善西塘古镇。
西塘,一位“又抱琵琶半遮面”的江南水乡女子,静静地横卧在浙江嘉善太湖东南流域的水网地带,展露着自己令人心醉的绝妙风姿。她激动着多少人的思潮,引动着多少人的遐想,更牵动着多少人的'梦境! “
西塘是个水镇,小河绕街流淌。家家户户的屋檐下,都搭起斜斜的屋面,形成长长的廊棚,保留着明清时期水镇街市的遗风。
开始我们进入了西塘的车站,车站那里的车多得数不胜数,老师告诉我们这里每天都要接待很多中外游客。凭着小记者证,我们进入了西塘景区。我刚他进门就看见那里的水清澈见底,没有一丝污染;又看见那儿的湖面上有一只停泊在小桥旁边的船和一大群游人在另一座桥上,另一座桥上那些人在各做各的事,如,有的人在休息,有的人在看桥下的河道,还有的人在玩。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路前进。首先我们来到了烟雨长廊,长廊一面临河,一面开着各式各样的店铺。店铺中摆放着琳琅满目的商品。我一到这儿,就被那些玩具、吃的等吸引住了,心情一下子变得欢快、迫不及待起来。我真想把这里东全买光,我飞快地奔跑过去刚想伸手拿,就被老师叫住了。老师说:“我们先去参观参观这里的景点,参观完后再来买!”我听到了,心里顿时像被箭射中了似的难受,可为了不掉队,我只能乖乖听话。我们就一直走,一路上一些吃的使我垂延欲滴,可只能吃不能看,我越闻越馋,就过去闻闻马上又被叫住了。终于游览到了出口,老师问我们要不要买东西?大家都异口同声地大喊:“要!”我们四处寻找自己喜欢的东西,可出口店铺却变得很少。我看没什么可买,就只买了一杯饮料。转眼间,时间的脚步已迈向15点,我们回家的时间到了。大家只能离开了。
等大家出景区的时候却迷路,怎么也找不到车站了。我想:要是走不出去怎么办?我心里十万火急。一路上问了住在西塘的居民,我们走到腿都酸了。后来靠着坚持,最终我们还是走出来困境。
我们回家时天色已渐渐暗淡下来。我依依不舍地眺望着西塘古镇。这江南水乡的多情古镇,让人淡忘浮躁,在纷乱中摘得一抹宁静,美得让人心疼……
12、古镇旅游的心得感悟
今天下午,我们班参加了学校统一举行的春游活动。这次春游的目的地是被称为“进士之乡”的河下古镇。
下午,我们跟着长长的队伍,来到了河下古镇。呵,这里人真多呀!刚走进古镇,映入我眼帘的是古色古香的房子,和弯弯曲曲的小道,这些房子都是古代的建筑,虽然有翻新过,但不失古代的韵味,这儿的店面与别处不同,都没有招牌,只有写着字的小旗子,一阵风吹来,真是“酒旗招展”。家家户户门前都有小灯笼,有的是两个大的,而有的`则是一串小的,大概是代表着吉祥如意吧。
真正走入景区,才看见了小桥流水,亭台楼阁。我们一边走一边笑,那开心劲就别提了,一路来的辛苦一扫而光,我们看见了程公桥、屯盐桥……这些石桥都十分精美,桥下流淌着清清的河水,我想住在这儿的人们一定很舒服吧!
河下古镇曾诞生过女英雄梁红玉、大文学家吴承恩等名人。在湖中间矗立着梁红玉的石像,见了这石像仿佛见到了真人。很多人都拍下河下古镇的美丽景色,我也恨不得马上拍下,但是今天我没有带照相机,唉,真遗憾!
正当我们惊叹时,王老师又带我们穿过了房子,去了另一个地方——梁红玉祠。虽然没能进去认真观赏,有一些可惜,但我们却发现了梁红玉的雕像,也是收获不小。
我们愉快地走着,突然看见了一艘巨船——龙船,“龙”在古代代表着皇帝,“龙船”顾名思义就是皇帝坐的船了,我在后面看见了两条龙的尾声,又走了一段路,看见了龙头,那龙头的样子真是活灵活现,两条龙上托着船身,足有两层楼那么高,龙身呈黄色,船身则呈古红色,走远处看十分壮观。大家一解散就像脱缰的野马飞奔上了龙船拍昭留恋。
夕阳西下,橙色的余辉洒满河塘,我满心愉快却又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河下古镇,参观完了河下古镇,我不禁称赞道:“古代人民的智慧真是无穷无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