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霜降心得体会900字
在农村里对节气并不是很在乎的,气温变换都有其规律,但也有其偶然性,就像今年的霜降气温就不如想象中那么低,听妈妈话的孩子固然穿上了秋裤,但也有不少像我一样穿单衣还出汗的另类,穿多的属于尊重节气,穿少的则属于尊重事实,小时候在家母亲属于前者,一觉得自己冷就把我包裹的严严实实,而父亲无疑属于后者,看我稍微多穿几件衣服,就说春捂秋冻,穿那么多干什么,不少家里的战争就是类似鸡毛蒜皮的小事,没有对错,争几句也就算了,大家各行其道,很可能第二天同样话题又重复提起,依然如故。至今想起那个时候父母拌嘴我都想笑,他俩有时候也是说着说着就笑了,家里本就不是战争的气氛,我庆幸自己一直在父母恩爱的环境里长大。
霜降时候我最喜欢的事情就是远足捡漏,当时我们那里有个名词叫做“乱”花生,其实是不是这个字也说不清楚,可能是鲁西北的方言吧,含义就是在秋日收割后的地里寻找别人遗留在田野中的作物,不但是花生,地瓜土豆也属于这个范围,按照乡里约定俗成的规矩,土里没被收获的可以被别人捡走,但地面之上的如瓜果、玉米、谷物之类的即使主人不收,别人也是没有权力采摘的。开始的时候我是和村里的大人一起,后来我就习惯于独立活动了,撒开两只腿,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上奔走,当时因为花生地瓜等属于经济作物,并不是每家每户都种植,而且大庭广众之下肯定早被人扫荡过了,因此就要走很远的路,越偏僻越可能有收获。
“乱”花生也算得上是一个旅程,当时最标准的配置是一个旧的口袋或者书包,一把铁锨,再加上一天的吃食吧,条件好的自然还会有自行车等高级装备,当然几个变态的可以骑头驴,人和坐骑都在寻找自己的口粮,而我就只能属于低配了,甚至于早饭在家吃的多一些,连午餐都不带,一路上走在旷野里的时候有点小激动,幻想着体会一下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概念,出发时候身上冷呵呵的,走不多大一会儿就汗流浃背了,但一般说起来从开始到第一步落脚一般需要二个小时的时间,另外我比较好胜,经常大家采摘一天回到家里要比赛一下彼此的劳动成果,我做不到最多但我绝对不甘于最少的,因此往往喜欢剑走偏锋,别人不敢去的地方我去,别人不走的路我走,高唐也有过不少历史遗迹,有过很大片的乱坟岗子,也有石人石马破庙之类的古建筑,但当时那些地点往往被人视为阴气团团,白天时候都很少有人路过,他们附近的地里相对剩余的花生地瓜就多一些,我属于天生胆大一类,对这些牛鬼蛇神的传说嗤之以鼻,曾经有一次在古代传说的黑风口(就是水浒上孙二娘开店的古址)挖地瓜挖了满满一口袋,几十斤的重量,走到晚上十点多才到的家,把父亲和母亲吓得出来找过我好几趟,自那次后母亲就不怎么同意我外出的这种打野食的情景了,但我一再坚持,一到周日就跑出去,弄得她也无可奈何。
那个时候虽然家里也很穷,但已经不是吃不上饭的情况了,外出的这种搜集采摘其实是满足一种猎奇的心理,传说男人都有一种对打猎爱好的天性,现在社会已经不像历史上那样冷兵器时代猎物遍地的样子了,因此也就会寻找一些别的方式把这种天性释放出来,霜降之后天气变冷,农作物基本上也收获完成了,男人闲着无事就要找点事情,这和历史上许多大的`战役都发生在霜降前后也有着密切关系,外出“乱”花生的人们组合也是五花八门,有我这样的独行侠,也有分工配合的团队:有的负责找,有的负责挖,而有的则负责运,传闻有此挖掘大队刨粮食之余居然挖出过古代文物,但最后被他们换成了粮食,当时的老百姓眼里粮食就是天,也有传闻独行侠掉进井里不幸陨亡的消息,但大家的热情并未因这些传说而变化多少,日出而出,日落而归,傍晚前后不少队伍或者个人归来,一般都要在村口集中一下,说一说自己的行程,比一下收获的多寡,大人吸几口旱烟,像我差不多年龄的则再一起吹吹牛就回家了。多也好少也好,父亲和母亲从不表扬或者埋怨,这也和我现在养成这种胜固欣然败亦喜的性格有很大关系吧
上高中开始,去了县城,就再也没有这种机会了。
2、霜降心得体会900字
今日霜降,真的时光顺应了节气。清晨,开门一看,红色的瓦面上,盖上了一层薄薄的白霜。山东半岛四季分明,霜降以后,意味着天气开始慢慢的变冷,空气之中弥漫着金色的肃杀之味道。
在霜降以后的日子里,树叶有的变黄,有的变红,有的离开了大树。田野里的庄稼,逐渐收获,大地显出了它的本色,有点凄凉。
太阳红红的,向南方走去,离我们越来越远,失去了夏日的光芒。那些炽热,赤日炎炎似火烧的日子,已经远去了。太阳的光芒,变得越来越温柔了。
看看我院子里的花花草草,她们的叶子也慢慢变黄。我无缘无故的增添了一份担心,看到叶子逐渐脱落,心里就增添了一份伤感。本来,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应该是快乐的,但是,看到逐渐衰败的花花草草,心里快乐不起来。
来到田野里,昔日生机勃勃的田野已在寒风中卸了妆,变的无精打采,没有了往日的精神。农民播种的麦田里,刚发芽的的麦苗,已经钻出了泥土,早晨的薄霜,在阳光的照射下,变成了一颗颗露珠,挑在嫩绿麦苗的叶尖上。成片的麦苗,在寒风中频频颤动,虽然现在还是很稀疏,但是,相信经过冬天的洗礼,到了春暖花开的时节,麦田里一定一片绿色,丰收在望。
也许,明天早晨,田野的麦田里又会会铺上一层霜,经过霜打的麦子,会更加茁壮成长,会分蘖,群体会逐步扩大,经过冬天的寒冷,春天的雨露,夏天的孕育,丰收的麦浪,屹立在这片萧瑟的田野上。
看到寒风中的麦苗,想到了麦苗不畏严寒的顽强意志,想着来年的丰收。我的心中 ,也充满了希望……
3、霜降心得体会900字
霜降,回老家,给过世十年的爷爷立碑。还是跟以前一样,我们后辈去看爷爷,年过古稀的奶奶不跟我们一起去,她独自留在家中,只有爷爷过世那天她去墓前看过。
立碑的所有仪式完毕之后,我们回到家,爸爸把手机拍的树好的墓碑照片给奶奶看,这时候叔叔对她说,让贝贝带你过去看看吧,十年了都没去过,奶奶顿了一下,然后点点头。奶奶在前面走,我在后面跟着,一路上,奶奶给我指说这是谁家的田那是谁家的地。
走过一个干涸的池塘,一片长满杂草荒废了的田地,穿过一片幽深的草从,我跟奶奶来到了爷爷的墓碑前。“这碑做得挺好的。”奶奶颤抖着走到碑旁,缓缓抬起手摸着墓碑,“老伴,你今年明年就把我也一起带走吧......”奶奶哭了。此刻,奶奶瘦弱的身体倚在爷爷庄严冰冷的墓碑前,两个世界的感情牵绊,我喉头哽咽,眼泪一下满出来,但我不敢哭出声,怕加重了奶奶痛苦的情绪。我此时的伤感,不是为爷爷的离世,而是为奶奶的孤独,更是钦佩她独自经历忍受失去另一半的勇气。突然后悔一个人陪着奶奶过来,我受不了两世之间沉重又无力的思念,但我尊重它,崇拜它。
在墓前待了不到一分钟,奶奶转过身去,我轻声问:“就走吗?”“走吧,回去吧。”奶奶流着泪。
回去的路上,奶奶还是在前面走,我在后面跟,只是,她在嘤嘤的哭,我强忍着不哭出声。我说不出话,更不知道该怎样安慰她,那哭泣声仿佛吟唱着这位小老人对爷爷不在的这十年来无法名状的复杂的思念和我们可能无法理解的辛苦。
4、霜降心得体会900字
在农村里对节气并不是很在乎的,气温变换都有其规律,但也有其偶然性,就像今年的霜降气温就不如想象中那么低,听妈妈话的孩子固然穿上了秋裤,但也有不少像我一样穿单衣还出汗的另类,穿多的属于尊重节气,穿少的则属于尊重事实,小时候在家母亲属于前者,一觉得自己冷就把我包裹的严严实实,而父亲无疑属于后者,看我稍微多穿几件衣服,就说春捂秋冻,穿那么多干什么,不少家里的战争就是类似鸡毛蒜皮的小事,没有对错,争几句也就算了,大家各行其道,很可能第二天同样话题又重复提起,依然如故。至今想起那个时候父母拌嘴我都想笑,他俩有时候也是说着说着就笑了,家里本就不是战争的气氛,我庆幸自己一直在父母恩爱的环境里长大。
霜降时候我最喜欢的事情就是远足捡漏,当时我们那里有个名词叫做“乱”花生,其实是不是这个字也说不清楚,可能是鲁西北的方言吧,含义就是在秋日收割后的地里寻找别人遗留在田野中的作物,不但是花生,地瓜土豆也属于这个范围,按照乡里约定俗成的规矩,土里没被收获的可以被别人捡走,但地面之上的如瓜果、玉米、谷物之类的即使主人不收,别人也是没有权力采摘的。开始的时候我是和村里的大人一起,后来我就习惯于独立活动了,撒开两只腿,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上奔走,当时因为花生地瓜等属于经济作物,并不是每家每户都种植,而且大庭广众之下肯定早被人扫荡过了,因此就要走很远的路,越偏僻越可能有收获。
“乱”花生也算得上是一个旅程,当时最标准的配置是一个旧的口袋或者书包,一把铁锨,再加上一天的吃食吧,条件好的自然还会有自行车等高级装备,当然几个变态的可以骑头驴,人和坐骑都在寻找自己的口粮,而我就只能属于低配了,甚至于早饭在家吃的多一些,连午餐都不带,一路上走在旷野里的时候有点小激动,幻想着体会一下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概念,出发时候身上冷呵呵的,走不多大一会儿就汗流浃背了,但一般说起来从开始到第一步落脚一般需要二个小时的时间,另外我比较好胜,经常大家采摘一天回到家里要比赛一下彼此的劳动成果,我做不到最多但我绝对不甘于最少的,因此往往喜欢剑走偏锋,别人不敢去的地方我去,别人不走的路我走,高唐也有过不少历史遗迹,有过很大片的乱坟岗子,也有石人石马破庙之类的古建筑,但当时那些地点往往被人视为阴气团团,白天时候都很少有人路过,他们附近的地里相对剩余的花生地瓜就多一些,我属于天生胆大一类,对这些牛鬼蛇神的传说嗤之以鼻,曾经有一次在古代传说的黑风口(就是水浒上孙二娘开店的古址)挖地瓜挖了满满一口袋,几十斤的重量,走到晚上十点多才到的家,把父亲和母亲吓得出来找过我好几趟,自那次后母亲就不怎么同意我外出的这种打野食的情景了,但我一再坚持,一到周日就跑出去,弄得她也无可奈何。
那个时候虽然家里也很穷,但已经不是吃不上饭的情况了,外出的这种搜集采摘其实是满足一种猎奇的心理,传说男人都有一种对打猎爱好的天性,现在社会已经不像历史上那样冷兵器时代猎物遍地的样子了,因此也就会寻找一些别的方式把这种天性释放出来,霜降之后天气变冷,农作物基本上也收获完成了,男人闲着无事就要找点事情,这和历史上许多大的`战役都发生在霜降前后也有着密切关系,外出“乱”花生的人们组合也是五花八门,有我这样的独行侠,也有分工配合的团队:有的负责找,有的负责挖,而有的则负责运,传闻有此挖掘大队刨粮食之余居然挖出过古代文物,但最后被他们换成了粮食,当时的老百姓眼里粮食就是天,也有传闻独行侠掉进井里不幸陨亡的消息,但大家的热情并未因这些传说而变化多少,日出而出,日落而归,傍晚前后不少队伍或者个人归来,一般都要在村口集中一下,说一说自己的行程,比一下收获的多寡,大人吸几口旱烟,像我差不多年龄的则再一起吹吹牛就回家了。多也好少也好,父亲和母亲从不表扬或者埋怨,这也和我现在养成这种胜固欣然败亦喜的性格有很大关系吧
上高中开始,去了县城,就再也没有这种机会了。
5、霜降心得体会900字
天气渐冷,床上的薄被己经换上了厚棉被。夜晚大雁从清冷的星空飞过,雁鸣阵阵。我似乎听见了初冬的脚步声在窗外跚跚走过,清晨的田野,地上枯黄的小草,还在树头挣扎摇摇欲坠的树叶都蒙上了一层薄薄的白霜。远处的一切总是灰蒙蒙地被雾胧罩着,寒山碧水飘渺得若隐若现。
霜降天寒,在这个季节为抵御寒冷,就是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甜米酒。米酒香,米酒甜。一碗甜酒下肚,无论屋外是北风呼呼,还是雪花飞扬。甜酒从心里暖出来,从头暖到脚。那暖流持续地从心里向外溢,脸上开始热乎乎的,微微地泛红。无论是去上学,还是上班,这一整天都不觉得冷了。很得众人的喜爱。
楼下小巷里,傍晚常有叫卖甜米酒小贩走过,昏暗的小巷里总回蕩着:“卖甜酒哇、卖甜酒哇"的叫卖声。天气不冷,也少有人去买。对我来说,最钟爱自家做的甜米酒,更难忘母亲酿的甜米酒。虽不想总留在回忆里,但那情那景却常常要撩拨着思绪。即使一碗米酒也惹得人:不思量自难忘。
那时母亲总在腊月里做甜酒,屋外北风舞着雪花,厨房里热气腾腾。母亲把淘好的糯米装进饭甑,木制的饭甑象小木桶一样,里面有蒸笼样的蒸格,铺上白布,糯米就倒上面。盖上盖子放在盛满水的锅里,灶下烧着很旺的柴火,不一会儿就闻到糯米饭的扑鼻香味,那热乎乎米饭的香味和燃烧的干柴气味一起飘出窗外,飘向寒冷的天空。
做甜酒,母亲常常一个人在厨房,关着门不要人打扰,不喜欢这时候有人串门。因为有生人来,做甜酒会失手。不是甜酒发红就是甜酒不来酿子。母亲把蒸好的糯米饭倒在大木盆里冷却,这时会随意地捏一个饭团给我,我拿着还带着温热的饭团,吃得真香。母亲把糯米饭拌上碾碎的酒粬,那是当时最好的酒粬,多少年来一直在一个盲人那里买,我常看见他拄着拐仗走街串巷,背着小木箱叫卖酒粬。
甜酒要做得好,必须:“饭要冷,窝要滾”(暖的意思)母亲在火桶里铺上棉被,把装着糯米饭的瓦缽放进去,盖上棉被。此后几日,我总在盖着棉被的火桶旁,跑来跑去地用鼻子闻,只到从捂着甜酒的火桶里飘出阵阵酒香,我知道我家的甜酒做好了,那酒香缓缓向外释放着,绵延着童年无尽的快乐。
在寒冷冬日的早晨,起床后就可以吃到甜酒下汤圆。有时在甜酒里打两个鸡蛋,那香那甜滋润着心田。即使窗外寒气袭人,全身心也丝毫不觉。从腊月到正月都沉浸在米酒的香甜里!
寒霜降,米酒香。最忆童年时母亲酿的甜米酒,香甜之泉永流心间。
6、霜降节气心得体会范文
每到霜降日,总有一些莫名的感伤。多少年来一直不想触碰这个时令的文化。似乎听到这个名字就内心深处发冷。心里发冷的感觉谁都有过体验,那是极其难受的。今天又到了霜降日,冬天真的来了!但是看看院子里的天,还是那么清爽,朝霞的神秘的曦光是那么的清新,吸一口六腑似被冲洗过凉爽。于是忽然对于霜降的凉薄又觉得没什么了。打开微信,读到同窗诗人华海写的霜降一文,不愧是生态诗人,字句之中压抑不住的诗意,霜降,霜叶又写到霜心情,即使理性的思考也很生活。华诗人生活在华南地区,霜降日的风景大致就是江淮的立秋前后吧,风景还是极其美丽的。即使一两片枫叶的色彩也不全是霜叶!不过江淮地区的的霜降的风景却是流淌在诗人的血脉之中的。
霜降只是二十四时节中的一个普通的节令。但是在文化人的眼里,早己脱出了自然的框架。面对霜降前后越过无数关山浩然而来的.长风,文人墨客面对澄明青碧的云天,秋收后开阔的田野,萧萧远村衔着的半轮夕阳,以及没有一点遮拦的秦时明月,都会发出声声慢的呤诵或呐喊!枝头叶落,不论清晨还是黄昏,任何树多的地方一站,无需等待,你就能看到“万叶秋声里”和“无边落木萧萧下”的真实场景,想看多久它就落多久,由此觉得江南才子张炎的名句“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实在小气极了,在嶺南想看叶落,要等到清明前后,而在江淮,霜降后每天时时可见。走着站着或坐在院子里,一片捂桐或银杏的黄叶,袅袅地无声无息飞到你的头上,轻轻轻地柔柔地!
文人墨客因为霜降引发了无限的感慨,诗词好句叠出。白居易“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苏轼“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岑参“相识应十载,见君只一官。家贫禄尚薄,霜降衣仍单。”,元稹“霜降三旬后,蓂馀一叶秋。”钱起“霜降幽林沾蕙若,弦惊翰苑失鸳鸾。”;韦建“泊舟淮水次,霜降夕流清。”,等等,都是写霜降节气景象的,诗词重在借景而抒情,同窗诗人华海的霜降美文其意如此。文人墨客笔下的霜降,总是和人生的秋冬联系在一起的。欧阳修的巜秋声赋》虽不是写霜降节气,内容上应在霜降以后的时节了。欧阳修的秋声赋说的再明白不过了:“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洌,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奋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显然只有经霜日久之风才有如此肃杀之力!
秋声赋给我印象最深的句子是‘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可知言为心声。欧阳修写作《秋声赋》时,政治上不得志,思想矛盾,老先生以由秋声及草木,由草木及人生;其伤感悲秋之情溢于言表。因而红润青春的脸色变得枯槁,乌黑的青丝夹着星星白发就顺理成章了。
其实不要到霜降,杉树的叶就变成啡黄了。前两天看到校园里的杉树大都披上了啡色外衣,不觉心动,顺手写上黑板:五月里翠,十月中啡。多少青春,由春滴到秋,多少金粉,由秋敷到春。四季长青的松柏,腊月里,贪婪地注视着你的啡色的裸妆!
杉树在霜降后的颜色将是一天天变深由啡色而焦黄了,最后以一丝不掛的裸妆迎接腊月寒冬,这个变化至少敷上寒霜的印痕,并不美。霜降后最美的风景自然要算是枫叶了。诗人杜牧笔下的霜叶红于二月花呢!
7、霜降节气心得体会范文
不知不觉间,秋变得如此浓烈。茫然无措间,留下的却只是抹不去的遗憾……
“凄情早霜降,淅沥微风起”不错,在告别秋天中最后一曲旋律——霜降奏响。它不仅是初冬来临前的前奏,也是深秋中一个狂舞的舞者,只为落下余华,翩然消释……对于这样一个压轴的节气,更多的是为金秋消散的落寞。固然如此,一切却显得不太真实。仿佛秋天带走的只是树叶一抹金黄,只是空气中一抹暖意,只是人心中的一份安谧。
而霜降就是带走这些的使者,也是那个不曾留下任何印记的人。
雾是霜降开始的起点,这再寻常不过之物,但在此刻,这个秋冬季节的交替点,却显得颇为稀奇。不再任何虚伪和掩饰,雾还是雾,不失它的本色,只不过趁着清光待尽,万物朦胧终结,一切还是序言时,凭空描写了意境,忽明忽暗,忽隐忽现。
其实,说是霜降,不过也只是那一层清雾罢了,褪尽万千,洁净其身。那一层又一层的清雾中,抹不去的是清冷,治不了的是柔情。每个节气都是如此,只不过有些不太明显罢了,在这个雾意朦朦的城市,每个人,每件事情,每样事物,仿佛都只是一滴小水滴,映着光辉,忽闪忽现,看到的不单单是人,还有那抹不去的幽清。没有了雾,仿佛也就没有了霜降一般。
木芙蓉是开在秋冬之际的花朵,它虽外形像牡丹,但丝毫没有牡丹花的娇艳与夺目。涌入眼眶只有它满身的清香和散不去的芳雅。它开得不浓艳,却时不时吐露幽美之意。
谁说花一定要茂盛才好看?如同霜降,不也是悄悄来,淡淡去吗?
8、霜降心得体会800字范文
似乎,美好的事物都应该是,降落下来的。雨落。雪落。木落。花落。落下来。落下来。落下来就有所归依,就不会漂浮不定了。
小时候问奶奶,树叶子上的霜也是天上落下来的吗?奶奶一边侍弄着菜园子,一边说,是。是。
霜降。霜降。霜降落下来。就像雪花纷纷扬扬,落满人间,霜花也会这样,落下来吧。
但我从没有见过霜花落下来。等我在秋末的早晨,推开菜园的柴扉,看到由于昨晚忘记给“大头青”盖上塑料布,菜叶上缀满了的,晶晶亮亮的霜花。我就猜,在我熟睡的时候,霜花偷偷地飘落下来了。
雪花就是这样子的。总爱在我拥着棉被,沉入睡梦的时候落下来。大清早,我们的鸡还没叫。奶奶就出门去。等她回来,推开门,还不及进入我们暖和的屋子,呼哧呼哧喘着热气,我把头伸出被窝看她。在一片白蒙蒙的热气里,她的灰白的头发上缀着星星,脸是红红的。而身后,是被雪映的青白的天,和深深浅浅的鞋印子。
大白天的,雪也会大大方方地落下来。但霜不是。霜是小精灵藏起的糖果,藏在云朵之中,在大人们熟睡的时候,才会出现在小馋猫的美梦里。
于是,好几次,我起了个大早。在一派肃黑的天空下,等霜降。奶奶还没醒。牵牛花还没醒。会咯咯地笑的大公鸡也没醒。月亮被冻得脸色惨白,吞吐着冷气。我不时搓搓手,跺跺脚,扭扭腰以保持暖和。
杨树旁边那个黑乎乎的东西是什么?菜园子里发光的、似乎会唧唧叫的是什么?为什么屋角像蹲着一个怪物在斜眼窥视?奶奶说她小时候见过的“落水鬼”会不会突然出现……
夜晚安静得让我不断臆造出妖魔鬼怪。周遭的湿气紧贴着我的脸。
等到我也忘了时辰,奶奶起来了,穿了她灰色的棉衣——奶奶穿的总是比我多好多。大抵老去的人对天地间凝聚的寒气都更为敏感,而且也更愿意贴靠这种来自草木的温暖。她棉衣里的那些棉花,洁白的,一朵一朵,赶在霜降之前,落到了她挑选的布料里。在经年的风霜里,成了旧衣旧絮——人非草木,但在荒芜的人世间,一遍遍被有血肉之躯的人所伤之后,却渐渐更愿意贴靠这种来自草木的温暖。
看我在院子里走来走去的,她问我在做什么。我说我在等霜降。奶奶笑骂我一句,傻闺女。我这时候好困,就回屋睡了。如果霜花落下来,开在奶奶的围裙上,奶奶一定会喊我起来看的。她会让我看一朵一朵,晶晶亮亮的霜花,如此美好。
我睡了一阵儿,就起来了。出门一看,门前的落叶上,又绣上了霜花。
霜花,是什么时候落下来的呢?为什么总是在我不经意的时候落下来呢?
我这样想着。霜花在太阳下,不见了踪影。
我这样等着。奶奶在落日里,走入了泥土。
后来,念书了。对于霜的形成,物理老师说,是水蒸气放热凝华的过程。
固执如我,对于老师的解释,仍然要说——漂浮于空气里的水蒸气,化作霜花,降落人间。它落在田野里,落在村落间。落在你的头发上,和我的,旧梦里。
十月二十一了。过两天,就又是霜降。可是这个南方城市,却还是感觉不到该有的寒冷。感觉不到秋天向冬天的过渡。到了中午,天气更是热得仿若回到夏季。交替得不分明的季节,让我变得健忘——奶奶坟前的枯草陪伴她几个春秋了?是否那些寂寂的枯草也在等着霜花从天而降,装扮生命远去后的安宁?
似乎,美好的事物都应该是,降落下来的。雨落。雪落。木落。花落。落下来。落下来。霜花也是。落下来就归依枯草。于是奶奶的坟头,簪了霜花,簪了我的`想念。
9、霜降心得体会800字范文
原以为这个秋天最多也只穿两件便可,没曾想霜降还给我添上厚卫衣。
这一天开始,黄叶开始飘零,回归土地,天气也愈来愈冷。古人谓霜降有三候:“一候乃祭兽;二候草木黄;三候蜇虫咸府。”
即使,那一天晴空高照,但一走到草地里,又感到脚上湿漉漉的。早晨,一片都是雾,一切都是朦胧的样子,更增添了几分寒冷。夜幕降临时,走到外面,虽没有了雾,但衣服上却有小水滴。蹲下细看小草,只见株株都带了一顶白帽子,生动可爱极了。
在这一个寒冷的日子里,不免有诸多文人墨客有感而发,好句叠出。白居易“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苏轼“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岑参“相识应十载,见君只一官。家贫禄尚薄,霜降衣乃单。”;元稹“霜降三旬后,蓂馀一叶秋。”;钱起“霜降幽林沾蕙若,弦惊翰苑失鸳鸾。”……字里行间,多多少少透着一些人生经历和感悟。
霜降虽冷,但也是一年中最美的时节。你看,远处层层叠叠的山林,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那么有层次。每一片树叶,经过风霜的洗礼后,显得那么优雅而庄重,红得刚好,不浓不淡。“霜叶红于二月花”,满山的树叶,直窜我心窝。“嚓,嚓”清脆的落叶声,填满了寂静的山林。
霜降这一天,桂花开得特别鲜艳,花香十里,沁人心脾,使人不禁驻足,嗅着来自大自然的赠礼,轻轻一震,桂花便跟着落了下来,黄色的小花瓣在空中旋转着,飞舞着投入大自然的怀抱。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桂花,似乎开了两次,而我,也跟着它的脚步迷茫成长,在茫茫人海中,我找不到那清香,只能顺着脚步走,落下的花瓣再也不能回到树上,走过的路不能再走一遍,它能再重新绽放一次,而我只能努力绽放一次。
10、霜降心得体会范文
天气越来越凉了,走出房间,一股凉意便扑面而来。转眼,霜降就来到了。霜降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即将开始了。
告别秋天,迎来冬天,黝黑的马路边,大树落下一片片树叶,这一片片翩然起舞的落叶,不知是对秋日的眷恋,还是对冬日的欢迎呢?
每个季节都有各自不同的风景。秋季,有累累的硕果,连空气中都似乎弥漫着瓜果的香甜;有火红的枫叶,令人留连忘返,杜牧的诗“霜叶红于二月花”便是对枫叶的赞美。冬季,有洁白的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则是表达了对冬天的赞美,更激发了人们对春的向往。
不同的年纪也会有不同的心境。小时候,总是特别喜欢秋天,因为秋天一到,许多瓜果都成熟了,我可以一饱口福,有脆生生的的大苹果,有小灯笼似的桔子,有宝石般晶莹剔透的葡萄……真是吃货的天堂,现在许是因为长大了吧,时光如流水,一去不复返,心智也渐渐成熟起来了,开始慢慢变得多愁善感。确实每到秋天,瓜果成熟,可背后却是花的无私奉献,是花的默默凋零,化作春泥护花。
我没有刘禹锡那样“我言秋日胜春潮”的广阔胸怀,一到秋日,便觉得缠绵凄婉。
凌晨,我早早起来,披上了一件衣服,走到窗边,四周很安静,只是偶尔有汽车开过的声音,但少了白日的喧闹,只剩下平静,这时更能好好感受这美丽的城市,望着窗外的景物,心中是从未有过的静谧,风吹进房间,带来一阵阵的凉意,我不禁打了个冷颤。
冬,是真的快要来了!
11、霜降心得体会范文
秋天已经哼着小曲儿,轻轻的离去了。在人们的忙碌中丝毫没有察觉秋姑娘已离去,转眼而来的是那慈爱的,柔和的冬爷爷。
早晨刚刚与阳光来了一个暖暖的拥抱,可转眼间,天气就变幻了。太阳公公就躲到了软绵绵的云朵里了,接着,大地间袭过一阵凉风,随之而来的就是那久违良久的絮戎——雪。
它缓缓地飘到我们的头上,本人却是浑然不知,亦然欣赏“大地飞雪”。想一想,那漫天飞舞的棉絮般的雪花降临人间,宛如一个个的白色小精灵,在滑翔的过程中还不忘给人们带来一段优美的舞蹈,让人们记住他们的身影。只是可惜了,他们来到了人们的时间过得实在太快了,还没来得及欣赏人间的美景就已化为了一滴水。
我在心中感叹:为何要不枉此行来观赏这人间,可又要化为乌有,走这趟值得吗?
雪,依然悠悠的下着,大地渐渐盖上了一件白色被子……
新的一天来临了,我早早的起了床,跑到门外。
“哇!”我不禁说道,映入眼帘的是大地一片洁白,大地银装素裹。瓦檐上,小草上,马路上,树木上,田间小路上……到处都是一片雪白。看来昨日的小精灵人间的到来,帮了大地画了一个装,把它画得纯洁无瑕。就像天堂一样,白色成了主要的色彩。白色,除了白色还是白色,没有一点瑕疵。偶尔在大地上能看见一些绿色的小草,这又给这白色的环境中增添了一份生机,白中透绿,显现出了小草的顽强与不屈……
冬短,但却让人感到一些许悲凉。
冬,是世上具有“凄凉美”的一种。
12、霜降心得体会范文
人们喜欢用露水来表示秋色的深浅。刚入秋不久,草叶上的露水晶莹剔透,惹人怜爱,“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这时候的秋天,名为“白露”,透着年轻人诗意的缠绵。秋意渐浓,寒气加重,进入“寒露”,露水触手冰凉。此时的秋天,在落拓的诗人看来,一如人到中年:“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再往后半个月,是“霜降”。“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大地如老人的两鬓,一片斑白——秋天的露水,竟形象地概括了人的一生。连曹操也发出这样的感慨:“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然而“霜降”,又是一年当中最美的时节。漫步于山野当中,抬起头来,层层叠叠的山林,显出不同层次的色彩。经过风霜后的林木,是那样的庄重、深沉和含蓄,甚至每一片树叶,都变得成熟而优雅。“霜叶红于二月花”,那种红,直往心里去,像火一样。
林间的小道上,也铺满了落叶,使得每一声脚步,都像在与大地窃窃私语。这一刻,你会觉得你与自然真正地融于一体了,你就是从泥土里长出的一棵树。历经风雨,饱经风霜。“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样的秋色,让人的心中,不由自主地生出许多无奈与悲凉。对时节敏感的小虫小兽们,也匆匆忙忙,往自己的小巢里搬运食物。它们不愿意凌霜傲雪,跟严寒做什么争斗。它们只想把洞口堵起来,懒懒地睡一觉。一觉醒来,又是和和美美的春天。可是,有一些生物可不这么想。霜降之日,就是大动杀机之时。
你要是在霜降这一天,愿意再往树林的深处走走,你就可能看到这样一幅诡异而残酷的场景描写霜降的作文描写霜降的作文。《周书》上说:“霜降之日豺祭兽。”在树林间一块平整的空地上,豺狼正把它捉来的野兽,一只一只,整齐地摆成一个正方形,然后对着天空,发出长长的嗥叫。这时候,你千万不要去打扰它。它在祭祀。它在祷告山神容忍它对更为弱小的兽类的捕杀。
与“豺祭兽”十分类似的,是在霜降这一天,人们将举行一场盛大的阅兵仪式,祭奠旗纛之神。纛是用鸟羽或者牛尾装饰的大旗。《太白阴经》上说:“大将中营建纛。天子六军,故用六纛。”旗纛是军魂,是主帅的象征。
霜降之日一早,一声炮响之后,一队一队的士兵,盔甲锃亮,旗帜鲜明,穿街而过,直奔演武厅。先祭旗纛之神。祭品是整猪整羊,十分的丰盛。祭祀时,主祭人要宣读祝文,祈祷旗神指引军士,勇猛前进,旗开得胜。祝词宣读完毕,行军礼,然后阅兵。
阅兵除了能看到变幻莫测的阵势外,还能看到惊险刺激的马术表演。骑手们往来驰骋,在马背上做出各种令人咋舌的花样。有“双燕绰水”“枯松倒挂”;有“魁星踢斗”“夜叉探海”;有“圮桥进履”“踏梯望月”……古人大多选择在秋天讨伐敌寇,阅兵往往就是战前的操练,完了,就直奔战场。
仗不能多打,打多了,就是穷兵黩武,会国破家亡。可是不打仗,霜降也要阅兵。《周易》上说:“履霜,坚冰至。”霜既已降,很快就要结冰。要居安思危。阅兵,既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一种“吓阻”手段,也是提醒自己,不可懈怠。
于是,民间又有了这样的风俗——霜降前一天的晚上,人们会在枕头旁边,放几粒剥好的栗子,等到第二天凌晨一响炮响,立即取而食之。据说此时吃了栗子,会变得更加有力。
人们用这样一个横戈待旦,又蓄势待发的风俗,凝重地打发了秋天最后一个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