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傲慢与偏见读书笔记优秀文章
当拿到厚厚的原着时,我心理就发怵,本身就对这种文学色彩很弄的书不感性趣,况且又是英文……
但当我没日没夜,不喝不吃地看完结95版傲慢与偏见连续剧后,我已经不能自拔地爱上它了!
那纯正的英音尤如欢快的小夜去曲,沁人心脾;影片中的英伦风光,令人陶醉;背景音乐是钢琴曲,古朴又明快。女主角是典型的第二眼美女,越看越有韵致,越看越有魅力,那醉人的微笑,深邃的眼神,优雅的气质,聪明独立,难怪让达西先生一见倾心。在谈男主角达西,,从头至尾话虽不多,但句句耐人寻味,很体贴,很负责,很幽雅的男人!他的深沉着迷,难怪lizzy会渐渐爱上他,这种爱情是含蓄的,是高雅的,是长久的,是建立在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基础上。这种爱情超越了物质上的满足,是真正精神上大依靠。这便是它的伟大之处,经典之所以称之为“经典”就是能穿越时空引请读者的共鸣。
整部影片处理一如这爱情般含蓄,男女主角在影片结尾处的一吻十分感人,忠心祝福他们。
95版是很忠于原着的一个版本,尤其是对话,看了才知道那种快餐式的韩剧是多么肤浅,看过一遍不会再去看第二遍。
都说书比电影更好看,有了电影作引子,我想下面该慢慢烹制原着了,我想我会有更深的理解。
2、傲慢与偏见读书笔记范文
《傲慢与偏见》偶然间在大学图书馆看到这本书,由于书的主人极力推荐,我满腹狐疑,才决定看完之后再对此书下一个自己的定论。在这种想法推动下,我花了一些睡觉时间将它看完,于是对它的看法大为改观。不过,我这里所谓的改观,并非指完完全全、彻彻底底地改变了原先的看法。我所谓的改观,是指现在才发现它并非毫无优点。
先说说我发现的优点吧。从风格上看,它有与众不同之处,这是毫无疑问的,《傲慢与偏见》明显地充满了女性思想色彩,包括世界观及生活方式。这一点在写作内容上得到最好体现:假如是男作家,写出的作品大多具有惊险色彩,而本书中,最激动人心的一段也不过是威克姆与伊丽莎白之妹私奔,作者能想到的最恶劣的行径,也只是一些人与人之间的简单欺骗;贯穿全文的一件事就是母亲如何嫁女儿。这一系列的事实,都表现了这本书的女性化,而这类书在那个时代当然极少,所以我认为这是本书极大的成功之处。
一部好的小说应当可以反映一个时代的风貌,就这一点而言,此书也表现得相当成功。读了这本书,头脑中不难形成当时欧洲女性社会的状况——所有女子都以嫁出去作为一种荣誉,而不管嫁给谁,婚娶成了妇女唯一的人生目标,真正的感情既少见,又难以被理解,作者深刻揭露与批判的正是这些。
3、傲慢与偏见读书笔记范文
本文的主人公是一个活泼的女孩——伊丽莎白,没错,她没有她姐姐漂亮,不过,她勇敢、坚强、机灵,没有因为苦难退步,所以她身上有一种魅力,达西才会喜欢她。在她的一生中有欢乐与希望,也有忧愁与悲伤;有阳光与鲜花,也有黑夜与风暴,不管好时光坏时光她都一一走了过来。她的勇气、智慧与坚强使她获得了心灵的充实与人生的幸福。还有对达西来说,书上有一句话,是一个道理:“虚荣与傲慢尽管被用作同义词,实际是是二回事。一个人可能傲慢但不虚荣,傲慢是我们对自己的评价,虚荣则是我们希望别人如何评价我们自己。”正是因为达西的高傲与傲慢让人误会了他那原本高尚的心。傲慢会让人误解,而偏见会误会好人。
不过幸好,达西后来慢慢明白了自己的错误,让人重新认识了达西。文章不仅告诉了我不要傲慢,不然会被误解;更告诉了我要坚强,不能面对困难就退缩。
4、傲慢与偏见读书笔记范文
海伦.凯勒曾说过“一本书就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海洋。”当然,书的种类也各式各样,其中最受人喜爱的便是小说了,小说的体裁大多数以爱情为主要成分,就如《傲慢与偏见》这本书一样,幽默风趣,内容丰富多彩。
《做慢与偏见》这本书主要写了四起姻缘,提出了道德与行为的规范问题。在书中,作者明确规定了婚姻的"好坏”标准。不幸的婚姻大致有两种情况:一像夏洛特和柯林斯那样,完全建立在经济基础上;二像利迪亚和威克姆那样,纯粹建立在美貌和情欲的基础上。而幸福的婚姻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婚姻完全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正如伊丽莎白与达西和简与宾利,他们都互相爱蒙。
在他们第一次见面时,达西待人十分傲慢、无礼,伊丽莎白也对达西执有偏见,因为威克好的一番无耻斓言,她进一步加深了对达西的憎恶。当一切误会被解开时,她才发现原来是虚荣心在作怪,十分愧疚,也对达西不再执有偏见,很快两人便结下了这样一段美满的姻缘。在这段感情纠纷中,最令我感动的还是达西那颗坚持不解的真心。在第一次求婚被拒后并没有放弃, 而是冷静下来,改正自己的缺点,再次鼓起勇气追求伊丽莎白。
在这本 书中,作者把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都描绘得惟妙惟肖,精彩的故事使我受益匪浅:初次印象是不可靠的,而偏见又比无知更可怕。
5、傲慢与偏见读书笔记范文
傲慢的达西和带有偏见的伊丽莎白,因门第与财富的差距一开始没有走一起。然而,在傲慢与偏见之外,达西改变了过去骄傲自负的神态,伊丽莎白消除了对他的误会与偏见,两人从此缔结了美满姻缘。
傲慢与偏见之外,是俩人在各方面的平等,是俩人真正客观认识对方,是美好的结局。
走出傲慢与偏见,走出世俗的禁锢,才发现世界原来如此美好。
贝多芬走出了尘世的喧嚣,在音乐的国度尽情跳跃;居里夫人走出了名利的纷犹,在科学的世界中迈出了更深远的步伐;陶渊明走出了世俗的黑暗,在自由的南山中悠然采菊……
走出去,人生就此改变,世界就此焕发意义。走出去,走出世俗,走出名利,走出保守,走出套子…..走出去,在人生中轻松徜徉,嗅着人间芬芳。
出于保守和闭塞的状态下,人性难以自由的发展,导致自我真正的意愿和想法被桎梏。相当于自己的社会生活被社会和世俗所安排。若不走出原来设定好的套子,那么从你一出生,你的命运就已被安排。这样的恶性循环之下,生活将变得毫无意义,你存在的意义就只在于按照正确轨道运行。你存在的意义,只在于你存在。
从“子承父业”到“大众创业”,从“按经验去做”到“改革”,从“父母之命”到“自由恋爱”等,越来越多的人“脱离”了原定轨道,向着自己的方向发展。
然而过早地或不正确地脱离,还会导致悲剧发生。在《傲慢与偏见》中不正确脱轨的事例也屡见不鲜。伊丽莎白的妹妹莉迪亚与军官威科姆的私奔,致使全家人深遭诟骂,导致其所有的姐姐妹妹都无法出嫁。现实生活中,童星过早过度地参加娱乐性活动,过分成熟的装束、语言遭到网友“炮轰”。童星们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被反复炒作,发酵,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八卦。他们早早地超过同龄人接触社会,过早离开了“温室”,在聚光灯下展示自我、生活。
走出去,正确、适时地走出去,避开食古不化的轨道,踏上前往美好未来的征程。走出去,不让感情沉睡,不让思想灰暗,不让心灵死寂。生命在行走中才有高度。既然江河东去,时光流逝,我们的脚步就不能停下。那么,走出去吧!
6、傲慢与偏见读书笔记范文
《傲慢与偏见》这本书早在小学时就读过几章,写的傲慢的单身青年达西与偏见的二小姐伊丽莎白、富裕的单身贵族,彬格莱与贤淑的大小姐吉英之间的感情纠葛。初读时极不耐烦,想事因为对于剧情的繁杂很没有耐心,看了几章就没有了兴致,便一直搁在一旁,直至今日才重新拾起。不过再看开头几章时还是觉得很无趣,到后来明白才这里是在为以后的情景埋伏笔。一眨眼,三十几章已经过去了,人物的性格也很明显地被作者刻画出来了,而且极其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之所以深刻,首先是因为这书中的人物似乎都有着缺点,而非那完美的人物,哪怕是书中的主人公。文中的所谓“傲慢”就是指出身富贵、教养颇高、眼光锐利的青年达西的个性弱点;而所谓“偏见”是指出身中产阶级、教养颇好、机智聪明的小姐——伊丽莎白的精神弱点。一个眼光锐利,一个机智聪明,都属人中杰,但却都难免人性的弱点的纠缠。这却给了我极大的兴趣。因为凡是人,终究是有弱点的。我不喜欢完美的主人公,那会让我觉得他是神而不是人。
其次,书中的时代背景造就了许多不同的爱情观。“彬格莱先生仪表堂堂,大有绅士风度,而且和颜悦色,没有拘泥做作的气习。达西立刻引起全场的注意,因为他身材魁伟,眉清目秀,举止高贵,于是他进场不到五分钟,大家都纷纷传说他每年有一万磅的收入。男宾们都称赞他的一表人才,女宾们都说他比彬格莱先生漂亮得多。”人们就是以财富来衡量一个人的。在达西与伊莉沙白的年代是趋于保守的,也会有贵族与平民的上的障碍;相较于现代这样的情形就会比较少发生。
最后,这本书让我知道了先入为主的观念是多么不可取的。要真真正正了解一个人,必须要经过长久的观察和接触。第一面的印象虽然很重要,但是只要在真正接触后,才可以对一个人下评论。就如书中的伊丽莎白,达西先生傲慢、无礼的样子早已进入她的头脑,才会使她迟迟不得领悟,而被骗子韦翰迷住,不过所幸伊丽莎白没有被这些真正的蒙住双眼。
7、傲慢与偏见读书笔记优秀文章
1816年,就在简·奥斯丁辞世的前一年,夏洛蒂·勃朗特在英匡北部乡村的一个牧师家庭出生了。
简·奥斯丁与夏洛蒂·勃朗特,这两位生活在同一国度、几乎处于同一时期、集才华与智慧于一身的伟大女作家,因创造了伊丽莎白·本内特与简·爱这两个著名的文学形象而在文学史上奠定了她们不可动摇的地位,两颗灿烂的文坛明星的光彩闪耀至今。
简·奥斯丁与夏洛蒂·勃朗特的著名,不仅因为她们在创作方面的天赋与才情,也不仅因为她们独特的文风与细腻的笔触,当然也不仅限于她们对英国文学所作出的贡献,更重要的是,在两位女作家的心中,充满了对自由的渴望,对平等的渴求,对独立自强高尚人格的坚守。她们各自丰厚而鲜明的人格魅力分别在伊丽莎白·本内特与简·爱两个人物身上得到了完美呈现,她们用流淌着爱与思想的笔尖敲击出在那个遥远时代呼吁平等的最强音。
伊丽莎白这个小说中的人物,正如《傲慢与偏见》这个理性的书名一样,是一个十分理智的女性。这份理智,使她对突然来临的爱情略显挑剔,抱有偏见,让原本浪漫而曲折的“灰姑娘”式的爱情蒙上了一层坚硬的现实色彩。但毋庸置疑的是,属于女性特有的这份高贵的理性正是她人格魅力的核心组成部分。因为理性,她蔑视权贵;因为理性,她独立不羁;因为理性,她崇尚自由与平等。同样,因为理性,她追求的是对于女性的尊重,她想要的是独立自由的人格,是现实的、可感的、理智的而非在浪漫的华彩下不堪一击的爱情与婚姻。
同样地,夏洛蒂所塑造的简·爱这个人物也是具有自强独立人格的女性的典范。相比伊丽莎白,简·爱的出身更加卑微。 她吃过苦,受过穷,所遭受的挫折和困苦远远超过了一个平凡女子的承受力,然而,她执著,她坚强,她乐观,她坚持原则,她敢作敢为。她认为女性的人格尊严神圣而不可侵犯,即使在爱情的问题上,她也要求充分的平等。在她那跌宕起伏的一生中,她从未放弃自尊自爱的原则,始终认为“我与你是同样的人”,在她的身上,要求人与人之间平等的愿望似乎更加强烈。
两人不同的是,较之于伊丽莎白的理性,简·爱似乎感性多一些。夏洛蒂赋予了这个人物浪漫而诗意的色彩,使简·爱更加具有一种灵秀的、朦胧的、梦幻的少女气质。
伊丽莎白与简·爱两个艺术形象的出现,在19世纪的英国引起了巨大反响,她们呼吁平等的强音震撼了世界。时光如梭,年华流逝,虽然历经岁月的淘洗,然而,伊丽莎白和简·爱以坚持对平等的追求、对人格的尊重,在世界文学人物长廊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页,而这便是简·奥斯丁与夏洛蒂·勃朗特与她们笔下的女主人公一起成为永恒的关键所在。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这在100多年前呼吁平等的强音直到今天仍然显得弥足珍贵。
是啊,人与人之间最难能可贵的莫过于平等。无论我们出身如何,地位如何,是家财万贯抑或一贫如洗,是学识渊博抑或一介白丁,是光彩夺目抑或默默无闻,我们都应享有平等的人格与尊严。在一个公正平等的社会,我们不需要仰人鼻息、摇尾乞怜的仰视,我们也不需要盛气凌人、高高在上的俯视,我们只要自尊平等、互敬互爱的平视。收起可怜相,某些方面的劣势不应该成为我们安于不公待遇的原因;也别摆出一副傲人的、不可一世的姿态,某些方面的优势也不应该成为我们小看别人的资本。因为,当我们小瞧他人时,我们同时贬低了自己;当我们放大他人时,我们无疑轻视低看了自己。只有平等地对待他人,我们才能够对自己、对他人有一个清晰公正的认知。
但遗憾的是,直到今天,人人平等的权利并没有完全实现,强权、不公、歧视仍潜伏在社会的角角落落,戕害着那些孱弱无助的灵魂,要完全实现“我与你是同样的人”仍然任重道远。虽然前路漫漫,但我相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现代公民意识的逐渐觉醒,一个平等、公正、透明、开放的社会必将出现,个体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坚守自强独立的人格就不会仅仅是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人物的理想,而是出现在现实生活中的你我他身上,出现在身边的千千万万的人身上。
8、傲慢与偏见读书笔记优秀文章
当拿到厚厚的原着时,我心理就发怵,本身就对这种文学色彩很弄的书不感性趣,况且又是英文……
但当我没日没夜,不喝不吃地看完结95版傲慢与偏见连续剧后,我已经不能自拔地爱上它了!
那纯正的英音尤如欢快的小夜去曲,沁人心脾;影片中的英伦风光,令人陶醉;背景音乐是钢琴曲,古朴又明快。女主角是典型的第二眼美女,越看越有韵致,越看越有魅力,那醉人的微笑,深邃的眼神,优雅的气质,聪明独立,难怪让达西先生一见倾心。在谈男主角达西,,从头至尾话虽不多,但句句耐人寻味,很体贴,很负责,很幽雅的男人!他的深沉着迷,难怪lizzy会渐渐爱上他,这种爱情是含蓄的,是高雅的,是长久的,是建立在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基础上。这种爱情超越了物质上的满足,是真正精神上大依靠。这便是它的伟大之处,经典之所以称之为“经典”就是能穿越时空引请读者的共鸣。
整部影片处理一如这爱情般含蓄,男女主角在影片结尾处的一吻十分感人,忠心祝福他们。
95版是很忠于原着的一个版本,尤其是对话,看了才知道那种快餐式的韩剧是多么肤浅,看过一遍不会再去看第二遍。
都说书比电影更好看,有了电影作引子,我想下面该慢慢烹制原着了,我想我会有更深的理解。
9、傲慢与偏见读书笔记优秀文章
今早凌晨1:45正式熄灯,早8:15正式起床。
是因为看小说看得很晚。《傲慢与偏见》,简。奥斯汀。想象以后诸如此类的事情应不会少啊,但看的应该是课内书。
其中伊丽莎白和达西使我最喜欢的两个人。而简使我最想成为的人。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是达西,可能是由于我与性格与他有些相似的缘故吧。一开始,他给人的形象并不是那么的好,有一种瞧不起人的傲气,这可能与他看透了人与人的虚伪,所以觉得真正值得他欣赏的人实在是太少太少。可是从小说中其他的一些人物来看,他的感觉又不尝不是正确的呢?贝内特夫人及小说中的好几个人物形象都有势利卑微的毛病,而像贝内特家中的几个小姐妹粗俗放荡。正因为他善良真诚的品性,所以对于他所认识的人的品性有很高的要求。他很少说话,他说话时也总是带着评论家的语气,贝内特一家的几个姐妹在他眼中是没有高贵可言的,所以他的性格有一些偏激。非常自信的他在受到伊丽沙白的数落之后,逐渐明白了自己性格的弱点,所以后来也变很随和,而且说话做事彬彬有礼。他的性格的突变是爱的结果,爱的力量是巨大的,正是由于他对伊丽沙白的爱,爱的挫折使他认识到自己的弱点,从而实现了质的飞跃。他对爱情的观念由柯斯林变成了彬格莱。在生活中,有许多男子他们不也是有着许多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吗,可是他们总是固执己见,即使有了失败的爱情也不去分析自己的性格弱点,让爱情一次又一次地擦肩而过,这是多么的令人惋惜啊!
10、傲慢与偏见读书笔记优秀文章
《傲慢与偏见》,一部值得细细品味的小说,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
文中描述了柏纳特一家几个女儿的故事。大女儿姬安,温柔善良,美丽可人,与富家子弟宾利一见倾心,却在关键时刻发生了波折。二女儿伊丽莎白,聪慧清丽,有志气,有主见,与家产万贯的贵族青年达西相识。可因为达西高傲孤僻,伊丽莎白对他存有严重的偏见,两人明明相爱却不肯承认,还不断地用言语刺痛对方,幸好最后误会冰释,有情人终成眷属。
看了这本小说,我受益匪浅。在我们这些人中,有许多很谦虚,但也有一些傲慢的人。这些傲慢的人有时的确令人讨厌,他们把眼睛长在头上,对其他人都不屑一顾。的确,傲慢是一种缺点,一种在环境下养成的性格。我们中国的孩子,从小就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捧着,典型的“小皇帝”.要是从小到大一直这么养尊处优,怎么会不傲慢呢?因此,我觉得我们不应该对傲慢的人产生偏见,而是该多反省自己,看看自己有没有傲慢,以后自己的事也要学会自己做,不再让父母操心,劳累了。
正如书中所说:“骄傲之心人皆有之。只要我们拥有那么一点点长处,就会觉得自己特别了不起。但其中的骄傲和虚荣虽含义相同,却实质不同,骄傲是种自我感觉,虚荣则需要牵扯到别人高估自己,所以,一个人拥有不含虚荣心的骄傲,这也是无可非议的。”
11、傲慢与偏见读书笔记优秀范文
“凡是有财产的单身汉,必定需要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以这样一句话作为本书的开头,让人不由想到这会是一部清喜剧,来讲一个皆大欢喜的爱情故事。可是如若只为了消遣而读,那么这部《傲慢与偏见》就不会有如此长久的生命力。往往,伟大出自于平凡,奥斯丁就是将她的哲理通过爱情这一人人司空见惯的事物来表达的。乍一看,她讲的是伊丽莎白。班纳特与达西的爱情,但寻遍全书,确丝毫不见热情澎湃的只言词组。难怪《简?爱》的作者夏绿蒂。勃朗特说奥斯丁不知激情为何物,的确,奥斯丁的作品给人的感觉最多的是理智二字。她以理智诠释爱情,虽然没有《呼啸山庄》的生离死别,没有《巴黎圣母院》的生死相随,没有《红与黑》的浪漫热烈,但其所反应的社会现实确是如此一针见血,她讲的是婚姻,却与爱情无关。
在奥斯丁生活的十八世纪末期大英帝国正处于颠峰时期,而奥斯丁却把视线关注在英国乡间。当时英国乡间的生活在作者看来是惬意悠闲的,纯朴中包含平凡自然,但是整个英国社会的影响力始终波及着乡村,如势利、炫耀、虚荣和对婚姻的看法。当时的婚姻缔结的充要条件是男方有可观的家产,女方有丰厚的嫁妆。于是他们的结合便是幸福,便会为世人所承认接收。诚然,这样的婚姻类似于一种资产合并,以钱作为婚姻的基础,这明智吗?在当时的达官贵人看来这无可非议。于是一切的婚姻要门当户对,此处的门当户对确切地说应是资产相当。于是,一个已婚绅士有一两个情妇,或是贵妇人们有几个消遣的情人也被当时社会所默认。可婚姻仍被冠以“神圣”这一词来修饰。注重实际的人们始终以金钱作为信条,金钱至上方为他们的圣经,为之不惜赌上一生的幸福。这样的做法才算理智、清醒。可悲的是钱成了地位的标志、有钱=有教养=有地位=有高尚品格=具备做丈夫的一切条件。当贵妇人或是待嫁的小姐标榜自己的地位、修养、才华、娴静、优雅等等的诸多美德时,她们决不会想到这一切的美德得以形成的资本是钱,她们谈及金钱时,显现出蔑视和鄙夷,却不知自己的婚姻得以缔结不是因为美德,美德只是一件附属品,作为她们丰厚嫁妆的最让人信服的掩饰物。人们以敷衍、奉承、阿谀来祝贺新人,祝他们有钱人终成眷属。
在本书中有两个人物是此种婚姻的忠实奴隶。一个是夏绿蒂,一个是韦翰。
夏绿蒂从小受到的家庭教育是注重门第、讲究地位。她的父亲威廉。卢卡斯爵士自称与詹姆士宫有莫大联系,这样的吹嘘在乡间邻居间引起的轰动与崇敬已使他的虚荣心十分满足。在这样的熏陶下她与班纳特家的财产继承人柯林斯结了婚。柯林斯不仅为人做作、举止粗俗,唯一可取的便是溜须拍马之功。但他可以继承班纳特家的财产,且自己有一份田地和一份牧师的俸禄。仅仅为了这些,当柯林斯向伊丽莎白求婚失败后的三天中,夏绿蒂一直借看望好友伊丽莎白为由,与柯林斯朝夕相对,终于在第三天使柯林斯向她求婚。她成了柯太太,却不惜失掉伊丽莎白多年的友情。其实她也有不得已的地方,没有丰厚的嫁妆意味着没有幸福的婚姻,年龄颇大的夏绿蒂只有把握住这次对她而言难得的机会。起码,她将来的生活有了着落,可以成为班家大宅未来的女主人。于是,她与认识不到三天的柯林斯结了婚。婚后,她不断忍受着丈夫令人生厌的怪异行为,她唯一的安慰是使她的新家有条不紊,并在世人面前构建一个美满的家庭。生活是残酷的,拥有金钱的代价是失去跟多更为宝贵的东西,比如青春、爱情、幸福、快乐……
韦翰是个十足的流氓,他自恃外表轶丽,一心想通过婚姻来发家致富,可是,他忘了婚姻是相互的,金钱的交易也是相互的。他是个一穷二白的人,自是富家小姐不会光顾。但最终他还是通过不与丽迪亚结婚为要挟,向达西敲诈到了一笔可观的收益。于是又一个婚姻,又一个为了金钱的婚姻铸就了,这次不单出卖了幸福,还有灵魂,韦翰的灵魂被他自己彻底出卖了!婚姻既已变成手段,那幸福也是奢望了。
在本书中伊丽莎白一直是以一个正面人物来写的,她理智、活泼、爱打趣,善于对人冷眼旁观并直看穿其心思。书中常有她发表的见解和看法,作者通过她来表达自己的意图和观点,但表面上看来她是爱情的忠实追随者,直到最终获得真爱。但仔细想想也不难发现伊丽莎白或许说作者本身都难以逃出金钱性婚姻的怪圈。首先,作者在安排角色上让达西拥有俊朗的外表、高尚的品格,最重要的是,无论他与伊丽莎白的情节发展多么跌宕起伏,有一点是事实,他是一位年薪一万英镑的绅士,与皇家有密切联系,有自己的庄园、家产、田地,总而言之,达西非常非常富有。所以,伊丽莎白当初拒绝柯林斯求婚的原因很简单——有更好更富有的在后面。同时,伊丽莎白之所以对达西改变态度的转折点是在她看见了达西硕大的庄园之后,彭伯里女主人的称号无可避免的是一种诱惑。正如伊丽莎白所说,她是绅士的女儿,达西是绅士,他们是处在同一阶层的。地位相差并非非常悬殊,更何况,她出自乡绅之家,也算是半个富家小姐,小型的资产合并在所难免。她和达西的婚姻不被达西亲友所接受,只因为达西原可以找一个比她富有得多的妻子罢了。
这样的婚姻是一种悲剧,婚后所要面对的残酷现实是免不了的。夏绿蒂在尽力扮演好一位主妇的同时却一直怀念着深爱的昔日情人,她后悔当初因为那人的贫穷而未与之步入教堂,正如她所说:“没有爱情的婚姻,不管因为受到尊重或者拥有殷实的家产而显得多么荣耀,都比不幸强不了多少。”韦翰与丽迪亚的夫妻关系名存实亡,伊丽莎白与达西相处和睦,但不断来自邻居、亲友和珈苔琳。德。包尔夫人的冷言冷语,让她心烦意乱。
如此的婚姻悲剧在那一时代是很普遍的。究其根本原因,很简单——妇女地位低下。妇女没有工作、没有得以维持生计的能力,只有依靠婚姻这条路来为将来的生活来源做打算。这是解决将来生计的最普遍,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本书中,女性的社会角色是很明显的,即便是有钱的太太、小姐们,充当的角色也只是家庭主妇而已。社会中男尊女卑的现象十分严重。如班纳特家中有6个小姐,可是没有男嗣,因而,班纳特家的财产不得不由班纳特先生的侄子继承。这样致使6位班家小姐的嫁妆只有从其母亲当年的嫁妆中分得,嫁妆的卑微常常使的年轻的小姐们不得不选择一条像夏绿蒂那样的路,通过婚姻来为自己将来的温饱作打算,自然会将婚姻视为金钱至上的买卖。如书中所描写的,每一位太太在后半生最大的愿望便是嫁女儿,让她们未来在丈夫的资产庇护下得以生存。因而难怪郡里一旦来了一位有钱的绅士,母亲们便认定他为自己的准女婿。所以当班纳特太太得知伊丽莎白拒绝柯林斯的求婚后十分气愤,责怪女儿不明智。以柯林斯在金钱方面的条件而言,可以保证伊丽莎白将来有安定、温饱的生活,在其母亲看来,放弃这样一棵“摇钱树”是一种无理取闹。在她年轻的时候,也是通过婚姻来衣食无忧,现在她更有义务要求女儿们以此获得“幸福”,没有原因,这只是一种规律,是英国社会当时的婚姻法则。
没有经济能力的女性在当时的金钱社会中得以舒适生存的唯一办法是,出生前就挑个名门旺族,但这仅凭机缘,更多不幸出生于普通家庭的,便只能向生活屈服。可悲的是,她们从不发现这是社会的弊端,而一直认为是自己出身贫寒。他们没有选择的权利,就像是花瓶,等着有一天被一位出手阔绰的人买走,仅凭运气,与爱情无关。
这便是那一时代的资本主义社会,婚姻怪圈只是她金钱至上的一个体现。社会的不平等性在成了那一时代的婚姻典型,享受爱情是一种奢侈,“现实、生存、理智……”这些词汇在每个人的头脑中如电影般不断地重复放映,每时每刻提醒你:钱、钱、钱……
《傲慢与偏见》通篇是伊丽莎白幽默的俏皮话,可是这种强颜欢笑下,隐藏的却是那一时代人们无尽的苦恼、不满、遗恨。或许不幸太多了,变成了麻木。可是令人羡慕、认可的“幸福”背后,堆砌着的又是什么呢?是金钱、麻木、泪水、悔恨、遗憾,或许更多更多,但唯一没有的便是真爱,弥足的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