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评估”有效推进办园质量的提升
作者:杭爱华 单位:上海市青浦区徐泾幼儿园
我们徐泾幼儿园坐落在大上海的郊区,一个快速城市化的小镇上。自2005年以来,随着人口积聚增多的发展状态,幼儿园规模从9个班级扩大到现在拥有32个班级,140名教职员工1050名幼儿的超大型幼儿园。
2005年9月——12月,在区人民政府倡导“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样的背景中,通过集全体教职员工之智慧、在仔细分析地区文化资源、家长对教育认识以及孩子在这样背景中成长的客观情况,以遵循孩子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规律为前提,确定了“规范服务树形象,用心探索创品牌”为主题的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
五年来,我们围绕《徐泾幼儿园十一五发展规划》的目标,努力实践和落实,通过办学质量的不断检测和办学行为的跟进改善,有效促进了幼儿园办园质量的提升。在这样的过程中,“学校规划的自主评估”成为一个有效的抓手。
这里提出的“幼儿园规划实施情况的自主评估”就是指:幼儿园立足于自身发展的需求,运用教育评估的理论和技术方法,发挥教育评估的导向、激励、诊断、调控与改进功能,自行组织对学校发展规划执行情况和实施绩效进行价值判断,以利于改进和完善内部运行机制,提升学校组织与教师个体发展能力和发展水平,提高学校办学效能的评估活动。因此它具备四个特点,即:实施主体性、重视过程性、全员参与性和反馈及时性。
我们幼儿园在具体运用中,是这样进行的:
围绕一个中心——就是以《规划》确定的目标为准绳,将办园质量的提升作为中心,让全体教职员工都知道我们行动的目标是“为地区孩子提供优质的早期教育服务”。这“优质”首先是“规范”,是为了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我们教育工作者能做、必须做的行为准则。其次是“用心”,目前我们在工作中,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我们有一些地方还不规范,因此,需要我们每个人全身心地努力,不断地学习和改善自我,不断地剖析自我,保持一个积极上进的精神状态,促进工作质量不断提高。
确定二个体系——就是将《规划》中的任务目标进行细化,成为可以检测的要点。我们将《规划》中涉及到的“园务管理、保教质量、队伍建设、教育研究、家庭和社区、校园文化建设以及硬件建设”七个方面的目标进行了分析,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分别建立了两个评价体系。这样就方便于阶段性的检测和反馈,更加有效地推动工作质量的提升。(举例:一个是五年落实项目表以及队伍建设五年落实表)。
运用三个方式——《规划》的评估区别于日常工作计划的检查,所以,我们在自主评估中,以“阶段性、专题性和常态性”为主要的方式进行。阶段性评估就是一个学期围绕《规划》目标,进行自我评估。专题性评估就是围绕一个项目、或者一个专题而进行评估(举例:家庭和社区、课程方案)常态性评估,主要是日常工作中,我们所进行的评估工作,主要是在保育规范和课程实施中,对于质量的评估。
建立四个组织——幼儿园进行自主评估,是一个组织行为,因此,一个评估的组织系统不可缺少。我们建立了“园长为中心的幼儿园综合评估组,是园长直接领导、全程参与、终端评估的组织”。园长在自主评估中,起着统领的作用,对整个《规划》的落实负全面责任。我们也建立了“年级组组长为中心的保教工作质量评估中心”,“副园长为中心的队伍建设质量评估中心”和“家园合作管理工作室为中心的社区、家长评估中心”。这四个中心,围绕幼儿园办园质量的全面提升,结合目标体系,进行评估,带来了幼儿园教育服务质量信息的全面和多元,有效地促使我们的办园方向和社会发展相一致。(保教质量评估表和家长满意率表以及照片)
选择五种途径——在进行自主评估中,我们主要选择了“活动观察、座谈交流、问卷访谈、命题测查和网络抽样”五个途径来收集《规划》实施的信息,在具体的过程中,我们四个组织系统围绕自己承担的评估项目,按照适宜性、有效性原则,进行选择,保证信息的真实性、相对完整性和合理性,对于幼儿园全面的质量评估和提升积累丰富的资料,有利于工作决策和推进。
以上,是我们运用《规划》实施过程中“自主评估”的方式,开展的实践工作。这个新颖的方式,由于其立足于园本、立足于未来、立足于发展、立足于科学实用,因此激发了我们全体教职员工自主发展的动力,丰富了我们幼儿园“规范、开放、特色”的优质服务内涵,幼儿园也因此而获得了“上海市一级幼儿园”和“上海市文明单位”等荣誉,成为地区优质幼儿园。
我们幼儿园就是在不断地自我评估、自我发现问题、不断吸纳先进经验、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中,幼儿进步了、家长满意了、教师发展了,幼儿园也如期地完成了《十一五发展规划》规定的各项任务。目前正在思考“十二五幼儿园发展的主攻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