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新教师培养的有效性——教研员调研反馈后的反思
作者:卫红 单位:爱里舍幼儿园
背景
我园是一所新办园,教师中83%是新教师,且非专业的新教师较多,新教师入园后往往拥有满腔热情同时又有些茫然,教师的初始阶段是其职业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发展影响其教学效能水平、工作满意度以及职业持久性,并直接关系到新教师未来的专业发展取向,同时对幼儿园的发展也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我园把加强新教师的培养,促进她们的专业化成长,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园内通过园本教研、实践研讨以及进班听课指导等,园外借助区级层面的新教师培训、姐妹园师徒结对、观摩学习,帮助新教师全面地熟悉、了解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尽快地入门。
实录
为了了解我园新教师的情况,帮助我园更好地做好新教师的培养工作,本周二区幼教教研员任老师和徐老师来到我园进行调研。她们分别看了两位新教师的半日活动,而后与新教师进行面对面的反馈指导。在反馈时任老师与新教师以聊天的方式进行沟通、交流,她首先让新教师谈谈自己对半日活动情况的分析,新教师认为在自己半日活动的组织当中,学习活动这一环节能够按照计划进行比较顺利,但对游戏活动自己不太满意,讲评中对游戏中出现的问题不知道应该怎样说,常规也不是很好。任老师问:“那运动和生活有问题吗?”新教师显得有些茫然,不知道要说什么。任老师说:那我们就先来说说运动中老师的带操吧,老师的动作用力、到位了吗,老师应该用自己的精气神来带动孩子,而且跟孩子要有眼神、语言的交流。那么生活活动也往往是新教师最容易疏忽的,你在学习活动上完以后虽然是提醒了孩子小便和饮水,但老师人还是在教室里根本没有去关注孩子盥洗和饮水的情况。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要爱孩子,心中要有孩子,要和孩子建立平等、融洽的师幼关系。任老师还针对生活活动环节给新教师做了具体的指导。
分析
从新教师的半日活动组织和反思中,反映出以下几个问题:
1. 在半日活动的组织中重学习和游戏,轻运动和生活。
2. 更多关注的是教师自身的行为,对孩子的关注、跟孩子的互动不够。
新教师十几年的学生经历以及从小到大被家长百般呵护的成长感受,使得她们无论是心理准备,还是行为调整都难以很快的、完全的从学生角色转化到教师的角色身份。近十几年的学习生活留给她们脑海中最深的印象是:知识类的学习就是学校生活的主要内容。因此,新教师往往将自己的感受自然地迁移到保教行为中,容易关注学习活动,特别是集体学习活动的现象就不足为怪了。由于经验和专业知识的缺乏,新教师不自觉地把学习活动仅当作是幼儿认知的过程,在活动中更多的把幼儿当作是一个知识的接受体,而不太会关注幼儿经验获得的过程,思维发展的过程,态度和情感发展的过程,缺乏有效的师幼互动。其次新教师在生活上习惯于被家长服务,影响了自身良好习惯的养成,自身的生活能力也存在着不少缺陷,由此在工作中出现保育意识淡薄,时常容易忽视幼儿保育工作中生活习惯的培养,缺乏对习惯培养重要性的认识和习惯培养的方法策略。
幼儿园虽然通过多种途径对新教师进行了岗位培训,使新教师初步了解了二期课改的一些理论和要求,以及一日活动组织实施的基本方法。然而从幼儿园管理角度来反思的话,本学期我们把园本教研的抓手主要放在了集体学习活动和游戏上,这在导向上也使得新教师在一日活动的组织实施中更为重视学习和游戏活动。《上海市幼儿园园长课程管理指导意见》中指出:“一日活动”是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内容,园长要加强对“一日活动”合理安排与有效管理,加强对“一日活动”的指导、监督、检查与质量评价。园长的课程理念和价值取向对教师课程的执行能力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尤其对于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来说,更需要得到正确的引领和指导。
思考
教师是幼儿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而对我园来说新教师的发展已成为幼儿园发展的主要依靠,作为幼儿园管理者不仅要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更要知晓教师专业发展的历程,在不同阶段,给予教师不同的关注与支持。在按计划开展新教师培养的同时,要针对新教师的特点以及新教师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地反思、调整培养计划和培养策略,提高新教师培养的有效性,关注新教师保教基本功的学习和打造过程,帮助新教师走好职业生涯的第一步,推动教师持续的专业发展。
1、加强对幼儿园课程的管理。黄琼老师在关于“园长课程领导力”的报告中指出要重基础性的管理,根据我园是一所新办园且新教师较多的实际情况,在幼儿园规范化发展阶段,将我园课程领导的重心放在形成规范化的教师教学计划制定和一日活动实施标准上,制订“一日活动”常规要求,给教师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指导,使教师明确“一日活动”各个环节的意义与作用以及一日活动的组织规范,保障“一日活动”各个环节的有序性、稳定性,为保教质量的提高打好基础。
2、加强园本教研,促进行知结合,提高实践能力,使教育理念真正成为教师实施教育的行动指南。二期课改中提出的学前教育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幼儿发展为本,这一理念必须是每一位从事幼儿教育的工作者必须学习、理解并落实于幼儿一日活动的教育行为之中的。要使新教师做到这一点,组织新教师开展专业知识理论的学习是非常必要的,同时更应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学习。在组织新教师认真学习“教师成长手册”和“保教质量评价指南”的基础上,通过案例研讨、实践研讨等帮助新教师懂得如何把理念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只有认知上真正理解,新教师才会表现出正确的教育行为,从而也能进一步感悟到幼儿的需要和教师的责任。
3、 建立长效的督促和激励机制,帮助青年教师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保教基本功的打造过程就是新教师保教习惯形成的过程,帮助新教师形成良好的保教习惯是保证幼儿良好习惯形成的基础。职初阶段是保教习惯形成的最佳期,但是新教师保教习惯形成比之于幼儿习惯形成的难度会更大,因此要构建长效的督促和激励机制,经常地深入教学第一线不厌其烦地反复指导和帮助新教师养成良好的保教习惯,为新教师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要进一步修改完善考核评价机制,让教师也参与到评价中来,通过自评、互评、园评相结合的方式,使她们学会不断地反思、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改进,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形成新教师间的互学、互助,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习氛围,促进新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