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培训机制、领航专业发展
——崇明县开展“上海市新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培训项目”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 施红菊 单位:崇明县教师进修学校教育发展研究室
##年初,“新农村教师学科专业发展培训”项目在我县正式启动。首次培训涉及化学、物理、学前教育、品德与社会科学四个学科,来自基层学校的200多名教师参加了首轮培训。肩负着不凡使命,新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为我们农村教育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在项目实施与推进的过程中,进修学校首先组建了新农村教师培训项目领导小组,由学校行政领导担任项目负责人,教师继续教育研究室承担管理服务。其次是资源的优化组合,其中包括培训师资格认定、培训力量优化组合、培训师对专家已开发课程的再创造等。再次是关注先期领航:在做好做强首轮集中培训学科的同时关注校本培训的跟进。
在首轮启动的学科中,学前教育的推进力度与幅度令人鼓舞:3位幼教教研员承担了6门课程(总计72个课时)的集中面授任务。来自全县35所幼儿园的业务园长、教学能手以上的幼教骨干教师(总计64人)参加了首轮培训。点面结合的课程编排、间周一次的课时安排、集体与小组结合的教学方式、开放互动的教学氛围深深感染和吸引着每一位学员。与此同时,由学员担纲的同步展开的园级层面再培训也在全县范围内蓬勃开展。
一、 远程试点初战告捷。
##年10月,新农村项目远程培训试点工作启动,我们崇明幸运地成为了三个试点郊区县之一。我县的学前教育学科以其卓有成效的前期推进率先步入了教师远程研修模式的实践与研究。3名幼教教研员任助学导师、来自全县各幼儿园的66名教研组长成为了首培对象。进修学校学前教育研究室根据本县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实际,选定了《幼儿园主题活动设计与实施案例分析》这一课程,组建了教研组长远程教育培训班。
历时一个月的远程培训依托功能强大的网络平台,以互动式、浸入式的远程培训模式吸引着学员的关注和投入。课程教学中的发帖主题为8个,学员总计发帖632个,3名助学教师浏览回帖率为100%。12月初,66名学员顺利通过了考查与测试,其中10名学员的成绩优异(总分在85分以上),2名学员(实验幼儿园顾利英、江口幼儿园陈庆)被评为优秀学员。
二、 有效推进收获颇深。
远程试点工作的圆满完成,使我们深深体会到了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中科学规划、有效管理、资源整合的重要性。回顾短短一个月的试点工作,我们感到:
(1)完善方案是基础。
自接受试点任务起,进修学校教师继续教育研究室就协同学前教育研究室、教育发展研究室相关人员,就课程选择、学员管理、组织保障等问题进行了多次商讨。在广泛听取基层园长和教师代表意见、深入了解学员年龄结构和专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设计了具有崇明地域特征和学前教育学科特点的培训方案。课程管理人员在开班之前上传培训方案、发布给学员的公开信,让每一个学员了解课程结构、学习进度、操作规范、考核指标。开放的网络平台、便捷的信息传递,使远程教育充满了魅力。
(2)形成合力是保障。
培训方案实施过程中,人力资源的优化整合大大增强了培训效益。11月13日举行的开班式就已经汇集了学习管理、网络技术保障、教学研究等相关专业人士,现场接受学员咨询,解决网络操作难题。助学导师与学员结成教学伙伴、学校信息中心落实固定人员提供网络技术支撑、教师继续教育研究室承担教学管理。66名学员被随机分成3个小组,每组由1名助学导师承担学习管理和网络互动。
目前,我们已将新农村教师远程教育网链入我县自主开发的教师教育网,信息中心对网络远程学习平台的技术改进和功能优化正在逐步开展中。
(3)真心投入是关键。
本次的教师远程培训试点最令人感动的是助学导师与学员的全情投入。参加培训的教研组长在接受系统学习的同时结合各自的教学实践,围绕主题切入、资源开发、有效回应等核心问题摆观点、举实例、谈体会。助学教师则尽一切可能及时回应,或是精道答疑、或是由衷赞赏、或是巧妙提升、或是因势利导。面对时间紧、内容多、要求高的培训任务,教学双方都挑灯夜战展开超越时空的观点碰撞和专业交流。助学导师的因势利导使学员获得了更多与专业人士对话的机会,学员的积极响应也使培训师成为了课程的积极参与者和建设者。
三、 体验优势、获益匪浅。
在全情投入远程试点的过程中我们还深切体验到了多元化、现代化培训模式的便捷和高效。并由此产生了学习借鉴远程教育模式、优化提升本县教师教育质量的思路和想法。
(一)远程培训的优势和意义。
今天我们所共享的远程教育真可谓是优势强大,其一体现的是课程优势:培训方案“量身定制”,培训内容由需方评定,解决的是实际教学中的问题,必将惠及农村一线教师。
其二是培训过程方法优势:采用“集中培训”“校本培训”“远程培训”多元培训模式(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组合的培训方式),解决了农村地域广、集中学习困难的现实问题。
其三是评价优势:远程教育网络平台充分支持多课程、多级别的培训与管理。平台拥有良好的学习过程性评价功能,并支持学员信息数据的查询、报表生成与导出保存,使教务管理更加便捷高效。
如今,我们欣喜地看到:根植于农村基层学校、着眼于农村教师群体专业提升的新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正逐步走入学校、受到了众多农村一线教师的的关注、接纳、首肯和亲赖。
(二)给我们的启示
远程教育模式高效运作、科学转化的过程给了我们诸多的启示:
1、“上海市新农村教师专业发展项目”为我们区域性师训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原型。使我们在完善课程结构、建构多元学习方式、建立科学评价机制方面迅速得以优化。
2、在教师培训课程设置上,需要在专家引领和实践导航之间寻找链接点。
3、进一步提析远程教育培训方式的集中优势,建立功能齐全、架构开放的网络学习平台。
四、 回顾试点总结实战经验、展望未来期待持续发展。
在前期项目推进和远程试点工作中,我们采用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了
解了学员对助学导师、培训内容及形式的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自我评估,以及对培训的意见和建议。组织不同学科的优秀教师与助学导师共同商讨解决课程转化、学习指导环节中的问题和困难。借助区域课程网共享不同学科的推进策略和管理经验。近期,东方城乡报专题报道了我县“新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培训项目”的推进状况。
着眼项目推进的后续工作,我们建议:一是增加基层优秀教师开发的课程比例(专家团队与一线教师的有机融合),使培训课程更有实践指导价值。二是提升“培训者培训”的质量,规范助学导师的资格审定(包括学科素养、课程创新能力、网络技术运用、协作沟通能力等)。三是对不同课程的远程教育周期进行合理规划和规范管理,确保学员的参与度和学习的效度。四是在远程研修中增加课程开发专家与学员之间的互动(可采用网上答疑、主题帖引领、学员经典帖推荐等形式),让课程开发者了解一线教师的需求、为一线教师提供与学科专家对话的机会和平台。
在市教委倾力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背景下,在优质教育资源全力服务农村教育的今天,“新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培训项目”犹如阳光雨露滋养着农村教育这片广袤的田野。广大的农村教师沐浴着学科专业发展的春风,体验着现代远程教育的优越,提升了远程学习的能力,构建着终身学习的文化。最后,让我们共同期待农村教育的明天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