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问题入手有效组织幼儿园教研活动 托班教案|小班教案|中班教案|大班教案|特色教案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方法

从问题入手有效组织幼儿园教研活动

时间:2012-07-24 19:00:04

从问题入手有效组织幼儿园教研活动是非常优秀的内容,希望能让找寻方法的您有所帮助。

从问题入手有效组织幼儿园教研活动

作者: 詹薇薇 单位:长宁区天山新村第二幼儿园

    作为教研组长,我总在左思右想:究竟什么样的教研活动是教师乐于参与的?什么样的活动才能真正解决教师日常教育教学困惑,真正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教研组成长呢?经过一学期的摸索,也有了一些自己的尝试:

一、 关注教师日常,聆听日常困惑,接住“抛来的球”捕捉共性,确立主题性教研。
  我们常说:“老师要善于接住孩子抛来的球”,作为教研组长也应该学会接住来自老师们的抛来的球。本学期在制定计划时我思考得更多的是,什么样的研讨题目是能满足老师们需求的呢?我的做法是:

  首先,作为教研组长自己在脑海里对上学期组内老师考评课的情况进行了一次回顾和反馈,并对每一堂活动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中,寻找和思考着造成这些问题根源,深挖出隐藏在这些问题背后,他所要反映出来的老师们教育行为由哪些缺失,一针见血地的找到存在于老师们身上的共性问题。在自己做到心中有底了,随后利用学期的首次教研活动,询问听取组里老师们对本学期教研活动研讨方向的建议,在你一言我一句的诉说自己教学中的困惑,和对教研组的建议中,大家彼此互相沟通着、交流着,共鸣着,渐渐聚焦到了一个最热点的共同话题,也与我的先期自我反思结论殊途同归,最终确立了教研组本学期要研讨解决的共性困惑问题,即“怎样把素材点转化为一个有效的教学活动”作为本学期主要研究内容,围绕他开展我们一系列相关的主题性的教研研讨活动。

  其次教研组长在研讨的过程中还要学会即时调整。在整个研讨过程中,老师们常常会在观摩和讨论时发现一些其他问题,这些问题究竟要不要同时进行研讨呢?教研组长此时面对老师们“抛来的球”,必须通过自我大脑的分析作出相应的调整策略。如:组内第三轮研讨时,小顾老师在进行完自己的一轮研讨活动后反思到,老师的预设提问和随机提问的有效性会直接影响到师幼之间的有效互动,和最后预期活动目标的达成。她的这一困惑提出得到了其他人的共鸣,也确实是与原先研讨主题有着某种很重要的联系和需要研讨的必要性,于是教研组将“如何有效提问”这一小点同时纳入我们以后几轮的研讨话题。我们在这个点上稍加放大些,投入关注力度较其它点多些。因为这一小小调整,也引起后几轮进行研讨实践活动老师们,在预设有效活动时对提问有效性思考也增多了,无形之中也增强了我们每一次研讨实践活动的有效性,同时也促进了我们的每一次的主题性教研的有效度。又如组内老师们一致反映大班的游戏环境创设有困惑时,我们立即开展组内观摩活动,并由教研组长率先被作为案例,并借助他山之石邀请其他组老师参与我们的研讨,让老师们在相互学习中,共同提高。教研组针对老师日常带班实践中出现的阶段性问题组织进行研讨,虽然与原先确立的主题性研究无关,但是因为它是组内老师近阶段很突出的共性困惑问题,所以此时的研讨活动更具有针对性,也更能激发教师内心专业发展需求、参与研讨的主动性。

  可见,幼儿园的教研活动不是让教师去研究理论,而是要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老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共性困惑和问题。因此教研组长仔细聆听日常困惑,及时接住来自老师们“抛来的球,” 对教研组内老师日常教学现状的敏锐、客观、准确的分析等,这些都对教研组确定一个什么样的主题和这个研讨主题的来源都是极其至关重要的,因为他是最终关系到教研是否能有效提高和促进教师、教研组自身发展的关键。

二、 进行周密教研策划,聚焦过程中关键环节,逐步由浅向深入发展。
  对于任何一次教研活动,必须有一个详细而周密的准备工作。因此一次有效的主题教研并不是一蹴而就,需要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这样才能更为有效的帮助老师们解决日常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因此,进行主题系列的教研活动时,教研组长需要提前做足长效而周密的教研活动计划。包括要先研讨解决什么?再解决什么。往往先研讨解决的困惑是整个主题研讨的大关键,如我们在进行“怎样把素材点转化为一个有效的教学活动”研讨时,我先对组员关于“有效性教学”活动的自我理解进行摸底调查,组里老师一致认为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就表现为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是否得到了发展,包括是否有效梳理、提升孩子经验,活动是否有长远价值,是否促进了每一位孩子不同发展等等。接着就到达“有效教学”,老师在素材点转化时应该有哪些教育行为与之匹配,进行深一步的思考,也是研讨实践活动开展前的一次初浅梳理的。随后根据来自于老师们的反思,在教研组长带领下共同罗列出包含预设价值目标等、可供老师们在观摩、设计、讨论研讨课时用来衡量素材点转化为教学活动是否有效的一些较细化的要点。然后再通过现场研讨逐一对他们进行细化研讨。

其次,教研组长还要运用资料搜集的方式,为组员找到相对应的理论支撑学习,根据具体研究主题的特性,思考和选择合适它的研究形式来供教师们观摩评课研讨。如本学期我们用了一课多研的形式,彼此在同一主题背景下《有用的植物》,选择同一个素材点《美丽的街心花园》,将其转化为活动内容,进行教学研讨。在新一轮的一课多研时,我们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选择了选择《我要上学去》主题背景下的素材点《我的小书包》为教研案例。这样做法的好处就在于避免因你我内容选择不同,而在研讨时受到可变因素的影响,而无法聚焦。有利于老师在设计活动方案、观摩后群体反思讨论时对共性困惑的问题的聚焦思考,对教育规律和行为达成一致共识,也提高研讨的有效性。通过这两个主题两个活动多次反复的实践,反思,调整,再实践、再反思、再调整,我们对素材点转化为有效教学活动所必需具备把握的一些大框架有了粗浅的体会感悟,也进行了梳理归纳。

三、 聚焦实践,把课堂作为主题研究的主渠道,关注每一次活动,有效的组织研讨。
  有了周密的计划,在组织教研活动的过程中教研组长一定要关注每次研讨活动的有效性。做到这一点,首先教研组长找准资料事先认真细致地学习,反复思考,准确地把握观点和关键要点,以便在活动中对教师进行指导。其次,教研组长要会预设每一次教研研讨的问题,确立和明确每一次的活动需要解决的问题,能事先让老师们有个思考,并带着问题去观摩,紧紧围绕问题去观摩去反思和发表各自见解,这也是提高每次活动有效度途径之一。 如:我们在活动开展之前,教研组长先期抛出问题“主题背景下将素材点转化为有效的集体教学活动时,你觉得怎样的集体教学活动才算是有效的集体教学活动?”,这一手段旨在让大家再研讨活动能开始前做一个资料搜集和自我教学思考,反思梳理以往的教学的得失,同时也是组内成员在本次主题研讨过程中在前期第一次达成一些共识。接着让老师思考,我们该用怎样的教学行为去实现呢?现场教学中判断和衡量有效提问和无效提问的依据是什么?在设计预设提问时,问些什么?这样问得依据是什么?

  教研组长在提出问题同时,还要对应一些理论引领和帮助老师去正确思考,问题与实践应相结合而进行,提高每一次教研讨论和对实践研讨活动调整的有效性。如我们对照应彩云老师关于《新教材内容的选择》的文章,相应的开展对主题结构图的解读,调整。并对选出来的集体活动进行开展的必要性,可操作性进行分析和讨论。经过这一步步激励的争论,最后让我们体会到一个有效教育活动的开展,必须思考判断,
1、资源,
2、其活动与幼儿生活之间的关系,
3、其开展对幼儿经验提升有何意义,
4、活动对促进幼儿发展有些什么作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必须进行的活动价值定位和判断等等。

在紧随其后的几轮研讨中我们对关键词“有效”结合教学实践,对照现有的一些理论进行梳理,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和视角。运用理论介绍和问题穿插进行等于带领大家共同进行讨论,这样教研活动就不会变成教研组长一个人的工作,而是更好的带动了全体教师的互动。此外,教研组长每一次活动时要仔细聆听教师的发言,能够抓住教师的关键性发言,在教师发言的基础上进行引导梳理归纳,增加老师们深刻印象,巩固教研成果。甚至可以以此逐渐扩散开,作为一种全体组员讨论的引子,结合下一个阶段的工作给老师们建立一个目标,让老师明确在下一个阶段你需要作些什么,这又可以是下一阶段实施目标,这样的方法也是有效组织教研的一个关键点。

  第三、鼓励允许老师适时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在“碰撞”中达成共识,提高教研实效性。
  当活动之中老师觉得大家的谈话还没有解开自己的疑惑时,就要鼓励其适时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并积极参与讨论。其实在平时的工作实践中,我们也经常看到老师们在观摩、分析、研讨甚至在闲聊中获得一个又一个金点子,得到一个又一个启示,幼儿园的教研活动就是给教师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大家把自己的问题提出来,主动与老师们交谈,向大家请教,同事之间面对面地讨论辨析,你一言我一语使问题越辩越明。如果能得到大家的肯定,对自己也是一次很大鼓舞,更重要的是,能使每个人有价值的内隐思想得到外化和明朗。教研组的每个成员之间参与、相互帮助、取长补短,互相补台,通过真诚地对话与交流,集体的互动,每个人都能从多角度多层面看问题,使自己和教研组在其中获得自大程度的有效发展。

  例如在设计《我的小书包》活动情景这一环节中,老师们各自对预设中原定将情景这一手段放入导入中提出异议,有得认为最后整理书包环节用情景更具操作性,感受获得经验直接性,有的则同意放入导入部分,这更符合教育内容来自孩子经验的理念。还有的则提出了情景放导入后,会因实物——ppt图片,而使活动环节上有易而难得不到体现。结果大家通过课堂实践来梳理解答各自的困惑。没有最好的,只有合适的。不管是失败的还是成功的,对老师无形之中都是一种教学经验的积累。
  通过这一学期的自我摸索实践,让我逐渐清晰明白教研活动关系到教研组每一位老师的专业化成长、自身发展意识的增强。因此教研活动的务实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

幼儿园方法推荐 关注细节,有效组织一日活动 “幼儿园新的教研伙伴——家长” 生成课程的内容从哪里来 有效教研“预案”先行 看到的一定比期待的更精彩 借助园本教研,盘活库存资源 试谈幼儿园“管”与“理”的艺术 幼儿园小班图书角的管理 幼儿园:评课是一种说服的艺术 以学定教,在反思中提升 温馨童趣的班级环境怎么创设 网络化家园联系平台带来的新挑战 幼儿园安全教育问题浅谈 如何有效组织小班幼儿开展户外活动 幼儿园大班户外活动游戏策略 注重培养幼儿全面素质教育策略 自由活动中幼儿审美情趣的培养 培养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

最新方法 幼教论文:在教学活动及个别化活动中的指导 如何在幼儿园学生中开展德育教育 如何提高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 中班幼儿养成教育_幼儿园论文 幼儿园要为留守幼儿护航 幼儿园要寓教育于儿童需要 幼儿教师需提升“问”的艺术 如何幼儿园组织与指导表演游戏 在常规教育中促进师幼共同成长公开课 通过学习“等量判断”促进幼儿“数目守恒”观念的获得

相关信息 幼儿园小班六一节活动方案 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方案 幼儿园户外环境布置:大型玩具2 幼儿园大班安全教学方案合集 幼儿园橡皮泥手工作品:桃子 幼儿园环境布置:小班教室 幼儿园区角环境布置:动物吃什么 幼儿园我长大了主题墙 幼儿园区角环境布置:快来洗手 幼儿园中班社会:搬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