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园本教研,盘活库存资源
作者: 陆薇 单位:上海市静安区华山美术幼儿园
一、 何谓“库存”资源?
“库存”资源是指,开展课改以来,我园教师通过研究和实践,积累、保存的各种保教计划、教学设计、执教反思和专题研究等文本资料。
这些文本资料被我们小心地收集起来,保存在档案室里,因而,我称之为课程建设的“库存”资源——它具备再生和再利用的价值!它是教师将先进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学实践的最具体的行动计划,是教师遵循幼儿发展规律、把握教育契机,推进幼儿发展的创意设计。它是我园促进教学实践、完善课程文本、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独特的资源。
二、 我的思考:变库存资料为课程资源
“源”,意味着储量的汇聚、生成和输送。怎样才能变库存的资料为真正的课程资源?我的设想是:
1、使用优秀设计——通过文本汇集、出借、借鉴,让库存的资料流动,让文本中的设计复活!
2、拓展已有经验——通过文本的汇编、研究,分析幼儿在某一类活动中的学习特点、发展规律,在归纳、运用的基础上梳理教法,形成或补充课程实施原则。
3、优化文本资料——通过对文本格式的规范和优秀教案、经验总结的评选,优化资源库的来源,不断吸纳优质的储备。
基于这三点思考,我提出了建设课程资源库的设想:通过集中管理,使已有的资源能在实践中得到利用、拓展和优化。
我的做法是:给一间仓库,设一名专管员,对教材、教案、教参、教玩具(及自制教玩具设计)、教法积累这五样东西进行汇总、分类、登记造册——让大家了解资源库里有什么,可以按需检索、使用。文本资料分年龄段汇总,刻录成光盘,发到教师手里鼓励大家研读教材、使用教案。
盘活,首先要让资源汇聚和流动起来。但,浅层次的盘活不能实现所有的设想,表现在:
1、文本资料本身不能准确、全面地传递设计意图——如:教案设计有环节,无细节。内隐的认识、经验无法传递,使用者不知道设计者的意图——连拷贝不走样都有困难。一个人的成功经验无法转化为更多人的成功实践。
2、文本资料呈现的是在具体教育情境下的教学设计,它所遵循的原则、规律未被抽练出来。传一招,会一招,一次成功的教学不一定能拓展为更多次的成功实践。而和中小学的课程相比,幼儿园的课程更为开放,比如:今年大班的主题教学中有《我看奥运》的教学内容,到了明年,缺乏相应的社会背景,这个教材可能就不适用了。教师必须对应这个教材的教育目标,找其他的替换内容,重新设计、实施。幼儿园课程开放度高的特点,要求教师具备更强的举一反三的设计、指导能力。所以,仅仅是拷贝不走样,不能推进课程实施水平的不断提高。
上述两个现象还反映出一个教师专业发展上的问题:如何发挥自主钻研精神,用好这些资源,提高自身实施课程的能力?对我来说,就是如何用好这些资源,来推进教师的学习和成长。
三、寻求突破——借助园本教研,盘活库存资源
突破的方法是:以“领会教学设计、分享教育智慧,梳理教学方法”为目的,开展园本教研,使现有的优质课程资源通过教研得到利用、提炼和再生。同时,促成教师专业能力提升、课程实施优化、课程文本完善之间的良性互动。
实践一:基于教学实践的研读、点评和提升。
关注教师在课程实施中容易遇到的难题、问题,从资源库里,选择以往在相似问题上解决得较好的课例,通过研、点、提,抽炼出可复制的经验、可推广的方法。
研——领会教学设计
执教前,教研组内集体研读教材、研读教案,研读先行者的执教心得,从幼儿的发展需要出发,领会原有教案的设计意图;根据自己班级幼儿的经验、能力水平调整、完善教案。把已有的文本中的经验转化为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
点——分享教育智慧
教学实践后,以实录加批注的方法,集体点评设计意图在教学环节中是否落实、教学指导是否得当——阐述具体操作方法背后隐含的价值判断和认识基础,变内隐的智慧为可以表述、交流的经验。分享前人的智慧、分享同伴的智慧。
提——梳理教学方法
在“点”的基础上,罗列教法相似的课例,提炼出教学策略。这一过程,实际上是围绕课程实施原则,寻找在不同情景下,课程实施原则成功使用的样本,是一种非常直观、有效、个性化的课程培训。这样的提升能举一反三,变基于实例的感悟为对教、学规律的有意识的把握,从而提高教师实施课程的能力。
实践二:基于集体研究的文本优化。
经验、反思总是滞后的,如何让经验在计划阶段发挥作用?我们研究教师的执教笔记,从教学设计入手,对不同发展阶段教师在思考工作时思维过程、思维角度进行比较,呈现要考虑的关键要素;通过集体教研,形成各类保教计划的格式化文档和填写时的指导性标准。引导教师依据课程实施原则和已有经验,来设计课程、教学。同时,做好以下三项工作:
1、建立课程资源库的运行机制。对照保教计划指导性评价标准,筛选优质活动方案;输入课程资源库;存档后便列入目录,进入出借范围,为教研、教学工作提供便利。然后,通过教师的实践、研究,进一步优化。
2、建立资源库建设的激励机制。除了一定的物质奖励,入选的文档按“提供人姓名——提供年份——教材名”的序列命名,记录教师对课程资源库的贡献。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在文本提供上有不同的要求,但,人人参与,互助、共享。
3、建立校内课改核心小组,关注教师专业能力提升、课程实施优化、课程文本完善之间的互动。提出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建议、课程实施调整建议、课程文本修改建议,在资源的使用和优化中,逐步形成适宜本园特点的相对稳定的课程、教材。
四、实践效果
1、借助园本教研,盘活库存资源,促成了教师专业能力提升、课程实施优化、课程文本完善之间的良性互动。
2、借助园本教研,强化了教师课程建设的主体意识,使课程实施能更好地依据课程方案来进行,并为方案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丰富、优质的资源。
3、借助盘活资源的工作,树立了园长发挥课程领导力的引领意识,从课程资源的管理和优化着手,努力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盘活库存资源的同时也盘活了人力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