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尊重规律 聚焦文化”出发的思考 托班教案|小班教案|中班教案|大班教案|特色教案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研究

从“尊重规律 聚焦文化”出发的思考

时间:2012-07-31 14:33:57

从“尊重规律 聚焦文化”出发的思考是非常优秀的内容,希望能让找寻研究的您有所帮助。

从“尊重规律 聚焦文化”出发谈几点思考

作者:金怡 单位:嘉定区新翔幼儿园

    摘要:历经十年的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依然存在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出现归根结底是没有真正意义上把尊重儿童放在第一位。由此,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从慎学“尊重规律”才有可能厘清文化方向;慎思“尊重规律”才有可能找准文化方向;慎行“尊重规律”才有可能把好文化方向三个方面,谈幼儿园全面贯彻“尊重规律,聚焦文化”的几点想法与思考。

一、背景
  2010年2月2日、3日,由上海市教委举办的题为“聚焦园所文化,促进和谐发展”的全市幼儿园园长培训活动在市委党校顺利举行。会上,张民生、唐盛昌、杨荣、郭宗莉等教育权威专家分别向与会园长作了主题报告,四个报告虽然视角不同,但内容同时聚焦学前教育核心价值,即“学前教育应该做什么”的问题,引发全体与会者深深思考。
  2010年2月25日,上海市教研室学前教育部黄琼主任在全市教研员培训时作了题为“重视课程构建的规范性,保证课程实施的有效性”的主题报告,强调了“从学科思维到课程思维,从喜欢学生到学生喜欢,从未来幸福到现在幸福”的课程理念。
  以上两个培训活动预示着历经十年的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依然存在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出现归根结底是没有真正意义上把尊重儿童放在第一位。由此,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对幼儿园全面贯彻“尊重规律,聚焦文化”谈几点不成熟的想法与思考。

二、行动

1、慎学“尊重规律”才有可能厘清文化方向
  郭宗莉老师题为“尊重规律,幼儿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的主题报告打开了我思考的大门,那么,学前教育的规律到底是什么?我们应该尊重什么规律才能找准文化建设之路。带着这样的问题,我翻阅了书籍,查阅了资料,在学习中逐渐内化。

  我的学习:学前教育的规律是由学前教育适应于社会发展的外部规律和适应于儿童身心发展的内部规律两个基本方面组成的。学前教育的外部规律指向学前教育与社会系统及其因素之间客观而必然的关系。如幼儿教育与人口状况、经济实力、公共政策、科技水平、风俗习惯、生态环境等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学前教育的内部规律是学前教育自身内部诸多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及其发展的必然趋势。如课程内容设计与组织的有机性,教学中的目标、内容与方法之间的内在一致性,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教学与游戏的合理融合,保育和教育的相互结合等等。

  由此可见,幼儿园“尊重规律”更多需要研究的是尊重学前教育的内部规律,即课程构建的规范性及课程实施的有效性问题。学前儿童的发展是学前教育中一切教育教学的出发点,也是一切教育教学的最终归宿。虞永平曾指出:学前课程价值对应于不同的主体,但“对于幼儿的价值也称幼儿发展价值是学前课程的核心价值”,而对于家长、对于社会的价值只能通过幼儿的发展价值来实现。

  我的收获:幼儿园园所文化的创建必须建立在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必须以发展儿童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只有找准学前教育的核心价值,才有可能确立正确的办园理念和办学思想,也才有可能落实“以幼儿发展文本”的理念,反之,理念可能永远只是一种理想而已。

2、慎思“尊重规律”才有可能找准文化方向
  站在“尊重规律,聚焦文化”的高度,审视我园办园现状,从“以幼儿发展为本”理念出发,厘清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才有可能解决关键问题、明确文化方向。
  我的思考: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头来带。我想跑得快首先须方向准,反之,跑得越快偏离越远。因此,“尊重规律,聚焦文化”,园长是核心人物,她承载着把好方向关以及引领向前跑的重要使命。园长如何才能找准方向,首先必须有正确的价值观和教育观,这是需要我们不断加强自我学习与自我修炼的。当一个人的人文素养日渐积淀后,人的思维方式会发生一定变化,善于发现周围的人和事,善于分析现象背后的原因,善于提炼总结一些经验与教训,而人本身也会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成长与成熟。因此,园长首先必须加强学习,提升自身人文素养,才有可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教育观,才有可能做正确的事情,也才有可能为儿童的发展创造可能。

  我的收获:“尊重规律,聚焦文化”是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园长自身也在积淀学校文化的过程中逐渐成长。一个优秀的园长首先必须有正确的办园理念和办学思想,离开“尊重规律”就不可能有良好校园文化,也就不可能孕育出优秀园长和优秀教师。其次,如果没有良好的校园文化就很难实施“尊重规律”。因此,尊重规律和建设校园文化是相辅相成的,而学校中每一个人的成长都直接受到文化的影响。可见,要找准校园文化的方向,前提必须尊重规律。

  对照学校发展现状,我园教职员工的核心价值观差异明显,主要体现在教师队伍和后勤队伍之间的差异;教师队伍本身之间的差异;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差异;园长和员工之间的差异等等。要缩短这些差异,一是通过制度管理达到基础保障,杜绝发生不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事例;二是努力构建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教师团队,营造核心团队文化;三是要进一步推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尊重规律的意识和能力。其次,加强后勤人员师德培训和岗位培训,完善后勤岗位激励机制,提高后勤人员“尊重规律”的积极性。再次,通过开展调研、家访、座谈会等,了解家庭“尊重规律”的现状,寻找问题背后的原因,有阵对性开展家长培训活动,转变家庭教育观念,家园形成合力,共同履行好尊重规律,才有可能给儿童一个快乐幸福的童年。

3、慎行“尊重规律”才有可能把好文化方向
  俗话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此话不无道理。因为长期以来,学前教育规律这一命题并未引起社会足够的重视,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学前教育学的专业理论成熟度不高、学科建设的自我意识还比较缺乏。因此,践行“尊重规律”在实践中显得并非一帆风顺。

  我的行动:行动首先要可行,其次要有抓手,再则是抓住重点。针对我园现状,我的行动是首先抓课程构架的规范性,其次抓课程实施的有效性。本学期,我们在上学期视督导的基础上,学人长处,扬长避短,重新修改完善了课程管理机制,对各类课程计划进行了再规范;其次,深入教研现场,深入课堂阵地,发现问题,寻找原因,实行园长、业务园长定点跟踪制,引领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善于发现教育教学中的真问题,从学期年级组课程计划的制定,到班级课程计划的制定,从每一次教研活动计划的斟酌到每一次观摩研讨的有效,我竭尽全力。从个别化学习活动区域设置是否体现课程平衡,到区角内容是否符合孩子基本经验,从材料投放的层次是否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到环境与材料的创设是否体现情趣性,符合幼儿年龄特征等等。相信,我的努力定会在教师的教学行为上发生变化,而随着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我期待看到孩子更多惊喜的变化,我想,这是“尊重规律”的最终目的。

  我的收获:“尊重规律”四个字不是新鲜词,但今天读来尤为凝重。我想,凝重的背后是一份惊喜,因为通过培训、学习、实践,使我对这四个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正因为理解深入了,故凝重也加剧了。凝重同时也是一份责任,作为一名在园长岗位的学前教育工作者,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必须首先以儿童发展为重,其次是建设一支优质、精良的师资队伍,而我必须是这支队伍中的思想先行者、行动实践者,只有坚守一线才能工作有效。相信在与教师共同成长的过程中我也会有更多思想上、专业上的收获,我期待和大家共同在“尊重规律”的前提下与孩子一同和谐发展,而文化也会在其中孕育、绽放出更多美丽。

幼儿园研究推荐 拓展课程资源,构建本土化生活课程 园本教研程序的精细化管理 我园的承办式教研活动 落实精细化管理,提高课程实施有效性 园本文化对教师角色的影响 特色课程开发的价值探索 幼儿园特级教师:好课像登山 把培养好习惯作为重要追求 幼儿园体验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幼儿园园本教研经验交流材料 幼儿园人文管理初探 幼儿园体验式教学的探索实践 放手让幼儿自己画画 对幼儿教师教育行为失控的现状研究 上了幼儿园的孩子可以不上学前班 谈谈幼儿园的素质教育 3种著名幼儿教育理论 用心探索幼儿年龄特征

最新研究 引领家长科学育儿已成趋势 学校教育不可能补齐学生所有短板 幼儿园要创设属于幼儿的生活场 不要让“规矩”磨灭幼儿的个性 从感恩节包饺子到幼儿园“去小学化” 对幼儿园“园本教研”的研究 如何调动小班幼儿建立良好生活习惯的初探 幼儿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幼儿素质教育与教师素质 关于《培养3~4岁幼儿自信感的研究》的总结报告

相关信息 文化局述职述廉报告 文化旅游产品大赛的通讯稿 文化站服务效能工作自查报告 文化馆个人工作述职报告 出发的讲话稿 文化资源设施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一) 文化传播标语86句 文化遗产日宣传标语80句 文化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