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本土资源,促进幼儿发展 托班教案|小班教案|中班教案|大班教案|特色教案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研究

挖掘本土资源,促进幼儿发展

时间:2012-12-28 10:09:09

挖掘本土资源,促进幼儿发展是非常优秀的内容,希望能让找寻研究的您有所帮助。

挖掘本土资源,促进幼儿发展

《幼儿园纲要》要求我们,应该综合开发、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创造良好的条件,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挖掘利用本土化教育资源,让幼儿“与资源亲密的对话”,是我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一大举措。这些资源成为我园幼儿生活、学习的活教材,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我园地处闽西山区,经济相对落后,和发达地区相比,科学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基础贫乏,可直接为幼儿提供的材料有限,但我们发现山区也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广阔的自然资源,我们深刻地意识到蕴藏在大自然中的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的价值。但是如何将这些家乡的本土资源变为适合孩子学习、探索的资源呢?又如何将本土资源有机整合、促进幼儿发展呢?在《纲要》精神指导下,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应立足三明本土,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并将本土资源有机地加以整合,创造性地开展一系列探索性活动,以形成有地方特色的课程体系,培养幼儿的本土意识,让幼儿充分地感受到家乡的变化和发展,萌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激发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

一、利用家乡本土文化,丰富教育活动内容
幼儿的生活非常切实地根植于他所处的文化土壤,日常生活是文化的浮现。每一种文化都有它自身存在的价值和内涵,都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在幼儿熟悉的地方特色文化中获取教育的资源,利于扩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利于幼儿在自主状态下主动构建新的经验。然而,一直以来我们的教学活动内容一般只局限于省编教材内容的选择,造成孩子对本土情感的缺乏。这样,一些孩子生活中最为熟悉、最容易诱发孩子感兴趣的本土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不能很好地实践《纲要》中所倡导的“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理念。因此我们充分利用三明有神奇的景观、有丰富的特产、有美味小吃等这些本土资源所隐藏的富有教育价值的教育资源,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进行精心选择、设计主题教育活动《可爱的家乡》,从名胜古迹、家乡特产、特色小吃等线索构建主题网络。

1.结合家乡的旅游胜地,开展教学活动
三明山川秀丽,风光独特,旅游资源丰富。主要旅游风景区有泰宁金湖,永安桃源洞、三明市格氏栲自然保护区等等,其中泰宁地质公园为世界地质公园,泰宁金湖、永安石林—桃源洞、将乐玉华洞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鉴于上述的认识,根据本园实际情况,在遵循让孩子们亲历探究过程的精神而确定教育目标后,我们利用这些优势开展了子课题《家乡的景点》:首先,发动家长利用双休日或五一、国庆等黄金周带孩子到周边的旅游点去旅游。接着在班级布置家乡的旅游点,把幼儿收集的各景点图片和照片张贴在活动室的墙上,并贴上该景点的名称和卡片。然后请几位去旅游过的孩子当“导游员”介绍每处景点的壮观建筑、一些典故及传说,我则以“游客”身份提出问题或作补充。或组织幼儿通过观看VCD了解三明的名胜古迹,引导幼儿主动去发现石头像什么,给他们讲每处石景的动人故事,让幼儿尽情领略大自然风光,并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并提供积塑、积木或废旧物品,开展结构游戏,引导幼儿建构家乡著名景点、宏伟建筑物,及在美工区活动中画家乡的名胜古迹。

2.结合家乡名特产多的特点,开展教学活动
家乡的人民勤劳勇敢,家乡的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家乡的人民更用他们的智慧和双手创造许多特产、名产。如:建宁的莲子、猕猴桃、宁化的老鼠干、明溪的肉脯干、沙县板鸭等等,随着交通业的便利发达,越来越多的家乡特产流向社会,家喻户晓。为了让幼儿了解家乡这一特产,了解家乡人民制作特产,拉近他们与劳动人民的感情,我们特地设计了子课题——《家乡的土特产》。我们发动家长收集有关家乡土特产的实物、介绍特产的VCD,通过观察认识特产的生产过程、食用特色,并制作工艺品等,从而使幼儿对家乡的特产有较全面的认识。

3.了解饮食文化,激发主动探究
三明市又是一座新兴的移民城市,东西南北美味一应俱全,享誉盛名。如:沙县的拌面、馄饨、夏茂芋包、宁化的烧麦、生鱼片、永安的果条筒、圆子等等。为充分展示三明风味独特的“美食文化”,我们从它的起源、制作材料、工艺等线索展开。如:开展了子课题《美味小吃》,本次活动是根据本地特产和社区环境有利的教育资源来设计的。活动一开始,孩子们就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活动即贴近幼儿生活,又扩展了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体现了生活即教育,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在操作探索活动前,我给他们布置了任务和操作环境,让家长带幼儿到社区内的“原家小吃”、“永安小吃”了解家乡的风味小吃,设置了劳作区、家乡风味小吃展等主题展示区,积极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让他们积极参与小吃的收集,使幼儿对这一主题产生一种亲切、熟悉的情感。活动中我们与幼儿通过谈话、操作、交流等形式让他们充分利用各种感官尝试、探索、体验,知道小吃的种类、特点、制作方法等。在幼儿探索过程中,我们做好他们的合作者、支持者、引导者,亲切、热情、友好的态度使他们充分感受到活动的乐趣。这些饮食文化不仅拓展了主题的内容,又整合了各个学科,激发幼儿主动探索,促进幼儿的发展。

二、利用当地自然资源,扩充教育内容
让教育回归真实的生活,让幼儿回归大自然的环境,这是纲要中的新理念。大自然是一部真实、丰富的百科全书,蕴藏着巨大的教育财富,为幼儿获得对世界的感性认识提供了天然的场所。利用自然资源,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幼儿的成长具有很好的良性作用。它不仅培养了幼儿自发的探索精神、创新的初步意识和动手能力,而且还增强了自我意识,陶冶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操,萌发了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1.开阔幼儿眼界,利用周围的自然资源,使幼儿接触更多的事物
首先,我们依据三明地处山区,自然资源丰富的特点为幼儿接触大自然创造了条件,让他们有时间、空间能够欣赏大自然的秩序、和谐与美,同时掌握各种自然规律。如:结合《美丽的秋天》的主题,我带着本班幼儿开展了一次秋游“麒麟山寻宝”活动。走出幼儿园的孩子显得特别兴奋,大家对山上的一切都感到那么新奇,摸摸这棵树,碰碰那棵草。“老师,树叶掉下来了,好像蝴蝶,真漂亮。”“老师我捡到一个圆球(树籽)。”“老师,我捡到的球像小刺猬(苍耳)。”“老师,我捡到……”孩子们一下子变得活跃了。中午,孩子们带着找到的“宝贝”回到了幼儿园。回园后,我针对幼儿带回的“宝贝”,和幼儿们一起动起手来:“圆球”变成了陀螺;“小刺猬”变成了美丽的图画;小野果变成了一串串五彩的项链……寻找秋天,收获秋天,在秋游中找到快乐!在秋游中获得知识!通过这次秋游,不但让幼儿们体验了“寻宝”的快乐,更让我们对什么是“利用本土化资源,促进幼儿发展”有了更深的认识!

2.将自然“资源”带进“教室”,激发幼儿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土、石、沙、木、竹是大自然赋予三明的自然材料,随处可见,随手可得。我们将这些自然物带回幼儿园,创造极富本土气息的活动区——土区、叶区、石区、竹区等。如:土区:陈列黄土、黑土、营养土、红土等,让幼儿任意选择,自由泥塑,玩土。叶区:师生、家长收集各种树叶、竹叶投放区内,幼儿可用于叶贴画,可制作标本、叶风铃、叶饰(头饰、挂饰、服饰、手饰),并穿上戴上这些叶饰进行“摩登原始人表演”。石区:用石头画像、彩绘。竹区:幼儿随心所欲进行敲、打、钉、粘等探索活动和创造活动。这些自然而富有本土气息的材料,扩充了教育内容,既让幼儿回归自然,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又为幼儿提供了自主学习、自由创造想象的空间。

再如,沙县、中村是闽西竹子之乡,为充分利用家乡这一资源,我们开展了“笋”和“竹”的主题活动,我们通过让幼儿剥笋、切笋、煮笋等活动让幼儿了解笋的基本特征;利用笋来开展分类、排序、数数,编题等数学活动;利用笋壳、笋来进行小制作等艺术活动。然后由“笋”我们又延伸到了“竹”的主题活动,在体育区内我们用竹子做成了竹筒、竹圈、竹棍、竹梯等,幼儿可根据自己的意愿,探讨多种多样的玩法;在音乐区内,用竹子做成响板、木鱼、竹筒等各种乐器让幼儿为歌曲打节奏;在艺术区内,我们利用孩子们收集来的竹制品让孩子们通过欣赏、有目的的观察,用折、剪、捏、画等多种艺术形式来表现;在操作区内,我们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分阶段投放了不同材料,有竹圈、竹片、竹叶、竹条、竹块等,让幼儿通过拼摆,设计出各种各样充满童稚的玩具;幼儿制作完的小玩具用于娃娃家、商店等游戏活动------这样既满足了幼儿自己探索事物的好奇心和欲望,又使主题活动体现了发展幼儿自主性的功能。

三、利用家长、社区资源,拓展活动空间
幼儿教育不是光建立在家庭与幼儿园,《纲要》中还指出:“应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和社区资源,拓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

1.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发展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
幼儿和家长是密不可分的,幼儿在幼儿园开展活动,家长的合力配合非常重要。幼儿园家庭社区都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应充分地加以合理利用并有机地整合,使他们真正协调一致地对幼儿成长产生积极有效地影响。如何合理使用家长资源呢?  一直我都认为,幼儿园开展工作家长支持配合,就是一种家长资源的利用,每次开展主题,需要家长为幼儿带来与主题相关的材料或者一起帮忙找资料,比如在《家乡的土特产》主题中,要家长帮忙提供一些与家乡的土特产有关的东西,例如,建宁的莲子、猕猴桃、宁化的老鼠干、明溪的肉脯干、沙县板鸭等等。在《车》这个主题中,在认识车时,探索车时,需要家长帮助收集各种资料,但是家长并不知道为什么要搜集那些车的资料图片,怎样帮助孩子探索有关车的知识等等,于是通过对课程指南的解读,通过对家长介绍新课程的精神,家长资源的合理利用,让家长了解,他们的任务不只限于询问孩子今天学到了什么或带了什么东西,还应需要家长的共同参与,和孩子一起在家里或到大自然中去探索延伸主题活动。如:让孩子们与父母亲一起去收集各种各样车的图片、玩具和资料。与父母一起用废旧材料制作车。在制作的过程中不仅增进家长与孩子间的感情也帮助了幼儿一起探索发现。就这样,孩子们有的带来了各种车的图片,有的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玩具车,每位幼儿还带来了与爸爸妈妈制作的车等;展示在活动室周围,孩子们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常常三五成群地围观,互相分享自己的发现与劳动成果,如“这是我的的大吊车;那是我爸爸上网找的洒水车和救护车;这是我和妈妈一起做的公共汽车……”,或利用周末、节假日等休息的时间带孩子到马路上、十字路口观察车,带孩子尝试坐坐各种车,体验不同的感受┉┉┉幼儿探索的过程中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有多数往往是我们成人一下子回答不了的,幼儿还需要成人为他们创设各种条件,让他们亲身实践,自己解决问题,幼儿园里已有的的材料满足不了他们,就要充分合理利用家长资源了。

2.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发展幼儿良好的社会性品质
一个社区的环境、设施、设备等,都蕴藏着丰富的隐性资源,对生活在其中的孩子来说,无形中拓展了他们的活动空间。
(1)融入社区,亲近社区
社区环境是幼儿生活、学习的活教材,我园所处的社区有商店、有超市、有小学、有医院、有邮局。。。。。在这次主题活动《快上小学啦》的活动中,我们组织幼儿参观列东小学,参与小学生的上课,课间十分钟活动,欣赏小学的校园环境等等。在上次主题活动《我们的城市》中,引导幼儿到百货商场、超市中进行社会调查:超市里有哪些商品?是怎样摆放的?与商场有什么不同?超市里有哪些工作人员?人们怎样在超市中购物的?你带了多少钱?想在超市购买什么东西?等等。并以访问、慰问的形式了解交警叔叔、医生等社会成员的工作,从而使幼儿广乏地融入社区,接触社会,丰富了幼儿的社会经验。

(2)与社区交往、与社区对话
在“重阳节”“中秋节”这天带孩子们到敬老院里,看望孤寡老人时,孩子事先准备好了精彩的节目和丰盛的礼物,来到老人身边,送上自己的一片心意,或者为老人表演起了节目,或者伸出小手为老师敲敲背,揉揉腿,忙的不意乐呼,还不时与同伴交流着,怎么才能让爷爷、奶奶们更高兴。这些活动即使老人们深切感受社会的关爱、人间的真情,又扩大了幼儿的交往领域,使老幼之间亲情倍增,深受两代人的欢迎。因此,这种教育所蕴含的巨大潜能,是很多课堂教育活动所无法比拟的,它带给孩子的是一种直接参与式学习,体验式学习,开放式学习,同时也美化了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更能使孩子体验到生活的乐趣和成长的快乐。

总之,我们只要以《纲要》精神为指南,充分利用周边环境资源,家庭教育资源,结合本土文化,带幼儿走进大自然,走进生活,有目的地整合各方面的教育资源,就能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幼儿园研究推荐 导致教学低效无效的一个致命原因 上海市幼儿园教师园本培训的现状调查 园本文化对教师角色的影响 研训一体中园长的角色定位 教研组管理的三种境界 从“尊重规律 聚焦文化”出发的思考 “教研组建设”之我谈 在园际教研中提升专业自信 把培养好习惯作为重要追求 诗画教学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的运用 化整为零,在多方互动中评价和欣赏 谈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儿童的观察力 放手让幼儿自己画画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对民办幼儿园发展中的问题研究 上了幼儿园的孩子可以不上学前班 适合幼儿学习才艺的最佳年龄 为幼儿教师成为教学的主人开路

最新研究 引领家长科学育儿已成趋势 学校教育不可能补齐学生所有短板 幼儿园要创设属于幼儿的生活场 不要让“规矩”磨灭幼儿的个性 从感恩节包饺子到幼儿园“去小学化” 对幼儿园“园本教研”的研究 如何调动小班幼儿建立良好生活习惯的初探 幼儿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幼儿素质教育与教师素质 关于《培养3~4岁幼儿自信感的研究》的总结报告

相关信息 幼儿园小班六一节活动方案 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方案 幼儿户外活动方案汇总 幼儿园户外环境布置:大型玩具2 幼儿园大班安全教学方案合集 幼儿园橡皮泥手工作品:桃子 幼儿园环境布置:小班教室 幼儿园区角环境布置:动物吃什么 幼儿园我长大了主题墙 幼儿园区角环境布置:快来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