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11《ieüeer》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托班教案|小班教案|中班教案|大班教案|特色教案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文档大全 > 学习资源

汉语拼音11《ieüeer》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时间:2022-06-13 11:51:08

汉语拼音11《ieüeer》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是非常优秀的内容,希望能让找寻学习资源的您有所帮助。

1、汉语拼音11《ieüeer》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复韵母ie、üe、er和整体认读音节ye、yue,读准音,认清形。

  2.正确拼读声母和ie、üe组成的音节,能在四线三格中正确书写音节词xiě、zuò、yè。

  3.借助拼音,正确认读“夜色、雪花”两个词语,说一两个简单完整的句子。

  4.认识“雪、儿”两个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儿歌《月儿弯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复习复韵母ei及四声。试着读一读儿歌《月儿弯弯》。

一、“ei、ie、ye”对对碰

  1.打电话创情境

  由e和i组成的复韵母,我们之前学习了一个是ei。我们来做个打电话游戏,一个当“小天天”,一个当“小金金”。

  小天天: wèi wèi wèi ,nǐ shì shuí?

  小金金: wèi wèi wèi ,wǒ shì xiǎo jīn jīn。

  2.大声说出名字

  现在,我们要把“xiǎo jīn jīn”换一换,换成自己的名字,然后勇敢大声地说出自己的名字。

  3.认准“ie”,读准“ie”

  今天,我们要学习e和i组成的另一个复韵母——ie。瞧,它来了!让我们一起欢迎它。(出示:ie)小ie是个非常有礼貌的复韵母,它看到大家这么热情地欢迎它,非常高兴。猜一猜,它会和大家说什么?(出示:xiè xiè谢谢)

  ie怎么读呢?读ie时,先发i的音,气流不中断,再轻轻地滑向e的音。

  秋天落叶ie,ie,ie。

  你会拼吗?请你在四人小组中拼一拼下面这些音节,比比谁拼得又多又准确。

  4.小叶子找家记

  是这样的:有一天,从遥远的汉字王国跑来一个汉字,它是叶子的“叶”字。它匆匆跑向ie家,叫ie来帮忙,能让大家知道它就是小叶子。ie这时候也为难了,便对叶子说:“叶子,不是我不肯帮你,实在是因为我是小i带的头,是复韵母,没办法帮你!”“那怎么办?如果你不帮我,它们就要把我赶出汉字家族了!”小ie左思右想,忽然灵机一动,高兴地说:“叶子,叶子,有了,将我的小i改成大y,成为一个整体认读音节,不就可以了吗?”于是,叶子高兴地回到了汉字家族里。(出示:ye)

  请你给ye戴第一顶帽子。第二顶呢?第三顶呢?再开小火车说一说。

二、“yue、üe、er”连连看

  1.我来猜一猜

  接下来,我们来猜个谜语吧!(打一自然物)

  yǒu shí luò zài shān yāo,

  有 时 落 在 山 腰,

  yǒu shí ɡuà zài shù shāo,

  有 时 挂 在 树 梢,

  yǒu shí xiànɡmiàn yuán jìnɡ,

  有 时 像 面 圆 镜,

  yǒu shí xiànɡbǎ lián dāo。

  有 时 像 把 镰 刀。

  (月亮)

  2.我来组一组

  你在哪里还听到过“月”字?(组词练习)

  3.我来念一念

  (1)我们认识了“月”字,那它的音是怎样的呢?(出示:yuè)

  这就是整体认读音节yuè,谁来念?

  你还在哪里听过这个音?(越剧、古越龙山)那它的第一声你会念吗?(指名念)

  (2)今天,我们要认识的第二个复韵母朋友就藏在这个整体认读音节里,看谁能把它找出来。

  (出示ue和üe)请用手势判断哪一个是正确的复韵母。根据学生反馈情况教学。(y与üe组成音节时,ü上两点省写。)

  若学生选择üe,问:这里没有点,你为什么在它上面加点呀?若学生选择ue,则问选对的学生:你有什么意见,为什么?根据学生的反馈教学。(j、q、x与üe组成音节时,ü上两点省写。)

  (3)再次朗读“üe”。

  4.我来拼一拼

  5.特殊韵母er

  月亮姐姐还在开心地赞赏你们呢!你们知道吗?月亮姐姐还有一个亲切的称呼叫“月儿”。(板书:儿)亲切地叫一叫它吧!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儿”?

  “儿”的音,可是我们复韵母家族中最小最特殊的一位,你发现了吗?er要念成卷舌音,er不能与任何声母相拼,只能单独为汉字注音。

  谁会了?ēr、ér、ěr、èr。

三、“ie(ye)、üe(yue)、er”叠叠乐

  1.读课题

  我们再一起亲切地喊一声——月儿。

  是呀,月儿弯弯,多美呀!(出示课题)美美地读一读。(指名读)

  2.读儿歌

  (1)月儿带来的这首儿歌,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读一读。比比谁最先读准确、读流利了。

  (2)读给同桌听一听,把你认识的字和拼音介绍给同桌。

  (3)请5位同学读。(分行读,师评价。)师读。师生一起读。

  (4)月儿真美呀!想一想,月儿弯弯的时候像什么?(句式训练)

  (5)月儿弯弯,多美呀!我们再一起美美地读读儿歌《月儿弯弯》。

  3.学词语

  接下来,再来观察一幅图画。(图略)你看到了什么?(句式训练:说完整的句子。)

  (1)图片中的时间是(晚上)。夜晚的景色就是“夜色”。

  (2)图片中的景物有哪些?(小木屋、雪花、树。)

  (3)你还发现了什么?(在说话过程中学习两个词语“夜色”“雪花”。)

  4.学生字

  (1)找到本课的两个会认字,在会认的字下打钩。

  (2)同桌互相帮助识记不认识的字。

  (3)开火车读。

四、读拼写泡泡龙

  1.读一读

  (1)ei-ie ei-er ie-üe

  (2)huā er yú er yuè er

  花 儿 鱼 儿 月 儿

  (词尾读轻声)

  ér tónɡ ér nǚ

  儿 童 儿 女

  (单独出现或在词头读“ér”)

  2.写一写

  (1)自己试着练习抄写音节。

  (2)展示学生书写情况,说说哪儿写得好,哪儿写得不够好。

  (3)师提示:多个字母书写时,注意字母间要紧凑,在格中居中,书写更美观。

  3.拼一拼

  课外延伸:把儿歌读给爸爸妈妈听。

  yuè ér

  月 儿

  yuán yuán yuè,wān wān yuè,

  圆 圆 月,弯 弯 月,

  yuè ér yǒu yuán yòu yǒu quē。

  月 儿 有 圆 又 有 缺。

  wǒ ài yuán yuán yuè,

  我 爱 圆 圆 月,

  wǒ ài wān wān yuè,

  我 爱 弯 弯 月,

  yuán yuán wān wān dōu shì yuè。

  圆 圆 弯 弯 都 是 月。

  教后反思

  1.整节课设计中,üe和er的教学都围绕一个情境“月亮”,教学时在这上面动脑筋做文章,学生学得较有趣味。

  2.其实学生最先会读的是一个个音节,而我们的拼音教学是先学一个个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然后再来学音节,所以学生会感到特别难。沈大安老师说过:从母语中来学习拼音。在本节课中,我进行了尝试,“月亮”的“月”字,发音是yuè,由yuè到yue,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充分利用了母语资源。

  3.学生对童话故事充满了幻想,在本课设计中,用故事来教学整体认读音节ye,我觉得效果不错。

  (作者单位:浙江嵊州市城南小学)

2、《繁星》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学会认“眛、坠、怀”3个生字。

  2.能根据作者的写作顺序了解其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理解其看繁星的感受,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用联想和想像的手法写景状物,抒发情感;学习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4.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大自然,培养其热爱自然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学会认“眛、坠、怀”3个生字。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大自然,培养其热爱自然的思想情感。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星星是夜晚的精灵,在无边的夜空,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同学们,你爱看天上的繁星吗?每当你凝望那充满神奇色彩的星星时,你的心情如何?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文坛巨匠——巴金对繁星的观察和感受。

  作者简介: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市人。代表作有《新生》、《春天里的秋天》、《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他的文字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媒体出示)

  萤(萤火虫)荧(荧光屏)莹(晶莹)

  模 mó 模型、楷模

  mú 模样、模具

  2.查字典理解词语(多媒体出示)

  摇摇欲坠:形容非常危险,就要掉下来或垮下来。

  半明半昧——昧:昏暗。一会儿明亮,一会儿昏暗。

  密密麻麻——又多又密(多指小东西)。

  3.分小节读课文。

  三、研读课文,体验作者情感

  1.默读课文,完成填空。(多媒体出示)

  时间地点看到的感受的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2.为什么三次看星空情况和感受会不同?

  (明确:之所以不同,是因为随着作者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星空的观察和感知逐步深入精微了。)

  第一次“望着星天……母亲的怀里似的。”母亲的怀抱总给人以温馨的,表达了依恋之情。

  第二次“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和我谈话一样。”表达了与星之亲密,投机的伙伴之感。

  第三次“我望着那许多……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写出了海上望星的无比舒心、安详和陶醉的感受,以及与星的知心之情。)

  3.看着满天的繁星,“我”获得了怎样的乐趣?根据句式练习说话。

  (媒体出示)看着满天的繁星,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之所以让我们愿意一读再读,是因为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你能找出来并读一读,品一品吗?

  四、小结课文,复习词语

  1.请你写出几个描写星空的词语。(多媒体出示)

  例:星群密布

  (   )  (   )  (   )

  2.复习词语:(多媒体出示)

  纳凉 星群密布 静寂 半明半昧 摇摇欲坠 梦幻

  五、总结仿写,拓展作业。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寻找虚写景物的句子。

  (2)学生找出这些句子后进行赏析,并按要求写作。

  (3)大组交流汇报自己所写的句子。

【板书设计】

繁星

  热爱大自然

  从前  家乡 仿佛回到母亲的怀里

  向往美好生活

  三年前 南京 仿佛和朋友对话

  如今  海上 仿佛睡在母亲的怀里

【教学反思】

  1.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了美丽的星空,把学生带进了一个新奇梦幻的世界。接着,借助媒体展示了作者巴金的照片及作品等,很好地填补了学生的知识空白,使学生对巴金的生平及其作品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

  2.在了解了本课的一些背景知识后,我要求学生通读课文,思考:课文有几小节,写了作者几次看繁星?而后通过对比,使学生了解到:作者在写这三处的星天时,三小节在写法上有相似之处,都写了四方面的内容,利用表格理清课文结构,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3.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在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教学时间显得略微紧张,因此让学生自主交流、表现的的机会较少。

3、《日月明》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霞光学校

  一(2)班 杨文华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是围绕“有趣的汉字”这一主题开展实践活动的,目的是进一步扩展学生对会意字的认识,通过读词语了解四个字的意思,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字的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

  1.在熟读课文中认识会意字,并引导孩子发现构字规律,认识“笔尖、鲜花”等8个词语,会写本课生字“力、手、水”。

  2.正确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汉字的构字规律。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调动团队合作的意识,提高识字效率。

  4.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理解、感悟汉字,掌握朗读技巧。

  5.让学生感悟汉字的构字规律,培养主动学习汉字的浓厚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汉字文化的热情。

  教学的重点难点:帮助学生了解一些会意字的构字特点,培养学生初步的认字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生字卡,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情趣

  你们还记得《阳光》这篇课文吗,太阳光芒四射,洒遍了大地,所以日的意思是──(学生回答),月呢?日和月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新字──明。

[

设计意图:以激励性的语言导入,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为进一步学好生字服务。

  二、形象揭题,趣味识“明”

  1.师:小朋友,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汉字,能自己读书,看报,还能自己写句子,真是了不起。今天老师还要带你们到汉字王国里认识一些有趣的朋友。来,我们先来认识几个老朋友(课件出示太阳)这是老朋友“日”,(课件出示月亮)这是老朋友“月”?(课件出示日出)你看到了什么?(太阳越升越高,放射出万道金光,照亮了大地。)

  (课件出示月升)谁再来说?

  师小结:太阳也叫日,月亮也叫月。日和月都给大地带来了光明,它们组成了一个新的字(课件出示-明)开火车正音。

  2.你知道明是什么意思吗?

  这节课我们就要学习许多像“明”这样的字!

  现在,太阳想和月亮手拉手做朋友,成了一个新的字“明”

  这个字读什么?(正音,齐读)你们以前有没有见过“明”你能不能用“明”组词?

  “日”和“月”这两个老朋友住在一起,相处得很融洽,特别是“日”,作为老大哥让着小弟弟,它把大部分位子让给了“月”,这样组起来的字才好看。

  设计意图:以生动形象的课件引导,使小学生联想到生活的体验,能激发小学生学习的情趣,把“日”和“月”称之为两个老朋友,充满了人文色彩。

  三、理解字义

  1.我们的汉字很有趣,你要想办法记住它。课件出示鱼的图及汉字,羊的图及汉字。让学生观察,说说如何记住“鲜”字。

  2.鼓励学生用编口溜的方法记住“鲜”。师示范,如:

  ①有鱼又有羊,这事真新鲜。

  ②桌上有鱼,有羊,味儿真鲜美等等。

  3.生齐读并给“鲜”字组词。

  设计意图:课件出示鱼的图及汉字,羊的图及汉字,展示了汉字的有趣。鼓励学生自主识字,有利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4.我们再来玩个游戏好吗?猜一猜的游戏。看看图,猜猜是什么字,并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猜出来的。课件演示:

  灭:这一横就像灭火的树枝;

  尘:尘土飞扬;

  男:男人在田里出力;

  休:人要变成“亻”人靠在树下休息。

  林:两个木组合在一起

  5.会看图猜字了,那看字你能来想想画面吗?

  出示:鲜、尖、从,自由选择来说。

  师点拨:鲜──我想起了一首儿歌,想听听吗?江南水连天,鱼儿味道鲜;塞北羊儿肥,羊儿味道美。有意思吗?如果你们也想起一些儿歌也可以来告诉大家哦!尖──找找看身边哪些东西是尖的?看看这些尖的东西都长什么样?从──皇帝出行时,都有很多随从。

  6.看图猜字会了,看字想画面也会了,再出个难题考考大家好吗?

  猜字谜:上看一棵树,下看两棵树,仔细看一看,还有许多树。这是什么字?拿出卡片,师引说。

  7. 你能给“众”也编个字谜吗?

  [设计意图]

  展示课件,游戏识字,极大地激发了小学生识字的情趣,使字义的理解变得形象有趣,具有极大的亲和力,使学生如沐春风,如浴春雨。

  四、变化形式、朗读课文

  1. 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翻到“日月明”这一课,看着书(配乐师范读)。

  2. 全班同学齐读。

  3. 读得可真仔细!还想读吗?请拿好书,看着课文,再跟我边读边拍手。

  4. 读得很有精神!自己轻声也来试试看,遇到不会读的生字请拼音宝宝帮忙。

  5. 同学们都会读了吗?咱们分小组读。

  6. 男女生也来比比看!男生先开始。老师给你们读课题。

  7. 读得可真棒!开火车会读吗?开双轨火车。正音:鲜、尖(拼一拼,注意读准变调)休、灭(拼一拼)森、从(开火车读准平舌音)众(读准翘舌音)

  8. 听着你们读得这么起劲,我也想读,咱们合作读,好吗?拿好书,师读日月──,真聪明,就这么读。

  9. 好玩吗?同桌小朋友也这样来玩一玩。

  10. 去掉拼音会读吗?真的会读?那咱们就来试试看!合上书,放桌角,看大屏幕!哪一桌小朋友来读?还有人自告奋勇吗?

  11. 这么多人都想读啊!那怎么办呢?一起来读好不好?

  [设计意图]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变被动的接受学习为主动的探究学习,强调多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积累,体现了语文学科以读代讲的特点。本环节以情感激励为主,变化读的方式,引导小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既使课堂充满了生活情趣,又为下一环节的理解作好了铺垫。

  板书:

  日+ 月= 明 二 木 林

  鱼+ 羊 =鲜 三 木 森

  小+ 土= 尘 一 +火= 灭

  田 +力 =男 二 人 从

  人+ 木= 休 三 人 众

  手 目 看

  五、布置作业

  1.同学们利用下课时间四人一小组讨论我们生活中还有那些会意字?把讨论的结果写在写字本上。

  【教学反思】

  创设情境 愉悦识字。《语文课程标准》在一年级上册“识字写字”方面提出的要求是“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此,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要力求做到入情入境,牢牢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在实际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说会意字的特点、游戏等一系列识字活动,让学生在宽松、自然的状态下进入情境,进入课文,去发现构字规律,掌握汉字结构,从而感悟汉字文化,积累语言文字,但是还是有很多不足之处:自己在语言上还不够吸引孩子,上课气氛还不够浓厚,还有一两个同学在课堂上不够专心听讲,希望自己在以后的课堂上多磨练,我相信付出总会有收获。

4、《精卫填海》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精卫填海》教学设计

  河南省安阳市胜利路小学 桑蔚丽

  教学目标:

  1.认识“帝、曰”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少”,会写“帝、曰”等5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精卫填海的故事。

  4.能和同学交流精卫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已经学习了三篇课文,这三篇课文都和神话有关。谁来说说你对神话的了解?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神话故事《精卫填海》,这篇课文和另外三篇不同,是一则文言文。

  二、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练习写字。

  (出示自学提示)

  1.师:请大家读自读提示,按要求学习。

  提示: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检查:指名读,同桌互读,齐读。

  2.师:课文读的这么熟练,把单字挑出来你还能读准么?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师:请大家仔细观察,生字“曰”在书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日”和“曰”的区别,“曰”字要写得扁平一些,中间的短横起笔靠着左边的竖,右边不能靠着折笔画。

  3.引导学生读出课文恰当的停顿。

  (1)师:文言文要读好停顿,才能读出韵味来。仔细听桑老师读,你再试着模仿读一读。

  (2)师:在你读的过程中你认为哪些句子比较难读?重点强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的停顿。

  (3)再来练习读文,指名读,男女赛读。

  (4)学生齐读课文。

  三、指导学生借助注释疏通文意。

  1.课文读得有滋有味,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我们先来回忆一下读懂文言文的方法有哪些?

  2.用你喜欢的方式来理解这个故事。

  3.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4.结合刚才的理解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讲讲精卫填海的故事么?

  5.朗读并背诵课文。

  (1)带着对课文的理解再读课文。练习背诵。

  (2)自由背诵课文.

  四、引导学生发挥想象

  1.师:孩子们,我们都知道神话具有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在这篇文言文中,你觉得哪些地方很神奇?

  2.师讲述:炎帝的小女儿在东海游玩,却不料发生意外,溺水而亡。但她不屈服与命运,化为了一只精卫鸟。我们再来看插图。

  3.指导看插图:观察精卫的外形、动作、神态,说说此刻精卫眼中的东海是怎样的?(波浪滔天、十分凶险等)

  4.面对波浪滔天,凶险的环境,精卫是怎么做的?精卫在填海过程中可能遇到哪些困难?对这些困难,它是怎么做的?

  出示句式:

  面对狂风巨浪,精卫 。

  面对他人的不解和质疑,精卫 。

  面对 ,精卫 。

  学生根据句式汇报想象。

  师:文中的精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结合文中具体语句来谈一谈。

  出示: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引导:“衔西山之木石”只坚持了一天吗?(抓住“常衔”,想象精卫填海的时间漫长、意志坚定、毅力顽强…..)。板书:不屈不挠

  五、拓展阅读(《学习巩固》13课《夸父逐日》)

  1.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特征才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打开《学习巩固》42页,结合注释理解这篇文言文。思考:1.你觉得哪些地方神奇?2.夸父是个什么样的人?

  2.推荐阅读《山海经》。

  桑蔚丽,陕西省小学语文廖轶华名师工作室成员,河南省安阳市胜利路小学教师,中共党员,安阳市骨干教师,北关区教研先进个人,执教《检阅》曾获安阳市信息融合课一等奖、执教《她是我的朋友》《我们学会了合作》《肥皂泡》获北关区语文优质课一等奖。所著论文在《新课程》上发表,参与研究市级课题《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语文高段教学中的研究应用》结题,市级课题《重组优化教材促进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结题,两次参与研究区级课题一等奖。

  教学反思:

  本课中灵活运用网络资源让语文与自然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对学生成功的进行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让学生懂得了要勇敢的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不足之处:

  1.朗读不到位。没有让学生进入了情境,感悟到了精卫的勇敢。

  2.我在课堂上的语言不够富于激情和感染力,没能将学生心底的声音呼唤出来,在课后小练笔这一环节,有一小部分同学发挥的不够好,如果能让学生结合实际谈出精卫的精神在学习上放光,那样会更好。

5、《12 ɑn en in un ün》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学会前鼻韵母ɑn、en、in、un、ün,能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学会整体认读音节yuɑn、yin、yun。

  2.学习声母与前鼻韵母组成的音节,能正确拼读。读准三拼音节,复习ü上两点省写规则。

  3.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朗读韵文,了解看图时的方位顺序。看图读儿歌。

  4.认识“山、田、左、片、右、风、云、她”8个生字,并能在一定的语境中使用。

  【教学重点】

  前鼻韵母的发音、整体认读音节的识记、声母和前鼻韵母组成音节的拼读以及认字。

  【教学难点】

  三拼音节的拼读。

  【学情分析】本地学生方言较重,尤其对前后鼻音不分,所以本节课教学重点要让学生尽量纠正方言中的读音,养成规范的发音习惯。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声母。

  2.复习复韵母ɑo、ei、ui、ɑo、ou、iu、ie、üe,特殊韵母er及音节。

  3.导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2课,认识几个前鼻韵母朋友。(板书:ɑn、en、in、un、ün)

  4.了解前鼻韵母。

  (1)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它们都是由一个单韵母和前鼻尾音-n组成的)。

  (2)这五个韵母后面都有-n,这个-n,不是声母n,只表示鼻音。发音时摆好发“n”的准备,舌尖顶住上颚的前部,让气流从鼻孔出来。(教师用手势演示。)因此,这样的韵母叫前鼻韵母。领读“前鼻韵母”2遍。

  二、学习前鼻韵母ɑn及整体认读音节yuɑn

  1.学习前鼻韵母ɑn

  (1)出示插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天安门)谁知道天安门?给大家说说。如:天安门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真大。我爱北京天安门。

  师:“天安门”的“安”读得轻短一些就是前鼻韵母ɑn的发音。

  (2)师示范读,讲发音方法:把嘴张大,摆好a的口形,马上用舌尖顶住上腭的前部,使气流从鼻孔出来,也就是n的尾音。

  (3)学生练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前鼻韵母ɑn的四声练读。

  a.ɑn是前鼻韵母,也有四声,在谁的头上标调呀?回顾标调规律。

  b.打乱顺序开火车读。

  c.ɑn可以独立成音节,用来给汉字注音:ān天安门、安静、鹌鹑;àn河岸、按时、黑暗……

  2.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uɑn

  (1)出示插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圆圈)

  师:“圆圈”的“圆”读成一声,读得轻短一些就是整体认读音节yuɑn的发音。(出示:整体认读音节yuɑn。)

  (2)师示范读,学生练读。

  (3)练读整体认读音节yuɑn的四声。

  (4)组词。(鸳鸯、冤屈,元旦、圆圈、原来,远近、远方,医院、愿望……)

  三、学习前鼻韵母en

  1.出示插图:图上画的是什么?(一个人在摁门铃)

  师:“摁门铃”的“摁”读成一声,读得轻短一些就是前鼻韵母en的发音。

  2.师示范读,讲发音方法:先发e,马上用舌尖顶住上腭的前部,使气流从鼻孔中出来。

  3.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前鼻韵母en的四声练读。

  a.en是前鼻韵母,也有四声,在谁的头上标调呀?

  b.打乱顺序开火车读。

  c.en可以独立成音节,用来给汉字注音:ēn恩惠、恩师、鹌鹑;èn摁门铃、恩倒……

  四、学习前鼻韵母in及整体认读音节yin

  1.学习前鼻韵母in

  (1)出示插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小兔在树阴下乘凉。)

  师:“树阴”的“阴”读得轻短一些就是前鼻韵母in的发音。

  (2)师示范读,讲发音方法。(见资料袋)

  (3)学生练读。

  (4)前鼻韵母in的四声练读。

  a.in是前鼻韵母,也有四声,在谁的头上标调呀?

  b.打乱顺序开火车读。

  2.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in

  (1)图上的“树阴”的“阴”的读音不能用in来注音,谁知道原因?(小i不能打头)那可怎么办呀?(在in的前面加上大y就可以了)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整体认读音节yin。(出示)

  (2)指导读,学生练读。

  (3)整体认读音节yin的四声练读。

  (4)组词。(阴天、因为、音乐,银行、白银,引开、饮料、隐蔽,脚印、印刷……)

  (5)比较整体认读音节yin与前鼻韵母in

  a.读音相同。

  b.字形相近。整体认读音节yin前面有大y,in前面没有大y。

  c.用法不同。整体认读音节是独立的音节,不再和其他声母组成新的音节;鼻韵母in不能自成音节,必须和声母一起组成音节。

  五、学习前鼻韵母un

  1.出示插图:图上画的是什么?(蚊子)

  2.师:“蚊子”的“蚊”读成一声,读得轻短一些就是前鼻韵母un的发音。

  3.师示范读,讲发音方法。

  4.学生练读。

  5.前鼻韵母un的四声练读。

  a.un是前鼻韵母,也有四声,在谁的头上标调呀?

  b.打乱顺序开火车读。

  六、学习前鼻韵母ün及整体认读音节yun

  1.学习前鼻韵母ün

  (1)出示插图:图上画的是什么?(白云。)

  师:“白云”的“云”读成一声,读得轻短一些就是前鼻韵母ün的发音。

  (2)师示范读,讲发音方法。

  (3)学生练读。

  (4)前鼻韵母ün的四声练读。

  a.ün是前鼻韵母,也有四声,在谁的头上标调呀?

  b.打乱顺序开火车读。

  2.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un

  (1)图上的“白云”的“云”的读音不能用ün来注音,谁知道原因?(小ü不能打头)那可怎么办呀?(在ün的前面加上大y就可以了,但是ü上的两点要省略)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整体认读音节yun。(出示)

  (2)指导读,学生练读。

  (3)整体认读音节yun的四声练读。

  (4)组词。(头晕,白云、云南、均匀,允许,运动、韵母……)

  (5)比较整体认读音节yun与前鼻韵母ün

  a.读音相同。

  b.字形相近。整体认读音节yun前面有大y,ün前面没有大y。yun中ü的两点省掉了。

  c.用法不同。整体认读音节是独立的音节,不再和其他声母组成新的音节;鼻韵母ün不能自成音节,必须和声母一起组成音节。

  七、指导书写

  1.观察前鼻韵母ɑn、en、in、un、ün,说说占格位置。

  2.教师范写,强调两个字母要写紧凑。学生观察。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同时纠正学生的写姿和执笔方法。

  4.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学生书写情况,进行评改。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课

  1.复习前鼻韵母ɑn、en、in、un、ün及四声。

  2.听音,说说是哪个韵母,是第几声。

  安全()黑暗()恩情()摁门铃()

  3.复习整体认读音节yuɑn、yin、yun及四声。

  4.复习声母。

  二、学习声母与前鼻韵母ɑn、en、in、un、ün组成的音节

  1.学习声母与前鼻韵母ɑn组成的音节。

  (1)出示声母d t n与ɑn组成的音节:

  d / dɑn

  t—ɑn→tɑn

  n / nɑn

  (2)拼读练习:指名读、抽读、领读、比赛读。

  (3)带声调练习拼读,组词。

  2.学习介母是u和ü的三拼音节。

  (1)出示:

  ɡ/ɡuɑn

  k—u—ɑn→kuɑn

  h /huɑn

  a.学生试着拼读——同位互拼。回顾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b.拼读练习:指名读、抽读、领读、比赛读。

  c.四声练习,组词。

  (2)出示:

  j /quɑn

  q—ü—ɑn→juɑn

  x /xuɑn

  a.学生试着拼读——同位互拼。

  b.j q x与ü组成音节要注意什么?(复习j、q、x跟ü组成音节省写ü上两点的规则。)

  c.拼读练习:指名读、抽读、领读、比赛读。

  d.四声练习,组词。

  3.学习声母zh ch sh与en组成的音节

  (1)出示:

  zh / zhen

  ch—en→chen

  sh / shen

  (2)拼读练习:指名读、抽读、领读、比赛读。

  (3)带声调练习拼读,组词。

  4.学习声母b p m与in组成的音节

  (1)出示:

  b / bin

  p—en→pin

  m / min

  (2)拼读练习:指名读、抽读、领读、比赛读。

  (3)带声调练习拼读,组词。

  5.学习声母ɡc ch与un组成的音节

  (1)出示:

  ɡ—un→ɡun

  cunchun

  (2)拼读练习:指名读、抽读、领读、比赛读。

  (3)带声调练习拼读,组词。

  6.学习声母j q x与ün组成的音节

  (1)出示:

  j / jun

  q—ün→qun

  x / xun

  (2)学生试着拼读——同位互拼。

  (3)j q x与ü组成音节要注意什么?(复习j、q、x跟ü组成音节省写ü上两点的规则。)

  (4)拼读练习:指名读、抽读、领读、比赛读。

  (5)带声调练习拼读,组词。

  三、看图读音节词语

  1.出示图片认识:转笔刀、字典、文具盒、铅笔、圆珠笔、写字本。

  2.出示音节词:

  zhuàn bǐdāozìdiǎnwén jùhé

  qiānbǐyuán zhūbǐxiězìběn

  (1)拼读练习:指名读、抽读、领读、比赛读。

  (2)着重指导读准音节zhuàn、diǎn、xiě、qiān。

  3.拓展:

  (1)找出声母、两拼音节、三拼音节、翘舌音节、平舌音节、整体认读音节等。

  (2)说话练习。

  (3)说说你知道的其它文具或学习用品。

  四、布置作业

  1.练读音节。

  2.复习j、q、x跟ü组成音节省写ü上两点的规则。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前鼻韵母ɑn、en、in、un、ün及四声。

  ⒉复习整体认读音节yuɑn、yin、yun及四声。

  ⒊复习有关音节。

  二、看图认字读韵文

  1.出示课文插图:

  ①远处有什么呀?(山)点击可件在山的位置出示“山”字。

  指导观察“山”图和“山”字的共同之处。

  ②近处有什么呀?(田地)点击可件在山的位置出示“田”字。

  指导观察“田地”图和“田”字的共同之处。

  (让学生看看“山、田”和图中的山、田像不像,体会象形字的特点。)

  2.出示韵文

  ①学生自由读,借助拼音把韵文读通顺。(韵文中的音节学生都要会拼读)

  ②指名读,正音。强调平翘舌和整体认读音节。韵文中有许多含前鼻韵母的音节,重点拼读。

  ③示范读,领读、齐读,分组读。

  ④试背。

  3.为什么说“一座座山”而不说“一座山”?为什么说“一块块田”而不说“一块田”?

  4.学习生字:山、田、左、右、片。

  ①认读,借助拼音,读准翘舌音“山”、平舌音“左”。

  ②识记“山、田”,借助图记忆。

  ③识记“左、右”。(比较记忆让学生举举左手、右手,再来指指图上哪边是左,哪边是右,知道韵文是从左说到右的。)

  ④怎样记住“片”字?文中“一片”指什么?“一片”还可以和谁叫朋友?(一片云、一片叶子……)

  ⑤引导“一座果园”:如果果园很大,也可以说一片果园。

  ⒌巩固生字:组词,造句。

  三、认读字词读儿歌

  1.出示儿歌《登山》,自由练习读,说说儿歌中红色音节有什么特点?(带有刚学过的前鼻韵母的音节。)

  2.指名试读,体会这首儿歌的韵律美。句尾都压“ɑn”韵。

  3.找找前鼻韵母音节和整体认读音节,并多练习读。

  4.出示生字,想办法记住。

  引导学生比较辨认“她—他”:读音相同,左边部分不同。(告诉学生“他”左边是单人旁,用于指男的;“她”左边是女字旁,用于指女的。)再看登山图,指指谁用“他”,谁用“她”,说说为什么?

  5.生字组词。

  6.巩固朗读,背诵。

  四、拓展巩固

  1.比一比,读一读,看谁分得清。

  ɑi—ɑn—ɑoou—un—ünen—ei—er

  2.拼一拼,读一读。

  yàn zìdàsuànxuěrénhǎi tún

  hǎi jūnsēn línlún chuánzhuàn yǐ

  3.读一读,比一比。

  左—在山—出他—她有—右

  4.照样子填空。

  (1)mǐ—(m)—(ǐ)

  bān—()—()hěn—()—()

  sū—()—()chún—()—()

  qun—()—()

  (2)jiā—(j)—(i)—(ā)

  xiē—()—()—()zhuàn—()—()—()

  juǎn—()—()—()ruò—()—()—()

  《ɑn en in un ün》教学反思

  本课有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复韵母ɑn en in un ün。第二部分是拼音练习。第三部分是看图借助汉语拼音认字读韵文。第四部分是一首儿歌,配有图画。教学本课时,我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拼读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主要是抓住以下几点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景,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教学新课时,我利用课件上的插图,让学生说出图上是什么地方,再让学生说句子,最后引导他们说出今天要学的韵母。例如:第一幅图是天安门,出示的句子是:“我爱北京天安门”。“安”的音节中就有今天所学的韵母。大部分孩子能试着读,就是读音不够标准。我先让他们听老师读,再让他们互读,最后听老师总结读法再读,再让孩子们以齐读、个别读的方法来发现他们的读音再纠正他们!读的好的我及时给予了表扬,并奖励了小奖章,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我想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还会多表扬孩子,让他们树立信心。

  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前鼻韵母的发音是本课的难点。前鼻韵母由韵母和鼻尾音-n组成,发-n时,要用舌尖抵住上牙床,软腭下垂,让气流从鼻腔透出。在本课掌握an en in un ün的发音中,我先让学生自己试读这几个韵母,思考发音规律,然后再进行同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中相互进行讨论,互相学习,掌握发音规律。学生间通过互相交流,互相帮助。学生学习得快,掌握得好。在检测时,发现学生个个都能准确地读出读音。在自主合作学习中,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得到提高。

  三、利用游戏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激发学生从事学习的动力。爱玩,爱活动是孩子的天性。在课堂中,为了加强学生对前鼻韵母an en in un ün的掌握,我设计了一个巩固环节,让学生说出自己或他人姓名中带有今天学的韵母的音节,学生都很积极的去思考,都想把自己的发现第一时间里告诉同学,被说到的同学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在玩中,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学得比较扎实,使课堂变成学习的乐园,学生对学习会更感兴趣。

  当然,在教学中,我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如:课堂时间设计不太合理,在巩固环节学生进行回答时,课堂显得有点乱。这些,都是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提高,努力改正的地方。

6、汉语拼音10《ao ou iu》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汉语拼音10《ao ou iu》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⒈学会复韵母“ao、ou、iu”及其四声,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⒉学习声母与“ao ou iu”组成的音节,能准确拼读音节。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复韵母“ao ou iu”的发音及其四声。

  2、能区分复韵母iu和ui。

教学过程:

一、

  1、卡片出示六个单韵母,请生看师的口形,猜一猜读的是哪一个单韵母。

  2、玩摘苹果游戏复习复韵母ai ei ui。(课件出示)

  导入:单韵母的本领可真大呀!除了能组成“ai、ei、ui”外,还可以组成另外的新朋友呢!想不想跟他们交朋友啊?(板书课题)

二、

  1、教学复韵母ao。

  (1)看插图说话引出ao:图上画着什么?(奥运会的标志:奥运五环)你知道2008年的奥运会在哪儿举行吗?

  (2)领读:“奥运会”,复韵母ao 就是“奥”的第一声。板书:ao。

  (3)ao怎么读呢?

  教师示范读ao,学生观察老师的口形和发音,(指导:先发a音,紧接着向o音滑动,a重o轻,就成了ao。),自己试读、让好的学生领读、齐读、指名读。

  (4)现在老师要为ao戴上四顶声调帽子,想一想我该把帽子戴在谁的上面?老师这里有一个口诀可以来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课件出示标调歌,后课件出示ao的四声)

  凹凸āo āoāo 熬药áo áo áo 棉袄ǎo ǎo ǎo 骄傲àoào ào

  (5)ao,很喜欢交朋友,瞧他和声母手拉手组成了音节,你会拼吗?

  zao sao shao yao

  2、教学复韵母ou。

  (1)看插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图上画的是藕。)谁能把ǒu改成第一声来读一读,出示:ou。

  (2)看老师示范念ou,说说口形是怎样变化的?(先发o音,很快地向u滑动,o重u轻。)

  (3)教师领读、指名读、齐读

  (4)ou的声调帽子又该怎么戴呢?(出示课件)

  海鸥海鸥ōu ōu ōu óuóuóu,真奇怪 莲藕莲藕ǒu ǒu ǒu怄气怄气òu òu òu

  (5)同样的我们的ou也很喜欢和声母交朋友,(课件出示)拼读lou zouzhou you

  3、教学复韵母iu。

  (1)看插图:图上画着谁在干什么?(人们在水池里游泳。)游泳的“you”含有“iu”的音。出示:iu。你会读吗? (发音时,先摆好i的口形,然后向u过渡,形由扁到圆就发出iu的音。)指名读,齐读。

  (2)你会给“iu”标调吗?请学生上台标声调。

  (3)(课件出示)课间操,拍手歌,四声练习:

  iū, iū, 什么iū, 努力学习要得优。

  iú,iú , 什么iú ,鱼儿鱼儿水里游。

  iǔ, iǔ, 什么iǔ, 你是我的好朋友。

  iù,iù , 什么iù ,上下楼梯要靠右。

  (4)iu和ui的比较

  我们该怎么去区别他们俩呢?(指导游戏,师分别拿着i、u的卡片,交换位置,让学生来认。)

  (5)老师今天也请来了iu的几个好朋友,快来看一看吧(课件出示)拼读:jiu niu liu 。

三、指导书写ao ou iu

  我们已经认识了ao ou iu,会念他们的名字了,现在我们把他们送回四线格家里好不好?

  1、(课件出示),边观察边想一想在四线格中书写ao ou iu要注意些什么呢?

  2、师范写,生书空练习。

  3、生练习在拼音格中书写。

四、巩固练习

  1、教师带领学生说顺口溜:a和o在一起,ao ao ao,o和u在一起,ou ou ou,i和u在一起,iu iu iu。

  2、今天这节课大家学得很认真,我们认识了三个复韵母朋友:ao、ou、iu,让我们再一起念一念他们的名字吧。

五、作业设计

  1、把今天认识的三个朋友介绍给你的爸爸妈妈。

  2、ao ou iu 各写一行。

  本以为一节课肯定能把ao ou iu教完,可是真正实施下来,结果差强人意。

  问题主要出在复韵母iu和ui的区分上。特别是将这两个韵母和声母相拼时,学生就更容易混淆了,拼读起来很成问题。在拼读书上配有插图的音节时,我发现许多学生是边看插图边猜读的。我赶紧改变教学策略,先让学生看图读音节,再将图遮起来直接让学生拼读音节。没想到之前不少滥竽充数的学生这下紧张起来了,开始用心拼读音节了。

  其实,想要区分复韵母iu和ui最好的办法是从发音入手,只要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发音,就不会将它们混淆了。我一遍遍地讲解着,第一个单韵母读得重,再滑向第二个单韵母,第二个单韵母读德轻一点。但孩子们可能不太理解,还是有部分孩子貌似云里雾里。于是,我临时调整教学方案设计了一个小游戏:用学过的单韵母“i”、“u”自由组合,你会组合成哪些复韵母,请读出来,并说说他们的区别。这个“找朋友”的游戏孩子们挺感兴趣,参与积极性很高,我还教给学生一首儿歌“i在前u在后iu iu iu”,“u在前i在后ui ui”。识记“iu”和“ui”,所以再来区分“ui”和“iu”就容易得多了。

7、《白鹭》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1.

  教学目标:

  1.认识“鹭、嫌、喙”等8个生字,会写“素、宜、鹤”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

  3.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4.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2.难点是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教学准备:

  白鹭课件共四组。

  第一组:白鹭与朱鹭、苍鹭、白鹤的对比图。

  第二组:白鹭的外形图及文字描述。

  第三组:白鹭生活场景图三幅及文字。(觅食、栖息、低飞)

  第四组:白鹭全部生活场景图及文末一段文字。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出示谜语让学生猜:嘴长颈长脚也长,爱穿一身白衣裳,常在水边结伙伴,田野沟渠寻食粮。(打一动物)谜底:白鹭 (师出示图片)

  2.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郭沫若以清新隽永的笔墨描写了白鹭,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郭沫若先生的散文诗《白鹭》,看他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如画的美妙境界。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小声自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质疑交流。

  3.重点区分翘舌音“朱、澄”,平舌音“增”,指导“鹤、嫌”的书写。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思考: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

  (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

  3.理清文章脉络,指导分段。

  第一部分(1)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第二部分(2—5)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都很适宜,十分精巧。

  第三部分(6—8)白鹭在觅食、栖息、飞行时充满韵味,给人们以美的享受。

  第四部分(9—11)白鹭实在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请学生背诵有关白鹭的诗句。

  二、赏读1-5自然段,感悟白鹭的“精巧”美。

  1.直入开篇,抓住中心:白鹭这种常见的鸟,在郭沫若先生的眼里,它却是一首–“精巧的诗”。

  板书:精巧的诗

  2.指名回忆诗的特点:在你们印象中,诗有哪些特点呢?(语言精炼形象,节奏感强,富有意境。)

  3.自由朗读课文1-5自然段,体会白鹭诗一般的“精巧美”。

  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呢?打开课本,读读1-5小节,边读边想边画–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白鹭的精巧?

  [整体感知,读出学生自己的理解,感受白鹭外形的诗一般的精巧美。]

  4.集体交流,引导,感悟。相机使用多媒体展示白鹭的外形图和对比图。

  第二小节–概括描写:白鹭颜色、身段搭配的和谐美!(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体会并通过观察课件中的白鹭感受它外形的和谐优美,读出和谐美。)

  第三小节–对比描写:白鹭与白鹤、朱鹭、苍鹭相比,有其独特的小巧美和寻常美。(引导学生在对比中感受白鹭的美:小巧、玲珑、柔和、平常。伴随音乐,读中感受如诗般精巧、美丽的白鹭。)

  第五小节–具体描写: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真是天工巧夺!(引导学生观察白鹭的近景图,说出白鹭的外形,读中体会白鹭形体一切都很适宜,像诗一样精巧,优美。)

  ▲白鹭真是一首“精巧的诗”啊!古往今来,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听听课文6-11自然段,也许大家能从“白鹭”这首诗中找到优美的、富有诗意的画面!

  三、赏读6-11自然段,感悟白鹭的“韵味美”。

  1.范读课文6-11小节。(音乐稍低)

  2.指名交流捕捉到的关于白鹭生活的画面:此刻,你仿佛看到白鹭生活的哪些画面呢?(觅食、栖息、低飞)

  3.布置学生自读自悟:哪些画面深深地吸引了你呢?用心读一遍,画出使你回味无穷的词句,并写下你的感受!

  4.学生自读自悟自写,教师巡视指导。

  5.指名学生集体交流,相机使用多媒体展示画面,师生导读导悟。

  第一幅图–白鹭觅食(第6小节)

  (1)指名读或说出读后的感受。

  (2)展示画面“觅食图”:是啊,白鹭觅食恬静安详,如诗般迷人!

  (3)欣赏画面并取画名:多美的一幅画,你们能给它取个画名吗?

  (4)精读第一句,体会拟人手法的绝妙,体会白鹭与水田的和谐搭配。

  文中不说白鹭“叼鱼”,却说它“站着钓鱼”,你是怎样理解的?

  (5)指名给画配上画外音,指导有感情地配乐朗读课文,读出诗一般的韵味。

  第二幅图–白鹭栖息(第7小节)

  (1)指名读或说出读后的感受。

  (2)展示画面“栖息图”是啊,白鹭垂钓美妙绝伦,白鹭登高栖息更是别有一番情趣!

  (3)看看图,读读画面下的文字,再说说你们的感受吧?

  (4)指名交流感受。

  (5)点击画面隐藏的文字“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质疑激趣,启发想象:你们说,在晴天的早晨,白鹭悠然登高,独处小树的绝顶,真的是在瞭望吗?

  (6)指名给画配上画外音。

  (7)配乐齐读课文。的确,郭沫若的这一疑问,真能引起我们读者无限的遐想。多么耐人寻味的生活画面啊!用心读一遍,读出自己的感受吧!

  第三幅图–白鹭低飞(第8小节)

  (1)指名读或说出读后的感受。

  (2)展示画面“低飞图”及第8小节的内容。

  (3)指导朗读,读出内心的悠然和快乐。白鹭低飞,给人以美的享受,给人以无穷的乐趣!看白鹭乘着夕阳归去,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啊!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

  (4)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目睹白鹭的亲身经历。

  ▲当我们再次聚焦白鹭生活的画面,不得不惊叹于白鹭全身流泻的、诗一般的美!

  第四幅图–白鹭全部生活场景

  (1)展示白鹭生活场景组合图,配乐让学生静静地欣赏。

  (2)质疑:此时此刻,你觉得白鹭美吗?它美中还有不足吗?

  (3)指名集体交流,体会“白鹭本身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

  (4)教师描述:是啊,白鹭真是如诗如画如歌!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5)全景图中显示第11小节文字: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6)齐读第11小节。让我们和郭老一样,面对这可爱的小精灵,发出内心的赞叹吧!

  (7)板书:韵味无穷的诗

  四、赏读全文,总结全文

  1.赏读全文。

  也许白鹭这首精巧的诗,这首韵味无穷的诗,深深地感染了郭沫若老先生,因而诞生了这篇如诗如歌如画的美文,细细品读,感觉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白鹭深深的赞美和喜爱。让我们伴着音乐,齐读全文,尽情享受白鹭无尽的美!

  2.齐读。(音乐渐高)

  3.指名说说欣赏了全文以后的感受。

  4.教师总结:老师最想说的是,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我们人类发现美的眼睛。真诚地祝愿同学们人人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捕捉,去挖掘生活中像白鹭这样如诗如歌如画的美!

  五、布置课外作业

  1.背诵课文,抄写你喜欢的自然段。

  2.阅读类似课文《白鹭》这样的美文,写下自己的感受。

  板书设计: 1、白鹭

  颜色的配合

  精巧的诗

  身段的大小

  觅食白鹭觅食图

  栖息白鹭瞭望图 韵味无穷的诗

  飞行白鹭低飞图

  教学反思:

  1、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教学设计中舒缓优美的轻音乐,意蕴无穷的白鹭外形及生活的画面展示,为本堂课的学习创设了一个极富诗情画意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和谐悦耳的音乐声中,直观地欣赏白鹭的生活画面,感受白鹭无穷的韵味,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以读为主,以读为本,重视学生语感的培养和训练

  引导学生个别入情朗读,集体入境诵读,努力达到诗意化的最高读书境界。在读中积淀课文诗一般的文学语言,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3、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8、《松鼠》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语。

  2、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激发学习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3、抓重点词语理解课文,积累词汇。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重点:了解松鼠的外形和它的生活习性,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能按不同方面把课文分为两部分,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各部分写具体的。

  教学准备:有关松鼠的资料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这里有一个谜语: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像把伞?(学生回答:松鼠)你喜欢松鼠吗?为什么?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松鼠》。(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

  1、说说松鼠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2、学生们谈感受:

  美丽的小动物讨人喜欢。四肢灵活、行动敏捷、闪闪发光的小眼睛,全身光滑,尾巴大而漂亮。(能谈出自己的感受就行,不强调统一)

  3、从哪几方面体会到小松鼠美丽和可爱?

  当学生谈到小松鼠的特点时让孩子从文中去找,切入到文中去学习课文。

  学生谈到小松鼠美丽,就让学生到文去找,你从哪看出小动物美丽的?引导学生学习描写小动物外形特点的部分。

  学生谈到小动物谈到灵活或机灵时,引导学生到文中去找:你从哪感受到小松鼠的机灵的。

  喜欢吃的东西、如何做窝……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进行学习,并指导学生在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的同时,学习描写动物的方法。)

三、学生通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全文共4个自然段,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从外形上介绍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

  第二部分(2——4自然段)介绍了松鼠的生活习性。

  学生总结:并板书:

  1、活动:喜欢在树枝上跳来跳去,十分的机灵。

  2、住的:喜欢住在高大的老松树上,窝暖和安全。

  3、吃食:松子、榛子、橡栗、鸟蛋。

  四、交流:学文后你有什么想法?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及特征。

第二课时

一、继续学习课文:喜欢小松鼠吗?

  把你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读出来。学生朗读课文。

二、看看小作者为什么能把小松鼠写的让我们都非常喜欢呢?

  学生谈并学习写好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先要从外形特征去观察小动物,再要观察小动物的生活悄习性,如:小动物吃食时的样子,睡觉时的样子,游戏时的样子,喜欢做什么……并学会把小动物写活。(生动、形象)

  结合语文天地的读一读,找出表示顺序的词语。让学生学习用表示顺序的词语来练习说话。从而进一步感受作者对于小松鼠的喜爱之情。

  回顾课文内容,填一填:松鼠的小面孔上,嵌着一双的小眼睛。身上的毛,的好像搽过油。一条的大尾总是,显得格外。

  让我们再来看看一篇写小动物的文章《带刺的朋友》语文天地中的开卷有益。

三、习作:认真观察动物:

  1、外形特征

  2、吃食物时的样子、神态动作。

  3、睡觉时的习惯和样子。

  4、做游戏时的特点。

教学反思:

  《松鼠》是一篇描写动物的课文,语言生动,内容浅显易懂,介绍了松鼠的外形和它的生活习性,表达了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因而在上课前,我采用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性趣,让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轨道上来。通过看课文动画,加深了学生对松鼠的影印象,再有感情地齐读课文,让学生能够从整体入手,理清文章思路,然后在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同时明白了文章是从外形、生活习性这两方面给我们介绍松鼠的,初步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在学习松鼠外形的美丽的过程中,我采用的方法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感受松鼠的美丽。如果能够对照松鼠的图片,让学生体会它的外形的美丽可爱,可能会效果更佳。在学习松鼠是怎样活动的内容时通过观看了松鼠活动情景的动画,再次让学生体会到了松鼠的可爱。在学习松鼠搭窝这部分内容时,让学生划出课文中表示顺序的词,鼓励学生用这些词说一句话,这样既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并能让学生学以致用。通过复述塔窝这一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那能力。学习最后一段时,让学生自读自悟。

  总之,我觉得还有许多不到之处,比如抓重点词语方面把握的不太好,学生回答完问题应该注意适当的引导。如果让学生课前再搜集一些有关松鼠的资料,对松鼠会有更深刻的了解,也许效果会更佳。

9、《小岛》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设计说明

  本课讲述一群海军士兵驻扎在一座小岛上,用自己的力量改造出一片绿地,一位将军到访,参观菜地,与士兵分吃一锅菜汤的事,表达了士兵们甘于吃苦、敢于创造的革命精神,以及将军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

  本教案引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假设自己是课文中的那位将军,介绍小岛的情况,介绍上岛后发生的事情,写成一篇上岛日记,并写出自己的心理活动。为落实“以生为本”的理念,注重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汇报的方式品读文本,练说日记内容。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守岛夫妻》视频资料。

  学生准备:1.了解小岛的相关资料。

  2.完成学习活动卡。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课

  1.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有这样一座小岛,它远远望去,就像一片云在天边浮着。这里树少,草少,土也很少,却驻扎着一群海军士兵。(板书课题)

  2.今天我们将走进这座小岛,去聆听一个动人的故事。(指读、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开课伊始,用优美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查课前预习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预习情况。指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效合作。

  出示小组交流目标:

  (1)读准音——读准课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义——交流课前预习中新掌握的词语的意思。

  (3)提困惑——统计小组内不能解决的字词问题。

  2.师生互助交流。

  (1)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①“咙”读lónɡ,不读lǒnɡ;“舀”读yǎo;“炊”读chuī。

  ②“哼”是多音字,本课读hnɡ。

  ③“域”右部是“或”;“舀”下边是“臼”,不是“白”。

  (2)理解字义、词义。

  预设:

  礁石:出示礁石图片帮助理解。并与“岛”进行区分。

  牙龈溃烂:探寻原因,缺少维生素。

  怔:发愣。

  哽:①食物堵塞喉咙不能下咽。②因感情激动等原因喉咙阻塞发不出声音。(引导学生明确文中的“哽”是第二个意思。)

  设计意图:五年级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自学字词的能力,尤其应该强化对词典等工具书的使用。这个环节重在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并组织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讨论的方式解决字词的困惑。

三、整体来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介绍一件事,我们要交代清楚哪些要素?

  预设: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板书)

  3.学生根据板书提示,交流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预设:课文讲了将军上小岛检查,发现了一片菜地,守岛战士用珍贵的小白菜请将军吃晚饭,将军不忍吃,最后与战士分吃蔬菜的事。

  设计意图:学生了解记叙文六要素的知识点,为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做准备。

四、介绍小岛

  1.快速浏览课文,圈画出相关语句,思考:小岛是一座什么样的岛?

  预设一:小岛很小。(引导学生从第1、2自然段中找出相关依据。)

  出示相关语句:

  “远远望去,像一片云在天边浮着。”

  “小岛转一圈也用不了十分钟。”

  预设二:小岛很热。(引导学生从第2自然段中找出相关依据。)

  出示相关语句:

  “将军上岛时正是这儿比较凉快的时候,但也有二十多摄氏度。”

  预设三:小岛不适合居住。(引导学生从第1、4自然段中找出相关依据。)

  出示相关语句:

  “这里树少,草少,土也很少。”

  “在这个地方,蔬菜是很难生长的。因为主要吃罐头,有的战士上岛一段时间后,就会牙龈溃烂,嘴里起泡。从大陆上运来的蔬菜,还没上岛,就要烂掉一大半。”

  2.在这样的环境下,却驻扎着一群海军士兵,你有什么想说的?(引导学生感悟中国军人不怕吃苦、守卫国家的伟大精神。)

  3.指名读小岛的相关句子,请同学们简要介绍一下小岛的情况。

  (1)学生小组合作交流。

  (2)小组派代表汇报,师生评议。

  设计意图: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并指导学生掌握从文本中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以及概括整合的能力。

五、感悟军人情

  1.过渡:小岛虽小,居住条件虽差,却对我们有着重要的作用。海军士兵们不怕吃苦,他们长年驻扎在这里,保卫着国家的安宁。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想想最令你感动的地方在哪里,说说理由。

  (1)出示阅读要求:

  (2)默读课文,边读边写感受。

  预设一:战士为将军送上一盘珍贵的小白菜。(引导学生品读第31自然段,感悟战士尊重将军,关心将军身体的用心。)

  ①如果你是将军,听到了队长的那番话,你会怎么想?

  ②学生交流。

  预设二:将军与战士分食一桶菜汤。(引导学生品读第33~35自然段)

  采访活动。

  环节一:将军,你给战士们分菜,看到他们马上躲远,你当时是怎么想的?

  学生交流。

  环节二:将军,你为什么把菜倒进汤里?

  学生交流。

  环节三:将军,看着战士们自觉地围了过来,喝着你舀给他们的菜汤,说说你当时的感受。

  指导学生揣摩将军的内心活动,为写将军日记做准备。

  ①学生交流。

  ②小结:战士们关心年迈的将军,为将军送上一盘自己亲手种的珍贵的蔬菜。将军心疼战士,把菜倒入汤里和战士们一同吃。

  预设三:战士背土带菜种到岛上。(引导学生品读第6~8自然段,感悟战士思念家乡,又善于改造环境的决心。)

  ①学生交流。

  ②追问:如果你是将军,听到了队长的这番话,你对这群战士又会有怎样的想法?你想对岛上的战士说些什么呢?

  ③小结:正是有了这样一群爱动脑、肯创新的战士,才有了小岛上的一片绿色菜地。这是小岛的希望。

  预设四:油布的秘密——中国地图。(引导学生品读第29自然段,感悟战士的中国情,爱国心。)

  ①追问:将军,当你看到这一幅由菜构成的中国地图时,你的想法是怎样的?

  ②学生交流。

  2.小结:守卫祖国的每一位战士眼里是中国,心里也是中国,满满的爱国情,让我们牢牢记住这群最可爱的人。

  设计意图:教师将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揣摩语言,交流对人物品质的理解,学生在平等的对话中交换思想,重点品悟人物的心理,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

六、指导写日记

  1.将军带着我们参观了小岛,让我们认识了一群不怕吃苦、热爱祖国、敢于创造的守岛战士。将军有一个习惯,就是写日记,他准备把这次小岛之行写进日记里。我们来帮他回顾一下他上岛之后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他和战士们又发生了什么事,心情又是怎样的。

  (生交流,师相机板书)

  2.指导学生选择一个环节来写日记片段,强调突出将军的心理活动。(相机板书:心理活动)

  3.学生写日记,教师巡视。

  4.指名交流,师生评议。

  设计意图: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努力创设让学生书写的情境,善于捕捉学生书写的题材,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书写指导,并鼓励学生交流。

七、延伸到课后

  1.写一篇完整的《将军上岛日记》。

  2.观看《守岛夫妻》的视频。

  设计意图:课堂授之以渔,课外拓展延伸,趁热打铁,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板书设计

  小岛

  1.将军上岛。

  看到:油布

  绿油油的菜地

  听到:土和菜种是战士们从家乡背来的

  2.战士邀吃晚饭。

  看到:一盘小白菜

  菜地里的中国地图

  3.与战士让菜。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因此,教学中我注重做到以下两点:

  1.不动笔墨不读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即读书做记号。解决生字词难题时,我指导学生将小组内的困惑记录下来。感悟小岛特点时,我指导学生圈画相关语句。品悟人物形象时,我指导学生找找最令你感动的地方,并写写体会和感受。教师一定要创设学生学的情境,让学生在不同的阅读任务中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2.提倡讨论式教学。课堂初,我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生字词困惑,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确立学的主体性地位。课堂中,我抛出主要问题:“找找最让你感动的地方,说说理由。”学生在读文、思考之余,进行大胆交流,思维的火花碰撞,让课堂在交流探讨中深入文本背后,帮助学生感悟人物品质,揣摩人物心理,为写日记做好准备。

10、《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长相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21 古诗词三首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第三学段阅读诗歌,要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体会作品情感。要体现“淡化诗意,重在诵读”的教学理念。本课由两首古诗和一首词组成,皆为写景诗词,但是每首诗词所描述的景色与诗人抒发的情感截然不同。由此,教学中,以体裁分类,先学习前两首古诗:整体采用“先教后学,以教导学”的思路,教学第一首古诗后,总结学习方法,再运用到第二首古诗中,全课以诵读为主要策略,引领学生层层深入,想象诗境,理解诗情。再学习第三首词,紧紧围绕“诵读”,遵循读准音、读节奏、读画面、读情感的教学流程,步步直入主题,品析词句,陶冶情操,悟情悟景,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准备古诗词朗读动漫。

  学生准备:搜集诗人、词人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了解诗人,引入古诗

  1.(板书:王维)激趣:你了解这位诗人吗?

  2.结合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简介王维:字摩诘,擅长写山水诗,其诗特点是“诗中有画”。与孟浩然并称“王孟”。

  3.(板书“山居秋暝”)揭题:研读古诗题目可以帮助我们整体把握古诗内容,通过这首诗的题目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可以看出时间是傍晚,季节是秋天,地点是山里。)

  (1)巧借注释认识并理解“暝”。

  (2)引导学生理解题目。

  (3)想象画面读题目。

  设计意图:从了解诗人入手,把握古诗特点;从题目开始,整体感知古诗内容;巧借注释与研读课题培养学生研读古诗的能力,潜移默化中教给学生从诗人和诗题两方面入手整体把握古诗内容的方法,在习得知识的同时,积累学习方法。

  二、诵读古诗,感悟画面

  1.播放古诗朗读动漫,引导学生听、读、看,感受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2.课件出示画好节奏的古诗。指导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注意按照节奏提示读好停顿,突出韵律。

  3.自由描绘诗中画面,想象画面,再读古诗。

  预设:

  (1)仿佛看到雨后山林里皎洁的月光斜射入林间,无比祥和。(读出陶醉)

  (2)仿佛看到清澈的小溪从石头上流过,好清澈、好有诗意。(读出美妙)

  (3)仿佛听见溪流声与浣女们的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真是快乐。(读出开心)

  4.借助注释,理解诗句内容,将画面叙述充实丰满。注意运用“诗句扩充”法来说说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1)自由读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圈出诗中的景物,想一想:这些景物是什么样子的?

  预设:“山、雨、月、泉、女、莲”为诗中景物,“山”是“空山”,“雨”是“新雨”,“月”是“明月”,“泉”是“清泉”,“女”是“浣女”,“莲”是“动”的,一幅幽静又不乏动感的画面呈现于眼前。(教师相机板书:空山、新雨、明月、清泉、浣女、莲动)

  (3)突出景物特点,再读古诗,尝试扩充诗句说说诗意。

  (4)师生梳理语言,边说诗意边诵读。

  5.解读层次,把握写法。

  (1)引学:首联和颔联,描绘空山中新雨之后,秋天的天气缓缓将至。傍晚,一轮明月洒下皎洁的月光,那月光穿过树林,直射林间,增添清幽之美;一汪清泉于石上流过,泉水清可见底。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美?(静态的美)

  (2)引学:林中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原来是洗衣少女们归来,莲叶浮动,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这又是一种怎样的美?(动态的美)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表演古诗、背诵古诗。

  设计意图:遵循“初读古诗,读出韵律;再读古诗,想象画面;又读古诗,抓住诗眼;诵读古诗,发现层次;研读古诗,体会静态美与动态美”的学习过程,引领学生自主走进诗中描绘的画面,层层深入,研读古诗,达到古诗学习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

  三、提炼方法,学以致用

  1.引导学生回忆并总结学习第一首古诗的方法:

  关注诗人和诗题;

  一读,读出节奏,理解字词;

  二读,想象画面,读出感受;

  三读,抓住诗眼,品读意境;

  反复诵读,体会写作特点。

  引导学生根据学法,迁移运用,培养知识迁移能力和自学能力。

  2.课件出示自学提示,引导学生学习古诗《枫桥夜泊》:

  (1)自由读诗,读准生字“泊”的字音;

  (2)画出节奏线,读出节奏;

  (3)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古诗的意思;

  (4)小组交流学习收获,并填写学生活动卡。

  3.师生交流,研读古诗。

  (1)过渡:抓住题目了解诗意是一种学习古诗的好方法,我们可以多尝试并运用。下面就请根据题目,说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夜里停泊在枫桥的所见所感。)

  (2)根据自己画好的节奏来读一读古诗。

  ①注意语速稍慢。

  ②停顿适当。

  ③字音准确。

  (3)学生交流自己圈画出的诗中景物,教师帮助补充总结:月、乌、霜、枫、渔火、寒山寺、钟声、船。

  (4)抓诗眼,品景物。

  ①品读第一句:“月落”是即将落下的月亮;“乌啼”是正在啼叫的乌鸦,那声音平添几分悲凉;(品读第一句)“霜满天”是余霜漫天,无比寒冷。

  ②品读第二句:“江枫”江边枫树飒飒作响;“渔火”点点平添几多忧愁,让人久久不能入眠。

  ③品读第三、四句:“寒山寺”似悲凉之地;“钟声”从此传出,一直传到诗人的“客船”之上,客乡在外,不免伤感涌上心头。

  (5)小组汇报诗意,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古诗。引导学生读诗句想画面,从而感悟诗情。

  设计意图:本环节遵循“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策略,先由学生提炼学习第一首古诗的方法,再根据自学提示自主学习,教师依据学生学情确定教什么、怎样教。这样的课堂,使学生学有所得,同时培养了学生主动研读、思考的好习惯。

  四、赏析诗情,书写生字

  1.引导学生朗诵两首古诗并比较这两首古诗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预设:

  相同点是两首古诗都是写秋天景色的;区别在于第一首《山居秋暝》写的是一种自由、幽静、惬意之美,体现了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而第二首《枫桥夜泊》所描绘的景色处处透露出诗人的寂寞愁绪,写出了诗人旅途中的孤寂忧愁。

  2.诵读两首古诗,把握不同情感。

  3.小结:“一切景语皆情语。”研读写景的古诗,我们要着重把握诗人的情感,透过景物描写感悟诗人内心的情感,这样我们能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品味别样的古诗境界。

  4.书写指导。

  (1)“愁”是上下结构,两部分都要写得略扁一些。

  (2)“寺”书写时要注意合理布局,不要整体拉长或前倾。

  设计意图:两首古诗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学习了两首诗后,对比诵读,能使学生自主发现两首诗的不同,从而更加准确地把握不同写景诗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五、布置预习,课后练笔

  1.根据两首古诗所描写的画面,自选一首改编成一篇写景的文章,最好配上一幅图画。从日常读写训练入手,培养写作能力。

  2.预习《长相思》,搜集有关资料。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的终极目标就是写作,抓住契机向学生提供习作机会,选择一首诗改编成一篇描写景物的文章,丰富学生的语言,从而升华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第二课时

  一、解诗题,知作者

  1.导入: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在张籍的笔下,乡愁又成了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清代才子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成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看一看吧。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揭题:“长相思”是词牌名,一种词的格律。

  4.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介绍作者,相机出示课件简介作者: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是康熙皇帝的一品带刀侍卫,是清代词坛上一个标志性的人物,被当时的人称为“清代第一词人”。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引导学生记起有关乡愁的诗词;通过解诗题,明确体裁;通过知作者,了解作者背景。三个环节环环相扣,为学习这首词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二、初读词,巧学字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听出节奏。

  2.细细读四遍,读前两遍时注意词中的生字和多音字,要把词念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的时候,要把词念通顺,并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要借助词句认识生字,不要把识字和诗词割裂开来。

  (1)自主读文,读准生字的音,结合朗读画出节奏: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2)课件突出“程、灯、更、成、声”后,再引导学生思考:这几个字的读音让你发现了什么?(韵母相同,押“enɡ”的韵。)指导学生读好这几个字,更准确把握节奏。

  3.教师强调“聒”“更”的字音和字义。

  (1)“聒”,可扩词:聒碎、聒噪。字面为“耳字边一个舌字”。意为声音吵闹,使人厌烦。本文是指更鼓声和风雨声。

  (2)“更”是多音字,本课读ɡēnɡ,是古时的时间单位。

  4.指名试读,在控制语速、恰当停顿以及字正腔圆三方面进行指导。

  设计意图:利用范读初步走进文本;利用自由读,有层次地走进课文;抓住韵脚很好地把握词的节奏。总之,本环节主要宗旨为熟读文本,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以求为下面的学习提供强有力的基础。

  三、抓字眼,明词意

  1.引导学生交流汇报:这首词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和感觉?结合具体的字词说说。相机指导朗读。

  (1)“一程”体现了作者走了很远的路,路途遥远;“夜深”说明夜深了,作者看着行营中亮起的千帐灯久久不能入眠,他似乎有心事。(指导朗读:读出有心事的感觉。)

  (2)“梦不成”说明作者睡不着觉,更做不成梦。(指导朗读:把这种烦躁的感觉带到朗读中去。)

  (3)“风一更,雪一更”是风雪之声,两个“一更”说明这里整夜都是风雪交加。(指导朗读: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苦的生活条件,实际是作者心境的写照,读一读,读出不一样的感受。)

  2.串词成句,理解全文。

  (1)课件出示: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①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词的上阕的意思:一路上跋山涉水,向榆关那边行进,夜深宿营,只见无数行帐中都亮着灯火。

  ②声情并茂地朗读上阕。

  (2)继续出示: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①根据前边的“抓字眼”理解下阕:挨过了一更又一更,风雪声吵得“我”乡心碎乱,乡梦难圆。(家乡没有这种声音。)

  ②对比上部分的语气,加强语气再读下阕。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讲究循序渐进,为使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意思,采用抓字眼,明诗意的方法,由“这首词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和感觉”引领学生围绕词中关键字去初步领会词义,再将零散的理解串词成句,梳理语言,使学生经历语言再加工的过程,理解诗意变得水到渠成。

  四、巧设疑,品词情

  1.板书“身”,质疑:作者身在哪里?

  (1)课件出示注释词语“榆关、那畔”,顺势学习其中“榆”和“畔”字,引导学生思考:这两处指哪里?(山海关和关外。)猜想此时的作者应该在哪里?(山海关、关外、山上、营帐中、征途……)在“身”字后面补充板书“在征途”。追问:作者为什么会来到这里呢?

  (2)教师讲解创作背景,继续引发学生思考:本文是康熙二十一年,作者随康熙皇帝到关外慰问巡视时创作的,看到关外军士生活艰苦,闻听风雪交加之声,作者内心充满了怎样的情感?(孤寂、思乡……)

  (3)尝试读出作者的孤寂与思乡之感。

  2.板书“心”。质疑:知道了作者身在征途,再想想,作者的心在哪儿?(在故乡、在家乡、在故园)在“心”字后面补充板书“在故园”。

  3.引导学生关注板书,把板书“身在征途,心在故园”连起来读,追问:你有什么发现?(作者身在征途,却思念故乡。发现了作者既想保家卫国,又很想自己的家人。)

  (1)播放音乐,配乐朗读,品读作者思乡之情。

  (2)教师渲染画面,引读全文,体会身体和心灵分隔两地的痛苦之情。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学习而后知疑惑,方能继续探究,培养钻研的精神。这首词字面意思并不难理解,学习的关键在于透过语言文字,挖掘诗人的内心,作品背后所蕴含的丰富诗情,借助两个问题,提炼文本主旨,巧妙地品味诗人表达的情感。

  五、明中心,诵读词

  1.课件出示《菩萨蛮》中的名句: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1)导学:这是纳兰性德的又一首词,小组交流纳兰性德为何事而“轻离别”?教师提示要点:保家卫国、建功立业。

  (2)猜想:除了纳兰性德问自己,还会有谁问纳兰性德?怎样问?什么情景?学生练笔写一段话。

  2.过渡:这就是为什么身在征途却心系故园的原因所在,这就是那个梦会破碎、那颗心会破碎的原因所在。建功立业的壮志和理想,思念家乡的孤独和寂寞,就这样交织在一起,化作纳兰性德的《长相思》。

  3.引读:(1)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生)《长相思》。引读要充满激情才能带动学生全情投入。

  (2)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生)《长相思》。

  (3)爱故园,爱祖国,字字化作——(生)《长相思》。

  设计意图:借助作者其他作品恰当补充课堂,升华本课的主题,在朗读中不断体会作者内心思乡思亲之情,在想象与练笔中,层层深入地理解并升华本文主题,达到对文本融会贯通的程度。

  教学反思

  诵读是引领学生抵达诗境的最佳途径。本设计力求体现“淡化诗意,重在诵读”的教学理念,教学中借助多媒体及多种引读逐步促发学生想象画面,感受诗境,品悟诗情。如:学习《山居秋暝》时播放古诗朗读动漫,引导学生听、读、看,感受古诗描绘的画面。自由描绘诗中画面,想象进行引读,读出陶醉、美妙、开心之情。再如,教学《长相思》最后运用升华朗读法,激发学生对作者心情的强烈共鸣。通过教师三次引读,学生在层层朗读“长相思”这一主题中,深入感悟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寂寥之情,从而为升华主题奠定坚实的情感基础,达到课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11、汉语拼音11《ie üe er》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复韵母ie、üe、er和整体认读音节ye、yue,读准音,认清形。

  2.正确拼读声母和ie、üe组成的音节,能在四线三格中正确书写音节词xiě、zuò、yè。

  3.借助拼音,正确认读“夜色、雪花”两个词语,说一两个简单完整的句子。

  4.认识“雪、儿”两个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儿歌《月儿弯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复习复韵母ei及四声。试着读一读儿歌《月儿弯弯》。

一、“ei、ie、ye”对对碰

  1.打电话创情境

  由e和i组成的复韵母,我们之前学习了一个是ei。我们来做个打电话游戏,一个当“小天天”,一个当“小金金”。

  小天天: wèi wèi wèi ,nǐ shì shuí?

  小金金: wèi wèi wèi ,wǒ shì xiǎo jīn jīn。

  2.大声说出名字

  现在,我们要把“xiǎo jīn jīn”换一换,换成自己的名字,然后勇敢大声地说出自己的名字。

  3.认准“ie”,读准“ie”

  今天,我们要学习e和i组成的另一个复韵母——ie。瞧,它来了!让我们一起欢迎它。(出示:ie)小ie是个非常有礼貌的复韵母,它看到大家这么热情地欢迎它,非常高兴。猜一猜,它会和大家说什么?(出示:xiè xiè谢谢)

  ie怎么读呢?读ie时,先发i的音,气流不中断,再轻轻地滑向e的音。

  秋天落叶ie,ie,ie。

  你会拼吗?请你在四人小组中拼一拼下面这些音节,比比谁拼得又多又准确。

  4.小叶子找家记

  是这样的:有一天,从遥远的汉字王国跑来一个汉字,它是叶子的“叶”字。它匆匆跑向ie家,叫ie来帮忙,能让大家知道它就是小叶子。ie这时候也为难了,便对叶子说:“叶子,不是我不肯帮你,实在是因为我是小i带的头,是复韵母,没办法帮你!”“那怎么办?如果你不帮我,它们就要把我赶出汉字家族了!”小ie左思右想,忽然灵机一动,高兴地说:“叶子,叶子,有了,将我的小i改成大y,成为一个整体认读音节,不就可以了吗?”于是,叶子高兴地回到了汉字家族里。(出示:ye)

  请你给ye戴第一顶帽子。第二顶呢?第三顶呢?再开小火车说一说。

二、“yue、üe、er”连连看

  1.我来猜一猜

  接下来,我们来猜个谜语吧!(打一自然物)

  yǒu shí luò zài shān yāo,

  有 时 落 在 山 腰,

  yǒu shí ɡuà zài shù shāo,

  有 时 挂 在 树 梢,

  yǒu shí xiànɡmiàn yuán jìnɡ,

  有 时 像 面 圆 镜,

  yǒu shí xiànɡbǎ lián dāo。

  有 时 像 把 镰 刀。

  (月亮)

  2.我来组一组

  你在哪里还听到过“月”字?(组词练习)

  3.我来念一念

  (1)我们认识了“月”字,那它的音是怎样的呢?(出示:yuè)

  这就是整体认读音节yuè,谁来念?

  你还在哪里听过这个音?(越剧、古越龙山)那它的第一声你会念吗?(指名念)

  (2)今天,我们要认识的第二个复韵母朋友就藏在这个整体认读音节里,看谁能把它找出来。

  (出示ue和üe)请用手势判断哪一个是正确的复韵母。根据学生反馈情况教学。(y与üe组成音节时,ü上两点省写。)

  若学生选择üe,问:这里没有点,你为什么在它上面加点呀?若学生选择ue,则问选对的学生:你有什么意见,为什么?根据学生的反馈教学。(j、q、x与üe组成音节时,ü上两点省写。)

  (3)再次朗读“üe”。

  4.我来拼一拼

  5.特殊韵母er

  月亮姐姐还在开心地赞赏你们呢!你们知道吗?月亮姐姐还有一个亲切的称呼叫“月儿”。(板书:儿)亲切地叫一叫它吧!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儿”?

  “儿”的音,可是我们复韵母家族中最小最特殊的一位,你发现了吗?er要念成卷舌音,er不能与任何声母相拼,只能单独为汉字注音。

  谁会了?ēr、ér、ěr、èr。

三、“ie(ye)、üe(yue)、er”叠叠乐

  1.读课题

  我们再一起亲切地喊一声——月儿。

  是呀,月儿弯弯,多美呀!(出示课题)美美地读一读。(指名读)

  2.读儿歌

  (1)月儿带来的这首儿歌,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读一读。比比谁最先读准确、读流利了。

  (2)读给同桌听一听,把你认识的字和拼音介绍给同桌。

  (3)请5位同学读。(分行读,师评价。)师读。师生一起读。

  (4)月儿真美呀!想一想,月儿弯弯的时候像什么?(句式训练)

  (5)月儿弯弯,多美呀!我们再一起美美地读读儿歌《月儿弯弯》。

  3.学词语

  接下来,再来观察一幅图画。(图略)你看到了什么?(句式训练:说完整的句子。)

  (1)图片中的时间是(晚上)。夜晚的景色就是“夜色”。

  (2)图片中的景物有哪些?(小木屋、雪花、树。)

  (3)你还发现了什么?(在说话过程中学习两个词语“夜色”“雪花”。)

  4.学生字

  (1)找到本课的两个会认字,在会认的字下打钩。

  (2)同桌互相帮助识记不认识的字。

  (3)开火车读。

四、读拼写泡泡龙

  1.读一读

  (1)ei-ie ei-er ie-üe

  (2)huā er yú er yuè er

  花 儿 鱼 儿 月 儿

  (词尾读轻声)

  ér tónɡ ér nǚ

  儿 童 儿 女

  (单独出现或在词头读“ér”)

  2.写一写

  (1)自己试着练习抄写音节。

  (2)展示学生书写情况,说说哪儿写得好,哪儿写得不够好。

  (3)师提示:多个字母书写时,注意字母间要紧凑,在格中居中,书写更美观。

  3.拼一拼

  课外延伸:把儿歌读给爸爸妈妈听。

  yuè ér

  月 儿

  yuán yuán yuè,wān wān yuè,

  圆 圆 月,弯 弯 月,

  yuè ér yǒu yuán yòu yǒu quē。

  月 儿 有 圆 又 有 缺。

  wǒ ài yuán yuán yuè,

  我 爱 圆 圆 月,

  wǒ ài wān wān yuè,

  我 爱 弯 弯 月,

  yuán yuán wān wān dōu shì yuè。

  圆 圆 弯 弯 都 是 月。

  教后反思

  1.整节课设计中,üe和er的教学都围绕一个情境“月亮”,教学时在这上面动脑筋做文章,学生学得较有趣味。

  2.其实学生最先会读的是一个个音节,而我们的拼音教学是先学一个个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然后再来学音节,所以学生会感到特别难。沈大安老师说过:从母语中来学习拼音。在本节课中,我进行了尝试,“月亮”的“月”字,发音是yuè,由yuè到yue,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充分利用了母语资源。

  3.学生对童话故事充满了幻想,在本课设计中,用故事来教学整体认读音节ye,我觉得效果不错。

  (作者单位:浙江嵊州市城南小学)

幼儿园学习资源推荐 大象的耳朵课文生字拼音组词课后习题解答等知识点与同步练习附答案 蜘蛛开店生字拼音组词等知识点归类及同步练习附答案 《口耳目》生字笔顺同步练习 《爬山虎的脚》同步练习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卷 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知识点解读 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六同步练习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知识重点整理复习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生字拼音组词等课文知识点归类及同步练习 《要下雨了》课文生字笔顺拼音组词等知识点归类及同步练习 《要下雨了》生字笔顺拼音组词等课文知识点归类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习作:我的心爱之物》习作指导与范文 《猴王出世》生字组词近反义词与词语解释 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知识点归类预习 《海的女儿》教学设计 《少年闰土》段落大意课文主题与课后习题答案

最新学习资源 《搭船的鸟》中的句子解析与课文主题重点问题解答 《卖火柴的小女孩》课文重点句子解析与段落大意 《在牛肚子里旅行》句子解析与重点问题解答 《我是什么》课文重点句子解析课后习题答案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课文主题与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搭船的鸟》生字拼音组词多音字与词语解释 《不懂就要问》生字拼音组词近反义词与词语解释 《一块奶酪》生字拼音组词近反义词与词语解释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生字拼音组词近反义词与词语解释 《我是什么》生字拼音组词多音字近反义词等知识点预习

相关信息 汉语拼音教学反思 汉语拼音《jqx》教学案例 汉语拼音10《aoouiu》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汉语拼音12《ɑneninunün》同步练习及答案 汉语拼音2《iuüyw》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汉语拼音11《ieüeer》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