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凸显语文味 托班教案|小班教案|中班教案|大班教案|特色教案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文档大全 > 学习资源

我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凸显语文味

时间:2022-08-17 12:42:54

我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凸显语文味是非常优秀的内容,希望能让找寻学习资源的您有所帮助。

1、我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凸显语文味

  语文课还需要另辟蹊跷去凸显语文味,这或许真是新时代语文教学的一大讽刺。没办法,因为大家都是再戴着镣铐跳舞。那么多的课文要讲解,那么多的练习要做,那么多的试卷要考。我们也就只有日复一日的引导学生去背诵积累那些死知识了。因此,最应当富有趣味性的语文课,也变得没多少趣味性了。当然,除非你是大师级别的人物。

  但是,放眼整个语文教育界,又有几个人物是大师呢?我看影响力很大的特级教师,“素读”创始人陈琴也不见得是大师,因为我们从没有听说过她的课堂是多么的精彩。她的身名远扬,靠的是她在课前几分钟,引导学生吟诵经典文学作品,这一板斧所砍出来的。想想陈琴老师虽然很成功,但这也是一种悲哀。她上课最有语文味的行为竟然要让位于那些需要戴着镣铐跳舞,扼杀学生想象力的行为。这是特级教师的悲哀,也是所有非大师级语文教师的悲哀。

  因此,我们能做的且能到达一定效果的,也就是在最基本的教学活动中,多开展一些语文活动。譬如,像陈琴老师一样让学生课前吟诵经典著作;像博友“爱的色彩”一样,让学生多读课外书,书写读书笔记;另外也就是让学生课前讲故事,朗诵诗歌;再有就是写读后感,写日记了。

  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在教学中我又是怎么做的呢?其实也很简单,或许根本就不值得一说吧。不过,这些都是我今年改变想法,努力进取,想在教学上有一番作为的结果,因此还是值得写出了的。一方面可以总结经验教训,另一方面也可以分享给各位博友,以此得到各位博友的批评指导。

  首先,最基本的就是让学生坚持每天都写日记。老生常谈的问题,其实也不简单。不说学生,你叫教师们每天都写出一篇日记来都是非常吃力的事情。无东西可写,也就成了学生最为头疼的问题。因此,有的同学就开始记流水账了。早上干什么,上午干什么,中午干什么,下午跟什么,于是一篇日记也就这么写成了。真是轻松自在。但是老师们一看着就头疼。因为其所说的事情无非就是,起床啊,刷牙啊,洗脸啊,吃饭啊,跟谁上学啊,在学校学了哪篇课文啊,什么时候放学啊,放学回家跟谁一起玩啊,一天就这么过去了啊。呵呵,这就是一篇日记,你说气人不气人。

  但,这并不是学生的错。学生写不好一切都是教师的错。谁叫你不指导呢?是啊,学生们写好日记,需要老师的重视。很多人抱着侵犯人家隐私的偏见而不去批改人家写的日记,我想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你真的去检查他们的日记了,他们也不会把自己内心真正的隐私写在里面。教师仅仅把学生的日记当成一想练习就够了。

  这是督促,而指导却是最重要的环节。那么我们怎样地指导学生写日记才最有效果呢?⑴真实是根本。不真实的日记是不可想象的,它也就失去了写的意义。而不真实却在很大程度上是学生日记的通病。因此要切记让学生在日记中记录自己身边的真实的生活。⑵细小是重点。学生写日记也有着求全的毛病。什么都写,也就什么都没写。因为这样的日记,学生往往都不知道重点在哪儿。因此可以鼓励学生一事一议,记录自己的一点小感悟,描写生活中的一个小细节,总之,越是细微的东西越是传神。⑶叩问是策略。这也就是学生真的发现没什么可写的时候,所需要运用的策略了。记得著名作家契诃夫就是这么写日记的。当他某天的真的觉得无事可写的时候,于是他就一遍遍地问自己,我为什么今天就写不成东西。问不了几遍,他也就觉得有东西可写了。⑷虚实相结合是突破口。虽然说学生写日记要注重真实性。但是虚构的东西似乎也必不可少。哪一本伟大的小说不是虚构出来的呢?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变出自己心目中的故事。也是学生日记内容的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还可以极大的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其次,我就是让学生上课前五分钟讲故事了。起初,我让学生脱稿讲。说实在的,学生们的表现确实很差劲。他们语气单调,行为呆板,很少有人能把一个故事绘声绘色地表现出来。除了本身的素质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学生都比较紧张,放不开,也就不能做到收放自如的表现自己。为了克服这种局面,我也就只有退而求其次了。让学生带着稿子上台“读”故事。当然,学生们的表现还是差强人意。不过我也想得开,这天下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当演员,表现能力也各有千秋。万事强求不来,我只要求学生以最好的状态表现自己也就够了。何况我设置此活动的目的也不完全在于调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才是我想抓的重点。因为学生写作文也像写日记一样,老是觉得没什么东西可写。这不是一个很好的积累素材的手段吗?一个故事一个感悟,虽然有点心灵鸡汤的味道,但是学生们这个年龄阶段喝喝鸡汤还是很不错的。

  当然,这一环节需要自我批评的是,我对学生的要求也实在不怎么严格,而且自己也没有作出较好的示范。因为我也是一个比较腼腆的人吧。在以后的教学中,自己的胆子也要放大一点。

  再次,改变练习形式,注重学生对课文整体的把握,不去死扣一词一句。对于这一点的贯彻,个人主要是让学生就每一篇课文写一篇读后感。而不是去让学生抄些问答题,并写出答案。因为我听说一些语文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学生们学语文就是写读后感,一篇文章在学生们讨论完之后,学生们一般都要针对一篇文章写三次读后感。这样,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是不是就会更加的深入呢?

  最后,就是鼓励学生多看课外书,写读书笔记了。当然对于这一点,我更要自责一点。因为我做得确实不怎么好。学生们的读书笔记上都长满了杂草。看着博友“爱的色彩”的学生们写的读书笔记,我真的是哪个自惭形秽。当然,她的学生都是初中生,而我的学生才小学六年级。不过这好像不是理由哈。

  在往后的日子里,怎么引导学生去写读书笔记,我还真的需要去研究研究。虽然我的博客也算一种读书笔记,但是这不适合小学生。记的内容,记的形式都是很重要的问题。对于现在写字不动笔的人们来说,这确实是个大问题。

  好了,我为了让我的语文教学充分地体现出语文味,就是这么杂七杂八地引导学生学习的。与陈琴老师一比较确实不够专注。或许在往后的日记里,我更应该重点突出一样。这样,我的学生或许会更加出彩一点。

  语文教学任重而道远,而我才刚刚迈出第一步。希望在我的思想的指导下,我的语文教学之路越走越远吧。最后还希望各位热心的网友多多指教,提供方法,传授经验,因为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度的。

2、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

一、文本解读

  本次语文园地安排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交流平台”围绕本单元语文要素“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展开交流。旨在让学生结合本单元课文的学习,进一步感悟诗的意境美,情感美。第一项是通过朗读感悟意境之美,第二项通过品味感悟诗的情感美。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再读本单元几首诗歌,进行读一读、品一品活动,并且再给学生拓展其他诗歌加深理解。

  “识字加油站”安排的是“屈原、陶渊明、孟浩然、杜甫、韩愈、刘禹锡、范仲淹、龚自珍”这些古代文人的名字,历史跨度比较大,教学时除了引导学生识记这些名人之外,可以拓展名人的生平、佳作等来丰富学生的积累。

  “词句段运用”第一部分主要指导学生朗读观察句子的特点,体会这样描写色彩的好处,感受语言的美。第二部分主要是指导学生仿写短语,教学时可让学生先观察短语的特点,前后有什么关联,再说说短语所表达的意境,最后安排学生进行创作练习,强调合理想象,大胆仿写。

  “日积月累”编排的是一组与“诗歌”紧密相关的名句,旨在让学生积累名句的同时,进一步体会古诗特点和韵味。

二、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感悟诗歌的韵律美,感悟作者想表达的情感。

  2.借助拼音认读8组词语,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古代文人及著作。

  3.通过朗读,体会“色彩”在每组句子中的表达效果。

  4.能展开想象仿写诗歌短语。

  5.积累关于“诗歌”的四句名言,养成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揭题导入:语文园地知识多,注重积累很重要,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板块一:交流平台

  1.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的诗歌,说说哪首诗歌让自己印象最深刻。

  2.把印象深刻的一篇声情并茂的朗读给大家听,引导学生读出韵律美。

  3.出示“阳光也是绿的”“在朦胧的寂静中”“炫耀着新绿的小草”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感悟语言之美。

  4.再看看文中还有哪些类似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品一品。

  5.通过朗读感悟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1)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体会。

  (2)小组代表发言。

  (3)教师评议并小结:诗歌里面往往饱含着作者真挚的情感,我们走进诗歌,也走进了诗人的心里。

板块二:识字加油站

  1.出示这一组词语(屈原、陶渊明、孟浩然、杜甫、韩愈、刘禹锡、范仲淹、龚自珍),自己借助拼音读一读,读准字音。

  2.学生自读。

  3.教师组织多种方式朗读,纠正读音,并检查过关。

  4.教师小结这些词语全都是古代的一些文人墨客得名字,他们有许许多多的名篇流传下来,谁能来分享一下?

  5.学生畅所欲言,交流自己的积累,可以是著作,也可以是典故,加深对人物的印象。

  如:屈原的《离骚》、端午节的来历。

  陶渊明的《陶渊明集》,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孟浩然的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他善于发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写出一时真切的感受。如《夏日南亭怀辛大》、《过故人庄》、《春晓》、《宿建德江》。

  6.教师小结表扬学生丰富的知识积累,引导学生平日里多阅读课外书籍。

  7.在了解人物的基础上再次出示这些词语,小游戏:词语大闯关,竞赛形式检查认读。

第二课时

揭题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

板块三:词句段运用

  1.出示书中句子:

  ◇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仿佛涂上银霜,披了一身雪花。

  ◇白雾与远天晴空连在一起,晶白中透着淡蓝、青苍,一碧万顷。

  ◇那草滩的绿,绿的娇嫩;那菜花的黄,黄的蓬勃;而那湖水的蓝,又是蓝的那么醉人啊!

  2.学生自读句子中加点部分,初步感知“色彩”的别样表达。

  3.先出示纯色块,让学生感受色彩,再出示描绘中的景色,感受色彩表达的魅力。

  4.打开学生思维,交流一下你知道哪些描写色彩的美句子?并鼓励学生积累运用。

  5.出示第二组:

  ◇这些事是永不漫灭的回忆: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

  ◇春天的早晨,怎样的可爱呢!融冶的风,飘扬的衣袖,静悄的心情。

  6.可采取师生、同桌、男女生合作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体会短句的节奏感和对称美,重点关注加点部分。

  7.在充分朗读感悟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创作。

  8.小练笔要求:

  (1)句子要简短、字数对应。

  (2)想像要合理、恰当表达。

  9.评价交流:

  (1)展台出示学生作品,大家一起品评优劣。

  (2)根据讲解再次修改自己的作品。

  (3)抄写在稿纸上,书写正确、认真、美观。

板块四:日积月累

  1.出示:

  ◎诗和音乐一样,生命全在节奏。——朱光潜

  ◎诗是人类向未来寄发的信息,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艾青

  ◎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它源于宁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英国】华兹华斯

  2.先引导学生自读,在此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读熟练。

  3.小组内交流这三句名言的大致意思,选出代表发言。

  4.全班师生共同交流,教师点拨:

  这是诗美的一种本质,诗美在历史车轮前进的滚动中闪现出来,在新的事物与旧的事物的搏斗中闪现出来。

  音乐是诗歌的灵魂 ,诗歌的发展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在艺术殿堂中是相辅相成。

  文学作品追求表达真情实感。

  5.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背诵、积累。

  6.选择喜欢的名句抄写在本单元最喜欢的一篇诗歌旁边。

教学资源:

  1.艾青(1910年3月27日~1996年5月5日),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曾用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出生于浙江金华,现当代文学家、诗人。1935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1979年,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心副会长等职。1985年获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艾青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主要作品有《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诗选》。

  2.朱光潜(1897年9月19日—1986年3月6日),字孟实,安徽省桐城县麒麟镇岱鳌村朱家老屋人,现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192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文学院。1925年留学英国爱丁堡大学,致力于文学、心理学与哲学的学习与研究,后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教授。1946年后一直在北京大学任教,著有《朱光潜全集》。《厚积落叶听雨声》《一升露水一升花》。

  3.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1770-1850年),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曾当上桂冠诗人。其诗歌理论动摇了英国古典主义诗学的统治,有力地推动了英国诗歌的革新和浪漫主义运动的发展。他是文艺复兴运动以来最重要的英语诗人之一。其诗句“朴素生活,高尚思考”被作为牛津大学基布尔学院的格言。

  (山东省胶州市大同小学巩秀秀)

3、一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正确认读6个短语。知道说不同的事物要用不同的量词。

  2、能正确认读每一个大小写字母,引导学生将其一一配对。

  3、能正确认读学过的生字“明、星、早”等,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特点,尝试用换偏旁的方法认字。

  教学重难点

  1、认识生字及短语,引导学生将字母配对。

  2、知道说不同的事物要用不同的量词。尝试用换偏旁的方法认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忆课文导入。

  1、出示一年级上册《大小多少》课文图片。学生自读。

  2、生读本课中数量词短语。

  二、学习《识字加油站》部分。

  1、出示词语,学生自读。

  2、检查学生自读情况,并且注意提示三拼音节的字。学生再读。

  3、学习七个生字。通过组词、看图,了解字形字义。

  4、再读《识字加油站》中的字词。

  5、出示一组数量词短语,学生认读。

  三、学习《字词句运用》部分。

  1、复习汉语拼音字母表。

  找一找,连一连。

  出示课文习题图片,学生认读大小写字母。

  指导学生分清字母形状,找准相应的大小写字母,并且做完书中的习题。

  学生自测。出示一道连线题。

  2、完成《字词句运用》的第2题。

  出示课文中的第一张图片,引导学生发现:有些字有相同的部件。

  出示课文中的第二张图片,引导学生发现:一个字加上不同的偏旁,就会组成另外一个字。

  出示一组字,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有什么发现。

  四、作业。

  和爸爸妈妈一起做问答游戏,说说其它的数量词短语:一首歌、一座山、一所学校等,还可以和他们做做找朋友游戏,看看谁能将大小写字母的朋友快速准确地找出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10个词语。

  2、展示自主识字成果,激发自主识字兴趣。

  3、借助拼音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了解诗歌大意,感受雨后清晨的美丽春光。

  教学重难点

  1、正确认读10个词语。背诵《春晓》。

  2、了解诗歌大意,感受雨后清晨的美丽春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二、学习《展示台》部分。

  1、出示课文词语图片。学生借助拼音自读。

  2、指导学生认识四个词语:

  姿势、尊重、经历、预防

  3、学生说一说从其他课本中认识到的字。

  4、展示学生课外识字的成果图片。

  三、学习《日积月累》部分。

  1、出示孟浩然的简介。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诗歌《春晓》。

  3、学生读,老师正音。4、借助图片,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大意,知道这首诗歌是写春天雨后清晨的美丽景色。

  5、通过了解大意或者借助图片,试背这首诗。

  6、引导学生学习另外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杜甫的《绝句》。

  四、作业。

  1、和大人或者伙伴们交流自己在课外认识的字。

  2、用笔画出心中的《春晓》。

4、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交流学习一些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学会对书里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2.留意作品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并从中感知人物形象,找到人物精神的闪光点。

  3.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人物。

  4. 锤炼语言,品味语言的夸张性,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刻涵义和表达作用,并发挥想象,学会仿写夸张性句子。

  5. 对比不同译者笔下的文学名著语言,学会琢磨语言,体会各自语言的巧妙之处,交流自己的喜好感受。

  6. 理解并积累古人不同年龄的不同称谓。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交流学习一些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学会对书里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2.留意作品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并从中感知人物形象。

  3.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人物。

第一课时

一、回忆人物形象

  1.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也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个人。本组课文让我接触了一些外国文学作品,那些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短篇和长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都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成为某一类人物的典范代表,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回忆一下。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鲁滨孙、汤姆•索亚、尼尔斯。

二.探究人物的评价方法

  (一)从作品情节评价人物

  1.下面请同学们观察一段由课本上摘录的话,仔细品味一下课文中描写了一个怎样性格的汤姆索亚?

  出示段落:“汤姆躺在一张沙发上……直到风筝线不够用了为止。”

  2.学生归纳反馈:充满虚荣心的汤姆。

  3.你还能从课文的那些情节中的找出不一样汤姆?

  学生从课本内容中,找出具体内容,说出自己的感受。

  4.师总结归纳:引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从具体的情节中,学会对书里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板书:作品情节)

  (二)从人物描写评价人物

  1.下面请同学们观察一段由课本上摘录的话,仔细品味一下课文中描写了一个怎样的桑娜?

  出示段落: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

  2.学生归纳反馈。

  3.你还能从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找出类似的人物描写吗 ?

  学生从课本内容中,找出具体内容,说出自己的看法。

  5.总结归纳:留意作品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并从中感知人物形象,找到人物精神的闪光点。(板书:人物描写)

  (三)多方位评价人物。

  1.下面请同学们观察一段由课本上摘录的话,仔细品味一下课文中描写了一个怎样的尼尔斯?

  出示段落:“尼尔斯心里想:父母从教堂回来时,发现雄鹅不见了,他们会伤心的。”

  你从中看到了一个怎么样的尼尔斯?跟我们平时认识的尼尔斯一样吗?

  2.学生归纳反馈。

  3.你还能举出其他的人物吗?

  4.总结归纳: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人物。每个人,每件事都有多面性,我们不能以偏概全。(板书:多方位、多角度)

三、拓展研析

  1. 首先,我们来个小测验,测测大家的观察力如何?请大家欣赏下面的图画,认真观察,猜猜图中的人物分别是谁?

  学生自由归纳,教师解答。

  同学们如何通过几幅静态的图片来确定人物的呢?

  明确概念:通过人物具有独特个性的外貌。外貌描写就是对人物的面容、神态、表情、衣着、姿势等的描写。下面就请大家根据静态的文字来猜猜人物吧!

  2. 猜猜他是谁。学生归纳猜测。

  这段文字中的鲁迅和前段文字所描写的鲁迅有何不同之处?学生归纳。

  明确概念: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人物。每个人,每件事都有多面性,我们不能以偏概全。

  3.看文猜人,请同学看下列例文,分析人物的性格和作者描写中侧重的部分。学生归纳、分析。

  归纳知识点:抓住特点,描写重点,体现个性。引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从具体的情节中,学会对书里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4.讨论阅读方法

  下面我们就来讨论,有哪些好的阅读方法,可以更好地评价人物,感知人物形象,能够让我们走进经典的外国文学作品。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

  (3)各小组代表发言,全班共同总结:

  A.通过交流学习一些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学会对书里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B.留意作品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并从中感知人物形象,找到人物精神的闪光点。

  C.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人物。每个人,每件事都有多面性,我们不能以偏概全。

  D.选择后要尽可能读完整作品,可采取见缝插针式的阅读方式,有时间就读,连续几天读完一部,能够感知人物形象的全面性。

  E.在开始阅读一部作品前,可以先浏览作家生平简介、译者的话、序言、后记和内容简介等,把握主要内容后再开始阅读。这样能够更好的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四、课堂小结

  叶圣陶先生说过:描写人物,假若只就人的共通之点来写,则只能保存人的类型,不能表现出某一个人。要表现出某一个人,须抓住他给予我们特殊的印象。我们可以多联系曾经学过的外国名著,运用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感知人物形象,发现人物的闪光点,交流自己的想法与感受。

第二课时

一.读一读, 你发现了什么

  富得(流油)

  气得(火冒三丈)

  思念(一日三秋)

  穷得(揭不开锅)

  1.先让学生自由读一读例句,重点读读括号里的词语。

  2.想一想, 你明白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3.请小组合作,让学生用形象的动作或语言解释词语的意思

  4.请学生谈一谈自己发现了什么,括号里的词语部分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小结:括号里的词语部分都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板书:1.修辞手法:夸张)

二.再读一读, 说说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教师简单介绍”夸张”: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2.读下面的例句, 感受三句话表达的意思,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又什么不同的地方,并提出疑问。

  (第一句和第三句分别使用扩大夸张.第二句也使用了缩小夸张,让我们知道了春节马上就要到了,时间的紧迫性。)

  3.学生品句子,请说一说夸张的作用是什么?

  夸张的作用:

  A.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B.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C.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教师提醒应该注意的地方.

  A.夸张不是浮夸, 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

  B.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

  C.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 如科技说明文, 说理文章就很少使用夸张手法,以免歪曲事实.

  4.学生从后面的词语中选择一两个,发挥想象,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仿写句子。

  盼望饿安静喜欢厚

  学生汇报,全班交流,看其是否正确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

三、品味句子,探究研析

  1.先让学生自由读一读三组例句,重点对比不同译者笔下的《汤姆索亚历险记》中表达意思一致的句子。

  2.想一想, 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3.请小组合作,让学生用形象的动作或语言解释自己喜欢的原因。

  4.请学生谈一谈自己发现了什么,课文中采用的是哪一种语言,与你的有什么不同,哪一种更好?好在哪里?

  小结: 语言表达是否连贯,语意是否清晰,语言是否精炼。

  (板书:2.锤炼语言:连贯,清晰,精炼)

四、日积月累

  1.小组交流合作:古人不同年龄称呼的有何由来?(板书:3.古人年龄称谓)

  2.小组进行汇报,全班交流。

  13岁:豆蔻年华。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15岁:及笄[jī]之年。笄,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

  20岁:弱冠之年。年满20岁的男子。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30岁:而立(而立之年)。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30岁为“而立之年”。”

  40岁:不惑(不惑之年)。指男子40岁。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50岁:知天命之年,指五十岁。

  60岁:花甲之年。花甲:我国古代用干支记时间。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把这种记时间的词语移用到记人的年龄上,就以“年届花甲”或“花甲之年”来指人到60岁了。

  70岁:古稀之年。杜甫有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人就多依此诗,称70岁为“古稀之年”。

  80-90岁:耄[mào]耋[dié]之年。

  100岁:期颐之年:指百岁高寿。《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意思是:人至百岁,饮食、居住、动物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养,所以“百岁”称作“期颐”。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以及作用,学习了不同语言的表达的巧妙之处,理解并积累古人不同年龄的不同称谓。语文是不断积累的,在我们以后的语文学习中,一定要多积累、多对比、多运用,才能够灵活巧妙的表达自己的意思。

5、统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交流如何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

  2.练习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3.体会比喻句的作用,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改写。

  4.理解和积累古诗《独坐敬亭山》。

教学重点

  体会比喻句的作用,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改写。

教学难点

  练习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导入: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学会了运用多种方法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今天,我们来学习《语文园地六》

  (板书课题:语文园地六。)

二、交流平台

  回顾我们这一个单元的三篇课文,都很长,如何把握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呢?我们看看同学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课件出示2】

  2.对照课件,归纳一下把握长篇文章的方法有哪些?

  3.学生交流,自由发言。

  4.教师总结:对于篇幅比较长的文章,把握其主要内容的方法是:【课件出示3】

  (1)先概括每个部分的内容,用“列小标题”的方法,再把每个部分的主要意思串起来就行了。

  (2)如果每个部分太长,不能把握内容,可以停下来想想前面的内容,或者再翻到前面看一看。

  (适时板书:列小标题 串起来 停下来 翻到前面)

三、词句段运用

  (一)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的一段话。

  师:以前我们学习了几种修改符号,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如何用这些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出示:【课件出示4】

  我特别喜欢游泳,每天都坚持练习。工夫不负有心人,今年“六一”儿童节前,学校组织了一次游泳竟赛,同学们都忍不住情不自禁地为我鼓掌,我果然获得了一等奖。老师告诉我们,好成绩的取得,跟是否勤学苦练有很大的关系。

  1.学生读这一段话,读两遍。

  2.交流:这段话有哪些错误?

  3.认识以下几种修改符号:【课件出示5】

  4.汇报,评价,指导:【课件出示6】

  本文段有以下错误:

  (1)在一个前面加个增补符号,上面写上“那是”。

  (2)把第二句的“我”用删除符号删掉。

  (3)把第四句中的“终于”用删除符号删掉。

  (4)把“发生了”后面的“,”,改成“:”。

  小结:通过学习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我们又重新巩固了增补、删除、修改和交换等几种修改符号,学会在原句中修改病句。

  (二)读下面两组例句,体会加点部分表达的不同感情,照样子改写后两个句子。【课件出示7】

  过渡:文章中的比喻句不仅能够使表达更生动,还能恰当的表达不同的情感。

  1.学生自读“词句段运用”第二部分文字。回答下面的问题。

  (1)加点的部分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

  (2)小组交流,加点的部分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根据学生回答,师总结指导如下:【课件出示8】

  第一组的第一句中“像个小泥鳅”,是用来形容雨来的,说明雨来的机灵,表达了对雨来的喜爱之情。

  第一组的第二句中“像小鸭子一样”,是说明小雨来的水性好,挺调皮、可爱。

  第二组的“像鹰的爪子”说明日本军官的毒辣,表达了日本军官的厌恶之情。

  第二组中的“恶狼般的眼睛”表现了德军的心狠手辣,让人胆战心惊。

  2.照样子改写句子:

  下面我们仿照以上例句,也来练习用比喻的手法扩写下面的句子,注意加上比喻句后,能够表达一定的情感。

  【课件出示9】

  (1)她跳着轻快的舞蹈。

  (2)那个小偷远远地盯着柜台里的珠宝。

  交流讨论如何在这两个句子中加入恰当的比喻句?

  “跳舞的女孩”很可爱,要表达出喜爱之情,

  “小偷”要表现出凶恶、贪婪之情,及对小偷的憎恶。

  根据学生回答,改写句子如下:【课件出示10】

  (1)她像翩翩起舞的蝴蝶,跳着轻快的舞蹈。

  (2)那个小偷用恶狼一样贪婪的眼睛远远地盯着柜台里的珠宝。

  小结:本题我们练习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恰当地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生动而又传神。

四、日积月累

  师:下面我们来学习李白的一首古诗《独坐敬亭山》。

  1.出示:【课件出示11】

  2.师范读,学生跟读。互相交流识记生字。自由朗读。

  3. 【课件出示12】

  作者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贺知章称为“诗仙”,世称“谪仙人”。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诗风雄奇豪放。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

  4.【课件出示13】《独坐敬亭山》此诗表面是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则是诗人生命历程中旷世的孤独感。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将敬亭山拟人化,写得十分生动。作者写的是自己的孤独,写的是自己的怀才不遇,但更是自己的坚定,在大自然中寻求安慰和寄托。此诗是诗人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

  5.词语解释【课件出示14】

  (1)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

  (2)尽:没有了。

  (3)孤云:孤单的云彩飘来飘去。

  (4)厌:满足。

  6.看注释,小组合作,交流体会诗句的意思。

  7.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课件出示15】

  译文:许多鸟高高地飞得没有踪影,天上孤单的白云也独自悠闲自在地飘去。诗人和敬亭山互相不满足地看着,只有高大的敬亭山能理解他此时的寂寞。

  8.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积累并理解了诗句,进一步了解了伟大诗人李白先生的内心所想所思。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六

  【课件出示16】

  列小标题 串起来 停下来 翻到前面

  交换符号 删除符号 修改符号 增加符号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交流平台”栏目的重点是教学生交流如何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

  “词句段运用”练习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体会比喻句的作用,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改写。

  “积累运用”理解和积累古诗《独坐敬亭山》。

  课堂教学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不仅积累了知识,而且学到了方法。

  不足之处:

  既然是练习课,就该放手学生先自己训练,在此基础上教师适当点拨才好。

6、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教学内容预习

  一、识字加油站

  二、字词句运用

  三、写话

  四、我爱阅读:《一株紫丁香》课文朗读

  【佳作选登】鸣神樱与长弓

  【佳作选登】观璀璨星河

  【佳作选登】一种声音,一段回忆

  【佳作选登】难忘的声音

  【佳作选登】半勺糖

7、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六

  【学习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口语表达和互相交流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和表达习惯,培养基础写作能力。

  2.通过“识字加油站”认识8个生字,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培养识字能力,认识有关地点的词语。

  3.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注意汉字结构的不同,正确书写要求会写的字。

  4.积累词汇,体会词语的意思,学会在句子中使用合适的字词,学会根据句意猜测理解句中词语意思。

  5.能够在写话中熟练运用疑问句表达对自然现象的好奇,提高语文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6.学习古诗《悯农》。

  7.学习“我爱阅读”中《最大的“书”》,普及有关地质方面的小知识。

  【学习重点】

  1.认识8个生字,正确认读词语,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并学会在句子中正确地使用,学会不用词典的情况下理解词语。

  2.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结构特点,学会正确书写汉字。

  3.学习并积累古诗。

  4.培养学生理解文意的能力,能正确解读文章所蕴含的道理。

  5.锻炼学生的基本写作能力,能正确无误且恰当生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思。

  6.积累生活常识。

  【学前准备】

  1.预习字词,搜集描写农民、养蚕人等底层人民生活的古诗句;搜集有关地质方面的资料、实物。(师生)

  2.制作课件,生字词卡片。(教师)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环节】

  第一课时

  (识字加油站 字词句运用)

  一、识字加油站

  1.谈话引入:你都知道哪些有关地点的词语?比如教育局、法院、学校、医院等等。

  2.出示生字词卡片,老师带读。

  3.教师引导:大致理解词义。

  4.学生自由认读,同桌互相指读。

  5.老师指名读,检查认字情况。

  6.根据主题(地点名称)扩展词语,比比谁写的词汇多。

  二、字词句运用

  1.字词运用。

  (1)老师范读,学生跟读。

  (2)观察所列字的偏旁结构,找出这些字的特点。

  (3)小组比赛认字写字,看谁写的字既准确又美观。

  (4)引导学生观察易错字,再举出其它一些易错字。

  2.词句运用

  (1)试读句子,体会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在不借助词典的情况下,引导学生根据句意大胆猜想词语意思。

  (2)在词典或教师的引导下,写出加点词语的意思。

  (3)引导学生发现体会各词语的特征及与句意的关系。

  第二课时

  (写话展示台)

  一、写话

  1.情境导入: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谁知道月亮为什么有时候是圆的而有时候是船形的呢?为什么动物要冬眠呢?为什么海水是咸的呢……我想同学们心中也会有很多自己不知道的问题。但有些你无法解答的问题其他小伙伴也许知道答案,那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决你们的问题吧!

  (1)引导学生拿出纸笔,将纸剪成小卡片,在小卡片上写出想问的三到五个问题,然后把学生的卡片收上来,再发给全班同学,拿到卡片的学生对卡片上的问题进行解答,最后统一展示。

  (2)教师对每个问题及其答案进行评议并对学生无法回答的问题进行解答。

  (3)指导学生在每张卡片上的问题后面写上问题的答案,并在班级墙上展示,供学生观看。

  二、展示台

  1.鼓励学生上台发言,展示自我:

  (1)你带来了什么书放在了图书角?

  (2)你平常喜欢读什么书?

  (3)你从所读的书里学到了什么?

  2.互相推荐书单。

  第三课时

  (日积月累 我爱阅读)

  一、日积月累

  1.出示课件,由农民辛苦耕种图导入《悯农》(其一)这首诗。

  2.诵读古诗,认读古诗中的生字词。

  (1)指导学生认读古诗中的生字。

  (2)学生大声自由朗读古诗,指名学生朗读古诗。

  3.理解古诗,体会情感。

  (1)引导学生诗中字句的意思,理解诗的含义。

  (2)指导学生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4.巩固深化、升华情感。

  (1)提问:为什么“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2)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这首古诗的内容,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并想一想诗人想通过这首诗表达怎样的情感或心情。

  5.课外延伸

  展示课前搜集的描写农民、养蚕人等底层人民悲惨生活的古诗,向大家分享,并用自己的语言大致讲解一下古诗意思。

  二、我爱阅读

  1.阅读文章,整体感知课文,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地质( ) 勘( )探 岩( )石

  厚( ) 脚印( ) 雨痕( )

  波浪( ) 矿( )物 读( )书

  刨( )根问底 埋( ) 煤炭( )( )

  宝藏( )

  2.我会加量词。

  一( )石头 一( )书 一( )小鱼

  一( )陆地 一( )高山 一( )树叶

  3.辨识多音字。

  4.借助字词典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______________

勘探

______________

矿物

______________

岩石

______________

刨根问底

  5.根据文章思考问题:

  (1)谈谈对岩石的印象,思考“书”为什么要加引号?

  (2)课前同学们已经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了和地质勘探有关的信息,那么什么是地质勘探呢?

  (3)引导学生理解“雨痕”“波痕”“矿物”。

  (4)岩石上都“写”了哪些内容?

  (5)阅读第10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岩石告诉了我们什么。

  6.课件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地质方面的资料、实物,如煤炭、石油、岩石。科普有关地质方面的小知识,如煤炭、石油是怎样形成的,岩石的分类,地质层的形成,恐龙的形成等。

8、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 》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四

  【学习目标】

  1.通过“识字加油站”认识10个生字,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培养识字能力。

  2.积累词汇,掌握常见表达感情的词语。

  3.学会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造句。

  4.学习看图写话,结合图片内容,“想一想,小虫子,蚂蚁,和蝴蝶用鸡蛋壳做了哪些事?它们有什么有趣的经历?’”。写的时候可以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组织好语言,思路清晰,表达清楚。

  5.学唱。阅读“手影戏”。

  【学习重点】

  1.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训练倾听的注意力,能听清楚别人讲话的内容,乐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2.认识10个生字,正确认读词语。

  3.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并学会在句子中正确的使用。

  4.培养学生组织语言,表达事物的能力。

  5.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结构特点,学会正确书写汉字。

  6.教育学生讲承诺,守信用。

  【学前准备】

  1.制作课件,生字词卡片(教师)

  2.收集有关诚信的名言名句或故事。(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书写提示)

  一、识字加油站

  1.谈话引入:我玩过哪些玩具?

  2.出示生字词卡片,老师带读。

  3.教师引导:大致理解词义。

  4.学生自由认读,同桌互相指读,开火车读。

  5.老师指名读,检查认字情况。

  6.根据主题扩展词语,比比谁的词汇多。

  二、字词句运用

  1.理解词语的基础上,收集表达情绪的词语。

  形容生气:愤怒、恼怒、怒发冲冠、勃然大怒。

  形容高兴:兴高采烈、欢天喜地、喜气洋洋、喜笑颜开

  形容难过:悲伤、悲痛欲绝、心如刀绞、愁眉苦脸

  2.字词说句子。

  (1)根据例句,学习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写句子,比如生活中“妈妈一回到家就忙起来了,一会儿洗菜,一会儿做饭,一会儿又来检查小明的作业有没有做完。”

  (2)小组比赛用加点字组新词。

  三、看图写话

  1.师指导生观察每幅图片,让学生口头叙述每幅图的情景

  2.生大致了解每幅图情景,用早上,过了一会儿,到了下午,天黑了等词语将这些图片连续起来写一段话。

  3.注意时间的先后顺序且要语言通顺,逻辑清晰。

  四、书写提示

  1.学生观察生字。

  (1)观察生字的字形结构,找出这些字的特点。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出怎样才能写好生字。

  2.指导学生保持良好的书写习惯。

  (1)写字时正确的坐姿是怎样的?

  (2)写字时正确的执笔姿势是怎样的?

  3.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注意:全包围的字,书写时要把国字框写得方整,框内部分的大小要合适。三包围的字,包围部分与被包围部分的大小要写得协调。

  第二课时

  (日积月累、我爱阅读)

  一、日积月累

  1.让学生将自己提前收集的有关诚信的名人名言,或是故事相互交流,相互说说。

  2.然后出示小黑板或投影。

  轻诺必寡信。——《老子》

  失信不立。——《左传》

  小信成则大信立。——《韩非子》

  带领学生朗读,不懂的字借助拼音读懂。

  3.小组讨论每句话的意思,看谁说得最准确。

  轻诺必寡信:轻易得到的许诺总是缺少信用,经常把事情看得太简单,做起来一定有很多困难;轻易向别人许诺的人,不会守信用。

  失信不立:不讲信用的人无法在社会立足。引申为无法立足于社会,无法得到别人的认可。

  小信成则大信立:做小事情讲信用,就能够建立起很大的信用。

  4.收集整理同学们有关诚信的名人名言,整理好之后给学生罗列出来,让学生增加诚信方面的知识,今后的写作可能会用到。

  如: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言无常信,行无常贞,惟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荀子

  信犹五行之土,无定位,无成名,而水金木无不待是以生者。——朱熹

  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卢照龄

  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相报。——李嘉诚

  一个企业要永续经营,首先要得到社会的承认、用户的承认。企业对用户真诚到永远,才有用户、社会对企业的回报,才能保证企业向前发展。——张瑞敏

  真诚到永远。——海尔著名广告语

  一丝一毫关乎节操,一件小事、一次不经意的失信,可能会毁了我们一生的名誉。——林达生

  品牌包含了公司多年来积累的诚信声誉,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英国商人

  二、我爱阅读

  1.老师指导学生欣赏《手影戏》,自主积累词语。

  2.通过读课文,体会和小朋友一起做手影游戏时的愉快心情。

9、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片断

  语文园地五

  【学习目标】

  1.通过“识字加油站”认识9个生字词,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培养识字能力。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注意汉字结构的不同,发现汉字和部首的关系。正确书写要求会写的字。

  2.积累表示情感的词汇,体会阅读该类词汇的情感。

  3.学习弟子规,积累文言字词。

  4.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能力。

  【学习重点】

  1.认识9个生字,正确认读词语,发现体会汉字结构特征。

  2.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并学会在句子中正确的使用。

  3.对学生进行阅读的方法指导,使学生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前准备】

  1.查找搜索表示情感类词汇(“笑”和“哭”),搜集《弟子规》其它部分章节,找一两个蕴含道理的小故事。

  2.制作课件,生字词卡片(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环节】

  第一课时

  (识字加油站 字词句运用 我的发现)

  一、识字加油站。

  1.出示生字词卡片,老师带读。

  2.教师引导:大致理解词义。

  3.学生自由认读,同桌互相指读,教师检查认字情况。

  4.照样子写字词,除了课本给出的字,你还能写出哪些以“厂”和“穴”为部首的字?

  5.选一个部首写字,比比谁写的多,比如用部首“木”“氵”。

  6.引导学生发现感悟同一部首的字有什么特征。

  二、字词句运用。

  1.读一读,再选择一两个词语演一演。

  (1)读一读这些词语,他们都表示什么意思?都是属于哪方面的词语?

  (2)从文中选取几个词语,表演一下,看谁演得最像。

  (3)还能否找到更多表示“笑”的词语?小组合作,看哪个小组找的更多。(学生展示自己找的词语,然后教师出示自己找到的词语跟学生交流)

  (4)除了表示“笑”的词语,你还能想出哪些表示情感的词汇,如表示“哭”的词语:痛哭、抽泣、泪流满面。

  2.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试试怎样读更好。

  (1)读句子,在教师指导及词典的帮助下,理解体会一下每个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2)自读句子,注意体会朗读时词语表达的感情。

  (3)小组内讨论并相互合作,看看谁读得更好。

  三、我的发现。

  1.在教师和字词典的指导帮助下认识理解每个词语的意思,并通过字典找出每组词中每个字的意思。

  2.小组互相合作,说说你有什么发现,词语中每个字的意思跟整个词语有什么关系,词语的组成由什么特征。

  3.你还能找出类似的词语吗?

  第二课时

  (日积月累 我爱阅读)

  一、日积月累。

  1.教师出示课件,指导学生学习字词和句子。

  (1)教师指导学生认识生字词,并解释字词意思。

  (2)教师指导学生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引导学生将文本语言翻译成白话文,并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2.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搜集的《弟子规》的其它部分章节,并解释大致意思。教师对其进行指正和解读。

  二、我爱阅读。

  (1)自由朗读,在老师指导下认识文章中的生字词。

  蜜饯(jiàn) 果脯(fǔ) 勤(qín)快 盼(pàn)望 卖(mài)

  (2)我会找多音字

  2.全班齐读,分角色朗读文章。

  3.阅读交流。

  (1)大儿子和二儿子各自最盼望什么?为什么?

  (2)老奶奶为什么会哭?后来为什么又高兴起来?

  (3)老奶奶和老爷爷的话意思一样吗?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4)我们能从老爷爷的话中发现什么道理?今后我们要怎样做?

10、一年级语文上册 语文园地七 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认识表示亲属的词语中的生字,了解家人中的一些称呼。(重点)

  2.初步掌握形声字的特点。(重、难点)

  3.正确书写“了、才、长、山、儿、四、我、心”这八个字,掌握生字书写的笔顺规则,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难点)

  4.理解并积累八字成语,激发学习成语的兴趣。

  5.在师生共读中,丰富语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课前准备

  1.课件;猴子头饰等。(教师)

  2.搜集八字成语。(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导语:小朋友们,今天老师接到孙悟空寄来的请柬,邀请小朋友们到他的花果山一游。你们高兴吗?西天取经路上孙悟空降妖除魔,可谓是困难重重。今天我们的“花果山之旅”,可爱的美猴王也设置了重重障碍,需要连闯“三关”才能到达,你们有信心吗?

  2.课件出示闯关图。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教师便用充满诱惑力的语言,针对小学生具有强烈好奇心的特点,用“孙悟空的请柬”激励他们积极参与,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个个都迫不及待地想投入到学习情境中。

  二、分层闯关,巧学夯知

  1.识字加油站。

  (1)过渡:勇敢机智的孩子们!让我们一起来到第一关。

  (谁能介绍一下自己的家人?课件出示: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爸爸妈妈伯伯叔叔爷爷奶奶)

  (2)尝试认读。

  ①个人认读,同桌互拼订正。

  ②汇报:指名学生读词语。

  ③分组开火车认读。

  (3)教师强调这些词语中的第二个字读轻声。

  (4)诵读积累。

  ①男女生赛读。

  ②齐读。

  (5)小结:小朋友们真能干!我们顺利闯过第一关。

  2.我的发现。

  (1)过渡:小朋友们,别高兴得太早哟!瞧!第二关是什么呢?

  (2)揭示第二关内容。(课件出示“我的发现”的内容。孙悟空挑衅地说:“你们知道这两组生字有什么特点吗?”)

  ①小组内讨论。

  ②学生试着说一说。

  ③教师小结:第一组“明、晚、昨、时”这些字都是日字旁,都和太阳有关。第二组“妈、奶、姐、妹”这些字都是女字旁,都和女性有关。它们大都是形声字,左边表义右边表声。

  3.字词句运用。

  A.比一比,写一写。

  (1)激趣促写:孙悟空的本领特别大,唯独书写规则是他的弱项。他把这个难题抛给你们了,你们有信心攻克这一关吗?

  (2)火眼金睛:课件出示“书写提示”。

  ①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②汇报交流。(“长”字注意书写的笔顺,“四”字第四笔是竖弯,“心”字三点要写得均匀。)

  ③尝试书写。

  ④展评反馈。

  B.看图写词语,再说一两句话。

  (1)过渡:小朋友们,你们这么聪明可爱,书写得这样认真,孙悟空想给大家增加点难度,大家有信心完成吗?

  (2)课件出示书中的图画。

  ①学生小组内讨论。

  ②同桌互相说一说。

  ③汇报交流。

  ④课件出示:

  牛羊牛羊在山坡上吃草。

  同学我和小明是同学。

  大山远处有一座大山。

  4.日积月累。

  (1)过渡:小朋友们,你们轻松地闯过了三关,孙悟空可高兴了!他想送给你们几条成语。只有会读会背的同学才能拥有它们!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2)出示成语。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

  (3)指名朗读。

  (4)教师讲解成语的意思。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什么,收什么。后比喻做了什么事,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比喻前人为后人造福。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意指学问、成绩等达到很高程度后继续努力,争取更大进步。

  (5)小组赛读。男女生对读。

  (6)带着理解齐读成语,背诵成语。

  (7)谈谈对这些成语的理解。

  (8)交流搜集的八字成语。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学生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创设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闯关游戏”符合儿童的心理水平,特别是接受神通广大的“美猴王”的挑战这一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孩子学习的欲望和兴趣,调动了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对学生的要求一步一步提升,使学生的情绪不断高涨,学习效率高,学得轻松。

  三、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小朋友们,你们用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聪明才智勇闯三关,真了不起!回家千万记住要把你今天的收获和你喜欢的人分享!

  瞧!孙悟空也为你们欢呼鼓掌呢!孙悟空会在花果山带给我们什么惊喜呢?下节课让我们一起踏上“花果山之旅”!

  设计意图:让孩子把自己的收获和喜欢的人分享,既巩固了知识,又让孩子懂得了分享。“孙悟空会在花果山带给我们什么惊喜呢?”激发孩子探究的欲望,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复习名言

  1.过渡: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连闯三关,你们高兴吗?把你们的收获和你们最喜欢的人分享了吗?

  2.指几名学生背诵成语,全班齐背。

  3.小结:小朋友们背诵得可真好!这节课,让我们和孙悟空一起踏上花果山之旅吧!

  设计意图:学习应“温故而知新”。将学过的知识经常复现会巩固学生的瞬时记忆,使其最终成为永久记忆。

  二、初读故事,整体感知

  1.过渡:瞧!孙悟空在津津有味地讲故事呢!我们也去听听吧!(课件播放朗读动漫。)

  2.学生借助拼音尝试自己读故事,要求读准字音,读不准的做上标记。

  3.同桌一起读故事,注意读音。

  4.教师指导细读。

  (1)第1自然段。

  ①请学生读第1自然段。

  ②圈画喜欢的词语或句子读给大家听,说说为什么喜欢。

  ③男女生赛读。

  ④交流猴子为什么要捞月亮。

  (2)第2自然段。

  ①喜欢这个自然段的学生一起读。

  ②指导感情朗读。

  (3)第3、4自然段。

  ①指生读第3自然段。

  ②齐读第4自然段。

  (4)第5自然段。

  ①自己读,猴子们是怎样捞月亮的?边读边画出。

  ②小组讨论。

  ③用自己的话说说猴子们捞月亮的过程。

  (5)第6、7自然段。

  结果怎么样呢?齐读后两个自然段。

  设计意图: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对于这样一篇生动有趣的小故事,教师更要指导学生细读品味,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

  三、观看动画,试着表演

  1.播放动画片。

  2.熟读课文,小组内尝试表演。

  设计意图:“表演”是一种内化感知的过程,同样也是激发学生阅读的过程。教师要给予学生信心与鼓励,让他们敢于表演、乐于表演,这样才能将读书落到实处。

  四、说话训练,拓展思维

  1.交流:猴子们捞到月亮了吗?为什么没捞到月亮。

  2.思考: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事情应该怎么办?

  3.讨论:小朋友们,猴子们从树上跳下来,坐在地上累得气喘吁吁,他们会说些什么呢?发挥想象力猜一猜。

  4.汇报:续说故事。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说话训练中明晰道理,在续编故事中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五、布置作业,分享收获

  小朋友们,相信这次“花果山之旅”你一定收获多多吧!回家把这个故事读给你最喜欢的人听吧!

  设计意图:孩子都喜欢把自己最喜欢的东西与别人分享,知识也不例外。孩子会在分享中加深感悟,激发兴趣。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觉得最大的成功之处就是教学设计符合儿童的心理水平,所创设的“闯关活动”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以学生喜欢的“孙悟空”入手,以“花果山之旅”贯穿全课,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不断高涨,学习效率极高。

11、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六

  教学目标

  1.能将自己的收获表达清楚,能运用上积累的优美词句。

  2.体会拟人句的特点,学会写拟人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充分大胆地展示自己的作品,培养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本单元的3篇课文,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二、学习“交流平台”。

  1.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你阅读第六单元的课文时有什么新发现?(学生自由交流,并推选出表达清楚的同学。)

  2.表扬有新发现的同学,让学生交流自己总结的学习方法。

  3.课本里有4位同学也有自己的发现,请女生、男生分别读一下。

  4.小结:边阅读边思考,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同学们要多用新发现的方法进行训练,大家的语言能力才可以进一步提高。

  三、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第一题。

  1.复习学过的修改符号(添加、删减、置换)。

  2.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下面这段话。

  什么呢?

  (二)第二题。

  1.初读理解,用心体会。

  读下列各句,体会各组句子间的共同特点。(课件出示)

  ◇妈妈还是死命追着不放,到底追上了,可是雨来浑身光溜溜的像条小泥鳅,怎么也抓不住。

  ◇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

  ◇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

  ◇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都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2.分析比较,感悟发现。

  (1)说说你从这些句子中发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带点词语体会)

  (2)总结:前两句写雨来,把他比作小泥鳅、小鸭子,生动地表现了他机灵、活泼的形象;后两句写不同的敌人,把他们的手、眼比作鹰的爪子、恶狼的眼睛,生动地表现了敌人的凶狠。

  3.联系阅读,拓展视野。

  (1)说说你还从本单元各课中搜集了解到哪一些类似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说说你从课外阅读中积累到的类似的语句,比一比谁积累得最多。

  四、学习“日积月累”。

  1.导语: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兴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

  (根据学生课堂反应,教师提示:一个称“诗仙”,一个称“诗圣”。)

  2.揭题: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顺势揭题,简介背景。

  3.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教师介绍背景。

  4.引语: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又会想到些什么呢?

  学生自学。

  初步理解要求学生围绕问题,自由读诗,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尽:完。独去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

  指名回答,评议交流吟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5.讨论:诗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你最欣赏哪一句?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序号、小标题和空行的方式,将长文章分成几部分的写法;还学习了用具体的事物来表现人物的神态和动作,从而让表达更生动形象的方法;积累了修改符号和一首古诗。同学们要多多将积累的学习心得运用到日常的阅读和写作中,努力增强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

  教学反思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训练学生总结小标题,总结文章大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以句子训练为中心,引导学生体会生动描写的特点,使学生能在以后的写作中加以运用,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理解、背诵《独坐敬亭山》,从语句中体会作者心境。

幼儿园学习资源推荐 《羿射九日》生字笔顺拼音组词等知识点、练习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 《爬山虎的脚》同步练习 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三知识点 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六同步练习 《火烧云》同步练习 《荷叶圆圆》课文生字笔顺拼音组词等知识点 《要下雨了》课文生字笔顺拼音组词等知识点归类及同步练习 《小壁虎借尾巴》生字拼音组词笔顺 《棉花姑娘》课文生字组词拼音等知识点归类 《梅兰芳蓄须》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类复习 中考语文经典考题极幻之事中蕴含极真之理 《猫》课后习题答案小练笔 《羿射九日》近反义词,词语解释,课后习题答案 《匆匆》生字词等知识点归类及课时练习题 三年级下册口语交际二语文园地二知识点练习题 《口语交际》交际方法指导与例文《父与子》

最新学习资源 我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凸显语文味 小学语文万能答题公式,记好它考试不用愁! 开学请这样学语文!阅读、背诵、日记、生活、作文一个不能少 小学语文必须烂熟于心的30个成语故事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万能公式 诗词鉴赏《遣悲怀三首》 《荷叶圆圆》教学反思 优秀作文选登原来,悟空爱学习——《西游记》读后感 《石钟山记》原文及翻译 《季氏将伐颛臾》原文及翻译

相关信息 语文老师学期工作计划 语文课内辅导整改报告 语文教师年底总结1500字 语文教师年终个人工作总结范本 语文教师教学个人工作计划 语文教师年度考核工作总结 语文老师工作计划 语文教研活动总结报告与反思 语文教学“激趣”手段(河大版七年级上册) 语文教师述职报告10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