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鹧鸪天》习题及答案
向子諲
有怀京师上元,与韩叔夏司谏、王夏卿侍郎、曹仲谷少卿同赋。
紫禁烟花一万重,鳌山宫阙倚晴空。玉皇端拱彤云上,人物嬉游陆海中。
星转斗,驾回龙。五侯池馆醉春风。而今白发三千丈,愁对寒灯数点红。
【注】①向子諲(yīn):字伯恭。金兵进犯、宋室南渡后,他力主抗金,因得罪秦桧,于是被贬还乡。②上元:元宵节。③驾回龙:龙驾回宫。
1.本词以“愁”字作结,凝重含蓄,发人深思。请品析“愁”字的深沉意蕴。(3分)
2.从整首词来看。本词突出的两种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1.①时光流逝,往事如梦,白发愁丝,年华老去,内心深沉感伤。(1分)
②被贬之苦:昔日亲历京城上元节热闹繁盛,而今僻居乡里,美景不在,内心满怀失落。(2分)
③亡国之苦:昔日歌舞升平,而今国家破亡,内心无限怅恨。(2分)
2.①虚实结合。(1分)当年汴京元宵花灯的繁盛、万众欢乐的场景是虚写,但最后两句词意陡转,作者看到眼前萧索凄清的情景是实写,表达了作者抚今追昔、恍若隔世的感叹。(2分)②对比。(1分)当年目睹京城繁华,亲历北宋盛况,此时僻居乡里,只能与数点寒灯作伴,用往昔的乐景和此刻的萧疏凄清作对比,突出词人内心的愁绪。(2分)
2、《秦楼月》习题及答案
向子湮
芳菲歇,故园目断伤心切。伤心切。无边烟水,无穷山色。
可堪更近乾龙节,眼中泪尽空啼血。空啼血。子规声外,晓风残月。
【注】①向子湮:南宋初年主战派大臣之一。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徽、钦二帝被金兵掳去,中原尽失,1129年,金兵进湖南围长沙,他曾率军民与金兵血战八昼夜。
②乾龙节:古人以“乾龙”喻帝王。乾龙节,指宋钦宗赵桓的生日。
1.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人为何而“伤心切”?(3分)
2.这首词和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都运用了“晓风残月”的意象,但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1)芳菲凋零,意境苍凉(2)极目远眺故国家园,想到美丽的故园已落入敌方之手,不禁悲从中来(3)对战乱之前何等繁盛的故园风土人情的眷念(4)钦宗的生日即将来临,本是个欢庆的节日,现在国土已失,诗人虽率军抗金,但亦不能挽回大宋败局,抒发国耻未除之恨。(3分,任选三点)
2.向词表现的是山河破碎、国破家亡后的哀怨、悲痛之情;(2分)柳词表现的是离别后的凄清、孤寂之情。(2分)
3、《鹧鸪天》习题及答案
向子諲
有怀京师上元,与韩叔夏司谏、王夏卿侍郎、曹仲谷少卿同赋。
紫禁烟花一万重,鳌山宫阙倚晴空。玉皇端拱彤云上,人物嬉游陆海中。
星转斗,驾回龙。五侯池馆醉春风。而今白发三千丈,愁对寒灯数点红。
【注】①向子諲(yīn):字伯恭。金兵进犯、宋室南渡后,他力主抗金,因得罪秦桧,于是被贬还乡。②上元:元宵节。③驾回龙:龙驾回宫。
1.本词以“愁”字作结,凝重含蓄,发人深思。请品析“愁”字的深沉意蕴。(3分)
2.从整首词来看。本词突出的两种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1.①时光流逝,往事如梦,白发愁丝,年华老去,内心深沉感伤。(1分)
②被贬之苦:昔日亲历京城上元节热闹繁盛,而今僻居乡里,美景不在,内心满怀失落。(2分)
③亡国之苦:昔日歌舞升平,而今国家破亡,内心无限怅恨。(2分)
2.①虚实结合。(1分)当年汴京元宵花灯的繁盛、万众欢乐的场景是虚写,但最后两句词意陡转,作者看到眼前萧索凄清的情景是实写,表达了作者抚今追昔、恍若隔世的感叹。(2分)②对比。(1分)当年目睹京城繁华,亲历北宋盛况,此时僻居乡里,只能与数点寒灯作伴,用往昔的乐景和此刻的萧疏凄清作对比,突出词人内心的愁绪。(2分)
4、《芦花鞋》词语解释课文分析课后习题解答及同步练习附答案
一.课文主题
本课选自《青铜葵花》,讲述了青铜一家人快乐的采芦花、编制芦花鞋、青铜卖芦花鞋的生活片段,体现了在苦难中他们互相关爱,为他人考虑的美好淳朴品质。
二.作者简介
曹文轩,1954年1月出生于江苏盐城,中国儿童文学作家。他197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并留校任教,他是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
代表作品:《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根鸟》《青铜葵花》等等。
三.多音字
当dàng(妥当) 露:lù(露宿) 空:kōng(空旷)
dāng(当初) lòu(露面) kòng(空缺)
四.近义词
均匀——匀称 厚实——雄厚
寻觅——寻找 倾覆——颠覆
空寂——空旷 祈求——恳求
清新——清澈 疑惑——怀疑
欣喜——愉快 遗憾——缺憾
漂亮——美丽 叹息——感慨
五.反义词
均匀——杂乱 厚实——单薄
兴奋——疲劳 空闲——繁忙
特别——普通 清新——污浊
疑惑——相信 欣喜——忧愁
暖和——严寒 空寂——热闹
便宜——昂贵
六.词语解释
1.均匀:分布或分配在各部分的数量大致相同。本文指芦花搓进草绳里的数量相同。
2.寻觅:寻求,探索。
3.倾覆:(物体)倒下。本文指芦花被风吹往一个方向倒下。
4.空寂:空旷而寂静;寂寥。
5.抚摸:用手轻轻地按着并移动。
6.疑惑:心里不明白;不理解。
7.遗憾:不称心;很可惜。
8.编织:使条状物互相交错或钩连而组织起来。
9.祈求:诚恳地希望或请求。
10.抚摸:用手轻轻地按着并移动。
七.课文分析
小朋友们,芦花鞋是全文的线索,全文是围绕它来写的。
课文按照编芦花鞋—–卖芦花鞋—–城里人买芦花鞋—–脱芦花鞋的顺序组织材料,编排课文的。下面有几个问题可以帮助孩子更好的进行课文理解。
1、“当第一双男鞋和第一双女鞋分别从爸爸妈妈的手中编织出来时,全家人都很开心,两双鞋在一家人手里传来传去地看个没够。”这两句话说明了什么?
说明全家人对这两双鞋很满意,从侧面表明了这两双芦花鞋做的很精致,很漂亮,也体现了全家人对这两双鞋的喜爱之情。
2、“接下来的日子里,青铜天天背着几十双芦花鞋到油麻地镇上去卖,那些芦花鞋实在太招人喜欢了,一双一双的卖了出去,仅仅过了三天,就只剩下11双了。”请孩子们谈谈对这段话的理解。
“天天”表现了青铜执着,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太招人喜欢了”“仅仅过了三天,就只剩下11双了”表明那些芦花鞋制作得十分精致、漂亮,特别受欢迎。
3、青铜一家人空闲时编芦花鞋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青铜一家生活艰难,做鞋卖可以挣点钱,补贴家用。
4、小朋友们,想象一下,青铜脱下芦花鞋后会做什么?
示例:青铜会把自己的芦花鞋送给那个人。
青铜一家人的生活态度给了你怎样的启发?
示例:无论生活多么艰辛,都不能放弃希望,要齐心协力,共同努力。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上文片段节选自曹文轩(作者)的《芦花鞋》。
2.《芦花鞋》主要讲了青铜为了增加家里收入,编织芦花鞋,跑进风雪里,冒雪卖芦花鞋,赤脚踏雪回家几件事,最后为了满足一个顾客的需求,脱下自己的穿的鞋卖给对方,表现了生长在艰苦环境中的孩子顽强的性格和善良的心灵。
3.用“”画出上文中的比喻句,并说说有什么作用。
把两双鞋比作“四只鸟窝”“两对鸟”,表现了芦花鞋形状好看,还有灵动之美。
4.《芦花鞋》中有哪些地方使你感动,又是什么感动了你?
示例:在大雪纷飞的日子,青铜以“今天天冷,更有人会买鞋”的理由说服家人,之一要去镇上卖芦花鞋;在雪越下越大的街上,青铜一直顶着风雪守着芦花鞋,直到卖完芦花鞋。这些都使我感动。青铜坚持不懈、不畏艰难的顽强一直,以及为家人分担,为他人着想的善良心灵感动了我。
同步练习1
一、辨字组词。
搓( ) 祈( ) 屑( )
差( ) 折( ) 稍( )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一( )路人 一( )芦花鞋 一( )污迹
一( )雪屑 一( )叹息 一( )刺骨的寒冷
三、读下面一段话,完成练习。
那鞋的制作工序是( )将上等的芦花采回来,( )将它们均匀地搓进草绳里,( )编织成鞋( )。那鞋很厚实,像暖和和的鸟窝。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这个片段写了( )。
3.用“”画出鞋的制作过程的句子。
4.用“先……然后……再……”写一段通顺连贯的话。
四、本文是一篇感人的故事,写到了家庭的温暖。现实生活中,你有没有感到亲人的温暖?写一写,和大家交流一下。
同步练习2
参考答案如下:
一、
搓(搓衣服) 祈(乞求) 屑(不屑)
差(出差) 折(折合) 稍(稍微)
二、一(行)路人 一(双)芦花鞋 一(丝)污迹
一(蓬蓬)雪屑 一(声)叹息 一(股)刺骨的寒冷
三、1.:,,。
2.芦花鞋的制作工序。
3.先将上等的芦花采回来,然后将它们均匀地搓进草绳里,再编织成鞋。那鞋很厚实,像暖和和的鸟窝。
4.我先用针穿了线,然后找出碎布,最后把碎布缝在一起形成布口袋。
四、示例:
那是去年夏天的一个周末,我和妈妈去承包田摘了点蔬菜,不知咋整的回来后就开始高烧。妈妈急忙给我吃了药,然后,又给我用白酒搓,可就在她把我的衣服掀起的一刹那,妈妈嗷了一声。原来,我的身上起了一些米粒大小的红点子。妈妈吓坏了,立即叫上爸爸打车把我拉到了市医院。经过检查,医生说我得的是紫斑症,是由于花粉或者食物过敏引起的,虽然不是太严重,也需要住院治疗一段时间。就这样我成了小病号。
那段时间,爸爸因为要看管家里养的貉子,照顾我的责任就落在了妈妈一个人的身上。当时,医生每天要给我挂三遍吊针,一挂就是三个来小时。早上、中午这两次针,因病房里有人,大家互相照顾,还好打发,可晚上要打到11点多,真是熬坏了妈妈。我每次梦中醒来,都看到妈妈坐着冰冷的板凳,趴在我的床头,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输液管……那一刻,我的心好酸,都是我,让妈妈的面容日渐憔悴;都是我,让妈妈的双眼布满血丝。我哭着说:“妈,对不起!”
可妈妈却笑了,她摸着我的小脸儿说:“傻孩子,咋还和妈妈客气呢?你有病,妈妈照顾你是应该的。只要你快快好起来,妈妈就高兴了。”一个多月的治疗,我的病终于好了,妈妈却瘦了一大圈。可她却风趣地说:“没想到我竟然减肥了!”看着妈妈久违的笑容,我的心里满是感激。
一、读拼音,写词语。
搓洗 祈求 污迹 遗产 震撼
葵花 纸屑 芦花 下雪 青铜
二、比一比,再组词。
祈(祈求)污(污迹)屑(纸屑)遗(遗憾)搓(搓洗)
诉(诉说)亏(吃亏)削(剥削)馈(馈赠)挫(挫折)
三、多音字组词。
dānɡ 当然kōnɡ 天空
dànɡ 适当kònɡ 空地
四、近义词。
均匀—(匀称)厚实—(结实)兴奋—(高兴)空寂—(空旷)
遗憾—(可惜)清新—(清爽)祈求—(请求)欣喜—(欢喜)
五、反义词。
均匀—(杂乱)欣喜—(悲哀)疑惑—(确信)厚实—(单薄)
六、用合适的词语填空。
(暖和)的鸟窝 (闪着银光)的芦花 (细软)的绒毛
(清新)的空气 (不停)地寻觅 (针刺般)的寒冷
七、请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物体)倒下。(倾覆)
2.空旷而寂静。(空寂)
3.用手轻轻按着并来回移动。(抚摸)
4.大可惋惜。(遗憾)
5.怀疑困惑。(疑惑)
6.寻找。(寻觅)
九、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上文片段节选自曹文轩(作者)的《芦花鞋》。
2.《芦花鞋》主要讲了青铜为了增加家里收入,编织芦花鞋,跑进风雪里,冒雪卖芦花鞋,赤脚踏雪回家几件事,最后为了满足一个顾客的需求,脱下自己的穿的鞋卖给对方,表现了生长在艰苦环境中的孩子顽强的性格和善良的心灵。
3.用“”画出上文中的比喻句,并说说有什么作用。
把两双鞋比作“四只鸟窝”“两对鸟”,表现了芦花鞋形状好看,还有灵动之美。
4.《芦花鞋》中有哪些地方使你感动,又是什么感动了你?
示例:在大雪纷飞的日子,青铜以“今天天冷,更有人会买鞋”的理由说服家人,之一要去镇上卖芦花鞋;在雪越下越大的街上,青铜一直顶着风雪守着芦花鞋,直到卖完芦花鞋。这些都使我感动。青铜坚持不懈、不畏艰难的顽强一直,以及为家人分担,为他人着想的善良心灵感动了我。
5、《唐多令》习题及答案
邓剡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鸟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词人简介
邓剡(1232-1303)又名光荐,字中甫,又号中斋,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景定三年进士,为文天祥门友。剡以诗名世,江万里屡荐不就,后随天祥赞募勤王。宋末,元兵至,携家入闽。端宗即位,广东制置使赵潽晋辟为斡办官,荐除宣教郎、宗正寺簿。祥兴元年六月,从驾至硅山,除秘书丞,兼权礼部侍郎,迁直学士。宋亡,投海者再,元兵打捞之,不得死。元将张弘范礼致之,与文天祥同押北上,舟中唱和。有诗集名《东海集》,天祥为序。至建康以病留,天祥赋诗别之。久之,得放归。
1.“飞透窗纱”中的“飞透”二字极具表现力,请做简要分析。(5分)
2.下阕中的“雁”这一意象具有怎样的特点?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6分)
参考答案
1.“飞透”二字写秋风吹动树叶的声音透窗而入。(2分)这两个字极具力量,带有夸张的意味,既写出了浓郁的秋意,又强烈暗示出诗人内心在改朝换代、沦落天涯之时的悲凉伤感。(3分)(意思对即可)
2.“雁”这一意象的特点:①因季节变化从自己的家园北方南迁;②寒夜里无处可栖,只能伴着清冷的明月,栖于瑟瑟的芦花之上。(4分)“雁”的形象寄寓了诗人对乱离中有着不幸处境的人民(也包括自己)的无限同情和慨叹。(2分)(意思对即可)
6、《诉衷情》习题及答案
万俟咏
一鞭清晓喜还家,宿醉困流霞。夜来小雨新霁,双燕舞风斜。
山不尽,水无涯,望中赊。送春滋味,念远情怀,分付杨花。
【注】赊,空阔。
1.词中哪几个字点明了这首词的旨意?这首词写景时采用了什么手法?(4分)
2.“分付杨花”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主要分付杨花什么?(4分)
参考答案
1.喜还家。这首词移情入景,写景有着“以情带景”的特点,诗人带着愉快的心情去写景,因此,“小雨新霁”、“双燕舞”无不传达出作者内心的喜悦之情。
2.拟人手法。作者将归家前的思家怀人的伤感情味,统统交给杨花去发落。
7、《千秋岁引》习题及答案
王安石
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楚台风,庾楼月,宛如昨。
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耽搁。可惜风流总闲却!当初漫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梦阑时,酒醒后,思量着。
【注】①宋玉《风赋》中说:楚王游于兰台,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②《世说新语•容止》中说:庾亮武昌与诸佐吏殷浩之徒上南楼赏月,据胡床咏谑。
1.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其中两种。(4分)
2.这首词采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结合词的内容,指出其中两种并作具体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1)(4分)这首词蕴含的情感主要有:①宦游思乡的悲凉;②对自由自在生活的怀念;③缰利锁,缚人手脚;世情俗态,耽搁了自由生活的感慨。(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2.(4分)(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①融情于景,借景抒情。上片以写景为主,像是一篇凄清哀婉的秋声赋,又像是一幅岑寂冷隽的秋光图。旅舍客馆本已令羁身异乡的客子心中抑郁,而砧上的捣衣之声表明天时渐寒,已是“寒衣处处催刀尺”的时分了。 “孤城画角”则是以城头角声来状秋声萧条。
②虚实结合,虚实相生。“孤城画角”唤起了人们对空旷寥阔的异乡秋色的联想。下面接着说:“一派秋声入寥廓”,“一派”本应修饰秋色、秋景,而借以形容秋声,正道出了秋声的悠远哀长,也能给人以空间的广度感,燕子东归,大雁南飞,都是秋日寻常景物,而燕子飞往那苍茫的海上,大雁落向平坦的沙洲,都寓有久别返家的寓意,自然激起了词人久客异乡、身不由己的思绪。
③用典。“楚台风”用典。宋玉《风赋》中说:楚王游于兰台,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庾楼月”亦用典。《世说新语•容止》中说:庾亮武昌与诸佐吏殷浩之徒上南楼赏月,据胡床咏谑。这里以清风明月指昔日游赏之快,而于“宛如昨”三字中表明对于往日的欢情与佳景未尝一刻忘怀。
④直抒胸臆。下片以议论的方式表达了为功名利禄所缚、失去自由随心生活的无奈,有对生活的顿悟,对宦游生活的追悔之意。
8、《南乡子》习题及答案
王安石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
绕水恣行游,上尽层楼更上楼。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
【注】此诗为王安石晚年谪居金陵、任江宁知府时所作。
1.这首词的上阕是运用什么表现手法来表达情感的?请简要分析。(4分)
2.这首词以“槛外长江空自流”作结,有何妙处?(4分)
参考答案
1.运用对比手法,将一片郁郁葱葱的王气正盛之地与四百年后的古墓荒丘作对比,突出了眼前情境的荒凉,抒发了昔盛今衰的愁情。(“对比”1分,对比的内容1分,突出“荒凉”1分,“昔盛今衰”1分)
2.①紧承上文的游踪和感慨,衔接自然。 ②一个“空”字,写出了长江奔流不息,从不因任何事而改变的特点,抒发了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或物是人非)的感慨。 ③使人展开联想和想象,扩大了诗歌的意境,丰富了诗歌的意蕴。
9、《青蛙卖泥潭》生字拼音组词等知识点归类及同步练习题附答案
一、生字笔画笔顺
二、会写字及组词
蛙wā(青蛙)(牛蛙)(蛙声)
卖mài(买卖)(卖书)(出卖)
搬bān(搬家)(搬运)(搬动)
倒dào(倒车)(倒影)(倒立)
籽zǐ(草籽)(菜籽)(花籽)
泉quán(泉水)(温泉)(山泉)
破pò(破坏)(打破)(破碎)
应yīng(应该)(应当)(应有尽有)
三、易错字
蛙:右半部分是两个“土”,不是一竖到底。
卖:第三笔为横钩,最后一笔是点。
四、多音字
喝hē(喝水)hè(喝彩)
倒dǎo(倒下)dào(倒立)
应yìng(答应)yīng(应该)
五、近义词
吆喝—叫卖 舒服—舒适
应该—应当 周围—四周
六、反义词
买—卖舒服—难受
周围—中心尽情—拘束
七、教材分析
《青蛙卖泥塘》是一篇童话故事,这个故事讲了青蛙想卖掉烂泥塘,搬到城里住,但是没有人买,于是他听取小动物们的建议在泥塘周围栽了树,种了花,引了水,修了路,还在泥塘旁边盖了房子。在不知不觉中,以前的烂泥塘被青蛙用勤劳的双手创造成了一个美好、舒适的住所。看到这样美好的环境,青蛙就不再卖泥塘了。故事篇幅较长,但条理清晰,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明白劳动的意义。
八、课后习题
说一说青蛙为卖泥塘做了哪些事,最后为什么又不卖泥塘了。
青蛙听从老牛的建议,在泥塘的周围种上了小草;听了野鸭的建议,引入了泉水;又听从了小鸟、蝴蝶、小兔、小猴等的建议,栽树、种花、修路、盖房子。最后泥塘的环境得到了改善泥塘变得非常美,所以他不卖泥塘了。
选做:青蛙最后吆喝了些什么?如果向同学推荐一样东西,如一本书、一种文具,你会说些什么?
青蛙最后吆喝:“多好的地方!有树,有花,有草,有水塘。你可以看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听小鸟在树上唱歌。你可以在水里尽情游泳,躺在草地上晒太阳。这儿还有道路通到城里……
书包:多好的书包!外形像一扇门,颜色像天空,还有一只可爱的加菲猫时刻陪伴着你。它有两层,第一层可以用来装铅笔盒,里面有几个小袋子,可以装一些小东西。第二层可以用来装语文书、数学书等。第二层也有几个袋子,可以用来装本子、试卷等。书包的背面有一个拉杆,底部有四个轮子,就算装满东西,拉起来也一点儿不费力……
参考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牛蛙)(卖点)(搬家 )(倒影 )(草籽 )
(甘泉 )(破烂)( 应当 )(木牌)( 沙坑 )
二、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上面打“√”。
播撒(sǎ ) 倒(dào )立 吆喝(hè )
撒(sā) 手 卧倒(dǎo) 喝(hē) 水
三、比一比,再组词。
卖(买卖)倒(倒水)籽(草籽)泉(泉水)
买(买卖)到(到底)仔(仔细)原(原来)
四、近义词。
吆喝——( 叫喊 ) 舒服——( 舒适 ) 采集——( 收集)
五、反义词。
卖——( 买 ) 舒服——( 难受) 尽情——(拘束)
六、选词填空。
好坏 买卖
1、无论天气(好 )( 坏),我都要去上学。
2、这条街(买)( 卖 )兴隆,十分繁华。
于是 要是 就是
3、不过,(要是)周围有些草就好了。
4、( 于是),他就去采集草籽,播撒在泥塘周围的地上。
5、这地方好是好,(就是)塘里的水太少。
七、略
八、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蜗牛和蚯蚓
绿油油的菜地里,一只蜗牛在墙角边爬。蚯蚓看见了,问:“蜗牛哥,你到(哪里)去呀?”蜗牛说:“我要到墙顶上去,看看远处有些(什么)。”蚯蚓突然笑了起来,“哼!你也想到墙顶上去吗?不要幻想了吧!你可是爬得慢慢腾腾的呀!”蜗牛不(理)它,慢慢地爬上了墙壁。蚯蚓觉得蜗牛太可笑了,就去睡觉了。蚯蚓一觉醒来,(再)也看不见蜗牛了,原来蜗牛早已爬上了墙顶了。
1、划去括号里不恰当的字词。
2、蜗牛先是在 ( 墙角) 爬,后来慢慢爬上了( 墙壁),最后爬到 (墙顶)。
3、照样子,写词语。
绿油油 (红彤彤)(绿茵茵)(黄澄澄)(白茫茫)(金灿灿)(黑乎乎)
慢慢腾腾(认认真真)(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高高兴兴 )(明明白白)(平平安安)
4、短文的寓意是:(C)
A、蚯蚓太骄傲了。
B、蚯蚓瞧不起蜗牛。
C、做任何事,只要有决心、有毅力,就一定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