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描写作文讲评教案(苏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托班教案|小班教案|中班教案|大班教案|特色教案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文档大全 > 中学教案

人物描写作文讲评教案(苏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时间:2022-08-12 11:51:09

人物描写作文讲评教案(苏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是非常优秀的内容,希望能让找寻中学教案的您有所帮助。

1、人物描写作文讲评教案(苏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作文讲评教案

  一.讲评目标

  1.提高学生仔细观察﹑准确把握人物外在形象的能力。

  2.锻炼学生从人物外在形象体现人物内心及其性格的能力。

  3.培养学生正确的采用多种描写方法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

  4.加强对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这一基本语文素养的训练。

  二.讲评重难点

  人物描写能力的培养

  三.讲评方法

  案例法﹑分组讨论法﹑讲解法﹑点拨法等。

  四.讲评过程

  1.导入:

  上节作文课,我们写作的话题是有关人物形象及人物的个性特点,那么同学们对人物描写方法的掌握情况又是如何呢?我们来看一看上篇作文同学们的表现情况。

  上一篇作文表现比较优秀的有以下同学:蒋蓉蓉﹑印少平﹑葛贝贝﹑张颖﹑仲麒麟﹑郭佳慧﹑周梦洁﹑黄树婷﹑张自然﹑张金秋﹑谷宇轩﹑孙悦,这些同学的作文很值得大家去学习,其中尤以黄树婷﹑谷宇轩﹑葛贝贝﹑仲麒麟这四位同学的描写最突出。

  2.片段欣赏

  ⑴.黄树婷的《她是一个爱贪小便宜的人》肖像描写精彩的片段:

  “她胖胖的身躯,一头卷发使本身就鼓鼓的脸显得更大了,有点像《西游记》中的如来佛祖。眼睛挤得只剩下了一条缝,乍一看,还以为她眯盹着呢,可仔细一瞧,那小小的豆一般大的眼睛里却有着一股子相当精明的光,好像时刻瞅准了机会沾点小便宜……”

  谷宇轩的《他是一个性格爽朗的人》肖像描写精彩的片段:

  “……他比我稍稍有点胖,一头浓密的黑发盖在头皮上,一双炯炯有神却常常眯起来的眼睛,一只鼻子加上一张时时翘着的嘴巴就构成了他的脸,一张看起来不是很帅却十分精神的脸……”

  葛贝贝的《她是一个性格活泼的人》肖像描写精彩的片段:

  “乌黑乌黑的头发,虽然是短发,但还是带着股秀气,跑起步的时候,辫子一摇一摆,好看极了;那双水灵灵的眼睛,充满了活力﹑天真;嘴巴稍大,说起话来娓娓动听,搞笑不断,和她在一起玩耍的日子,我总是很开心﹑快乐,只要有她在,那个地方就有笑容……”

  ⑵黄树婷的《她是一个爱贪小便宜的人》语言﹑动作描写精彩的片段:

  “因为她胖,左邻右舍们都叫她胖大嫂。

  ‘胖大嫂,今儿又买什么好东西了?’路上有人问。

  ‘四只鸡,特肥,您猜多少钱?’

  ‘起码得几十块钱吧?’

  ‘哪儿呢!’她的唇角高兴地翻起来,口气十分得意。‘两块钱一只,一共是八块钱,病鸡多实惠。’她却说越起劲,那双小眼睛眯成一条缝,一头卷发随着她大大的脑袋跳起了迪斯科。

  刚进家门,外面传来了小贩‘卖西红柿’的吆喝声,随着一连串‘咚咚’的声音,她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到小贩跟前,似乎害怕迟来一步有人会把西红柿抢走。只见她眯着眼打量了那个瘦弱的小贩,便迅速的伸出胖胖的小手在堆中挑拣着,几个又红又大的西红柿挑好了,趁着小贩看秤的那个当儿,便顺手在摊位上拿了一个特大个的西红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装入自己的衣袋,嘴里又和小贩瞎扯着,这一系列动作,小贩却一无所知,只是红着脸憨厚的笑着说;‘大嫂,您拿好。’胖大嫂将称好的西红柿倒进了自己的篮子里,像一只凯旋的公鸡丁丁当当的回家了……”

  ⑶仲麒麟的《我是一个性格诚实的人》心理描写精彩的片段:

  “一节课很快过去,我带着沉重的心情站起来,抬头看了看老师,又看了看我手中的试卷,心中想:我改还是不改呢?但终究我还是把那张试卷装进了书包。

  第二天来学校之后,我总觉得有许多双眼睛好似在盯着我,我的心里感到惶恐,‘难道同学知道我的试卷改错了吗?’我心想。到了最后一节课时,我鼓足了勇气拿着试卷去办公室,告诉了老师事情的来龙去脉,说完后我一直羞愧地低着头,后来我慢慢抬起头来,好像看见老师满意的眼神,便说:‘老师,您为什么不批评我?’老实说:‘知错能改就是好孩子。’……”

  3.作家笔下人物回忆(复习前面课文所学内容)

  同学们,请回忆一下下面的两段人物描写片断中描写的分别是哪两个人?并且说说你从这两段文字中能看出主人公什么样的性格特点?从中你能学会什么样的人物描写手法?

  ⑴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这时,我忽然记起哪本杂志上的一段访问记。

  ⑵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在笑容里,快活地露出坚固的雪白的牙齿,虽然黑黑的两颊有许多皱纹,但整个面孔仍然显得年轻,明朗。

  注:⑴鲁迅,外形瘦弱﹑精神矍铄。

  ⑵外祖母,开朗的性格,年轻明朗的心态。

  4.同学们献计献策大展身手的时候

  ⑴朗读蒋蓉蓉同学的作文《她是一个性格倔强的人》,这篇作文人物肖像描写贫乏,同时也缺少对妹妹倔强性格的细节描写。

  ⑵朗读张颖同学的作文《她是个性格活泼的人》,这篇作文缺少对人物肖像的描写。

  5.新颖的作文

  ⑴周梦洁同学作文的开头方式:

  “大家好!今天就让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个搞笑名人,相信你们一定都很期待她吧!下面就让我来为大家介绍吧……”

  朱甜甜同学作文的开头方式:

  “她——长着圆圆的脸蛋,但是在她那圆圆的脸上却留下永远也抹不掉的伤,她就是我们班鼎鼎大名的……

  据我前面介绍,她脸上有一道抹不掉的伤痕……”

  ⑵印少平同学的题目是《它是一个性格开朗﹑活泼的“人”》,节选的主人公是作者曾经养过的一只名叫“欢欢”的小狗,这篇文章将小狗看作是有灵性的动物,描写了它的活泼可爱,选题比较新颖,值得同学们去学习。

  6.小组讨论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谈谈这节课你学会了如何描写人物及展现人物个性。

  7.快速修改

  运用本节课所学内容快速修改自己的作文,改完后与同桌互换,再次修改。

  8.由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收获与体会。

  五.老师的“忠言逆耳”

  1.有些同学写的不是自己的经历,而去是别人的故事或风景,不善于思考,有的内容很空洞。

  2.真实是作文的生命,有些同学欺骗老师的同时也在欺骗自己,编造与抄袭作文,实在不应该。

  3.叙述太过于简单,观察不细心,希望大家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多一份观察的心

2、《贝多芬传》(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课题:贝多芬传(节选)(作者:罗曼·罗兰)

  教学目的:1、了解贝多芬及其成就,学习其不懈追求的精神和谦

  逊的品格。

  2、学习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写法。

  学习重点:目标2

  教学方法:研读法、讨论交流法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阅读序幕

  贝多芬是众多音乐名人中的巨匠、泰斗。它为我们留下了许多需我们仰视的音乐巨著——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五交响曲《命运》、第六交响曲《田园》、第九交响曲《合唱》……。让我们虔诚的进入贝多芬的世界,去了解贝多芬的悲苦,去学习贝多芬的精神、品格,去感受贝多芬交响曲的震撼,去一睹贝多芬的风采——(板书课题)

  二、阅读主场

  (一)学生阅读课文,确认作者向我们展示的“贝多芬的风采(一)”的具体内容。

  贝多芬其人的风采:

  对欢乐的讴歌——⑴想讴歌欢乐

  ⑵为讴歌欢乐而力

  ⑶实现对欢乐的讴歌

  非凡的毅力——⑴对人生的追求(一声悲苦,而从不放弃对

  欢乐的讴歌)

  ⑵对艺术的追求(明知在交响乐中引入合唱

  难度大,却坚持不懈地努力)

  超人的才华——⑴《第九交响曲》的写作

  ⑵他人对《第九交响曲》的议论、评价、掌

  声

  高尚的道德——为民族、为我们、为人类而创作,获得巨大成功,却“沉默”、“竟默无一言”(难得的谦逊)

  (二)小组研究讨论组员各自的确认,形成关于贝多芬风采(一)的共识,并推举一个同学做小组发言。

  (三)学生讲述贝多芬的故事,突出课文中“在悲苦的深渊里”、“不幸的人”、“永远受着忧患折磨”、“老是卷在热情和哀伤的旋涡内”等词语显示的贝多芬人生经历的信息。(欣赏《第九交响曲》的基础)

  (四)学生提供通过查阅资料所获得的几个音乐术语的解释(欣赏《第九交响曲》的基础)

  ⑴交响曲:大型管弦乐套曲。通常四个乐章。各乐章的体裁与奏鸣曲相似,但规模较大,音乐主题有较大发展,管弦乐法也较为丰富,适于表现戏剧性较强的内容。

  ⑵Adagio(柔板):乐曲中表示节奏的术语。其节奏相似于慢板。

  ⑶主题:乐曲中具有特征的、并处于显著地位的旋律。它表现一完整或相对完整的音乐思想,为乐曲的核心,亦为其结构与发展的基本要素。

  ⑷弥撒曲:拉丁文missa的音译。天主教在举行弥撒(重复耶稣在十字架上对天主的祭献的仪式)时所演唱的复调风格声乐套曲。

  (五)学生阅读课文,听《第九交响曲》(“合唱”乐章),确认课文向我们展示的“贝多芬风采(二)”的具体内容。

  贝多芬作品的风采:

  深刻的作品主题——主题出现(“神明”“温柔”)

  主题过渡到人声(“严肃”“征服”“斗争”“热烈”“急促”“沸腾”)

  丰富的表现形式——乐队(演奏、“忽然终止”“进行

  曲”)

  歌唱(“低音”“男高音”)

  巨大的创作影响——“空前的成功”“含有暴动的性质”

  “五次鼓掌的欢迎”“狂热的骚动”

  (听完音乐后,让几个音乐素质较好的学生描述自己头脑中出现的画面。)

  (六)小组研究讨论组员各自的确认,形成关于贝多芬风采(二)的共识,并推举一个同学做小组发言交流。

  (七)诵读课文第5、7两段,体会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综合运用的作用。

  三、阅读尾声

  (一)讨论“探究练习”各题。

  (二)解决学生预习中提出的问题。

  (三)背诵“然后是进行曲的节奏……把它紧紧的搂在怀里”。

  (四)课外作业:

  按家长指定摘抄积累课文中的精彩语句,以《我和爸爸(妈妈)走进世界音乐大师贝多芬》为题写一篇短文。

3、《短文两篇》(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课题:短文两篇(阎伯理《黄鹤楼》、张岱《于园》)

  教学目的:1、体会古代建筑艺术。

  2、学习几个文言实词和虚词。

  学习重点:目标2

  教学方法:讲解、朗读、讨论交流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阅读序幕

  还记得崔灏那首诗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诗中讲述的就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自古有“天下绝境”之誉的黄鹤楼(另两楼为“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我们再来读读作为文的《黄鹤楼》。

  二、阅读主场

  (一)学生朗读《黄鹤楼》,要求读准读顺,纠正错读音和错误停顿。

  (二)学生质疑,小组讨论,疏通文意,班上交流。

  1、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字词的含义:

  州城西南隅(角落)尝驾黄鹤返憩(休息)于此

  遂以(用)名(命名)楼观其(它)耸构(楼宇)巍峨

  重(两层)檐翼馆亦荆吴形胜(美丽)之最也

  会(遇到)集灵仙者哉

  2、问题讨论:

  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黄鹤楼?

  位置、命名原因、建筑特点。

  3、研读第4句,用现代汉语流畅翻译,在班上交流。

  (三)学生朗读《于园》,要求读准读顺,纠正错读音和错误停顿。

  (四)学生质疑,小组讨论,疏通文意,班上交流。

  1、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字词的含义:

  于园在瓜州步(水边停船之处)

  五里铺富人于五所园(修建园子)也

  主人处处款(殷勤招待)之

  奇在磊(堆砌)石

  缘(沿着、顺着)坡植牡丹、芍药

  池中奇峰绝(陡峭)壑

  俱以(凭借)假山显(闻名)

  至于(到了)园无可憾矣

  以(因)空奇

  坐其(那)中

  2、问题讨论:

  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于园?主要介绍的内容是采用什么顺序进行介绍的?

  位置、主人、地位、特点。

  空间顺序图式为:

  前堂石坡高二丈后厅临大池卧房槛外再后一水阁

  以实奇以空奇以幽阴深邃奇(以)颓然碧窈(奇)

  3、研读第2段“四奇”的语句,用现代汉语流畅翻译,在班上交流。

  (五)再次朗读两篇短文。

  三、阅读尾声

  (一)课堂练习:

  1、“探究.练习二、三”。

  2、背诵课文。

  (二)讨论学生预习中提出的问题。

  (三)课外作业:

  向家长讲述你对黄鹤楼的总体印象,并以“神游于园”为题,写一段文字。

4、《一面》(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课题:一面(阿累)

  教学目的:1、了解鲁迅先生的为人。

  2、学习按时间顺须记叙见面经过,表现人物特点的

  写法。

  3、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积累词语。

  学习重点:目标2、3

  教学方法:研读法、讨论交流法

  教学时数:两课时

  一、阅读序幕

  同学们知道鲁迅是位大文豪,写过许多文章,又很高的成就,可不一定知道鲁迅的为人。其实,鲁迅先生还是一位爱憎分明、热爱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的民主战士。他在《自嘲》诗中写道:“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正是这种精神的真实写照。今天我们学习《一面》,相信大家经过这“一面”之后,一定会对鲁迅先生有更深刻的认识。(板书课题、作者)

  二、阅读主场

  (一)浏览课文,按记叙要素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作口头叙述:

  时间——

  “1932年秋天”~“一天下午~还要等半个小时的样子”~“这事到现在已经隔了四年”~“1936年10月”

  地点——

  “上海”、“虹口公园”、“内山书店”、“店里”、“店后面长台子旁边”、“南面”、“北面”、“里面”、“书店的门”

  起因——

  “接班还要等半个钟头”,“到内山书店躲雨”,“歇歇”。

  经过——“翻看书籍”,“内山老板殷勤接待”,“卖书缺

  结果——“受到巨大鼓舞和影响”。

  (文章回忆的四十年前的往事:作者去内山书店避雨,和鲁迅先生不期而遇,短短的“一面”,鲁迅先生的外貌和言行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此可见,这是一篇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人物回忆录”)

  (二)阅读讨论

  描写方法 鲁迅先生的外貌特征 性格特征

  中景 (1)瘦瘦的,五十上下,穿牙黄长裳,咬着烟嘴 坚强不屈

  尽心尽力

  忘我工作

  近景 (2)面孔黄白,瘦,长发直竖,胡须浓黑

  (4)黄白的脸,瘦,直竖长发,牙黄羽纱长裳,“一”字似的胡须,捏着黄色烟嘴

  特写 (3)竹枝手指(5)脸——瘦(6)手多瘦

  画出文中描写鲁迅先生外貌的语句,分析其特点,先在小组讨论,再推举一个同学在班上交流。教师归纳,完成下表:

  (三)文中的外貌描写,使我们获得了关于鲁迅先生“瘦但又精神”的深刻印象。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刻画,还大量采用了语言描写的方法。选读文中的语言描写,看看我们还能获得关于鲁迅先生怎样的印象。(学生选读,在小组交流,并推荐代表发言)

  (热情温暖、诚恳慈爱)

  (四)研究题目《一面》设置的好处

  “一面”时间虽然短暂,但鲁迅先生却不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给了“我”巨大的鼓舞和力量。(让学生找出显示给“我”巨大鼓舞和力量的段落,并抽取关键的词语加以体会。)

  (五)学生举例,交流自己在阅读中体会到的作者在用遣词造句方面所显示的的感情色彩。

  (提示:作者是怀着无限的深情缅怀鲁迅先生的,因而,遣词造句感情极其浓烈,字里行间流露着真情。)

  三、阅读尾声

  (一)课堂练习:

  1、分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作用或含义

  ⑴看一下那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我便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分析作用)

  ⑵这一来不会错了,正是他!站在前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憎恶黑暗犹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越老越顽强的战士!(分析含义)

  2、背诵“这是到现在已经隔了四年”至文末。

  (二)课外合作作业

  给爸爸妈妈讲述你对鲁迅先生的新的印象,并以《梦中与鲁迅先生交谈》为题写一读篇短文。(要求短文中的鲁迅先生的特点与课文中的相吻合)

  教学资料——

  *鲁迅与内山书店

  内山书店又日本社会活动家内山完造开设。内山完造1913年来上海,当过日本药房职员,后开设内山书店。与鲁迅交谊很深。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回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致力于日中友好活动,任日中友好协会副会长,曾数次访问中国。1959年访华时,病逝北京,遗体葬于上海。著有《一个日本人的中国观》、《花甲录》和记述中国见闻的随笔集数中。

5、《录音新闻》(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教案设计)

  课题:录音新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教学目标:1、学习运载火箭参试人员为祖国作贡献的精神。

  2、了解录音新闻的特点,学习录音新闻中口语与书

  面语的结合的写法。

  学习重点:目标2

  学习方法:自读、合作交流

  课时计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阅读序幕

  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现场,肯定是一个特别振奋人心的场景。我们不能亲眼目睹这壮观景象,但我们通过广播记者文字和广播员的声音,却真切地感受到了整个运载火箭发射的全过程,感受到了发射前、发射中和发射后的紧张、兴奋、激动的气氛。

  二、阅读主场

  (一)请校园广播站播音员向同学介绍录音新闻广播稿的特点。(课前准备)

  介绍要点:

  1、鲜明的倾向性,真实性(包括现场音响),注重对气氛的渲染,注重报道的条理性。

  2、语言通俗明白,有较强的口语性。

  3、篇幅短小,多使用短句。

  (二)学习小组自行组织阅读,理解熟悉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材料安排的顺序(以时间为序报道火箭发射的全过程)。

  第一部分(1-7段),报道火箭发射的情况(交代这部分的主要内容,引起听众注意/火箭发射的准备/火箭的发射)。

  第二部分(8-15段),报道运载火箭落水的情景(交代这部分的主要内容,过渡/测量船上测量的情况/直升飞机测量情况/现场人们的激动和欢呼)。

  第三部分(14、15段),对发射海区指挥所负责任人的采访。

  (三)以课文为材料,尝试模拟播音。(校园广播站播音员提出播音建议,并进行具体指导)

  (四)播放一段录音新闻,让学生再度感受录音新闻播音稿的写作和广播员的播音,并通过交流,找到学习写作和播音的借鉴。

  (五)学习小组内自由练习。

  三、阅读尾声

  (一)讨论“探究·练习二”。

  (二)解决学生预习中提出的问题。

  (三)词句积累(抄写在积累本上)

  扶摇直上欢呼雀跃荧光屏下锚橘红硕大遥测

  一个火球像流星般的穿过一片白云。

  像一朵硕大的莲花,怒放在蔚蓝色的海面。

  (四)布置作业:

  把学到的播音知识运用于实践,节选课文第一或第二部分,向家长模拟播音,并请家长进行评论。从学校即将举行的运动会选择一件事,为校园广播站写一则广播稿。题目自拟。

6、《三个太阳》(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教案设计)

  课题:三个太阳(黄传会)

  教学目标:1、体会蕴含于课文中的民族胆识和气概,学习崇高

  的南极精神。

  2、体味准确、凝炼、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学习重点:目标2

  学习方法:自读、讨论交流

  课时计划: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阅读序幕

  “南极”是我们熟知的一个名词,而南极又是我们陌生的一个地方。正因为陌生,才吸引了那么多的向往;正因为陌生,才凝聚了那么多的坚强。读完《三个太阳》,你便会知道——什么是南极?什么是南极人?什么是南极生活?什么是南极精神?说不定哪一天你就会带着我们今天的感悟走向南极,走向那茫茫雪原、万年冰山……

  二、阅读主场

  (一)浏览课文,为研究题目提供条件。浏览结束后,学习小组就为什么拟这样的标题,进行交流。

  题目直接取自女画家为中国南极长城站所画壁画的内容,既紧扣画家的画,又突出南极的特点:没有黑夜,正如南极考察队员开拓事业的忘我献身精神。这样命题,新颖醒目,含意深长,给读者以充分想象、深入思考的余地。

  (二)教师提出课文每部分阅读要注意解决的问题,由学习小组自行选择课文中的一个部分,集中进行研读,确认问题的答案,在班上作专题发言。

  1、第一部分在内容叙述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补叙。显示了画家遇到的重重困难。

  2、画家为什么在临近南极前要投放一个漂流瓶?

  瓶内的字条是画家的内心独白,表明她要把喜悦传给别人,让一个人的喜悦变成千万个人的喜悦,反映了她的精神高尚。

  3、第二部分写了几件事?为什么写这几件事?

  与南极人一起修码头——共同战斗,接近大家,了解了每个南极人,理解了他们的精神世界;共同战斗产生了共同的语言,找到了融进这个集体之中的兴奋感。这为她的画打下了腹稿,为她此后的画达到神韵非凡打下了基础。

  画下凝聚着南极精神的“南极人”——直接展示他们热爱南极、献身南极的精神世界。

  与南极队员一起跟风雪作战——具体反映南极人生活的另一个侧面,从另一方面写出了南极精神的内涵:艰苦卓绝、不怕牺牲的团队精神。

  4、第二部分所描写的几个南极人都着墨不多,这是为什么?

  着墨不多的原因为本文是写女画家的南极之行,是从一个侧面表现南极精神;南极的每一个人物身上,都有着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要具体写他们,不是这一篇文章所能完成的。

  5、写队长和考察队员为女画家举行生日宴会的用意是什么?

  一方面,为了安排她饭后前往后山去平静翻腾的心潮,以引出在后山顶上观察所见和下山发现地球物理所的小观测所时的感受;另一方面,从另一个侧面表现南极人的精神品格。

  6、插入画家父亲的有关内容有何作用?

  是一个很巧妙的安排,丰富了南极精神的内涵,告诉读者,我国一代代的科学家都做着美丽的南极梦,也是女画家的行为更加合情合理。

  7、怎么看待女画家给长城站所作画的内容?

  这幅画中有她心中的南极人形象,有她理解的南极精神的内涵,有她对一代代科学家的敬重,有她对南极的热爱和衷情。

  8、考察队员站在壁画前对女画家所作画的议论表明了什么?

  南极人有丰富的内心世界。议论表明了画中“三个太阳”有丰富的内涵。

  (三)学习小组从文中抽去描写南极风光的词句,组合成一段流畅的话语,在班上交流。

  三、阅读尾声

  (一)讨论“探究·练习一”。

  (二)解决学生预习中提出的问题。

  (三)词句积累(抄写在积累本上)

  亘古步履蹒跚呕心沥血凌厉吞噬

  铠甲伫立翩跹蹙眉审视粗犷

  舷窗俯瞰

  她心底老有一种东西在撞击。

  蓝莹莹的星在望着她。

  久久地凝望着这万古不变的永恒。

  淡淡余辉缓缓的落在千年冰川、茫茫古海上。

  (四)布置作业:

  来到南极后,女画家曾将一个漂流瓶投进大海。请以这一情节为线索,展开想象,写一个故事。题目自拟。

7、《松鼠》(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教案设计)

  课题:松鼠(布丰)

  教学目标:1、了解松鼠的有关知识。

  2、感受合理安排说明顺序的作用,学习形象、生动

  地对事物进行说明。

  学习重点:目标2

  学习方法:讲解、交流讨论

  课时计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阅读序幕

  松鼠是我们人类特别喜欢的小动物之一,可以说是自然界馈赠给我们的小宠物。但我们一般人对松鼠的特点和生活习性的了解是不多的。著名的法国作家布丰用他形象生动的笔墨满足了我们了解松鼠的愿望。

  二、阅读主场

  (一)在浏览课文的前提下,小组内交流对本文说明顺序的看法,然后在班上发言。

  (二)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捕捉关键信息,完成下面表格的填写。

  特点 从几方面说明

  漂亮 1、面容美丽,眼睛闪闪有光2、美丽的尾巴一直翘到头上3、常常直竖身子坐着,最不像四足兽

  驯良 1、经常在高处活动,从不接近人的住宅2、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练跑,玩耍,吃东西3、常吃杏仁、榛子、榉实和橡栗

  乖巧 1、用尾巴当帆和舵2、十分警觉,跑跳轻快,爪子锐利,叫声响亮

  1、窝干净暖和、宽广坚实2、窝口朝上,端端正正,有一个圆形的盖

  全文的说明顺序:先总说——再分说——最后补充说明

  分说部分的顺序:

  (三)引导学生理解生动形象的说明。

  (教师举例并作示范分析)作者用带有文学色彩的笔调来说明松鼠的有关情况,写得生动形象。比如说:

  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加点的形容词写形貌漂亮,形象生动。)

  再比如说:

  像鸟类似的住在树上,满树林里跑,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加点的动词写生活习性——驯良,写得生动活泼。)

  你还最喜欢哪些句子?找出来略作分析,先在学习小组交流,如有价值,再由小组推荐在班上交流。

  (四)播放一组有关小松鼠生活、活动的幻灯,使学生加深对松鼠特点的了解。

  (五)请两位同学向大家交流关于松鼠的其他知识(课前准备)。

  三、阅读尾声

  (一)讨论“探究·练习二”。

  (二)解决学生预习中提出的问题。

  (三)词句积累(抄写在积累本上)

  驯良乖巧玲珑矫健蛰伏苔藓褐色

  (四)布置作业:

  利用课文知识,向家长介绍小松鼠的特点。联系所学课文,以“写在学习《松鼠》之后”为题,谈谈你对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的感受。

8、作文讲评课件肖像、动作表现人物的性格(苏教版七年级选修教案设计)

  目标:

  1、通过作文讲评,学会抓住人物的肖像、动作表现人物的性格。

  2、针对习作要求,评讲优秀习作及片段,感受成功的喜悦。

  3、培养学生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重点:

  学会抓住肖像、动作表现人物的性格。

  过程:

  一、导入:

  上次作文要求大家选择一、二个典型的事例,用人物的肖像、动作来表现你熟悉的一个人的性格。值得高兴的是,这次相当多的同学的作文达到或基本达到了要求。其中不少同学的作文还写得不错。同学们请看今天的第一个板块:

  二、榜上有名:(用电脑打出这些同学的名字)

  这些同学的作文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善于选取典型的事例,通过人物的肖像、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而且描写得具体,真切。其中有两个同学的作文尤为出色,那么入选我们今天第二个板块的是谁呢?

  三、佳作亮相:

  请佳作的主人来朗读习作,其他同学边看边听,并且作好笔记,看看文章好在那里?(用好作文的标准来衡量)

  当然佳作不是人人都有的,但每个同学的作文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精彩之笔。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同学作文中的精彩片段。

  四、片段欣赏及修改:

  请10位同学朗读自己文中的精彩片段(教师已在作业本上勾画出来)并选择一些打在电脑上(重点是有关肖像和动作的)

  学生评议,教师小结:用肖像、动作表现人物的性格,必须注意描写要准确,只有写准确了,人物才真实;要抓住人物外貌或动作与众不同的特征,集中笔墨进行描写,这样人物才鲜明;更重要的是还要选择那些那些最能体现人物思想品质、精神风貌、个性特征的的外貌和动作予以重点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感人。另外还得注意顺序和角度。

  当然用肖像来表现人物的性格,要学会抓住特征,这就要求我们要仔细观察,观察得仔细才能写得深刻。但要注意也不必面面俱到,开篇就写,它可以在叙述人物的事迹中,也可以伴随在人物的语言动作等的描写中。(可结合佳作)

  下面就让我们用刚才学到的怎样用外貌、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方法修改这篇文章。《心灵手巧的姐姐》

  五、大显身手:

  在班上指定一个同学,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写出他的外貌或动作。

  六、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

9、九年级(上)作文训练系列(话题作文辅导七)(人教版九年级教学设计)

  【文题设计】(七)

  海伦•凯勒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文中曾这样写道:“如果让每个人在他成年后的某个阶段瞎上几天,聋上几天该多好啊。黑暗将使他们更加珍惜光明;寂静将真正教会他们领略喧哗的快乐。”生活中,人们往往往会忽略那些看似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一切,然而人们一旦失去这些看似平凡的一切之后,才会真正感到它们对于自己的价值。请以“珍惜”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题目自拟,不可用所给话题作为文题。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可以写自己的感受和认识,也可以写别人的故事及给自己的启迪,但必须围绕“珍惜”这一话题作文。

  4、文章要有真情实感。

  5、不得少于500字。

  参考题目:珍惜生命如果你珍惜她失去了才觉得宝贵

  【写作指导】

  这是一篇以“珍惜”为话题的话题作文,所谓“珍惜”,意思是珍视爱惜,这是人类抽象的情感,写作的关键在于要把这种抽象的情感表现具体。那么,如何写好作文呢?

  一、审读材料,确定内容。

  试题材料中引述海伦•凯勒的话,意说明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不要等到失去它之后才来后悔。沿着题意的导引,我们不妨作如下推衍:珍惜什么?怎样珍惜?珍惜的结果怎样?如果从文章立意角着眼,我们可以写珍惜给自己带来满足感,也可以写不珍惜而招致的挫折感。从珍惜的内容来看,可以是真挚深厚的情感,如友情、亲情、爱情等,也可以是某种深刻的体验,如成功、失败、挫折等。从反映生活的层面看,可以选择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以及想象生活。经过上述思考,可以帮助我们在考场迅速确定写作内容,从而有效地避免偏题或跑题。

  二、深思慎取,突出个性。

  话题作文,其材料和内容一般来说都非常宽泛,对大多数同学而言,都有内容可写。但由于大家的经历相似,在考试作文中极易出现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大众化作文,而这样的作文是很难获得高分的。因此,作文的个性色彩是我们获取高分的有效手段。个性色彩一般可从语言组织、文体选择、表述手法等方面来体现,这样可帮助我们摆脱大众化的泥潭。

  三、选点要小,开掘要深。

  考试作文时间有限,供我们写作的时间一般在45分钟左右,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写出高质量的作文,那我们在写作时必须做到选点要小,开掘要深。古人云: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如果贪大求全,我们就很难对内容进行深入细致的刻画,而文章如果只停留在浅表层面,那是很难征服评卷教师。因此,聪明的考生常常只从材料中选取自己最有把握的内容详细刻画,往往能获取高分。

  【例文引路】

  四季的感动

  生活中,有许多美好的事物,都在我们不经意之间悄然流逝。朋友,千万别让这美妙的感觉如细细的流沙从你的指间溜走,请学会珍惜它吧。——题记

  一、春

  “这鬼天气,说变就变,刚才还阳光灿烂,怎么一下子就……”我心里不住埋怨。又一阵冷风袭来,我不禁连打了几个寒颤,那喷嚏一个接一个,鼻涕老是不听招呼。我只好咬牙忍着,好不容易捱到放学,我顾不得招呼要好的同学,便赶忙向家里冲去……

  “叮铃铃……”怎么没人接电话呀,哦,对了,爸爸妈妈都在医院值班。我迷迷糊糊地爬起来,我的头怎么这么昏,这么沉啊。我模糊看了看表,“啊,糟了!”已经8∶30了。我拿起话筒,传来熟悉的声音:“××吗?怎么还没到校,第一节课都下了。出了什么事吗?”“我……我昨天感冒,睡过头了。”“原来是这样,今后可要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添加衣服,不过不用担心,今天就在家休息吧,耽误的功课我会想办法给你上补上。”“嗯!……”我使劲点着头,眼前又模糊了起来……

  二、夏

  太阳高挂在空中,操杨边的树热得直冒烟,那片片绿叶就像一张张干渴的嘴巴。一节体育课下来,我汗流浃背。同学们回到教室,挤在电扇下,一边吹着凉风,一边喝着美美饮料。我独自坐在座位上,强自安抚着老提抗议的嗓子,都怪我这记性,妈妈昨晚就替我灌好的水,早上出门时又给忘了,自己都记不清是多少回了。到小卖部买吧,钱包已赤字多时,唉,还忍着吧。

  正懊恼间,眼前忽地钻出一杯正喷着凉气的可乐,我不由瞪大眼睛。“喝吧!”“可你呢?”“我嘛,还有呢。”“那,那就谢谢了!”“没事儿!朋友嘛,就应该互相帮助嘛!”我忙插进吸管,猛吸一口,啊,一股凉意直奔心底,那可真叫一个——爽!

  三、秋

  枫叶红遍了山坡,落叶铺满了大地,如此美景岂能错过。

  我一个人漫步在小路上,享受着这无边的胜景。远处,一男一女促膝而坐,我这个第三者可不想搅忧别人的幸福,便掉头向山坡爬去。走了一会儿,我忍不住又回头偷望那对亲密恋人。却发现两人正在激动地争着什么,没多久,那男的便气冲冲地走了,只留下黯然神伤的女孩。

  我不由惋惜地摇了摇头,继续向前走去……

  四、冬

  寒冷笼罩着整个城市,我那冻得通红的双手,僵硬得不能动弹。母亲用她的那双温暖的大手轻轻揉搓着我的小手,然后捂在她的胸口。我望着慈爱的母亲,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泪,从脸颊滑落。

  我真希望这时光就此凝固……。

  四季中的感动,让我学会了珍惜。因为珍惜,我记录下了这所有的感动。

  【点评】本文以片断连缀的方式,从四季中撷取四个平凡而感人的画面,含蓄地表现了作者对师生情、友情、爱情、亲情的认识与思考,从而把“珍惜”这一话题诠释得淋漓尽致。再加上题记的点题,文末的回应,把“珍惜”这一抽象的情感话题描述得具体生动,形象可感,同时也使文章的结构浑然一体。

  珍惜

  生活中有许多东西值得珍惜:朋友值得珍惜,家庭值得珍惜,学习值得珍惜,时间也值得珍惜……然而,最值得珍惜的是什么呢?

  有一次,我看了一篇文章:在邮局里,走进了一位干瘦的老太婆,她手里拿着四个罐头,颤颤巍巍地递给邮局职员,以粤语说道:“小姐,我想将呢的罐头寄去新加坡,要几钱呀?”

  柜台里的女职员吃惊地看着她,说道:“亚婆,空运这几罐罐头要几十块呢!不值得的,你拿回去吧!”

  老婆婆的神色立即黯淡下来,她喃喃地说道:“外国的食物又不好,亚仔都不知会不会照顾自己呢,唉……”说着,她慢慢地收拾起那四罐罐头,蹒跚着走出了门外。

  掩卷遐思,我不禁莫名地涌起了一阵心酸。为什么呢?是因为亲情的温暖吗?

  有一次,我发了高烧卧床在家。高烧中,我不断地喊着“妈妈”这两个字。妈妈请了假不去上班,整日整夜地待在床边侍候我。斟水、喂粥、妈妈的脸上又增添了几分疲惫。朦胧中,我看到了妈妈头上新添的几根银发。心酸啊,妈妈!

  我总是很爱看夕阳中一家子散步的图画:一位女孩亲密地偎依在她那两鬓斑白的双亲肩上。他们肩并肩地走着,夕阳的光辉把他们的影子拖得老长老长。影子中,女孩年迈的双亲也在幸福地笑着,也许是为暮年中他们所感受到的这份温暖的亲情吧!

  我时常在想:这个世界上如果失去了亲情该是如何的寒冷!虽然亲情不是火、不是太阳,但它却要比太阳更能温暖世间的万物,温暖我们的心。

  珍惜亲情吧,它就是——生活中最值得珍惜的东西!

  【点评】文章使用了三组感人的细节描写来表现“珍惜亲情”这个主题。这三组细节描写本不相关联,但作者运用剪辑的技巧,改换叙述方法,将它们巧妙地衔接起来,达到了浑然一体的效果。第一组细节写老太婆“颤巍巍地……”“蹒跚着走出”,第二组细节写妈妈“新添的几根银发”,第三组细节写“一位女孩亲密地偎依在她那两鬓斑白的双亲肩上”等,都分外传神,既赞扬了妈妈的爱,直抒了浓浓的情,又使读者在细腻而真情的赞颂中,悟出最值得珍惜的东西是亲情。这样的细节对应,使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更加感人。

  【素材库】

  1、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鲁迅)

  2、应该笑着面对生活,不管一切如何。(伏契克)

  3、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陶潜)

  4、生命不等于是呼吸,生命是活动。(卢梭)

  5、生命是一条艰险的狭谷,只有勇敢的人才能通过。(米歇潘)

10、人物描写作文讲评教案(苏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作文讲评教案

  一.讲评目标

  1.提高学生仔细观察﹑准确把握人物外在形象的能力。

  2.锻炼学生从人物外在形象体现人物内心及其性格的能力。

  3.培养学生正确的采用多种描写方法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

  4.加强对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这一基本语文素养的训练。

  二.讲评重难点

  人物描写能力的培养

  三.讲评方法

  案例法﹑分组讨论法﹑讲解法﹑点拨法等。

  四.讲评过程

  1.导入:

  上节作文课,我们写作的话题是有关人物形象及人物的个性特点,那么同学们对人物描写方法的掌握情况又是如何呢?我们来看一看上篇作文同学们的表现情况。

  上一篇作文表现比较优秀的有以下同学:蒋蓉蓉﹑印少平﹑葛贝贝﹑张颖﹑仲麒麟﹑郭佳慧﹑周梦洁﹑黄树婷﹑张自然﹑张金秋﹑谷宇轩﹑孙悦,这些同学的作文很值得大家去学习,其中尤以黄树婷﹑谷宇轩﹑葛贝贝﹑仲麒麟这四位同学的描写最突出。

  2.片段欣赏

  ⑴.黄树婷的《她是一个爱贪小便宜的人》肖像描写精彩的片段:

  “她胖胖的身躯,一头卷发使本身就鼓鼓的脸显得更大了,有点像《西游记》中的如来佛祖。眼睛挤得只剩下了一条缝,乍一看,还以为她眯盹着呢,可仔细一瞧,那小小的豆一般大的眼睛里却有着一股子相当精明的光,好像时刻瞅准了机会沾点小便宜……”

  谷宇轩的《他是一个性格爽朗的人》肖像描写精彩的片段:

  “……他比我稍稍有点胖,一头浓密的黑发盖在头皮上,一双炯炯有神却常常眯起来的眼睛,一只鼻子加上一张时时翘着的嘴巴就构成了他的脸,一张看起来不是很帅却十分精神的脸……”

  葛贝贝的《她是一个性格活泼的人》肖像描写精彩的片段:

  “乌黑乌黑的头发,虽然是短发,但还是带着股秀气,跑起步的时候,辫子一摇一摆,好看极了;那双水灵灵的眼睛,充满了活力﹑天真;嘴巴稍大,说起话来娓娓动听,搞笑不断,和她在一起玩耍的日子,我总是很开心﹑快乐,只要有她在,那个地方就有笑容……”

  ⑵黄树婷的《她是一个爱贪小便宜的人》语言﹑动作描写精彩的片段:

  “因为她胖,左邻右舍们都叫她胖大嫂。

  ‘胖大嫂,今儿又买什么好东西了?’路上有人问。

  ‘四只鸡,特肥,您猜多少钱?’

  ‘起码得几十块钱吧?’

  ‘哪儿呢!’她的唇角高兴地翻起来,口气十分得意。‘两块钱一只,一共是八块钱,病鸡多实惠。’她却说越起劲,那双小眼睛眯成一条缝,一头卷发随着她大大的脑袋跳起了迪斯科。

  刚进家门,外面传来了小贩‘卖西红柿’的吆喝声,随着一连串‘咚咚’的声音,她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到小贩跟前,似乎害怕迟来一步有人会把西红柿抢走。只见她眯着眼打量了那个瘦弱的小贩,便迅速的伸出胖胖的小手在堆中挑拣着,几个又红又大的西红柿挑好了,趁着小贩看秤的那个当儿,便顺手在摊位上拿了一个特大个的西红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装入自己的衣袋,嘴里又和小贩瞎扯着,这一系列动作,小贩却一无所知,只是红着脸憨厚的笑着说;‘大嫂,您拿好。’胖大嫂将称好的西红柿倒进了自己的篮子里,像一只凯旋的公鸡丁丁当当的回家了……”

  ⑶仲麒麟的《我是一个性格诚实的人》心理描写精彩的片段:

  “一节课很快过去,我带着沉重的心情站起来,抬头看了看老师,又看了看我手中的试卷,心中想:我改还是不改呢?但终究我还是把那张试卷装进了书包。

  第二天来学校之后,我总觉得有许多双眼睛好似在盯着我,我的心里感到惶恐,‘难道同学知道我的试卷改错了吗?’我心想。到了最后一节课时,我鼓足了勇气拿着试卷去办公室,告诉了老师事情的来龙去脉,说完后我一直羞愧地低着头,后来我慢慢抬起头来,好像看见老师满意的眼神,便说:‘老师,您为什么不批评我?’老实说:‘知错能改就是好孩子。’……”

  3.作家笔下人物回忆(复习前面课文所学内容)

  同学们,请回忆一下下面的两段人物描写片断中描写的分别是哪两个人?并且说说你从这两段文字中能看出主人公什么样的性格特点?从中你能学会什么样的人物描写手法?

  ⑴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这时,我忽然记起哪本杂志上的一段访问记。

  ⑵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在笑容里,快活地露出坚固的雪白的牙齿,虽然黑黑的两颊有许多皱纹,但整个面孔仍然显得年轻,明朗。

  注:⑴鲁迅,外形瘦弱﹑精神矍铄。

  ⑵外祖母,开朗的性格,年轻明朗的心态。

  4.同学们献计献策大展身手的时候

  ⑴朗读蒋蓉蓉同学的作文《她是一个性格倔强的人》,这篇作文人物肖像描写贫乏,同时也缺少对妹妹倔强性格的细节描写。

  ⑵朗读张颖同学的作文《她是个性格活泼的人》,这篇作文缺少对人物肖像的描写。

  5.新颖的作文

  ⑴周梦洁同学作文的开头方式:

  “大家好!今天就让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个搞笑名人,相信你们一定都很期待她吧!下面就让我来为大家介绍吧……”

  朱甜甜同学作文的开头方式:

  “她——长着圆圆的脸蛋,但是在她那圆圆的脸上却留下永远也抹不掉的伤,她就是我们班鼎鼎大名的……

  据我前面介绍,她脸上有一道抹不掉的伤痕……”

  ⑵印少平同学的题目是《它是一个性格开朗﹑活泼的“人”》,节选的主人公是作者曾经养过的一只名叫“欢欢”的小狗,这篇文章将小狗看作是有灵性的动物,描写了它的活泼可爱,选题比较新颖,值得同学们去学习。

  6.小组讨论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谈谈这节课你学会了如何描写人物及展现人物个性。

  7.快速修改

  运用本节课所学内容快速修改自己的作文,改完后与同桌互换,再次修改。

  8.由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收获与体会。

  五.老师的“忠言逆耳”

  1.有些同学写的不是自己的经历,而去是别人的故事或风景,不善于思考,有的内容很空洞。

  2.真实是作文的生命,有些同学欺骗老师的同时也在欺骗自己,编造与抄袭作文,实在不应该。

  3.叙述太过于简单,观察不细心,希望大家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多一份观察的心

幼儿园中学教案推荐 《甜甜的泥土》学案设计(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绿色蝈蝈》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现代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 《铁骑兵》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 《中国石拱桥》教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知识点归类人七年级(下)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土地的誓言》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体味和推敲句子”学案(语文版九年级下册) 《在山的那边》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满井游记》教学预案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陋室铭》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口技》教学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下册) 《不会叫的狗》教学设计(长春版七年级上册) 《峨眉山月歌》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中考文言文复习课》教学设计(语文版九年级下册) 《哭晁卿衡》《丁都护歌》《越女词五首(其三)》教案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二下册)

最新中学教案 人物描写作文讲评教案(苏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作文教案:开学的日子(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作文教案:写一首诗歌(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初三语文复习资料(病句、文段修改)(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赤壁赋(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蛇》《神女峰》的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石榴》(语文版七年级必修学案设计) 《王好战,请以战喻》教案(人教版选修教学设计) 描写让记叙文生动起来(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相关信息 人物故事100篇儿童 描写我的弟弟初中生作文 七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专项训练 描写我的爸爸小学优秀作文 描写立夏的唯美诗句93条 描写太阳的诗句83条 苏教版《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反思 描写感恩父母的作文七百字 描写四季的诗句92条 描写弟弟的作文三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