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送你一束转基因花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 送你一束转基因花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采用“总—分—总”结构形式,思路清晰,布局严谨。
2.通过学习课文,了解新型生物技术对于花卉育种的意义。
3.展示转基因花在商机和美化世界方面的光明前景。
课前预习 学法指导
结构层次不能乱,总分主次要记清。
举例说明要典型,语言准确要保证。
【背景知识】
本文是一篇科技说明文。题目是借人们相互赠送花卉以表达心意和美好的祝愿来引出要说明的对象,使读者产生一种强烈的好奇心,同时也使读者感受到一种亲切的情意。本文的说明对象是转基因花。
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转基因花卉的科技说明文,曾发表于2001年第21期的《大自然探索》。转基因技术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它物种中,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遗传物质得到改造的生物在性状、营养和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类需要的目标转变。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生产、动物饲养和医药研究等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抹(mǒ) 寐(mèi) 花卉(huì) 柠檬(níng méng)康乃馨(xīn) 枯萎(wěi) 华裔(yì) 天竺葵(zhú kuí)
保鲜剂(jì) 贮运(zhù) 乙烯(xī)
二.解释。
1.花卉:花草。
2.梦寐以求:睡梦中都想着寻找,形容迫切地希望着。
3.华裔:华侨在侨居国所生并取得侨居国国籍的子女。
4.凋零:(草木)凋谢零落。
一.导入课文
一家花卉公司的广告这样说道:“你想拥有一束蓝色的月季吗?你想订购一束长开不败的鲜花吗?你想要怎样的一束鲜花,只要你描绘一下心中的形象,我们便能为你创造出你想的花卉……”大家听了或许会感到奇怪:月季怎么会有蓝色的?花儿怎可能长开不败?这是不是骗人公司?不,这是实事!这是一种运用新型的生物技术创造出来的一种转基因花。这种花不但有以上特性,还有许多奇妙的性状,如果你想了解这五彩缤纷的花,就让我《送你一束转基因花》
二.理清文章的思路,借助小标题,掌握文章框架结构。
(一)(1—3)说明新型生物技术的独特优势和什么是转基因花。
(二)(4—6)说明转基因花的优良特性。
(三)(7—8)总结全文。
三.自由读课文,勾画圈点出有关培育转基因花卉新品种方面已取得的成就的语句。组织学生小组交流讨论,派代有条理完整讲述,进行评价,好在哪里,还有那些不足。
(1) 特别色彩。主要介绍科学家们在克隆与颜色相关的基因方面取得的成就及其应用价值。基因,已经克隆“多个”,单是矮牵牛花中已经克隆到了两个;应用价值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培育新色彩花卉,二是进行花色修饰。
(2) 特别新奇。主要介绍科学家们克隆有关基因并采取其他方式促使花卉在“香味、形状”等方面发射功能变化所取得的成绩。
(3) 特别长寿。主要介绍科学家们在延长花卉的保鲜期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四.课堂探究
1.文章最后说:“只需打一个电话给花卉公司,描绘一下心中想要的花卉图像,工作人员就可以从转基因花卉库里找到你要的那种特别的花卉。”这句话显示了转基因花研究的什么优越性?从文中可以看出,转基因花研究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转基因花研究的优越性在于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出具有特别形态、色彩、香味的鲜花,一切不再受制于自然,每时每刻都可以创新。转基因花研究的基本原理是决定某种形状的基因修饰并转入到需要改良品质的花卉中去,从而定向创造花卉新品种。
2.改良花卉,可以从形态、色彩、香味、寿命等方面着手,想想看,为了适应人类的需要,还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
学生讨论交流,允许有独特见解。
明确:例如鲜花的季节适应性,鲜花的药物功能等,这就需要发现并转入相应的基因。
五.小结课文
本文指出了新型生物技术对于花卉育种的意义,说明了轩基因花的科学含义和优良特性,展示了转基因花在商机和美化世界方面的光明前景。
当堂练习
一、下列加粗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贮运(zhù) 华裔(yì) 涉及(shè) 赠送(zèng)
B.乙烯(xī) 康乃馨(xīng) 枯萎(wěi) 描绘(huì)
C.天竺(zhú) 花卉(bēng) 柠檬(méng) 玫瑰(guī)
D.一抹(muǒ) 凋零(diāo) 保鲜剂(jì) 天竺葵(kuí)
二、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订正
梦寐以求 新形 修饰 朝向
枝叶烦茂 振奋 须要 观赏
生理机制 敏感 显著 图象
订正:
三、下列句中横线上所填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为了________花卉的颜色、香味、形状和保鲜期等多方面的性状。
②这一研究对________基因如何控制花的形状提供了可参考的信息。
③花卉的价值主要在于它的________价值。
A.改造、揭示、欣赏 B.改造、揭露、观赏
C.改良、揭示、观赏 D.改良、揭露、欣赏
四、对文章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转基因花的研究比较困难,由于科学家的不懈努力,已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进展。
B.罗达和合作者的研究已经被应用于培育形状独特的珍奇花卉。
C.研究花卉衰亡基因及基因工程是因为传统的花卉保鲜法弊端太多。
D.近年内,也许有一些发达国家已可以大批量地工厂化生产转基因花卉。
五、解释下列句中加粗字的词
所以完全有可能在不远地将来创选出一个人们梦寐以求的花花世界
六、假如转基因花完全研制成功,可以提供你需要的任何一种特制的花卉,请描绘一下你心中想要的花卉图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
七.开头之后的三个部分,主要说明了转基因花的哪些特性?你认为还有哪些课文内容之外的特性?
一.A(B项中“馨”音应为“xīn”;C项中“卉”音应为“huì”;D项中“抹”音应为“mǒ”。)二.“新形”的“形”应为“型”;“枝叶烦茂”的“烦”应为“繁”。“须要”的“须”应为“需”;“图象”中的“象”应为“像”。
三.C注意区分近义词。
四.B罗达和合作者的研究可能会被参照用来培育形状独特的珍奇花卉,现在还没有被应用。五.“花花世界”这里指充满花的世界。六.略
七.课文介绍了三大优良特性:特别色彩、特别新奇、特别长寿。
课后作业
荷花之谜
荷花何以出淤泥而不染?是因为荷的表面十分光滑,污垢难以停留?不是。科学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荷花的花瓣表面像毛玻璃一样毛糙,净是20微米大小的疙瘩。这一被称为“荷花效应”①的发现给人意外的启示。它启示人们去研究制造涂料和油漆,使墙面像荷花一样不受污染,永保鲜艳色彩。荷花能自身加热,即使外界温度降到10度,它也能保持花朵内35度的温度。一株盛开的荷花可提供1瓦的功率。这一能量来自荷花细胞内能发热的线立体——细胞的“动力机构”。荷花的自身加热有利于花粉传播。荷花有一种潜藏于莲子的旺盛生命力。科学家用一颗1288年以前的古老莲子培育出新的健康荷株,沉睡了近千年的莲子竟然在4天后长出嫩绿的新芽,科学家从千年古莲中分离负责修理衰老损坏的基因,把这种基因移植到其他植物乃至人身上,不也可以让人类的不老之梦成真吗!
注①效应:物理的或化学的作用所产生的效果
1.文中说到“荷花效应”。根据有关文字对“荷花效应”作出解释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荷花有一种潜藏于莲子的旺盛的生命力,其原因是什么?“竟然”一词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
3.这段文章说明了荷花的哪几个特点?请一一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
4.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两项是( )
A.荷花之所以能出淤泥而不染,是因为它花瓣表面尽是疙瘩,十分毛糙。
B.因为荷花细胞内有能发热的线立体,所以荷花的花朵能保持较高的温度。
C.文章用“古莲发芽”这一例子,说明荷花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D.负责修理“衰老损坏”的基因,就是指能修理细胞本身蛋白质损坏造成的缺陷的“酶”。
5.发挥想像,假如将莲子中分离出来负责修理“衰老损坏”的基因 移植到人身上,世界将会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
6.请写出几句古代诗人咏荷的名句(两句以上)。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1.荷花效应:荷花花瓣表面毛糙却能不受污染。2.前一问:莲子中有一种酶,能修理细胞本身的蛋白质损坏造成的缺陷。后一问:表示出乎意料,强调荷花具有旺盛的生命力。3.三个特点:不受污染、能自身加热、有旺盛的生命力。4. A、D 5.(略)想像丰富,合理。6.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古诗十九首》)
2、短章一束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有感情地朗读,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
2、通过分析诗歌中的触发作者情感的意象,理解诗歌所蕴涵的哲理,了解 现代诗的结构特点,感受其韵味、意境;
3、培养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通过反复朗读、赏析,分析诗歌中的触发 作者情感的意象,理解诗歌所蕴涵的哲理。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有人说,诗歌是文学的最初表现形式,也是文学最有魅力的最 永恒的表现形式。今天,我们学习“短章一束”——5 首短诗。
二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请学生们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诵五首诗歌。
2 全班齐读五首诗歌,思考:你从诗歌中读到了哪些 感悟?你明白诗人所要传达给我们的情感吗? 我们该如何学习品味这类诗歌呢 ?
三 学习《红叶》:(重点讲解)
(一)朗读《红叶》
1 倾听老师朗读,注意字音,节奏 。
2 学生齐读。
(二)品味思考:
1是什么触发了作者的诗情,让作者由 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歌?
(“风,把红叶掷到到脚跟前”,写出秋风劲吹、枝叶稀疏之状,一幅简洁的秋景秋色图。)
2 “掷”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表现了落叶的平凡,不起眼,显示了秋天秋风劲吹、枝叶稀疏之状。)
3 诗人对“秋天”有什么新的“发现”?
(绿色的生命也有热血,经霜后我才发现)
4你如何理解这句话?(提示: 展开“相似联想”,说说“绿色的生命”指的是什么?“热血”“经霜”有什么含义吗?“才”突出了作者怎样的感叹? )
绿色的生命——生机蓬勃的红叶, 这里以叶喻人,指和诗人一样的普通人。
“热血”——激情、梦想、辉煌。
“经霜”——一语双关,既是对枫叶经霜变红的实写,又暗喻诗人人生历程中经受了风吹雨打、霜欺雪压等考验。
“才”——对自己发现之迟的感叹。
5 可见作者对生命有什么新的感悟?
(赞美了普通的生命同样能够创造人生的辉煌。对事物有一个感悟过程:任何生命都有热血。)
6 总结:介绍哲理诗——是诗人表达对人生、社会、自然的感悟与理解的一类诗歌。我们学习哲理诗,其实就是了解诗人在诗中所要传达给我们的道理与感悟。
(三)背诵诗歌,体悟感受意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有感情地朗读,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
2、通过分析诗歌中的触发作者情感的意象,理解诗歌所蕴涵的哲理,了解现代诗的结构特点,感受其韵味、意境;
3 、培养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通过反复朗读、赏析,分析诗歌中的触发作者情感的意象,理解诗歌所蕴涵的哲理。
教学过程:
一、 仿照分析《红叶》的方法,学习《雨》、《故乡》、《我》、《断章》:
(一)自学《雨》,可从以下几个问题思考:
1 朗读,找出触动诗人灵感的景象(五月的雨滴),诗人把雨滴想象成什么?(熟透了的葡萄)
2 你能说出雨滴和葡萄的相似之处吗?
熟透的葡萄,使人想到雨滴的晶莹、饱满,似乎让我 们感受到雨滴的重量。
3“五月的雨滴”给热爱生活的人们,带来什么样的希望与期待?为什么五月的大地,会到处都是蜜的气息,到处都是酒的气息?
五月是农家播种的季节,雨滴是农作物的血液,对农家非常珍贵,是农业丰收的希望。而农作物丰收,是人们幸福生活的保障。蜜、酒是农业丰收 的表现。这里集中体现了农业丰收的喜悦。
(二)自学《故乡》,完成课后相关练习:
1 朗读:“李白的霜”、“小路”指的是什么?
(提示:李白最有名的诗句《静夜思》。)
赏析:《故乡》第一小节,作者从“李白的霜”写起,暗示如霜的月光引起“我”的思乡情绪。“一条小路”可以理解为作者的思绪。“染白”一词写出了月光皎 洁,连接故乡,表明思乡心切。第二小节实写,即作者回到了故乡。当然,也可以理解为虚写,也就是神游故乡。第三节写母亲。
2 如何理解“我是母亲的故乡”?
“故乡”指思念。本句意味深长,是诗歌的点睛之笔。母亲是我的故乡,我同样也是母亲的故乡。诗人把内涵丰富的思乡情绪浓缩成母子间的亲情,把“我”思念故乡和母亲思念游子的情怀交织在一起。我和母亲互为故乡的定格,写出了 亲子之思的深切与永恒。
(三)自学《我》,完成课后思考题。
1、思考:“火” “灼人” “自焚”分别暗喻什么?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析:
火:指对生活、事业的激情、热情。
灼人:指感染、点燃别人。
自焚:指为生活、事业而奉献、牺牲自己。
全诗表达了“我”热爱生活、甘于奉献的情感。这首诗是诗人臧克家的写照。
3、有感情地朗读
(四)学习《断章》:
1朗读诗歌,思考:全诗写了哪两 组意象?该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赏析:《断章》写于1935年,是卞之玲的代表作。该诗写了两组意象。当你站在桥上把周围一切活动当成风景来看 的时候,楼上的人又把你当作风 景的一部分来欣赏;明月的银光装饰了你的窗户,而你整个形象又进入他的梦中装饰了他人的梦。
道理:世间人物、事物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3有感情地朗读 ,并背诵。
五 反复朗读,感受现代诗的韵味、意境:
1、现代诗特点:
形式是自由的 内涵是开放的 意象经营重 于修辞
2、 现代诗意象的特点:
情理相生 情景交融 虚实相间
3、你最喜欢哪一首诗?为什么?
结合诗歌的特点,从想象、联想;从文中所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偶、反复、排比等手法来谈。
六 拓展训练:
1 结合对《红叶》一诗的理解,发挥想象,写一段话将“经霜后我才发现”一句中省略的内容补充完整。
2仿照《我》创作一首新诗:
我,
一座山,
扎根大地,
也将擎起蓝天。
3、送你一束转基因花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 送你一束转基因花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采用“总—分—总”结构形式,思路清晰,布局严谨。
2.通过学习课文,了解新型生物技术对于花卉育种的意义。
3.展示转基因花在商机和美化世界方面的光明前景。
课前预习 学法指导
结构层次不能乱,总分主次要记清。
举例说明要典型,语言准确要保证。
【背景知识】
本文是一篇科技说明文。题目是借人们相互赠送花卉以表达心意和美好的祝愿来引出要说明的对象,使读者产生一种强烈的好奇心,同时也使读者感受到一种亲切的情意。本文的说明对象是转基因花。
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转基因花卉的科技说明文,曾发表于2001年第21期的《大自然探索》。转基因技术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它物种中,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遗传物质得到改造的生物在性状、营养和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类需要的目标转变。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生产、动物饲养和医药研究等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抹(mǒ) 寐(mèi) 花卉(huì) 柠檬(níng méng)康乃馨(xīn) 枯萎(wěi) 华裔(yì) 天竺葵(zhú kuí)
保鲜剂(jì) 贮运(zhù) 乙烯(xī)
二.解释。
1.花卉:花草。
2.梦寐以求:睡梦中都想着寻找,形容迫切地希望着。
3.华裔:华侨在侨居国所生并取得侨居国国籍的子女。
4.凋零:(草木)凋谢零落。
一.导入课文
一家花卉公司的广告这样说道:“你想拥有一束蓝色的月季吗?你想订购一束长开不败的鲜花吗?你想要怎样的一束鲜花,只要你描绘一下心中的形象,我们便能为你创造出你想的花卉……”大家听了或许会感到奇怪:月季怎么会有蓝色的?花儿怎可能长开不败?这是不是骗人公司?不,这是实事!这是一种运用新型的生物技术创造出来的一种转基因花。这种花不但有以上特性,还有许多奇妙的性状,如果你想了解这五彩缤纷的花,就让我《送你一束转基因花》
二.理清文章的思路,借助小标题,掌握文章框架结构。
(一)(1—3)说明新型生物技术的独特优势和什么是转基因花。
(二)(4—6)说明转基因花的优良特性。
(三)(7—8)总结全文。
三.自由读课文,勾画圈点出有关培育转基因花卉新品种方面已取得的成就的语句。组织学生小组交流讨论,派代有条理完整讲述,进行评价,好在哪里,还有那些不足。
(1) 特别色彩。主要介绍科学家们在克隆与颜色相关的基因方面取得的成就及其应用价值。基因,已经克隆“多个”,单是矮牵牛花中已经克隆到了两个;应用价值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培育新色彩花卉,二是进行花色修饰。
(2) 特别新奇。主要介绍科学家们克隆有关基因并采取其他方式促使花卉在“香味、形状”等方面发射功能变化所取得的成绩。
(3) 特别长寿。主要介绍科学家们在延长花卉的保鲜期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四.课堂探究
1.文章最后说:“只需打一个电话给花卉公司,描绘一下心中想要的花卉图像,工作人员就可以从转基因花卉库里找到你要的那种特别的花卉。”这句话显示了转基因花研究的什么优越性?从文中可以看出,转基因花研究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转基因花研究的优越性在于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出具有特别形态、色彩、香味的鲜花,一切不再受制于自然,每时每刻都可以创新。转基因花研究的基本原理是决定某种形状的基因修饰并转入到需要改良品质的花卉中去,从而定向创造花卉新品种。
2.改良花卉,可以从形态、色彩、香味、寿命等方面着手,想想看,为了适应人类的需要,还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
学生讨论交流,允许有独特见解。
明确:例如鲜花的季节适应性,鲜花的药物功能等,这就需要发现并转入相应的基因。
五.小结课文
本文指出了新型生物技术对于花卉育种的意义,说明了轩基因花的科学含义和优良特性,展示了转基因花在商机和美化世界方面的光明前景。
当堂练习
一、下列加粗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贮运(zhù) 华裔(yì) 涉及(shè) 赠送(zèng)
B.乙烯(xī) 康乃馨(xīng) 枯萎(wěi) 描绘(huì)
C.天竺(zhú) 花卉(bēng) 柠檬(méng) 玫瑰(guī)
D.一抹(muǒ) 凋零(diāo) 保鲜剂(jì) 天竺葵(kuí)
二、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订正
梦寐以求 新形 修饰 朝向
枝叶烦茂 振奋 须要 观赏
生理机制 敏感 显著 图象
订正:
三、下列句中横线上所填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为了________花卉的颜色、香味、形状和保鲜期等多方面的性状。
②这一研究对________基因如何控制花的形状提供了可参考的信息。
③花卉的价值主要在于它的________价值。
A.改造、揭示、欣赏 B.改造、揭露、观赏
C.改良、揭示、观赏 D.改良、揭露、欣赏
四、对文章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转基因花的研究比较困难,由于科学家的不懈努力,已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进展。
B.罗达和合作者的研究已经被应用于培育形状独特的珍奇花卉。
C.研究花卉衰亡基因及基因工程是因为传统的花卉保鲜法弊端太多。
D.近年内,也许有一些发达国家已可以大批量地工厂化生产转基因花卉。
五、解释下列句中加粗字的词
所以完全有可能在不远地将来创选出一个人们梦寐以求的花花世界
六、假如转基因花完全研制成功,可以提供你需要的任何一种特制的花卉,请描绘一下你心中想要的花卉图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
七.开头之后的三个部分,主要说明了转基因花的哪些特性?你认为还有哪些课文内容之外的特性?
一.A(B项中“馨”音应为“xīn”;C项中“卉”音应为“huì”;D项中“抹”音应为“mǒ”。)二.“新形”的“形”应为“型”;“枝叶烦茂”的“烦”应为“繁”。“须要”的“须”应为“需”;“图象”中的“象”应为“像”。
三.C注意区分近义词。
四.B罗达和合作者的研究可能会被参照用来培育形状独特的珍奇花卉,现在还没有被应用。五.“花花世界”这里指充满花的世界。六.略
七.课文介绍了三大优良特性:特别色彩、特别新奇、特别长寿。
课后作业
荷花之谜
荷花何以出淤泥而不染?是因为荷的表面十分光滑,污垢难以停留?不是。科学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荷花的花瓣表面像毛玻璃一样毛糙,净是20微米大小的疙瘩。这一被称为“荷花效应”①的发现给人意外的启示。它启示人们去研究制造涂料和油漆,使墙面像荷花一样不受污染,永保鲜艳色彩。荷花能自身加热,即使外界温度降到10度,它也能保持花朵内35度的温度。一株盛开的荷花可提供1瓦的功率。这一能量来自荷花细胞内能发热的线立体——细胞的“动力机构”。荷花的自身加热有利于花粉传播。荷花有一种潜藏于莲子的旺盛生命力。科学家用一颗1288年以前的古老莲子培育出新的健康荷株,沉睡了近千年的莲子竟然在4天后长出嫩绿的新芽,科学家从千年古莲中分离负责修理衰老损坏的基因,把这种基因移植到其他植物乃至人身上,不也可以让人类的不老之梦成真吗!
注①效应:物理的或化学的作用所产生的效果
1.文中说到“荷花效应”。根据有关文字对“荷花效应”作出解释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荷花有一种潜藏于莲子的旺盛的生命力,其原因是什么?“竟然”一词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
3.这段文章说明了荷花的哪几个特点?请一一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
4.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两项是( )
A.荷花之所以能出淤泥而不染,是因为它花瓣表面尽是疙瘩,十分毛糙。
B.因为荷花细胞内有能发热的线立体,所以荷花的花朵能保持较高的温度。
C.文章用“古莲发芽”这一例子,说明荷花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D.负责修理“衰老损坏”的基因,就是指能修理细胞本身蛋白质损坏造成的缺陷的“酶”。
5.发挥想像,假如将莲子中分离出来负责修理“衰老损坏”的基因 移植到人身上,世界将会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
6.请写出几句古代诗人咏荷的名句(两句以上)。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1.荷花效应:荷花花瓣表面毛糙却能不受污染。2.前一问:莲子中有一种酶,能修理细胞本身的蛋白质损坏造成的缺陷。后一问:表示出乎意料,强调荷花具有旺盛的生命力。3.三个特点:不受污染、能自身加热、有旺盛的生命力。4. A、D 5.(略)想像丰富,合理。6.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古诗十九首》)
4、《芦花荡》教学设计教案
《芦花荡》教学设计教案
作者:刘彦亮文章来源:原创点击数:更新时间:2006-09-26
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积累文中的新词及生字2.了解作者及故事发生的背景3.了解本文的故事情节、人物及环境特征,感受其传奇色彩4.把握故事情节,掌握解读叙事性作品的方法、思路过程和方法目标1赏析“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其英雄性格2.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习“老头子”不怕艰险、豪迈乐观、斗志昂扬的英雄品格,我们有理由相信:英勇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教学难点1.通过体味这个故事的传奇色彩,感受“老头子”的英雄性格2.揣摩文中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教学方法自主活动,反复朗读把握故事情节教具准备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教学过程:一.录像导入,了解背景、白洋淀以及作者情况。(由学生进行文稿演示)71.导入:我们先来看一段录像:(《小兵张嘎》)这个故事想必大家都很熟悉,电影中的小男孩是谁啊?(小兵张嘎)这就是优秀抗战影片《小兵张嘎》。有哪位同学知道,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河北白洋淀)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芦苇、荷花、水淀)我们看到了大片的芦苇、美丽的荷花还有一望无际的水域,以及白洋淀独有的水上生活、斗争情景。这部电影中小英雄嘎子机智勇敢,智斗鬼子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白洋淀优美奇特的水上风光也令我们心生向往。。今天,我们来学一篇课文,讲述的也是抗战时期打鬼子的故事,同样发生在河北白洋淀上,只不过,其中的主要人物,不是一位小英雄,而是一位老英雄。让我们一起走近课文《芦花荡》。2.介绍作家孙犁。多媒体显示:孙犁,1913年4月6日,河北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代表作家。主要作品《荷花淀》《芦花荡》《白洋淀记事》等。二.复述故事,整体把握5想必大家在预习时就被《芦花荡》这个故事深深吸引了,这个故事是以第三人称来叙述的,下面请同学们换一种人称,以文中的二凌为第一人称来复述这个故事。也就是说,你就是二凌,你来讲讲你亲身经历的这件事。温馨提示:当叙述人称发生变化的时候,要注意视角的转换和前后的衔接。要求:不看书,凭自己的记忆来讲述故事。做到简明清晰,而又流畅生动。学生复述,学生评价。教师评价。三.分析主要人物老头子1.《芦花荡》是一篇小说,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人物、情节、环境)1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是谁呢?(老头子)2.在读完课文之后,“老头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你用一句话回答,老头子是个的人。2一个矍铄干练的老头子一个智勇双全的老头子一个过于自信和自尊的老头子一个老当益壮的老头子一个具有爱国热情的老头子3.同学们都对这位老头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这个主要人物,作者倾注了满腔热情来刻画他,那文章是怎样把这个人物表现出来的呢?我们先回顾一下:人物描写的方法有哪些?(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描写)我们班有四个大组,我想请大家分别从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四个方面来寻找相应的描写,并加以分析,看看这些描写表现了老头子什么特点?15我给每个探究小组组长一张卡片,要求你们用一个字写出对老头子这一方面的评价。五分钟之后,四个学习小组的组长选派三名同学上台汇报,也就是由四名同学组成汇报小组。其中,有一人进行相应句子或文段的朗读;一人对所读句子进行分析,看看这些描写表现了老头子什么特点;一人回答老师提问的问题,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本组座位上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最后,由组长阐述你们所概括出来的一个字,并说说为什么你们选用这个字。还有一个要求,等会上来汇报的同学必须男女搭配,不能全是男同学,也不能全是女同学。外貌(瘦)(奇)朗读: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提问:文中用一个比喻来形容老头子,是什么?为什么把老头子比作鱼鹰?语言(奇)(信)朗读:“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谁上的能耐,一切保险。”“不怕,洗一洗吧,多么俊的一个孩子呀!”“不怕,小火轮上的探照灯,他找不见我们。”“他们打伤了你,留了这么多学,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你们不信我的话,我也不和你们说。谁叫我丢人现眼,打牙跌嘴呢!可是,等到天明,你们看吧!”提问:在老头子的话语中,你能感觉在整个过程中,他的内心发生了一些什么样的变化?动作(力)(高)(勇)朗读:老头子叫了一声“趴下”,一抽身就跳进水里去,踏着水用两手推着小船前进。老头子无力地坐下来,船停在那里。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提问:文中有一句话“鬼子们拍着水打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明明是老头子引诱鬼子上钩,为什么还要张皇失措,你从中可以看出什么?心理(悔)(奇)大江大河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提问:为什么在老头子在听到大凌痛苦的呻吟之后,想到的不是赶快送他们去部队,而是考虑自己的面子问题?4.每组同学归纳出来的一个字,我想用一个字来统帅,大家想想:可以用一个什么字?3奇文中的老英雄充满了传奇色彩,我说他“奇”,“奇”在他手无寸铁,却神通广大。请大家,用这个句式进行接龙,我说他“奇”在,“奇”在。。。。。。。。。。。。。。。。。。。。“奇”在他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奇”在他一支枪没有,却让几十个鬼子子送了命。“奇”在他将近六十岁“,却像个孩子似的“爱逞能”,大鬼子还要二凌跟着来看热闹。“奇”在他那么“爱面子”,工作稍有疏忽,就觉得“没脸见人”。。。。。小结:老头子的奇就其在他神通广大的本领,“奇”在他自信而自尊的性格,“奇”在他悠闲而有乐观的情绪。5.在这个具有传奇色彩的老英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怎样的精神品质和个性特征?他爱憎分明,对日寇满怀仇恨,对同胞充满深情;他智勇双全,老当益壮。他过于自信与自尊。6。才我们从各个角度全面深入分析了主要人物老头子的形象,通过感受老头子的英雄形象,对于抗战、对于英雄有了哪些认识?2让我们感受到抗战队伍不畏艰险、豪迈乐观的性格和昂扬斗志。让我们感受到敌后抗日根据地,男女老少人人皆兵。让我们感受到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是不可征服,不可战胜的。四。拓展延伸,讲述英雄的故事5今年是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在半个多世纪前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正是有了英勇抗战的八路军战士、有了像老头子这样的老百姓,我们的抗战才得以胜利。他们是正义的象征、是和平的缔造者。同学们一定看过不少表现战争的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其中的英雄形象惊天地、泣鬼神,让我们来讲讲“英雄的故事”,用这种形式表达我们的敬仰与追思。五。布置作业:写出心中英雄的故事,注意抓住个性特征来描写人物。
5、《芦花荡》教学设计(一课时)(人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寒噤、阴惨、仄歪、转弯抹角、张皇失措”等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故事梗概,培养速读文章内容并概括文章的能力。
3、理解和分析人物性格,并学习用人物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4、感受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感受文章表达的民族精神。
结合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形象内涵。
教学步骤
一、导入、展示课题
二、明确目标
三、检查预习
四、初读、理清情节
A、补充文学常识:小说三要素
B、速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主要内容。
明确:抗日战争期间,在河北白洋淀上,一个抗日老英雄护送两个女孩子找到队伍的故事。
五、再读、评析人物
(一)初步感知人物性格
A、确定小说主人公及其生活背景。
B、补充日本侵略给中国带来的灾难。(学生举例)
C、用“老头子是一个的人”句式评价人物。
D、明确老头子性格核心:过于自尊和自信。
(二)精读课文,具体分析。
A、在文中找到最能反映老头子“过分自尊和自信”的语句,结合小说情节和描写手法,作简要分析。
B、交流:老头子身上,还有些别的什么品质?
C、总结(用四字短语概括)
老头子是一个自尊自信、机智勇敢、爱憎分明的老英雄。
六、悟读、理解主题
文中对老头子形象,作了细致的刻画,文章还刻画了哪些值得敬佩、歌颂的形象?(讨论、交流)
总结明确: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七、拓展、延伸
文中“老头子”身上,凝聚着所有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假如“老头子”在“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活动中,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请你仿照下面的颁奖词,给“老头子”也写一段颁奖词。
例:在顺境中,保持清醒,沙场带兵堪称无怨无悔,把守国门能说有骨有气。他像把号角,让理想与激动在士兵心中蔓延。
——200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丁晓兵的颁奖词
(明确颁奖词的写作要点:概述事迹,评论功绩,饱含深情。)
八、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对文章情节的梳理,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欣赏到了一位老当益壮的抗日英雄的形象,我们也学到了一些阅读小说的方法,将它们运用在语文学习中,你会有更大收获。
6、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声声慢)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4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
萍乡三中:刘长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识记作家作品,了解李清照在早期和晚期作品的不同特点。
2、过程与方法
①反复品读吟诵,理解词的内容。
②学习“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写作方法。
③品味鉴赏词中的名句,把握词的意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学习词人把个人遭遇和社会现实联系在一起的深刻的思想性。
②领悟婉约派词的情调,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词的思想内容,感受诗词的意境,赏析诗词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了解李清照前期后期词的不同风格。
【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增强学生对文本的认识。
2.探讨法:讨论、比较、合作交流探究。
3.多媒体辅助法:PowerPoint演示文稿,感知、品读、印证。
【学法】诵读、讨论、展示、评价。
【朗读方式】
1、自由朗读2、齐声朗读3、指名朗读4、熟读背诵5、配乐朗诵6、范读。
【教具准备】CAI课件MP3朗读文件纸质学案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学案(学习活动)
二、自由朗读“参考译文”。(早读或课外)
1.《醉花阴》译文:
稀薄的雾气浓密的云层掠起烦愁直到白昼,龙脑的香料早已烧完了在炉金兽。美好的节日又到重阳,洁白的瓷枕,轻纱笼罩的床厨,昨日半夜的凉气刚刚浸透。
在东篱饮酒直饮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飘满双袖。别说不会消损神魂,珠帘卷起是由于被受西风,闺中少妇比黄花更加消瘦。
2.《声声慢》译文:
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长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环境又引起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受了。特别是秋季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息了。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晚上的冷风寒意。望天空,但见一行行雁字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明诚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了,更感到伤心。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一说,有什么可采摘的)啊!整天守着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么容易挨到天黑啊!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这种种况味,一个“愁”字怎么能说尽!
三、研读语文必修4《示范课堂•要点扫描》P91-105和语文必修4《目标・素养・评价》丛书P24-27,并自主完成“整体感知”1-6题。(8分钟)
1.“闺怨词”是专门用来表现妇女的生活和情感的。但男性作者写的词只是“代言体”,李清照的“闺怨词”却是说自己要说的话。试问:李清照词两首分别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生活与心态,呈现出了怎样的韵味和格调。
答:
2.两首词选取的意象有什么异同?
答:
3.这两首词一首作于早年,一首作于晚年,同是写愁思,其中蕴含的情感和营造的意境是否相同?试加以分析。
答:
4.有人说:李清照的愁是因人瘦而愁,你同意这说法吗?
答:
5.《醉花阴》一词中刻画了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试简要分析。
答:
6.仔细品味《声声慢》的意境,说明开头三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所抒发的感情的不同层次。
答:
五、选择式板演展示、表演展示(5分钟)
教案(教学过程)
一、分发《李清照词两首》纸质学案。
二、作者简介(内容参见幻灯片2-11)(3分钟)
三、指名朗读、齐声朗读、MP3范读课文《李清照词两首》。(早读或课外)
四、精讲并点拨“整体感知”1-6题(答案见幻灯片12-17)(10分钟)
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学案(学习活动)
一、齐声朗读、自由背诵课文《李清照词两首》。
二、研读语文必修4《示范课堂•要点扫描》P91-105和语文必修4《目标・素养・评价》丛书P24-27,并自主完成“问题探究”1-6题。(18分钟)
1.《醉花阴》作于什么时节?说说作者在词中是怎样突出节令特点的。
答:
2.《醉花阴》反映的是早年丈夫赵明诚游宦在外,作者一个人留在家中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感受。对于这样的“闺怨”题材,应当怎样评价呢?
答:
3.“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中哪句是重点?这句中哪个字是重点?
答:
4.《声声慢》中“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一句,表现的是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
5.《声声慢》下片“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写的“憔悴”指菊花憔悴还是人憔悴,或者是两者兼而有之?
答:
6.中国古代诗词中有一些常见的意象,它们往往被赋予特定的含义。试找出几个像“梧桐雨”“黄花”“雁”这样有鲜明情感色彩的意象,说说它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答:
三、小组讨论(3分钟)
四、选择式板演展示、表演展示(5分钟)
五、自我创新展示(质疑问难)
①题目(要求就课文提问):
②答案(字数在50-100个之间):
教案(教学过程)
一、指名背诵课文《李清照词两首》。(2分钟)
二、指导研读语文必修4《示范课堂•要点扫描》P91-105和语文必修4《目标・素养・评价》丛书P24-27,并要求学生自主完成“问题探究”1-6题。(18分钟)
三、点拨精讲“问题探究”1-6题(10分钟)(答案见幻灯片18-24)
练案(自主练习)
1.给下面加点的词注音
(1)瑞脑销金兽()(2)有暗香盈袖()
(3)乍暖还寒时候()(4)凄凄惨惨戚戚()
2.下面的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李清照在经济条件优裕、文学氛围浓郁的家庭环境中长大,加上她勤奋好学,善长诗、文、词,兼善于书法、绘画、音乐,才高学博,堪称一代才女。
B.“簿雾浓云愁永昼”即写天气和季节导致人们身体的凉意,也含蓄地表达作者因为思夫而不能相见的痛苦导致内心的“愁”和“凉”。
C.作者写《声声慢》时已是孤身飘零,生活从幸福的峰颠跌入痛苦的深渊,这让作者的身心一时都难以承受,只有借酒浇愁而已。
D.作者的哀愁不是闺怨闲愁,是在国土沦丧、人民流离失所、朝政腐败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这就使词的感情色彩有了时代依托,有了社会意义。
3.对李清照《声声慢》一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三句用一连串叠词,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是词人向苍天的悲惨呼告,也是词人后期凄凉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
B.“雁过也”写北雁南飞,暗示作者也是北人,避难南下,作者见“雁过”似乎有“旧时相识”之感,因而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
C.“梧桐更兼细雨”两句写桐叶簌簌,秋雨滴滴,可见草木凋零的秋意,可闻撩人相思的凄音,营造了寂静的环境,以渲染作者的悲苦心情。
D.词作用一个“愁”字收笔,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全词用象征手法,把国破家亡的身世寓于景物描写之中,表现了词作者忧国忧民的心理。
4.填空:
李清照,号居士,代女词人。早期生活优裕,致力于
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遂流寓南方,丈夫病死后,境遇孤苦。前期词多写生活,词风,后期词多,沉哀凄苦,有时也流露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手法,自辟蹊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崇尚,提出“”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后人辑有《》。
5.《醉花阴》的上片和下片分别写的是什么,他的主旨是什么?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
答:
6.“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用的是什么抒情方法?
答:
7.两首词表达感情的方法有什么异同?
答:
(答案见幻灯片25-26)
教后反思
7、送你一束转基因花(苏教版八年级教案设计)
王建升
教学目标
1、学习“总—分—总”结构形式,体会思路清晰,布局严谨。(重点)
2、通过学习课文,了解新型生物技术对于花卉育种的意义。
3、学习课文的亲切而富有感情的语言。
4、学习举例说明。(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用多媒体演示自然界中姹紫嫣红的花,让学生在欣赏花的万紫千红中感受花的奥妙,感受花的魅力。
二、积累词语
1、注音
花卉(huì)华裔(yì)枯萎(wěi)贮运(zhù)凋零(diāo)
梦寐乙烯柠檬康乃馨(xīn)
2、解释:凋零
花花世界
梦寐以求
三、阅读课文,理清思路,感知探究。(学生讨论、交流)
1.本文主要说明了什么?
主要说明什么是转基因花及其优良特性
2.新型生物技术有何优势?其发展方向如何?
3.如何创造出转基因花?它有那些优良特性?
4.举例说明培育转基因花卉新品种方面已取得的成就?
5.转基因花卉繁荣市场前景怎样?
6.文章最后一段显示转基因花研究的什么优越性?从文中可以看出,转基因花的研究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明确:转基因花研究的优越性在于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出具有特别形态、色彩、香味的鲜花,一切不再受制于自然,每时每刻都可以创新。转基因花研究的基本原理是决定某种形状的基因修饰并转入到需要改良品质的花卉中去,从而定向创造花卉新品种。
7.文章按怎样的结构形式说明的?试具体说明.
明确: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形式。开头部分说明新型生物技术的独特优势和什么是转基因花,然后用三个小标题说明转基因花的优良特性:特别色彩、特别新奇、特别长寿,最后两段总结全文。
四、品味语言
本文语言富有一定的感情,试举例说明。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文题“送你一束转基因花”充满情意;文章从人们“常年相互赠送”花卉,“以表达自己的一份心意和美好的祝愿”起笔,反映了人们的一种美好的情感;“但是我们似乎曾经还想过送点什么更特别的花”,作者极为体谅人们的心情,表明转基因花是为顺应人们的心情而研究获得;文章又几次提到人们的“梦想”及转基因花使人们“美梦成真”,使读者感觉到一种亲切的情意。可见文章并非板着面孔叙说,而是自有一番情致在文中,使读者感受到某种关爱和温暖。
五、拓展
改良花卉,可以从形态、色彩、香味、寿命等方面着手,想想看,为了适应人类的需要,还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允许有独特见解)
明确:例如鲜花的季节适应性,鲜花的药物功能等,这就需要发现并转入相应的基因。
六、小结
本文指出了新型生物技术对于花卉育种的意义,说明了转基因花的科学含义和优良特性,展示了转基因花在商机和美化世界方面的光明前景。
七、布置作业
科学家们预言,21世纪将是生物学世纪,请同学们以医药,环境整治和农业为例,搜集材料,设想并描绘生物技术的应用前景。
8、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一、自学环节(10—15分)
1、知识链接:
作者作品简介: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明初文学家。
代表作品《宋学士文集》。
背景简介:洪武十一年(1378),即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他应召入朝觐见明太祖朱元璋,正在太学读书的同乡晚辈马军则前来拜访。宋濂了解到马生是个“善学者”便写了这篇序文,介绍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勉励他珍惜太学的学习条件,刻苦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本篇选的是序文的前半部分。
题目解说:所谓序,一种是写来评介住做的,叫书序;一种是赠送别人的,叫赠序。本文属后者。
2、知识检索:(A级)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嗜血逾约加冠叱咄俟负箧曳屣皲裂
僵劲媵人衾容臭烨然蕴袍
3、朗读课文,整体感知:(B级)
一读:学生听录音范读,听准字音;
二读:学生放开声音自由朗读;
三读:各组派代表有感情的读。
思考:①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②作者写作的目的是什么?
4、通译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试着疏通文意,不懂的地方做好记号,准备质疑。)
A.解释加点的字。
⑴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⑵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⑶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⑷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⑸俟其欣悦,则又清焉
B.翻译句子。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俯身倾耳以请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C.翻译下列通假字。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同舍生皆被锦绣。
D.指出下面句中加点词的古今异义。
录毕,走送之。
媵人持汤沃灌
日再食
二、展示环节(20—25)
1.作者简介2.生字词3.通译课文
三、检测环节(5—10):
四、总结评价(1--2): 学法指导:
阅读相关信息,了解作者作品,从而更好的理解文章。
结合书下注释或查字典掌握加点字读音,
读通课文,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
每一小组派一名代表质疑,全班答疑,教师参与。
积累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
检查签字
9、一花一世界(创造幸福主题班会)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三)
成都市树德中学尹德华
卷首语:人生有三大层面:生存层面、生活层面、精神层面。
一、活动背景——面对高三学生特殊的时期,许多同学也不同程度地遇到诸多的痛苦,但是这当中也的确有许多的同学从这困境当中走了出来。基于此,希望通过这节活动课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明确目前我们就在创造幸福,也许目前这个幸福的感觉还没有体会到,而且这个过程漫长而艰苦。但是幸福就在不远的将来。反过来,生活幸福,学习才会高效。
二、活动目标:
懂得将周遭的事物培育成幸福,并且实际去做一些事情让自己和大家都幸福起来的。把获得幸福成为一种习惯、一种常态。不只是快乐幸福一节课,而是幸福一生。三、设计思路:
人人都有追求幸福愿望,也常常悲叹幸福离自己越来越远,其实根本原因是人们缺失的不是幸福,而是感悟幸福的心,甚至是缺失感悟幸福的能力。不是说只是度过一节快乐的活动课,而是在忙碌中停下来,思考一些关键词,为了更好的创造幸福。
四、活动方法:教师引导、学生作品展示、发言、讨论。五、活动准备:
1课前同学写作文:“创造幸福”
2“当我拾起这一片落叶时”:(学生自己捡拾一片落叶,粘贴在一张纸上,并且写下点滴的思绪。)六、课堂活动过程:
(一)先做一个心理臆测:一碗葡萄同学们是先吃最好的还是先吃最坏的?
有一种解释说:先吃最好的葡萄,他吃到的永远是碗里最好的葡萄,是乐观者;先吃最差的,他吃到的永远是碗里最差的葡萄,是悲观者。你是否同意这个说法?(学生发言)
(这部分一定会有一些学生的发言会很精彩,积极引导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并且是长久的幸福。)
(二)、用幻灯片展示一些学生对幸福的理解。(学生自己来读)
• 简单就是幸福。(安冰冰)
• 细微处发现,平凡中体味。(赵黎明)
• 心灵得到满足,自然幸福就会来到我们身边。(俞鹏远)
• 奉献就是一种幸福。(陶昱微)
• 顺应本心就是幸福。(沈俊宇)
• 没有遗憾就没有幸福。把握现在,创造幸福。(刘芮彤)
• 有一颗创造幸福的心,还有一双发现幸福的眼睛,那么,幸福就离你不远了。(易秋沙)
• 幸福就是拼搏时相互的共勉。(王若玥)
• 点亮幸福的烛火,也被烛火的幸福点亮。(付楷峰)
• 幸福不是冷物质,而是温暖。(谢天)
• 我从来都满怀希望,这样,当幸福来敲门时,我才能将它迎进来。(谢天)
• 幸福在哪里?说没有幸福的人,那是悲观者;无时无刻都在感受幸福的人,属于新生儿;而在苦闷中寻找幸福的人,才是创造者。(李扬)
图片展示幸福的瞬间:喜极而泣的幸福,分享的幸福、沐浴教诲的幸福、思考的幸福,团结的幸福,站在高山之巅的幸福(天都峰,海拔:4500米高),赏心悦目的幸福,一览众山小的幸福,眼前就是幸福,幸福就在这份默默里:坐到黄昏时,一起看夕阳;天人合一的幸福。
团结的幸福:
分享的幸福
小结:从古到今人们都在追求和创造幸福。许多帝王和大师们也在解读幸福,甚至引领大家对幸福有正确的理解。例如:现在故宫恭亲王府里依然保存的康熙大帝亲笔书写的“福”字,那时的每年大年三十,他还会亲笔书写十几张这个“福”字,御赐给重要的大臣们。既体现了他的皇恩浩荡,更体现他的治国理念。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一起来解读一下这个福字。
“福”:右上角的笔划很像个[多]字,下边为[田],而左偏旁极似[子]和[才]字,右偏旁像个[寿]字,故整个[福]字又可分解为[多田多子多才多寿多福],巧妙地构成了福字的深刻含义,即多子,多才,多田,多寿,多福,称之“天下第一福”。一个帝王如果把百姓的多子,多才,多田,多寿,多福的愿望当作他的目标,这更是苍生的幸福。
老百姓理解为:有衣服穿,一人一口田。
再来看一看台湾著名大师星云大师解读的幸福的秘方:
1“幸福配方”——每天说一些欢喜的话,激励自己不要悲伤。每天做一些利人的事,激励自己融入群众。每天谈一些益智的事,激励自己增长智慧。每天审视圣者的慈像,激励自己增加内心的善美。
2愚者以为幸福在遥远的彼岸,聪明者懂得将周遭的事物培育成幸福。(学生朗读,加深体会)
(三)怎样在我们的平常的幸福生活中体会和创造幸福呢?特别是高三的特殊时刻。
教师的茶艺表演:
(目的:用心就能创造幸福,平常也能够创造幸福)
主题:平常水、平常茶、非常道
• 1.赏茶、洁具、温杯。洗茶去风尘
• 2茶王入宫
• 3浸润泡,春风拂面(再洗沧桑)
• 4蛟龙出海;普降甘霖;
• 5龙凤呈祥,鲤鱼跃龙门,合家欢乐
• 6一杯香茗奉知己
茶语:A:一人独品、二人对饮、众人聚缘。
B:一看二闻三品尝
闻:冷闻干茶香,纯香,表里如一。热闻瓯盖香,清香,不生不熟。温闻叶底香,兰香,火候停匀。冷闻杯底香,真香,雨前神具。
老师体会的喝茶的幸福:“不待清风生两腋,清风先向舌边生。”
Tea,TheCure—All(茶是可人儿,万灵丹)
英国十九世纪的WilliamGladston
Ifyouarecold,teawillwarmyou,若你寒冷,茶将为之温暖,
Ifyouaretooheated,teawillcoldyou,若你激愤,茶将为之安定,
Ifyouaredepressed,teawillcheeryou,若你沮丧,茶将为之开怀,
Ifyouareexhausted,teawillcalmyou.若你疲惫,茶将为之抚慰
在滚滚红尘中能够朗读诗歌本身就是幸福。
(四)、怎样创造幸福?
方法一:制作幸福卡片:教师拿出一二做展示。
方法二:拥有一个装“幸福”的盒子。(学生活动,写下幸福的瞬间)
• 说出自己亲身经历或者感悟到的幸福,也许只是一个瞬间,但是依然令人倍加珍惜。请立刻写下来装在这个美丽的“幸福园”盒子里。
• (请专家们也亲手写下自己的幸福瞬间,把它放在这个“幸福园”里。)
• 活动:学生从“幸福苑”里抽取那些瞬间的幸福,和大家一起分享。(感受幸福,并且能够写下来,困惑的时候走近它,阅读它,就会温暖你。以后这个“幸福苑”就放在班级里。)
• 小结:也有一些创造瞬间快乐的方法,例如吸毒。但是那只是短暂的快感。长久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幸福。
体会关键词:(学生活动,大家讨论探究)
• 苦中作乐:
• 乐此不疲:
• 面对遗憾:
教师引导:1怎样对待别人的错误?
2如果你的麦捆遗落在地里了,那就不用去找了。你已经把它留给了流浪人,你已经把它留给了贫弱者,你已经把它留给了捡麦穗的孩子……
重温关键句
愚者以为幸福在遥远的彼岸,聪明者懂得将周遭的事物培育成幸福。
方法三:用心去体验幸福。(引导学生去把追求幸福成为一种习惯、一种常态。)例如:
1把心交给阅读、思考、哪怕只是一低头也是“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2多仰望星空:当人们仰望星空的时候时,不仅产生了幸福而且就产生了哲学。
3留下美好,变成回忆。
体会叶芝的诗:《当你老了》(教师深情朗诵)
4陶醉于音乐:开启人类智慧的三把钥匙:数学、文学、音乐。
对杜鹃的联想东西方有差异:一个是“杜鹃啼血猿哀鸣”、是“不归”的忧伤;:“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游子听来是:“不归、不归!”农人听着却是:“播谷”,应该也有一份即将收获的喜悦。而西方呈现出的却是欢快轻松的:《杜鹃圆舞曲》(老师清唱开头的主旋律)
结语:
21世纪最受欢迎的人应该具备哪几种能力?
• 1善于学习的能力。
• 2说服他人的能力。
• 3筛选捕捉信息的能力。
• 4了解并维护各种系统的能力。
• 5有较强的组织能力。
• 6要有丰富的想象力。
• 7要有广泛的专业技能。
——罗杰伊•黑曼在美国《未来学家杂志》
老师认为还应该再加一种:8创造幸福的能力。
拥有这个能力,你将更受欢迎。你幸福,你身边的人也幸福。
20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