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如何轻松愉快用餐 托班教案|小班教案|中班教案|大班教案|特色教案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社会

教研:如何轻松愉快用餐

时间:2012-06-04 09:57:15

教研:如何轻松愉快用餐是非常优秀的内容,希望能让找寻社会的您有所帮助。

教研:如何轻松愉快用餐

作者:朱江红 单位:杨浦区本溪路幼儿园

   “用餐”是我园《生活化环境的创设促进幼儿生活习惯养成》专题教研中的一个研究点,教师们经历了“用餐”环节中对幼儿生活行为的观测分析,“用餐”环境的创设,“用餐”过程中的引导这样一个研究过程,在此我们选取“轻松愉快用餐”这个小点来和老师们交流与分享。
  一日生活中“吃”与孩子们紧密相随,孩子们有很多次“吃”的机会,他们愿意自己吃饭吗?他们吃饭时情绪愉快吗?他们吃得好吗,最爱吃的是什么?他们能自己吃多少?什么时候需要成人的帮助……

  通过教师们日常的观察记录我们发现——
  *不愿吃多的
  *围着桌子转了一圈,对着每碗饭看了又看,最终在一碗饭面前坐下,老师问:“你在找什么啊?”孩子答:“我要少一点的饭。”
  *吃得前紧后松
  *午餐刚开始时,幼儿都能自己像模像样的自己吃,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当幼儿吃到半饱以后,就不愿意再自己动手进餐了。
  *餐具使用不熟练造成用餐困难
  怎么把菜顺利的舀入自己的饭碗里,送入自己的嘴里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却让宝宝困难重重,轻松不起来,有的幼儿会吃吃抓抓,有的是吃吃塞塞,有的是吃吃捡捡。
  *周围环境不清洁影响用餐情绪
  经常发生倒翻的现象
  *自己碰翻
  *别人碰翻
  *经常要求更换弄脏的衣服或座位
  米粒、菜屑、汤汁弄脏衣服或是桌子、地面,不少孩子因为自己的衣服弄脏了,吃饭的地方脏了要求换衣服、换地方,甚至哭闹着不肯吃下去,其实是用餐时怕弄脏,造成了心理疙瘩,情绪波动。
  *个人的食物偏好影响用餐兴趣
  *老师发现桌子上一片黑黑的,凑近仔细一看,原来都是黑木耳,白白的,是汤里的虾皮,红红的,胡萝卜,是绿绿的,小青豆……
  应对这些现象我们的策略——
  *调整食物结构
  减少前半段定量的饭菜、主食,增加后半段的各种小点心。
  *丰富用餐工具
  用餐时:点心时的夹子、勺子、小碟,午餐时的小碗、大碗、小勺、大勺等。
  (包括:游戏情境中的各种餐具)
  既便于各水平幼儿的使用,又引发幼儿动手的兴趣。

  *“少食多添”
  添饭:与保育员做好观念上的沟通,共同观察护理并合作。
  在午餐时,保育员第一次给幼儿盛小半碗饭,然后根据不同幼儿的进餐速度与食量逐一进行添加。
  多添几次,迎合了幼儿起初怕太多的心理,缓解幼儿的心理压力,慢慢增多好像吃了很多,但其实还是原来的量,但他吃的情绪不一样,同时在冬天也是很好的防止饭菜变凉的方法。
  添辅食:
  起初出现辅食时,较多的是考虑营养的丰富与均衡,之后我们发现了它的另外一个作用,引发幼儿后半段用餐的兴趣。
  既然面食和水果是幼儿喜欢的食物,那么不如用饭后辅助食物的添加形式来吸引幼儿后半段的用餐兴趣。因此,我们一般是在进餐的后半段将面食和水果、小点心放在桌上,并有言语上的提示:“加油吃哦,好吃的东西已经送来了,吃完饭菜就能吃好吃的饼和水果、点心啦!”

  *标识提示
  坐姿不稳定,边吃边转身,东张西望,碰倒了碗或是勺里的东西掉了也不知道。
  面向桌子:
  桌面中央经常放一些可爱的动物形象,吸引幼儿身体朝向桌子、关注桌面与碗勺等。
  我们可以根据室内环境,桌椅大小,幼儿身高,合理地划分一下一个孩子吃饭的区域,地方多大,碗怎么放、放几个?一张桌子坐几人?坐在那里?
  注意合理布局,摆的位置与幼儿便于幼儿走动或取放,减少碰翻。
  比如:思考一下日常午餐怎么放?点心怎么放?自助餐怎么放?
  用标记提醒合适的摆放位置,减少碰撞、倒翻。
  我们发现有时两碗之间距离空隙大,小勺移动或是饭碗移动时会掉落饭菜;我们用标记提醒合适的摆放位置。
  前后摆放的位置最为安全,前后碗的距离根据幼儿的个子适当的调整。
  每个桌面上都有六组水果(前后各一个),孩子们可以把自己的菜碗、饭碗放在水果上面。

  *心理支持,物质保障
  满足心理需求,穿反穿衣、戴上围兜,帮助幼儿保持服装的整洁;
  必要的物质准备,作为一种心理保障,反穿衣减缓了幼儿“怕弄脏衣服,不愿自己吃”的心理压力,给予的是幼儿“自己吃,弄脏了也没关系,可以换,不会脏”的心理支持。
  *技能指导
  握勺的动作不熟练;(横握、缺少手腕转的动作等。)
  幼儿就座的位置不合适、桌椅之间空隙过大;
  调整就坐位置,身体贴近桌子,脚放在桌子底下,这样可以自然地帮助幼儿形成凑近桌子、凑近碗用餐的正确动作。

  *鼓励
  教师鼓励---“语言激励”“物质激励”
  自我---“关注记录自己的努力过程”
  运用标记记录的方式呈现幼儿努力的过程,对下一次是个心理的激发。
  提出两点和大家一起思考:
  同一个环节、同一个内容、同一种形式在不同年龄段的效果、目标有所不同。
  我们给不同的年龄段两个思考。

  1、“用餐良好心理氛围的创设在各个年龄段如何体现差异”
  比如:托班“愉快用餐”
  小班“独立用餐”
  中班“自助用餐”
  大班“文明用餐”
  2、少食多添方式在各个年龄段如何体现差异
  比如作用上的差异:在低幼年龄幼儿是一种减压、是一种情绪保障。
  大年龄段的幼儿是自我照顾意识的萌发,独立性的体现,等等。

幼儿园社会推荐 小班“田园文化”教研活动:水稻 尊重幼儿能力的策略 小班幼儿生活能力的指导与培养 幼儿园小班社会性发展案例:朋友车 在尝试活动中发挥幼儿的自主性 幼儿的社会性如何发展 用自尊激发幼儿的自信 怎样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 家园携手促幼儿德育发展 对幼儿传统道德教育的反思 从小事入手培养幼儿的同情心 自信是培养幼儿成功的钥匙 案例:于细微处见“德育” 如何发展小班幼儿交往能力 如何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幼儿一日活动中的德育教育 支持孩子,体验艺术情趣 幼儿园如何培养幼儿自理能力

最新社会 幼儿园如何培养幼儿自理能力 构建积极的生态环境促师幼共成长 艺术活动中从关注“像不像”到关注“想不想” 支持孩子,体验艺术情趣 社会学习对幼儿形成积极自我概念的价值研究 小班幼儿新闻活动中新闻敏感性的培养 幼儿一日活动中的德育教育 在自主活动中培养幼儿关爱他人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主能力 幼儿的诚实来源于成人的评价

相关信息 如何设计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目标 如何在教育活动中注重幼儿活动的过程 如何用废弃的塑料瓶手工制作实用的笔筒教程 如何群发问候短信90句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主能力 教研组工作述职报告 如何设计班级活动方案 如何把课后题转化为教学活动? 如何发短信问候病人66句 教研员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