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常态教学管理 重视专业价值引领 优化课程实施效应
作者: 金怡 单位:上海市嘉定区新翔幼儿园
嘉定区新翔幼儿园是一所有五年历史的年轻学校,2007年7月由民办体制正式转制为事业编制。近两年来,学校在“以幼儿发展为本”课程理念、“尚礼育人——提升生命品质”办园理念的引领下,课程管理的各项工作主要围绕三大问题展开,即为什么要进行课程管理?如何进行课程管理?课程管理管理什么?以下围绕这三大问题汇报我们幼儿园近两年来开展的一些工作及个人的一点思考。
一、塑造共同愿景是幼儿园实施课程管理的切入点。
为什么要进行课程管理归根结底是一个观念的问题。观念是行动的灵魂,因此,引领教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塑造共同愿景,达成专业认同是实施课程管理的重要前提。
1.以活动为载体,引领教师走向专业认同。
教师是否拥有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直接关系着教师课程执行的情况,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能激发教师自主积极地执行课程;反之,则是被动的、消极的。我园重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在关注教师专业成长的同时更加注重教师综合素养的整体提升,学校党政工团的工作计划中都把重视教师职业素养提升放在重要位置,从学校发展出发组织了丰富、多元、详实的活动。
①“每月说书”活动——精神食粮来引航。落实党政领导“每月说书”活动责任区,采取集体和小组推荐相结合的形式,向教师推荐和赠送相关书籍。先后以集体形式向教师赠送了《你在为谁工作》《教师礼仪》《做有思想的行动者》《上海市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价指南》《幼儿教师成长手册》,以小组形式向教师推荐了《上海市幼儿园幼小衔接活动指导意见》《上海市0-3教养方案》等,并认真组织交流活动。通过学习,净化教师职业操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丰厚专业理论,对和谐团队、塑造形象、优化队伍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②“赏识教师”活动——价值体验来激励。主要通过发现并讲述发生在身边的感人故事,倡导创造积极心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别人,感受自身在集体中的价值。两年中,我们先后开展了“这里星光灿烂”赏识教师活动、“感动新翔.发现身边最需要关爱的人”协作故事征集、“走过2008”颁奖活动等等,积极营造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努力挖掘人性“向上、向善”的优势,激发教师工作热情,从而更好的服务于职业、服务于孩子。
2.以制度为抓手,努力营造良好校园氛围。
我园一直注重良好师风、校风的建设,先后经教代会审议通过《新翔幼儿园教工职业操守》《教工纪律十条》《教师仪态要求》《一日活动教师带班实施细则》《一日活动保教协作要求》等制度,认真组织全体教师学习,领会制度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保障以幼儿发展为本理念落到实处的深刻意义。学校党政干部身先士卒,严格带头遵守,营造了良好的榜样作用。同时,关注制度落实的过程,采取问卷调查、检查、互评、对话交流等形式等了解执行情况,并将执行情况与教工绩效奖励、文明班组评选、年级组考核等有机结合,努力提升教师职业修养和专业素养。
二.编制课程计划是幼儿园实施课程管理的关键点。
课程计划是幼儿园在一定时期内课程实施与管理的基本依据,一定程度上直接反映出园长的儿童观和课程观,即是否体现以幼儿发展为本,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全面发展儿童的课程理念。我园在制定课程计划的过程中,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组建领导小组,确定课程发展方向。
在认真学习领会《上海市幼儿园园长课程管理指导意见》文本精神后,我园明确了园长是课程管理第一责任人的管理思路,组建了由园长任组长、业务园长任副组长,骨干教师、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组成的课程管理领导小组,对课程发展的定位进行了认真思考,确立了以基础课程为主、基于办园理念引领下的课程园本化建设方向。
2.组建研发小组,编制课程计划。
2009年3月,我园成立了以园长为组长、业务园长为副组长,由骨干教师、教研组长、年级组长、青年潜质教师组成的课程园本化建设研发小组,在实践、反馈、调整、梳理的过程中形成了以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目标为基础,彰显本园课程特色的新翔幼儿园课程框架。在新翔幼儿园课程目标中,更加突显关注共同生活、文明生活的课程特点。课程园本化研发小组在市、区专家及园长的指导下,本着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在历经无数次“学习—讨论—反思—调整—实践—反馈”的过程中不断完善研究,初步形成各年龄段幼儿培养目标、学期目标、实施观察点、教学内容、评价细则等,初步编制了课程计划,并通过教研组、备课组活动,将基础课程学期目标及幼儿礼仪教育学期目标分解到月、周、日教学计划中,努力探索幼儿礼仪教育与基础课程四大活动的有效融合。同时,教研组采用一课三研的活动形式进一步完善内容,优化课程质量。
三.落实课程计划是幼儿园实施课程管理的聚焦点。
落实课程计划必须聚焦课堂——一日活动。幼儿园围绕课程计划的落实,重视课程计划预设的适切性,如何将理念转化为幼儿一日活动中教师教学行为的自觉,体现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立足儿童生活经验和学习兴趣,满足幼儿发展所需的有效教育,必须加强各类保教计划的管理,才能制定有效计划,实施有效活动。
1.加强保教计划管理反映了幼儿园课程领导是否到位
①建立保教计划管理机制
我园立足实际,建立了保教计划管理机制。园长负责每学期一次审议保教计划的类别内容、撰写要求、呈现形式、功能作用等,发现问题及时反馈调整,促进各类计划更好体现全面性、实效性。例如,本学期结合我园1-5年青年教师比例上升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备课要求,要求5年以上教龄的教师在备课中体现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孩子的分析两块内容,帮助教师养成研究教材研究孩子的思维习惯,同时也以备课为抓手提升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其次1-5年教龄的青年教师在逐日计划的呈现上除了集体学习活动的设计体现详案外,生活、运动活动要求明确活动内容、活动目标、重点指导等,游戏活动要求明确重点观察等。业务园长每学期初负责审议各年龄段教研计划、班级计划;业务园长每月负责抽查各班月周计划;业务园长每月会同组长及教师代表(教师代表采取轮流主持的形式)指导检查各班逐日计划,并及时反馈审议结果,颂扬先进,鼓励教师加强专业理论学习,理论联系实际,制定符合幼儿年龄特征,立足幼儿生活经验、满足幼儿发展需要的保教计划。年级组长、教研组长负责每周备课活动,指导组内教师把握年龄特征,体现课程平衡等。园长每学期不定期抽查了解各年龄段各类计划制定情况,关注课程计划的有效性,了解教师预设课程的态度和能力,以便作出积极的决策来进一步推进保教计划的质量。
②系化保教计划管理过程
→加强对过程的监察
每日巡视
我园通过规范行政值班制度,要求行政值班人员每天必须对学校日常工作管理中的某一方面进行巡视反馈,加强过程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谁检查谁负责反馈,条线负责人就反馈情况需要作出及时反映,如及时鼓励表扬、及时整改、及时寻找原因商量对策等,其次,也要求行政值班人员在巡视的过程就实际情况给予教师现场的指导和沟通。
业务园长两周抽查一次(活动前准备)
为有效促进各项活动按计划有序开展,业务园长负责每两周一次抽查教师活动前准备情况,并将检查情况及时与教师进行反馈,以表扬鼓励为主。
教师代表每月两次抽查(课表执行)
为有效推进教师课程的执行力,努力做到课程平衡、动静交替,同时,也鼓励更多教师参与课程管理的过程,真正体现教师既是课程的执行者,也是课程的管理者,故我们尝试让教师来管理课表执行情况,管理的过程也提高了教师自身对课程的理解。各年龄段有两位教师负责每月分别对每位组内教师2次的检查,及时把检查情况汇总给业务园长,业务园长每月以表扬、鼓励为主进行整体反馈。
家长代表每周观摩(活动质量)
我园积极鼓励家长参与学校各项管理,家委会每周工作日有具体的内容和要求。家委会每周工作日是由家委会主任安排人员,两人一组,有家长代表自行商量确定来园工作的具体时间,主要参与幼儿园各项工作的管理,其中包括教育教学管理。家委会代表会将当天工作内容、发现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记录在家长工作日记录本上,由分管家教工作的老师每周定期向相关职能部门反馈家长的信息,督促各职能部门及时了解问题,有效作出调整或解释。
→加强听课管理
园长和业务园长的听课任务
为进一步将各类保教计划比较好的落到实处,仅有对保教计划实施管理是不够的,只有在关注保教计划管理的同时进一步关注保教计划落实的情况才能真正形成有效的课程管理。
听课活动是我园落实保教计划过程的一项管理举措,同时也是提升教师教学有效性的举措之一。我园形成了幼儿园听课制度。其中规定了园长和业务园长听课基本任务和听课动态任务。基本任务是每学期确保普听全园教师活动1次。动态任务主要体现在每学期听课对象的侧重点不同和听课内容的不同。
例如,从听课对象上,园长在普听的基础上侧重骨干教师和青年潜质教师的培养。业务园长在普听的基础上侧重组长、新教师及小教研的教学实践活动。从听课内容上,园长每学期初根据教学研究重点及师资队伍现状规划自己的听课计划,并在全体教师大会上进行公布。如,2008学年的听课重点是关注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采取普听和有针对性听的方式,了解集体教学活动现状及影响因素,关注骨干教师的成长态势;采用预约说课的方式在听课前给予教师活动设计的指导,并在观课活动中进一步就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问有效性以及对孩子经验水平把握方面出现的问题给予具体指导。2009学年听课重点是关注集体教学活动和个别化学习活动高低结构的转换,了解中大班教师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材料投放的目的性,就材料投放层次性、情趣性和挑战性等给予指导。同时,帮助教师进一步树立正确的课程观,在重视集体教学活动的同时更要关注幼儿的个别化学习活动,降低教师材料投放的随意性,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策略;采取集体教学活动预约听课,个别化学习活动随堂观摩的形式;同时,结合我园1-5年青年教师比例逐年上升的现实,进一步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教学指导及一日活动常规指导。
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的听课任务
为确保各级组长及时了解组内教师的课程执行能力,发挥组长的专业引领作用,给予教师更多过程性指导,制定了年级组、教研组长听课的基本任务是每人每学期观摩指导组内教师每人2次活动。
各级骨干教师及新教师的听课任务
我园从师资队伍培养机制上促进骨干教师专业引领作用的发挥,采取骨干教师和新教师结对的形式,采取互听及现场指导的方式给予新教师更多学习机会,同时,也从教学有效性方面对骨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结合小教研一课三研教学实践研讨活动的开展,我们采取了第一研—研活动设计(教研组集体研究)、第一教—新教师执教、第二研—研活动有效性(教研组集体研究调整)、第二教—组长执教、第三研—研调整后的活动有效性,并就活动设计进行再完善的形式,给新教师创设更多实践感悟的机会,同时也给各级骨干和组长更多自我挑战的机会,对提升全园教师的教学有效性有更多理论结合实践的思考。
2.加强园本教研管理体现了幼儿园课程领导是否深入
①完善园本教研管理制度
课程实施的关键是教学,如何让课程真正推助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我们必须有针对性、有实效的开展园本教研。我园开展园本教研管理的过程是在不断发现问题、调整问题中努力提升教研质量的过程。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同时,针对当前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关键性问题找准研究切入口,提升常态性教研的有效性。以备课为抓手,以现场观摩及教师反思为手段,及时掌握教师教学能力现状,探索备课和一日活动有效性之间的联系。
在具体实施中,我们首先健全教研活动的制度,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内容落实、形式多样、提高实效。做好每次活动考勤记录,并注重观摩与研讨、学习与实践、培训与提高相结合;注重对教研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检查,具体包括教研活动的计划方案、教研课例及研讨记录、教研总结及专题论文等;定期进行教研活动质量的检查、与指导。具体表现在:
→有序开展教研组专题研究。
大组教研活动
针对当前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关键性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教研。每月初组织教师进行信息传递,案例分享与经验交流等,研讨幼儿学习活动有效性的策略。
小组教研活动
在课程研发组先行设计的基础上,小组内推荐一名青年教师实施活动方案第一教,在研讨完善的基础上由组长或教研组长实施活动方案第二教,再次对方案修改完善后,最后由组内教师实施活动方案第三教,这样的一课三研或许更能激发老师对“礼仪活动”执教的自信,从而收获“礼仪”的喜悦。
备课组活动
在大组教研达成理论共识的基础上,由各备课组长带领组员利用每周一次的备课组活动进行“实战演练”,解读孩子和教材、解决备课困惑、共享活动经验。
②关注园本教研常态质量
→深入参与小组教研活动。
抓教研活动现场,提升教研有效性
通过现场参与,围绕计划是否有效落实,关注组长的目标意识、专业能力、调控能力、组织能力。活动前关注组长计划表预设中目标与环节的关系、主要关键问题的设置、案例的筛选等;教研中关注研讨氛围、老师主动参与的态度、组长捕捉有价值争论点引领老师深入思考的能力等。
指导组长如何捕捉教师困惑的问题
通过现场参与,指导组长如何捕捉教师困惑的问题,指导教师如何将实践中的问题与理论结合起来思考,学会在实践中用理论指导实践,研讨实践中碰到的问题时学会用理论来支撑自己的观点,提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四.幼儿园后续发展的思考
1、课程体系进一步体现科学化和规范化
加强对基础性课程的研究,特别是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深化课程园本化建设,促进课程的均衡化发展,形成科学的、规范的、易操作的新翔幼儿园课程体系。
2、教学有效性和课程执行力的进一步提升
加强对课程愿景的专业认同,优化队伍素养;进一步关注园本教研和教学常态管理,给予教师更多专业支持、服务与指导,激发教师的专业热情,营造向上、向善、向心的团队文化,提升教师的课程执行力和教学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