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探索 ——尊重差异 满足需要 分层推进
作者: 金怡 单位:嘉定区新翔幼儿园
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是教师终身学习和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对职业拥有持续的热情以及不断挑战自我实现目标的内在动力。尊重教师的能力差异,分层设计推进内容,满足个体需要;推进过程巧用抓手,重视抓实过程、抓细过程;推进过程创设亮相机会,突显公平、公正;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架起“能力提升”和“价值驱动”的双拐杖。
一、基于尊重的视角,助推教师专业成长中角色的分层推进
尊重教师就是要尊重教师的身心特点、能力特点和背景特点等等,基于教师专业发展下的尊重,更要强调尊重教师个体存在与专业共同体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上的差异。我们思考的是:如何立足教师专业能力现状,分层构建教师能力发展共同体,形成以角色群为类别确定的组群发展目标,使目标更贴近教师专业发展的最近发展区,成长的环境也会更宽松、愉悦。
1、依据岗位布局——角色的分层推进
本学期,我们明确了教师职业目标:教师的职业追求在于其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品质。基于对目标的追求,我们从现任岗位和教龄两方面出发,将教师专业共同体规划为四种角色,即:管理型、骨干型、经验型、新手型,从而形成四组发展共同体,管理型发展共同体由学校行政和中层干部组成,骨干型发展共同体由各级骨干教师组成,新手型发展共同体由学校1-5年教龄的青年教师组成,经验型发展共同体由5年以上教龄的教师组成。
2、依据角色功能——目标的分层推进
从现阶段岗位出发,在规划四大发展共同体后,我们尝试探讨不同的角色群适宜的组群发展目标内容。本学期,我们尝试以“我在团队专业发展中的价值”为引领,管理群的价值目标:发现、思考、实践、优化——优化团队专业发展环境;骨干群的价值目标:发现、思考、支持、优化——推进团队专业发展能力;经验群的价值目标:关注、思考、实践、优化——优化自身专业发展能力;新手群的价值目标:学习、汲取、实践、验证——寻找自身专业发展缺失。
二.基于需要的视角,助推教师专业成长中内容的分层推进
就目标引领而言,价值目标还是抽象的,如何将目标化为课程执行中教师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内容,是我们尝试探索的又一创新点。
1、教研现场——不同角色思考内容的分层推进
目前,我园教研活动根据研讨专题和侧重点的不同,主要分为四种,一是由业务园长引领的大教研活动,主要指向课程实施中共性困惑的解析;二是由骨干教师主持,骨干小组共同引领的学科教研活动,主要指向集体学习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三是由年级组长、教研组长轮流主持引领的学段教研活动,主要指向个别化区角活动中共性困惑的解析;四是由教研组长主持引领的学段课程计划教研,主要指向月、周、日课程平衡、内容安排和活动设计。
基于以上四大教研,我们针对四种角色群提出了不同的教研思考侧重点,管理组的关注内容是:教研目标的适切性;教研过程与教研目标的匹配性;教研主持的专业能力;组员的参与和研讨质量;管理组的思考内容是:寻找教研现场发现问题的原因,尝试通过管理有效解决。骨干组的关注内容是:在教学实践中关注教师的共性困惑,设定教研目标,完成教研计划(主要提问、资料推荐等);骨干组思考的内容是:本次教研的有效程度,总结亮点,反思不足,寻找原因;
经验组的关注内容是:本次教研谁的发言最受启发(内容记录),我在活动中提出的观点(观点阐述),我质疑的内容;经验组思考的内容是:我在下阶段实践中如何去验证我质疑的内容,验证的途径和结果;新手组的关注内容是:本次教研中我需要提出的问题,谁的回答对我帮助最大,本次教研活动我的收获;新手组思考的内容是:我在实践中准备尝试的内容,我需要尝试的原因,我尝试后的结果。
教研现场的分层推进,由于内容的分层更贴近不同教师的最近发展区,因此推进的过程是有效激发、督促不同专业水平教师启开思维、学会捕捉、发现问题、实践验证、解决问题的过程,即教师行动研究的过程,而教师专业成长的无限生命正是孕育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之中。
2、课程建设——不同角色研究内容的分层推进
课程建设应是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内容,课程园本化建设的过程是一个长期思考、试误、反思、完善和积累的价值追求的过程,课程建设的关键是围绕幼儿的发展的建设,课程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更好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教师全面参与学校课程建设的过程有助于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端正教师课程观,走进学校课程计划,感悟“以幼儿发展为本”课程理念,为提升课程执行力奠定基础。
本学期,我园结合“幼儿礼仪教育”课程园本化建设,成立四个项目研究小组,为四种角色群充分搭建实践和研究的平台。如:园长主抓课题组,进行幼儿礼仪阶段目标、实施观察点、评价细则以及“幼儿家庭礼仪操作手册”的开发实践;业务园长主抓骨干组,主要进行“礼仪集体学习活动设计”的开发和实践,采用一课三研的方式不断完善设计学习活动设计方案;园长助理主抓新手组,参与“一日活动中幼儿教师职业礼仪内容”的开发和实践,采用分块实践,责任到人,过程记录,定期反馈的研究过程,不断深化幼儿教师职业礼仪的内涵;支部副书记主抓经验组,参与 “家长礼仪内容”的开发和实践,采用条块分割,试点跟踪,阶段反馈,定期讨论的研究过程,不断积累和完善家长礼仪的内容和指导策略。
项目研究的分层推进,由于研究内容的方向不同,因此,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教师的言行中会逐渐突显其参与研究方向的优势,这个过程也是教师不断发现和感悟自身价值的过程,由此引领教师逐渐走向专业自觉,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最高境界。
三、基于有效的视角,助推教师专业成长中抓手的巧妙运用
1、教师成长手册——助推过程的“支持拐杖”
本学期,我们尝试以运用教师成长手册为抓手,在成长手册的设计上更强调“需要成长”和“不断达成目标又挑战新目标”的过程,重在激发教师专业成长内驱,激励教师自主设定适宜的阶段目标,并勇于实现。在菜单设定上强调个性化,在内容设计上突出重思考,在目标定位上关注人本化,在过程管理上聚焦有效性,设计不重书写数量,而重思考质量;目标重未来我要实现什么,更重现在我能做到什么,突破了教师成长手册的传统模式,更突显了“实践助思考,思考促成长的”的自我发展轨迹,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举措。
围绕“我要”,从目标出发设计了个体纵向发展目标,即长远目标,以及个体现阶段发展目标,即横向菜单式选择内容,关注教师专业成长首先建立在自我需要上,为教师自我发展提供更多自主自由规划的空间。
围绕“发展”,从内容出发考虑了新手组、经验组、骨干组、管理组不同层次教师所需,从岗位性质出发考虑了教师、组长、行政不同工作内容的需要,关注个体根据不同阶段的自我发展定位选择适切的成长内容,为教师自我发展提供支持的拐杖。
围绕“专业”,从作用上考虑了关注教师在教研现场、活动现场的思考,重在培养教师具有一定的现场研究意识,养成教师善于观察、善于捕捉、善于思考、善于调整的思维品质。
围绕“成长”,从学习、培训上考虑了共性发展所需,从教师专业能力的个体差异上考虑了个性发展所需,在关注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同时也关注教师人文素养的提升,凸显尊重差异,满足需要,共同成长的理念。
2、分层展示活动——助推过程的“亮相舞台”
开展分层展示活动,一是基于对分层推进教师专业成长研究的阶段检测,关注过程与结果的关系,探索教师专业成长的规律;二是基于为相同角色群教师搭建不同内容的展示平台,突显竞争的合理和公正,提升教师感悟成功的概率;三是基于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总结不足,寻找策略,为下阶段改进把好方向。
本学期,我们分别开展了“新手组教师集体学习活动现场设计、答辩活动”,“经验组教师教学评优活动”“骨干组教师教学现场研究——案例评比活动”,为每位教师提供了公平亮相的机会。
分层展示活动的过程不仅助推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也从活动中脱影出一部分潜质教师,其中有新手组的,也有经验组的,为学校教师梯队的规划提供了参考。
四.问题与思考
1、从“分层推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监测出发,思考建立更科学完善的监控评价机制,包括教师的自评、互评和他评机制。
2、从“以教师发展为本”理念出发,从菜单的内容和层级上思考建立更具化的菜单文本,供教师自主配单,以便建起更贴近教师最近发展区、突显教师个性优势的个性成长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