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课堂细把脉,实实在在促提高 托班教案|小班教案|中班教案|大班教案|特色教案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研究

走进课堂细把脉,实实在在促提高

时间:2012-06-27 08:36:39

走进课堂细把脉,实实在在促提高是非常优秀的内容,希望能让找寻研究的您有所帮助。

走进课堂细把脉,实实在在促提高

作者:吴宏苹 单位:闸北区北站幼儿园

    幼儿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幼儿的发展有赖于幼儿园课程的实施。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是指幼儿园在领会国家和地方课程精神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本园基础与资源条件,对课程进行整体设计与规划,由此形成的平衡、和谐、适宜的书面课程计划。课程实施方案是幼儿园课程实施与管理的基本依据。随着二期课改的不断推进、深化,“聚焦二级园,关注每一所幼儿园的保教质量”成为近年来市区学前教育的工作重点,沐浴着阳光,作为一所二级幼儿园的园长真切地感到一系列计划地推出带来了二级园发展的春天。但是,如何编制好本园的课程实施方案,提升课程管理的水平和质量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开始摸索。

一、学习文本,形成正确课程观
  继《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出台后,2008年,上海市教委又推出了五个指导性文本,作为园长,我们必须熟悉、了解、这些文本精神和主要内容,以此来指导我们的日常工作。通过学习,我的认识是:
  (一)课程是教学的核心内容,在每个幼儿园的规划中,课程建设是必须要经历的过程
  (二)园长对课程的领导成为幼儿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园长必须增强课程管理的意识,自觉承担幼儿园课程管理的责任。
  (三)幼儿园课程建设要基于园情。根据自身的办园基础、教研水平、师资条件等选择适宜的方式,因地制宜地选择课程内容,抓实基础性课程,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切不可好高骛远。
  (四)课堂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核心环节。课堂是实施教学的主渠道,课堂是师生成长的主阵地,课堂是课程改革的主战场。

二、深入课堂,提高对课程的领导力

  (一)策略一——因地制宜
  在教材的选用上,我们首选经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课程教材审查委员会审定和推荐的教材与配套资料,全面施行生活、运动、游戏与学习活动,体现课程的启蒙性和均衡化。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面临挑战。
  硬件上的挑战。由于,我园园舍条件的限制,没有操场,只有屋顶的平台,而且平台的面积不大,2个班级在一起活动就显得挤,不安全。平行班的2个班只能错开活动,因此,我们也尽量挖掘资源,将弄堂也作为我们的户外活动场地。整个上午,平台是各个班级轮轴转,几乎每个时段都有班级在运动。所以,我园各年龄段幼儿的作息制度不同,同级组班级之间也有不同。再有,针对场地条件,我们因地制宜地开展适合本园条件的民间体育游戏活动,培养幼儿对运动的兴趣,体验运动乐趣。
  软件上的挑战。我园以老教师居多,30岁以下的教师只有一名,平均年龄45岁,教师教学行为与课程理念之间还有较大落差。因此,我和教师一起解读教材,把脉基础性课程。引导教师从幼儿的生活与经验出发,选择与组织教育内容。如在角色游戏内容的选择上,由于靠近七浦路商圈,家长也以做小生意为主,于是,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商量,玩起了他们熟悉的服装店、洗衣店、美食一条街的游戏。

  (二)策略二——寻求平衡
  依据二级幼儿园的实际情况,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基础性课程是幼儿园实施的主要课程,是引领幼儿园发展的主要课程,幼儿园必须认真地实施和执行。
  一日活动皆课程,如何解决课程平衡是关键。
  首先我们依据四大课程领域的特点和幼儿的年龄特点,调整各年龄段幼儿的作息制度,分别制定了春秋、夏、冬三套作息制度;在制定的过程中,我们也有困惑,也很头疼,那就是如何保证每天2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其中1小时是户外运动时间。由于,我园园舍条件的限制,没有操场,只有屋顶的平台,而且平台的面积不大,2个班级在一起就显得挤,不安全。平行班的2个班只能错开活动,因此,我们也尽量挖掘资源,将弄堂也作为我们的户外活动场地。整个上午,平台是各个班级轮轴转,几乎每个时段都有班级在运动。所以,我园各年龄段幼儿的作息制度不同,同级组班级之间也有不同。其次,我们注重学习内容的平衡,幼儿学习形式的平衡(个体、小组、集体),高低结构有机结合,一般,上午的学习活动以高结构为主,进行集体教学;下午的学习活动以低结构为主,进行分组,个别学习。从而调整或协调以往的一些现象:活动内容或形式往往会受到教师个人特长或喜好的影响。而园长、保教主任定期对教师周、日计划的阅读与批阅更是强调了计划的重要性,引发教师重视计划,也是园长对课程平衡实施关注的手段,更是有效发挥计划在课程实施中的价值地位作用。

三、服务课堂,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幼儿园课程管理需要相应的制度保障。通过近几年的修改和完善,我园制订了教师培训制度、园本教研制度、听课评课制度、成果交流制度、保教质量监控制度、教科研联动制度、教科研奖励制度等,这一系列制度的推出是为了“实现两个提高”。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1、园本教研——教师专业发展加油站
  借助“二级园园本教研中心组”的东风,园长牵头、保教主任全程参与指导、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带头说、各位教师纷纷说;同时,我们还请区内的专家、周边姐妹园的骨干教师,共同参与我园的园本教研活动,采用PK式、案例分享式、录像回放等多种形式对全园的教师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指导培训,使我园的教师在发现、寻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带班过程中常见问题的指导教学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我们的老师是这样说的:感受到园本教研的价值在于老师经历了实践,感受到共同的困惑、共同的问题,大家在一起共同分享教师实践的智慧、实现共同的愿望与目标,也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教学相长的阶梯。

  2、教师培训——教师专业发展加速器
  不同层次的教师参加不同类型的培训,通过学习,汲取最新信息,加快了教师在教育教学上前进的步伐。
  骨干教师——专题培训:参加全国、市、区相关主题的研讨会如:幼儿游戏博览会、家庭教育研讨会。参加上海市科研骨干培训,儿童版画、剪纸培训,心灵成长专业培训等。
  青年教师——外出参观:参观上海市示范幼儿园、一级幼儿园,观摩活动后,学习并尝试将新理念和新想法贯穿到自己的实践和公开活动中,如环境创设评比,学习活动交流。其他教师通过带回的录象和照片的学习,也有所感悟。
  老教师——园内培训为主,结合外出观摩区域内其他幼儿园。
  我们激发、调动了教师的内在驱动力,开发了教师的潜力,增强了教师自我发展能力,教师们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才不断自我表现超越、不断改善心智模式,积极参与组织学习,并在共同愿望下努力发展着。

  3、成果交流——教师专业发展催化剂
   “纸箱创意pk秀”
  在“减少垃圾,变废为宝”的理念驱使下,共同收集各类大大小小的纸箱进行创新设计,摇身一变成为一件有意义的装饰品或玩具。
   “阿拉弄堂游戏”
  教师和幼儿一同游戏,回忆过去,重温儿时的快乐。而且,这些游戏也适合我园的狭小场地,大家一起共同探讨如何因地制宜开展幼儿运动。
   “民间美术作品展”
  剪纸、十字绣、拼贴画、金山农民画……这些作品均出自教师之手,通过作品的展览,不仅展示了各自的技能,而且互相了解民间美术的魅力。
   “自制体育玩具”
  延续了环保概念,利用各类废旧材料制作体育玩具,注重操作性、实用性,投放到运动中。舞龙、敲小老鼠游戏机、小跨栏等,非常受小朋友喜欢。

  陶行知先生曾说:“国家把整个的学校交给你,要你用整个的心去做整个的校长。”我们的实践是初步的,浅层次的。但是,作为园长,我知道在改革过程中应该把握好自己的方向,坚持适合幼儿园实际情况的改革道路。在管理上应做到避免课程管理的放养式与游击式,避免课程改革的被动状态和无序性,要踏踏实实做好管理和实施工作。使新课程的理念成为真正促进幼儿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幼儿园研究推荐 谈园本教研与教师发展有效性 园本教研的思与行 我园的承办式教研活动 幼儿环保教育形式的探索与实践 园本教研工作开展的有效策略 图画书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提高的研究 从“尊重规律 聚焦文化”出发的思考 园长是教研的首席研究者 在园本培训中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 避免幼儿活动时间的隐性浪费 幼儿创造性剪纸活动组织策略 谈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儿童的观察力 发掘色彩的价值 浅谈创新教育下美术技能技巧的培养 在绘画活动中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走出课程管理转型期的困境 用渗透思维建设幼儿园课程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最新研究 引领家长科学育儿已成趋势 学校教育不可能补齐学生所有短板 幼儿园要创设属于幼儿的生活场 不要让“规矩”磨灭幼儿的个性 从感恩节包饺子到幼儿园“去小学化” 对幼儿园“园本教研”的研究 如何调动小班幼儿建立良好生活习惯的初探 幼儿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幼儿素质教育与教师素质 关于《培养3~4岁幼儿自信感的研究》的总结报告

相关信息 走进父母作文 走进分子世界评课稿 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报告 走进父母学生作文 走进父亲作文 走进父母 走进小说——《孔乙己》的复习(苏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走进父母话题作文 走进青春评课稿 提高人际智能的诀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