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研方式有效性的思考 托班教案|小班教案|中班教案|大班教案|特色教案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研究

幼儿园教研方式有效性的思考

时间:2012-07-24 17:10:19

幼儿园教研方式有效性的思考是非常优秀的内容,希望能让找寻研究的您有所帮助。

新课程背景下幼儿园教研方式有效性的思考

作者: 王琳芳 单位:黄浦区永安路幼儿园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教研研究的方式需要我们传承与创新,唯有如此,我们的教师才能更好的专业发展。在实践中我们体会是:第一、注重教研活动的过程研究,促进教师更好把握主题开展。第二,注重对教师日常教学活动的全息跟踪研究,使教师们离新课程精神实质越来越近。第三,注重“现场公开活动”的推动性研究,使全体教师的具体操作越来越有方向。第四,注重“以教师发展为本”管理观,使评价机制过程化。

  新课程要求我们以儿童发展为本,发挥课程的整体效应,增强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过程体验,强调师生共建。怎样把新课程的精神实质落实于教育教学实践,教研组作为一个研究阵地怎样发挥作用,新课程背景下教研研究的方式需要我们传承与创新,唯有如此,我们的教师才能更好的专业发展。围绕“怎样操作”研究,我们的教研活动方法、形式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第一, 注重教研活动的过程研究,促进教师更好把握主题开展。
  在新课程背景下,对于教师来说多阅读多积累,经常进行自主学习,积极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才能走近新课程。教育整合对于教师来说需要一种过程性的体验,即在教师与教师的互动中把握主题核心经验,解读幼儿学习特点,从而更好的实施新课程,从中帮助幼儿积累必要学习、生活经验。
  在实施新教材、学习新纲要的初期,教师们经常会有许多的困惑,特别是对于一些需要具体操作的实际问题。渐渐得我们感到:教研组作为一个研究阵地,应该面对一些问题,解决一些问题,才能使我们教师的教育实践有所突破。由此我们将教研研究的任务定位在:研究教材,研究实施。

  在一次理解《指南》学习活动中的一条基本经验:“尝试多途径的收集信息”时教师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幼儿园这么小的孩子会采访、调查吗?幼儿园怎样尝试适宜的采访、调查活动?这一问题一时间引起了极大多数老师的共鸣。是呀,《指南》中的这一内容与要求怎样具体操作?
  讨论中有一位教师说:“我上次在一本杂志上看见过一个活动——采访同伴的喜好,然后记录下来,并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进行归类统计,得出男孩的喜好与女孩的喜好有不同的结论。”这位老师的发言引起了在座老师的顿悟:原来对于这么小的孩子,采访、调查就是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教师节即将来临,通过教研组集体教师的智慧,大一班预设了“采访幼儿园各部门的工作人员”的活动诞生了。当孩子们走出教室大门带着任务去采访时,那神情是既高兴又不知所措。结果有的孩子满载而归,有的孩子空手而归。

  在教研活动中,大一班老师交流了自己的这一实践过程、想法、困惑。如:空手的原因显然是不敢采访、不会采访。同时也发现有些孩子虽然采访成功,但在采访过程中缺少方法,如:介绍自己、告诉对方自己采访的目的、内容等。
  经过讨论教师们达成一致:孩子的采访看似简单,其实第一,它是有一个心理过程的,如果先从自己周围熟悉的人采访起,如爸爸、妈妈、好朋友,可能会容易些。另外,它需要相关经验,如果教师及时提供有关录像,如:小鬼当家等,去丰富幼儿采访的经验,这种学习对幼儿来说更自然、更整合、也更为有效。

第二,注重对教师日常教学活动的全息跟踪研究,使教师们离新课程精神实质越来越近。
  在教研研究中,我们感悟到:在全息跟踪研究过程中,把握孩子的年龄特点、学习特点,帮助教师在活动现场捕捉有价值的活动点,在教学设计、实践过程中转变观念,才是最实际的教研研究。全息教育研究使教师们离新课程精神实质越来越近。

  在非正式教研活动中,经常有教师会问:我这样设计活动好不好?在一些问题的讨论过程中,时常能闪烁出教师的智慧与课改理念。但对于日常一日生活各环节中如何有机渗透、整合新教材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师往往掉以轻心,如:如何抓住户外活动的契机,实施整合教育。
  在一次例行去外滩散步前,我们教研组特意开展了讨论,对于外滩的几百个景点,除了东方明珠、金茂大厦、黄浦江上的轮船,孩子还会对哪一些东西感兴趣?结果纵说纷云。而后我们带领孩子一起走外滩、逛外滩,站在孩子的角度“换眼看世界”。结果发现不同的路线,会引发幼儿不同的经验。其中外滩还有一大特点是:天桥多、地道多、人行横道线多、协管员多、过马路很安全。

  怎样把我们的教育与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起来,使我们的教育为幼儿的生活服务,并积累相关生活经验。为此,教研组集体设计了:“美丽的外滩”教学活动。通过全息跟踪研究教研研究,教师们感受到:跟孩子一起走、一起玩,站在他们的思维角度理解他们,捕捉他们感兴趣的学习内容,筛选其中有益的经验,才能真正使我们的教育植入幼儿心田。

第三,注重“现场公开活动”的推动性研究,使全体教师的具体操作越来越有方向。
  现场案例有利于教师与教师这间的互动、感悟与反思,而其中专家、骨干教师的进一步梳理具有引领、导向作用,从而推进全体教师的行为跟进。
  在我园教师中有这样一种想法,即:在集体教学活动过程中体现整合了 ,就是走近新课程了。这一想法虽然不全然对,但至少也表明了一种教师的需要,即:在集体的教学活动中怎样具体操作,这样一个实际问题。

  我们教研组通过每月一次教师现场公开活动,包括:1)公开活动前执教老师的介绍活动背景、主题设计意图、幼儿发展情况、现场活动设想;2)执教教师现场公开教学活动;3)公开活动后执教老师的自述反思、集体讨论质疑、骨干教师、教研组长梳理提升这样三步曲,使老师们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感知、领悟什么是新课程背景下的主题活动,在互动的过程中逐渐有具体的操作方向。如:惠老师的《大家爱锻炼》,使大家认识到计算活动可以和幼儿生活经验整合起来,把幼儿采访调查来的信息作为一种资源进行归类统计,并丰富幼儿的运动经验,数经验,使我们的教育为幼儿实际生活服务。学习活动可以和运动有机整合起来,教师在运动中和孩子们一起探索“运动项目”,把运动与幼儿生活联系起来,体验运动的快乐与好处等。

第四,注重“以教师发展为本”,使评价机制过程化
  过程性评价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教师个体的自主发展。在教育面向儿童“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下,作为管理层要坚持面向全体教师“以教师发展为本”。二个“为本”将引领我们教研研究顺利走近课改、符合课改潮流。
  如果说过程性研究、全息研究、推动性研究使我们的教育研究越来越扎实,那么我们所确立的“以教师发展为本”的评价机制,使我们成功的引领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肯定了教师对教改的不断深入、潜心钻研,充分调动了教师学习、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

  具体的做法是:根据每学期教研研究专题,制定相应的教师发展评价指标、幼儿发展评价指标。如:本学年度我们研究的是教师回应策略,我们就要求教师领会精神努力实践,并设计相应的教师发展评价指标、幼儿发展评价指标,在期末对教师、幼儿发展进行评价,做到教研研究、教师实践、发展评价同步。每学期我们还要求教师将各种教学活动过程及时积累,并在每月展示交流。这些过程包括:照片积累、文字案例、反思随笔、观察记录、书面体会、环境创设等等 。交流的目的是使结果性评价转变为过程性评价,使评价成为一次互动学习的机会,使评价推动研究。
  课程改革给幼儿园带来了自主发展的空间、更为教师提供无限发展机遇,作为课改研究的主阵地我们惟有不断思考、不断引领,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更上台阶。

幼儿园研究推荐 李季湄:园本教研发展之我见 助推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探索 “生存”课程背景下的园本教研 让教研蕴含学术,让教学富有成效 幼儿园传统教研与园本教研的再认识 幼儿园体验式教学的探索实践 诗画教学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的运用 素质教育与幼儿创造性的培养 让幼儿在绘画的空间自由翱翔 美术教育中的游戏与教学的优化整合 放手让幼儿自己画画 小班绘画活动教学初探 从幼儿教师的职业感受看幼儿园管理 改革创新在学前教育持续快速发展中的作用 幼教专家质疑传统早教观 捕捉放大幼儿兴趣 中外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比较与思考 环境创设在瑞吉欧教育体系中的价值研究

最新研究 引领家长科学育儿已成趋势 学校教育不可能补齐学生所有短板 幼儿园要创设属于幼儿的生活场 不要让“规矩”磨灭幼儿的个性 从感恩节包饺子到幼儿园“去小学化” 对幼儿园“园本教研”的研究 如何调动小班幼儿建立良好生活习惯的初探 幼儿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幼儿素质教育与教师素质 关于《培养3~4岁幼儿自信感的研究》的总结报告

相关信息 幼儿园小班六一节活动方案 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方案 幼儿园户外环境布置:大型玩具2 幼儿园大班安全教学方案合集 幼儿园橡皮泥手工作品:桃子 幼儿园环境布置:小班教室 幼儿园区角环境布置:动物吃什么 幼儿园我长大了主题墙 幼儿园区角环境布置:快来洗手 幼儿园中班社会:搬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