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有语言障碍幼儿的方法 托班教案|小班教案|中班教案|大班教案|特色教案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语言

教育有语言障碍幼儿的方法

时间:2013-08-17 10:13:43

教育有语言障碍幼儿的方法是非常优秀的内容,希望能让找寻语言的您有所帮助。

教育有语言障碍幼儿的方法

 语言学家们普遍认定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而语法则是语言的结构体系。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是人类心理发展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它同思维密不可分。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得到发展和丰富。所以语言的发展状况不仅是幼儿思维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体现。影响幼儿语言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如幼儿的听力、发音器官的发育、掌握词汇量的多少、逻辑思维能力等。

 现实中婴幼儿语言发育障碍(1anguage disor‘der)发生率高居各种发育行为障碍之首。据国外有关报道,2岁时语言发育障碍的发生率为17%。许多研究表明,婴幼儿期语言障碍或语言发育迟缓若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的干预,不仅将严重影响幼儿的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还将影响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并使学龄期注意缺陷和学习困难等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率增加。1977年美国口语一语言~听力学会将语言障碍定义为:“语言障碍是个体在语言系统的知识上未能与预期的常模相称的情形。特别是当一个幼儿在语言的运用技巧上有缺陷,未达到同年龄幼儿的预期水准时,就称语言上有缺陷。”而我国著名学者范来波1978年给说话障碍下的定义为:“和常人的言语偏离甚远,以致惹人注意,干扰信息交往,甚至使说话人或听话人感到苦恼的言语异常。”

   一、语言障碍的类别

   1.构音异常
   构音异常指说话时吐字不清,也就是俗话说的发音不准确。在患交往障碍的学龄幼儿中,有70%~80%的幼儿属于构音异常。在这种语言障碍中,有单纯的构音障碍现象,也有构音异常伴随其他症状出现。常见的构音异常有四种情况:说话时出现替换音、省略音、弯曲音和添加音。

   2.发声异常
   常人说话音调、音量、音质都能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强弱有致,大小适中,让听的人不觉得刺耳或吃力。发声异常的人则容易在音调、音量、音质三方面偏离常态。

   3.语畅异常
   口吃属说话节律障碍或说话流畅障碍。说话者常在说话时不恰当地中断、重复、拉长一些字音或调。口吃在说话障碍中极为典型。对于造成口吃的原因,学术界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争论后,普遍服从多因素论。

   4.语言发展迟缓
   语言发展迟缓指幼儿说话语言产生较晚,在恰当的语言操作方面明显地落后于同龄幼儿。如对词义的理解狭窄、不能正确地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等。这是在期望的年龄中语言发育不理想的状况,可能由发育迟、听力障碍、脑损伤、智力落后、情绪障碍等问题造成。

   5.言语内容贫乏
   由于受自身发展水平的限制,幼儿对词语的掌握有限,因而在表达上就欠丰富,这本是很正常的现象。但在一些幼儿身上这一现象表现得很突出,如言语内容极度贫乏,对常用词语都很难习得和加以运用,不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6.言语能力丧失
   这是一类比较严重的语言障碍的总称,包括由耳聋、大脑言语中枢发育不全或病变神经官能症、言语器官缺损或病变等多种原因造成的哑、缄默症、失语症、喉病等现象。这类幼儿由于丧失了原有的语言表达能力,因而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二、解决方法

 语言障碍类型众多,问题亦各不相同。既然语言障碍会影响幼儿的学习、生活、社会适应、人格发展、人际关系、情绪情感等各方面的发展,教师应在教育教学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帮助有语言障碍的幼儿。  

  1.对构音异常的幼儿
   教师可以提供正确的语言发音模式。如利用图卡、字卡、注音符号卡、语言学习机、发音部位模型、镜子、录音机等教材教具,实施辨音训练与构音训练;利用个别指导或团体辅导,进行语言训练;训练过程应尽量寓教于乐,利用游戏、比赛、舞台剧、角色扮演、歌唱、猜谜、朗读等活动,创造愉快的学习气氛、学习情境,在实际生活经验中,让幼儿随时随地地练习,自然而然、耳濡目染地学会正确的发音。

   2.对发声异常的幼儿
 教师可指导一般的发声原理及发声卫生知识,指导使用声带的正确方法,使幼儿了解不必要的大声或太兴奋的叫喊声等对声带有不良的影响;也可以利用录音机实施判断适当的音调、音量、音质的听觉训练,用以幼儿自我矫正;对较小的幼儿,可利用行为改变技术或增强原理,鼓励幼儿用悦耳的声音说话等。

   3.对语畅异常的幼儿
   教师要认识口吃幼儿的特征,设法消除幼儿精神压力的根源,利用“减敏法”,让幼儿先在合唱、齐唱、共同朗读、角色扮演、舞台剧、对玩偶说话等压力较小的情境中练习说话,然后逐渐除去其所依赖共同朗读或合唱的情境,最后使幼儿能不借助他人的陪同而能单独流利地说话。教师应鼓励和支持他们,也鼓励其他幼儿接纳他们,使他们感受到说话的愉快和成功的经验;鼓励幼儿培养其他方面的专长及兴趣等。这些都是建立信心的心理辅导策略。

   4.对语言发展迟缓的幼儿
   幼儿口语障碍的一个重要表现是语言发展迟缓。原则上,教师宜注意语言学习的环境,使语言发展异常的幼儿被同伴所接纳,制造和谐融洽的活动气氛,不让他们在团体生活中受到压力,也就是训练班上幼儿不嘲笑其幼稚的语言或发音异常。更应努力营造说话的环境,利用电话、玩偶、录音机、捉迷藏游戏等活动,引导语言发展迟缓的幼儿说话。并通过团体活动或生活经验,实施语言基本训练,以增进他们与同伴之间交流与说话的机会。
 此外,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语言训练教室可设置沙箱、水槽、语言观察室、游戏室、各种玩具(如电话玩具)、玩偶、积木、黏土、录音机、发音教室、语言学习机等设备,以刺激幼儿说话的动机。

   5.对言语内容贫乏的幼儿

   对于言语内容贫乏的幼儿,教师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让幼儿有话可说。
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实际运用中发展起来的。因此,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就是幼儿发展语言表达能力的良好平台。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素材作为训练幼儿语言表达的话题,既丰富幼儿表达的素材,也可以增强幼儿表达的勇气,使幼儿有话可说,克服言语内容贫乏的问题。如上厕所能向教师提出,有事能向教师请假等。在一日生活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和幼儿接触交谈,结合每天的生活,让他们介绍所看到和学到的新鲜事,如喜欢看的电视节目、重大的新闻、每天最开心的事及学会的本领等。在此过程中,教师只要做好一个耐心的倾听者、欣赏者,在听到幼儿说话不连贯时,不应急着帮忙或打断他们的话题,应以表情或眼神鼓励他们,从而激发他们说话的兴趣,逐步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6.对言语能力丧失的幼儿
   随着融合教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普通幼儿园内也可能接收一些特殊儿童(如聋哑儿童)入园随班就读。对于这些言语能力较差甚至丧失的幼,教师首先要做到尊重他们,构建和谐的师幼关系。尊重,不仅仅是教师自己要尊重幼儿,同时也要鼓励其他幼儿尊重这些特殊的同伴。其次,教师要支持幼儿的特殊表达方式。也就是说,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呵能会用自己的特殊方式表达需要,那么教师就需要了解幼儿不同手势的意思,尽量满足他们的需要,以减少幼儿的挫败感,使其能尽快融入幼儿园集体生活中。第三,争取家长的配合,强化训练。对于非生理原因丧失言语能力的幼儿,在家园取得一致意见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采取科学的矫正技术发展幼儿的言语能力。如发音方法的训练、心理障碍的疏导等。

 总之,教师有责任努力地创设环境和学习条件,让每一位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都能得到有效的发展。所以,教师需要定期地检查学习的环境、幼儿的语言行为以及教育教学情况,以保证幼儿的进步与教学绩效。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利用有系统的语言矫治模式,如随机教学模式,在各科教学或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鼓励幼儿使用语言以获得其所需要的事物,让他们知道语言的重要性;如沟通互动模式,教师扮演催化者的角色,利用说话或动作激发幼儿沟通的反应,也就是利用不同的增强与回馈帮助幼儿说得更多、更好等。在教育上,教师应侧重于语言的强化训练,以促进有语言障碍的幼儿。

幼儿园语言推荐 幼儿园双语教育的策略 幼儿快乐阅读从听故事开始 浅谈语言学习中的兴趣教学 蒙台梭利方法的历史回顾 幼儿语言教育中对纵向横向评价的看法 把准备材料的过程变成幼儿学习语言的过程 阅读环境在幼儿语言教育中的作用 表演角色在培养幼儿语言能力中的作用 幼儿语言游戏的设计和组织 幼儿语言教育中诗歌和散文活动设计的方法 幼儿渗透性语言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幼儿园各年龄班语言学习游戏的特点 开展趣味化阅读对幼儿语言教育的重要性 根据幼儿故事图式的建构特点进行幼儿语言教育 如何做好情境表演讲述活动的准备工作 幼儿讲述语言能力中看图讲述活动的指导策略 在谈话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听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谈话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交谈能力

最新语言 幼儿在与同伴的交流中丰富自己的经验 幼儿语言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 如何设计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目标 幼儿语言教育的倾听行为的培养 幼儿语言教育中的欣赏文学作品行为培养 幼儿语言教育中的表述行为培养 幼儿语言教育中的早期阅读行为培养 在幼儿语言教育中体现教学内容的有序性 在谈话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交谈能力 在谈话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听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相关信息 幼儿园小班六一节活动方案 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方案 幼儿户外活动方案汇总 幼儿园户外环境布置:大型玩具2 幼儿园大班安全教学方案合集 幼儿园橡皮泥手工作品:桃子 幼儿园环境布置:小班教室 幼儿园区角环境布置:动物吃什么 幼儿园我长大了主题墙 幼儿园区角环境布置:快来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