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幼儿从数学外显形式转变到对内在问题的兴趣 托班教案|小班教案|中班教案|大班教案|特色教案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方法

引导幼儿从数学外显形式转变到对内在问题的兴趣

时间:2013-09-13 09:51:48

引导幼儿从数学外显形式转变到对内在问题的兴趣是非常优秀的内容,希望能让找寻方法的您有所帮助。

引导幼儿从数学外显形式转变到对内在问题的兴趣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向导。从幼儿的年龄特点来看,兴趣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吸引幼儿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如果幼儿在最初接触数学时就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甚至对学习数学产生惧怕,就很有可能失去对学习数学的信心,甚至导致他今后一生都厌恶数学。

 一般来说,幼儿对数学活动是否感兴趣取决于三个方面:第一,学习内容是否适合幼儿的发展水平;第二,活动形式和教学方法能否引起幼儿的积极思维活动;第三,操作材料是否直观形象。但从幼儿的年龄特点来看,能够直接激发幼儿产生兴趣和学习愿望的通常是外显的一些具体特质,如鲜艳的色彩、可爱的形象、奇特的现象,还有就是能够满足幼儿操作性学习需求的各种活动形式等。

 在组织幼儿进行数学教育活动时,有经验的教师通常会想到美化数学的操作学具、赋予学具以生动的卡通形象及有趣的玩法。有些教师还会利用一些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来调动幼儿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例如以文学活动的形式出现,为幼儿讲一段故事或演一段童话,故事或表演中或多或少涉及到有关数学属性或数量关系的问题;或以美工活动的形式出现,提供一些小制作的材料.让幼儿去完成做纸盒、做时钟模型的任务,使幼儿体会到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编织物体,让幼儿体会到排列、顺序(制作工序)在编织中的运用;还有让幼儿根据模型去塑造物体形象,使幼儿注意到模型每一个局部的形状以及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等。

 毋庸置疑,上述列举出的各种活动都包含着数学属性和数学问题。在这些活动中,数学的“面目”被隐藏在各种外显形式的背后,幼儿并不直接感受到数学“费脑筋”的压力,而是沉浸在轻松愉快的游乐之中,从而积极地投入其中。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有时并没有帮助幼儿从活动中归结出一个数学问题或概念,也没有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数学经验来思考,而只是把原本作为引子或外显形式的因素引入活动中,使得数学活动及数学思考都未能在活动中显现。这样幼儿的数学思维就不能在活动中得以触动,更谈不上得到促进。

 因此,在数学教育活动中,我们既要兼顾幼儿的兴趣倾向,更要设法把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外在兴趣转移到对探讨数学问题的内在兴趣上来,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要弄清外显的形式与内在的数学属性之间的关系。在幼儿活动过程中,要不失时机地提出问题来引发幼儿的数学思考,支持幼儿运用数学的思考来解决某个问题,或运用演绎的方法,引导幼儿用尽可能多的生活事例来“注释”某一数学概念。

 在某园大班建构区,蔡老师准备利用幼儿搭建中型积木的时机来巩固幼儿对几何体的认识,同时引导幼儿讨论几何体之间的关系。看到老师也参加搭积木的游戏,幼儿都表现出极高的热情。

  蔡老师先对幼儿的建构意向和分工作了了解,而后她自告奋勇向小“负责人”申请当材料保管员(即负责提供材料和收拾材料的人)。她向小“工人”们保讧一定会及时为他们提供积木,但是请他们一定要说明需要什么形状的积木以及积木的数量,幼儿对此没有提出异议,“工程”算是开工了。

 今天,幼儿要建造一座大桥。一会儿搭桥墩的幼儿首先向蔡老师喊起来:“我们要6根柱子!”那边搭桥头堡的幼儿也向蔡老师喊起来:“快拿10个方块来!”但是蔡老师今天变得很“弱智”,似乎总也“听不懂”幼儿的要求,她不时地反问:“是什么形状的柱子?”“是正方体的方块还是长方体的方块?”幼儿只得改口了:“是6个圆柱体”、“是长方体的方块”。(蔡老师就这样成功实现了巩固幼儿对各种几何体认识的目的)“工程”继续进行着。这时幼儿需要的材料出现了短缺,搭引桥和搭大桥公园的两组幼儿都提出还需要许多长方体(即木砖形),但是长方体早被搭桥头堡的幼儿用完了。蔡老师把难题抛了出来:“你们要的规定材料不够了,现在给你们一些其他材料(‘长三角’、‘窗户’、‘手枪,、‘面包,、‘小三角’),看看能不能拼成你们需要的长方体?”一句话启发了幼儿,他们三三两两聚在一块研究了起来(此时幼儿已不知不觉转入对数学问题的探讨,他们只有解决这一问题,才能继续他们的建造工作,因此幼儿解决问题的动力是很强烈的)。经过一番尝试,各组幼儿用“零碎”材料拼成的长方体被“发明”了出来。蔡老师鼓励幼儿相互介绍他们是如何旋转积木的,又是如何拼合的(蔡老师再次巧妙地实现了引导幼儿探讨形与体之间关系的目的)。材料不够的问题顺利解决,大桥终于完工了。

 从上面的实例中,我们可以看到蔡老师是如何巩固幼儿对材料中数学属性的认识的,还可以学习她是如何不失时机地将幼儿对搭积木的兴趣转化成对形体关系探讨的兴趣的。这样的指导不仅让幼儿体会到搭积木的快乐,更能引起幼儿对理智活动和思维活动的积极性。最后,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蔡老师的指导思路:①发现搭积木活动中可以渗透形体及形与体之间关系的学习;②利用幼儿喜欢的搭积木活动作为数学教育的外在形式;③有意承担材料员的角色,以便适时地提出数学学习的要求和问题;④在活动中设法让隐含的数学问题突现出来,比如告诉幼儿材料不够了;⑤提供材料让幼儿现场思考并进行操作学司和交流。

幼儿园方法推荐 教师区域观察指导能力的提升 我的一节教研课 有效教研“预案”先行 养成自主阅读习惯,享受阅读快乐 看到的一定比期待的更精彩 幼师如何有效预设教研目标重点 有效开展晨间活动的园本教研 给予孩子表达的机会,做个倾听者 幼儿园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 如何培养幼儿的艺术创造力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支持性策略的研究 学会欣赏、夸奖、鼓励、榜样等正面教育方法 如何对以“自我中心”的幼儿实施教育 浅谈幼儿园班级管理策略 探究·反思· 成长等科研工作的思考 发挥教师在教学科研中的主体作用 幼儿教育观念需要更新 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最新方法 幼教论文:在教学活动及个别化活动中的指导 如何在幼儿园学生中开展德育教育 如何提高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 中班幼儿养成教育_幼儿园论文 幼儿园要为留守幼儿护航 幼儿园要寓教育于儿童需要 幼儿教师需提升“问”的艺术 如何幼儿园组织与指导表演游戏 在常规教育中促进师幼共同成长公开课 通过学习“等量判断”促进幼儿“数目守恒”观念的获得

相关信息 幼儿园小班六一节活动方案 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方案 幼儿户外活动方案汇总 幼儿园户外环境布置:大型玩具2 幼儿园橡皮泥手工作品:桃子 幼儿园环境布置:小班教室 幼儿园区角环境布置:动物吃什么 幼儿园我长大了主题墙 幼儿园区角环境布置:快来洗手 幼儿园中班社会:搬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