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猎人海力布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与反思
一.回忆上一课的内容,概述故事
在上课之初,我先让学生回忆一下这篇课文的故事情节,因为有上一节课基于人物关系图的概述和课后和同伴的练习,这个环节还是比较流畅的,我先让谢同学开头讲,讲到龙王出场的时候,让第二个同学接着讲,讲到劝说村民的时候让三个同学来讲,一方面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一方面也让学生感知故事的起因,经过高潮和结局。
二.认识海力布无私奉献的精神。
在回忆故事情节之后,我问学生:“你们从这个故事中感受到一个怎么样的海力布,你会用怎么样的词语的形容海力布呢?有同学说到舍己为人,有同学说到无私奉献。然后我就把这两个词语写在了猎人海力布题目的下面,接着提问:“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猎人海力布的无私奉献和舍己为人的?请默读课文,把你认为能体现海力布这种性格的句子画出来。”在交流的过程中,缪同学提到了:“海力布每次打猎回来,总是把猎物分给大家,自己只留下很少的一部分。”我提示他关注里面的每次和总是词语,然后读好这个句子,感受海力布的奉献精神的一贯如此。有同学提到:“海力布有了这颗宝石,打猎方便······分给大家的猎物更多了。”我提示他关注到最能体现奉献精神的句子“每次打猎回来,分给大家的猎物更多了。”在关注里面的更多和每次,我说:“每次说明他打的猎物多了,他会——如果打得猎物少了。他还是会——就算是猎物很贵重,他也一定会———”用这种造句多方式,感受猎人海力布的无私奉献。
当然全文中最能体现猎人海力布无私奉献的一定是他劝说村民的那个片段。在这个片段的教学里,我先让学生自己说最让你觉得海力布无私奉献的是哪一个地方,学生都提到了要救乡亲们,只有牺牲自己这句话,我表扬学生找的很准确,让后出示课文第六小节,小白蛇在三叮嘱海力布,不要将用宝石听到动物的话告诉别人,两相对比之下,感受海力布的无私奉献
三.练习创造性服饰
1.练习转述,我说:“海力布这样一个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变成了石头,这让村民觉得——?”学生回答:“惋惜,后悔,悲痛,最后纪念”我在让学生带入村民的角色,“正因为如此,村民创作了以海力布为主角的故事。
收录于话题#教学设计和实录
44个
上一篇牛郎织女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下一篇牛郎织女第一课时课时教学实录与反思
2、《猎人海力布》同步练习
同步练习(一)+答案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违背——( ) 崩塌——( )
2.海力布是怎样得到宝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打猎时海力布听到了什么消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海力布为什么变成了石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位老师在教《猎人海力布》一课时,先让同学们谈谈预习情况,谁知一个同学说:“老师,我认为海力布他好笨哟,其实他可以不变成石头的,在灾难要来临的时候他可以马上把村里的家畜当着乡亲们的面全部抢走而让乡亲们来追他。这样乡亲们不就得救了吗?”你认为这个同学[ ]
A.没有好好预习,回答错误
B.很有新意,值得肯定
C.很具创新能力,进行了独立思考
D.很有想象力,但不符合实际,所以应受批评
参考答案:
1.违反坍塌
2.他救了龙王的女儿,龙王为了报答他,把含在嘴里的一颗宝石送给了他。
3.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这里的村庄。
4.他为了救乡亲们,违背了龙王的忠告。
同步练习(二)+答案
类文阅读(一)+答案
让王爷下轿
一次,王爷出门,坐的是八抬大轿,跟的是前后随从、卫士,开道锣,助威鼓,人喊马叫,真是威风凛凛,神气十足,没想到半路遇上了巴拉根仓。
“谁这样大胆,看着王爷还不闪在路旁跪下!”王爷气得吹胡子瞪眼,粗声粗气地喊。
“报告王爷!”随从把巴拉根仓抓到轿前说,“这就是那天不怕地不怕的巴拉根仓。”
“是,我叫巴拉根仓。”巴拉根仓不慌不忙说,“小民没认出是王爷大驾。”
“哈哈……你就是巴拉根仓?”王爷说,“听说你最能用谎话骗人,是吗?”
“不敢,小人是最爱说实话的人。”巴拉根仓说。
“都说你最有本事,今天你能把我从轿子里骗下来吗?”王爷自以为难住了巴拉根仓,得意地大笑起来。
“不敢,不敢,我怎么能把王爷赶下轿呢!如果王爷下了轿,我倒有办法马上请你上轿。”
“真的吗?”
“凭小人这点智慧来说 ,这点小事并不难办到。”
王爷心里想:我偏不上轿看你怎么办。便答应说:“好,好。”说着从轿里跳下来。
巴拉根仓等王爷两脚一落地,笑着说:“聪明的王爷,这不是把你骗下轿了吗!”
王爷被巴拉根仓耍得张口结舌,直瞪着那双臃(yōng)肿的眼睛,一句话没说就又钻进轿子。
“看!聪明的王爷,我( )让你下了轿,( )让你一句话没说又上了轿!”
随从们见王爷气得嘴歪眼斜,都偷偷笑起来。
(选自《中国机智人物故事大观》河北教育出版社)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2.画线句子是对人物的描写和描写。“吹胡子瞪眼”是形容的样子。
3.本文主要写了什么事?从中可以看出巴拉根仓怎样的态度?
4.巴拉根仓是蒙古族著名的机智人物形象。你还知道哪些机智人物呢?写出他们的名字吧。
【参考答案】
1.不仅 还
2.语言 神态 王爷很生气
3.本文主要写了巴拉根仓骗王爷下轿的事,从中可以看出他的聪明机智,对王爷的权势无所畏惧的态度。
4.示例:诸葛亮 刘伯温 徐文长 阿凡提
类文阅读(二)+答案
宗本请客(节选)
从前有位宗本(县官),家里堆满发霉的粮食,却舍不得施舍给百姓。
宗本家里有个聪明的仆人,名叫土登。一天,土登向百姓们宣布,他要让宗本摆几天宴席。百姓们听了哈哈一笑,谁都不相信。土登笑眯眯地说:“你们等着瞧吧!”
县城里只有一条可供人饮用的泉水。宗本把泉水占为己有,说这是佛爷赐给他的神水。一天,宗本在城堡顶上散步,瞧见土登趴在泉边一棵大树上,好像正在和谁吵架。宗本走下城堡问:“你在这里指手画脚干什么?”
土登告诉宗本,泉水中的蛟龙污蔑宗本是爱财如命的吝啬鬼,而他反驳说宗本整天忙里忙外都是为了百姓的安乐幸福。蛟龙不服气,拿出山羊头那么大的金子,扬言如果宗本舍得破财,给百姓们设宴,那么它也可以摆几天宴席。要是它的话像这泉水一样流走,就把这块黄金送给宗本。
宗本想得到山羊头那么大的金子,就决定忍痛摆上几天宴席。
宴席还没结束,宗本就让土登去请蛟龙上来设宴。土登像那天一样,爬到泉水边的大树上,比比划划半天,然后垂头丧气来到宗本跟前,说:“龙说它已经和宗本一起摆完了宴席。那些吃的喝的,哪一样不是由龙泉里流出来的水做成的?宗本拿出粮食和肉,龙拿出了水。它让我告诉你,如果宗本大人能摆出不用水做的宴席,就把那块山羊头大的黄金送给你。”
宗本瞪着两眼,嘴里直喘粗气,脸色变得像灰不溜秋的猴子。
(选自《中国民间故事》山东文艺出版社)
1.解释词语。
指手画脚:
垂头丧气:
2.指把钱财看得跟生命一样重要,形容极端吝啬的成语是“”。像这样含有比喻义的成语还有、等。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句,把它改为陈述句。
4.泉水中的蛟龙真的要拿出山羊头那么大的金子和宗本打赌设宴吗?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5.你觉得土登和宗本各是什么样的人?
【参考答案】
1.指说话时做出各种动作。形容说话时放肆或得意忘形。形容失望或受到挫折时情绪低沉的样子。
2.爱财如命示例:水平如镜笑靥如花
3.反问 那些吃的喝的,没有一样不是由龙泉里流出来的水做成的。
4.示例:那当然不是真的。泉水里并没有蛟龙,那只是土登设的一个计,就是为了让宗本设宴请百姓们吃饭的。
5.示例:土登是一个聪明、有智慧、关心百姓的人;宗本是一个吝啬、贪婪、愚蠢的人。
3、《猎人海力布》段落大意课文主题与课后习题答案
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交代故事流传的地点。
第二段(第2-6自然段):写海力布救了龙王的女儿,龙王为了感谢他,把嘴里含着的宝石送给了海力布。
第三段(第7-10自然段):写海力布利用宝石知道了灾难要来的消息。并为了拯救乡亲们牺牲了自己。
第四段(第11自然段):写人们永远纪念海力布。
课文主题
这是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讲的是猎人海力布打猎时救了龙王的女儿,得到一块宝石,使他听得懂动物的语言,他把利用宝石听到了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村子的可怕消息告诉了乡亲们,乡亲们得救了,而他自己却变成了石头。赞美了他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
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1.说说课文主要写了猎人海力布的几件事?
第一段(第1、2自然段):讲海力布平时热心助人。
第二段(第3-6自然段):讲海力布救了小白蛇,得到龙王的宝石。
第三段(第7-10自然段):讲海力布把利用宝石听到了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村子的可怕消息告诉了乡亲们,乡亲们得救了,而他自己却变成了石头。
第四段(第11自然段):讲人们永远纪念海力布。
3.根据课文内容,给那块叫“海力布”的石头写话,简要介绍它的来历。
从前有一个猎人名叫海力布,他乐于助人,每次打猎回来总把猎物分给大家,大家都很尊重他。
有一次他从一只老鹰的手里救了一条小白蛇,小白蛇的父亲是龙王,为了感谢海力布,它把嘴里含着的能听懂动物说话的宝石送给了海力布,可是动物说的什么话不能告诉别人。就这样海力布打猎更方便了。
有一天,海力布上山打猎,听见一群鸟商量着:今天大山倒塌,洪水冲毁大地,不知会淹死多少人!海力布听到了这个消息,就急忙叫大家赶快搬家,可是海力布不管怎么催促,大家还是不听,最后海力布为了救大家,把事情的来龙去脉都说出来了,刚刚说完就变成了一块僵硬的石头。
4、二年级语文上册 8《古诗二首》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登鹳雀楼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学习这首诗,使学生初步了解“登高才能远望”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6个字。
2.使学生初步了解“登高才能远望道理”。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古诗录音、有关古诗的资料等。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言激趣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进行古诗背诵比赛 ,看一看谁的古诗背得又多又好,是“诗王”,好不好。
2.当学生背到《登鹳雀楼》时,教师引言导入,板书课题。(出示CAI课件)这天,当诗人王之焕来到了黄河边上的鹳雀楼,登楼远望,一轮红日依傍着山巅逐渐下落,在脚步下,黄河波涛汹涌,奔腾入海,非常壮丽 。这时,诗人王之焕想道:如果想要看到更为广阔的风景,就必须努力再上一层楼。
3.介绍黄河。出示CAI课件。
二、自主、合作学习古诗
1.请学生读古诗,检查预习情况。请学生把学习的情况告诉大家。
2.请学生用“O”圈出自己还不认识的字,并去向自己的朋友求教。
3.听教师范读儿歌,正音。
4.教师领读儿歌,学生跟读。
5.分小组读。
6.学生试读。
7.同桌互读。
8.抽学生读。
9.自由读
10.齐读。
11.表演读。
三、学习生字
1.请学生用“ ”画出生字。
2.学生自己试读。
3.小组学习,把自己会读的告诉伙伴,把自己不会读的向别人请教。
4.师教读,正音。出示CAI课件帮助学习生字。
注意后鼻音“登”、“黄”、“更”、“层”。
5.小老师教读。
6.叫号游戏。
7.用生字卡片开火车比赛。
8.扩词扩句。
四、指导书写生字。
五、朗读背诵。
六、探究学习,养成习惯。
1.收集古诗,看谁背得多。
2.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
(二)望庐山瀑布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首诗中的“紫、尺、疑”三个生字,熟读并背诵这首古诗。
2、
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生”与“挂”二字的用法之妙,想像古诗所描述的意境,感情朗诵这首古诗。
3、
感悟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想像古诗所描绘的意境之美。
教具准备:
庐山瀑布实景录像。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激发兴趣。
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现在有谁愿意来背一背你记住的古诗?有没有李白写的呢?(静夜思、夜宿山寺、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
大家知道李白的诗还真多呀!通过课外查阅资料,你们对李白还有哪些了解呢?(李白生卒年月701-761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号称诗仙现存诗900多首风格飘逸、豪放想像丰富、气魄雄伟)
二、紧扣题眼,品词析句。
师:李白五岁时就开始读书习字,读了很多书,二十六岁起离乡远游,走了大半个中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望庐山瀑布》就是他畅游庐山后写下的。
1、
师范读全诗。全班自由读。
2、
学习生字,分别是庐、瀑、炉。
3、
全班齐读这首诗。
师:读题目,谁能用这个“望”字组词?你觉得在这儿应该用哪个词更准确些?解释题目的意思。(指名回答)
师:我们来看看庐山,看看庐山的瀑布。(看课文插图)你看到了什么?(指名回答)
师:这些都是静止的图片,现代科技的发展,让我们在课堂里了能领略到庐山和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色。请看光碟。
师解说: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的南边。庐山山峰重叠,非常雄伟壮丽。其中有一座山峰叫香炉峰,因为山上常有云雾笼罩,在阳光照耀下有紫色雾气升腾,像正在焚香的香炉一样,故取名香炉峰。看这就是著名的香炉峰。庐山一年四季景色优美……
看完后,请你来夸夸它。(观看后指名回答)
师:对,夸得真好!我们来看看李白是怎样夸的?
4、
指组读第一句诗。读注释①和②。除了这两个词,诗中哪些字你不理解?说整句诗的意思。读。
5、
总结学法:读诗句、看注释、说意思。
6、
根据以上学法自学二、三、四句诗。
7、
汇报自学情况。
为什么要遥看?
“飞流”、“直下”说明什么?
怎么理解“三千尺”?
“疑”是什么意思?
师:学到这,还有什么疑难的问题吗?请提出来。(质疑解答)
师:现在谁来说说全诗的意思?(指名回答、同桌互答)
三、自读自悟,深入理解。
师:你觉得诗中哪些字用得妙?为什么?(生、挂、飞、落……)
师:轻声背诵诗,想象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谁能用“啊,――真――”的句式来表达庐山瀑布给你的印象。此时此刻,你最想对李白说什么?背诵、注意重音,再读古诗,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
指导默写。
四、总结学法:(出示小黑板)
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1、
读诗题,介绍作者
2、
读诗句,理解诗意
3、
再读诗,体会感情
4、
背诵默写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古诗三首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教学反思:
在昨天晚上,师傅在忙碌中给我修改了最后一遍教案,非常感动和开心。今天的教学反思主要关注到教师讲课语言自身表达的缺陷以及教师评价语的匮乏。
中国古典诗词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许多哲理,学一点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但是,教师语言的不到位就很难去表达出诗词深刻的内涵和哲理。
比如在《登鹳雀楼》中,教学难点很容易去分辨出是写情的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人王之涣在登上鹳雀楼的时候,给我们留下了这一千古名句,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我们要多学习一些知识本领,勇于攀登,才能开阔我们的眼界。但是,这个道理不能够一味地说教由老师总结,而是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语文经验,去完成情感价值观上的提升,那么这个时候教师的引导语言非常关键!
在这一段处理的时候,我似乎是在分析前两句写景形式和内容上特点后,创设了一个身临其境的氛围,引出了诗人的感叹,再解决这句话中的关键词义,加上动作神情,声情并茂地读一读就结束了这两行诗的教学。
到《望庐山瀑布》就要更糟糕一点,因为这首古诗难度比第一首大。诗仙李白善于运用的夸张、虚指、联想等手法很难在教学中落实。我解决的方式是回顾旧知,结合《静夜思》中出现过的“抬头望明月”来理解“望庐山瀑布”的遥看,“疑是地上霜”来理解“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好像。在同课异构中听实习的小伙伴也学习到几点:比如,一个“挂”字的妙,可以通过手势诵读,理解水流之快之急,看上去像静止了一样;又比如一个“银河”,我是通过语言来解释银河和九天的意思,突出山势之高,瀑布似从天降,但可以借助图片让同学们感受真实的银河呀!流的如此快的瀑布,诗人发出了感叹,读!哇,这个时候感觉瀑布怎样的?除了快可以形容出瀑布的特点以外,瀑布还是怎样的?长。哪个词能体现,三千尺。这样一步步有设计感的教学环节,同学们就能够更加容易去体会瀑布的磅礴气势啦!
但是,总感觉缺失了古诗的语文味,该怎么去饱满呢?今天就低年段古诗文学习进行一个记录吧。
低年段有低年段的学情,以生为本,才是教学的立足点和基本点。如低年级段的学生教师不但要指导学生进行古诗词朗读,而且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每一句的释疑。教师要让学生在不同的教学活动中乐于参与,或者采取情景模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进入诗词意境。在低学年段教师要强化学生的反复吟诵,并引导学生初步了解、鉴赏、感知诗词音调美,再通过多媒体课件等辅助形式让学生了解诗词的意象和意境。
我们怕学生的作文语言空洞,那么老师的评价激励语言也是值得可圈可点的。教师的评价语言不能单一,不能一律地说好说坏,而是具体的及时的给予相应的评价,怎么好了,怎么不好了?哦,你把挂字读得有滋有味,仿佛在我们眼前悬挂着的就是三千尺的瀑布呢!
叶圣陶先生在谈到诗歌教学时,曾经把“阅读感受”作为教学的重点。他认为:“所谓感受,就是读者的心与诗人的心起了共鸣,仿佛诗人说的正是读者自己的话,诗人宣泄的正是读者自己的情感似的。阅读诗歌的最大受用在此。”其实,不仅诗歌,其他体式的文本教学无不如此。而教师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受”,这就需要关注学生的阅读态度、阅读需求、阅读心理。
古诗词教学要注重让学生感受诗词音韵之美,汉语之美,也许一时说不清美在哪里,总之是积淀下来,有所感觉了。
时光,宛如一盏澄莹的泓月,一不小心会掉入水中,波光粼粼,若隐若现。总想弯腰去捞,却一捞就碎了……
以今天傍晚散步到月亮升起的校园照片结尾,宛如一弯月牙……
5、猎人海力布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猎人海力布》是流传在我国内蒙古地区的一个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叫海力布的猎人,热心帮助百姓,有一次,他救下龙王的小女儿,海力布从龙王那里得到了一颗宝石,从此,他可以听懂禽言兽语,但是,他必须保守这个秘密,也不能把动物们说的话告诉别人,否则,他就会变成石头。有一天,他从鸟儿那儿得知自己家乡会爆发山洪,他劝乡亲们搬家,乡亲们不明就里,不肯搬家,最后,海力布为拯救乡亲们的性命,原原本本说出了实情,自己变成了一块石头。乡亲们悔恨交加,世世代代纪念海力布,把那块石头命名为“海力布”。
这篇课文篇幅较长,语言通俗易懂,故事情节环环相扣,结尾异常感人,深受读者欢迎。这篇课文在故事叙述上,非常注意技巧的运用。同时,又有很多地方留有空白,如果有心,可以加入很多自己的想象。这样的文本,理解难度不大,情节吸引读者,矛盾冲入激烈,带有神话色彩……非常适合拿来训练学生讲故事!本单元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本文的教学可以很好地落实单元语文要素为目标。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酬、誓、谎、牺”等4个生字,会写“酬、珍、叮、嘱、塌、焦、誓、谎、延、悔、扶”等11个生字。
2.默读课文,明白课文围绕海力布写了哪几件事,创造性复述故事。
3.抓住课文中描写人物言行的关键词句,细心体会人物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创造性复述本课故事。
【教学准备】
制作简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1.同学们,上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快速阅读。大家还记得一些基本的要求和方法吗?
指名回答。
2.请大家按照快速阅读的要求,默读课文《猎人海力布》。现在开始计时。
3.统计用时情况。
4.请大家简单汇报自己的阅读收获。
(1)课文讲了海力布几件事情?
板书:救小白蛇、救乡亲们
(2)你觉得海力布是一个什么样的猎人?说说你的理由。
板书:乐于助人、心地善良、舍己为人
5.认读本课词语。
(1)课件出示本课词语表中所列词语,学生自由认读。
(2)同桌互相检查认读。
(3)男女生分行齐读。
6.指导书写难字。
(1)学生分类整理本课会写生字。
(2)分析难写生字。
(3)教师范写酬、嘱、塌、誓、谎等字,简要提示需要注意的地方。
酬:左右结构,左右等宽,两边都要写窄。
嘱:左右结构,左小右大,口字旁要靠上。
塌:左右结构,左小右大,右上“日”要写扁一些。
谎: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右等高,“荒”中间为“亡”。
誓:上下结构,上下都要写扁,主笔是言字的第一横,托住上面的“折”。
设计意图:
【复习巩固快速阅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体现了统编教材的整体性。大致理解课文内容,处理生字,为后面训练复述留出时间。】
二、抓住情节,复述故事
1.我们在三年级就学习过复述,复述的前提是对故事要非常熟悉。下面,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梳理文章的情节。
2.根据提示梳理故事情节。
救小白蛇 | 起因 | |
经过 | ||
结果 |
救乡亲们 | 起因 | |
经过 | ||
结果 |
3.请大家根据表格提示和自己对故事的记忆,试着复述一个故事。
(1)同桌互说。
(2)指名复述“救小白蛇”。师生评议。
(3)指名复述“救乡亲们”。师生评议。
评议标准:是否将故事的主要情节复述清楚。
4.同学们,我们把这两件事合在一起,大家有没有发现,有一条线索贯穿始终。这一条线索就是——(一颗宝石)。
现在,请大家以宝石为线索,重新梳理故事的情节:
( )宝石——( )宝石——( )宝石
5.全班交流。
预设:
( 得到 )宝石——( 运用)宝石——( 暴露 )宝石
6.请同学们根据新的线索重新复述这个故事。
(1)个人试讲。
(2)指名向全班同学讲述。师生评议。
设计意图:
【运用表格梳理两件事情的前因后果,进一步熟悉课文,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第一次复述。然后以“宝石”为线索重新梳理文章脉络,然后进行第二次复述练习。这样的训练,循序渐进。】
三、补充细节,复述故事
1.同学们,刚才大家的复述非常棒,能将故事根据情节讲得清清楚楚。大家在阅读这个故事的过程中,有没有关注到一些关键细节?如果没有这些细节,可能故事就没法往下发展,或者故事就会变成另一个样子。
2.学生思考、批注。
3.全班交流。
预设:
(1)如果您都不喜欢,可以要我爸爸含在嘴里的那颗宝石。谁嘴里含着那颗宝石,就能听懂各种动物说的话。
——龙宫里奇珍异宝不计其数,为什么小白蛇特地提这件宝贝呢?因为它有神奇作用,它能赋予拥有者特异功能,有吸引力!故事的精彩从这里开始了!
(2)但是动物说什么话,您只能自己知道。如果对别人说了,您就会变成一块石头。
——再厉害的宝贝也有局限,为后面故事的发展做好铺垫,也为海力布的命运埋下伏笔。
(3)如果您真想给我点儿东西作纪念,请把您嘴里含着的那颗宝石送给我吧。
——海力布此时想到的是可以打到更多的猎物,绝对没有想到有朝一日他会说出宝石的秘密,付出最高昂的代价。故事按照我们的期待方向发展。
(4)有一天,他正在深山里打猎,忽然听见一群鸟在商量着什么。仔细一听,那只带头的鸟说:“咱们赶快飞到别处去吧!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大地要被洪水淹没,不知道要淹死多少人呢!”
——不祥的预感!海力布必须经受考验!他会不会把鸟儿们说的话告诉大家呢?故事一定会这样走到这一步!巨大的挑战和激烈的冲突一定会降临!
(5)有个老人对海力布说:“海力布,你是我们的好邻居,我们知道你从来不说谎话。可是今天你让我们搬家,你总得说清楚呀。咱们在这山下住了好几代啦,老老小小这么多人,搬家可不容易呀!”
——老人的话在情在理,怎样说服大家赶紧搬家?不管他们?说出真相?海力布怎么办?故事讲到这里,扣人心弦。
4.这是文中一些十分重要的关键细节,大家的认识已经很清楚。还有一些细节,课文讲得并不十分清楚,但是,听众可能很感兴趣,怎么办?
比如:龙王在海力布提出要他嘴里的宝石时为什么低头想了一会儿?他为什么没有那么干脆地把宝石立即给海力布?
比如:海力布得到宝石后,可能经历了哪些事情?宝石怎样帮助了海力布?
比如:同行的猎人发觉海力布的“神奇本领”后,有没有逼着问海力布背后的原因?遇到这样的情况,海力布是怎么应对的?
比如,海力布焦急地催促大家,大家都不相信,海力布会有怎样的表现?会怎样催促大家?
比如:乡亲们看到海力布变为石头后,悔恨交加,他们会无比自责地说些什么呢?
5.全班讨论。
6.当我们把这些非常关键的细节了然于胸,把听众感兴趣的一些问题通过我们的想象加以细化,那么我们再来复述故事,是不是更有吸引力呢?
7.学生挑战创造性复述。
8.师生评议。
评议标准:在保留故事主要情节的基础上,关键细节复述得是否准确到位,大家感兴趣的细节是否进行了创作。
【设计意图:抓住细节做文章,引导学生将故事复述得更加感人。首先抓住关键细节,体会这些细节的重要性,这样就会避免复述时丢掉任何一个重要细节。其次抓住听众感兴趣的细节,激活学生的想象将细节细化,让故事更加饱满、富有吸引力。在此基础上进行第三次复述训练。】
四、变换身份,复述故事
1.同学们,大家的复述越来越棒!现在,我们来一次更高难度的挑战,好吗?
2.刚才,大家都是以一个读者的身份来复述这个故事,现在,我们变换一种身份,再来讲述这个故事,看看谁能圆满完成这个任务:
(1)如果你是亲眼看到海力布变为石头的一个小伙子或者一个大姑娘,或者是一个小孩子,你怎样把刚才发生的一切讲给海力布的爸爸妈妈听?
(2)如果你是海力布救下的那条小白蛇,你得知了海力布的故事,你怎样把海力布的故事讲给自己的亲人听?
(3)如果你是一位导游,带领游客来到这个著名的景点,你怎样把海力布的故事讲给游客们听?
(4)如果你是一位蒙古族老人,你怎样把英雄的故事讲给子孙后代听?
3.学生挑一个角色复述故事。
4.师生评议。
评议标准:在转换身份后,复述者讲述故事的语言与身份是否符合;在保留故事主要情节的基础上,有没有自己的创造。
设计意图:
【继续加大难度,引导学生换一换身份来讲述这个故事。这里面涉及到学生看问题角度的变化、情感的变化、讲述对象的变化,所以讲述的内容、语气都要做相应调整。这样的训练对学生的锻炼更充分。】
五、布置作业,延伸拓展
1.这块名叫“海力布”的石头,现在已经成为了各民族游客朋友争相参观的景点,蒙古同胞想在石头边立一块石碑,告诉大家这块石头的来历。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写一段话,完成这个任务。
2.推荐阅读:像《猎人海力布》这样的少数民族民间故事还有很多,比如《三月三的传说》《孔雀公主》《百鸟衣》……课后可以找来读一读,感受少数民族人民的智慧。
设计意图:
【结合课后习题练笔,用一段话简要介绍石头的来历,是一种精炼表达的训练。推荐其他民间故事,把学生引向阅读的海洋。达到学一篇、带一串的目的。】
【板书设计】
9猎人海力布
救小白蛇救乡亲们
乐于助人 心地善良 舍己为人
教学反思
(执笔:陈德兵)
(此设计摘自新世纪出版社《培生新教案 小学语文优课设计》五上,即出。)
《猎人海力布》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民间故事主题)的第一篇文章。这是一则在内蒙古自治区流传的民间故事,讲述了善良、诚实的海力布,拯救乡亲们的生命,不惜自己变成一块石头。人们因此世世代代纪念他。这则故事虽然篇幅较长,但语言通俗易懂,围绕海力布“舍己救乡亲”的中心事件,层层铺垫,寓理寓情于故事中,给人强烈的感染和教育。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和“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不管是创造性复述故事还是缩写故事都要以理解故事内容为基础,了解故事的情节及故事是如何发展的,只有这样才能提出主要信息,保持原文的中心意思不变,缩写和复述故事就顺理成章了。所谓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创造”的生发点是在叙述简略的地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为故事增加情节,丰富故事细节或转变角色讲述故事。因此引导学生梳理故事情节和激发学生想象丰富故事细节将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针对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和课文特点,我将《猎人海力布》分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在学生通读课文掌握字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起因、经过、结果”来梳理故事的情节,了解故事的线索,知道故事是如何推动发展的,把握关键情节,初步感受人物品质。第二课时将在第一课时掌握故事情节,能简要叙述故事的基础上重点学习“劝搬家救乡亲”的部分,引导学生想象海力布和乡亲们会怎么想,怎么做,还会说些什么,从而进行创造性复述故事,也能更深入的体会到海力布舍己救人的品质。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一、以读代讲,了解故事内容,弄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因为本课篇幅比较长,所以我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并提醒学生用上前单元学习的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通过初读课文让学生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两个故事“救白蛇和救乡亲”,接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细读这两个故事的部分,找出每个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通过汇报交流把握故事的情节,然后继续读课文在文中找出这两个故事之间有什么?是什么贯穿着两个故事推动着情节发展?宝石有什么作用和禁忌这一情节能不能去掉?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阅读课文并在文中找出了答案。那么本课的主要内容了解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也搞清楚了,这一主要教学目标达到了,为复述故事和缩写故事打下了基础。
二、紧扣双基,夯实字词教学。高年级语文字词教学虽然不是重点但是不是不教,只是教学方法和策略以学生自学为主。因此我在教学字词时做了三个小设计:1、以检测闯关的形式来学习生字;2、以小老师的身份来提醒大家这些生字在读音、书写方面有什么要注意的;3、“开火车”的方式读词语,其他同学做纠察员。这样学习既符合高年级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给每一位学生展示的机会。首先,教学中我采用个性化、多样化的评价语言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交流中来。其次,我以问题导向的形式来引导学生掌握故事情节,不会因为学生回答不出来老师就代讲,给学生充足的阅读和思考的空间,始终做到学生是学习的主题。再次,引导学生用简略的语言给故事情节做小标题。并交流海力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在交流讨论中尽可能的让不同的学生回答,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
四、紧扣故事的发展脉络,让学生尝试着说一说课文主要内容。本文是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来写的。我们在理清这类文章的脉络的时候只需要回到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是怎样的?结果又怎样?这一环节我通过填空的形式检测,学生是否真正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课堂上安排不够紧凑,在教学检测字词时的用时稍微多了一点,使得教学时间不够,让学生根据小标题简略的叙述故事这一环节没有得到展示,不能甄别出这堂课的教学效果很是遗憾。
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打磨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让自己在课堂上说的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字都是经过精心推敲后的,合理安排每一个教学环节的时间以此来利于提高课堂效果。
6、《猎人海力布》生字拼音组词近反义词与词语解释
一、我会写组词
酬chóu(酬谢、报酬、酬金)
珍zhēn(珍珠、珍爱、珍惜)
叮dīng(叮嘱、叮咛、叮当)
嘱zhǔ(嘱咐、嘱托、遗嘱)
塌tā(倒塌、塌陷、塌方)
焦jiāo(焦急、焦虑、焦点)
誓shì(誓言、发誓、海誓山盟)
谎huǎng(谎话、说谎、撒谎)
延yán(延长、延续、延期)
悔huǐ(后悔、悔恨、悔悟)
扶fú(搀扶、扶着、扶手)
二、我会认组词
牺xī(牺牲)
三、多音字
挑tiāo(挑选) tiǎo (挑战)
吐tǔ(吐痰) tù(吐血)
没mò(淹没)méi(没有)
传chuán (传染)zhuàn (传记)
四、近义词
尊敬一一尊重 酬谢一一感谢 再三一一反复
叮嘱一一嘱咐 崩塌一一倒塌 催促一一敦促
牺牲一一殉难 镇定一一冷静 悲痛一一悲伤
千真万确一一毋庸置疑
五、反义词
清楚一一模糊 镇定一一慌张相信一一怀疑
方便一一麻烦 悲痛一一高兴
千真万确一一模棱两可
六、理解词语
珍宝:珠玉宝石的总称。人们用来泛指那些很有价值的东西。
崩塌:崩裂而倒塌。本文指的是突然分裂开后而倒塌。
催促:叫人抓紧办某件事或赶快行动。本文指叫人赶快离开这里。
发誓:庄严地说出表示决心的话或严肃地对某件事作出保证。
原原本本:从头到尾完全照原样。本文指把怎么得到宝石,怎么听见鸟商量,以及为什么不能把听到的消息告诉别人的经过从头到尾说一遍。飞禽走兽:各种鸟兽的总称。
千真万确:形容非常真实。
震天动地:震动了天地。本文指大山崩裂的响声巨大。
飞禽走兽:飞翔的鸟,奔跑的兽。泛指鸟类和兽类。
镇定:遇到紧急的情况不慌不乱。
7、牛郎织女第一课时课时教学实录与反思
上课的时候,我先在黑板上板书牛郎织女,然后让学生读题目,读完题问:“通过预习,你知道牛郎的工作就是就是?”学生就说:“牛郎就是专门放牛的?”于是我继续问“那么专门卖货的男人就是,专门卖油的男人就是——”学生说:“货郎,卖油郎”,我就说从事某种职业的人就可以叫做什么郎,然后继续提问:“织女就是?”这篇文章的主角就是牛郎和织女,在课题边上板书(主角)边提问,他们的关系是——夫妻 提示学生注意妻子的妻的书写,上半部分的竖和下半部分女的撇点是两笔,不要写成一笔
“那么除了牛郎织女这对主角外,课文中还有很多配角。按照出场顺序分别是?”学生很快梳理出老牛,牛郎的哥哥嫂嫂,以及王母娘娘几个配角,然后我就板书这几个配角,板书的过程中相机教学“嫂”字,注意右边的叟的竖和下半部分的又是连在一起的,并结合上文的“妻”解释“嫂”的意思:哥哥的妻子。
继续提问“那么牛郎织女这对主角和这些配角分别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上节课学到的人物关系图的方式,尝试着把这篇文章简略的呈现出来。“
学生在默读课文的时候,我关注他们默读时的状态,表扬默读的过程中用笔画出关键语句的小朋友,还把一些同学在关系图上写的词语和大家分享,帮助学生画出人物关系图,在充分的默读之后,和学生展开交流,最后呈现出的人物关系图如下
接下来就是让学生对照人物关系图,先自己尝试着说一说这个故事,然后再和同桌讲一讲这个故事。然后鼓励学生站起来发言,讲一讲这个故事,讲的时候大部分同学可以把这个故事讲得很完整,但因为牛郎织女同病相怜的地方属于一个高度概括,很多同学说不好,于是我又让提出同病相怜这个词语的同学再解释了一下牛郎织女是如何同病相怜的,再次讲得时候效果就有好转了。
在学生能够通过人物关系图把这个故事讲好之后,我提高难度,让学生来挑战擦掉提示语的板书,来讲故事
在这个环节之后,讲这些线条也擦掉,只留下五个人物,让学生课后对照五个人物在试着将故事。
8、牛郎织女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上课之初,我先让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内容,尝试着讲一讲这个故事,在唤起学生的对故事情节的回忆后,我问了一个这样的问题:“你看到了一个怎么样的牛郎?”学生是有话要讲的,但是回答较为零散,于是我要求学生在文章中找到相应的句子,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在交流的过程中,有的同学结合牛郎精心照料老牛的情节,说牛郎是勤劳的,也有人从牛郎的哥哥嫂嫂对他很不好的地方,说牛郎是可怜的,还有人从牛郎对老牛精心照料,不让他吃一点苦,说牛郎很善良,我于是就结合学生的回答把“勤劳善良和身世可怜写在了牛郎的下面,
牛郎的身世可怜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存在一定的差距,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这个特点,为下文进行创造性复述奠定基础,我从学生选取的情节中,尤其是牛郎和哥哥嫂嫂分家的那个场面入手,用表演读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首先,我创设情景;同学们,现在男生就牛郎的是哥哥,女生就是牛郎的嫂嫂,老师就是这个可怜的牛郎,你们恨不得我这个牛郎早点滚蛋,想独占家产,你想想看你会怎么说这两句话
”如今你长大了,也该成家立业了。老人家留下的一点儿家产,咱们分了吧,一头牛,一辆车都归你,别的归我。”
“我们挑顶有用的东西给你,你要知道吗。你要知道好歹,赶紧离开这里,天还早,明天就租吧。”
先让学生自己试一试,然后在指导读的过程中,教师读旁边,特别要突出哥哥说话时的“假装亲热”和嫂嫂的“三分像笑,七分像发狠。”
学生在这样表演读的过程中和牛郎共情,理解了牛郎的身世凄凉,在这里,牛郎这个人物形象就立体了,我立刻出示书后的创造性复述题目——将”牛郎常常把看见的,听到的事告诉老牛。”这个情节写具体。再次回扣板书的“身世凄凉,善良勤劳。”问,1.这样一个从小父母身亡,哥嫂对他不好的牛郎会关心什么事情?2.一个勤劳善良的牛郎又会关注那些事情。让学生围绕人物性格,合理复述,结合上一节猎人海力布创造性复述的有趣,提出要求“合理,有趣“
学生的回答是比较精彩的,有人说到牛郎大街上的一家三口非常羡慕的情节,有同学设计牛郎把积攒了好久的零钱给了乞丐的情节,还有同学设计了牛郎回忆自己爹娘还在世的温馨画面,这样子的创造性复述是合理,有价值的。
在从牛郎的人物形象出发,尝试创造性复述后,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文章找出织女的形象,学生从织女编出的彩锦是天边的彩霞提出织女心灵手巧,有人从织女天天织布的情节说出他没有自由,非常辛苦,还有人从她瞒着王母娘娘下来玩说她想往人间,这边我直接问,主要是人间和天上相比,不要,可以?学生马上反应出来,人间轻松,自由,向往人间就是向往自由,限于时间没有人学生在课上创造性复述织女的情节,而是作为了课后作业。
在本环节结束后,我再次回扣人物形象的身世可怜和没有自由,说牛郎织女这样的同病相怜,才能成为夫妻,不过有一个人也必不可少,那就是——学生说老牛,我接着说:”正是老牛的说话才让牛郎找到织女,可有人说老牛说话不符合常理,要去掉。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因为有引导,学生很快反应出第一个要点,没有老牛故事就没法继续了。于是我板书推动故事,继续提问,还有吗?学生的回答很出乎意料,有同学结合之前的猎人海力布和自己看过的白蛇传,说民间故事里都有这样的不可思议的情节?我提问,这样的宝石可以听懂人说话让你觉得?学生回答有趣,我板书有趣,最后还有学生结合故事的结局说,这是民间故事圆满结局的要求,板书圆满结局,然后让学生在牛郎织女(二)中找不可思议的情节,并说说有何作用。
9、《猎人海力布》课文原文与课文朗读
[qq-video vids=d0926nn3fzz]
在内蒙古自治区,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
从前有一个猎人,名叫海力布。他热心帮助别人,每次打猎回来,总是把猎物分给大家,自己只留下很少的一份。大家都非常尊敬他。
有一天,海力布到深山去打猎,忽然听见天上有喊救命的声音。他抬头一看,一只老鹰抓着一条小白蛇正从他头上飞过。他急忙搭箭开弓,对准老鹰射去。老鹰受了伤,丢下小白蛇逃了。
海力布对小白蛇说:“可怜的小东西,快回家去吧!”小白蛇说:“敬爱的猎人,您是我的救命恩人,我要报答您。我是龙王的女儿,您跟我回去,我爸爸一定会好好酬谢您。我爸爸的宝库里有许多珍宝,您要什么都可以。如果您都不喜欢,可以要我爸爸含在嘴里的那颗宝石。只要嘴里含着那颗宝石,就能听懂各种动物说的话。”海力布想,珍宝我倒不在乎,能听懂动物的话,对一个猎人来说,实在是太好了。他问小白蛇:“真有这样一-颗宝石吗?”小白蛇说:“真的。但是动物说什么话,您只能自己知道。如果对别人说了,您就会变成一块石头。”
海力布点点头,跟着小白蛇到了龙宫。老龙王对海力布十分感激,要重谢他。老龙王把他领进宝库,让他自已挑选珍宝,爱什么就拿什么。海力布什么珍宝也不要,他对龙王说:“如果您真想给我点儿东西作纪念,请把您嘴里含着的那颗宝石送给我吧。”龙王低头想了一-会儿,就把嘴里含的宝石吐出来,送给了海力布。
海力布临走的时候,小白蛇跟了出来,再三叮嘱他说:“敬爱的猎人,您要记住,无论动物说了什么话,都不要对别人说。如果说了,您马上就会变成石头,永远不能复活了!”海力布谢过小白蛇,就回家了。
海力布有了这颗宝石,打猎方便极了。他把宝石含在嘴里,能听懂飞禽走兽的语言,能知道哪座山上有哪些动物。从此以后,他每次打猎回来,分给大家的猎物更多了。这样过了几年。有一天,他正在深山里打猎,忽然听见一群鸟在议论着什么。仔细一听,那只带头的鸟说:“咱们赶快飞到别处去吧!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大地要被洪水淹没,不知道要淹死多少人呢! ”
海力布听到这个消息,大吃一惊。他急忙跑回家对大家说:“咱们赶快搬到别处去吧!这个地方不能住了!”大家听了感到很奇怪,住得好好的,为什么要搬家呢?尽管海力布焦急地催促大家,可是谁也不相信他。海力布急得掉下了眼泪,说:“我可以发誓,我说的话千真万确。相信我的话吧,赶快搬走!再晚就来不及了!”有个老人对海力布说:“海力布,你是我们的好邻居,我们知道你从来不说谎话。可是今天你让我们搬家,你总得说清楚哇。咱们在这山下住了好几代啦,老老小小这么多人,搬家可不容易呀!”
海力布知道着急也没有用,不把为什么要搬家说清楚,大家是不会相信的。再迟延,灾难就要夺去乡亲们的生命。要救乡亲们,只有牺牲自己。他想到这里,就镇定地对大家说:“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大地。你们看,鸟都飞走了。”接着,他就把怎么得到宝石,怎么听见一群鸟议论避难,以及为什么不能把听来的消息告诉别人,都原原本本照实说了。海力布刚说完,就变成了一块石头。
大家看见海力布变成了石头,都非常后悔,非常悲痛。他们含着眼泪,念着海力布的名字,扶着老人,领着孩子,赶着牛羊,往很远的地方走去。他们走在路上,忽然乌云密布,狂风怒号,接着就是倾盆大雨。半夜里,听见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大山崩塌了,地下涌出洪水,把他们住的村子淹没了。
人们世世代代纪念海力布。据说现在还能找到那块叫“海力布”的石头呢。
_____________
本文是民间故事,由甘珠尔扎布整理,选作课文时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