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叶圆圆》教学设计 托班教案|小班教案|中班教案|大班教案|特色教案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文档大全 > 学习资源

《荷叶圆圆》教学设计

时间:2022-08-13 14:32:52

《荷叶圆圆》教学设计是非常优秀的内容,希望能让找寻学习资源的您有所帮助。

1、《荷叶圆圆》教学设计

  文本解读

  统编本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围绕“夏天”这个主题,让学生跟“夏天”来了个全方位的接触,从古诗中感受夏天的朦胧之美,从《荷叶圆圆》感受夏日的幻想之趣,从《要下雨了》获得气象常识的启蒙。本课是一首语言生动优美、格调活泼轻快的童话散文诗,以儿童的视角展现了夏天的荷叶世界,真切地呈现了儿童眼中所见,极富幻想色彩的耳中所“听”,还原了一幅专属于儿童的别有生趣的“夏天”景象。

  无论是引领认识大自然还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荷叶圆圆》都发挥着承前启后的“这一个”作用。首先是由远及近对事物的认识。荷叶是夏日的标志性事物,学生通过上册《江南》中的“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和《四季》中“荷叶圆圆,他对青蛙说:‘我是夏天。’”的学习,初步建立起荷叶与夏天的联系,再通过《古诗两首》的学习,从古代孩童生活中感受到夏日乐趣,在《荷叶圆圆》中则可获取最为贴近自己当下的生活和内心体验。其次是从最具文学性的古诗到儿歌,再到最具生活色彩和童真幻想的童话散文诗,实现了从语言的熏陶启蒙到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逐步过渡。

  《荷叶圆圆》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除了首段呈现荷叶整体形象外,其余四个自然段均为自然事物的体验情景,整体和局部和谐统一,事物形象跃然纸上,语言的魅力彰显。本文的语言特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叠词的灵活运用。一年级上册《小小的船》的叠词运用,实现了与学生言语习惯的对接,把学生领进了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之门。《项链》一文把叠词修饰语整体后置,让学生感受到言语表达的多样性。《荷叶圆圆》把“圆圆的、绿绿的”叠词放在事物名词后面,同样打破常规表达,真切还原了学生眼中口中的荷叶形象,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到言语表达的丰富性与精彩妥帖。因此,教者需要引导学生发现语言表达的特点,通过对比朗读,体会其变化的巧妙,并加以积累运用,进行句子仿写练习,帮助学生实现言语的运用与积累。结合课后练习题,还可以做一些拓展,如:“小水珠,。”“苹果,。”“月亮,。”

  二是以相同句式构段。课文第2~5自然段均由两个句子组成。第一句是小动物说“荷叶是我的”,第二句写的是跟小动物说话相对应的举动和状态。这样相同句式的排列与反复呈现,不仅增强了文章的节奏感,也促进了学生对语言的感受与体验,且基于学生的接受能力,有利于学生获取言语的“例子”。在课堂中也可以展开梯度性仿写练习,如:小蝴蝶说:“。”小蝴蝶在荷叶上,。( )说:“。”( )在荷叶上,。

  教学设计

课前预习:

  1.在课文中圈出课后生字条

  中的生字,并借助拼音拼读生字三遍。

  2.给课文标出自然段,尝试朗读课文两遍,遇到难读的词语或句子,可借助朗读音频先听再读。

  3.回读《古诗两首》,画出古诗中描写荷叶的诗句。通过上网查找,或者从《唐诗三百首》中收集一些描写荷叶的诗句。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本环节设计旨在让学生充分朗读,在读中发现问题。借助已有对荷叶的认知基础,温故知新,为上课交流作充分准备。)

教学目标:

  1.会认读“珠、摇”等12个生字,学会身字旁,会书写“亮、美”等7个生字。

  2.能借助插图和生活实际理解文中词语,通过荷叶世界感受夏天的美好。

  3.能借助具体的语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学会用“荷叶圆圆的,绿绿的”句式描绘事物的形状和颜色;能仿照文中句式丰富言语表达。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设计教学目标,努力实现语文课堂的“听说读写”一体化,从简单句子的模仿入手进行句式练习,逐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朗读,体会“荷叶圆圆的,绿绿的”句式的变化,并通过句子仿写练习积累运用。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荷叶世界感受夏天的美好,结合课文具体的语境随文识字,展开想象,仿照课文中的句式练习说话。

  (设计意图:识字与理解课文相结合,引发想象适度拓展,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促进学生语感能力的提升,启迪言语灵性。)

教学准备:

  1.本课的生字卡片、词语卡片。字卡包括拼音、汉字和田字格汉字;精心制作词卡,如“亮晶晶”词卡,做成晶莹剔透的水珠形状;“停机坪”词卡则配上彩色插图。

  2.制作多媒体课件。课件的底图用上教材的插图,每一幅课件的画面都做到图文并茂,底图和文字互相照应,相得益彰。

  3.设计学习单。

  (设计意图:配上彩色插图和形状丰富多彩的词卡,更加贴近课文的具体情境。根据翻转课堂的教育理念,为学生提供复习回顾、尝试语言学习和引导积累字词的机会。)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细心的小朋友用心看贴图。告诉大家,你看见了什么。(贴荷叶、荷花卡片。)

  2.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读课题——荷叶圆圆。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舒适和谐的池塘情境,以更好地融入课文。)

二、整体感知,识记生字

  整体感知:

  1.师配乐朗读课文,生用心聆听,初步感知内容。

  2.小组合作读课文,并找出文中荷叶的四个小伙伴。

  3.做“与荷叶打招呼”识字游戏。识记课文生字。

  4.逐段指导朗读课文。

  5.四人小组合作,借助句式提取课文信息。

  (1)出示句式,根据课文内容回答:“荷叶是的。”

  (2)完成课后练习的“连一连,说一说”。

  随文识字:

  1.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感受小水珠的快乐,随文识记“珠、摇、篮、晶”生字的字形和字义,卡通图片演示“躺”字。

  2.小组内展示课前积累的“身字旁”汉字,观察“身”字与“身字旁”的不同。

  3.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感受小蜻蜓的快乐,复习回顾古诗,结合情境理解“展开、翅膀、透明、停机坪”等词语。

  4.巩固识字,合作完成学习单。

  (设计意图:字不离词,识字教学必须同积累词语结合起来。凭借小组合作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仿照句式,感受语言之美

  对比:感受语言的变化之美

  1.出示句子:“荷叶圆圆的,绿绿的。”提问:你看到了怎样的荷叶?

  预设:圆圆的荷叶,绿绿的荷叶。

  2.分组对比朗读,达到一唱一和的效果,发现语言表达的变化:你更喜欢哪一种说法?

  圆圆的荷叶 荷叶圆圆的

  绿绿的荷叶 荷叶绿绿的

  3.拓展对比朗读,感受语言的变化。

  我们可以这样说:弯弯的月亮/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空。

  我们还可以这样说:月亮弯弯的/星星闪闪的/天空蓝蓝的。

  拓展:迁移积累运用句式

  1.指导朗读句子:“荷叶圆圆的,绿绿的。”

  2.仿照句式说话:的月亮,月亮的。

  指导写字:

  1.出示“亮”“机”和“朵”,引导学生发现部件“几”字的变化规律。

  2.教师在田字格中示范,学生练习书写。

  3.展示学生的书写,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是教学的立足点,将课后习题中单一的实践训练与学生的语言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二课时

一、猜谜导入,创设情境

  1.猜谜语:“圆圆大绿盘,浮在水面上,水珠拿它当摇篮,小鱼拿它当凉伞。”(荷叶)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荷叶圆圆》。

  (设计意图:通过猜字谜游戏导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复习生字,模仿句式说话

  1.玩“青蛙跳荷叶”识字游戏,巩固生字。

  2.师生合作朗读,回顾课文内容。

  3.四人小组合作朗读课文第4、5自然段,感受小青蛙和小鱼儿的快乐。

  4.朗读句子,发现句式特点,模仿说话。

  出示句子:“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摇篮。’”

  引导拓展:“小蝴蝶说:‘荷叶是我的。’”

  5.展开想象,模仿句式。

  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摇篮。”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

  小蝴蝶说:“。”小蝴蝶在荷叶上,。()说:“。”( )在荷叶上,。

  (设计意图:借助文中相同的句式,设计梯度言语训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话,逐步学会规范、完整的言语表达。)

三、指导书写,快乐识字

  1.观察“鱼”和“美”字形的变化,感受甲骨文之美。

  2.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学生练习。

  3.展示学生的书写,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甲骨文字形图片进行观察,以加深其对字形的印象。在写字指导上要从细微的笔画、结构入手,提高学生的书写质量。)

  教后反思

  本课的两个课时教学都渗透了句式的品读积累与迁移运用训练。一是通过对比朗读,引导学生发现叠词的灵活运用,结合课文具体语境,体验不同言语表达形式的不同效果。二是引领学生读中发现相同句式,通过迁移运用相同句式的训练,建构自然段的知识,在提高学生说话和写话能力的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整节课教师始终以读为本,朗读形式多样。从读通到读懂,再到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并允许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悟进行个性化的朗读,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作业设计

  1.积累语言。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在小组内通过角色扮演、表演读等方式,绘声绘色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2.运用语言。在父母的帮助下,通过网络搜集更多的荷叶荷花图片,运用文中的好词佳句给图片配上恰当的文字说明。

  3.拓展阅读。在父母的帮助下,通过网络搜集一些关于夏天的诗歌、小文章。

  4.活动体验。根据课文内容,在大自然中寻找夏天的美丽景色,并仿照课文中的段落句式,写两三个完整通顺的句子,尝试描写夏天的美景。

  资料链接

一、关于描写荷花、荷叶的诗句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小池》中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汉乐府《江南》中的“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二、课外阅读《荷叶》

  荷叶绿绿的,很好看。荷叶的形状千奇百怪:有的圆圆的、有的尖尖的、有的小小的、有的矮矮的……看到尖尖的荷叶,我突然想起了杨万里写的一句诗:小荷才露尖尖角。荷叶的姿态也不同:有的像张牙舞爪的龙,在不停地舞动着;有的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把腰挺得直直的;有的像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缓缓地走着……形态各异,真是有趣极了!

  (设计意图:学生之前已掌握了一些关于描写荷花荷叶的诗句,再次温故知新,有助于积累更多课外的诗句,拓宽知识面。课外阅读的《荷叶》从荷叶的形状和姿态描写了荷叶的美,能让学生感受到不一样的荷叶。)

  (作者单位:广东东莞市东城虎英小学)

  (原文载于《小学语文教学》会刊版2018年第3期“特别策划”栏目)

2、《荷叶圆圆》教学设计

  文本解读

  统编本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围绕“夏天”这个主题,让学生跟“夏天”来了个全方位的接触,从古诗中感受夏天的朦胧之美,从《荷叶圆圆》感受夏日的幻想之趣,从《要下雨了》获得气象常识的启蒙。本课是一首语言生动优美、格调活泼轻快的童话散文诗,以儿童的视角展现了夏天的荷叶世界,真切地呈现了儿童眼中所见,极富幻想色彩的耳中所“听”,还原了一幅专属于儿童的别有生趣的“夏天”景象。

  无论是引领认识大自然还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荷叶圆圆》都发挥着承前启后的“这一个”作用。首先是由远及近对事物的认识。荷叶是夏日的标志性事物,学生通过上册《江南》中的“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和《四季》中“荷叶圆圆,他对青蛙说:‘我是夏天。’”的学习,初步建立起荷叶与夏天的联系,再通过《古诗两首》的学习,从古代孩童生活中感受到夏日乐趣,在《荷叶圆圆》中则可获取最为贴近自己当下的生活和内心体验。其次是从最具文学性的古诗到儿歌,再到最具生活色彩和童真幻想的童话散文诗,实现了从语言的熏陶启蒙到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逐步过渡。

  《荷叶圆圆》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除了首段呈现荷叶整体形象外,其余四个自然段均为自然事物的体验情景,整体和局部和谐统一,事物形象跃然纸上,语言的魅力彰显。本文的语言特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叠词的灵活运用。一年级上册《小小的船》的叠词运用,实现了与学生言语习惯的对接,把学生领进了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之门。《项链》一文把叠词修饰语整体后置,让学生感受到言语表达的多样性。《荷叶圆圆》把“圆圆的、绿绿的”叠词放在事物名词后面,同样打破常规表达,真切还原了学生眼中口中的荷叶形象,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到言语表达的丰富性与精彩妥帖。因此,教者需要引导学生发现语言表达的特点,通过对比朗读,体会其变化的巧妙,并加以积累运用,进行句子仿写练习,帮助学生实现言语的运用与积累。结合课后练习题,还可以做一些拓展,如:“小水珠,。”“苹果,。”“月亮,。”

  二是以相同句式构段。课文第2~5自然段均由两个句子组成。第一句是小动物说“荷叶是我的”,第二句写的是跟小动物说话相对应的举动和状态。这样相同句式的排列与反复呈现,不仅增强了文章的节奏感,也促进了学生对语言的感受与体验,且基于学生的接受能力,有利于学生获取言语的“例子”。在课堂中也可以展开梯度性仿写练习,如:小蝴蝶说:“。”小蝴蝶在荷叶上,。( )说:“。”( )在荷叶上,。

  教学设计

课前预习:

  1.在课文中圈出课后生字条

  中的生字,并借助拼音拼读生字三遍。

  2.给课文标出自然段,尝试朗读课文两遍,遇到难读的词语或句子,可借助朗读音频先听再读。

  3.回读《古诗两首》,画出古诗中描写荷叶的诗句。通过上网查找,或者从《唐诗三百首》中收集一些描写荷叶的诗句。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本环节设计旨在让学生充分朗读,在读中发现问题。借助已有对荷叶的认知基础,温故知新,为上课交流作充分准备。)

教学目标:

  1.会认读“珠、摇”等12个生字,学会身字旁,会书写“亮、美”等7个生字。

  2.能借助插图和生活实际理解文中词语,通过荷叶世界感受夏天的美好。

  3.能借助具体的语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学会用“荷叶圆圆的,绿绿的”句式描绘事物的形状和颜色;能仿照文中句式丰富言语表达。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设计教学目标,努力实现语文课堂的“听说读写”一体化,从简单句子的模仿入手进行句式练习,逐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朗读,体会“荷叶圆圆的,绿绿的”句式的变化,并通过句子仿写练习积累运用。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荷叶世界感受夏天的美好,结合课文具体的语境随文识字,展开想象,仿照课文中的句式练习说话。

  (设计意图:识字与理解课文相结合,引发想象适度拓展,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促进学生语感能力的提升,启迪言语灵性。)

教学准备:

  1.本课的生字卡片、词语卡片。字卡包括拼音、汉字和田字格汉字;精心制作词卡,如“亮晶晶”词卡,做成晶莹剔透的水珠形状;“停机坪”词卡则配上彩色插图。

  2.制作多媒体课件。课件的底图用上教材的插图,每一幅课件的画面都做到图文并茂,底图和文字互相照应,相得益彰。

  3.设计学习单。

  (设计意图:配上彩色插图和形状丰富多彩的词卡,更加贴近课文的具体情境。根据翻转课堂的教育理念,为学生提供复习回顾、尝试语言学习和引导积累字词的机会。)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细心的小朋友用心看贴图。告诉大家,你看见了什么。(贴荷叶、荷花卡片。)

  2.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读课题——荷叶圆圆。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舒适和谐的池塘情境,以更好地融入课文。)

二、整体感知,识记生字

  整体感知:

  1.师配乐朗读课文,生用心聆听,初步感知内容。

  2.小组合作读课文,并找出文中荷叶的四个小伙伴。

  3.做“与荷叶打招呼”识字游戏。识记课文生字。

  4.逐段指导朗读课文。

  5.四人小组合作,借助句式提取课文信息。

  (1)出示句式,根据课文内容回答:“荷叶是的。”

  (2)完成课后练习的“连一连,说一说”。

  随文识字:

  1.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感受小水珠的快乐,随文识记“珠、摇、篮、晶”生字的字形和字义,卡通图片演示“躺”字。

  2.小组内展示课前积累的“身字旁”汉字,观察“身”字与“身字旁”的不同。

  3.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感受小蜻蜓的快乐,复习回顾古诗,结合情境理解“展开、翅膀、透明、停机坪”等词语。

  4.巩固识字,合作完成学习单。

  (设计意图:字不离词,识字教学必须同积累词语结合起来。凭借小组合作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仿照句式,感受语言之美

  对比:感受语言的变化之美

  1.出示句子:“荷叶圆圆的,绿绿的。”提问:你看到了怎样的荷叶?

  预设:圆圆的荷叶,绿绿的荷叶。

  2.分组对比朗读,达到一唱一和的效果,发现语言表达的变化:你更喜欢哪一种说法?

  圆圆的荷叶 荷叶圆圆的

  绿绿的荷叶 荷叶绿绿的

  3.拓展对比朗读,感受语言的变化。

  我们可以这样说:弯弯的月亮/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空。

  我们还可以这样说:月亮弯弯的/星星闪闪的/天空蓝蓝的。

  拓展:迁移积累运用句式

  1.指导朗读句子:“荷叶圆圆的,绿绿的。”

  2.仿照句式说话:的月亮,月亮的。

  指导写字:

  1.出示“亮”“机”和“朵”,引导学生发现部件“几”字的变化规律。

  2.教师在田字格中示范,学生练习书写。

  3.展示学生的书写,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是教学的立足点,将课后习题中单一的实践训练与学生的语言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二课时

一、猜谜导入,创设情境

  1.猜谜语:“圆圆大绿盘,浮在水面上,水珠拿它当摇篮,小鱼拿它当凉伞。”(荷叶)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荷叶圆圆》。

  (设计意图:通过猜字谜游戏导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复习生字,模仿句式说话

  1.玩“青蛙跳荷叶”识字游戏,巩固生字。

  2.师生合作朗读,回顾课文内容。

  3.四人小组合作朗读课文第4、5自然段,感受小青蛙和小鱼儿的快乐。

  4.朗读句子,发现句式特点,模仿说话。

  出示句子:“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摇篮。’”

  引导拓展:“小蝴蝶说:‘荷叶是我的。’”

  5.展开想象,模仿句式。

  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摇篮。”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

  小蝴蝶说:“。”小蝴蝶在荷叶上,。()说:“。”( )在荷叶上,。

  (设计意图:借助文中相同的句式,设计梯度言语训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话,逐步学会规范、完整的言语表达。)

三、指导书写,快乐识字

  1.观察“鱼”和“美”字形的变化,感受甲骨文之美。

  2.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学生练习。

  3.展示学生的书写,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甲骨文字形图片进行观察,以加深其对字形的印象。在写字指导上要从细微的笔画、结构入手,提高学生的书写质量。)

  教后反思

  本课的两个课时教学都渗透了句式的品读积累与迁移运用训练。一是通过对比朗读,引导学生发现叠词的灵活运用,结合课文具体语境,体验不同言语表达形式的不同效果。二是引领学生读中发现相同句式,通过迁移运用相同句式的训练,建构自然段的知识,在提高学生说话和写话能力的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整节课教师始终以读为本,朗读形式多样。从读通到读懂,再到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并允许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悟进行个性化的朗读,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作业设计

  1.积累语言。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在小组内通过角色扮演、表演读等方式,绘声绘色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2.运用语言。在父母的帮助下,通过网络搜集更多的荷叶荷花图片,运用文中的好词佳句给图片配上恰当的文字说明。

  3.拓展阅读。在父母的帮助下,通过网络搜集一些关于夏天的诗歌、小文章。

  4.活动体验。根据课文内容,在大自然中寻找夏天的美丽景色,并仿照课文中的段落句式,写两三个完整通顺的句子,尝试描写夏天的美景。

  资料链接

一、关于描写荷花、荷叶的诗句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小池》中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汉乐府《江南》中的“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二、课外阅读《荷叶》

  荷叶绿绿的,很好看。荷叶的形状千奇百怪:有的圆圆的、有的尖尖的、有的小小的、有的矮矮的……看到尖尖的荷叶,我突然想起了杨万里写的一句诗:小荷才露尖尖角。荷叶的姿态也不同:有的像张牙舞爪的龙,在不停地舞动着;有的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把腰挺得直直的;有的像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缓缓地走着……形态各异,真是有趣极了!

  (设计意图:学生之前已掌握了一些关于描写荷花荷叶的诗句,再次温故知新,有助于积累更多课外的诗句,拓宽知识面。课外阅读的《荷叶》从荷叶的形状和姿态描写了荷叶的美,能让学生感受到不一样的荷叶。)

  (作者单位:广东东莞市东城虎英小学)

  (原文载于《小学语文教学》会刊版2018年第3期“特别策划”栏目)

3、《荷叶圆圆》生字拼音组词笔顺

我会写注音及组词

  亮:liàng(亮光、明亮、闪亮、亮晶晶)

  机:jī(飞机、机器、机动车、机场)

  台:tái(讲台、台上、台风、台灯)

  放:fàng(放走、放飞、开放、放学)

  鱼:yú(金鱼、鲤鱼、鱼儿、鱼群)

  朵:duǒ(花朵、一朵、花骨朵、云朵)

  美:měi(美人、美丽、美景、美术)

我会认注音及组词

  珠:zhū(珠光、珠宝、水珠)

  摇:yáo(摇晃、摇动、摇篮)

  躺:tǎng(躺着、躺在、躺下)

  晶:jīng(晶莹、水晶、亮晶晶)

  停:tíng(停止、停下、不停)

  展:zhǎn(展开、展示、展现)

  透:tòu(透气、透明、透露)

  翅:chì(翅膀、鸡翅、双翅)

  膀:bǎng(膀子、臂膀、翅膀)

  唱:chàng(唱歌、唱曲、唱歌)

4、《荷叶圆圆》句子解析、重点问题解答

  句子解析

  1.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摇蓝。”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

  把“荷叶”比作“摇篮”语言生动、形象,展现出小水珠躺在荷上那种舒适的样子“躺”“眨”两个动词的运用准确形象。

  2.小蜻蜓说:“荷叶是我的停机坪。”小蜻蜓立在荷叶上,展开透明的翅膀。

  小蜻蜓把荷叶比作停机坪,说明了荷叶对它的重要性。

  3.小青蛙说:“荷叶是我的歌台。”小青蛙蹲在荷叶上,呱呱地放声歌唱。

  把荷叶比作歌台,让人联想到小青蛙在荷叶上唱歌的情景。“蹲”写出了青蛙的姿势。作者将青蛙的“呱呱”叫声写成歌唱,渗透着浓浓的喜爱之情。

  4.小鱼儿说:“荷叶是我的凉伞。”小鱼儿在荷叶下笑嘻嘻地游来游去,捧起一朵朵很美很美的水花。

  把荷叶比作凉伞,展现了荷叶又圆又大的特点。“笑嘻嘻”“捧”的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小鱼儿自由、快乐地样子。

  问题归纳

  1.读一读,说说荷塘里来了哪几位朋友?

  荷塘里来了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这几位朋友。

  2.小水珠为什么说“荷叶是我的摇蓝”?

  “摇篮”写出了小水珠在荷叶上来回滚动的动态,更生动。

  3.小蜻蜓立在荷叶上,展开透明的翅膀。你从“立”“展开”体会出了什么?

  “立”“展开”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小蜻蜓的快乐心情。

  4.小青蛙蹲在荷叶上,呱呱地放声歌唱。你从“呱呱” 体会出了什么?这样的词语还有哪些?

  小青蛙呱呱地放声歌唱,“呱呱”是拟声词,这样的词语还有:喵喵、汪汪、嘎嘎等。

  课文主题

  《荷叶圆圆》通过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四个小伙伴的对话体现了荷叶的美,体现了它们对荷叶的喜爱之情,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了自然界中动植物之间互帮互助的密切关系。

5、《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长相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21 古诗词三首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第三学段阅读诗歌,要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体会作品情感。要体现“淡化诗意,重在诵读”的教学理念。本课由两首古诗和一首词组成,皆为写景诗词,但是每首诗词所描述的景色与诗人抒发的情感截然不同。由此,教学中,以体裁分类,先学习前两首古诗:整体采用“先教后学,以教导学”的思路,教学第一首古诗后,总结学习方法,再运用到第二首古诗中,全课以诵读为主要策略,引领学生层层深入,想象诗境,理解诗情。再学习第三首词,紧紧围绕“诵读”,遵循读准音、读节奏、读画面、读情感的教学流程,步步直入主题,品析词句,陶冶情操,悟情悟景,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准备古诗词朗读动漫。

  学生准备:搜集诗人、词人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了解诗人,引入古诗

  1.(板书:王维)激趣:你了解这位诗人吗?

  2.结合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简介王维:字摩诘,擅长写山水诗,其诗特点是“诗中有画”。与孟浩然并称“王孟”。

  3.(板书“山居秋暝”)揭题:研读古诗题目可以帮助我们整体把握古诗内容,通过这首诗的题目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可以看出时间是傍晚,季节是秋天,地点是山里。)

  (1)巧借注释认识并理解“暝”。

  (2)引导学生理解题目。

  (3)想象画面读题目。

  设计意图:从了解诗人入手,把握古诗特点;从题目开始,整体感知古诗内容;巧借注释与研读课题培养学生研读古诗的能力,潜移默化中教给学生从诗人和诗题两方面入手整体把握古诗内容的方法,在习得知识的同时,积累学习方法。

  二、诵读古诗,感悟画面

  1.播放古诗朗读动漫,引导学生听、读、看,感受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2.课件出示画好节奏的古诗。指导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注意按照节奏提示读好停顿,突出韵律。

  3.自由描绘诗中画面,想象画面,再读古诗。

  预设:

  (1)仿佛看到雨后山林里皎洁的月光斜射入林间,无比祥和。(读出陶醉)

  (2)仿佛看到清澈的小溪从石头上流过,好清澈、好有诗意。(读出美妙)

  (3)仿佛听见溪流声与浣女们的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真是快乐。(读出开心)

  4.借助注释,理解诗句内容,将画面叙述充实丰满。注意运用“诗句扩充”法来说说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1)自由读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圈出诗中的景物,想一想:这些景物是什么样子的?

  预设:“山、雨、月、泉、女、莲”为诗中景物,“山”是“空山”,“雨”是“新雨”,“月”是“明月”,“泉”是“清泉”,“女”是“浣女”,“莲”是“动”的,一幅幽静又不乏动感的画面呈现于眼前。(教师相机板书:空山、新雨、明月、清泉、浣女、莲动)

  (3)突出景物特点,再读古诗,尝试扩充诗句说说诗意。

  (4)师生梳理语言,边说诗意边诵读。

  5.解读层次,把握写法。

  (1)引学:首联和颔联,描绘空山中新雨之后,秋天的天气缓缓将至。傍晚,一轮明月洒下皎洁的月光,那月光穿过树林,直射林间,增添清幽之美;一汪清泉于石上流过,泉水清可见底。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美?(静态的美)

  (2)引学:林中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原来是洗衣少女们归来,莲叶浮动,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这又是一种怎样的美?(动态的美)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表演古诗、背诵古诗。

  设计意图:遵循“初读古诗,读出韵律;再读古诗,想象画面;又读古诗,抓住诗眼;诵读古诗,发现层次;研读古诗,体会静态美与动态美”的学习过程,引领学生自主走进诗中描绘的画面,层层深入,研读古诗,达到古诗学习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

  三、提炼方法,学以致用

  1.引导学生回忆并总结学习第一首古诗的方法:

  关注诗人和诗题;

  一读,读出节奏,理解字词;

  二读,想象画面,读出感受;

  三读,抓住诗眼,品读意境;

  反复诵读,体会写作特点。

  引导学生根据学法,迁移运用,培养知识迁移能力和自学能力。

  2.课件出示自学提示,引导学生学习古诗《枫桥夜泊》:

  (1)自由读诗,读准生字“泊”的字音;

  (2)画出节奏线,读出节奏;

  (3)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古诗的意思;

  (4)小组交流学习收获,并填写学生活动卡。

  3.师生交流,研读古诗。

  (1)过渡:抓住题目了解诗意是一种学习古诗的好方法,我们可以多尝试并运用。下面就请根据题目,说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夜里停泊在枫桥的所见所感。)

  (2)根据自己画好的节奏来读一读古诗。

  ①注意语速稍慢。

  ②停顿适当。

  ③字音准确。

  (3)学生交流自己圈画出的诗中景物,教师帮助补充总结:月、乌、霜、枫、渔火、寒山寺、钟声、船。

  (4)抓诗眼,品景物。

  ①品读第一句:“月落”是即将落下的月亮;“乌啼”是正在啼叫的乌鸦,那声音平添几分悲凉;(品读第一句)“霜满天”是余霜漫天,无比寒冷。

  ②品读第二句:“江枫”江边枫树飒飒作响;“渔火”点点平添几多忧愁,让人久久不能入眠。

  ③品读第三、四句:“寒山寺”似悲凉之地;“钟声”从此传出,一直传到诗人的“客船”之上,客乡在外,不免伤感涌上心头。

  (5)小组汇报诗意,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古诗。引导学生读诗句想画面,从而感悟诗情。

  设计意图:本环节遵循“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策略,先由学生提炼学习第一首古诗的方法,再根据自学提示自主学习,教师依据学生学情确定教什么、怎样教。这样的课堂,使学生学有所得,同时培养了学生主动研读、思考的好习惯。

  四、赏析诗情,书写生字

  1.引导学生朗诵两首古诗并比较这两首古诗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预设:

  相同点是两首古诗都是写秋天景色的;区别在于第一首《山居秋暝》写的是一种自由、幽静、惬意之美,体现了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而第二首《枫桥夜泊》所描绘的景色处处透露出诗人的寂寞愁绪,写出了诗人旅途中的孤寂忧愁。

  2.诵读两首古诗,把握不同情感。

  3.小结:“一切景语皆情语。”研读写景的古诗,我们要着重把握诗人的情感,透过景物描写感悟诗人内心的情感,这样我们能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品味别样的古诗境界。

  4.书写指导。

  (1)“愁”是上下结构,两部分都要写得略扁一些。

  (2)“寺”书写时要注意合理布局,不要整体拉长或前倾。

  设计意图:两首古诗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学习了两首诗后,对比诵读,能使学生自主发现两首诗的不同,从而更加准确地把握不同写景诗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五、布置预习,课后练笔

  1.根据两首古诗所描写的画面,自选一首改编成一篇写景的文章,最好配上一幅图画。从日常读写训练入手,培养写作能力。

  2.预习《长相思》,搜集有关资料。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的终极目标就是写作,抓住契机向学生提供习作机会,选择一首诗改编成一篇描写景物的文章,丰富学生的语言,从而升华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第二课时

  一、解诗题,知作者

  1.导入: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在张籍的笔下,乡愁又成了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清代才子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成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看一看吧。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揭题:“长相思”是词牌名,一种词的格律。

  4.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介绍作者,相机出示课件简介作者: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是康熙皇帝的一品带刀侍卫,是清代词坛上一个标志性的人物,被当时的人称为“清代第一词人”。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引导学生记起有关乡愁的诗词;通过解诗题,明确体裁;通过知作者,了解作者背景。三个环节环环相扣,为学习这首词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二、初读词,巧学字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听出节奏。

  2.细细读四遍,读前两遍时注意词中的生字和多音字,要把词念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的时候,要把词念通顺,并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要借助词句认识生字,不要把识字和诗词割裂开来。

  (1)自主读文,读准生字的音,结合朗读画出节奏: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2)课件突出“程、灯、更、成、声”后,再引导学生思考:这几个字的读音让你发现了什么?(韵母相同,押“enɡ”的韵。)指导学生读好这几个字,更准确把握节奏。

  3.教师强调“聒”“更”的字音和字义。

  (1)“聒”,可扩词:聒碎、聒噪。字面为“耳字边一个舌字”。意为声音吵闹,使人厌烦。本文是指更鼓声和风雨声。

  (2)“更”是多音字,本课读ɡēnɡ,是古时的时间单位。

  4.指名试读,在控制语速、恰当停顿以及字正腔圆三方面进行指导。

  设计意图:利用范读初步走进文本;利用自由读,有层次地走进课文;抓住韵脚很好地把握词的节奏。总之,本环节主要宗旨为熟读文本,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以求为下面的学习提供强有力的基础。

  三、抓字眼,明词意

  1.引导学生交流汇报:这首词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和感觉?结合具体的字词说说。相机指导朗读。

  (1)“一程”体现了作者走了很远的路,路途遥远;“夜深”说明夜深了,作者看着行营中亮起的千帐灯久久不能入眠,他似乎有心事。(指导朗读:读出有心事的感觉。)

  (2)“梦不成”说明作者睡不着觉,更做不成梦。(指导朗读:把这种烦躁的感觉带到朗读中去。)

  (3)“风一更,雪一更”是风雪之声,两个“一更”说明这里整夜都是风雪交加。(指导朗读: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苦的生活条件,实际是作者心境的写照,读一读,读出不一样的感受。)

  2.串词成句,理解全文。

  (1)课件出示: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①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词的上阕的意思:一路上跋山涉水,向榆关那边行进,夜深宿营,只见无数行帐中都亮着灯火。

  ②声情并茂地朗读上阕。

  (2)继续出示: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①根据前边的“抓字眼”理解下阕:挨过了一更又一更,风雪声吵得“我”乡心碎乱,乡梦难圆。(家乡没有这种声音。)

  ②对比上部分的语气,加强语气再读下阕。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讲究循序渐进,为使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意思,采用抓字眼,明诗意的方法,由“这首词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和感觉”引领学生围绕词中关键字去初步领会词义,再将零散的理解串词成句,梳理语言,使学生经历语言再加工的过程,理解诗意变得水到渠成。

  四、巧设疑,品词情

  1.板书“身”,质疑:作者身在哪里?

  (1)课件出示注释词语“榆关、那畔”,顺势学习其中“榆”和“畔”字,引导学生思考:这两处指哪里?(山海关和关外。)猜想此时的作者应该在哪里?(山海关、关外、山上、营帐中、征途……)在“身”字后面补充板书“在征途”。追问:作者为什么会来到这里呢?

  (2)教师讲解创作背景,继续引发学生思考:本文是康熙二十一年,作者随康熙皇帝到关外慰问巡视时创作的,看到关外军士生活艰苦,闻听风雪交加之声,作者内心充满了怎样的情感?(孤寂、思乡……)

  (3)尝试读出作者的孤寂与思乡之感。

  2.板书“心”。质疑:知道了作者身在征途,再想想,作者的心在哪儿?(在故乡、在家乡、在故园)在“心”字后面补充板书“在故园”。

  3.引导学生关注板书,把板书“身在征途,心在故园”连起来读,追问:你有什么发现?(作者身在征途,却思念故乡。发现了作者既想保家卫国,又很想自己的家人。)

  (1)播放音乐,配乐朗读,品读作者思乡之情。

  (2)教师渲染画面,引读全文,体会身体和心灵分隔两地的痛苦之情。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学习而后知疑惑,方能继续探究,培养钻研的精神。这首词字面意思并不难理解,学习的关键在于透过语言文字,挖掘诗人的内心,作品背后所蕴含的丰富诗情,借助两个问题,提炼文本主旨,巧妙地品味诗人表达的情感。

  五、明中心,诵读词

  1.课件出示《菩萨蛮》中的名句: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1)导学:这是纳兰性德的又一首词,小组交流纳兰性德为何事而“轻离别”?教师提示要点:保家卫国、建功立业。

  (2)猜想:除了纳兰性德问自己,还会有谁问纳兰性德?怎样问?什么情景?学生练笔写一段话。

  2.过渡:这就是为什么身在征途却心系故园的原因所在,这就是那个梦会破碎、那颗心会破碎的原因所在。建功立业的壮志和理想,思念家乡的孤独和寂寞,就这样交织在一起,化作纳兰性德的《长相思》。

  3.引读:(1)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生)《长相思》。引读要充满激情才能带动学生全情投入。

  (2)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生)《长相思》。

  (3)爱故园,爱祖国,字字化作——(生)《长相思》。

  设计意图:借助作者其他作品恰当补充课堂,升华本课的主题,在朗读中不断体会作者内心思乡思亲之情,在想象与练笔中,层层深入地理解并升华本文主题,达到对文本融会贯通的程度。

  教学反思

  诵读是引领学生抵达诗境的最佳途径。本设计力求体现“淡化诗意,重在诵读”的教学理念,教学中借助多媒体及多种引读逐步促发学生想象画面,感受诗境,品悟诗情。如:学习《山居秋暝》时播放古诗朗读动漫,引导学生听、读、看,感受古诗描绘的画面。自由描绘诗中画面,想象进行引读,读出陶醉、美妙、开心之情。再如,教学《长相思》最后运用升华朗读法,激发学生对作者心情的强烈共鸣。通过教师三次引读,学生在层层朗读“长相思”这一主题中,深入感悟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寂寥之情,从而为升华主题奠定坚实的情感基础,达到课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6、《荷叶圆圆》生字词等课文知识点归类练习

一、笔画笔顺

二、会写字及组词

  亮(亮光)(明亮)(闪亮)(亮晶晶)

  台(讲台)(台上)(台风)(台灯)

  鱼(金鱼)(鲤鱼)(鱼儿)(鱼群)

  美(美人)(美丽)(美景)(美术)

  机(飞机)(机器)(机动车)(机场)

  放(放走)(放飞)(开放)(放学)

  朵(花朵)(一朵)(花骨朵)(云朵)

三、会认字及组词

  珠zhū(珠光)(珠宝)

  摇yáo(摇晃)(摇动)

  躺tǎng(躺着)(躺在)

  晶jīng(晶莹)(亮晶晶)

  停tíng(停止)(停下)

  展zhǎn(展开)(展示)

  透tòu(透气)(透明)

  翅chì(翅膀)(鸡翅)

  膀bǎng(膀子)(臂膀)

  唱 chàng(唱歌)(唱曲)

四、多音字

  荷hé(荷花)(荷叶) hè(重荷)(负荷)

五、易写错的字

  亮:中间是

  ,不要写成“一”。

  朵∶第二笔是橫折弯,不要写成横折弯钩。

六、近义词

  展开—张开 透明——透亮 笑嘻嘻—笑呵呵

七、反义词

  展开—合拢 放声—止声 笑嘻嘻—气冲冲

八、词语解释

  ①摇篮:可摇动的婴儿卧具。

  ②停机坪:为飞机停放及各种维修活动提供的场所。

  ③凉伞:用来遮蔽阳光的伞。

  ④亮晶晶:形容物体明亮、闪烁发光

  ⑤笑嘻嘻:高兴的样子。

  ⑥透明:能透过光线的。

九、教材解析

  《荷叶圆圆》是一篇散文诗。诗中描写了圆圆的、绿绿的荷叶。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是小蜻蜓的停机坪;是小青蛙的歌台;是小鱼儿的凉伞……课文洋溢着童真、童趣,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想像;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让他们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到夏天,大自然的美好。

  练习及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liàng tái yì duǒ

  ( )晶晶 歌( ) ( )

  jī fàng xià xiǎo yú

  停( )坪 ( ) ( )

二、填上合适的词语。

  躺 立 蹲 躲

  (1)小水珠( )在荷叶床上。

  (2)小青蛙( )在荷叶上。

  (3)小鱼( )在荷叶伞下。

  (4)小蜻蜓( )在荷叶上。

三、照样子,写词语。

  例:招手(招招手)

  弯腰(  ) 点头( )

  摇头(  ) 眨眼(  )

四、根据偏旁写新字再组词。

  方___(  )

  木___(  )

  口___(  )

  王___(  )

  身___(  )

  月___(  )

五、数笔画填空。

  “鱼”共___画,第2画是___,组词______。

  “放”共___画,第5画是___,偏旁是______。

  “朵”共___画,第3画是___,偏旁是______。

  “亮”共___画,最后1画是___,组词______。

六、连一连。

  一条 蜻蜓 游过来

  一群 青蛙 飞过来

  一只 小鱼 跳过来

七、课文内容我知道。

  歌台 停机坪 摇篮 凉伞

  (1)荷叶是小水珠的(   )。

  (2)荷叶是小蜻蜓的(   )。

  (3)荷叶是小青蛙的(   )。

  (4)荷叶是小鱼儿的(   )。

八、阅读。

  荷叶儿圆圆的,绿绿的。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摇篮。”他躺在荷叶上,睁着亮亮的眼睛,望着蓝蓝的天空,慢慢长大。小蜻蜒说:“荷叶是我的机场。”他停在荷叶上,翅膀摆得平平的,尾巴翘得高高的,多漂亮的小飞机。小青蛙说:“荷叶是我的歌台。”他蹲在荷叶上,瞪着大大的眼睛,张着宽宽的嘴巴,放声歌唱。小朋友说:“荷叶是我的凉帽。”他摘片荷叶,戴在头上,遮住火辣辣的太阳。多可爱的荷叶儿。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

  ( )的眼睛 ( )的太阳

  摆得( ) 翘得( )

  2.小水珠把荷叶当成什么?小蜻蜓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青蛙把荷叶当成什么?小朋友又把荷叶当成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亮 台 一朵 机 放下 小鱼

  解析:注意“亮、放”的书写。

  二、填上合适的词语。

  (1)躺(2)蹲(3)躲(4)立

  三、照样子,写词语。

  弯弯腰 点点头

  摇摇头 眨眨眼

  四、根据偏旁写新字再组词。

  放 放下 树树木 唱 唱歌

  珠 水珠 躺躺下 膀 翅膀

  五、数笔画填空。

  “鱼”共8画,第2画是横撇,组词是小鱼 。

  “放”共8画,第5画是撇,偏旁方。

  “朵”共6画,第3画是横,偏旁木。

  “亮”共9画,最后1画是横,组词大象 。

  六、连一连。

  一条小鱼游过来

  一只青蛙跳过来

  一群蜻蜓飞过来

  解析:从一年学生认字较少的角度去写句子。

  七、课文内容我知道。

  (1)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

  (2)荷叶是小蜻蜓的(停机坪)。

  (3)荷叶是小青蛙的(歌台)。

  (4)荷叶是小鱼儿的(凉伞)。

  八、阅读

  1.亮亮 火辣辣 平平的 高高的

  2.小水珠把荷叶当成摇篮。小蜻蜓把荷叶当成停机坪。

  3.小青蛙把荷叶当成歌台。小朋友说:“我的凉帽。”

  解析: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7、荷叶圆圆同步练习

[danger]同步练习1[/danger]

[danger]参考答案:[/danger]

一、看拼音,写词语。

(亮光)(机车)(电台)(放心)(鱼类)(云朵)

(美好)(水珠)(水晶)(停车)(展翅)(合唱)

二、根据拼音写出偏旁。

(攵)(王)(亻)(辶)

三、给下面的字分类。

亮机台放朵美珠摇展翅透停

(1)整体认读音节:翅、

(2)三 拼 音 节:亮、朵、

(3)左 右 结 构:机、放、珠、摇、停、

(4)半 包 围结构:展、翅、透、

四、照样子,写一写。

1、AA式拟声词:喵喵、汪汪、咩咩、咕咕、吱吱、嗡嗡、

2、表示光亮的ABB式词语:金闪闪、金灿灿、光闪闪、光灿灿、亮闪闪、

3、表示高兴的ABB式词语:笑呵呵、笑哈哈、乐呵呵、乐哈哈、乐滋滋、

五、按照课文的内容填空。

1、“荷叶圆圆的,绿绿的。”写出了荷叶的哪些特点?

“圆圆的”是荷叶的形状,“绿绿的”是荷叶的颜色。这两个词写出了荷叶又圆又绿的特点。

2、照样子,说一说。

(1)游来游去:走来走去、想来想去、

(2)很美很美:很高很高、很白很白、

3、朗读第2~5自然段,找一找这些小伙伴分别把荷叶当成什么了,并说说他们这样做的理由。

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荷叶是( 小蜻蜓)的(停机坪);

荷叶是(青蛙)的(歌台);荷叶是( 小鱼儿)的( 凉伞 )。

4、假如你有一片荷叶,荷叶是你的什么?

荷叶是我的凉帽。它为我带来夏日的清凉。

同步练习2

8、《荷叶圆圆》生字拼音组词句子解析等知识点归类

我会写注音及组词

  亮:liàng(亮光、明亮、闪亮、亮晶晶)

  机:jī(飞机、机器、机动车、机场)

  台:tái(讲台、台上、台风、台灯)

  放:fàng(放走、放飞、开放、放学)

  鱼:yú(金鱼、鲤鱼、鱼儿、鱼群)

  朵:duǒ(花朵、一朵、花骨朵、云朵)

  美:měi(美人、美丽、美景、美术)

三、我会认注音及组词

  珠:zhū(珠光、珠宝、水珠)

  摇:yáo(摇晃、摇动、摇篮)

  躺:tǎng(躺着、躺在、躺下)

  晶:jīng(晶莹、水晶、亮晶晶)

  停:tíng(停止、停下、不停)

  展:zhǎn(展开、展示、展现)

  透:tòu(透气、透明、透露)

  翅:chì(翅膀、鸡翅、双翅)

  膀:bǎng(膀子、臂膀、翅膀)

  唱:chàng(唱歌、唱曲、唱歌)

四、多音字

  绿:lǜ(绿色)lù(绿林好汉)

  荷:hé(荷花)hè(重荷)

五、近义词

  展开——张开 透明——透亮 笑嘻嘻——笑呵呵

六、反义词

  展开——合拢 放声——止声 笑嘻嘻——气冲冲

七、理解词语

  ①摇篮:可摇动的婴儿卧具。

  ②停机坪:为飞机停放及各种维修活动提供的场所。

  ③凉伞:用来遮蔽阳光的伞。

  ④亮晶晶:形容物体明亮、闪烁发光

  ⑤笑嘻嘻:高兴的样子。

  ⑥透明:能透过光线的。

八、句子解析

1.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摇蓝。”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

  把“荷叶”比作“摇篮”语言生动、形象,展现出小水珠躺在荷上那种舒适的样子“躺”“眨”两个动词的运用准确形象。

2.小蜻蜓说:“荷叶是我的停机坪。”小蜻蜓立在荷叶上,展开透明的翅膀。

  小蜻蜓把荷叶比作停机坪,说明了荷叶对它的重要性。

3.小青蛙说:“荷叶是我的歌台。”小青蛙蹲在荷叶上,呱呱地放声歌唱。

  把荷叶比作歌台,让人联想到小青蛙在荷叶上唱歌的情景。“蹲”写出了青蛙的姿势。作者将青蛙的“呱呱”叫声写成歌唱,渗透着浓浓的喜爱之情。

4.小鱼儿说:“荷叶是我的凉伞。”小鱼儿在荷叶下笑嘻嘻地游来游去,捧起一朵朵很美很美的水花。

  把荷叶比作凉伞,展现了荷叶又圆又大的特点。“笑嘻嘻”“捧”的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小鱼儿自由、快乐地样子。

九、问题归纳

1.读一读,说说荷塘里来了哪几位朋友?

  荷塘里来了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这几位朋友。

2.小水珠为什么说“荷叶是我的

  “摇篮”写出了小水珠在荷叶上来回滚动的动态,更生动。

3.小蜻蜓立在荷叶上,展开透明的翅膀。你从“立”“展开”体会出了什么?

  “立”“展开”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小蜻蜓的快乐心情。

4.小青蛙蹲在荷叶上,呱呱地放声歌唱。你从“呱呱” 体会出了什么?这样的词语还有哪些?

  小青蛙呱呱地放声歌唱,“呱呱”是拟声词,这样的词语还有:喵喵、汪汪、嘎嘎等。

十、课文主题

  《荷叶圆圆》通过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四个小伙伴的对话体现了荷叶的美,体现了它们对荷叶的喜爱之情,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了自然界中动植物之间互帮互助的密切关系。

9、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3课《荷叶圆圆》知识点、同步练习

知识点

一、学习目标

  1. 认识”珠、摇”等14个生字和身字旁1个偏旁;会写“亮、美”等7个字。

  2. 能借助插图、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停机坪、摇篮、透明”等词语的意思;通过做动作知道“躺、展开”等词语的意思。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夏天的美好。

  4.学习并仿照“荷叶圆圆的,绿绿的”的句式讲话。

二、我会写注音及组词

  亮:liàng(亮光、明亮、闪亮、亮晶晶)

  机:jī(飞机、机器、机动车、机场)

  台:tái(讲台、台上、台风、台灯)

  放:fàng(放走、放飞、开放、放学)

  鱼:yú(金鱼、鲤鱼、鱼儿、鱼群)

  朵:duǒ(花朵、一朵、花骨朵、云朵)

  美:měi(美人、美丽、美景、美术)

三、我会认注音及组词

  珠:zhū(珠光、珠宝、水珠)

  摇:yáo(摇晃、摇动、摇篮)

  躺:tǎng(躺着、躺在、躺下)

  晶:jīng(晶莹、水晶、亮晶晶)

  停:tíng(停止、停下、不停)

  展:zhǎn(展开、展示、展现)

  透:tòu(透气、透明、透露)

  翅:chì(翅膀、鸡翅、双翅)

  膀:bǎng(膀子、臂膀、翅膀)

  唱:chàng(唱歌、唱曲、唱歌)

四、多音字

  绿:lǜ(绿色)lù(绿林好汉)

  荷:hé(荷花)hè(重荷)

五、近义词

  展开——张开 透明——透亮 笑嘻嘻——笑呵呵

六、反义词

  展开——合拢 放声——止声 笑嘻嘻——气冲冲

七、理解词语

  ①摇篮:可摇动的婴儿卧具。

  ②停机坪:为飞机停放及各种维修活动提供的场所。

  ③凉伞:用来遮蔽阳光的伞。

  ④亮晶晶:形容物体明亮、闪烁发光

  ⑤笑嘻嘻:高兴的样子。

  ⑥透明:能透过光线的。

八、句子解析

1.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摇蓝。”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

  把“荷叶”比作“摇篮”语言生动、形象,展现出小水珠躺在荷上那种舒适的样子“躺”“眨”两个动词的运用准确形象。

2.小蜻蜓说:“荷叶是我的停机坪。”小蜻蜓立在荷叶上,展开透明的翅膀。

  小蜻蜓把荷叶比作停机坪,说明了荷叶对它的重要性。

3.小青蛙说:“荷叶是我的歌台。”小青蛙蹲在荷叶上,呱呱地放声歌唱。

  把荷叶比作歌台,让人联想到小青蛙在荷叶上唱歌的情景。“蹲”写出了青蛙的姿势。作者将青蛙的“呱呱”叫声写成歌唱,渗透着浓浓的喜爱之情。

4.小鱼儿说:“荷叶是我的凉伞。”小鱼儿在荷叶下笑嘻嘻地游来游去,捧起一朵朵很美很美的水花。

  把荷叶比作凉伞,展现了荷叶又圆又大的特点。“笑嘻嘻”“捧”的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小鱼儿自由、快乐地样子。

九、问题归纳

1.读一读,说说荷塘里来了哪几位朋友?

  荷塘里来了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这几位朋友。

2.小水珠为什么说“荷叶是我的摇蓝”?

  “摇篮”写出了小水珠在荷叶上来回滚动的动态,更生动。

3.小蜻蜓立在荷叶上,展开透明的翅膀。你从“立”“展开”体会出了什么?

  “立”“展开”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小蜻蜓的快乐心情。

4.小青蛙蹲在荷叶上,呱呱地放声歌唱。你从“呱呱” 体会出了什么?这样的词语还有哪些?

  小青蛙呱呱地放声歌唱,“呱呱”是拟声词,这样的词语还有:喵喵、汪汪、嘎嘎等。

十、课文主题

  《荷叶圆圆》通过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四个小伙伴的对话体现了荷叶的美,体现了它们对荷叶的喜爱之情,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了自然界中动植物之间互帮互助的密切关系。

同步练习

幼儿园学习资源推荐 《传统节日》生字拼音组词笔顺 《羿射九日》生字拼音组词等知识点归类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 《千人糕》同步练习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生字拼音组词等课文知识点归类及同步练习 《文具的家》生字笔顺拼音组词等课文知识点归类 《古对今》生字笔顺拼音组词等课文知识点归类及同步练习 《操场上》生字笔顺拼音组词等课文知识点归类及同步练习 《操场上》生字笔顺拼音组词等知识点归类预习 《小壁虎借尾巴》生字笔顺拼音组词等课文知识点归类 《习作例文:爸爸的计划小站》问题解答与教学内容预习 《家乡的风俗》习作指导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类复习 《海的女儿》教学设计 《彩色的梦》词语理解重点句子问题解答及课后习题答案 《口语交际: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交际指导与范文

最新学习资源 《荷叶圆圆》教学设计 教育必须从细微处抓起—《gkh》教学反思 《只有一个地球》同步练习及答案 《猎人海力布》同步练习 《父爱之舟》同步练习 《圆明园的毁灭》同步练习 《推荐一本书》习作写法指导与范文 一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三》知识点 《白鹭》同步练习 《彩色的梦》教学设计

相关信息 圆圆的(幼儿园主题墙设计) 圆圆的小猪_幼儿简笔画 荷叶剪纸图案(三角折剪) 荷叶的幼儿剪纸图解教学 圆圆的树叶_幼儿园墙面环境设计制作 圆圆的女孩_幼儿园墙面环境设计制作 荷叶剪纸图案(五角折剪) 圆圆的梦_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 圆圆的的向日葵│简笔画1 圆圆的的向日葵│简笔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