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田忌赛马》到底用来学什么
因带师范生实习去了小学,恰逢小学正举行教研区语文教研活动,我不请自来,混在其中听了四节公开课。一则想了解一下当前小学一线的语文教学情况,或许有助于我的课堂教学,二则也是为了方便与一起听课的实习生交流。四节课听下来,总体感觉小学名师的课堂基本功都非常扎实,但对小学生读写能力的提升似有欠缺。于此,我试就其中《田忌赛马》这节课谈谈我的一些理解。
《田忌赛马》编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本单元还编选了《自相矛盾》、《跳水》,共三篇课文。单元提示语是“思维的火花跨越时空,照亮昨天、今天和明天”,单元要求是“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根据情境编故事,把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写具体”,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创编一个惊险刺激的探险故事”。应该说这个单元的相关学习元素安排还是比较精到匹配的。
我听的这节课上的是《田忌赛马》的第二课时,上课的是位老教师,功底深厚,她也关注到了单元关于思维过程的要求,但她在落实这个单元要求时依托的是人物形象剖析。整节课她主要在分析孙膑、田忌、齐宣王这三个人物的人物形象和心理活动,还作了不少拓展延伸,内容满满当当,但我听下来总感觉课堂比较空,很难真正改善学生的思维质量。课后,我大致查阅了网上一些关于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发现很多教学设计重点都落在人物形象的剖析上,这可能是互相仿鉴学习的结果吧。
出现这样的教材解读偏差我以为最初的源头可能要归结到对“思维过程”的理解上。据百度百科解释:“思维过程,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等基本过程。”其核心应该是分析和推理,思维过程不是简单的一个“学会观察”所能涵括,也不等同于平常讲的人物心理活动。联系到单元提示语,这个思维过程应该说有着鲜明的实践倾向,要求我们培育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因而,本单元在学习过程中,切忌泛化,应该通过具体的课文讲解引导学生整理出一种具有一定普适性和可操作性的思维范式。
思维问题当属心理学的范畴,如果整篇课文的学习重点仅仅落在思维过程上,那还是有些“不务正业”,远离了语文要素。但语文学科作为母语课程却与思维紧密相联,优秀的写作能力更是离不开良好的思维品质。教材编者应该是意识到了这点,所以在单元习作中提出了创编探险故事的任务,也就是说创编探险故事的基本思路应该从本单元的相关课文里归纳提炼出来。而统观这个单元的三篇课文,《田忌赛马》无疑是完成这个任务的最好凭借平台,我们应该体认编者的这份良苦用心。
正是基于单元要求和习作任务以及相关理解,我们可以撇开具体的课文人物分析,提出这篇课文的另一种教学思路,即借助解决问题的基本思维过程来析读这篇课文,进而指导学生创编探险故事,完成单元习作。
解决问题的基本思维过程可以理解为我们通常所说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换个角度表述,就是先明确具体的任务,再分析完成任务的相关条件,再逐一创造条件,从而完成任务消除问题或矛盾。我们可以以此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阅读课文讨论解决。
问题1:在田忌赛马这件事上,作为门客的孙膑面临的主要问题或核心任务是什么?(帮助田忌赢得赛马)
问题2:孙膑要完成任务需要具备哪些条件?(田忌对孙膑的信任、孙膑超强的观察力、三局二胜的比赛规则)
问题3:孙膑已具备了完成任务的哪些条件?(田忌的充分信任、孙膑发现马的脚力有差异)
问题4:孙膑如何帮助田忌实现三局两胜?(下对上、上对中、中对下,借由错位竞争,扬长避短,实现三局二胜,赢得比赛。)
通过这几个问题,我们就可以利用半个课时在梳理课文思路的过程中和学生一起勾勒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思维范式:提出问题或任务,分析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的条件,逐一创设条件,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归纳出这个范式之后,如果学生还没有充分理解,可以适当拓展,引入一二个例子辅助讲解。
但这个思维范式的归纳绝不是课文讲读的终点,我们还应该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创编探险故事。
一个故事可以由一个简单的任务组成,也可以是叠套许多小故事的复杂系统,这其中的小故事就是故事创编的一个基本单元。这种任务模式的思维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创编故事的基本单元。比如任务是过河,条件是需要船、桥或者是一根藤蔓,解决的办法可能是扎了一个竹筏,各种要素按一定的逻辑组合到一起就构成了一个基本故事单元。这样几个小单元组合在一起,再套上一个大的主题,就成了一个探险大故事或者探险故事系列。事实上,很多儿童读本就是这样写出来的,《西游记》也基本上是循此思路创作的,很多警匪电视连续剧也是这样创编的。故事可大可小,但其创编思维本质是一致的,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帮助学生掌握这种通用性的思维方法,体验思维火花的魅力。
在实际习作指导中,我们只要联系课文再举一二个范例,学生基本上应该能理解这种思维过程和习作思路。当然,这只是学会了创编故事的基本框架,要想把故事写得饱满,还需要其他细节血肉的到场,但这不是本篇课文的任务了。
不必担心五年级学生理解不了这个思维过程或者思维范式,这篇课文思维问题的真正难点是孙膑如何在既定规则下实现现有资源的优化组合。这种谋略需要阅历和智力,不是课堂能轻易培养,我们自然不必过多关注和介入。
此外,这样的教学思路也应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务实精神以及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在我看来,这是一个人一辈子最应具备的能力,身为师长,我们责无旁贷。
2021年5月20日星期四晚于台院顾里快捷酒店
2、《田忌赛马》生字组词近反义词与词语解释
我会写:
赢:输赢 赢家 赢得 赢利 互利双赢
拳:拳头 打拳 拳脚相加 赤手空拳
擦:摩擦 擦拭 擦洗 摩拳擦掌
策:政策 决策 策略 计策 束手无策
荐:推荐 举荐 毛遂自荐
形近字:
赢(输赢)羸(羸弱)
拳(拳头)眷(眷恋)
策(策略)枣(红枣)
荐(引荐)荏(荏苒)
多音字:
差:chā差错 chà相差甚多
chāi出差 cī参差不齐
调:diào(调换)tiáo(调味剂)
近义词:
赏识——欣赏 引荐——推荐
信任——相信
兴致勃勃——兴趣盎然/兴高采烈
反义词:
赢——输 满意——失望
胸有成竹——束手无策
跃跃欲试——无动于衷
兴致勃勃——兴味索然
不动声色——惊慌失措
理解词语:
赏识: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活作品的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扬(多用于上对下)。
引荐:推荐。
门客:封建官僚贵族家里养的帮闲或帮忙的人。
胸有成竹:画竹子时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
摩拳擦掌:形容战斗、竞赛 或劳动前精神振奋的样子。
跃跃欲试:形容心里急切地想试试。
兴致勃勃:形容兴头很足,情绪很高的样子。
出谋划策:出主意,定计策。
不动声色:内心活动不从语气和神态上表现出来,形容态度镇静。
3、《田忌赛马》课后习题答案
课后习题答案:
一、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讲田忌赛马的故事。
孙膑是齐国大将田忌的门客,有一次田忌同齐威王及贵族们赛马,孙膑为田忌出谋划策,打破常规,合理安排了上中下三等马的出场顺序,帮助了田忌赢得了赛马的胜利。孙膑被田忌举荐给了齐威王,并做了军师。
2.连一连,把齐威王和田忌赛马的对阵图标画出来。说一说:孙膑为什么要让田忌这样安排马的出场顺序?
齐威王:上等马——马田忌:下等马
齐威王:中等马——马田忌:上等马
齐威王:下等马——马田忌:中等马
原因:因为双方每个等级的马的实力相差不是很悬殊,但在孙膑的计策中,先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以最弱对最强,抵消其优势。然后再用自己的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这样就能取胜。
☆ 选做:历史上有许多运用谋略取得胜利的故事,找一找相关资料,和同学交流。
比如:淝水之战、巨鹿之战、官渡之战、完璧归赵、晏子使楚、草船借箭、赤壁之战等等。
课外拓展:
以少胜多的历史故事
1、长勺之战:长勺之战,发生于周庄王十三年(公元前684年)春天,它是春秋初年齐鲁两个诸侯国之间进行的一场车阵会战,也是我国历史上后发制人,以弱胜强的一个著名战例。
2、赤壁之战:赤壁之战,孙刘联军面对强敌而不惧,扬水战之长,巧施火攻,以弱胜强,创造了辉煌战绩,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3、官渡之战:官渡之战是曹操与袁绍争夺北方霸权的转折点,官渡一战之后,曹操终于一反之前对袁绍的劣势,为自己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4、《田忌赛马》课文重点问题解答
问题归纳:
1、详细写赛马的过程有什么作用?
具体写明了三场赛马是如何比的,结果是田忌输一场,赢了两场,最终获胜,说明孙膑的方法奏效了,印证了孙膑的足智多谋。
2、孙膑是一个怎的人?
他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分析的人。
3、田忌和谁赛马?赛了几次?结果怎么样?
答:田忌和齐威王赛马。赛了两次。第一次田忌三场都失败了,第二次田忌胜两场输一场,赢了齐威王。
4、第二场比赛田忌为什么能取胜?
田忌按孙膑的策略先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然后拿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再拿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胜两场输一场,赢了比赛。这说明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取长补短、转败为胜了。
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不论做什么事都要细致观察,好好分析,运用智慧打破常规,扬长避短,才会想出好办法,采用恰当的方法就能成功。
5、《田忌赛马》教学反思
《田忌赛马》是小学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属于“对策问题”。“对策问题”是数学综合实践与应用领域的内容。本节课的学习我从同学们感兴趣的游戏入手,在学生兴趣盎然时借助小组合作,在自主探讨应对策略中,发现数学知识不仅从生活中处处可见,在游戏和比赛中还有很大的学问。又在兴趣意犹未尽时,通过游戏,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了对本节课数学知识的理解。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创设情景,从扑克牌游戏中寻找数学知识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的一开始学生的状态就为本节课定下了基调。我引入了扑克牌游戏,通过激发他们的斗志进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接下来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动态的故事情境,让学生感受田忌赛马中的对策问题,引出探究的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由自主的进入了探索“最佳对策”的思索中,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感到亲切易懂。同时,也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初步体验对策论的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二、自主探究,从数学知识中寻找数学思想方法
对策本身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只有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才能建够新的知识体系。所以解决问题时,给了学生充分交流和研讨的时间和空间,而且我以参与者的身份也参加到了学生小组活动之中。我将田忌赛马的故事视频分成了两部分,第一部分视频内容就让学生产生好奇,于是把问题抛给学生,孙膑到底给田忌出了什么主意,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这是展开小组讨论,让学生自主的讨论出多种问题解决的方案,并从中找到最佳的。同时介绍“对策论”引导学生总结赢得比赛的方法和关键。当问题得到解决时,再播放第二段视频,学生们讨论的结果得到了充分的肯定,顺势,我给了孩子们充分的表扬。
三、应用练习,感悟优化数学思想方法生活化
我的练习设计本着基础为主,注重知识的迁移,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的原则,最后一个提升能力的题:猎人运小羊、狼和蔬菜的题。极大的引起了学生们的兴趣。在小组内多次尝试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体会了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
整堂课下来给我的感觉是学生学习的效果比较好,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我深深体会到: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讨、解决问题,他们身上有很大的潜力有待挖掘。作为教师,我们要相信自己的学生,他们可以学得更好。
上完课,我想到了数学学者张奠宙讲的这样一句话:“数学思想方法是自然而平和的,我们不能把活生生的数学思考变成一堆符号让学生去死记,以至让美丽的数学淹没在形式化的海洋里。”要真正发挥“数学广角”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作用,需要我们深入研读教材,抓住孩子的心,让孩子们在享受成功,享受数学的快乐。
6、《田忌赛马》课文生字拼音组词等知识点归类预习
教材分析:
《田忌赛马》讲述的是战国时期齐国军事家孙膑帮助齐国大将田忌在和齐威王赛马时转败为胜的故事。这篇课文按照故事情节发展的顺序,以“赛马”为线索,生动地记叙了战国时期齐国大将田忌与齐威王赛马,孙膑仔细地观看比赛,巧用智谋,用相同的马调换一下出场顺序,就取得胜利,表现了孙膑的足智多谋。在这里边我们不难看出科学思想方法的巨大作用。世间的万物无不处于运动发展和变化之中,只要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就可能发生向对立面的转化。也说明不论做什么事都要细致观察,认真思考,采用恰当的方法,才能取胜。
作者介绍: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他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人物介绍:
田忌 名忌,字期,又日期思,封于徐州(今山东滕州南),故又称徐州子期。战国初期齐国名将,他和孙膑军事上是合作伙伴,生活上是互相关心的好朋友。
孙膑 本名孙伯灵,战国时期齐国的军事家,孙武后代。著有《孙膑兵法》。
齐威王(前378-前320) 战国时期齐国国君,以善于纳谏用能励志图强而名著史册。
我会写:
赢:输赢 赢家 赢得 赢利 互利双赢
拳:拳头 打拳 拳脚相加 赤手空拳
擦:摩擦 擦拭 擦洗 摩拳擦掌
策:政策 决策 策略 计策 束手无策
荐:推荐 举荐 毛遂自荐
形近字:
赢(输赢)羸(羸弱)
拳(拳头)眷(眷恋)
策(策略)枣(红枣)
荐(引荐)荏(荏苒)
多音字:
差:chā差错 chà相差甚多
chāi出差 cī参差不齐
调:diào(调换)tiáo(调味剂)
近义词:
赏识——欣赏 引荐——推荐
信任——相信
兴致勃勃——兴趣盎然/兴高采烈
反义词:
赢——输 满意——失望
胸有成竹——束手无策
跃跃欲试——无动于衷
兴致勃勃——兴味索然
不动声色——惊慌失措
理解词语:
赏识: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活作品的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扬(多用于上对下)。
引荐:推荐。
门客:封建官僚贵族家里养的帮闲或帮忙的人。
胸有成竹:画竹子时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
摩拳擦掌:形容战斗、竞赛 或劳动前精神振奋的样子。
跃跃欲试:形容心里急切地想试试。
兴致勃勃:形容兴头很足,情绪很高的样子。
出谋划策:出主意,定计策。
不动声色:内心活动不从语气和神态上表现出来,形容态度镇静。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2):孙膑受赏识及观赛马时的发现。
第二部分(3~9):写孙膑献策,初显谋略。
第三部分(10~14):写田忌按孙膑的办法赢了齐威王,验证了孙膑的智慧。
第四部分(15、16):由于孙膑的智慧和谋略,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
课文主题:
本文主要写了齐国大将田忌与齐威王赛马,在孙膑的帮助下转败为胜的故事,赞美了孙膑足智多谋,敢于打破常规,扬长避短的优秀品质,说明不论做什么事都要细致观察,认真思考,采用恰当的方法才能成功。
问题归纳:
1、详细写赛马的过程有什么作用?
具体写明了三场赛马是如何比的,结果是田忌输一场,赢了两场,最终获胜,说明孙膑的方法奏效了,印证了孙膑的足智多谋。
2、孙膑是一个怎的人?
他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分析的人。
3、田忌和谁赛马?赛了几次?结果怎么样?
答:田忌和齐威王赛马。赛了两次。第一次田忌三场都失败了,第二次田忌胜两场输一场,赢了齐威王。
4、第二场比赛田忌为什么能取胜?
田忌按孙膑的策略先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然后拿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再拿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胜两场输一场,赢了比赛。这说明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取长补短、转败为胜了。
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不论做什么事都要细致观察,好好分析,运用智慧打破常规,扬长避短,才会想出好办法,采用恰当的方法就能成功。
课后习题答案:
一、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讲田忌赛马的故事。
孙膑是齐国大将田忌的门客,有一次田忌同齐威王及贵族们赛马,孙膑为田忌出谋划策,打破常规,合理安排了上中下三等马的出场顺序,帮助了田忌赢得了赛马的胜利。孙膑被田忌举荐给了齐威王,并做了军师。
2.连一连,把齐威王和田忌赛马的对阵图标画出来。说一说:孙膑为什么要让田忌这样安排马的出场顺序?
齐威王:上等马——马田忌:下等马
齐威王:中等马——马田忌:上等马
齐威王:下等马——马田忌:中等马
原因:因为双方每个等级的马的实力相差不是很悬殊,但在孙膑的计策中,先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以最弱对最强,抵消其优势。然后再用自己的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这样就能取胜。
☆ 选做:历史上有许多运用谋略取得胜利的故事,找一找相关资料,和同学交流。
比如:淝水之战、巨鹿之战、官渡之战、完璧归赵、晏子使楚、草船借箭、赤壁之战等等。
课外拓展:
以少胜多的历史故事
1、长勺之战:长勺之战,发生于周庄王十三年(公元前684年)春天,它是春秋初年齐鲁两个诸侯国之间进行的一场车阵会战,也是我国历史上后发制人,以弱胜强的一个著名战例。
2、赤壁之战:赤壁之战,孙刘联军面对强敌而不惧,扬水战之长,巧施火攻,以弱胜强,创造了辉煌战绩,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3、官渡之战:官渡之战是曹操与袁绍争夺北方霸权的转折点,官渡一战之后,曹操终于一反之前对袁绍的劣势,为自己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7、《田忌赛马》同步练习
同步练习2
一、请你分别用一个四字词来形容一下孙膑、田忌和齐威王。
1.孙膑是一个的人。
2.田忌是一个的人。
3.齐威王是一个的人。
二、查字典填空。
1.用音序查字法查“忌”,应先查( ),再查音节( ),它是个( )结构的字。
2.用数笔画查字法查“丧”气,应查( )画,读音( ),组词( )。
3.“羸”的读音是( ),“赢”的读音是( ),它们可以分别组词为( )、( )。
三、你想对孙膑、田忌和齐威王分别说些什么话?
1.孙膑我想对你说:。
2.田忌我想对你说:。
3.齐威王我想对你说:。
四、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一天, 孙膑对田忌说:“将军,我有个办法,保证能让您在赛马时获胜。”
田忌问道:“你是说换儿匹更好的马?”
孙膑说:“一匹也不用换”
田忌有些不明白:“那怎么能有贏的把握呢?”
孙膑胸有成竹地说:“将军请放心,按照我的主意办。一定能让您赢。”
田忌很信任孙膑,决定全听他的。
于是,他同齐威王及贵族们约好一起赛马。
田忌和齐威王的对阵就要开始了。比赛双方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观众们也兴致勃勃地猜测着比赛结果。就在这时,孙膑把田忌请到一边,悄悄地把办法告诉了他。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获胜( ) 主意( ) 信任( ) 猜测( )
2.根据文中三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完成连线。
田忌 善于交友,相信朋友。
孙膑 善于观察,善于分析,足智多谋。
3.孙膑的足智多谋主要表现在:
(1)帮助田忌出谋划策。
(2)观察细致。
(3)胸有成竹。
4.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
5.从文中“田忌问道:‘你是说换儿匹更好的马?’”“孙膑说:‘一匹也不用换’”看来,你发现田忌跟孙膑观察比赛有什么不同?
五、请发挥想象,写一写。
请同学们大胆想象赛马后,田忌和孙膑又见面了,他们见面时的情景怎样?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参考答案如下:
一、读拼音,写词语。
输赢 打拳 决策 推荐
失望 信任 谋略 赛马
二、比一比,再组词。
塞(堵塞)卷(卷纸)存(存在)谋(谋略)策(决策)
赛(比赛)拳(打拳)荐(推荐)媒(媒体)笔(毛笔)
三、多音字组词。
ɡuàn冠军 jìn禁止
ɡuān 鸡冠花 jīn 禁得住
四、近义词。
赏识—(欣赏)信任—(相信)兴致勃勃—(兴高采烈)
五、反义词。
满意—(失望)信任—(怀疑)胸有成竹—(束手无策)不动声色—(惊慌失措)
六、用合适的词语填空。
(胸有成竹)地说 (悄悄)地告诉 (满意)地笑 (好奇)地问
七、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到句中的括号里。
坚强 倔强
1.一个人必须要有志气,不能依赖依靠别人,(坚强)的气魄与力量是人一生中最大的瑰宝。
2.一只胖胖的小手在我的手掌里,像一条(倔强)的活鱼一样挣扎着。
情绪 情况
3.要记住!(情况)越严重,越困难,就越需要坚定积极果敢,而越无为就越有害。
4.他(情绪)日益高涨,最终变成了一种可怕的狂热。
八、请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扬。(赏识)
2.比喻做事情之前已经有了通盘的考虑。(胸有成竹)
3.出主意,定计策。(出谋划策)
4.推荐(人)。(引荐)
5.形容战斗,竞赛获劳动前精神振奋的样子。(摩拳擦掌)
6.兴致旺盛的样子。(兴致勃勃)
九、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兴致勃勃”等词语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表现出比赛前的场面激烈以及观众的期待情绪。
2.田忌输一场了,为什么“不动声色,一点儿都不着急”?
因为田忌赏识孙膑,信任孙膑,坚信他的办法切实可行,能有效致胜,所以才表现得如此平静。
3.结合全文,说说孙膑能够帮助田忌取胜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对战双方同一等级的马实力相差不多;第二,孙膑能够审时度势地分析问题,通盘布局谋划;第三,把想法付诸实施,通过调整出战马匹的顺序,帮助田忌取得了胜利。
4.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细致观察,认真思考,采用恰当的方法。
一、1.足智多谋,明察秋毫,善于思考;2.善于交友,相信朋友;3.知人善任。
二、1.J jì上下 2.八 sàng 沮丧 3.léiyíng更羸 输赢
三、1.你善于细致观察、认真思考才取得了这次比赛的胜利。
2. 凡事做之前都要先考虑清楚,要动脑思考,我们要想孙膑学习。
3. 正因为你能知人善任,所以才能成为一国之君。
四、1.取胜 办法 相信 猜想
2.田忌失败后情绪低落,丧失信心;孙膑善于观察,善于分析,足智多谋;齐威王得胜后骄傲自大,目中无人。
3.(1)
4.孙膑看了田忌同齐威王及贵族们的赛马,决心帮助田忌取胜。
5.田忌只看到了结果,而孙膑既看结果,又分析原因,发现问题,想法解决。
五、示例:
赛马结束后,田忌满面春风地冲进了拥挤的人群,去找孙膑。遗憾的是,他已悄悄地离开了。
第二天,田忌带着一篮子水果兴冲冲地来到孙膑家。孙膑见了,连忙摆手,说:“田将军,我可不能要你的东西。”田忌说:“孙兄说哪里话来,你对我恩重如山,让我在骞马场上挽回了丢失的面子。这次啊,我不光要送你水果,还要请你陪愚兄到饭店去吃饭呢,你看如何?”孙膑兴奋地说:“既然田兄强烈要求,小弟就不客气了,哈哈哈!”
他们俩人边说边笑,来到一家悦来老店,一进门,田忌选一个位置坐下,大喊一声:“小二,上菜,上好菜。”“来喽!”店小二高兴地答应着。田忌一抱拳,说:“孙兄真聪明,竟然想到用调换马的顺序取得胜利,我要向你学习啊!”孙膑谦虚地说:“不敢当,不敢当。”正在这时,突然门外一个人影一闪,田忌眼尖,看到了那个人是齐威王。他就喊:“大王,您别躲了,快进来同喝一杯吧!”齐威王听了只好进来,不好意思地说:“被你们发现了。实话说吧,自从昨天输了第二场以后,我就一直跟踪你,原来你是有高人指点啊。看来,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动脑筋,才能取得成功啊。孙膑,你来齐国做事吧,我给你高工资。”孙膑答应了,他们痛快地喝起酒来了。
8、《晏子使楚、拷打羊皮定案、欧阳晔破案、塞翁失马、田忌赛马》翻译
晏子使楚
晏子使楚。以晏子短,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①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bīn)者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晏子对曰:“临淄三百闾(lǘ),张袂(mèi)②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zhǒng)③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子何为使乎?”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④者使使不肖主。晏最不肖,故直使楚矣。”
①延:引进,迎接。 ②袂:袖子。③踵:脚后跟。④不肖:不贤。
晏子出使楚国。因为晏子身材矮小,楚人在大门旁边开了一个小门引晏子进去。晏子不进去,说:“出使狗国的人才从狗门进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国来,不应该从这个门进去。”迎接宾客的人改变了路线,引晏子从大门进去。晏子拜见楚王,楚王说:“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回答说:“齐国的都城临淄有七千五百户人家,人们一起张开袖子,天就阴暗下来;一起挥洒汗水,就会汇成大雨;街上行人肩膀靠着肩膀,脚尖碰脚后跟,怎么能说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会打发您来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要根据不同的对象。贤能的人被派遣到贤能的君主那里去,不贤德的人被派遣到不贤德的君主那里去。我是最不贤德的人,所以只好出使到楚国来了。”
拷打羊皮定案
人有负盐负①薪②者,二人同释③重担,息树阴。少时将行,争一羊皮,各言为己藉背④之物,讼(sòng)于官。时雍州刺史李惠谓群下曰:“拷⑤此羊皮可知主乎?”群下⑥咸⑦无答者。惠遣⑧争者出,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⑨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地认罪。
①负:背。②薪:柴。③释:放下。④藉背:垫背。⑤拷:捶打。⑥群下:部下。⑦咸:都。⑧遣:使,令。⑨实:实情。
有一个背盐的人和一个背柴的人,两个人同时放下重担在树荫下休息。不一会儿,将要出发时,两人争夺一张羊皮,都说是自己垫背用的东西,于是去报了官。时任雍州长官的李惠对部下们说:“打这张羊皮能查出它的主人吗?”部下都没有回答。李惠让争吵的两人出去,叫人把羊皮放在席上面,用杖敲击,见到有一些盐末,就说:“得到实情了!”再让争吵的双方进来看,背柴的人才跪在地上承认了过错。
欧阳晔(yè)破案
欧阳晔治鄂州,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①久不决②。晔自临③其狱,坐囚于庭中,去④其桎(zhì)梏(kù)而饮食之,食讫⑤,悉劳⑥而还之狱。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⑦变而惶⑧顾⑨。欧阳晔曰:“杀人者汝也!”囚佯(yáng)⑩为不知所以,曰:“吾观食者皆以右手持箸,而汝独以左。今死者伤在右肋,非汝而谁?”囚泣涕服罪。
①狱:案件。 ②决:决断。 ③临:到。 ④去:去除。 ⑤讫:终了,完毕。 ⑥劳:安慰。 ⑦色:脸色。 ⑧惶:恐惧,惊慌。 ⑨顾:四周看。 ⑩佯:假装。
宋朝人欧阳晔治理鄂州政事时,有州民为争船互殴而死,案子悬了很久没有判决。欧阳晔亲自到监狱,把囚犯带出来,让他们坐在大厅中,除去他们的手铐与脚镣,给他们吃食物。吃完后,善加慰问后再送回监狱,只留一个人在大厅中,这个人脸色剧变,显得很惶恐不安。欧阳晔说:“杀人的是你!”这个人假装不知道,欧阳晔说:“我观察饮食的人都使用右手拿筷子,只有你是用左手,被杀的人伤在右边肋骨,不是你是谁?”这个囚犯哭着认罪了。
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①术者,马无故亡②而入胡。人皆吊③之,其父(fǔ)④曰:“此何遽(jù)⑤不为福⑥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bì)⑦。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bǒ)⑧之故,父子相保。
①善:擅长,善于。②亡:逃跑。③吊:安慰,宽慰。④父:老汉(老人),古代对老年人的尊称。⑤何遽:怎么就。⑥福:好事。⑦髀:大腿骨。⑧跛:瘸腿。
在靠近边境一带居住的人中,有一个精通术数的人。一天,他家的马无故逃跑到胡人那边去了。人们都来安慰他,老人却说:“这怎么就不会是好事呢?”经过几个月,那匹马竟带着一群胡人的骏马回来了。众人都恭喜他们,老人却说:“这怎么不会是灾祸呢?”家里有了许多好马,儿子爱骑马,不小心从马上摔下来,折断了大腿骨。众人又来安慰他,老人又说:“这怎么不会成为好事呢?”过了一年,北方的胡人大举入侵中原,身体强壮的男子都拿起弓箭去战斗。边境附近上战场打仗的人,绝大多数都死了。这个人的儿子因为瘸腿的缘故免了从军,父子的性命双双得以保全。
田忌赛马
齐之田忌,为贵公子,数①与王及诸公子驰逐②重射。孙膑见忌之马力不甚相远,马分上、中、下辈③。于是谓田忌曰:“君第④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⑤临质⑥,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之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sì)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田忌一不胜而再⑦胜,卒⑧赢得王千金。于是田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①数:形容次数多。②驰逐:赛马。③辈:类,这里指马的不同等级。④弟:只管。⑤及:等到。⑥临质:将要比赛的时候。⑦再:两次。⑧卒:最后。
齐国人田忌是家世尊贵的公子,他经常与齐王和众公子赛马,设重金赌注。孙膑发现他们的马脚力都差不多,可分为上、中、下三等。于是对田忌说:“您只管下大赌注,我能让您取胜。”田忌相信了他,与齐王和诸公子用千金来赌注。比赛即将开始,孙膑说:“现在用您的下等马对付他们的上等马,拿您的上等马对付他们的中等马,拿您的中等马对付他们的下等马。”比完三场后,田忌一场败而两场胜,最终赢得齐王的千金赌注。于是田忌把孙膑推荐给齐威王。齐威王向他请教兵法后,就请他做了军师。
▍来源:网络等,版权归属原作者。
9、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6课《田忌赛马》知识点、同步练习
知识点
教材分析:
《田忌赛马》讲述的是战国时期齐国军事家孙膑帮助齐国大将田忌在和齐威王赛马时转败为胜的故事。这篇课文按照故事情节发展的顺序,以“赛马”为线索,生动地记叙了战国时期齐国大将田忌与齐威王赛马,孙膑仔细地观看比赛,巧用智谋,用相同的马调换一下出场顺序,就取得胜利,表现了孙膑的足智多谋。在这里边我们不难看出科学思想方法的巨大作用。世间的万物无不处于运动发展和变化之中,只要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就可能发生向对立面的转化。也说明不论做什么事都要细致观察,认真思考,采用恰当的方法,才能取胜。
作者介绍: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他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人物介绍:
田忌 名忌,字期,又日期思,封于徐州(今山东滕州南),故又称徐州子期。战国初期齐国名将,他和孙膑军事上是合作伙伴,生活上是互相关心的好朋友。
孙膑 本名孙伯灵,战国时期齐国的军事家,孙武后代。著有《孙膑兵法》。
齐威王(前378-前320) 战国时期齐国国君,以善于纳谏用能励志图强而名著史册。
我会写:
赢:输赢 赢家 赢得 赢利 互利双赢
拳:拳头 打拳 拳脚相加 赤手空拳
擦:摩擦 擦拭 擦洗 摩拳擦掌
策:政策 决策 策略 计策 束手无策
荐:推荐 举荐 毛遂自荐
形近字:
赢(输赢)羸(羸弱)
拳(拳头)眷(眷恋)
策(策略)枣(红枣)
荐(引荐)荏(荏苒)
多音字:
差:chā差错 chà相差甚多
chāi出差 cī参差不齐
调:diào(调换)tiáo(调味剂)
近义词
:
赏识——欣赏 引荐——推荐
信任——相信
兴致勃勃——兴趣盎然/兴高采烈
反义词
:
赢——输 满意——失望
胸有成竹——束手无策
跃跃欲试——无动于衷
兴致勃勃——兴味索然
不动声色——惊慌失措
理解词语:
赏识: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活作品的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扬(多用于上对下)。
引荐:推荐。
门客:封建官僚贵族家里养的帮闲或帮忙的人。
胸有成竹:画竹子时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
摩拳擦掌:形容战斗、竞赛 或劳动前精神振奋的样子。
跃跃欲试:形容心里急切地想试试。
兴致勃勃:形容兴头很足,情绪很高的样子。
出谋划策:出主意,定计策。
不动声色:内心活动不从语气和神态上表现出来,形容态度镇静。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2):孙膑受赏识及观赛马时的发现。
第二部分(3~9):写孙膑献策,初显谋略。
第三部分(10~14):写田忌按孙膑的办法赢了齐威王,验证了孙膑的智慧。
第四部分(15、16):由于孙膑的智慧和谋略,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
课文主题:
本文主要写了齐国大将田忌与齐威王赛马,在孙膑的帮助下转败为胜的故事,赞美了孙膑足智多谋,敢于打破常规,扬长避短的优秀品质,说明不论做什么事都要细致观察,认真思考,采用恰当的方法才能成功。
问题归纳:
1、详细写赛马的过程有什么作用?
具体写明了三场赛马是如何比的,结果是田忌输一场,赢了两场,最终获胜,说明孙膑的方法奏效了,印证了孙膑的足智多谋。
2、孙膑是一个怎的人?
他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分析的人。
3、田忌和谁赛马?赛了几次?结果怎么样?
答:田忌和齐威王赛马。赛了两次。第一次田忌三场都失败了,第二次田忌胜两场输一场,赢了齐威王。
4、第二场比赛田忌为什么能取胜?
田忌按孙膑的策略先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然后拿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再拿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胜两场输一场,赢了比赛。这说明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取长补短、转败为胜了。
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不论做什么事都要细致观察,好好分析,运用智慧打破常规,扬长避短,才会想出好办法,采用恰当的方法就能成功。
课后习题答案:
一、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讲田忌赛马的故事。
孙膑是齐国大将田忌的门客,有一次田忌同齐威王及贵族们赛马,孙膑为田忌出谋划策,打破常规,合理安排了上中下三等马的出场顺序,帮助了田忌赢得了赛马的胜利。孙膑被田忌举荐给了齐威王,并做了军师。
2.连一连,把齐威王和田忌赛马的对阵图标画出来。说一说:孙膑为什么要让田忌这样安排马的出场顺序?
齐威王:上等马——马田忌:下等马
齐威王:中等马——马田忌:上等马
齐威王:下等马——马田忌:中等马
原因:因为双方每个等级的马的实力相差不是很悬殊,但在孙膑的计策中,先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以最弱对最强,抵消其优势。然后再用自己的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这样就能取胜。
☆ 选做:历史上有许多运用谋略取得胜利的故事,找一找相关资料,和同学交流。
比如:淝水之战、巨鹿之战、官渡之战、完璧归赵、晏子使楚、草船借箭、赤壁之战等等。
课外拓展:
以少胜多的历史故事
1、长勺之战:长勺之战,发生于周庄王十三年(公元前684年)春天,它是春秋初年齐鲁两个诸侯国之间进行的一场车阵会战,也是我国历史上后发制人,以弱胜强的一个著名战例。
2、赤壁之战:赤壁之战,孙刘联军面对强敌而不惧,扬水战之长,巧施火攻,以弱胜强,创造了辉煌战绩,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3、官渡之战:官渡之战是曹操与袁绍争夺北方霸权的转折点,官渡一战之后,曹操终于一反之前对袁绍的劣势,为自己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同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