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楼月》习题及答案 托班教案|小班教案|中班教案|大班教案|特色教案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文档大全 > 学习资源

《秦楼月》习题及答案

时间:2022-08-20 12:42:52

《秦楼月》习题及答案是非常优秀的内容,希望能让找寻学习资源的您有所帮助。

1、《秦楼月》习题及答案

  向子湮

  芳菲歇,故园目断伤心切。伤心切。无边烟水,无穷山色。

  可堪更近乾龙节,眼中泪尽空啼血。空啼血。子规声外,晓风残月。

  【注】①向子湮:南宋初年主战派大臣之一。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徽、钦二帝被金兵掳去,中原尽失,1129年,金兵进湖南围长沙,他曾率军民与金兵血战八昼夜。

  ②乾龙节:古人以“乾龙”喻帝王。乾龙节,指宋钦宗赵桓的生日。

  1.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人为何而“伤心切”?(3分)

  2.这首词和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都运用了“晓风残月”的意象,但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1)芳菲凋零,意境苍凉(2)极目远眺故国家园,想到美丽的故园已落入敌方之手,不禁悲从中来(3)对战乱之前何等繁盛的故园风土人情的眷念(4)钦宗的生日即将来临,本是个欢庆的节日,现在国土已失,诗人虽率军抗金,但亦不能挽回大宋败局,抒发国耻未除之恨。(3分,任选三点)

  2.向词表现的是山河破碎、国破家亡后的哀怨、悲痛之情;(2分)柳词表现的是离别后的凄清、孤寂之情。(2分)

2、《秦楼月》习题及答案

  向子湮

  芳菲歇,故园目断伤心切。伤心切。无边烟水,无穷山色。

  可堪更近乾龙节,眼中泪尽空啼血。空啼血。子规声外,晓风残月。

  【注】①向子湮:南宋初年主战派大臣之一。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徽、钦二帝被金兵掳去,中原尽失,1129年,金兵进湖南围长沙,他曾率军民与金兵血战八昼夜。

  ②乾龙节:古人以“乾龙”喻帝王。乾龙节,指宋钦宗赵桓的生日。

  1.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人为何而“伤心切”?(3分)

  2.这首词和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都运用了“晓风残月”的意象,但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1)芳菲凋零,意境苍凉(2)极目远眺故国家园,想到美丽的故园已落入敌方之手,不禁悲从中来(3)对战乱之前何等繁盛的故园风土人情的眷念(4)钦宗的生日即将来临,本是个欢庆的节日,现在国土已失,诗人虽率军抗金,但亦不能挽回大宋败局,抒发国耻未除之恨。(3分,任选三点)

  2.向词表现的是山河破碎、国破家亡后的哀怨、悲痛之情;(2分)柳词表现的是离别后的凄清、孤寂之情。(2分)

3、《鹧鸪天》习题及答案

  向子諲

  有怀京师上元,与韩叔夏司谏、王夏卿侍郎、曹仲谷少卿同赋。

  紫禁烟花一万重,鳌山宫阙倚晴空。玉皇端拱彤云上,人物嬉游陆海中。

  星转斗,驾回龙。五侯池馆醉春风。而今白发三千丈,愁对寒灯数点红。

  【注】①向子諲(yīn):字伯恭。金兵进犯、宋室南渡后,他力主抗金,因得罪秦桧,于是被贬还乡。②上元:元宵节。③驾回龙:龙驾回宫。

  1.本词以“愁”字作结,凝重含蓄,发人深思。请品析“愁”字的深沉意蕴。(3分)

  2.从整首词来看。本词突出的两种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1.①时光流逝,往事如梦,白发愁丝,年华老去,内心深沉感伤。(1分)

  ②被贬之苦:昔日亲历京城上元节热闹繁盛,而今僻居乡里,美景不在,内心满怀失落。(2分)

  ③亡国之苦:昔日歌舞升平,而今国家破亡,内心无限怅恨。(2分)

  2.①虚实结合。(1分)当年汴京元宵花灯的繁盛、万众欢乐的场景是虚写,但最后两句词意陡转,作者看到眼前萧索凄清的情景是实写,表达了作者抚今追昔、恍若隔世的感叹。(2分)②对比。(1分)当年目睹京城繁华,亲历北宋盛况,此时僻居乡里,只能与数点寒灯作伴,用往昔的乐景和此刻的萧疏凄清作对比,突出词人内心的愁绪。(2分)

4、《水调歌头》习题及答案

  杨炎正

  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②,去作钓鱼翁。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注】①杨炎正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由于南宋统治者推行投降政策,他的才能、抱负得不到施展。②五湖舟楫:传说范蠡助越灭吴后,弃官归隐,泛舟于五湖之上。

  1.词的上片如何表现“愁”?请简要赏析。(5分)

  2.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4分)

  参考答案

  1.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如“暮江千顷”,千顷大江,又值黄昏,营造出空旷辽远的意境,烘托了词人的愁绪。(或:“无处”一句,写离愁满江,竟连飞鸿立足栖息的地方都没有,极言愁之多,强化愁情。或:上片最后两句写暮色苍茫,唯有阑干的一角还可见一线天光,营造了灰暗沉重的意境,烘托词人的惆怅心情。而词人倚着阑干,借酒浇愁,愁怀难遣。)或:以乐景衬哀情。上片第三、四句写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突然问西风:为什么(你把)所有的胭脂都做了颜料去染秋荷了?以此反衬愁怀,颇为沉郁。②使用比喻(夸张)来写愁。上片第六句以“万斛”之江水喻愁,将抽象无形之愁写得形象生动可感,表现愁情之多。(每一点写出手法得1分,具体分析得2分。答出两点得满分)

  2.①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愁思。②岁月蹉跎、青春不驻的悲慨。③离别故土的愁绪以及对故国山河的无限眷恋。④欲归隐田园之心情。(1点1分,答出三点得4分。)

5、《燕子》课文主题及课后习题答案

课文主题:

  课文以燕子为记叙的线索,按燕子的外形、燕子为春光添趣、燕子怎样飞行和停歇的顺序,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燕子的特点和春天的美丽,赞美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表达了对光彩夺目的春天的热爱之情。

课后习题答案:

  2、读一读,记一记,再说说几个这样的词语。

  剪刀似的尾巴 伶俐可爱的小燕子

  光彩夺目的图画 旷亮无比的天空

  例:

  (艳阳高照)的夏天 (瓜果飘香)的秋天

  (北风呼啸) 的冬天 (干净整洁)的校园

  (四通八达)的街道 (鸟语花香) 的花园

  柔软的尾巴剪刀似的竹叶湛蓝的天空

  鲜艳的花朵棉花糖似的白云柔顺的头发

  3、找出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读一读,再抄写下来。

  例:

  a、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

  b 、轻风微微地吹拂着,如毛的细雨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红的白的黄的花,青的草,绿的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

  c、二三月的春日里,轻风微微地吹拂着,如毛的细雨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红的白的黄的花,青的草,绿的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

6、《芦花鞋》词语解释课文分析课后习题解答及同步练习附答案

一.课文主题

  本课选自《青铜葵花》,讲述了青铜一家人快乐的采芦花、编制芦花鞋、青铜卖芦花鞋的生活片段,体现了在苦难中他们互相关爱,为他人考虑的美好淳朴品质。

二.作者简介

  曹文轩,1954年1月出生于江苏盐城,中国儿童文学作家。他197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并留校任教,他是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

  代表作品:《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根鸟》《青铜葵花》等等。

三.多音字

  当dàng(妥当) 露:lù(露宿) 空:kōng(空旷)

  dāng(当初) lòu(露面) kòng(空缺)

四.近义词

  均匀——匀称 厚实——雄厚

  寻觅——寻找 倾覆——颠覆

  空寂——空旷 祈求——恳求

  清新——清澈 疑惑——怀疑

  欣喜——愉快 遗憾——缺憾

  漂亮——美丽 叹息——感慨

五.反义词

  均匀——杂乱 厚实——单薄

  兴奋——疲劳 空闲——繁忙

  特别——普通 清新——污浊

  疑惑——相信 欣喜——忧愁

  暖和——严寒 空寂——热闹

  便宜——昂贵

六.词语解释

  1.均匀:分布或分配在各部分的数量大致相同。本文指芦花搓进草绳里的数量相同。

  2.寻觅:寻求,探索。

  3.倾覆:(物体)倒下。本文指芦花被风吹往一个方向倒下。

  4.空寂:空旷而寂静;寂寥。

  5.抚摸:用手轻轻地按着并移动。

  6.疑惑:心里不明白;不理解。

  7.遗憾:不称心;很可惜。

  8.编织:使条状物互相交错或钩连而组织起来。

  9.祈求:诚恳地希望或请求。

  10.抚摸:用手轻轻地按着并移动。

七.课文分析

  小朋友们,芦花鞋是全文的线索,全文是围绕它来写的。

  课文按照编芦花鞋—–卖芦花鞋—–城里人买芦花鞋—–脱芦花鞋的顺序组织材料,编排课文的。下面有几个问题可以帮助孩子更好的进行课文理解。

  1、“当第一双男鞋和第一双女鞋分别从爸爸妈妈的手中编织出来时,全家人都很开心,两双鞋在一家人手里传来传去地看个没够。”这两句话说明了什么?

  说明全家人对这两双鞋很满意,从侧面表明了这两双芦花鞋做的很精致,很漂亮,也体现了全家人对这两双鞋的喜爱之情。

  2、“接下来的日子里,青铜天天背着几十双芦花鞋到油麻地镇上去卖,那些芦花鞋实在太招人喜欢了,一双一双的卖了出去,仅仅过了三天,就只剩下11双了。”请孩子们谈谈对这段话的理解。

  “天天”表现了青铜执着,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太招人喜欢了”“仅仅过了三天,就只剩下11双了”表明那些芦花鞋制作得十分精致、漂亮,特别受欢迎。

  3、青铜一家人空闲时编芦花鞋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青铜一家生活艰难,做鞋卖可以挣点钱,补贴家用。

  4、小朋友们,想象一下,青铜脱下芦花鞋后会做什么?

  示例:青铜会把自己的芦花鞋送给那个人。

  青铜一家人的生活态度给了你怎样的启发?

  示例:无论生活多么艰辛,都不能放弃希望,要齐心协力,共同努力。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上文片段节选自曹文轩(作者)的《芦花鞋》。

  2.《芦花鞋》主要讲了青铜为了增加家里收入,编织芦花鞋,跑进风雪里,冒雪卖芦花鞋,赤脚踏雪回家几件事,最后为了满足一个顾客的需求,脱下自己的穿的鞋卖给对方,表现了生长在艰苦环境中的孩子顽强的性格和善良的心灵。

  3.用“”画出上文中的比喻句,并说说有什么作用。

  把两双鞋比作“四只鸟窝”“两对鸟”,表现了芦花鞋形状好看,还有灵动之美。

  4.《芦花鞋》中有哪些地方使你感动,又是什么感动了你?

  示例:在大雪纷飞的日子,青铜以“今天天冷,更有人会买鞋”的理由说服家人,之一要去镇上卖芦花鞋;在雪越下越大的街上,青铜一直顶着风雪守着芦花鞋,直到卖完芦花鞋。这些都使我感动。青铜坚持不懈、不畏艰难的顽强一直,以及为家人分担,为他人着想的善良心灵感动了我。

同步练习1

一、辨字组词。

  搓( ) 祈( ) 屑( )

  差( ) 折( ) 稍( )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一( )路人 一( )芦花鞋 一( )污迹

  一( )雪屑 一( )叹息 一( )刺骨的寒冷

三、读下面一段话,完成练习。

  那鞋的制作工序是( )将上等的芦花采回来,( )将它们均匀地搓进草绳里,( )编织成鞋( )。那鞋很厚实,像暖和和的鸟窝。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这个片段写了( )。

  3.用“”画出鞋的制作过程的句子。

  4.用“先……然后……再……”写一段通顺连贯的话。

四、本文是一篇感人的故事,写到了家庭的温暖。现实生活中,你有没有感到亲人的温暖?写一写,和大家交流一下。

同步练习2

参考答案如下:

  一、

  搓(搓衣服) 祈(乞求) 屑(不屑)

  差(出差) 折(折合) 稍(稍微)

  二、一(行)路人 一(双)芦花鞋 一(丝)污迹

  一(蓬蓬)雪屑 一(声)叹息 一(股)刺骨的寒冷

  三、1.:,,。

  2.芦花鞋的制作工序。

  3.先将上等的芦花采回来,然后将它们均匀地搓进草绳里,再编织成鞋。那鞋很厚实,像暖和和的鸟窝。

  4.我先用针穿了线,然后找出碎布,最后把碎布缝在一起形成布口袋。

  四、示例:

  那是去年夏天的一个周末,我和妈妈去承包田摘了点蔬菜,不知咋整的回来后就开始高烧。妈妈急忙给我吃了药,然后,又给我用白酒搓,可就在她把我的衣服掀起的一刹那,妈妈嗷了一声。原来,我的身上起了一些米粒大小的红点子。妈妈吓坏了,立即叫上爸爸打车把我拉到了市医院。经过检查,医生说我得的是紫斑症,是由于花粉或者食物过敏引起的,虽然不是太严重,也需要住院治疗一段时间。就这样我成了小病号。

  那段时间,爸爸因为要看管家里养的貉子,照顾我的责任就落在了妈妈一个人的身上。当时,医生每天要给我挂三遍吊针,一挂就是三个来小时。早上、中午这两次针,因病房里有人,大家互相照顾,还好打发,可晚上要打到11点多,真是熬坏了妈妈。我每次梦中醒来,都看到妈妈坐着冰冷的板凳,趴在我的床头,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输液管……那一刻,我的心好酸,都是我,让妈妈的面容日渐憔悴;都是我,让妈妈的双眼布满血丝。我哭着说:“妈,对不起!”

  可妈妈却笑了,她摸着我的小脸儿说:“傻孩子,咋还和妈妈客气呢?你有病,妈妈照顾你是应该的。只要你快快好起来,妈妈就高兴了。”一个多月的治疗,我的病终于好了,妈妈却瘦了一大圈。可她却风趣地说:“没想到我竟然减肥了!”看着妈妈久违的笑容,我的心里满是感激。

一、读拼音,写词语。

  搓洗 祈求 污迹 遗产 震撼

  葵花 纸屑 芦花 下雪 青铜

二、比一比,再组词。

  祈(祈求)污(污迹)屑(纸屑)遗(遗憾)搓(搓洗)

  诉(诉说)亏(吃亏)削(剥削)馈(馈赠)挫(挫折)

三、多音字组词。

  dānɡ 当然kōnɡ 天空

  dànɡ 适当kònɡ 空地

四、近义词。

  均匀—(匀称)厚实—(结实)兴奋—(高兴)空寂—(空旷)

  遗憾—(可惜)清新—(清爽)祈求—(请求)欣喜—(欢喜)

五、反义词。

  均匀—(杂乱)欣喜—(悲哀)疑惑—(确信)厚实—(单薄)

六、用合适的词语填空。

  (暖和)的鸟窝 (闪着银光)的芦花 (细软)的绒毛

  (清新)的空气 (不停)地寻觅 (针刺般)的寒冷

七、请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物体)倒下。(倾覆)

  2.空旷而寂静。(空寂)

  3.用手轻轻按着并来回移动。(抚摸)

  4.大可惋惜。(遗憾)

  5.怀疑困惑。(疑惑)

  6.寻找。(寻觅)

九、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上文片段节选自曹文轩(作者)的《芦花鞋》。

  2.《芦花鞋》主要讲了青铜为了增加家里收入,编织芦花鞋,跑进风雪里,冒雪卖芦花鞋,赤脚踏雪回家几件事,最后为了满足一个顾客的需求,脱下自己的穿的鞋卖给对方,表现了生长在艰苦环境中的孩子顽强的性格和善良的心灵。

  3.用“”画出上文中的比喻句,并说说有什么作用。

  把两双鞋比作“四只鸟窝”“两对鸟”,表现了芦花鞋形状好看,还有灵动之美。

  4.《芦花鞋》中有哪些地方使你感动,又是什么感动了你?

  示例:在大雪纷飞的日子,青铜以“今天天冷,更有人会买鞋”的理由说服家人,之一要去镇上卖芦花鞋;在雪越下越大的街上,青铜一直顶着风雪守着芦花鞋,直到卖完芦花鞋。这些都使我感动。青铜坚持不懈、不畏艰难的顽强一直,以及为家人分担,为他人着想的善良心灵感动了我。

7、《一丛花•溪堂玩月作》习题及答案

  陈亮

  冰轮斜辗镜天长,江练隐寒光。危阑醉倚人如画,隔烟村、何处鸣榔②?乌鹊倦栖,鱼龙惊起,星斗挂垂杨。

  芦花千顷水微茫,秋色满江乡。楼台恍似游仙梦,又疑是、洛浦潇湘③。风露浩然,山河影转,今古照凄凉。

  【注】①陈亮(1143~1194),字同甫,南宋著名词人,倡言恢复中原,数次因言获罪。②鸣榔:象声词,渔人捕鱼时敲击船帮发出声音。③洛浦:洛水之滨,借指洛神。潇湘:湘水之神。

  1.此词写景历来为后代词人所称道,结合上阕内容,简要分析作者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描绘出这一幅美景?(4分)

  2.指出下阕中“风露浩然,山河影转,今古照凄凉”这三句在词中的作用。(3分)

  参考答案

  1.①以动写静或动静结合。“辗”和“隐”字采用拟人修辞,化静为动,给人以运动感,描绘出月照澄江、江天一色的壮观景色。(或用反衬的手法,以闹写静,运用“鸣榔”之声衬托此时之寂静,表现秋夜月夜幽静之美。)②虚实结合:“隔烟村……鱼龙惊起”为作者想象之景,“星斗挂垂杨”句为实景,两者结合表现出月夜迷蒙而富有生机的特征。(得分要点: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满分,手法—简析)

  2.结尾三句起着突转作用,从前文极写秋江月夜迷人的景色转化到词人内心深处对中原沦陷、江山易主而发的感慨,提高了词的境界,丰富了词的内涵,产生了声情悲壮,含义深远的艺术效果。

8、《守株待兔》课文翻译主旨及课后习题答案

  了解作者:

  韩非(约前280一前233)战国末期韩国人,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出身韩国贵族。师从荀子。

  《韩非子》集先秦法家学说大成的代表作。韩非死后,后人搜集其遗著,并加入他人论述韩非学说的文章编成。《五蠹》是其中的代表作品之一。全文近四千七百字,是先秦说理文进一步发展的代表作。作者列举了大量的事实,在对比中指出古今社会的巨大差异,论据充分,词锋锐利,推理切中要害。

  教材分析:

  《守株待兔》改编自《韩非子》中一文,讲的是古时候一个种田人,偶然得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守在树桩旁边等着,结果再也没有得到野兔,地也荒了。通过学习要让学生懂得不要把一件偶然发生的事情,看成是会不断发生的事情,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课文翻译:

  有一个宋人在田里耕作。田中有一个树桩。一只兔子奔跑时撞在树桩上折断了脖子死了。于是这个宋人便放下手中的农具,守在树桩旁边,希望再捡到撞死的兔子。兔子(当然)不可能再得到,他自己反倒成了宋国的一个笑话。

  课文主旨:

  本课通过写宋国一个农夫偶然捡到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就放下农具守着树桩等待再有兔子折颈而死,最后一无所获被人耻笑的故事,告诉人们不靠自己勤勤恳恳的劳动,而想靠碰运气过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课后习题:

  2、借助注释读懂课文,说说那个农夫为什么被宋国人笑话?

  因为兔子撞在树桩上,折断脖子死去,是偶然发生的事情,并不是经常发生的事情。所以,种田人不会再得到兔子。因而,他的行为被宋国人嘲笑。

  3、读读“阅读链接”,和同学交流:故事中的坐车人犯了什么错?

  坐车人把方向弄错了,却还在用自己的有利条件来辩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先看准方向,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故事中的坐车人找错了方向,而且他的有利条件——马好、车夫本领大、盘缠带得多,将会带他离目的地越来越远。

9、《诉衷情》习题及答案

  万俟咏

  一鞭清晓喜还家,宿醉困流霞。夜来小雨新霁,双燕舞风斜。

  山不尽,水无涯,望中赊。送春滋味,念远情怀,分付杨花。

  【注】赊,空阔。

  1.词中哪几个字点明了这首词的旨意?这首词写景时采用了什么手法?(4分)

  2.“分付杨花”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主要分付杨花什么?(4分)

  参考答案

  1.喜还家。这首词移情入景,写景有着“以情带景”的特点,诗人带着愉快的心情去写景,因此,“小雨新霁”、“双燕舞”无不传达出作者内心的喜悦之情。

  2.拟人手法。作者将归家前的思家怀人的伤感情味,统统交给杨花去发落。

10、《千秋岁引》习题及答案

  王安石

  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楚台风,庾楼月,宛如昨。

  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耽搁。可惜风流总闲却!当初漫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梦阑时,酒醒后,思量着。

  【注】①宋玉《风赋》中说:楚王游于兰台,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②《世说新语•容止》中说:庾亮武昌与诸佐吏殷浩之徒上南楼赏月,据胡床咏谑。

  1.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其中两种。(4分)

  2.这首词采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结合词的内容,指出其中两种并作具体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1)(4分)这首词蕴含的情感主要有:①宦游思乡的悲凉;②对自由自在生活的怀念;③缰利锁,缚人手脚;世情俗态,耽搁了自由生活的感慨。(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2.(4分)(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①融情于景,借景抒情。上片以写景为主,像是一篇凄清哀婉的秋声赋,又像是一幅岑寂冷隽的秋光图。旅舍客馆本已令羁身异乡的客子心中抑郁,而砧上的捣衣之声表明天时渐寒,已是“寒衣处处催刀尺”的时分了。 “孤城画角”则是以城头角声来状秋声萧条。

  ②虚实结合,虚实相生。“孤城画角”唤起了人们对空旷寥阔的异乡秋色的联想。下面接着说:“一派秋声入寥廓”,“一派”本应修饰秋色、秋景,而借以形容秋声,正道出了秋声的悠远哀长,也能给人以空间的广度感,燕子东归,大雁南飞,都是秋日寻常景物,而燕子飞往那苍茫的海上,大雁落向平坦的沙洲,都寓有久别返家的寓意,自然激起了词人久客异乡、身不由己的思绪。

  ③用典。“楚台风”用典。宋玉《风赋》中说:楚王游于兰台,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庾楼月”亦用典。《世说新语•容止》中说:庾亮武昌与诸佐吏殷浩之徒上南楼赏月,据胡床咏谑。这里以清风明月指昔日游赏之快,而于“宛如昨”三字中表明对于往日的欢情与佳景未尝一刻忘怀。

  ④直抒胸臆。下片以议论的方式表达了为功名利禄所缚、失去自由随心生活的无奈,有对生活的顿悟,对宦游生活的追悔之意。

幼儿园学习资源推荐 大象的耳朵课文生字拼音组词课后习题解答等知识点与同步练习附答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 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三知识点 树和喜鹊生字拼音组词等课文知识点归类及同步练习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知识重点整理复习 《找春天》同步练习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生字拼音组词等课文知识点归类及同步练习 二年级语文下册《开满鲜花的小路》生字组词等知识点归类及同步练习附答案 一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八知识点归类预习 荷花生字拼音组词等知识点归类及同步练习 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知识点归类预习 《忆读书》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五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同步练习 《蜜蜂》课后习题答案 《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交际指导与交际范文 《动物儿歌》生字笔顺拼音组词

最新学习资源 《秦楼月》习题及答案 《鹧鸪天》习题及答案 满分作文《小猫钓鱼》新编 《悲惨世界》——人类苦难的“百科全书” 《平凡的世界》导读:小说简介,作者介绍,人物评价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很重要,一定要好好练习 小学语文期末这样复习更有效! 小学语文趣味知识竞赛题 《水浒传》目录 八下语文第一单元写作《学习仿写》范文+写作指导+范文3篇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