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一等奖:诵读欣赏一双明亮的眼睛 托班教案|小班教案|中班教案|大班教案|特色教案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文档大全 > 中学教案

学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一等奖:诵读欣赏一双明亮的眼睛

时间:2022-12-12 16:46:06

学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一等奖:诵读欣赏一双明亮的眼睛是非常优秀的内容,希望能让找寻中学教案的您有所帮助。

1、学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诵读欣赏一双明亮的眼睛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文章刻画人物的一般方法,能体会烘云托月的写法

  2.通过诵读,体味材料中刻画人物的方法

  3.亲近文学,培养审美情趣

  【自主学习】

  1、填空

  诵读材料所选文字中描绘的女子叫(),她是长篇小说《》中的人物,该小说的作者是(),他的代表作有激流三部曲()()(),爱情三部曲()()()。

  2、我读我感知

  诵读材料写琴的眼睛,突出了她怎样的美。

  3、说说下列句子刻画人物的方法。

  A.琴穿了一件淡青湖绉棉袄,下面系着一条青裙。发鬓垂在两只耳边,把她的鹅蛋形的面庞,显得恰到好处。

  B.这对眼睛非常明亮,非常深透,射出来一种热烈的光,不仅给他的热烈、活泼的脸添了光彩,而且她一走进房里,连这个房间也显得明亮多了。

  C.众人的视线都集中在她的身上。

  【合作探究】

  1.诵读材料着重描写了人物的眼睛。第一、二、三句从哪些方面着笔,这样写有何效果,是什么手法?

  2.第四句写琴那双明亮的大眼睛运用了什么样的写法?

  3.最后一句写众人的视线集中在琴身上的目的是什么?

  【课堂检测】

  1.说说选段抓住了人物的什么特点进行描写?是如何突出这个特点的?

  2.仿照选段的方法写写身边一位同学,完成后交流评价。

  诵读欣赏参考答案

  二、自主学习部分

  1.填空

  琴《家》巴金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2.(略)

  3.外貌描写神态描写神态描写

  三、合作探究部分

  1.第一、二、三句运用烘云托月的写法,用衣着打扮、发式脸型、眉毛鼻子来烘托所要描写的眼睛,从粗到细进行勾画,以美烘托美。

  2.第四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她那双明亮的大眼睛。这眼睛给脸庞增加了光彩,使整个房间明亮了许多,实写她的思想、智慧之光。

  3.用众人视线渲染她的明丽动人,是侧面描写。

  四、课堂检测(略)

2、写作:抓住特点介绍动物导学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仔细观察动物特点,抓住特点介绍动物。

  过程与方法

  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动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小组合作修改、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抓住特点介绍动物”

  难点:学会“抓住特点介绍动物”

  【导学过程】

  一、猜一猜导入:

  (1)以动物诗谜激趣导入。(下面都是古诗中写小动物的名句,请说出各句写的是什么动物,作者抓住了这些小动物的什么特征?)

  a.一朵红花头上带,锦衣不用剪刀裁,虽然不是英雄汉,唱得千门万户开。

  b.垂餧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c.深居简出卧山林,百兽之中我独尊。呼啸一声天地暗,大步流星起风云。

  (2)出示一段特征不明显的描写,让学生猜。

  它全身密密地长满了毛,脑袋上有一对圆溜溜的大眼睛,脑袋两边有两只毛茸茸的耳朵,行走如飞……(答案不确定,即特征不鲜明)

  总结:清楚的介绍动物的关键是要抓住动物的特点。只有抓住了动物的特点,才能很好的向别人介绍动物。

  二、我来说题

  (学生就本题交流自己的理解及写作思路、方法等)

  三、写作指导

  1.命题设想

  题目一:仔细观察你最喜欢的一种动物,抓住它的特点,用明白、生动的语言,介绍给别人。

  题目来源于苏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140页。通过本单元课文的阅读,初步接触了动物世界,了解了不同动物的形态、习性、性格等方面的特点,本次作文训练,要进一步激发学生关爱、保护野生动物的热情,增强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2.训练目标

  在前面指导学生观察并描写景物、人物及一般事物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动物,抓住动物的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动物。

  3.思路点拨

  (1)仔细观察。对动物只有全面细致地观察,才能准确地抓住动物的特点,进行准确的描绘。观察动物不仅是观察整体形象,而且要观察各个局部,如头、身、尾、四肢等不同部位的形状、颜色、皮毛等,还要观察动物活动或变化的全过程。观察时,可以灵活运用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各种感觉器官,从不同的侧面,抓住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下动物的不同情态来感知动物,并选用准确的词句加以表达。《松鼠》一课的作者布丰正是在对松鼠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以及坐姿和吃相反复观察的基础上,才能生动传神地描写出松鼠外形漂亮的特点。真正意义上的观察是长期、全面、系统、细致的观察,绝不是毫无目的地走马观花。除了观察,我们还必须翻阅资料,细心查找各类相关知识,不断地摘录积累。

  (2)比较鉴别。要想发现动物之间的差异,抓住动物的特点,观察时除了用眼和耳,还要用心去体验,去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比如松鼠,它喜欢在树枝上跳来跳去,“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动作机灵,这种习性与猴子有相似之处,但松鼠毕竟胆小驯良,而猴子就胆大放肆多了。再如同样是动物的尾巴,鱼的尾巴犹如船上的桨和舵,用来推动鱼身的前进和控制前进的方向,而绵羊的尾巴则是用来储存养料的,好象骆驼的驼峰似的。动物的这些特点正是在比较鉴别中才更加凸显出来。

  (3)突出重点。动物的特点是多方面的,介绍动物,不可能在一篇文章中面面俱到,有时只能选择其中最主要的一点或两点来写。例如《松鼠》一文,布丰只选取了松鼠“讨人喜爱”(漂亮、驯良、乖巧)的特点,从外形、习性和性格三

  四、评一评。(随机点评)

  读一读:有没有把话说清楚。

  想一想:有没有把特点写出来。

  评一评:有没有倾注自己的感情。

  总结:听了同学们读的作文,老师仿佛看见了一只只可爱的小动物,看见了你们和他们和谐相处的欢乐情景,感受到你们之间的感情是那样深厚、真挚、感人……

3、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诵读欣赏导学案:诗词曲三首

  第二单元诵读欣赏诗词曲三首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背诵这三首诗词曲,理解大意。

  2.体味赏析每首诗中的经典名句。

  3.反复诵读,理解诗歌中所蕴涵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理解诗歌中所蕴涵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一、自主学习

  1.李白:字,自号。他是(朝代)诗坛的代表作家之一,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主义诗人,性格豪放浪漫。他的诗语言朴素,感情激荡,韵味深长,形成独特的“纵逸”豪放的风格。杜甫称赞他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有《李太白集》。

  2.体裁:因此这是一首借饯别以咏怀的言古诗。

  二、合作探究

  1.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思想核心是一个字:___________。

  2.开头两句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3.诗人在此诗中运用了比喻的方法,请举一例说说其作用。

  4.诗的最后两句表现出了诗人消极的态度,对此,你如何认识?

  《渔家傲》

  一.自主预习

  1、背景:宋仁宗宝元三年(1040),西夏攻延州(今陕西延安),范仲淹与韩琦同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并兼知延州,守卫西北边疆,遏止了西夏的侵扰。当时边境民谣说“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庆历元年(1041)四月调知耀州(今陕西耀县),这首词即作于此时。

  2、范仲淹:(朝代)政治家、文学家。字,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少年时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死后谥号“文正”,他的文章诗词风格豪放,语言简练,有《范文正公集》,其中诗歌268首,词传世仅五首,这首《渔家傲》写得慷慨悲壮,最为脍炙人口,散文代表作《岳阳楼记》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影响深远。

  二、合作探究

  1.点明秋天边塞风景大变的一个词是    。

  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绘出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由此可以联想到王维《使至塞上》的什么诗句?

  答:

  3.词作暗含对比,请举例说明。

  答:

  4.揭示词作主旨的一句是                  。

  5.文化积累:

  “衡阳雁去”指:

  “燕然未勒”指:

  《天净沙 秋思》

  一、自主预习

  1、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杂剧是以曲辞为主的一种综合艺术。散曲在元代是韵文的主体,包括小令和散套两类。小令一般指一支曲子(也就是一个曲牌);散套由两支以上以至数十支同一宫调的不同曲子组成,首尾一韵到底。马致远的散曲成就居全元之首。《天净沙•秋思》以28个字刻划出一幅动人的天涯行象照象图,堪称“千古绝唱”,被称为“秋思之祖”,选自《全元散曲》,“________”是曲牌名,“________”是题目。

  2、马致远:号________,大都(今北京)人,________(朝代)著名戏曲作家、散曲家。《汉宫秋》是其代表作。后世把他同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二、合作探究

  1.把这首诗中并列的九种景物,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联缀起来,向大家描绘一幅秋郊夕照图呢?

  2.哪位同学能根据曲中的意境,用自己的话描绘出是个什么样的断肠人?

  3.大家想一想,这首曲子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三、《诗词曲三首》课堂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

  谢朓()饯()别校()书郎

  酣()高楼逸兴()称()意

  明朝()弄扁()舟燕()然

  2.诗歌内容理解填空:

  (1).《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表明“云”与己都有凌云壮志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李白用比兴手法写出愁多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

  (3).【渔家傲】词的上阕侧重。上阕勾勒_______,用笔简练,而境界苍茫悲凉。"四面边声"三句是名句,分别从__和__的角度写出了边塞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军旅气氛。“长烟落日”,颇得王维《使至塞上》名句“________,________”之神韵,仅10个字便勾勒出一派________的黄昏景致。

  (4).“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10个字扣人心弦,写出了______的复杂感情。

  (5).范仲淹年轻时曾在《岳阳楼记》一文中,倡导“________,_______”的崇高精神。词中的白发老将军,不正是这种祟高精神的生动写照吗?

4、写作:叙事写人线索清楚导学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记事写人时,学会运用线索来组织和串联文章材料

  过程与方法

  掌握几种设置线索的方法,了解安排线索应注意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写作中培养学生对亲情、友情的进一步了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记事写人时,学会运用线索来组织和串联文章材料

  难点:合理地找准线索,围绕线索选材

  【导学过程】

  一、上作点评

  二、我来说题

  (学生就本题交流自己的理解及写作思路、方法等)

  三、写作指导

  1.命题设想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完成写作任务。

  题目一:请以“这件事我做对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线索清晰,叙事完整,内容充实;②写出“我”对这件事的认识、判断、决定的过程;③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

  题目二:你和你的小伙伴从相识到相知,友谊逐步加深。选择与此相关的几件事来写,再现这一段美好的经历。自拟题目,要写出真情实感。

  上面两道作文题,第一题来源于2008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考作文题,第二题来源于苏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81页第二题。第一题要求写一件事来表达“我做对了”这一主题,有明确的作文题目;第二题要求通过几件事来表达“友谊逐步加深”这一中心,作文题目要求自拟。这两道题都要求确定一条清晰的线索,并以这根线索来组织好所要表达的内容。

  2.训练目标

  指导学生在记事写人时,学会运用线索来组织和串联文章材料,并掌握几种设置线索的方法,了解安排线索应注意的问题。

  3.思路点拨

  (1)选取材料。可以根据题目要求,选取一件事或几件事来写。选取的这些材料,应当是自己熟悉的、动情的材料。上面两道题,取材范围都较广,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的人和事均可以写。

  (2)设置线索。分析所选取的写作材料,无论是写一件事,还是写几件事,都可以从中提炼出与所写事情紧密关联的一件物品、一个人物、一种情感或一句话作为贯穿文章的线索。

  (3)以线串珠。这里的“线”即已确定的行文线索,这里的“珠”则是指所要写的几件事或一件事的几个不同阶段。我们可以运用所确定的线索将几件事或一件事的几个不同阶段组织串联起来,使文章条理清楚、文脉贯通。

  (4)注意照应。在记事写人的过程中,要注意线索的前后照应。一般来说,在文章开头,应该点出行文线索;在文章中间,要结合叙述内容适当地反复提一提行文线索;在文章结尾,要重申行文线索,做到首尾呼应,使全文浑然一体。

  四、实战训练

  1、启发谈话,引出话题。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同学们,大家都会唱《童年》这首歌吧!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你看,那会飞的梦,那冬阳下的骆驼队,那一声“精彩”和“糟糕”……今天,我们来写一篇作文《童年趣事》。

  2、明确范围,简要指导。

  ①要突出“趣”字。(要有稚趣,要有意思,要有发现,要有反思……)

  ②要根据我们农村的特点而展开。要说实话、真话、心里话,可以是钓龙虾,可以是玩泥巴,可以是帮父母干农活……

  3、范文引路,讨论写法。

5、第二单元口语交际:劝告导学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鼓励学生运用得体的语言与别人进行沟通。

  过程与方法

  在劝说过程中,让学生充分考虑对方身份和地位,能有针对性地得体地劝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解规劝语言的特点,能态度诚恳地劝说他人。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和感悟规劝语言的特点和技巧,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进行得体的劝说

  难点:了解和感悟规劝语言的特点和技巧,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进行得体的劝说

  【导学过程】

  一、巧设情境,导入话题。

  1、导语:在老师心目中,我们班的同学口才非同一般,个个能说会道。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个难题,这两个难题正好需要大家的“口才”来帮助解决。你们愿意帮助我吗?(生纷纷表示愿意)

  2、课件出示第一个难题

  师:事情是这样的,老师有个好朋友,他有个女儿叫小理,读三年级,她学习很好,也很尊敬老师,待人有礼貌,可就是不喜欢劳动,每次劳动,她总是有借口。昨天爸爸接她放学时,就拍到了这样一幕。

  (出示课件:小理不爱劳动的情景)

  3、如果这天你恰好从咱们教室窗外路过,亲眼看到了这一幕,你会怎么办?

  4、教师引导小结:我想面对面正在生气的小理,劝说确实是一个好办法。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如何劝说别人。板书课题?劝说。

  二、片断赏析,探究方法。

  1、教师提问:劝说要注意些什么?

  2、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并引导学生说出,劝说别人时,要讲礼貌、讲道理,然后随机板书:以理服人。】

  3、片断出示(文字出示)

  小明1:这位同学,你不能摘花,这是非常不明文的事。

  小兰:关你什么事?(摘了花,哼着歌离开)

  小明2:春天是个充满生机的季节,花儿也有生命,相信在我们的共同的呵护下,它一定能开的更加美丽。

  小兰:你说得很有道理,让我们一起爱护这些花儿。

  4、从上面小明的两次劝说中,你们发现什么?

  5、生自由回答,然后师小结。

  师小结:劝说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仅靠理由的充分是不够的,诚恳的态度、婉转地表达是让人接受的前提。因此劝说别人时,不仅要晓之以理,还要动之以情。(板书:以情感人。)

  6、小结:

  劝告的技巧:1.正面劝导,有理有节。

  2.直话曲说,借例言理。

  3.运用“归谬法”,迂回包抄。

  4.运用“激将法”,因势利导劝告。

  三、巧换角色,体验明理

  1、师来演小理同学,大家在脑子里想想,你准备怎样来劝说小理。

  2、学生自由举手劝说,师生互动。

  【教师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随时关注学生的发言是否言之有“礼”、有“理”,即时发现,即时提醒,培养学生文明用语的习惯。】

  3、教师小结。

  小理妹妹听了你们的劝说,心里一定非常高兴(出示课件:小理绽开笑容):瞧,她笑得多开心,在谢你们呢!

  四、角色体验,尝试实践。

  1、导语:第一个难题,大家已经帮老师解决了,现在老师带来第二个难题:我们现在学校,正在创建绿色学校,但老师在学校里发现有一些与绿色学校相背的行为。请看:

  (出示课件:学校里,同学们浪费水资源的现象。)

  2、师:假如你看见有人浪费水资源,你会对他说点什么?

  (1)媒体出示关于水资源的资料,学生根据需要摘录、补充自己的发言提纲。

  (2)小组内模拟劝说,同桌分别扮演劝说者和被劝说者。

  (3)请两个小组到讲台模拟劝说。比比哪个小组的劝说更容易奏效,体会劝说的艺术

  (4)师生互评

  【引导学生从劝说的角度去评,不要从演的角度去评,同时口语交际教学不能只着眼表达内容的生动活泼和交际过程的委婉流畅,还要随时关注学生的语言??规范的语法、标准的语音。细心的教师在发现学生发言中的方言词汇后,及时进行了规范指导。】

  五、生活延伸,拓展劝说。

  导语:在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不文明的现象需要我们真诚的劝说。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需要我们的劝说?

  (爸爸的烟瘾很大,妈妈多次劝爸爸戒烟,可他就是不听;走到大街上,好朋友把果皮随手乱丢,其实不远处就有果皮箱;剧院里,大家都在静静地看戏,可身旁的两个人就是说个没完没了;邻居的大哥哥一放学就玩电子游戏,顾不上吃饭,既影响学习,以伤身体……)

  (1)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情况进行模拟劝说,相互交换角色,练习劝说。

  (2)每组推荐两位同学面对全班同学展示他们的劝说情况,组织评价。

  六、总结

  1.谈谈对这节课的收获。

  2.课堂总结:生活处处有语文,让我们走出课堂,我们将劝说引向生活,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和谐。

  七:板书设计

  以理服人

  劝说

  以情感人

  雷真民

6、语文实践活动:保护野生动物的一次活动导学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活动中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过程与方法

  培养互相协作的精神,提高探究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野生动物有更直接、更具体的了解,树立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难点: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刚才我们听的这首歌传唱的是个女孩和丹顶鹤之间的动人故事,故事里的女孩已经不在人世,但每当这支歌响起的时候,人们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女孩保护丹顶鹤的壮举。野生动物需要我们的保护。今天我们学习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保护野生动物。

  二、资料交流与展示。

  1、导入:一段优美的音乐声,仿佛将我们带入自由、欢快的动物王国之中。在那里,物种与物种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无论哪一个物种的灭绝都会给其他物种带来影响。因此,对每一个物种,不论大小、美丑,我们都应该保护。

  2、组织学生交流课前准备的“关于保护野生动物情况的调查”:(1)说说你用什么方式或从什么途径获取的调查信息?(2)交流与展示,围绕以下问题展开:①我国及世界野生动物处于什么样的状况?②我们当地人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是否强烈?③周围有没有伤害野生动物的行为?④其它……

  (可以图片、照片、文字或光盘形式呈现资料。)

  3、归纳小结:同学们谈了我国及世界野生动物的现状,形势不容乐观。

  三、讨论与探究

  1、老师也和同学们一起参与了调查,请同学们看屏幕。(出示,藏羚羊、白鳍豚图片。)(配音插入语:目前我国野生动物的情况非常严峻,生活在青海可可西里高原的藏羚羊10年前还有几十万只,现在已不足7万只,并且每年还要被猎杀两万只;生活在长江里的白鳍豚20年前还有400头,现在已不足20头。)

  一些野生动物甚至濒临灭绝,让我们不禁要追问,造成这样严峻现实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小组讨论探究造成这样严峻现实的原因。

  2、请同学们听一段录音,这里以一只小鸟作为所有野生动物的代言人,也许从这里我们可以找到一些造成它们生存危机的答案。(点拨:看来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归根结底是人类的无知与自私。是人类对物质享受的无止境的追求。而动物所面临的生存问题,也正是人类所面临的问题。)

  学生四人小组进行讨论老师及时指导他们进行分析、归纳。

  3、组织学生讨论:①我国政府历来关注生态环境,重视保护野生动物,采取了哪些保护措施?②针对保护野生动物方面存在的问题?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或办法?

  4、除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我们更需要人人自觉树立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大家一定都听说过一些人们保护野生动物的感人故事。请学生说故事。

  四、从我做起,保护动物

  1、让我们拿起笔来为保护野生动物写一个小标语,献出一份力所能及的爱。

  2、组织学生交流,评价。

  3、小结:人类对待动物的态度体现了人类对于自然环境的态度,关注生态大自然,就是关心人类自己。让我们行动起来,关爱生命,善待动物。不断致力于建设人与动物之间尊重、平等、和谐关系。同享一片蓝天,共建美好家园。

  4、向同学们推荐一本好书——《我的野生动物朋友》。让这个不仅会对动物说话,而且也会对我们的心,对我们的灵魂说话的奇女孩,带领我们去进行一次前所未有的美妙旅行,尽享大自然的恩赐吧

  五、课后学习:

  1、阅读《我的野生动物朋友》。

  2、每个小组展开各种形式的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活动。(可以是壁报、手抄报、电脑小报,宣传栏、广播讲演等形式)。

7、写作·实践活动语文实践活动:赛诗会导学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学习目标】

  1、激发朗读诗歌、积累诗歌的兴趣。

  2、提高文化素养,陶冶思想情操。

  【教师准备】

  1、提出活动设想,帮助学生确立背诵内容

  2、向学生介绍获得古诗的途径:语文书、古诗文必背、唐诗三百首

  3、指导学生分工合作

  4、选好主持人和评委,指导他们如何策划比赛

  【学生准备】

  1、用三周的时间去查找、背诵书本内外吟诵季节的古诗词;

  2、四大组的组长安排好本组的参赛对象,要求人人参加。每三人一组准备一个季节;

  3、学习委员和语文科代表当主持人,策划本场赛事的形式、内容和规则;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我们已学过不少古诗,孔子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曾子也说过(大家齐说):“传不习乎?”可见复习是很重要的,今天我们以“赛诗会”的形式,来把过去学过的一百多首古诗复习一下。

  二、明确规则

  (1)以4个小组比赛的形式开展活动,根据各小组得分最后排出名次。

  (2)记分员不参加比赛。

  记分员宣誓:被大家选为记分员我很荣幸,我一定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做好我的工作。

  三、比赛过程

  第一轮必背题

  要求:先抽查大纲推荐的80首,小组集体背诵,要背得正确、流利、声音响亮,符合要求得十分。

  方法:以扑克牌为抽签工具,其中J、Q、K大小猴的数字为零,每组抽两次,第一次为十位数,第二次为个位数,如第一次抽的牌是4,第二次抽的为Q,那么就背诵第40首,抽的数字大于80,此数作废,重抽。

  课件显示大纲推荐的80首古诗题目。检查每组背诵情况。

  再抽查课外扩展篇目60首,要求方法同上。具体内容见附录。

  师:第一轮必背题,大家背得都很好,四组得分不分上下,希继续努力。

  第二轮必答题

  要求:(1)这几组题目,各小组集体讨论完成,由组长把答案写在纸上。(2)书写工整。(3)每写对一题加十分。

  1、课件显示第一组题目:秋天到了,天高气爽,大雁南飞,菊花怒放,在这个季节里多少诗人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诗篇你能吟诵两首?

  本组答题时间:5分钟(每写对一首得十分,记分员加分)

  参考答案如下:

  《山行》、《枫桥夜泊》、《夜书所见》、《菊花》、《秋夕》--------

  2、显示第二组题目:写出含有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的诗句,一个动物也可写几句诗。如:鼠:官仓老鼠大如斗。(每写对一句诗加十分)

  本组答题时间:5分钟(评比,记分员加分)

  参考答案如下:

  鼠:官仓老鼠大如斗。牛:牧童骑黄牛。

  虎:朝避猛虎。兔:白兔捣药成。

  龙:但使龙城飞将在。蛇:夕避长蛇。

  马:欲饮琵琶马上催。羊:磨刀霍霍向猪羊

  猴:两岸猿声啼不住鸡:鸡声茅店月

  狗:柴门闻犬吠猪:丰年留客足鸡豚

  3、显示第三组题目:我们的家乡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请写出赞美扬州的诗句,每写对一句加十分。

  本组答题时间:4分钟(评比,记分员记分.)

  参考答案:

  (1)、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2)、烟花三月下扬州。

  (3)、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四、课后学习:

  1.每位学生写一篇活动心得

  2.每人出一期“赛诗专刊”的手抄报

  3.宣传委员负责出一期“赛诗专刊”的黑板报

8、学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诵读欣赏一双明亮的眼睛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文章刻画人物的一般方法,能体会烘云托月的写法

  2.通过诵读,体味材料中刻画人物的方法

  3.亲近文学,培养审美情趣

  【自主学习】

  1、填空

  诵读材料所选文字中描绘的女子叫(),她是长篇小说《》中的人物,该小说的作者是(),他的代表作有激流三部曲()()(),爱情三部曲()()()。

  2、我读我感知

  诵读材料写琴的眼睛,突出了她怎样的美。

  3、说说下列句子刻画人物的方法。

  A.琴穿了一件淡青湖绉棉袄,下面系着一条青裙。发鬓垂在两只耳边,把她的鹅蛋形的面庞,显得恰到好处。

  B.这对眼睛非常明亮,非常深透,射出来一种热烈的光,不仅给他的热烈、活泼的脸添了光彩,而且她一走进房里,连这个房间也显得明亮多了。

  C.众人的视线都集中在她的身上。

  【合作探究】

  1.诵读材料着重描写了人物的眼睛。第一、二、三句从哪些方面着笔,这样写有何效果,是什么手法?

  2.第四句写琴那双明亮的大眼睛运用了什么样的写法?

  3.最后一句写众人的视线集中在琴身上的目的是什么?

  【课堂检测】

  1.说说选段抓住了人物的什么特点进行描写?是如何突出这个特点的?

  2.仿照选段的方法写写身边一位同学,完成后交流评价。

  诵读欣赏参考答案

  二、自主学习部分

  1.填空

  琴《家》巴金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2.(略)

  3.外貌描写神态描写神态描写

  三、合作探究部分

  1.第一、二、三句运用烘云托月的写法,用衣着打扮、发式脸型、眉毛鼻子来烘托所要描写的眼睛,从粗到细进行勾画,以美烘托美。

  2.第四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她那双明亮的大眼睛。这眼睛给脸庞增加了光彩,使整个房间明亮了许多,实写她的思想、智慧之光。

  3.用众人视线渲染她的明丽动人,是侧面描写。

  四、课堂检测(略)

9、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写作:写人记事突出中心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用记叙和描写的方法叙事、写人,懂得选取恰当的材料表现中心。

  2.过程与方法:先确定一个中心,然后调动平时观察和阅读积累的材料进行构思,注意前后连贯,段落分明,语言自然准确,内容具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突出人物的优秀品质。

  第一课时

  学习重点:理解如何突出中心

  学法指导:回想自己读过或背过的有关记叙和描写的精彩文段,从思路、语言、写作角度看其如何表现中心的。

  自主学习

  1.自由读课本第153页,明白写人叙事如何突出中心。

  2.改病文,练技术。(见课本154页)

  下面语段中的句子没有提炼好,影响了全段中心意思的表达。试进行修改。

  大森林里住着许多松鼠。松鼠是一种精明强干的小动物,很讨人喜欢。它四肢灵活,身段修长。玲珑的小脸孔上,嵌着一对闪闪发光的小眼睛。一身灰褐色的毛,光滑的好像擦过油。一条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可以一直翘到头顶上,显得格外漂亮。

  合作探究

  1.一篇文章中,材料和中心有着怎样的关系?确定了中心,怎样才能使它得到充分深刻的表现?

  2.朱自清的《背影》一文的思路是怎样安排的,课文记叙和描写了哪些事,重点写了什么内容来突出父爱的?

  3.找出自己最近写的一篇记叙文,试按“选材要突出中心”的要求和同桌讨论存在的具体问题。

  课堂检测

  1.说说文章中材料和中心的关系以及充分表现中心应该注意的几点。

  2.结合自己的写作实际,谈谈在写作中运用材料的困惑。

  第二课时

  学习重点:写作中突出中心

  学法指导:在写作中运用具体材料表现中心

  一、自主训练:

  1.明确要求

  分清材料主次,选择最能表现中心的材料来写

  2.训练内容

  双休日,或许会有感动你的人或事,请以“交往”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3.学生写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二、交流互评

  1、四人学习小组对照要求互评

  ①中心是否突出

  ②结构是否紧凑,材料是否具体

  ③语言是否生动流畅

  2、全班交流点评

  三、课堂检测

  学生自己修改作文请他人评价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部分

  1.略

  2.将第二句中的“精明强干”改为“漂亮”即可。

  合作探究部分

  1.中心是一篇文章的灵魂,要通过材料来表现,材料要为中心服务。确定了中心,就要选择恰当的材料,通过精心的安排去突出它。

  2.《背影》一文按点出“背影--------回忆背影--------再现背影”的思路安排,记叙了父子回家奔丧、父子同行到南京、南京浦口车站分别等事来突出父爱。

  3.略。

  课堂检测部分

  1.材料就是文中的写人、叙事等内容。选材要注意几点:选有用的,不选没用的。选典型的,不选一般的。选具体的,不选空洞的。

  2.略。

10、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学生版1课时:叫三声夸克

  一、【学习目标】2分钟

  1.我知道文章体裁,能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我会找对文中说明方法。

  3.我要整体感知说明对象,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

  二、【自主学习】5分钟

  1.字音互填(我已预习)。

  丁()中()闭泄()气隧()道夸克()

  2.解释词语(我已理解)。

  驱使:泄气:

  禁闭:隧道:

  三、【合作探究】20分钟

  老师解题,学生介绍作者。

  1.文章体裁?(由举手学生站起说出)

  2.课文说明对象和主要内容是什么?(由小组推荐一人将讨论成果说出来)

  3.文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由整个小组将讨论成果读出来)

  4.课文的说明顺序是?(由小组推荐人在黑板上书写)

  四、【当堂检测】13分钟,(选做1、2题,必做3、4题)

  1.文章体裁?

  体裁:

  2.课文说明对象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对象:

  主要内容是:

  3.文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说明方法:

  4.课文的说明顺序是?

  说明顺序:

  五、【小结】4分钟

  六、【课后作业】1分钟

  1.在语文书上做课后练习第一题和第二题。

幼儿园中学教案推荐 《人琴俱亡》学案一等奖设计(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绿色蝈蝈》学案一等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长城万里行》教案一等奖(鄂教版七年级上册)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作文开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我爱这土地》教案一等奖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风筝》教案一等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我的老师》教案一等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观潮》教案一等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知识点归类人七年级(下)导学案一等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中考复习热点精粹——名著阅读 教案一等奖教学设计(语文版九年级下册) 《春望》教学设计(北师大九年级下册) 《论语》精粹111句备课资料(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教材文言文考点对应训练——中考组合类中考复习(九年级下册) 《荔枝图序》教学设计(河大版七年级下册) 《敬畏自然》说课稿(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杜甫诗三首》学案一等奖(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四两拨千斤”──虚词》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题都城南庄》教案一等奖

最新中学教案 学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一等奖:诵读欣赏一双明亮的眼睛 第六单元写作想象教案一等奖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导学案一等奖设计(北京版七年级上册) 扁鹊见蔡桓公导学案一等奖设计(北京版七年级上册)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使至塞上导学案一等奖设计(北京版七年级上册) 秦都中学第一学期九年级上半学期考试质量分析总结(九年级上册) 为学教案一等奖教学设计 《奇妙的克隆》课堂教学实录(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相关信息 语文阅读复习中考复习(九年级上册) 语文老师学期工作计划 欣赏风景的说说188句 语文教学中的教育公平案一等奖例(教学案一等奖例) 语文课内辅导整改报告 语文教师年底总结1500字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一、第二单元记叙文复习教学设计 年级组长个人工作述职报告 语文教师年终个人工作总结范本 语文教师教学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