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狮子爱尔莎》教学反思
语文第六册的独立阅读课文《小狮子爱尔莎》。本课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我”对小狮子爱尔莎的关爱,感受“我”和小狮子之间的亲密感情。使学生增强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其次了解按动物成长过程为顺序的记叙方法。
这篇课文很长,故事性强,文字浅显,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容易引起学习兴趣。但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对这种类型课文应如何训练学生独立的理解、思考、体会课文内容及思想感情呢?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让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指名几名同学分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用边读边想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课文讲了什么事?在学生阅读中我及时把读错的字音写在黑板上并让学生读一读。然后让学生找出阅读提示中的问题,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在学生合作中,老师深入到小组了解学生是怎样学习的。接着各小组进行汇报“文中哪几件事给你留下深刻印象?找出描写爱尔莎和“我”感情深厚的词句。”学生能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来谈,学生通过“整夜想着它”“莫大的痛苦”“恋恋不舍”等词体会到了文中的“我”和小狮子的难以割舍的情感。在交流中为引导学生感受到小狮子的可爱,我告诉学生课文中给老师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小爱尔莎在河里洗澡后与作者玩耍的情景”。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感受到了小狮子的可爱,以及“作者”对小狮子的关爱之情。最后教师通过板书进行小结。
反思:
这节课我在体现师生互动方面配合的比较突出,注重了对学生能力的训练。但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如:教师过于紧张,由于有领导听课,再加上我想把这节课完美的展示给大家看,少出现错误。这样一来,压力很大,往往就会在课堂中出现口误;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有时没有及时纠正错误。另外,我要时刻提醒自己做为语文老师要说标准的普通话,注意放慢语速。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加强学习,摸索出更适合学生理解掌握的独立阅读课文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乐学、爱学、主动学。
2、两只小狮子教学反思
两只小狮子教学反思——由查字典一年级语文教学分析频道小编为您整理,希望可以给您提供参考帮助!
一、突破串讲,突出层次:
这是一篇故事性很强的长课文,教学中很容易步入教学串讲的误区。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课文中的两只小狮子,你喜欢哪一只?为什么?”这一整合性的问题通贯整个教学过程,把握了教学主线,突破了串讲模式。纵观本堂课,我们不难发现整个教学过程层次分明。第一层次:教师结合图和文,扶着学生学习感悟两只小狮子不同表现的。第二层次:教师注重让学生自读自悟小树和懒狮子的对话,及狮子妈妈对懒狮子说的话。通过学生的自悟,体会了人物的心理,使分角色朗读进行得有声有色。第三层次:有了上面的探究和感悟,这步提高了要求,让学生给小树和狮子配上动作和表情进行表演。第四层次:在学生充分感悟了课文后,已 “懒狮子听了妈妈的话后会怎么想,怎么做?”展开想象,回顾总结全文。这四个层次不是停留在一个平面上,而是呈螺旋上升的。
二、注重朗读,读中感悟: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初读课文,对文本有个整体的感知;接着研读课文,清楚两只狮子的不同表现;然后探究角色的心理,尝试读小树和懒狮子的对话,及狮子妈妈的话;最后分角色表演,使读进一步得到升华。整个课堂教学,教师把学生带到了特定的情境中,使学生始终保持参与的意识,得到了不同的情感体验。
三、体现探究性,突出个性化:
设计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亲身参与读、表演、想象等活动,从而使学生对文本产生了独特的理解。学生在个性化地体味语言,多样化地表达,入情入味的表演,使学生在轻松、民主的氛围中张扬了个性。
四、突破难点,符合认知规律:
生字教学是低段语文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我没有面面俱到,而是抓住本课最容易写错的生字,有重点地进行突破。学生的认字也较以往有所不同。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学生最难认的是孤零零的单个生字,最容易记住的是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生字。因此,在本课的生字教学中,我走的是在边读课文边读准生字,再读生字组成的课文中的词语,最后读孤零零的生字。在课堂的尾声,再把生字放回到课文中。这样循环,有利于学生对生字的巩固。
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小狮子爱尔莎》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小狮子爱尔莎》教学反思一
《小狮子爱尔莎》是根据奥地利女作家乔伊亚当逊《野生的爱尔莎》改编的,文章讲述了“我”精心驯养失去母亲的小狮子爱尔莎,最终把它送回大自然的事。全文共有九个自然段,线索是小狮子的出生——成长——回到大自然,是按小狮子爱尔莎的成长过程记叙的。作家用极其朴实平和的语言,细腻地刻画了“我”和爱尔莎在一起生活的情景,尤其是小爱尔莎的动作神情描写生动形象,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了“我”对爱尔莎的真诚呵护以及爱尔莎对“我”的无限依恋,反映了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表现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主题。
虽然篇幅较长,但以爱尔莎成长中的一个个故事串联起来,学生读起来兴趣十足,读懂课文不是很困难。本课教学设计立足四年级学生的年段特点,以词语训练为主线:积累词语——理解词语——运用词语,扎扎实实进行语言训练,感悟小狮子顽皮可爱、勇敢、温顺等多种形象,同时学会制作阅读卡,习得阅读此类文章的方法,为今后的阅读积累打下基础。
本课教学以精读的形式呈现,主要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一是课文篇幅较长,有很多生字,学生读通课文理清叙述顺序比较费时,而且课文记录了很多小狮子成长中的趣事,可以作为概括一件事情的训练点;二是描写小狮子动作神情的语句非常适合三年级孩子积累运用,通过摘抄积累词语体会小狮子的形象,内化表达运用词语进一步深化动物形象,为四年级写小动物的作文打下基础。
在具体教学中,着力做到以下几点:
1、依据年段目标,科学进行语言训练
崔峦老师提出阅读课“要吃准目标,要把课上成语文课,上成所教那个年段的阅读课,上成所教那种类型的阅读课。做到年段目标准确、鲜明,不缺位,不越位。”三年级下册正处于第二学段,课标对阅读的要求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本堂课围绕年段目标进行语言训练。
在训练学生“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这一目标时,基于三年级学生学习实际,我把目标降低为能用简洁语言概括爱尔莎和我之间的小故事,方法上是抓住关键词概括,讲清楚时间、爱尔莎和“我”之间的事情,最后引导学生从事件的排列中发现课文的写作顺序。整个概括过程有效提升学生语言概括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2、语言训练和情感体验有机融合
《小狮子爱尔莎》反映的是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表现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主题,在作者的笔下,无论是像小狗一样撒欢的爱尔莎,受罚后耷拉着脑袋的爱尔莎,还是撒娇的爱尔莎,都那么可爱,这和作者生动的描写分不开。因此我设计了摘抄词语做阅读卡这样的教学环节,看似简单,实际上学生在摘抄积累的过程中学会了欣赏学会了甄别,关注到小动物的情绪变化是通过动作、表情的生动描写表现的,从而将这些词语内化积累,同时,在反复的朗读品味、表演赏析中,小狮子的可爱形象深入儿童内心。最后通过运用词语用“当( )时,爱尔莎( )”的句式介绍自己喜爱的爱尔莎形象,体会感悟“我”和小狮子的亲密关系,达到了语言训练和情感体验的有机融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小狮子爱尔莎》教学反思二
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多次让孩子站在爱尔莎的角度,让孩子们将自身的体验迁移到爱尔莎的身上,体会它的调皮,勇敢,乖巧,驯服,还有与作者深厚的感情。
在学习第三部分,爱尔莎回归到大自然的时候,让孩子充分发挥想象,如:有好几次,它都饿着脖子回来了。我又高兴又难过地接待了它。这句话体现的是作者左右为难的心情,让孩子们说一说作者高兴些什么,又在难过些什么。从说中体会到作者对爱尔莎那种难舍的情怀。再如:我忘记了我是个人,爱尔莎是只狮子了。这句话让我们感受到人与动物的感情可以升华到忘我,同时也渗透给孩子一个思想:人和动物和谐相处,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小狮子爱尔莎》教学反思三
动物就是动物,它是自然界中的存在。那么应该怎样看待动物呢?让狮子这种“庞然大物”一下子可爱起来。本课讲述了“我”精心驯养失去母亲的小狮子爱尔莎最终把它送回大自然的事。女作家乔亚当逊用极其朴实平和的语言,细腻的刻画了“我”和爱尔莎在一起的生活场景。字里行间流露出了“我”对爱尔莎的真诚呵护以及爱尔莎对我的无限依恋。反映了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表现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主题。
本节课的学习,除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外,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但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不足,在此感谢领导给我指出错误,对我今后的教学有很大帮助。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的充实自己,让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个新台阶,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掌握知识。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小狮子爱尔莎》教学反思四
语文第七册的独立阅读课文《小狮子爱尔莎》。本课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我”对小狮子爱尔莎的关爱,感受“我”和小狮子之间的亲密感情。使学生增强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其次了解按动物成长过程为顺序的记叙方法。
这篇课文很长,故事性强,文字浅显,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容易引起学习兴趣。但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对这种类型课文应如何训练学生独立的理解、思考、体会课文内容及思想感情呢?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让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指名几名同学分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用边读边想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课文讲了什么事?在学生阅读中我及时把读错的字音写在黑板上并让学生读一读。然后让学生找出阅读提示中的问题,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在学生合作中,老师深入到小组了解学生是怎样学习的。接着各小组进行汇报“文中哪几件事给你留下深刻印象?找出描写爱尔莎和“我”感情深厚的词句。”学生能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来谈,学生通过“整夜想着它”“莫大的痛苦”“恋恋不舍”等词体会到了文中的“我”和小狮子的难以割舍的情感。在交流中为引导学生感受到小狮子的可爱,我告诉学生课文中给老师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小爱尔莎在河里洗澡后与作者玩耍的情景”。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感受到了小狮子的可爱,以及“作者”对小狮子的关爱之情。最后教师通过板书进行小结。
反思:
这节课我在体现师生互动方面配合的比较突出,注重了对学生能力的训练。但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如:教师过于紧张,由于有领导听课,再加上我想把这节课完美的展示给大家看,少出现错误。这样一来,压力很大,往往就会在课堂中出现口误;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有时没有及时纠正错误。另外,我要时刻提醒自己做为语文老师要说标准的普通话,注意放慢语速。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加强学习,摸索出更适合学生理解掌握的独立阅读课文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乐学、爱学、主动学。
4、《自己去吧》教学反思──《自己去吧》教学片断与反思
《自己去吧》是一篇蕴涵着一定深刻道理的童话故事,其中,文章是在妈妈和孩子的两次对话中展开。课文内容通俗易懂,学习课文后要使学生懂得从小就要树立自主的思想,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这节课重点分析第一自然段小鸭子学游泳。教学难点是:从阅读中领悟小鸭子的妈妈为什么要它们的孩子自己去学会生活的本领。围绕这一难点进行设计,如何突破难点?则运用补充创设一个麻雀妈妈这一新形象来教学解决难点问题。新加入的麻雀妈妈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并让教学过程变成引起学生极大兴趣并向知识领域不断探究的活动。
【教学片段】
师:鸭妈妈怎么说?
生:妈妈说:“小溪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
师:小朋友,我是麻雀大婶,我觉得这只鸭妈妈真狠心啊,一点都不爱自己的孩子。让自己的孩子单独去游泳,要是淹死了怎么办?我才舍不得自己的孩子去吃苦呢!我就从来不让我的孩子单独干点什么,他要我帮他,我都答应,小朋友们,你喜欢哪个妈妈呢?喜欢我还是书上的鸭妈妈?
生:我喜欢鸭妈妈。
师:为什么呀?我多爱我的孩子呀!什么事我都帮他做,你们怎么不喜欢我呢?
生:因为麻雀妈妈你太胆小了,不让小鸭子自己练游泳,它就很难学会。
生:你什么都不让小鸭子做,它以后什么事情都不会了。
师:可我真怕小鸭淹死,怎么办?
生:鸭妈妈你不用担心,小鸭子天生就会游泳,我奶奶乡下的鸭子就是这样。
生:我知道小鸭子是不会被淹死的,它的脚上有璞,羽毛上有油,这样子它就不会淹死了。
师:原来是这样啊!我明白了,鸭妈妈对小鸭能游泳是有把握的,它不是不爱孩子,而是要锻炼小鸭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你们说对不对?再自己读读鸭妈妈的话。
【教学反思】
以上教学设计,以鸭妈妈说的话为主线,根据鸭妈妈的话,补充创设一个麻雀妈妈,还有麻雀妈妈吐露心扉的一段话,设计上麻雀妈妈对待孩子学本领的态度与鸭妈妈态度的截然不同。第一让学生读了鸭妈妈和麻雀妈妈的话,在思维上有一定冲击,在选择中思维得以开启,在说出理由的同时表明学生已经完全能够理解鸭妈妈不是不爱孩子,而是要锻炼小鸭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这个道理。第二通过补充新形象,不仅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并让教学过程变成引起学生极大兴趣并向知识领域不断探究的活动。而且通过对鸭妈妈和麻雀妈妈话的讨论和理解,学生更好的把握文本内涵,通过激情朗读抒发鸭妈妈对小鸭子的和蔼和喜爱之情。第三通过运用补充创设一个新形象和有关内容,指导学生阅读。为文本的学习突破难点,加深认识,丰富了文本体验,领悟了深厚情感。
5、一节优质课的反思──《小松鼠找花生》教学反思
《小松鼠找花生》这一课因为今年参加省里的优质课比赛,所以在学校区里省里讲了好几次,每次都是一些不同的孩子。不同的土质,养育了不同的孩子。但同是孩子是有着孩子的共性。讲完课后我在想,小松鼠一直在等花生,找花生,那我年年站在语文课堂上,我和孩子们又在寻找什么?我们的语文课,到底应该怎样来上?
一、汉字真有趣
语文是什么?在我感觉,它最本质的是一种对于文字,对于语言的一种敏感与刺激。在这个过程中,他获得了关于语言方面的信息,进而在语言方面有所长进。而一年级的孩子,他所最先接触的,则是汉字。只要用心,汉字的学习是很有趣味很有学问的一门知识。以前学字有时给孩子猜字谜,有时表演动作,有时联系生活,这次设计认识“生”字时,我采用了变魔术的方式,先写一个“牛”字让孩子认,然后再给“牛”加一个横,问学生“猜一猜,小牛踩在独木桥上,是什么字?”孩子们高兴地猜出“生”字。这样的认字过程,孩子记得形象,教师教得也很有趣味。师生学习的快乐彼此间油然而生。
认识“找”字时更有趣,第一次试讲时,当板书“找”时,已经有几个快嘴的孩子叫起来:“我”,立刻有几个孩子反驳:“不对,那是找。”课堂中的意外,让我一愣。但我灵机一动,让孩子们通过观察辨析两个字的不同,既区分了两个字,又加深了对“找”字的认识,比原来的设计要好得多。
认识其他生字时,我是联系生活来认识。比如“艳”字,让孩子拆字,给“艳”说词语,并出示一盆鲜艳的黄色铁梗海棠花,让孩子说句子,之后把这盆花放在多媒体的灯光下,让孩子观察,看看这盆花变得怎样?孩子在看看想想中自然懂得了“格外鲜艳”这个词组。这样认识生字,孩子在头脑中形成的关于这个字的印象就更深刻了。
二、学习层层推进
语文学习不仅仅是识字,它更重要的是通过文字,推动了人的思维发展。而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孩子,他所呈现的思维过程,是炯然不同的。以前讲课,经常为了赶课时,赶进度,每次回答问题朗读课文时,都让能力好的孩子回答。这样照顾到了好学生的积极性,大多数学生学习语文的阅读能力,语感的形成过程,尤其是后进生由不会到会的过程就都不存在了。于永正老师说:“什么是教?不就是教学生学吗?什么是启发?不就是想给猜谜语的人提示一下‘朝哪儿猜’那样,为学生提供一点线索,揭露一点端倪,鼓励学生去发现吗?”所以,语文学习就是面向全体,层层推进的过程。在这节课中,我尽力让不同的孩子来回答问题,在他们的回答中,发现共性的问题,并给与指导。这样的指导,才是因材施教的。
如指导小鼹鼠和小松鼠朗读的这一段:
一个学生读得不是太好时,教师问:你吃过花生吗?
学生:吃过。
教师:花生好吃吗?
学生:好吃。
教师:什么味道?
学生:香喷喷的。
教师:是啊,香喷喷的花生,多馋人哪。可你刚才读得我没听出花生好吃,我还以为你不爱吃花生呢。来,你现在就是那只爱吃花生的小鼹鼠,再读读。我们来听听他喜不喜欢吃花生。
学生朗读。
教师:这次老师听出来了,你这只小鼹鼠可喜欢吃花生了。
这节课中认字时在学生已有这个字认识的基础上不同的孩子说出自己新的记忆方法,小松鼠的心情朗读指导等,都是尊重孩子已有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层层指导推进。
三、让孩子更像个孩子
语文课,仅仅是关于语文方面的吗?不是的,我所理解的语文,更是一种大语文。它是关于一个人全面发展中的语文。语文是部分,人的发展是整体。语文仅仅存在于这个人发展的过程当中。语文的学习是一种和谐的人的发展的过程。教师的作用只是创造一定的氛围让孩子的能力得到发展跨越。
和孩子们一起上课的感觉很好,自然踏实。听课时那么多老师在后面,我没看见他们。我只看到了这些刚认识的孩子们。在孩子们中间,我挥动着双手,与孩子同情共感。我要感谢这些孩子,他们那么真情的投入。
记起了在区里上课时的两个细节:第一个是孩子们表演小松鼠时那么投入,头歪着,小手指指点点,眼睛都会说话,这是一种自然而发的情感;第二个细节是这节课最后有一点小插曲,由于课件的胡萝卜比较小,孩子们看得不清楚,一个孩子叫起来:“猪肠”。立刻有孩子觉得好玩,跟着叫起来。课堂出现了一些骚乱。当时我有一点急躁,后来想一想,这不是孩子的错,是我的课件有问题。孩子这样,是孩子自然的反应。这两个细节,都是孩子的本性。孩子所反映出的,正是教学过程中师生间以及教学材料间的互动。因此,孩子的反映,没有好与坏的差别,在教师,只有发现问题,只有有效的引导。教师的责任就在于引导,扬起正升的气,消除不良的芽,扩散,扩散,扩出一个宽广的空间。孩子可以在此空间里自由健康地游翔。
和孩子心贴近,让孩子更像个孩子。
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其实想来语文课就是通过语言文字的感受与发现,帮孩子找到自己,实现自己。这样,语文才能去除那些没用的东西,回到坚实的地面上来,回到提升一个人素质的本质问题上来。这样的学习,才是真正的学习,是建立在大语文观下的学习。
当写完这篇反思的时候,省里的奖证发到手了,我也找到了我真正想要找到的东西。
6、小学语文教学反思:《威尼斯小艇》教学反思
《威尼斯小艇》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一篇写景物的散文.以形神兼备,灵活多变的语句展示了异国风情和小艇的重要作用.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抓住事物特点描写是课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我深切体会到,教学设计的思路对于课堂气氛及学生学习,精神,思维的状态,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我首先揭示课题,齐读后问:本文是写威尼斯还是小艇接着介绍威尼斯的地理状况及当地的风土人情.
接下去的环节,先引导学生定向自学,帮助学生扫除阅读课文的障碍.然后引导学生学习单元提示按课文的几个方面给课文分段的方法并给课文进行分段,理清文章的脉络.接着让学生根据问题,逐层理解课文:(1)威尼斯的小艇是什么样子的(2)坐在船舱里的感觉又如何呢(3)船夫是怎样驾驶小艇的(4)小艇在威尼斯起了什么作用最后学生朗读体会.
这种教学方法教学环节步步紧扣,达标的意识很强,学生在我的牵引下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气氛有条不紊.但这种设计,学生学习空间受限制,无自主选择机会;教学环节虽步步紧扣,但死板而机械,教学流程具有不变性和明显的指向性;串问串答,气氛沉闷,学生参与的兴趣不高.
第二种方法是:首先多媒体播放威尼斯的风光片.充满激情地介绍威尼斯的风光.让学生被美的风光所吸引,被美妙的语言所感染,然后启发学生思考:画面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引出课题.
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中学习.(1)学生轻声,自由的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说说你最喜欢哪部分内容(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学习描写小艇样子奇特的段落.然后引导学生回答:通过学习,你了解了小艇的哪些特点能读出韵味来吗学生回答,同学可补充,评议,也可就一些问题展开讨论,争论,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再画画小艇.(3)我采用读演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反复品读的基础上和同桌合作,解决疑难问题,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表演:一人学船夫驾驶小艇前行,一人为船夫配音.(4)在学习最后两段先让小组合作学习,然后引导欣赏精彩的语句,指出精彩在什么地方.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相机播放威尼斯夜景课件,让学生尽情地体会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的安谧静寂的美.
最后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1,让学生想象在生活中都有哪些人用小艇他们坐小艇做什么用总分的段式写一段话.2,指导学生用操纵自如说话,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3,假如你坐在小艇里会说些什么呢4,课外引导学生收集有关苏州图片或资料比较一下苏州和威尼斯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威尼斯,异国他乡的地理风貌,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陌生的.在教学之始,让学生通过课件游览一下威尼斯水城,让学生对该水上城市的奇特风光,诸如河道,古建筑,桥梁,小艇,船夫等有个大体的感性认识.这样既拉近了学生于文本的距离,激发了学生学习全文的求知欲;又让学生增长了知识.
用电教手段辅助教学,为课文提供信息,成为理解内容与激发情感的工具.当我在讲到威尼斯城夜里宁静,再一次用了电教媒体,让月夜的威尼斯人歇,艇停,城静的美丽夜色,呈现于学生眼前.两处用上课件,给学生提供了一动一静,强烈对比的生活信息,加深了小艇在威尼斯作用的体验,感情上会起着呼应的作用.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这堂课中提倡学生充分地读,用自主阅读取代老师分析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溶入情感中进行阅读,加深理解和体验,在感悟和思考中,受到情感熏陶,培养合作探究能力,倡导学生大胆质疑,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7、小学语文教学反思:《丑小鸭》教学反思
《丑小鸭》是根据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同名童话改编的,故事中的丑小鸭是一个面对艰难曲折的历程仍然一心一意,追求美好理想的形象.故事写得十分感人,贴近儿童生活.在语文课改的浪潮中,在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个性阅读下,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更赋予了《丑小鸭》新的生命,引发了孩子们多方面的思考.作为一名热爱阅读的语文老师,非常希望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让孩子们与我一样喜欢《丑小鸭》,使他们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训练与提高.
《丑小鸭》的语言优美富有情感,并蕴含着深刻的人文内涵,过分理性的肢解只会破坏文章带给读者的整体美感.因此,我在设计这堂课的教学时,打破了以往教学中过分注重理性分析的教学设计,而是让感性教育去呼唤孩子们心灵深处最美好的情感,去引发他们对文本内涵的感悟.
一,课文重组,激发情感.
通常《丑小鸭》的教学结构都是按丑小鸭的命运情节发展来组织课堂教学.也就是说教学内容延伸的过程和课文的情节发展的过程是完全一致的.
我在处理这篇文章的教学结构时,把丑小鸭的痛苦经历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丑小鸭从出生以后受到家人的欺负,到离家出走以后的不幸遭遇.通过朗读,想像,感受丑小鸭的不幸.再回过头来学习丑小鸭看到白天鹅一部分,学生自然而然地理解了惊奇,羡慕这两个关键词,感受到丑小鸭渴望得到温暖,得到关爱的心情.通过老师的导语反复跟前面的磨难相联系,相对比来组织教学.这样内容上的反差,感情上的对比,使孩子们对丑小鸭的磨难会有更深刻的感悟,为学生学习下文,使孩子们对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后,那种幸福,那种快乐,那种兴奋有更深层次的体验.
这样的安排,较按情节发展线索来安排教学,更有利于激发孩子们的感情,也更有利于加深孩子们对丑小鸭由磨难到最后成为天鹅后的那种快乐的感悟.当孩子们在经历了几次感情起伏的跌宕,与丑小鸭一起从心底里发出快乐的呼喊时,丑小鸭的形象,丑小鸭的感情,丑小鸭的精神真正走进了孩子们的心灵.
二,情境讨论,激发想象.
在教学丑小鸭的三次磨难中,我有意识地渗透了感性教育的理念.设计了三个侧重点不同的感性化的讨论点.在教学丑小鸭离家出走一段时,我问孩子们:哥哥姐姐欺侮他,小伙伴们嘲笑他,连妈妈也不太喜欢他,丑小鸭心里会怎么想你认为丑小鸭离家出走对吗孩子们不但能抓住课文内容体会丑小鸭的痛苦遭遇,并能结合实际探讨自己在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做怎样的选择,这也是对孩子们一次挫折教育.在孩子们读完第四自然段后,我又问:读了这段,在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情景孩子们设身处地地去想象当时的情景,去想象丑小鸭的心情,去想象丑小鸭当时那种孤独的境遇之后,他们的心与丑小鸭贴得更近了.在读完第五自然段时,老师动情地说:面对昏倒在冰湖上的丑小鸭,如果你就在他身边,你会怎么说,又会怎么做呢孩子们的心显然被深深打动了,他们有的大声鼓励丑小鸭坚强,有的说要把丑小鸭抱在怀里带回家去,有的转而替丑小鸭表达愤慨,表达不平.
感性化的讨论,点燃了孩子们的想象,让孩子们在想象中走进文本,与丑小鸭同命运共呼吸,真正走进了丑小鸭的心灵.
三,深化主题,点燃心灵.
在这堂课的主题挖掘上,我更关注学生从丑小鸭身上自己感悟了些什么,这不是老师强加给学生的,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同时这些带给他们的人生思考,启迪也更容易内化为自己的行动.在孩子们读完《丑小鸭》后,我不失时机地点拨:读了《丑小鸭》,你有什么想说的,请写在你们手中的白天鹅身上.孩子们的心灵被丑小鸭的故事点燃了,他们有的写到:战胜磨难,取得成功的秘诀——相信自己,我能成功!不能笑话别人,笑人不如人.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我想我们应该像农夫那样,做个善良的人.我想对大家说,逆境使人坚强,磨难成就人生.我想对自己说,遇到困能要坚持.我想对大家说,不怕别人瞧不起,就怕自己不争气.这是情思的浪花,是孩子们感悟的浪花,更是他们生命的浪花!在感性教育的火焰中,孩子们的心灵被点燃了,散发出异彩纷呈的夺目的光华.
8、北师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狮子和兔子》教学反思
《狮子和兔子》是十单元《动脑筋》中的第二篇主体课文。写的是狮子被蚂蚁叮咬,不胜其烦,兔子启发他开动脑筋,跳到水里,摆脱了蚂蚁的故事,从反面说明不动脑筋光凭力气和发脾气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这个童话故事生动有趣,语言简洁、浅显,孩子们理解起来比较容易。狮子和兔子的形象刻画非常传神,特别是二者的对话、神态、语气都非常生动,想象空间也比较大。因此,这篇课文正好为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我班学生经过近两年的语文学习,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加上大量的课外阅读,学生已能自主地阅读浅显的文章。因此根据年段目标、教学要求以及我班学生的情况,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首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次,理解重点词语:“吼、蹦、翻滚”“筋疲力尽”、“恼羞成怒”等,体会人物对话时的心理活动。最后,通过学习课文,认识解决问题不能光凭力气和发脾气,要动脑筋的道理。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让学生充分感知了这篇课文的内容,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充分利用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进入新课学习,教学中我充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了主人翁精神。这篇课文较为简单,所以在引导孩子有感情地朗读这方面,我主要是采用边读边评,在对话中揣摩怎样读好课文的方法。因为我们班的孩子平时有养成对话的好习惯,所以这个环节还是比较轻松地达到。我把重心转移到以表达为中心来,自我感觉“又疼又痒”“筋疲力尽”“恼羞成怒”这几个词语教得比较饱满:孩子们想象的空间比较大,他们自由的发挥,让课堂充满了活力。通过学习学生也明白遇到问题的时候,不能光凭蛮力和发脾气,应该冷静的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存在问题:首先是指导朗读不到位,不深入,重点字词学生掌握不扎实。其次在培养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上显得过于急躁,学生掌握起来还比较困难;对于发散学生思维的培养方面做的不够好.比如“兔子笑什么?”狮子赶走蚂蚁后,想对兔子说些什么呢?”课后还可以补充提问“学完课文,你想对狮子和兔子说些什么?”再让学生同桌互相说,然后全班交流。最后让学生动手来写话,这样孩子就觉得比较轻松,写出来的话,也变地生动活泼,孩子在宽松的氛围中写话激发了他们写作的兴趣,这也是老师所期望的。
我相信,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只要我勇于前进,继续努力,教学当中所存在的问题是会改善的,教学技能是会不断提高的。
本文来源于yuwen.chazidian.com,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如有什么问题或建议请加的QQ群315357333沟通交流。
9、《狮子和兔子》教学反思
《狮子和兔子》是一篇充满童真童趣的寓言故事。“狮子”是一种凶猛的野兽,被称为“百兽之王”,“兔子”则是一种性格温顺,身体娇小的动物,这两种强弱对比十分鲜明,通过朗读感受启发学生光凭力气和发脾气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要靠动脑筋,想办法来解决。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了这篇课文的内容,巩固了生字和词语,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充分利用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进入新课学习,教学中我充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分发挥了主人翁精神。通过学习学生也明白懂得遇到问题的时候,不能光凭蛮力和发脾气,应该冷静的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存在问题:在培养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上显得过于急躁,学生掌握起来还比较困难;在课文插图可内容的结合上还有待于提高,比如“兔子在岸上教狮子该跳到河里去让水冲走红蚂蚁”时,学生可以利用插图来进行想象,狮子和兔子的心理活动。
我相信,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只要我勇于前进,继续努力,教学当中所存在的问题是会改善的,教学技能是会不断提高的。
本文来源于yuwen.chazidian.com,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如有什么问题或建议请加的QQ群315357333沟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