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笔记:令人忧患的三种教育现象
日前,在参加区2010年度教育工作会议中,聆听了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方展画教授的专题报告《均衡教育的特色化内涵》,其中方教授讲到了目前有三种令人忧患的教育现象,即规范高于创新、结果大于过程、认知重于情感,引发了我的点滴思考。
规范与创新
就一所幼儿园来说,我认为其规范与创新的关系应该是:首先要规范,其次要创新。因为规范是根本,创新是提高。没有规范,幼儿教育完不成最根本的任务;没有创新,幼儿教育得不到快速的发展。但无论是规范、还是创新,都必须以提高办园质量为宗旨,以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为最终目的。
作为一所新办幼儿园或尚末走入轨道的幼儿园,其主要任务是要在规范上下功夫,包括管理过程的规范、课程设置的规范、教学方法的规范等等。例:要有正确的办园方向和办园理念、规范的组织制度和常规管理、科学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不难想象,一所不严格执行幼儿园准入制度,不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不注重个体差异,教师队伍建设极其混乱,课程设置严重偏离,“小学化”倾向严重的幼儿园,会怎样地误导家庭教育,侵害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阻碍幼儿园健康有序的发展?
对一所制度已基本齐全完善,教师业务水平相当,各项工作均能井然有序地开展的幼儿园,此时如果仍以规范为目标,那势必阻碍幼儿园的跨越式发展。因为幼儿园管理不可能在一个水平上多作停留,那样的做法只会让幼儿园加快被淘汰。在信息瞬息万变的形势下,园长,乃至每一位教职工,均要善于学习,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不断地突破规范中的不足,让幼儿园始终保持进步发展的态势,做到可持续地发展,有特色地发展,能跨越地发展。
总之,规范不是四平八稳,创新也不能信马由僵。创新要建立在规范的基础上,规范应包含创新元素。规范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规范的目的。而且创新也不是今天一个花样,明天又是另外一个花样,创新必须围绕幼儿园的办园宗旨及培养目标的定位,要有一个相对恒定的目标与方向。
结果与过程
就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来说。过程与结果,一直是大家讨论的热点问题,传统的教学或多或少的存在着“重视结果而忽略过程”的倾向,使得很多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满脑子全是自己选择好的教材,预设好的教案,潜意识里希望幼儿能够按照自己设计好的教学程序按部就班的做出回答,并且努力地引导幼儿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活动,而对于幼儿出乎意料的提问或回答则采取回避、不理睬等方式一带而过,以有条不紊的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达到既定的认知目标。然而,这样做,对于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的发展都是十分不利的。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大家逐渐对传统教学评价的弊端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认为这种灌输式的教学,幼儿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只能是认知上的“结果”,我们更应该关注“过程”。
即让幼儿亲身经历学习的过程,感受体验学习的方法,积累提升学习的经验,培养深化幼儿的情感态度等。本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却让很多教师产生了教学中重视过程、轻视结果的误解。于是乎,很多教师将教学改革中所倡导的一些新的学习方式一古脑儿往自己的教学里搬,而不管自己所教内容是否适合这样的学习方式。“为讨论而讨论”、“为合作而合作”、“为游戏而游戏”等形式,使教学华而不实,更导致教学效率的下降;很多教师对幼儿的言行,不管对也好,错也罢,均给予直接的肯定和鼓励,让幼儿热热闹闹,不明不白,毫无收获。
不可否认,教学活动旨在促进幼儿素质的提高,这素质既包括幼儿的知识能力,也包括幼儿学习的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意志品质。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兼顾过程与结果,这对新时期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教育智慧,选择适当的方法,让幼儿不仅“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使过程与结果犹如熊掌和燕窝,二者兼得之!
认知与情感
长期以来,幼儿情感教育未被人们所重视,教师对幼儿的教育普遍存在重知识、技能、技巧的传授,轻能力、习惯、兴趣、情操的培养。综观目前教师在备课、教学、评价等活动中,其重知轻情的现象还是非常的明显和突出。究其原因,可能目前的评价机制及评价体系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因为认知是显性的,容易被人测试、量化,而情感是隐性的,看不见摸不着,不易操作、量化。认知水平通过日常教学或强化训练,可以立竿见影;而情感的发展并不是几次活动或一朝一夕就能一蹴而就的。
在一句“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号召下,各类兴趣班、特长班、辅导班等更是铺天盖地,也迎合了相当一部分家长的口味。可事实上这些超前教育,也许能教会孩子唱歌、跳舞、画画,也许能使幼儿学会不少知识和技能,但他们却无法给幼儿良好的习惯、感知美的眼睛、充满爱的心灵以及快乐的心态。
幼儿教育最根本的目标和任务就是培养身心健全的人,培养具有良好情感素质的人。因为这不仅是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社会文明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欣慰的是,在《纲要》精神指导下,很多教师开始转变观念,注重幼儿的情感教育,并尝试探索幼儿情感教育的方法,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幼儿的情感具有冲动性和不稳定性,教师要真诚地爱幼儿,努力营造平等、宽松、愉快的情感教育环境,与幼儿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情感教育必须与一日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充分利用大自然、音乐、美术和文学作品等,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通过游戏活动、区域活动强化情感教育。要重视幼儿兴趣、情感、态度,重视以幼儿为主体的学习,并把情感作为幼儿认知发展的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