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长把理念种在教职工的心里
作者:吴林富 单位: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景成实验学校
一种办学理念要发挥价值,必须让组织内的所有成员对理念入脑入心,深入到每一个人,并多次重复才会成为自觉的行为。只有把理念深深地扎根到学校的每一个部门、班组和每一个人中去,大家才能“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所有人才会思想一致,目标一致,工作有机统一,于是,学校文化的形成也水到渠成。我们学校在办学过程中逐渐形成并得到了教职工认同的“和谐生长”的办学理念,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办学效益,成为百姓欢迎的“满意学校”。如何让办学理念深深扎根到每一个师生心目中?
一是通过确立办学理念的过程,让教职工关注办学理念。这一步可以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可有学校领导层研制提出初稿,交由教职工讨论,征求意见,再进行领导层讨论完善后,交教职工讨论,这样几个来回后, 相对成熟的文本交由家委会或社区代表和上级相关人员等征求意见,完善修改,最后提交全体教师员工讨论通过,大家一致执行。通常的做法是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先广泛调研,听取意见建议和各种想法, 结合校情分析,社区等外围环境的分析,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分析, 再结合学校使命和责任,在广泛讨论的基础上,提取出大家共同的意见,并整理成初稿。在形成办学理念的过程中,要有哲学的思考,价值观的引导,使理念在形成过程中,既是学习,也是参与,更是为以后的实践打下基础。
二是通过宣传办学理念的过程,让教职工理解办学理念。一旦形成大家认同的办学理念后,领导层应该作出具体的阐述,以便于大家深刻理解,并知道这一办学理念确立的来龙去脉和具体的内涵。在不同的场合要宣传、结合、讲解,使老师常听常记,牢记在心。通过座谈会, 家长会等宣传途径让家长、学生、社区居民等教育发展的共同体熟悉了解,以求得对学校办学理念的认同和对学校发展的支持。
三是通过转化办学理念的过程,让教职工分担办学理念。学校办学理念需要转化为组室、班级和个人的理念思路,并体现在具体的行为上。通过一个个具体的行为和个体、班级、组室目标任务的实现,才能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的作用。而每个主体在作出具体的行为之时, 必须作出价值判断,此时,学校办学理念起着作用。学校层面也必须在办学理念的指引下,确立目标,写入规划,转化到学年计划,学期行事历,月工作计划和周工作安排,最后,细化到每一项载体活动,每一节课,每一个教育行为和动作中。在这些活动或载体的落实过程中, 作为领导者或管理者还需要让执行者明白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把意图、作用表达清楚。
四是通过践行办学理念的过程,让教职工分享办学理念。学校目标达成之时也是办学理念真正形成之时,通过分享成功的喜悦和幸福,可以巩固已经取得的对学校办学理念的共识。所以,目标达成后的庆祝,总结,奖励等环节不可少,要通过教职工大会,集体活动等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并在既定目标任务的基础上,提出新的目标要求,充实学校办学理念内涵,促进学校新一轮的发展,形成螺旋式上升发展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