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班体育蚕宝宝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双手肘着地一起用力向前向前爬行。
2.探索布袋的多种玩法,记载爬行中抓紧袋口不使其掉下的方法。
3.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增强体质。
活动准备:
1.环境的布置。
2.了解"蚕吃桑叶"--"蚕吐丝"--"蚕作茧"--"蚕变飞蝴蝶"的过程。
3.布袋人手一只。
4.《活力小葵花》伴奏带。
5.桑叶若干
活动过程:
1.热身运动(播放《活力小葵花》伴奏带)师:外面的空气真不错,让我们跟着音乐来做做运动吧!
师:运动了一下,感觉身体灵活多了!
2.玩布袋 (布袋分散在四周)师:咦,小朋友,你们看,那边地上有很多的布袋,让我们一起去玩一玩吧!玩的时候要注意安全。
(鼓励幼儿探索不同的玩法,如:爬、钻、斗牛、拎起袋子甩一甩、睡在上面、在上面打滚……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并注意观察幼儿玩袋的情况。)3."蚕宝宝"游戏
(1)师:小朋友们想到了很多种玩法,玩的真不错,现在让我们钻进布袋,把自己变成一只蚕宝宝吧!
来,变--变--变!(教师:先用脚套进布袋,然后往上拉到肩膀上,再用双手捏紧袋口。)师:你们知道蚕宝宝是怎么走路的吗?(先看教师学蚕宝宝爬,然后教师钻出布袋向幼儿清晰的示范身体是怎样在布袋里动的。)师:小朋友看好,就这样双手捏紧袋口,双手肘着地一起用力向前移动身体,同时双腿在手臂和身体的带动下弯曲--放平--弯曲--放平------喏,就这样向前爬。(好,下面小朋友一起试试吧!小朋友学蚕宝宝爬,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师:咦,为什么有的蚕宝宝的外衣掉了呢?
师:看,这只蚕宝宝爬的真好,我们来看看它是怎么爬的?(教师再次带领幼儿观察,要求幼儿抓紧袋口,规范爬的动作。)师:再试试看!
(2)模仿"蚕吃桑叶"--"蚕吐丝"--"蚕作茧"--"蚕变蝴蝶"。
师:蚕宝宝们爬了这么久,肚子一定饿了吧?看,那边有桑叶,我们爬过去吃吧!
师:哦,这边的桑叶吃完了,那边还有,我们再爬到那边去吃吧!
(视时间和幼儿的体能变换不同的方向。)师:让我来摸一摸,哟!蚕宝宝的肚子吃的可真饱啊!咦?我好象听到有蚕宝宝在吐丝了。
师:蚕宝宝吐了这么多的丝,做了茧子把自己也包在里面了。(请小朋友把头也躲到布袋里面。)师:蚕宝宝在茧里面睡着了(此时让幼儿休息一小会儿,教师边唱催眠曲,边摸拍幼儿。)过了一段时间蚕宝宝变成了蛹,蛹在茧里滚来滚去,滚来滚去,变成了蝴蝶,蝴蝶终于咬破茧,飞了出来,一只又一只,一只又一只,都飞出来了。
(模仿蝴蝶的动作四散跑)
(3)师:刚才小朋友都从蚕宝宝变成了蝴蝶,学的可真像!布袋子呀真好玩,下面我们把自己的布袋拿过来变成一个小地毯,我们坐在上面放松放松。(伸伸腿、捏捏手、捶捶背------)
4.整理活动:布袋魔术师:好,我们用布袋再来变个魔术吧!我们先把它从一个胖子变成一个瘦子(将布袋竖向对折),然后变成一个矮子(再将小布袋横向对折),然后再变得矮一点,成一个小矮人(再将布袋横向对折,此时,布袋已经被折叠好),现在,我们一起把这些小矮人送回家里去吧!(拿着布袋走出场外,活动结束)(幼儿进教室后,教师提醒幼儿用肥皂流水洗手。)
活动反思:
本活动以游戏为基本形式,通过体育游戏,发展幼儿肢体的柔韧性和平衡性,进一步了解蚕宝宝的生活习性。整个活动的效果是不错的,能始终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活动,就连平时不爱参加活动的幼儿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这次的活动中来。幼儿不仅从中获得了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而且发展了身体动作及肢体的柔韧性、灵活性和协调性,培养了合作意识。
2、大班健康活动蚕宝宝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通过听觉判断方向的能力,提高前庭功能,发展平衡能力和灵敏性。
2、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积极尝试利用布袋开展活动的兴趣。
3、培养幼儿的自我调节、克服困难的态度和能力。
4、促进幼儿手脚和全身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5、锻炼平衡能力及快速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1、环境的布置。
2、了解“蚕吃桑叶”--“蚕吐丝”--“蚕作茧”--“蚕变飞蛾”的过程。
3、米袋人手一只。
4、铃鼓4 个,《健康快乐动起来》伴奏带。
5、桑叶若干
6、彩带。
活动过程:
1、热身运动
(1)、播放《健康快乐动起来》伴奏带 师:让我们跟着音乐做运动吧!
(2)、游戏:“做相反”幼儿听老师口令做相反动作。 “向前走—向后走—高人走—矮人走”
2、玩布袋(布袋分散在四周)
师:小朋友,你们看,地上有很多的布袋,大家想一想,布袋可以怎么玩呢?看谁能玩的跟别人不一样,让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吧!玩的时候要注意安全。玩之前老师给大家提个要求,当老师唱《两只老虎》时,请小朋友赶快回到原来的位子上去。
(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并注意观察幼儿玩袋的情况。)
3、说一说米袋可以怎么玩。
4、出示“蚕宝宝”的图片,了解它的生长过程。
师:你们知道蚕宝宝是怎么走路的吗?(幼儿集体在地上做蚕宝宝走路)
师:看,这只蚕宝宝爬的真好,我们来看看它是怎么爬的?
5、“蚕宝宝”游戏
(1)师:小朋友玩的真不赖,现在让我们钻进布袋,把自己变成一只蚕宝宝吧! 来,变--变--变!
(2)模仿“蚕吃桑叶”--“蚕吐丝”--“蚕作茧”--“蚕变飞蛾”。
A 师:蚕宝宝们爬了这么久,肚子一定饿了吧?看,那边有桑叶,我们爬过去吃吧!
(教师作为喂桑叶的人,不断地变动自己的位置,蚕儿也随之改变爬行的方向。)
B 师:让我来摸一摸,蚕宝宝的肚子吃的可真饱啊!咦?我好象听到有蚕宝宝在吐丝了。
C 师:蚕宝宝吐了这么多的丝,把自己也包在里面了。
D 师:蚕宝宝在茧里面睡着了,慢慢地变成了蛹,它在茧里滚来滚去,飞蛾终于咬破茧,飞了出来,一只又一只,一只又一只,都飞出来了。(模仿飞蛾的动作四散跑)
(3)师:刚才小朋友都从蚕宝宝变成了飞蛾,学的可真像!接下来我们玩个游戏,好吗?
6、“盲人听音走路”游戏
(1)师:平时我们都是把布袋套在脚上玩的,今天我们要换种玩法,把布袋套在头上玩。大家体会一下盲人走路时的感觉。
(2)幼儿将布袋套在头上,四处走动。教师提示注意安全,互不碰撞。
(3)师:听,有声音传来了,我们试着朝声音发出的方向走去吧!(请四名老师在场地的四个角落,看教师的手势敲打乐器)
(4)游戏结束,师:请小朋友把布袋拿下来吧,现在你们可以体会到盲人走路是多么的不方便,如果我们平时遇到盲人应该怎么做?(幼儿各抒己见)
师:小朋友说的真好!相信小朋友一定能说到做到!
7、放松游戏:布袋魔术
师:好,我们用布袋再来变个魔术吧!我们先把它从一个胖子变成一个瘦子(将布袋竖向对折),然后变成一个矮子(再将小布袋横向对折),然后再变得矮一点,成一个小矮人(再将布袋横向对折,此时,布袋已经被折叠好),现在,我们一起把这些小矮人送回家里去吧!(拿着布袋走出场外,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本活动以游戏为基本形式,引导幼儿利用袋子探索与动物相关的各种玩法,组织幼儿进行一系列的跳、走、滚、爬等活动,充发挥了袋子这一运动器械的多功能性和可变性。幼儿不仅从中获得了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而且发展了身体动作及肢体的柔韧性、灵活性和协调性,培养了合作意识。
从组织形式来说,有自由探索活动、分散活动和集中活动,这三种组织形式既符合活动内容的需要,又符合幼儿发展的实际,从而合理科学的调节了运动密度和运动强度,提高了体育锻炼的实效性。
从活动设计来说,我对整个过程是经过周密考虑的:幼儿用袋子自由探索与动物相关的各种玩法,这一环节既调动了幼儿活动的兴趣,培养了幼儿发散思维的能力又是后面“蚕宝宝长大了”游戏的铺垫;此外整个过程我安排了密度大一些,强度小一些的运动量,动静交替,体现了体育教学中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密度较大的自由探索后,及时评价幼儿的表现并,并回忆蚕的生长过程,这既是对前面知识的总结,又可以为游戏作铺垫,还可以使幼儿稍作休息调节体能;设计蚕四次蜕皮的情节和蚕吃不同位置的桑叶,用以照顾幼儿存在的身体差异,达到区别对待的目的。
从实践效果来说,本次活动,幼儿始终处于宽松自由的氛围中,幼儿活动积极,情绪高涨,活动目标较好的完成了,幼儿的合作意识也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从我自身来说,我非常投入,也很有亲和力;整个过程,我用自己的表现来感染孩子,鼓舞孩子。
3、大班主题活动教案:认识蚕宝宝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我们大班主题活动教学中有《昆虫》这一主题,目的在于让幼儿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形成昆虫的概念。活动前,我让幼儿进行了捉昆虫、观察昆虫等前期准备工作,孩子们兴趣可高啦!他们捉来了蝴蝶、小蚂蚁、瓢虫,等还带来许多昆虫的图片。张杰小朋友说“蚕蛹是昆虫”有的小朋友说“不是它没有翅膀,没有触角为什么也是昆虫呢?”是呀,平时幼儿常见的只是蚕宝宝的幼虫,对蚕的成长及四态变化并不了解”于是我便设计了下面的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是幼儿了解蚕一生的生长过程。
2、在活动中对幼儿进行体能训练,增强幼儿身体柔韧性,协调性。
3、通过活动使幼儿感受学习和运动的快乐。
4、引发幼儿学习蚕的兴趣。
5、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的大胆尝试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蚕的生长过程
难点:了解蚕的四态变化,感受学习的快乐
活动准备:
蚕4四种形态的照片 魔法棒
课件2个:一、4种形态幻灯片 二、蚕一生的生长过程视频
活动过程:
一、律动“春天在哪里”引起幼儿兴趣
二、认识图片操作图片观看视频了解蚕的生长过程
师:春天来了,大地妈妈叫醒了她的虫宝宝们,有一只淘气的小昆虫偷偷的跑到了咱们班,你们看看他是谁呀?(出示蚕蛹图片)
师:蚕蛹宝宝说你们知道我小时候长什么样长大后又是什么样吗?师:今天我带来了一些我的照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幻灯片分别介绍每张内容)。
师:你知道哪一张是我刚出生时的照片,哪一张是我长大以后的照片呢?你愿意帮我把照片按照从小到他的顺序排列起来吗?(幼儿:愿意)出示照片分组排序
师:哪一组小朋友排得对呢?看看我的生长过程吧!(观看蚕生长过程视频。)
幼儿自己指出错误并改正
三、游戏 “快乐的蚕宝宝”体验蚕的生长过程
师:你们真聪明,你想不想也做一只快乐的蚕宝宝和我一起长大呢?(幼儿:想)
师:魔法棒,魔法棒,变变变变蚕卵(幼儿身体缩小)。变蚕虫(幼儿身体伸长),蚕宝宝饿了找桑叶了(幼儿进行爬的练习),蚕宝宝累了要睡觉了,让我们来该做新房子吧!(幼儿做头部运动,钻进口袋里),蚕宝宝睡着了,梦里他梦见自己长出翅膀了,梦醒了,蚕宝宝真的长出翅膀了(幼儿钻出口袋做飞的运动)结束。
教学反思:
在备课时,我考虑了活动内容、教学方法和幼儿的接受能力,使教学内容尽可能变抽象为形象使幼儿更容易接受。
整个活动的效果是不错的,能始终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活动,就连平时不爱参加活动的幼儿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这次的活动中来。这节课不仅变抽象为形象,而且让幼儿自主的去学习,真正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的学习模式。并且让幼儿用自己的身体去感受蚕的生长及变化,更加了幼儿的印象。
不足之处在于活动的时间没掌握好,有点前紧后松;课堂节奏不好。其次是在验证学习效果时进行的图片排序环节,应将图片先集中在一起不应分组进行。
通过这次活动,幼儿的收获是对昆虫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积累了一些科学知识。而我的最大收获是提醒自己在以后准备活动时要更仔细、更周全。
4、大班体育活动蚕宝宝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双手肘着地一起用力向前向前爬行。
2.探索布袋的多种玩法,记载爬行中抓紧袋口不使其掉下的方法。
3.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增强体质。
活动准备:
1.环境的布置。
2.了解"蚕吃桑叶"--"蚕吐丝"--"蚕作茧"--"蚕变飞蝴蝶"的过程。
3.布袋人手一只。
4.《活力小葵花》伴奏带。
5.桑叶若干
活动过程:
1.热身运动(播放《活力小葵花》伴奏带)师:外面的空气真不错,让我们跟着音乐来做做运动吧!
师:运动了一下,感觉身体灵活多了!
2.玩布袋 (布袋分散在四周)师:咦,小朋友,你们看,那边地上有很多的布袋,让我们一起去玩一玩吧!玩的时候要注意安全。
(鼓励幼儿探索不同的玩法,如:爬、钻、斗牛、拎起袋子甩一甩、睡在上面、在上面打滚……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并注意观察幼儿玩袋的情况。)3."蚕宝宝"游戏
(1)师:小朋友们想到了很多种玩法,玩的真不错,现在让我们钻进布袋,把自己变成一只蚕宝宝吧!
来,变--变--变!(教师:先用脚套进布袋,然后往上拉到肩膀上,再用双手捏紧袋口。)师:你们知道蚕宝宝是怎么走路的吗?(先看教师学蚕宝宝爬,然后教师钻出布袋向幼儿清晰的示范身体是怎样在布袋里动的。)师:小朋友看好,就这样双手捏紧袋口,双手肘着地一起用力向前移动身体,同时双腿在手臂和身体的带动下弯曲--放平--弯曲--放平------喏,就这样向前爬。(好,下面小朋友一起试试吧!小朋友学蚕宝宝爬,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师:咦,为什么有的蚕宝宝的外衣掉了呢?
师:看,这只蚕宝宝爬的真好,我们来看看它是怎么爬的?(教师再次带领幼儿观察,要求幼儿抓紧袋口,规范爬的动作。)师:再试试看!
(2)模仿"蚕吃桑叶"--"蚕吐丝"--"蚕作茧"--"蚕变蝴蝶"。
师:蚕宝宝们爬了这么久,肚子一定饿了吧?看,那边有桑叶,我们爬过去吃吧!
师:哦,这边的桑叶吃完了,那边还有,我们再爬到那边去吃吧!
(视时间和幼儿的体能变换不同的方向。)师:让我来摸一摸,哟!蚕宝宝的肚子吃的可真饱啊!咦?我好象听到有蚕宝宝在吐丝了。
师:蚕宝宝吐了这么多的丝,做了茧子把自己也包在里面了。(请小朋友把头也躲到布袋里面。)师:蚕宝宝在茧里面睡着了(此时让幼儿休息一小会儿,教师边唱催眠曲,边摸拍幼儿。)过了一段时间蚕宝宝变成了蛹,蛹在茧里滚来滚去,滚来滚去,变成了蝴蝶,蝴蝶终于咬破茧,飞了出来,一只又一只,一只又一只,都飞出来了。
(模仿蝴蝶的动作四散跑)
(3)师:刚才小朋友都从蚕宝宝变成了蝴蝶,学的可真像!布袋子呀真好玩,下面我们把自己的布袋拿过来变成一个小地毯,我们坐在上面放松放松。(伸伸腿、捏捏手、捶捶背------)
4.整理活动:布袋魔术师:好,我们用布袋再来变个魔术吧!我们先把它从一个胖子变成一个瘦子(将布袋竖向对折),然后变成一个矮子(再将小布袋横向对折),然后再变得矮一点,成一个小矮人(再将布袋横向对折,此时,布袋已经被折叠好),现在,我们一起把这些小矮人送回家里去吧!(拿着布袋走出场外,活动结束)(幼儿进教室后,教师提醒幼儿用肥皂流水洗手。)
活动反思:
本活动以游戏为基本形式,通过体育游戏,发展幼儿肢体的柔韧性和平衡性,进一步了解蚕宝宝的生活习性。整个活动的效果是不错的,能始终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活动,就连平时不爱参加活动的幼儿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这次的活动中来。幼儿不仅从中获得了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而且发展了身体动作及肢体的柔韧性、灵活性和协调性,培养了合作意识。
5、大班体育游戏我学蚕宝宝教案反思
一、教学目标:
1. 套着布袋模仿蚕宝宝的活动,学习弓身爬、直身爬和团身滚
2. 锻炼动作的灵活性和身体的协调性。
3. 感受模仿游戏和体育活动的愉快。
4. 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5. 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和睦相处并珍惜这份友情。
二、教学准备:
布袋每人一个;挂有“桑叶”的皮筋四根;作为奖励物品的小亮片,舒缓、激烈的音乐各一段,三、教学过程:
(一)开始,热身运动1.放音乐,引导幼儿做身体模仿动作头部——上肢——腰部——全身(蹲起或伸展)——团身滚——放松2.教师提醒幼儿找个空位置,重点进行伸展和团身的准备动作(二)动作练习1. 引导幼儿模仿蚕宝宝走路请个别幼儿模仿蚕爬的动作,引出两种不同的爬弓身爬、直身爬。
2.练习两种爬的动作,①请个别幼儿示范一下动作,找到需要的动作幼儿练习(弓身爬或直身爬),教师讲解动作要领,幼儿练习一次②用和第一次不一样的爬练习一次(三)游戏:蚕宝宝在长大1.蚕宝宝第一次长大教师引导幼儿用一种爬的方法爬过四条“桑叶”林。
2. 蚕宝宝第二次长大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方法爬,3. 蚕宝宝第三次长大① 降低四条“桑叶林”的高度,引导幼儿练习直身爬。
4. 蚕宝宝第四次长大引导幼儿再次练习直身爬。(放欢快的音乐)5.练习团身滚① 引导幼儿把身体蹲下,躲到布袋里。
② 在不同的三个方向发出声音,幼儿练习团身滚。
(四)结束:放松运动1.引导幼儿从布袋中钻出来。
2.引导幼儿用布袋来当翅膀。
3.听音乐,教师带领幼儿做飞的动作,放松身体。
4.带领幼儿出活动室。
教学反思:
在备课时,我考虑了活动内容、教学方法和幼儿的接受能力,使教学内容尽可能变抽象为形象使幼儿更容易接受。
整个活动的效果是不错的,能始终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活动,就连平时不爱参加活动的幼儿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这次的活动中来。这节课不仅变抽象为形象,而且让幼儿自主的去学习,真正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的学习模式。(.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并且让幼儿用自己的身体去感受蚕的生长及变化,更加了幼儿的印象。
不足之处在于活动的时间没掌握好,有点前紧后松;课堂节奏不好。其次是在验证学习效果时进行的图片排序环节,应将图片先集中在一起不应分组进行。
通过这次活动,幼儿的收获是对昆虫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积累了一些科学知识。而我的最大收获是提醒自己在以后准备活动时要更仔细、更周全。
6、大班健康布袋蚕宝宝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通过听觉判断方向的能力,提高前庭功能,发展平衡能力和灵敏性。
2、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积极尝试利用布袋开展活动的兴趣。
3、培养幼儿的自我调节、克服困难的态度和能力。
活动准备:
1、环境的布置。
2、了解“蚕吃桑叶”--“蚕吐丝”--“蚕作茧”--“蚕变飞蛾”的过程。
3、布袋人手一只。
4、打击乐器4件,《我爱洗澡》伴奏带,轻音乐磁带一盘。
5、桑叶若干
活动过程:
1、热身运动(播放《我爱洗澡》伴奏带)
师:让我们跟着音乐做运动吧!
2、玩布袋 (布袋分散在四周)
师:小朋友,你们看,地上有很多的布袋,让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吧!玩的时候要注意安全。
(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并注意观察幼儿玩袋的情况。)
3、“蚕宝宝”游戏
(1)师:小朋友玩的真不赖,现在让我们钻进布袋,把自己变成一只蚕宝宝吧!
来,变--变--变!
师:你们知道蚕宝宝是怎么走路的吗?(幼儿集体在地上做蚕宝宝走路)
师:看,这只蚕宝宝爬的真好,我们来看看它是怎么爬的?
(2)模仿“蚕吃桑叶”--“蚕吐丝”--“蚕作茧”--“蚕变飞蛾”。
A 师:蚕宝宝们爬了这么久,肚子一定饿了吧?看,那边有桑叶,我们爬过去吃吧!
(教师作为喂桑叶的人,不断地变动自己的位置,蚕儿也随之改变爬行的方向。)
B 师:让我来摸一摸,蚕宝宝的肚子吃的可真饱啊!咦?我好象听到有蚕宝宝在吐丝了。
C 师:蚕宝宝吐了这么多的丝,把自己也包在里面了。
D 师:蚕宝宝在茧里面睡着了,慢慢地变成了蛹,它在茧里滚来滚去,飞蛾终于咬破茧,飞了出来,一只又一只,一只又一只,都飞出来了。(模仿飞蛾的动作四散跑)
(3)师:刚才小朋友都从蚕宝宝变成了飞蛾,学的可真像!接下来我们玩个游戏,好吗?
5、“盲人听音走路”游戏
(1)师:平时我们都是把布袋套在脚上玩的,今天我们要换种玩法,把布袋套在头上玩。大家体会一下盲人走路时的感觉。
(2) 幼儿将布袋套在头上,四处走动。教师提示注意安全,互不碰撞。
(3)师:听,有声音传来了,我们试着朝声音发出的方向走去吧!(请四名老师在场地的四个角落,看教师的手势敲打乐器)
(4)游戏结束,师:请小朋友把布袋拿下来吧,现在你们可以体会到盲人走路是多么的不方便,如果我们平时遇到盲人应该怎么做?(幼儿各抒己见)
师:小朋友说的真好!相信小朋友一定能说到做到!
6、放松游戏:布袋魔术
师:好,我们用布袋再来变个魔术吧!我们先把它从一个胖子变成一个瘦子(将布袋竖向对折),然后变成一个矮子(再将小布袋横向对折),然后再变得矮一点,成一个小矮人(再将布袋横向对折,此时,布袋已经被折叠好),现在,我们一起把这些小矮人送回家里去吧!(拿着布袋走出场外,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本活动以游戏为基本形式,引导幼儿利用袋子探索与动物相关的各种玩法,组织幼儿进行一系列的跳、走、滚、爬等活动,充发挥了袋子这一运动器械的多功能性和可变性。幼儿不仅从中获得了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而且发展了身体动作及肢体的柔韧性、灵活性和协调性,培养了合作意识。
从组织形式来说,有自由探索活动、分散活动和集中活动,这三种组织形式既符合活动内容的需要,又符合幼儿发展的实际,从而合理科学的调节了运动密度和运动强度,提高了体育锻炼的实效性。
从活动设计来说,我对整个过程是经过周密考虑的:幼儿用袋子自由探索与动物相关的各种玩法,这一环节既调动了幼儿活动的兴趣,培养了幼儿发散思维的能力又是后面“蚕宝宝长大了”游戏的铺垫;此外整个过程我安排了密度大一些,强度小一些的运动量,动静交替,体现了体育教学中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密度较大的自由探索后,及时评价幼儿的表现并,并回忆蚕的生长过程,这既是对前面知识的总结,又可以为游戏作铺垫,还可以使幼儿稍作休息调节体能;设计蚕四次蜕皮的情节和蚕吃不同位置的桑叶,用以照顾幼儿存在的身体差异,达到区别对待的目的。
从实践效果来说,本次活动,幼儿始终处于宽松自由的氛围中,幼儿活动积极,情绪高涨,活动目标较好的完成了,幼儿的合作意识也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从我自身来说,我非常投入,也很有亲和力;整个过程,我用自己的表现来感染孩子,鼓舞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