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巨人的花园同步练习
同 步 练 习 – 参 考 答 案
一、读拼音,写词语。
硕大 允诺 砌墙 木牌 禁止
惩罚 呼啸 自私 拆除 脸颊
二、比一比,再组词。
想(想法)踪(跟踪)啸(呼啸)侠(侠客)拆(拆除)
惩(惩罚)综(综合)萧(萧条)颊(脸颊)折(折纸)
三、多音字组词。
jìn 禁止jìn 尽快
jīn 不禁jìn 尽头
四、近义词。
丰硕—(硕大)允许—(容许)禁止—(阻止)呼啸—(咆哮)
自私—(自利)踪迹—(踪影)柔嫩—(柔软)凶狠—(狠毒)
五、反义词。
允许—(反对)凶狠—(和善)禁止—(准许)
自私—(大方)覆盖—(揭开)拆除—(安装)
六、用合适的词语填空。
(砌)高墙 (挂)告牌 (拆)围墙
(尽情)地玩耍 (动听)的音乐 (柔嫩)的青草
七、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到句中的括号里。
拆除 拆穿
1.总有一天,他的谎言会被(拆穿),到时候就不会有人再相信他了。
2.不合法的建筑终于被(拆除)了。
呼喊 呼啸
3.战斗机(呼啸)着凌空而过。
4.隔了几个窗口,她只能大声(呼喊)名字,才能确保对面的人听得见。
八、请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软而嫩。(柔嫩)
2.(果实)又多又大。(丰硕)
3.许可。(允许)
4.不许可。(禁止)
5.发出高而长的声音。(呼啸)
九、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按课文内容在横线上写词语。
2.“凝视”的“凝”字用音序查字典法应先查音序 N ,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冫部。
3.请找出巨人明白了道理的句子,并用“”画出来。
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
4.火辣辣 胖乎乎亮晶晶
5.这个毛小孩,这么大胆,还敢待在这里。
6.待人不要任性冷酷,快乐应该和大家分享,自己才会得到幸福和快乐。
2、六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漫步世界名著花园》同步练习
同步练习
1.判断,在正确的说法后面打“√”。
(1)名著读起来比较难,我们可以多读一些有趣味性的漫画或
小说。( )
(2)读名著先大致了解它的写作背景,能帮助我们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价值。( )
(3)“一个人如何从落难的水手变成自己的国王,一座岛如何从荒芜之地变成微型的文明社会。”这句话可以用来作为《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的推介语。( )
(4)“当我们漫步在阳光下,若能不期而遇,我想我会无限惊讶地停下步履。”这是歌德的诗句。( )
2.我知道,我会做。
(1)下列人物是哪本书中的主人公?连一连,并从中任选一个人物进行介绍。
汤姆•索亚 《爱丽丝漫游奇境》
保尔•柯察金 《绿野仙踪》
爱丽丝 《骑鹅旅行记》
多萝茜 《汤姆•索亚历险记》
尼尔斯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介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把世界名著与其对应的作家连一连。
《战争与和平》雨果
《童年》列夫•托尔斯泰
《悲惨世界》高尔基
《简•爱》司汤达
《红与黑》夏洛蒂•勃朗特
3.下面是六(1)班的师生围绕读书时如何做读书笔记展开的讨论,请你帮助他们把对话补充完整,并说说你是如何做读书笔记的。
老师:我们在读书的时候如果能做一些读书笔记,收获就更大了。对于做读书笔记,同学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平平:我们可以在页面的空白处随时写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红:看到特别喜欢的段落,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把页码标注出来。
乐乐:如果遇到人物关系比较复杂的情况,可以画______________,以便在后面的阅读中随时查阅。
强强:读完整本书以后,还可以写下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作者在书中想要表达的一些想法。
你是如何做读书笔记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最近读了哪些名著?
理由。
读过的名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荐的名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荐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2)√
(3)√
2.(1) 略
示例:尼尔斯
尼尔斯不爱学习,一看到书就犯困,因捉弄了一个小狐仙被变成了一个小人儿,最后骑在家鹅脖子上经过一番磨难后,变成了一个懂事的孩子。
(2)略
3.示例:自己的感触 摘抄在笔记本上 一个人物图谱 全书的结构。
略。
4.示例:读过的名著略。
推荐的名著:《鲁滨逊漂流记》
推荐的理由:《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告诉我们要不畏艰险、乐观向上。
3、《巨人的花园》课后习题答案
课后习题答案:
二、说说巨人的花园发生了哪些变化,巨人又有什么转变。
花园的变化:
巨人外出时
,园里长满了柔嫩的青草,草丛中到处露出星星似的美丽花朵。还有十二颗桃树,春天开出淡红色和珍珠色的鲜花,秋天结出丰硕的果子。小鸟们在树上唱着悦耳的歌。孩子们欢快地在那里玩耍。
巨人回来后
,把孩子们赶出花园。春天来了,可是巨人的花园里,仍旧是冬天的景象,小鸟不肯在他的花园里唱歌,桃树也忘了开花,花儿缩回地里。雪用他的白色大衣覆盖着青草,霜把所有的树枝涂成了银色。北风身上裹着皮衣,整天在花园里呼啸着。
巨人醒悟后,
桃树再次开花,小鸟再次歌唱,花儿再次探出头来,花园又变成孩子们的乐园,春天跟着一起回来了。
巨人对待孩子们的态度的对比:
巨人回来后,对孩子们凶狠,大声叱责,并把孩子们赶出花园,并砌起围墙,挂起布告牌,禁止孩子们入内,让人们感受到他的自私自利。
巨人看到奇特景象醒悟后,他立刻拆除围墙,把花园给了孩子们。他懂得了分享,对待孩子们亲切、和蔼,和孩子们一起玩耍。
三、小练笔
发挥想象,把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尽情玩耍的情景写下来。
示例1:每天早晨巨人都满心期待地在花园里等待着孩子们归来。孩子们一回来,大家都非常高兴,连花草们也露出美丽的笑容来迎接他们。看着花园又重新充满着活力,散发着朝气,这一瞬间,巨人感觉有孩子们很幸福。每一天只要孩子们一有空,就马上来到巨人的花园,嬉笑玩闹,他们在巨人宽大的脸颊上摸来摸去,有的爬到巨人的手上,玩弄他的手指,又跳到他的肚子上翻跟斗,有的在巨人脚上玩躲猫猫,还有的在巨人头上帮他弄掉灰尘与落叶……到处都充满着欢乐。
示例2: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奔跑、打闹、捉迷藏,有的藏在花下、树后面,有的爬到巨人身上,藏到了巨人的背后。找人的孩子站在巨人脚下,巨人就和他们一起玩儿。大家跑跑躲躲,好不热闹。
示例3:在巨人的花园里,不停回荡着孩子们那银铃般的笑声,他们互相追逐着,玩耍着,阳光照在他们的脸上,像春天里娇艳的花开放着。“真好玩儿!真好玩儿!”瞧!孩子们正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摘着树上的果子,然后一个接一个的从巨人的手臂上滑了下来,就像溜滑梯一样!瞧!从巨人的口袋里,袖子里,探出一两个小脑袋来,嘴里还不停的喊着“躲好了!”“躲好了!”女孩们用各样的鲜花给巨人编了一个大花环,带在巨人的头上。巨人朝孩子们做了个鬼脸,惹得孩子们哈哈大笑!他们玩累了就偎依在巨人身边,听着巨人讲他小时候的故事,就连鸟儿也站在树枝上津津有味的听着,久久不愿离去!
课外拓展:
和分享有关的句子
1、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2、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3、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4、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5、乐人之乐,人亦乐其乐;忧人之忧,人亦忧其忧
1.朗读课文。找出描写巨人花园不同景色的句子,对比着读一读。再想想花园的景色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答案:荷香芬芳提供参考】砌墙前和砌墙后,园子里景色的对比:
春天鲜花盛开,夏天绿树成荫,秋天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
但不知为什么,巨人的花园里仍然是冬天,天天狂风大作,雪花飞舞。
巨人对待孩子们的态度的对比:
赶走孩子以后,巨人在花园周围砌起围墙,而且竖起一块“禁止入内”的告示牌。
于是,他立刻拆除围墙,把花园给了孩子们。
砌墙后和拆墙后感受的对比:
巨人孤独地度过了漫长的严冬;巨人裹着毯子,还瑟瑟发抖。他想:“今年的春天为什么这么冷,这么荒凉啊……”
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的幸福。
花园会有变化主要是因为孩子们,因为有了孩子们才会有快乐和幸福。
2.画出课文中描写小男孩的句子,说说他让巨人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案:供参考】“小男孩没有拔腿逃跑,却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不知怎么,巨人看着他的眼神,心里感到火辣辣的。这个小男孩在树下一伸手,桃树马上绽出绿芽,开出许多美丽的花朵。”“小男孩在巨人宽大的脸颊上亲了一下。”
是这个小男孩让巨人懂得了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于是巨人拆掉了围墙,把自己的花园变成了孩子们的乐园,从此巨人也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小练笔
发挥想象,把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尽情玩耍的情景写下来。
【答案:荷香芬芳提供参考】每天早晨巨人都满心期待地在花园里等待着孩子们归来。孩子们一回来,大家都非常高兴,连花草们也露出美丽的笑容来迎接他们。看着花园又重新充满着活力,散发着朝气,这一瞬间,巨人感觉有孩子们很幸福。每一天只要孩子们一有空,就马上来到巨人的花园,嬉笑玩闹,他们在巨人宽大的脸颊上摸来摸去,有的爬到巨人的手上,玩弄他的手指,又跳到他的肚子上翻跟斗,有的在巨人脚上玩躲猫猫,还有的在巨人头上帮他弄掉灰尘与落叶……到处都充满着欢乐。
4、《巨人的花园》课文原文与朗读
[qq-video vids=g0199wkzwd4]
从前,一个小村子里有座漂亮的花园。那里,春天鲜花盛开,夏天绿树成阴,秋天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村里的孩子都喜欢到那里玩。
花园的主人是个巨人,他外出旅行已有好久了。花园里常年洋溢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
有一年秋天,巨人突然回来了。他见到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很生气:“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
孩子们吓坏了,四处逃散。
赶走孩子以后,巨人在花园周围砌起围墙,而且竖起一块“禁止入内”的告示牌。
不久,北风呼啸,隆冬来临,刺骨的寒风吹起雪花。巨人孤独地度过了漫长的严冬。春天终于来了,村子里又开出美丽的鲜花,不时传来小鸟的欢叫。但不知为什么,巨人的花园里仍然是冬天,天天狂风大作,雪花飞舞。巨人裹着毯子,还瑟瑟发抖。他想:“今年的春天为什么这么冷,这么荒凉呀……”
一天早晨,巨人被喧闹声吵醒了。他抬头望去,一缕阳光从窗外射进来。好几个月没见过这么明媚的阳光了。巨人激动地跑到花园里,他看到花园里草翠花开,有许多孩子在欢快地游戏,他们大概是从围墙的破损处钻进来的。孩子们的欢笑使花园增添了春意。可是巨人又发脾气了:“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孩子们听到可怕的训斥,纷纷逃窜。与此同时,鲜花凋谢,树叶飘落,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巨人不解地看看四周,突然发现桃树底下站着个小男孩。
“喂!你赶快滚出去!”巨人大声叱责。小男孩没有拔腿逃跑,却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不知怎么,巨人看着他的眼神,心里感到火辣辣的。这个小男孩在树下一伸手,桃树马上绽出绿芽,开出许多美丽的花朵。
“噢!是这么回事呀!”巨人终于明白,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他不禁抱住了那个孩子:“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春天将永远被我赶走了。谢谢你!”
小男孩在巨人宽大的脸颊上亲了一下。巨人第一次感到了温暖和愉快。于是,他立刻拆除围墙,把花园给了孩子们。
从那以后,巨人的花园又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孩子们站在巨人的脚下,爬上巨人的肩膀,尽情地玩耍。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的幸福。
课文解析: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其语言生动浅显,对自然物往往作拟人化的描写,多采用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编织奇异的情节。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也是童话反映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童话主要描绘虚拟的事物和境界,出现于其中的“人物”,是并非真有的假想形象;所讲述的故事,也是不可能发生的。但是童话中的种种幻想,都植根于现实,是生活的一种折射。童话创作一般运用夸张和拟人化手法,并遵循一定的事理逻辑展开离奇的情节,造成浓烈的幻想氛围,形成超越时空制约、亦虚亦实、亦幻犹真的境界。此外,童话也常常采用象征手法塑造幻想形象,以影射、概括现实中的人事关系。
根据人物形象类型的不同,童话可以分为常人体童话、拟人体童话和超人体童话。常人体童话中的人物都是普通的人,描述的是普通人的生活,但这些人的性格、行动、遭遇都特别离奇夸张,如《皇帝的新装》。拟人体童话中的人物,多是人类以外各种人格化的有生命和无生命的事物,通过拟人化的手法使它们有思想、感情和人的性格行为,如《木偶奇遇记》。超人体童话主要是描写超自然的人物和他们的活动,借助超越常人和自然力的神仙、妖魔或宝物来展开奇怪荒诞的情节,多见于民间童话和古典童话,如《神笔马良》《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但这三者并非截然分开,有时也互相联系。也就是说,在一篇童话中,可能既有常人体表现方法,也有拟人体表现方法。
童话与寓言童话和寓言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的故事都是假托的、创造的、幻想的,都可以采用各种生物或非生物来充当故事的角色,也都富有教育意义。但寓言和童话又各有不同特点。寓言的篇幅一般较为短小,结构单纯,语言朴素,幻想的程度也较轻;而童话的篇幅较长,长篇可达数万字,短小者一般也一二千字。童话的结构比较曲折,能细致地刻画人物形象,幻想也比寓言更为丰富、奇特。童话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它描写的内容,表现的生活,都照顾到儿童的知识范围和心理特点,所运用的语言也易为儿童接受。而寓言虽然也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重要体裁,但它并不是儿童文学专有的样式。
5、《巨人的花园》教材分析作者介绍
教材分析:
《巨人的花园》这是英国作家王尔德写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本文讲的是巨人回来前巨人花园漂亮而快乐。巨人回来后驱赶孩童,花园充满凄凉,没有了生机。当弄清原因后,巨人欢迎孩子,花园又充满快乐。从这篇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本文的显著特点是运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文中有许多处进行了对比,如:巨人砌墙与拆墙后花园情景的对比,巨人砌墙与拆墙后态度的对比、感觉的对比,正是在这些对比中,故事的情节变得跌宕起伏,故事所揭示的道理也自然地显现出来。
作者介绍:
王尔德(1854—1900),出生于爱尔兰都柏林,19 世纪英国伟大的作家与艺术家之一,以其剧作、诗歌、童话和小说闻名。
主要作品: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诗歌《瑞丁监狱之歌》,童话《快乐王子》《少年国王》《夜莺与玫瑰》等。本文改编自他的童话《自私的巨人》。
6、《巨人花园》有关分享的名人名言故事
我们必须与其它生命共同分享我们的地球。
——雷切尔·卡森
乐人之乐,人亦乐其乐;忧人之忧,人亦忧其忧。
——白居易
人生最大的快乐不在于占有什么,而在于追求什么的过程。
——本生
最幸福的似乎是那些并无特别原因而快乐的人,他们仅仅因快乐而快乐。
——威廉姆·拉尔夫·英奇
名人故事(潘基文分桃子)
一次,亲戚送给潘基文家两筐桃子,一筐刚刚成熟的,一筐是已经完全熟透马上就会变质的。父亲问:“选择怎样的吃法,才能不浪费一个桃子”?
大儿子说:“当然是先吃熟透了的,这些是放不过三天的。”父亲说:“可等你吃完这些后,另外的一筐也要开始腐烂了。”父亲显然不满意大儿子的建议。
二儿子想了想说:“应该吃刚好熟了的那一筐,拣好的吃呗!”“如果这样,熟透的那筐桃子不是白白浪费了吗?你不觉得可惜吗?”父亲说。
父亲把目光转向了小儿子潘基文,问道:“你有什么好办法吗?”小儿子潘基文微微思索了一下,说:“我们最好把这些桃子混在一起,然后分给邻居们,让他们帮着我们吃,这样就不会浪费一个桃子了。”父亲听了,满意地点点头,笑着说:“不错,这的确是个好办法,那就按你的想法去做吧。”
几十年后,选择把桃子分给邻居的潘基文当选为联合国秘书长。
7、《巨人花园》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第11自然段写巨人看见一幅奇特的景色,这是一幅怎样的景象?
这一幅奇特的景象是:孩子们来到花园里,他们触摸到的桃树纷纷开花了,小鸟们快乐地飞舞歌唱,花儿们也从绿草丛中伸出头;而孩子没有触摸到的桃树依然被雪霜覆盖,北风还在它头顶上吼叫。
2.请你说说春天为什么不肯到巨人的花园来?
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当巨人赶走孩子,砌起围墙,挂起布告牌的同时,也将春天拒之门外,将自己的心锁在了围墙里。花园应该分享给孩子,懂得分享,才能体会到快乐。
3.巨人说:“我有许多美丽的花,可孩子们却是最美丽的花”。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许多美丽的花”是指巨人的花园里各式各样美丽的花朵。而巨人把孩子们比作花,并且是最美丽的花,说明孩子们像花一样娇嫩可爱,正是孩子们把春天带进花园的,也正是孩子们让巨人明白了这样的道理: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人不能自私,快乐应该和大家一起分享。
4.说说巨人的花园发生了哪些变化,巨人又有什么转变?
花园的变化:巨人外出时,花园里青草柔嫩,花朵鲜艳,桃树生机勃勃,小鸟尽情歌唱,孩子们欢快地在那里玩耍。巨人回来后,把孩子们赶出花园,小鸟不肯在花园里歌唱,桃树忘了开花,花儿缩回地里,风、雪、霜、雹在花园里肆虐。巨人醒悟后,桃树再次开花,小鸟再次歌唱,花儿再次探出头来,花园又变成孩子们的乐园。
巨人的变化:巨人回来后,对孩子们凶狠,大声叱责,并把孩子们赶出花园,并砌起围墙,挂起布告牌,禁止孩子们入内,让人们感受到他的自私自利。巨人看到奇特景象醒悟后,懂得了分享,对待孩子们亲切、和蔼,拆掉围墙,和孩子们一起玩耍。
5.发挥想象,把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尽情玩耍的情景写下来。
在巨人的花园里,不停回荡着孩子们那银铃般的笑声,他们互相追逐着,玩耍着,阳光照在他们的脸上,像春天里娇艳的花开放着。“真好玩儿!真好玩儿!”瞧!孩子们正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摘着树上的果子,然后一个接一个的从巨人的手臂上滑了下来,就像溜滑梯一样!瞧!从巨人的口袋里,袖子里,探出一两个小脑袋来,嘴里还不停的喊着“躲好了!”“躲好了!”女孩们用各样的鲜花给巨人编了一个大花环,带在巨人的头上。巨人朝孩子们做了个鬼脸,惹得孩子们哈哈大笑!他们玩累了就偎依在巨人身边,听着巨人讲他小时候的故事,就连鸟儿也站在树枝上津津有味的听着,久久不愿离去!
8、《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
教后反思:
《巨人的花园》一文改编自王尔德的童话《自私的花园》,编入课文后被删减得有些零乱,从文学的角度来讲的确是一大缺失。但从教材的角度来看,仍不失为一个经典的文本。经典的文本能够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探寻经典的价值。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采取的方式是以课文为例子来教童话。
本课被安排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童话单元,并作为本单元的开篇。编者对童话作用的界定很清晰:“童话深受同学们的喜爱,它那动人的故事和优美的语言,总能把我们带入美好的情境,使我们受到真、善、美的熏陶。让我们跟随本组课文,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了解童话内容,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从单元提示来看,本组课文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阅读童话,而且要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童话文体的初步认识。《巨人的花园》和《幸福是什么》属于超人体童话,《去年的树》和《小木偶的故事》属于拟人体童话,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不同类别童话在人物刻画、情节安排及语言表达上的特点。因此,我把本节课的课堂教学定位为:立足于鉴赏经典,带领学生去体会童话的魅力。
本文具有童话最典型的特征就是情节神奇,带有浓厚的童话色彩。首先人物很神奇。巨人很神奇,生活中没有巨人,童话里才有,课本配有插图,可以让人直观地感受巨人的高大。巨人脾气不好,三次驱赶孩子。小男孩很神奇,小男孩有超能力,一伸手“桃树马上绽出绿芽,开出许多美丽的花朵”,其他孩子听到巨人的训斥纷纷逃窜,他却凝视着巨人,这凝视让巨人领悟到了错误。小男孩的吻还让巨人“第一次感到了温暖和愉快”。其次花园很神奇。最初,花园四季轮回一切正常。巨人赶走孩子后只有寒冬驻守。孩子再次进入花园后,“欢笑使花园增添了春意”。巨人再次赶走孩子后,花园马上“鲜花凋谢,树叶飘落,又被冰雪覆盖了。”这些神奇的情节都在传递着一个道理:“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这句话原文里是没有的。因此,在课堂上通过引导学生对童话情节神奇的品味,让学生对童话的特征有更清晰的认识,是我这节课的第一个教学目标。
语文的学习最终的落脚点是语言。本文故事情节的离奇也是作者通过离奇的想象运用夸张的语言表达出来的。比如站在桃树下的小男孩一伸手,桃树马上绽出绿芽,开出许多美丽的花朵。其中“一伸手”、“马上”、“绽出绿芽”、“开出许多美丽的花朵”这些词语都能让人从中体会到童话的神奇。课堂上让学生品读语言,体会想象、夸张的手法是本节课教学的第二个目标。在引导学生做动作、想象朗读、配乐看动画情境朗读的同时,我又引入了课外的两个童话片段,一是《拇指姑娘》,花苞因为一个吻而绽放,拇指姑娘藏在花瓣里,拇指姑娘在盘子里游玩儿,在胡桃壳里睡觉。二是《木偶奇遇记》,木偶鼻子因为说谎而变长,仙女一拍手就又成千的啄木鸟飞进屋里,去啄他的鼻子。这样的拓展立足于给学生打开一个窗口,不把学生封闭在一个教材和文本之中。入手点在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教会学生学会举一反三,打开阅读视野,并在多文本的互文阅读中深入感受童话的语言特点。
另外,根据中学段的学段目标,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识字、写字指导,运用多种方法帮助理解词语,在感受童话语言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让学生进行创作童话的练笔,把对学生的语文能力的训练融入在课堂的每个环节之中。
虽说课前也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但在课堂操作过程中与课堂预设仍有不小的差距。首先是对开放问题的把控能力。课堂上,我以“这篇童话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到了神奇?”这个主问题展开教学。这个问题的出现让课堂变得很开放,但在对课堂的调控时就显得不够游刃有余。主要在于不能真正进入文本,没有和学生的探究融于一体,来展开深入的对话。在学生分享了花园的神奇、小男孩的神奇以及巨人的神奇时,应该及时进行总结,使得条理更清晰,层次更分明。其次是把一个精彩点挖深放大。在指导学生理解“洋溢”这个词语的时候,我从“溢”字形演变入手,让学生从图画中“水溢出容器”来感知溢的本义,并记忆“溢”的字形,接着把“洋溢”这个词放到具体语境中去理解,学生理解了“洋溢”这个词在句子中指的是孩子们的笑声从花园里溢了出来。到这里我可能考虑到了课堂时间的问题,这个点的探讨到此为止了。其实还可以继续和学生们深入探究,比如通过朗读,来感受花园里洋溢的快乐等。
为了让这节课能够更好的有所提升,我思考了这样几个地方的细节。
第一,就是前面提到的这两点,应该努力做到。
第二,备课要备细节。比如知识的准确性。神话与童话的概念的界定。《拇指姑娘》中的“胡桃”,就是今天所指的“核桃”,我在备课时没有进行查证核实,因此在课堂上给学生造成了知识模棱两可的印象。
第三,互文阅读时,所引用的文本可以更有超越性。相对比来说,《木偶奇遇记》和《拇指姑娘》的片段还是有些肤浅,从情节的离奇上对学生可能会有所帮助,但对童话语言的品读上,应该还有更适合的材料。这又取决于老师自身的阅读积淀和自我阅读素养的提升。
这节课对我来讲是一次挑战。我也愿意接受这样的挑战。因为,这样可以让我不断地去提升、去成长。站在课堂上,和学生和文本水乳交融才是课堂的最高境界,学生不仅学到知识,拥有能力,提升语文素养,还可以使得老师自己的教学理念融合在课堂的每个细节之中。这些,我还需要不断地去努力、去实践。
《巨人的花园》是经典的童话,经典的文本该怎么上?只有经典的文本才值得去反复的研究。课堂定位应该立足于鉴赏经典,带领学生去感受经典的好处。感受童话情节的神奇和童话语言的表达方法,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值得肯定的。面对一个不太好的文本时,往往一个老师的技术越成熟,给学生带来的负面的影响就会越多。
开放的和调动学生思维的状态,老师不去盲目地追求课堂教学进程的效益,不是追求外在的热闹。提的问题很开放:这篇童话当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到了很神奇?这个问题的出现让课堂变得很开放。老师对课堂的调控会有难度。这种开放的心态是值得大家学习的。
拓展带有非常明确的目标。学习情节神奇的基础上,感觉还不够有说服力,老师立足于给学生打开一个窗口,我觉得这个知识点很重要,我觉得要为学生拓展更为丰富的文本,不把学生封闭在一个教材和文本当中。欣赏很明确的态度,课堂不是一个封闭的空间,怎样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怎么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怎样打开阅读视野,进行互文阅读。不一定能够找到相关的足以可以进行互文的文本。
扎实的教学。比如“洋溢”,从“溢”字形演变到意思到在具体语境中的理解,做的比较扎实的展开教学的表现。可以继续深挖,以这个点为圆心,把影响扩散开来。
童话与神话的概念还有比较模糊的地方。
9、巨人的花园同步练习
同 步 练 习 – 参 考 答 案
一、读拼音,写词语。
硕大 允诺 砌墙 木牌 禁止
惩罚 呼啸 自私 拆除 脸颊
二、比一比,再组词。
想(想法)踪(跟踪)啸(呼啸)侠(侠客)拆(拆除)
惩(惩罚)综(综合)萧(萧条)颊(脸颊)折(折纸)
三、多音字组词。
jìn 禁止jìn 尽快
jīn 不禁jìn 尽头
四、近义词。
丰硕—(硕大)允许—(容许)禁止—(阻止)呼啸—(咆哮)
自私—(自利)踪迹—(踪影)柔嫩—(柔软)凶狠—(狠毒)
五、反义词。
允许—(反对)凶狠—(和善)禁止—(准许)
自私—(大方)覆盖—(揭开)拆除—(安装)
六、用合适的词语填空。
(砌)高墙 (挂)告牌 (拆)围墙
(尽情)地玩耍 (动听)的音乐 (柔嫩)的青草
七、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到句中的括号里。
拆除 拆穿
1.总有一天,他的谎言会被(拆穿),到时候就不会有人再相信他了。
2.不合法的建筑终于被(拆除)了。
呼喊 呼啸
3.战斗机(呼啸)着凌空而过。
4.隔了几个窗口,她只能大声(呼喊)名字,才能确保对面的人听得见。
八、请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软而嫩。(柔嫩)
2.(果实)又多又大。(丰硕)
3.许可。(允许)
4.不许可。(禁止)
5.发出高而长的声音。(呼啸)
九、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按课文内容在横线上写词语。
2.“凝视”的“凝”字用音序查字典法应先查音序 N ,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冫部。
3.请找出巨人明白了道理的句子,并用“”画出来。
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
4.火辣辣 胖乎乎亮晶晶
5.这个毛小孩,这么大胆,还敢待在这里。
6.待人不要任性冷酷,快乐应该和大家分享,自己才会得到幸福和快乐。
10、《巨人花园》教与学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
《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
巨人的花园同步练习
《巨人的花园》教学内容PPT课件图片预习
《巨人的花园》课后习题答案
《巨人的花园》课文重点问题解答
《巨人的花园》课文重点句子解析段落大意主题
《巨人的花园》生字组词拼音近反义词与词语解释
《巨人的花园》教材分析作者介绍
《巨人的花园》课文原文与朗读
《巨人花园》小练笔:发挥想象,把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尽情玩耍的情景写下来: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