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课《出师表》里的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
文言知识积累
(一)古今异义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古义:时候;今义:秋季。
2.诚宜开张圣听
古义:扩大;今义:商店等设立后开始营业。
3.陟罚臧否
古义:批评;今义:否定。
4.晓畅军事
古义:精通,熟悉;今义:文章明白流畅。
5.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古义:痛心、遗憾;今义:极端憎恨或悔恨。
6.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古义:这里表示原因;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7.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今义:(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8.猥自枉屈
古义:辱,谦辞。偷着;卑鄙,下流。
9.臣本布衣
古义:平民;今义:布衣服。
10.由是感激
古义:感奋激发;今义: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对他产生好感并生出谢意。
11.庶竭驽钝
古义:表示期望;今义:众多。
12.临表涕零
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三)一词多义
1.而中道崩殂(半,一半)
宫中府中(内,里)
2.而中道崩殂(途)
以咨诹善道(方法)
3.今天下三分(分裂)
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本分)
4.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可是,却)
然后施行(这样)
5.以光先帝遗德(遗留)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
6.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判定)
每与臣论此事(谈论。议论)
7.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清明)
以伤先帝之明(明智,贤明)
8.然后施行(做,实施)
性行淑均(品行)
必能使行阵和睦(行列)
9.必能裨补缺漏(能够)
先帝称之曰能(能干,有才能)
10.有所广益(代词,代指人或事物)
优劣得所(处所,地方)
11.咨臣以当世之事(在某时)
当奖率三军(应该)
12.受任于败军之际(委任,任用)
则攸之、祎、允之任也(责任,职责)
13.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临近,靠近)
临表涕零(面对)
14.恐托付不效(效果)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功效)
15.进尽忠言(话,言论)
不知所言(说)
16.俱为一体(是)
众议举宠为督(担任)
17.此皆良实(忠良的人)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贤善)
18.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这里表示原因)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用来)
(四)词类活用
1.亲贤臣,远小人(形容词作动词,亲近;疏远)
2.苟全性命于乱世(形容词作动词,保全)
3.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形容词作名词,奸邪的事;忠善的事)
4.此皆良实(形容词作名词,忠良诚实的人)
5.优劣得所(形容词作名词,才能高的人和才能低的人)
6.攘除奸凶(形容词作名词,奸邪凶恶的敌人)
7.陟罚臧否(形容词作名词,赞扬和批评)
8.以光先帝遗德(名词作动词。发扬光大)
9.深入不毛(名词作动词,生长草木)
10.恢弘志士之气(形容词作动词,发扬,扩展)
11.北定中原(名词作状语,向北)
12.恐托付不效(动词作名词,托付的事情)
13.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形容词作动词,对……尽忠)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也”表示判断)
2.倒装句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于乱世苟全性命”)
②临崩寄臣以大事。(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临崩以大事寄臣”)
(六)成语积累
①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心理。
②作奸犯科:为非作歹,触犯法令。指干违法乱纪的事。
③三顾茅庐: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④亲贤远佞:亲近有才能的贤人,疏远阿谀奉承的小人。
2、20课《曹刿论战》原文 主题 里的古今异义词 一词多义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一、文学常识及背诵提示
《左传》
本文选自《左转·庄公十年》。,即《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
本文所写的战争是齐鲁两国间的一次战争,因战场在长勺(今山东莱芜东北),又称“长勺之战”,是我国古代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之一。
知 识 重 点
一、全文展示
曹 刿 论 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二、主题概述
本文记叙了曹刿与鲁庄公有关齐鲁战争问题的对话和指挥长勺之战的史实,阐明了作战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时机才能取胜的道理,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三、文言知识积累
(一)古今异义
1.齐师伐我
古义:军队;今义:老师。
2.又何间焉
古义:参与;今义:间隔,空隙。
3.肉食者鄙
古义:浅陋,文中指目光短浅;今义:粗俗,低下。
4.衣食所安
古义:安身;今义:平安,安全。
5.牺牲玉帛
古义:指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今义: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或利益。
6.小大之狱
古义:诉讼事件;今义:监狱。
7.必以情
古义:诚,诚实,文中指诚心;今义:感情,情况。
8.忠之属也
古义:尽力做好分内的事;今义:忠诚。
9.可以一战
古义:可凭借;今义:表示许可。
10.再而衰
古义:第二次;今义:表示又一次。
(二)一词多义
1.曹刿请见(接见)
乃入见(拜见)
2.民弗从也(听从,顺从)
战则请从(跟随)
3.必以信(实情)
小信未孚(信用)
4.公问其故(缘故,原因)
故克之(所以,因此)
(三)词类活用
1.弗敢专也(形容词作动词,独自享用)
2.神弗福也(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
3.忠之属也(形容词作动词,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4.齐人三鼓(名词作动词,击鼓进军)
(四)特殊句式
1.判断句
①夫战,勇气也。(……也,表示判断)
②夫大国,难测也。(……也,表示判断)
2.倒装句
①何以战?(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以何战”)
②战于长勺。(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于长勺战”)
3.省略句
①必以分人。(省略宾语,完整句子应为:“必以之分人”)
②再而衰,三而竭。(省略动词以及“衰”“竭”的主语,完整句子应为:“再鼓而气衰,三鼓而气竭”)
(五)成语积累
①一鼓作气: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②再衰三竭:形容军队逐渐丧失了开始时的锐气,战斗力越来越弱。
③辙乱旗靡:车辙错乱,旗帜倒下。形容军队溃败。
④彼竭我盈:他们的士气已丧尽,我们的士气正旺盛。
3、第4课《孙权劝学》课文字词句子详解
(一)课文字词详解
①初,权②谓吕蒙曰:“卿③今④当涂⑤掌事,不可不学!”蒙⑥辞⑦以军中多⑧务。
①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②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③今:现在。④当涂:当道,当权。涂,通“途”。⑤掌事:掌管政事。⑥辞:推托。⑦以:用。⑧务:事务。
权曰:“①孤②岂欲③卿④治经⑤为⑥博士⑦邪!⑧但⑨当⑩涉猎,⑪见⑫往事⑬耳。卿言多务,⑭孰⑮若孤?
①孤:古时王侯的自称。②岂:难道。③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④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⑤为:成为。⑥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⑦邪:语气词,后写作“耶”。⑧但:只,只是。⑨当:应当。⑩涉猎:粗略地阅读。⑪见:了解。⑫往事:指历史。⑬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⑭孰:谁。⑮若:比得上。
孤常读书,自①以为大有所②益。”蒙③乃④始⑤就学。
①以为:认为。②益:好处。③乃:于是,就。④始:开始。⑤就:从事。
①及鲁肃②过寻阳,与蒙③论议,大④惊曰:“卿今者⑤才略,⑥非复吴下阿蒙!”
①及:到,等到。②过:经过。③论议:讨论,评议。④惊:惊奇。⑤才略:才干和谋略。⑥非复:不再是。复,再。
蒙曰:“①士别三日,②即③更④刮目⑤相待,大兄⑥何⑦见事之晚⑧乎!”肃⑨遂⑩拜蒙母,结友而⑪别。
①士别三日:有抱负的人分别几天。三,泛指多天。②即:就。③更:重新。④刮目:擦拭眼睛。⑤相待:看待。⑥何:为什么。⑦见事:知晓事情。⑧乎: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⑨遂:于是,就。⑩拜:拜访,拜见。⑪别:告别。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了,不可以不学习!
2.卿言多务,孰若孤?
你说(你)事务繁忙,谁比得上我(的事务多)呢?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县的那个阿蒙了!
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5.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或: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
6.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有抱负的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
7.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长兄为什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啊!
8.蒙辞以军中多务。
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4、第11课《核舟记》中的通假字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文言句式
(一)通假字
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同“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2.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横”,横着)
3.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甫”通“父”,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二)古今异义
1.约八分有奇
古义:零数。今义:单的;不成对的,跟“偶”相对。
2.高可二黍许
“可”的古义:大约。今义:表示同意。
“许”的古义:上下。今义:答应;允许。
3.其两膝相比者
古义:靠近。 今义:比较,较量。
4.神情与苏、黄不属
古义:类似。 今义:归属。
5.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古义:竟然。 今义:曾经。
(三)一词多义
1.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形容词,奇妙、奇特)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名词,零数)
2.为:为宫室、器皿、人物(雕刻)
中轩敞者为舱(是)
3.有:为字共三十有四(同“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炉上有壶(表示领有,与“无”相对)
4.可:高可二黍许 (大约)
珠可历历数也 (可以)
5.端:东坡右手执卷端 (名词,右端)
其人视端容寂 (形容词,端正,正)
6.者:中轩敞者为舱 (……的部分)
居右者椎髻仰面(……的人)
7.而: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连词,表并列,并且)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连词,表转折,但是)
启窗而观(连词,表顺承,然后)
8.盖:盖大苏泛赤壁云(表示推测的句首语气词)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原来是)
9.云:盖大苏泛赤壁云(句尾语助词,无实际意义)
此中人语云(动词,说)
(四)词类活用
1.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名词作状语,用箬篷)
2.石青糁之(名词作状语,用石青)
3.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名词用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
4.居右者椎髻仰面 (名词作动词,梳着椎形发髻)
(五)文言句式
1.倒装句—定语后置
(1)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相比”是中心词“两膝”的后置定语,“者”用作后置定语的煞尾,相当于“的”。)
(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修狭”是中心词“桃核”的后置定语,“者”用作后置定语的煞尾,相当于“的”。)
2.省略句
(1)省略主语
(佛印)卧右膝,诎右臂支船(句首承前省略主语“佛印”)
(2)省略介词“于”
①佛印居(于)右,鲁直居(于)左
②各隐(于)卷底衣褶中
③居(于)右者椎髻仰面
④居(于)左者右手执蒲葵扇
⑤其船背稍夷,则题名(于)其上
5、第8课《木兰诗》通假字 古今异义字 多义词 词类活用 段落大意
(一)通假字
对镜帖花黄(帖:同“贴”,贴上)
(二)古今异义:
1.军书十二卷
古义:表示多数,不是确指;今义:数词,十二。
2.从此替爷征
古义:父亲;今义:爷爷。
3.出郭相扶将
古义:外城;今义:姓氏。
4.双兔傍地走
古义:跑;今义: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
5.赏赐百千强
古义:有余;今义:力量大。
(三)一词多义
1.帖:昨夜见军帖(文告)
对镜帖花黄(同“贴”,贴上)
2.市:愿为市鞍马(买)
东市买骏马(集市)
3.愿:愿为市鞍马(愿意)
愿驰千里足(希望)
(四)词类活用
1.策勋十二转 (名词用作动词,记录)
2.愿为市鞍马 (名词用作为动词,买)
(五)文言句式
省略句
愿为市鞍马
点拨:“为”后省略“之”,指代父从军这件事。
倒装句
问女何所思
点拨:宾语前置句,应为“问女所思何”。
(六)成语积累
1.磨刀霍霍:本形容磨刀声响亮。后常用来形容准备动手杀人或发动战争。
例句:该国当局已经磨刀霍霍,很多居民担心他们可能采取报复行动。
2.扑朔迷离:形容事物错综复杂,难于辨别。
例句:这一切似乎相当合理,又饱含希望,然而,今年的变化却更加扑朔迷离。
(七)名句积累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3.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4.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五、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①-③):写木兰决定替父从军,并做好准备,踏上征途。
第二部分(④):概括写木兰多年艰苦的征战生活。
第三部分(⑤、⑥):叙述木兰还朝辞官,回乡与亲人团聚。
第四部分(⑦)以妙趣横生的比喻,对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多年未被发现的谨慎、机敏做了讴歌和赞美。
6、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生字注音 通假字 古今异义词 一词多义 重点词语解释
【生字注音】
唐睢不辱(jū)使命 秦王怫(fú)然怒
免冠徒跣(xiǎn)以头抢(qiāng)地
休祲(jìn)降于天天下缟(gǎo)素
秦王色挠(nóo)
【重点字词句义】
1、通假字:
①秦王不说(说:通“悦”,高兴)
②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施行,置办)
③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色)
2、古今异义词:长跪而谢之(古义:道歉 今义:感谢)
3、词类活用:①轻寡人与(轻,形容词用作动词,意动用法,“认为……轻”,小看)②请广于君(广,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动用法,“使……扩充”)
③天下缟素(名词用作动词,穿丧服)
4、一词多义:
①徒 免冠徒跣(空,本文可以解释成光着) 徒以有先生也(仅仅,只)
②惠 大王加惠(恩惠)汝之不惠(聪明)
③若 非若是也(像)若士必怒(如果)
5、其他重点词语解释:
⑴不辱使命(辱没、辜负)
⑵易安陵(交换)
⑶其许寡人(句中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答应)
⑷大王加惠(给予恩惠)
⑸故不错意也(所以)
⑹因使唐雎使于秦(于是)(派)(出使)
⑺逆寡人者(违背)
⑻非若是也(这样)
⑼虽千里不敢易(即使)
⑽岂直五百里哉(难道)(只,仅仅)
⑾秦王怫然怒(盛怒的样子)
⑿布衣之怒(平民)
⒀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先生)(曾经)
⒁以头抢地耳:撞;罢了
⒂庸夫之怒(平庸无能的人)
⒃非士之怒(有才能有胆识的人)
⒄休祲:吉凶的征兆
⒅秦王色挠(屈服)
⒆寡人谕矣(明白,懂得)
⒇免冠徒跣(脚)
7、第24课《河中石兽》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特殊句式
文言文知识积累
(一)古今异义
1.是非木 古义:代词,这;今义:判断动词,是
2.渐沉渐深耳 古义:罢了;今义:听觉器官,耳朵
3.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古义:离开;今义:到某个地方
4.盖石性坚重 古义:发语词,放在句首,可译为“因为”;今义:器物上部有遮蔽作用的东西
5.但知其一 古义:只;今义:表转折,但是
6.求二石兽于水中 古义:寻找;今义:请求,要求,追求
(二)一词多义
为: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被,介词)众服为确论(认为,动词)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成为,动词)
之:闻之笑曰(这件事,代词)当求之于上流(石兽,代词)其反激之力(的,助词)
去: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离开)西蜀之去南海(距离)
临:一寺临河干(靠近)执策而临之(面对)
(三)词类活用
棹数小舟(名词用作动词,“划(船)”)
(四)特殊句式
省略句
1.以为顺流下矣
点拨:省略主语,和尚们;“以为”后面省略了“石兽”。
2.求之地中
点拨:省略介词“于”。
3.棹数小舟
点拨:省略主语“僧”。
4.一讲学家设帐寺中
点拨:“寺中”前省略介词“于”。
5.果得于数里外
点拨:“得”后面省略了宾语“之”。
倒装句
1.当求之于上流
点拨:介宾短语“于上流”作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当于上流求之”。
2.果得于数里外
点拨:介宾短语“于数里外”作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果于数里外得”。
3.求二石兽于水中
点拨:“于水中”作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于水中求二石兽”。
被动句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点拨:“为”表被动。
(五)名句积累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8、第9课《桃花源记》通假字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句式
文言知识积累
(一)通假字
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
(二)古今异义
1.芳草鲜美 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菜肴、瓜果等)滋味好。
2.仿佛若有光
古义: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今义:似乎,好像。
3.屋舍俨然 古义:整齐的样子。
今义:形容很像。
4.阡陌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原是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统称,现仅指运输事业。
5.率妻子邑人 古义:妻子和儿女。
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
6.来此绝境 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7.无论魏晋
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义:连词,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
8.不足为外人道也
古义:不值得。 今义:不充足。
9.遂与外人间隔
古义:隔绝不通音信。
今义:事物在空间或时间上的距离。
(三)一词多义
1.出 不复出焉(动词,出去)
皆出酒食(动词,拿出)
2.寻 寻向所志(动词,寻找)
寻病终(副词,随即,不久)
3.之 忘路之远近(助词,的)
渔人甚异之(代词,这种景况)
具答之(代词,代指对方的问题)
处处志之(助词,不译)
闻之,欣然规往(代词,这件事)
4.舍 便舍船(离开,动词)
屋舍俨然(房屋,名词)
5.为 捕鱼为业(作为,动词)
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向,介词)
(四)词类活用
渔人甚异之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
复前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
欲穷其林(形容词作动词,走到尽头)
此中人语云(名词作动词,告诉)
处处志之(名词作动词,做标记)
(五)文言句式
1.判断句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也”表判断)
2.省略句
(1)省略主语
①山有小口,(小口)仿佛若有光。(武陵人)便舍船,从口入。(分别省略主语“小口”“武陵人”)
②其中(人们)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其中”后省略主语“人们”)
③(村中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渔人)具答之。(分别省略主语“村中人”“渔人”)
(2)省略宾语
①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问”“要”后省略宾语“渔人”)
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为”后面省略宾语“之”)
③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后省略宾语“渔人”)
(3)省略介词
林尽水源。(“尽”后面省略介词“于”)
(六)成语积累
1.世外桃源:比喻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理想中的美好世界。
2.豁然开朗:比喻对某一问题长期思索不解而后突然明白。
3.怡然自乐:形容和悦而得意的样子。
4.无人问津:比喻无人过问而十分冷落。
(七)名句积累
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9、23课《出师表》里的古今异义词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文言句式
文言知识积累
(一)古今异义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古义:时候;今义:秋季。
2.诚宜开张圣听
古义:扩大;今义:商店等设立后开始营业。
3.陟罚臧否
古义:批评;今义:否定。
4.晓畅军事
古义:精通,熟悉;今义:文章明白流畅。
5.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古义:痛心、遗憾;今义:极端憎恨或悔恨。
6.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古义:这里表示原因;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7.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今义:(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8.猥自枉屈
古义:辱,谦辞。偷着;卑鄙,下流。
9.臣本布衣
古义:平民;今义:布衣服。
10.由是感激
古义:感奋激发;今义: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对他产生好感并生出谢意。
11.庶竭驽钝
古义:表示期望;今义:众多。
12.临表涕零
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三)一词多义
1.而中道崩殂(半,一半)
宫中府中(内,里)
2.而中道崩殂(途)
以咨诹善道(方法)
3.今天下三分(分裂)
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本分)
4.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可是,却)
然后施行(这样)
5.以光先帝遗德(遗留)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
6.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判定)
每与臣论此事(谈论。议论)
7.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清明)
以伤先帝之明(明智,贤明)
8.然后施行(做,实施)
性行淑均(品行)
必能使行阵和睦(行列)
9.必能裨补缺漏(能够)
先帝称之曰能(能干,有才能)
10.有所广益(代词,代指人或事物)
优劣得所(处所,地方)
11.咨臣以当世之事(在某时)
当奖率三军(应该)
12.受任于败军之际(委任,任用)
则攸之、祎、允之任也(责任,职责)
13.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临近,靠近)
临表涕零(面对)
14.恐托付不效(效果)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功效)
15.进尽忠言(话,言论)
不知所言(说)
16.俱为一体(是)
众议举宠为督(担任)
17.此皆良实(忠良的人)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贤善)
18.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这里表示原因)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用来)
(四)词类活用
1.亲贤臣,远小人(形容词作动词,亲近;疏远)
2.苟全性命于乱世(形容词作动词,保全)
3.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形容词作名词,奸邪的事;忠善的事)
4.此皆良实(形容词作名词,忠良诚实的人)
5.优劣得所(形容词作名词,才能高的人和才能低的人)
6.攘除奸凶(形容词作名词,奸邪凶恶的敌人)
7.陟罚臧否(形容词作名词,赞扬和批评)
8.以光先帝遗德(名词作动词。发扬光大)
9.深入不毛(名词作动词,生长草木)
10.恢弘志士之气(形容词作动词,发扬,扩展)
11.北定中原(名词作状语,向北)
12.恐托付不效(动词作名词,托付的事情)
13.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形容词作动词,对……尽忠)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也”表示判断)
2.倒装句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于乱世苟全性命”)
②临崩寄臣以大事。(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临崩以大事寄臣”)
(六)成语积累
①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心理。
②作奸犯科:为非作歹,触犯法令。指干违法乱纪的事。
③三顾茅庐: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④亲贤远佞:亲近有才能的贤人,疏远阿谀奉承的小人。
10、10课《小石潭记》通假字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句式
一、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世称“柳河东”。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以明道”,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唐宋八大家”之一。今存《柳河东集》。
二、故事背景
柳宗元因受王叔文政治革新集团牵累,被贬为永州司马。在永州的十年间,他以山水为寄托,遍游附近的奇山异水,写下了文笔清秀、富有诗情画意的游记作品“永州八记”。《小石潭记》就是其中之一。
三、文言知识积累
(一)通假字
日光下澈
“澈”通“彻”,穿过,透。
(二)古今异义
1.全石以为底
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2.乃记之而去
古义:离开;今义:往
3.崔氏二小生
古义:青年,后生;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4.不可久居
古义:停留;今义:住
(三)一词多义
1.清:水尤清冽(清澈,形容词)
以其境过清(凄清,冷清,形容词)
2.可: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副词)
不可久居(能够,动词)
3.环:如鸣佩环(玉环,名词)
竹树环合(环绕,动词)
4.以:全石以为底(把,介词)
以其境过清(因为,介词)
5.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自,介词)
隶而从者(跟从,动词)
6.差:参差披拂(长短、高低、大小不齐,形容词)
其岸势犬牙差互(交错,动词)
(四)词类活用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
2.皆若空游无所依
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3.斗折蛇行
名词作状语,斗,像北斗七星那样;蛇,像蛇爬行那样
4.凄神寒骨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凄,使……凄凉;寒,使……感到寒冷
5.心乐之
意动用法,以……为乐
6.其岸势犬牙差互
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
7.近岸
形容词作动词,靠近
(五)文言句式
1.倒装句
卷石底以出。(主谓倒装,即“石底卷以出”,意为“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起来,高出水面”。)
全石以为底。(宾语前置,即“以全石为底”,意为“以整块石头为底”。)
2.省略句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省略主语,即“(余)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
(六)成语积累
1.斗折蛇行: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形容道路曲折蜿蜒。
2.犬牙差互:形容地形交界处像狗的牙齿一样互相交错。
(七)名句积累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4.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1、第12课《卖油翁》作者 古今异义词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文言句式
一、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他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 《欧阳修全集》。
二、文言知识积累
(一)古今异义
1.尝射于家圃
古义:曾经。今义:吃一点试试;辨别滋味
2.尔安敢轻吾射
古义:怎么。今义:平安;安全
3.但手熟尔
古义:只;不过。今义:转折连词,但是
(二)一词多义
1.射:尝射于家圃 射箭,动词
尔安敢轻吾射 射技,名词
2.尔:尔安敢轻吾射 你,人称代词
但手熟尔 罢了,语气词
(三)词类活用
1.但微颔之 名词用作动词,原指下巴颏,这里是“点头”的意思
2.吾射不亦精乎 动词用作名词,射技
3.尔安敢轻吾射 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
(四)文言句式
1.倒装句
尝射于家圃。
2.省略句
自钱孔入。
12、初中语文20个文言实词一词多义一览表
001.安
①安能辨我是雄雌?( 怎么)
②安求其能千里也?( 怎么 )
③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怎么 )
④君谓计将安出?( 怎么 )
⑤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怎么 )
⑥多歧路,今安在?( 哪里 )
⑦子曰“汝安知鱼乐”( 哪里、怎样 )
⑧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安逸 )
⑨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养 )
⑩风雨不动安如山( 安稳 )
002.卑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身份低微 )
003.被
①同舍生皆被绮绣( 通“披”,穿 )
②将军身被坚执锐( 通“披”,穿 )
004.本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本来 )
②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来 )
③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本来 )
④庄子曰:“请循其本”( 根源 )
005.比
①曹操比与袁绍( 相比 )
②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相比 )
③其两膝相比者( 靠近 )
④比至陈( 等到 )
006.鄙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见识短浅 )
②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目光短浅 )
007.毕
①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全、都 )
②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全、都 )
③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完毕 )
④吾与汝毕力平险( 用尽 )
008.别
①士别三日( 分别 )
②与世无别( 区别 )
③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告别 )
④驱之别院( 另外 )
009.兵
①兵革非不坚利也( 兵器 )
②上使外将兵( 士兵 )
010.病
①未果,寻病终( 得病 )
011.策
①执策而临之( 鞭子 )
②策之不以其道( 鞭打 )
③策勋十二转( 记录 )
012.曾
①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 )
②曾不吝情去留( 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 )
③计其长曾不盈寸( 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 )
④曾益其所不能( 通“增”增加 )
013.尝
①未尝识书具( 曾经 )
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曾经 )
014.长
①惟长堤一痕( 与“短”相对 )
②舟首尾长八分有奇( 长度 )
③北山愚公长息曰( 长久 )
④而或长烟一空( 大片 )
⑤幼有所长( 成长 )
⑥以君为长者( 敦厚、年长 )
⑦宋无长木( 多余的 )
015.朝
①朝服衣冠( 早晨 )
②山间之朝暮也( 早晨 )
③于是入朝见威王( 朝廷 )
④皆朝于齐( 朝拜 )
016.诚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确实 )
②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确实 )
③帝感其诚( 诚心 )
④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如果 )
017.出
①卷石底以出( 露出 )
②奋袖出臂( 露出 )
③水落而石出者( 露出 )
④不复出焉( 出去 )
⑤皆出酒食( 拿出 )
⑥君谓计将安出( 产生 )
⑦不敢出一言以复( 发出 )
⑧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使出 )
⑨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在国外 )
⑩方出神( 脱离 )
018.初
①初极狭( 起初 )
②初,权谓吕蒙曰( 当初 )
③每至晴初霜旦( 刚 )
④令初下( 刚刚 )
019.辞
①未尝稍降辞色( 言辞 )
②蒙辞以军中多务( 推脱 )
③旦辞爷娘去( 告辞 )
020.从
①便舍船,从口入( 自 )
②问所从来( 自 )
③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自 )
④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 跟从 )
⑤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跟从 )
⑥战则请从( 跟从 )
⑦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跟从 )
⑧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听从 )
⑨从民欲也( 顺从 )
⑩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向 )
⑪当余之从师也( 跟从,跟……学习 )
⑫择其善者而从之( 学习 )
⑬从流漂荡( 顺、随 )
⑭鲦鱼出游从容( 不急迫 )
⑮溯洄从之( 追寻 )
13、初中语文【文言文】一词多义全汇总
安
1.: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
卑
2.: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备
3.: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被
4.: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
5.: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毕
6.: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薄
7.: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策
8.: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长
9.: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称
10.: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诚
11.: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惩
12.: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
驰
13.: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出
14.:1、发、起(方其出海门) 2、 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
辞
15.: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次
16.: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箪
17.: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当
18.: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 2、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 3、将要。(今当远离) 4、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 6、抵挡。(“锐不可当”)
道
19.: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伐无道,诛暴秦) 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4、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得
20.: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 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 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