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uüyw》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托班教案|小班教案|中班教案|大班教案|特色教案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文档大全 > 学习资源

《iuüyw》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时间:2022-08-13 15:29:38

《iuüyw》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是非常优秀的内容,希望能让找寻学习资源的您有所帮助。

1、《iuüyw》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iu ü y w》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韵母iu ü y w,读准音,认清形,并能在四线格中正确书写iy w;

  2、正确认读y w与 iu ü组成的音节,初步了解整体认读音节,并能知道当ü和y进行拼写时,ü的两点省略点的规则。

  3、能区分韵母、声母及整体认读音节的发音规则。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韵母iu ü y w,读准音,认清形,并能在四线格中正确书写iy w。

  【教学难点】

  1、正确认读y w与 iu ü组成的音节,初步了解整体认读音节,并能知道当ü和y进行拼写时,ü的两点省略点的规则。

  2、能区分韵母、声母及整体认读音节的发音规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孩子们,今天有几个字母宝宝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它们就隐藏你们语文书22页和23页的图里。看看哪位小朋友是火眼金睛,可以找到它们。学生找,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课题iu ü y w。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拼音第二课。

  二、趣味活动学习iu ü

  (一)我会读

  1、孩子们,你们想和这些字母宝宝成为好朋友吗?要想和字母宝宝交上好朋友,你必须有一对会听话的小耳朵,听清要求!

  2、出示情境图

  1)逐个出示iu ü,带学生认读。iu ü和我们前面学过的ɑ o e都是韵母家族的成员,它们这个家庭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单韵母家族,单韵母一共有六个。

  2)你们知道吗?单韵母iu 两个字母宝宝分别有哥哥姐姐,快用掌声请出它们。(出示yw)它们都是一家人,名字很像,却又有不同的地方。请竖起小耳朵仔细听,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y w是声母,声母读得轻而短,iu ü是韵母,韵母发音则稍长。所以,小朋友们要在读字母宝宝的名字时首先要区分声母和韵母。全班练读区分。

  3、指名回答。

  学生回答后,为了记住这几个字母宝宝,我有一个好办法。顺势指着衣服的图片念儿歌:衣服衣服iii。(学生自己编,编好就全班跟读。)老师可以用儿歌记住i的名字。你们可以开动小脑筋,用编儿歌的方式来记住其他的字母宝宝吗?(聪明的孩子们,把掌声送给自己吧!)

  6、学习y w和iu 的拼读

  1)过渡:孩子们,我们记住了这几个字母宝宝的名字,它们决定带上我们前往游乐园,出发啦,小朋友快跟上它们吧!

  2)公园里人山人海,于是大y 和大w紧紧地抓住了自己的弟弟妹妹,生怕它们和自己走散。看,它们站在一起变了样,大y在前,小i在后,牵手后的两兄妹名字没有变,还读yi,但是发音要比之前的单韵母宝宝i的音更长一些,跟老师一起读。既然牵手后的yi读音不变,那么牵手的大w小u读什么呢?

  出示:y iyi

  w u wu

  3)整体认读音节概念的渗透。

  1)创设情境:“呜呜呜……”哪里来的哭声啊?我们大家快来找一找。原来是ü悄悄躲在角落哭了起来,它没有哥哥姐姐可以带它游玩,心里难过极啦!“不怕不怕,我带你一块儿玩!”好心的大y走了过来,拉上ü走进了公园。大y是个好哥哥,它紧紧地拉住了ü。它们站一块变了一个整体。

  (出示y ü yu),好孩子们,你们发现了什么吗?

  2)学生自由发言。

  3)观察的真仔细。原来是因为热心肠的大y把小ü的眼泪擦去了呢!但小朋友们要记住没了眼泪还是ü,可千万不能错认成u。

  4、通过对整体认读音节yiwu的学习,哪个小朋友可以想一想yu的名字应该怎么读呢?

  1)指名读yu。这样不用拼读的音节,我们都把他们叫做“整体认读音节。”

  2)看,这就是我们今天认识的三个整体认读音节宝宝,它们也是小朋友进入小学以来第一个认识的音节宝宝,大家可要牢牢记住它们哦!老师有一首小儿歌可以帮我们好好地记住这几个整体认读音节宝宝,先听师读,再逐句教,最后齐读。

  5、指名开火车辩读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的发音规则。

  (二)我会认

  1、有时候记住了名字还有可能认错人,孩子们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字母宝宝的模样呢?

  2、学生自由发挥,可以结合书写的形来记忆,也可以联系生活中的事物记忆。

  3、老师还有一个更有趣的方法来认识它们。(举起双手)5个调皮的字母宝宝就藏在老师的手里!

  1)听老师念起魔法的口诀:“手指手指变变变!”(手指比i形)这是……?你怎么认出它的呢?

  2)还想变吗?和老师一起说:“手指手指变变变!”(手指比u形)

  3)现在还剩下ü?手指手指变变变——比u形。这是谁?(根据学生情况进行灵活处理)(目的:找学生合作,区分u ü)

  4)学生区分后,与学生合作比出ü。

  4、学生积极动脑,自己尝试用手比出y w的形。

  5学生自己比一比,记住形。

  现在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变一变吧!记住ü要和小朋友合作哦!念儿歌和学生一起比iu ü y w。

  看,我们的小手充满魔力。

  (三)我会写

  1、过渡:你们真是一群聪明的孩子,一起可是字母宝宝们也玩累了,现在让我们一起把这几个字母宝送回家吧!

  2、(出示四线三格)这就是字母宝宝的家——四线三格。要想让字母宝宝住得舒服,就要做到:

  拼音格四条线,字母宝宝住里面。

  住上格的不顶天, 住下格的不踩地, 中格写满记心间。

  3、教学生正确书写iu ü y w

  1)翻开书P23仔细观察看看iu ü y w住在哪里?

  2)指名学生反馈观察结果。

  3)师先范写,生再抬手书空。

  4)完成学习单,描一个,写一个。

  5)反馈。

  四、总结

  1、好孩子们,现在回想一下,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总结:我们班的小朋友这节课的收获可真多呀!下节课还想和老师一起去和字母宝宝做游戏吗?我们下节课见。

  【板书】

  2.iu ü y w

  iy w

2、关联生活场景 识字说话并举 ——《zh ch sh r》(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zh ch sh r 》是一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针对新教材的特点,依据新课程的理念,教师在教学该课时力求语文课堂和生活相结合,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努力使枯燥单调的拼音课变得生动有趣。这节课的设计意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拼音、认识汉字的能力,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使其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一年级学生刚踏入校园不久,活泼好动,喜爱游戏,总是好奇地问这问那,热切地关注着周围的人和事。他们的新鲜感比较强,但是能保持注意力的时间却很短。如何使语文课更贴近生活?如何让学生在“乐”中学?带着这些问题,笔者进行了如下的设计与思考。

关联生活,牢记生字词

  相比开门见山的复习导入,童话的形式更能为一年级学生所接受。教师先用小兔采蘑菇的故事带领学生步入课堂,既复习整体认读音节,又把词语的教学串联起来,使课堂更具整体性。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桌”字(课桌、书桌、讲桌……)和“纸”字(彩纸、白纸、毛边纸……),通过小组读、开火车读等方法,牢牢记住这两个生字的音和形。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感受到语文与生活同在,它的外延与生活外延相等。

结合生字,巧编课中操

  一年级学生刚刚踏入校园,可持续注意力只有20分钟。如何让孩子保持注意力的连贯性呢?遵循低年级孩子心理发展规律,在课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教师可以停一停,和学生一起读读儿歌,做做动作,缓解学生的学习疲劳,调节课堂的气氛。教师精心设计了能与生字“桌”“纸”联系起来的课中操,配合音乐,进行识字教学,活跃了课堂气氛,巩固了识字效果。

由易到难,妙学绕口令

  绕口令《四和十》是本堂课教学的一大难点。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区分平翘舌音有一定的难度,更何况如此频繁地“四”“十”更替。因此,为了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心,扎实地练好平、翘舌的发音,教师由字到词,由词到句地逐步递进,将绕口令的教学形式变得丰富活泼。学生只有踏踏实实地读准每一个字,才能读好每一个句子。然后,在此基础上加快语速,才能把绕口令说得节奏鲜明,字字清晰。

教学过程

快乐复习,引入情境

  一、复习整体认读音节

  1. 创设情境:小兔采了一些蘑菇,想分给

  大猩猩一些。它来到大猩猩家,发现大猩猩家

  的门有密码,读出密码,门就会自动打开,可

  是小兔不会读,谁来帮助它?

  2. 认读音节。(PPT映示整体认读音节)

  二、复习三拼音节

  教师出示三拼音节卡片,学生认读。

【设计意图】从整体认读音节的复习入手,又复习了三拼音节,过渡到词语的学习,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新知。

借助语境,拼识结合

  一、拼识“擦桌子”

  1. 语境说话:你看见谁在干什么呢?(PPT映示课文插图)

  2. 拼读词组:(出示词卡:擦cā桌zhuō子zi)

  3. 联系生活:图上画的是大猩猩在擦桌子,你还看到过谁在哪里擦桌子呢?

  4. 认识桌子:桌子各种各样,小朋友们面

  前的就叫——课桌。

  老师上课用的是——讲桌。

  用来吃饭的桌子是——饭桌。

  放在书房里的是——书桌。

  桌子的用途可真大呀!我们再来看看:(PPT映示图片)

  它们的形状也各不相同,圆的就叫——圆桌;那这个是——方桌;你瞧!我们会议室里还有——长桌。

  5. 联想识字:小朋友们真厉害,我们的生活、学习都离不开桌子。瞧,这是古人用的桌子(板贴桌子图片、桌的古文字)这是古人造的“桌”字,我们该如何记住这个字呢?

  6. 教师小结:刚才,我们一起看看图,说说话,读读词语,认认字,我们就和“桌”字成了好朋友。

【设计意图】通过看图说话、联系生活、借助古文字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识记、辨析“桌”字的音、形、义。

  二、学习“折纸”

  1. 情境过渡:小朋友们,小兔把蘑菇送给了大猩猩后,又来到青蛙家,青蛙正忙着呢!你看见它又在干什么呢?(PPT映示课文插图)

  2. 说话提升:我看到了青蛙在折纸。它折成了______、______和______。

  3. 故事补充:《蔡伦造纸》。

  4. 链接生活:纸和笔、墨、砚统称为“文房四宝”,纸的用途可多啦!(出示实物)

  这是我们写作业用的——作业纸。

  这个是我们用来打印的——白纸。

  这是我们美术课上用的——彩纸。

  这是我们三年级以后写毛笔字要用到的——宣纸。

  生活中,我们还可以用纸做成纸袋、纸花、纸盒、纸杯……(PPT映示各种图片)

  小朋友们还可以和青蛙一起玩折纸游戏!(板贴折纸)

【设计意图】在生活中学生对“纸”已经有初步的了解,因此教学时让学生了解纸的来历、纸在生活中更广泛的用途,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纸”的认知,并巩固对“纸”字的识记。

读好绕口令

  一、情境过渡

  热心的小朋友们帮助小兔去给猩猩和青蛙送蘑菇,老师要奖励乐于助人的你们一则绕口令。

  二、读好绕口令

  1. 读好字词句。

  单个读。(出示词卡:四、十)

  排队读。(出示词卡十四、四十)

  读好句子。(出示:四是四,十是十)

【设计意图】平、翘舌音对比练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分辨两者的发音,掌握发音要领。由字到词、由词到句的递进练习,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能更好地调动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加速练习:其实,读好绕口令首先要读准,然后要加快速度,接下来请小朋友先自己练一练,读一读,读通顺了以后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然后两个人比一比谁读得速度快。

  3. 学生展示。

  4. 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复习了声母“zh、ch、sh、r”和韵母相拼的音节,借助古文字,结合插图认识了“桌、纸”两个字,还掌握了学好绕口令的本领。课后,小朋友们可以自己折一折、说一说、读一读,和其他同学比一比。

3、汉语拼音2《 i u ü y w》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i u ü y w》公开课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根据一年级学生直观、形象思维占主体的特点,本教案设计,教师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具创设情境,把学习拼音字母寓于故事情境之中,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浓厚兴趣。同时,配上相应的朗朗上口的“语境歌”,帮助学生学习,化难为易。此外,教师还根据一年级学生好玩好动的特点,以游戏为载体,把拼音学习和游戏有机地结合起来,营造趣味课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动参与、积极活动的状态,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拼音卡片、画有四线格的小黑板、录音机、情境设计图。(教师)

  2.拼音卡片。(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揭示新课

  1.卡片复习单韵母ɑ、o、e及其四声。

  2.教师揭题: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三个拼音朋友,单韵母i、u、ü,希望每个小朋友仔细看、认真听、正确念、牢牢记。

  设计意图:利用卡片复习单韵母ɑ、o、e及它们的四声,有利于对单韵母的巩固,更有利于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二、整体感知,欣赏图片

  1.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你们喜欢这个地方吗?能说说你的想法吗?(学生讨论、交流)

  2.谈话导入:这小院真美。你看屋前有一条清澈的小河,小朋友正趴在河边看小鱼吐泡泡。河里还有一只小乌龟悠闲地爬着。院子的周围种着许多树,院子中间还晾着一件衣服。多么温馨的小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看图,寻找图形与字形,图意与读音的相同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后面的读音记形奠定基础。

  三、图片引入,学习韵母

  1.教学单韵母i。启发学生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

  (1)学生观察,看图说话。

  (2)谈话引入:“衣服”的“衣”跟我们这节课要学的第一个单韵母i的发音相同。

  (3)听音、发音。教师示范发音,注意看清老师的口形。老师发音时牙齿怎么样?(学生观察)师生共同编顺口溜:牙齿对齐i i i。(齐读,开火车读)

  (4)记忆字形:i像什么呢?

  (5)教学i的四声。

  ①师:i和a、o、e一样,可以戴上四顶帽子。仔细看,i戴上帽子后和原来有什么不同?(出示:ī í ǐ ì)学生观察比较。

  ②出示多媒体课件:(儿歌)小i有礼貌,标调就摘帽。

  ③学生分组练习朗读i的四声。教师范读:ī这件衣服真好看!í咦!我的铅笔在哪儿?ǐ拿把椅子您请坐。ì你的意思我明白。

  (6)指导书写i。

  ①教师指导学生认识i的基本笔画。

  ②教师边范写边说笔顺:先在中格写小竖,然后在上格中间写点。写后请同学们说i的笔顺。

  ③师生共同练说书写韵母i的儿歌:中格写小竖,一点在上格。

  ④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同时纠正学生的写姿和执笔方法。

  2.教学单韵母u。

  (1)学生观察,看图说话:图上画着什么?

  (2)学生看插图说话,教师引出u:一只小乌龟在河里玩耍。“乌龟”的“乌”的读音里面就有u。

  (3)教师示范发音,学生听音,看口形。教学讲解:发u音,嘴唇拢圆,只留一个小孔,舌头向后缩,舌根抬起,发音口形不变。学生练习读单韵母u,师生共同编顺口溜:嘴巴突出u u u。(教师领读,学生集体读,教师指学生领读。)

  (4)教师引导学生记字形:图上哪个地方像u?(这只小乌龟像u形。)还像什么?(像只茶杯u u u。)

  (5)教学u的四声。多媒体课件出示:ū ú ǔ ù。

  ū第一顶帽子平平的,谁会念?火车呜呜叫ū ū ū。

  ú第二顶帽子上山坡,谁会念?没有就是“无”ú ú ú。

  ǔ第三顶帽子转个弯,谁会念?一二三四五ǔ ǔ ǔ。

  ù第四顶帽子下山坡,谁会念?我们爱公物ù ù ù。

  (6)指导书写u。

  ①教师边范写边说笔顺:先在中格写一个竖右弯,再写一竖。注意无论是竖右弯,还是竖,竖一定要写直。

  ②教师指导学生试编小儿歌:中格写一个竖右弯,再写一个竖,先弯后竖紧相连。

  ③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④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找出有代表性的问题,放在实物投影上大家评议。请同学们说说哪笔写得好?哪笔你觉得不太满意?应该怎样写?

  ⑤学生修改自己书写不满意的字母。

  ⑥再次展示,教师对写得好的、有进步的学生进行表扬。

  3.教学单韵母ü。

  (1)学生观察,看图说话:图上画着什么?

  (2)学生看图说话,教师引出ü:一条大鱼在水里吹泡泡。(出示:ü)

  (3)教师示范发音,学生看口形。

  ü的发音,舌位和i相同,只是嘴唇要撮成圆形,发音时口形不变。口形像在吹笛子。

  (4)记字形:u和ü的字形有点相同,又有点不同,谁来说说有什么不一样?教顺口溜:u上加点ü ü ü,小鱼吐泡ü ü ü。

  (5)练习u的四声。ü也戴上了帽子,(出示声调卡)谁愿意来当小老师?

  他姓於,ǖ ǖ ǖ。我吃鱼,ǘ ǘ ǘ。

  天下雨,ǚ ǚ ǚ。一块玉,ǜ ǜ ǜ。

  (6)指导ü的书写。

  ①教师引导学生看书上ü的笔顺,启发学生思考,先写什么,再写什么?观察两个“点”的位置。

  ②教师范写,强调两个“点”稍靠近一点,点写在靠下一点,在上格的下面。

  ③师生共同创编韵母ü的书写儿歌:竖右弯,连直竖,再写两点在上边。

  ④学生练习书写ü,教师巡视,表扬写字姿势、执笔方法好的同学,同时纠正学生的写姿和执笔方法。对书写不规范的同学进行个别辅导。

  ⑤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让学生欣赏书写好的学生作业。

  设计意图:教学拼音字母时,教师根据图和字母的结合展开趣味教学,另外,还根据主题图让学生练习说话,创编儿歌,把拼音学习和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游戏练习,巩固记忆

  1.利用卡片开火车读6个单韵母,可以打乱单韵母的次序。

  2.做“摘星星”的游戏。老师读一个带调韵母,请学生摘下写有相应字母的星星。

  设计意图:在游戏中巩固字母的发音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枯燥的字符“活”起来,引导学生记住字形。

  五、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1.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三个新朋友i、u、ü,不仅知道了它们的名字,还记住了它们的样子。

  2.请小朋友们回家后,把我们今天认识的三个新朋友读给爸爸妈妈听,并写给爸爸妈妈看。

  设计意图:归纳本课学习内容,梳理整合本课重点。把本课新知读给爸爸妈妈听,写给爸爸妈妈看,激发学生的展示欲望,巩固新知。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测,谈话引入

  1.ɑ、o、e、i、u、ü,它们6个兄弟是一家人,我们称它们为单韵母。

  2.教师出示卡片,开火车认读带调单韵母。

  3.导入新课:学校要召开家长会了,小i和小u的妈妈来了,你想认识她们吗?仔细看图,两个妈妈就藏在里面呢。(学生自己发现)师相机板书y、w。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声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两个声母。

  设计意图:用孩子的语言,用贴近生活的情景引入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i与y、u与w的联系与区别。

  二、图片引出,学习y、w

  1.学习声母y。

  (1)出示多媒体课件,观察教材23页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图上的什么像声母y的形状?(大树闪动。)教师引导学生说话,并引出y。

  (2)教学发音。

  ①教师示范发音,要求学生听清发音,观察口形,同时思考:声母y的发音与以前学过的哪一个单韵母的发音差不多?(单韵母i。)

  ②比较读,让学生听听两者有什么不同。声母y和单韵母i发音相同,但要读得轻些、短些。(教师范读、领读。)

  (3)教师引导学生编儿歌,记字形,掌握书写方法。学生创编儿歌:像个树杈y y y。教师讲解书写方法:y两笔完成,占中格和下格。学生描红,并在练习本上写3个。(教师巡视指导)

  2.教学声母w。

  (1)出示多媒体课件,观察图画,引导学生思考,图上的什么像声母w的形状?(屋顶闪动。)教师说话引出w。板书:w。

  (2)教学发音。教师提问:大w是u的妈妈,它们的读音很相似。你能根据老师刚才讲的y与i的联系与区别,说说声母w该怎么读吗?(w轻而短,u响而长。)

  (3)记字形。师生共同创编儿歌:屋子屋子w w w。

  (4)指导书写。教师讲解书写方法:w住在二层楼,由两个v组成,不能写得太宽,学生临摹(mó)大w。

  设计意图:教师以充满童趣的语言、直观的多媒体课件,赋予枯燥的字母以生命,学生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学生学习起来会更轻松,更快乐。

  三、游戏演练,拼读音节

  1.出示声母y、w,指名读。

  2.教师叙述:声母y和单韵母ɑ在交朋友,老师演示一下它们两音相碰成的音节,y―ā→yā(鸭),哪位同学能够当小老师领大家读一读?请学生分析声母和韵母各是什么?

  3.提示:拼读这个音节时,声母y要读得轻短些,韵母要读得响亮些,两音很快相碰连读成一个音节。

  4.拼读音节。

  (1)谁能将声母y和单韵母ā á ǎ à拼成音节?

  拼读:yāyáyǎyà。组词读:yā鸭子的鸭,yá牙齿的牙,yǎ哑巴的哑,yà亚洲的亚。

  (2)谁能把声母w和单韵母拼成音节读一读。组词读。

  设计意图:注重拼读练习,并联系生活情境,寻找拼读音节,加深记忆。

  四、故事导入,学习yi、wu、yu

  1.教师讲故事:有一天,i、u、ü三个小朋友要出去玩。(拿出卡片i、u、ü)可是它们年纪小,又不认识路,怎么办呢?它们就请大y、大w来带路。大y说:“好!我带你去!”大y带着小i一块儿走(将y卡片放在i前面),就成了音节yi。(多媒体课件出示:yi yi yi)大w带着小u一块儿走(将w卡片放在u前面),就成了音节wu。(多媒体课件出示:wu wu wu)小ü没人带,急得哭了,大y看见了,就对小ü说:“小ü妹妹别哭了。我带你去,快把两滴眼泪擦掉。”小ü听了,高兴地把眼泪擦掉,跟大y走了。(将y卡片放在ü前面,把ü上两点擦掉)这就成了音节yu。(多媒体课件出示:yu yu yu)

  2.学生认读整体认读音节yi、wu、yu及其四声。

  (1)明确整体认读音节。多媒体课件出示yi、wu、yu,教师讲解什么是整体认读音节。

  (2)教师示范。出示yī、yí、yǐ、yì,教师示范读,学生齐读。

  (3)学生练读。多媒体课件出示wū、wú、wǔ、wù和yū、yú、yǔ、yù,学生练习读,指学生读。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故事情景,使学生通过眼、耳等多种感官的参与,在愉快的氛围中识记了整体认读音节。

  五、快乐游戏,巩固新知

  1.猜音节游戏。

  老师拿出一张小图片说出一个字,请小朋友认真听,并找出相应的音节,然后当小老师领读。

  医生的医乌鸦的乌小鱼的鱼椅子的椅

  梧桐树的梧羽毛的羽阿姨的姨跳舞的舞

  玉米的玉宇宙的宇

  2.读音节,再用音节口头组词。

  3.小结:小朋友真能干,我们今天又学习了三个单韵母、两个声母、三个整体认读音节。现在请你自己再读读书上的拼音。《iuüyw》公开课教案设计

  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简单的游戏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教学反思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教学时,教师从学生的生理特点和接受能力出发,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1.把游戏引进课堂。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拼音教学如果形式单一,势必会让学生厌学。教师设计了多种生动的游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儿歌,识记字母。儿歌朗朗上口,适合低年级学生记忆。对于字母的发音方法,教师不是枯燥地讲解,而是运用儿歌引导学生发音。如发i时,教师请学生想想衣服的发音,然后请同桌、小朋友互相学一学。接着教学儿歌:衣服衣服iii。这样学生一听就会发音了,效果挺好。

4、繁华落尽见真淳 :《桂花雨》文本思考与第一课时设计简案

  (一)关于文本的分析

  《桂花雨》是五上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语文要素为“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情感的方法”

  从抒情方式来看,本单元的课文是有所差异的。《白鹭》中那种赞美喜爱的情感停留于白鹭本身,最为直接,《落花生》的抒情稍显复杂,虽然由花生出发到了对默默奉献的一类人的赞美,但仍然是从落花生的特点出发的。而到了《桂花雨》中,引起作者情感变化的不仅仅是桂花本身(桂花的香)更在于和桂花有关的事件(摇花乐)。而后者这种抒情也是本篇课文教学中的重点所在。这种事物特点+一件小事的模式也是我们写抒情类的散文时最常见,最自然的模式。

  从单纯的读者角度来说,本篇课文是我认为本单元最好的一篇,原因就在于这篇文章叙事自然,抒发情感真挚而能唤起人的共鸣。《白鹭》与之相比,美则美矣少了一份烟火气,《落花生》名为抒情,实则说理感悟则略显枯燥,至于《珍珠鸟》在贴近生活上,在抒情的技巧上虽然毫不逊色,但是却失却了自然,总给人一种文人气过强,强行拔高主题的感觉。

  (二)关于第一课时教学的设计

  下面是我对《桂花雨》教学第一课时的一些设想

  板块一:导入

  出示课题《桂花雨》提问,通过预习,你知道桂花雨其实就是谁做的什么事情,引出对作者琦君的介绍。介绍完后过渡:让我们一起走进琦君的《桂花雨》

  板块二:梳理课文

  ppt出示课文的第12自然段,指名学生朗读,朗读后提问,通过刚刚同学的朗读,你知道了作者喜欢(。 )喜欢它的(。 )

  (1)过渡,那么桂花的香味有多么浓郁呢?ppt出示意课文的三四自然段(将第三自然段作虚化处理)先出示课文第四自然段第一句“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2)相机教学生字“浸”字。

  a,联系生活,提问:你把什么浸在什么里面?手浸在水里,那么你的手边就全部是水。课文中说邻居家全部浸在桂花香里,也就是说他们周围都是?这个香味真的如作者所说,太迷人了。指导学生想象画面,读好这段话。这样浓郁的桂花香味为了保存就需要(摇)否则就会被台风给(出示剩余34自然段)

  那桂花是怎么摇的呢,我们接着往下看,出示课文5-6自然段。

  默读后,抓住缠,乐和喊三个字了解摇花的过程,体会作者期盼到开心再到完全沉浸其中的情感。结合桂花可以制作食物,读出快乐的意味

  因此,当我们搬到杭州市,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 我自然而来就想起了香气浓郁的桂花,想起了童年的摇花乐。

5、《12 ɑn en in un ün》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学会前鼻韵母ɑn、en、in、un、ün,能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学会整体认读音节yuɑn、yin、yun。

  2.学习声母与前鼻韵母组成的音节,能正确拼读。读准三拼音节,复习ü上两点省写规则。

  3.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朗读韵文,了解看图时的方位顺序。看图读儿歌。

  4.认识“山、田、左、片、右、风、云、她”8个生字,并能在一定的语境中使用。

  【教学重点】

  前鼻韵母的发音、整体认读音节的识记、声母和前鼻韵母组成音节的拼读以及认字。

  【教学难点】

  三拼音节的拼读。

  【学情分析】本地学生方言较重,尤其对前后鼻音不分,所以本节课教学重点要让学生尽量纠正方言中的读音,养成规范的发音习惯。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声母。

  2.复习复韵母ɑo、ei、ui、ɑo、ou、iu、ie、üe,特殊韵母er及音节。

  3.导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2课,认识几个前鼻韵母朋友。(板书:ɑn、en、in、un、ün)

  4.了解前鼻韵母。

  (1)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它们都是由一个单韵母和前鼻尾音-n组成的)。

  (2)这五个韵母后面都有-n,这个-n,不是声母n,只表示鼻音。发音时摆好发“n”的准备,舌尖顶住上颚的前部,让气流从鼻孔出来。(教师用手势演示。)因此,这样的韵母叫前鼻韵母。领读“前鼻韵母”2遍。

  二、学习前鼻韵母ɑn及整体认读音节yuɑn

  1.学习前鼻韵母ɑn

  (1)出示插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天安门)谁知道天安门?给大家说说。如:天安门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真大。我爱北京天安门。

  师:“天安门”的“安”读得轻短一些就是前鼻韵母ɑn的发音。

  (2)师示范读,讲发音方法:把嘴张大,摆好a的口形,马上用舌尖顶住上腭的前部,使气流从鼻孔出来,也就是n的尾音。

  (3)学生练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前鼻韵母ɑn的四声练读。

  a.ɑn是前鼻韵母,也有四声,在谁的头上标调呀?回顾标调规律。

  b.打乱顺序开火车读。

  c.ɑn可以独立成音节,用来给汉字注音:ān天安门、安静、鹌鹑;àn河岸、按时、黑暗……

  2.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uɑn

  (1)出示插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圆圈)

  师:“圆圈”的“圆”读成一声,读得轻短一些就是整体认读音节yuɑn的发音。(出示:整体认读音节yuɑn。)

  (2)师示范读,学生练读。

  (3)练读整体认读音节yuɑn的四声。

  (4)组词。(鸳鸯、冤屈,元旦、圆圈、原来,远近、远方,医院、愿望……)

  三、学习前鼻韵母en

  1.出示插图:图上画的是什么?(一个人在摁门铃)

  师:“摁门铃”的“摁”读成一声,读得轻短一些就是前鼻韵母en的发音。

  2.师示范读,讲发音方法:先发e,马上用舌尖顶住上腭的前部,使气流从鼻孔中出来。

  3.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前鼻韵母en的四声练读。

  a.en是前鼻韵母,也有四声,在谁的头上标调呀?

  b.打乱顺序开火车读。

  c.en可以独立成音节,用来给汉字注音:ēn恩惠、恩师、鹌鹑;èn摁门铃、恩倒……

  四、学习前鼻韵母in及整体认读音节yin

  1.学习前鼻韵母in

  (1)出示插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小兔在树阴下乘凉。)

  师:“树阴”的“阴”读得轻短一些就是前鼻韵母in的发音。

  (2)师示范读,讲发音方法。(见资料袋)

  (3)学生练读。

  (4)前鼻韵母in的四声练读。

  a.in是前鼻韵母,也有四声,在谁的头上标调呀?

  b.打乱顺序开火车读。

  2.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in

  (1)图上的“树阴”的“阴”的读音不能用in来注音,谁知道原因?(小i不能打头)那可怎么办呀?(在in的前面加上大y就可以了)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整体认读音节yin。(出示)

  (2)指导读,学生练读。

  (3)整体认读音节yin的四声练读。

  (4)组词。(阴天、因为、音乐,银行、白银,引开、饮料、隐蔽,脚印、印刷……)

  (5)比较整体认读音节yin与前鼻韵母in

  a.读音相同。

  b.字形相近。整体认读音节yin前面有大y,in前面没有大y。

  c.用法不同。整体认读音节是独立的音节,不再和其他声母组成新的音节;鼻韵母in不能自成音节,必须和声母一起组成音节。

  五、学习前鼻韵母un

  1.出示插图:图上画的是什么?(蚊子)

  2.师:“蚊子”的“蚊”读成一声,读得轻短一些就是前鼻韵母un的发音。

  3.师示范读,讲发音方法。

  4.学生练读。

  5.前鼻韵母un的四声练读。

  a.un是前鼻韵母,也有四声,在谁的头上标调呀?

  b.打乱顺序开火车读。

  六、学习前鼻韵母ün及整体认读音节yun

  1.学习前鼻韵母ün

  (1)出示插图:图上画的是什么?(白云。)

  师:“白云”的“云”读成一声,读得轻短一些就是前鼻韵母ün的发音。

  (2)师示范读,讲发音方法。

  (3)学生练读。

  (4)前鼻韵母ün的四声练读。

  a.ün是前鼻韵母,也有四声,在谁的头上标调呀?

  b.打乱顺序开火车读。

  2.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un

  (1)图上的“白云”的“云”的读音不能用ün来注音,谁知道原因?(小ü不能打头)那可怎么办呀?(在ün的前面加上大y就可以了,但是ü上的两点要省略)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整体认读音节yun。(出示)

  (2)指导读,学生练读。

  (3)整体认读音节yun的四声练读。

  (4)组词。(头晕,白云、云南、均匀,允许,运动、韵母……)

  (5)比较整体认读音节yun与前鼻韵母ün

  a.读音相同。

  b.字形相近。整体认读音节yun前面有大y,ün前面没有大y。yun中ü的两点省掉了。

  c.用法不同。整体认读音节是独立的音节,不再和其他声母组成新的音节;鼻韵母ün不能自成音节,必须和声母一起组成音节。

  七、指导书写

  1.观察前鼻韵母ɑn、en、in、un、ün,说说占格位置。

  2.教师范写,强调两个字母要写紧凑。学生观察。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同时纠正学生的写姿和执笔方法。

  4.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学生书写情况,进行评改。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课

  1.复习前鼻韵母ɑn、en、in、un、ün及四声。

  2.听音,说说是哪个韵母,是第几声。

  安全()黑暗()恩情()摁门铃()

  3.复习整体认读音节yuɑn、yin、yun及四声。

  4.复习声母。

  二、学习声母与前鼻韵母ɑn、en、in、un、ün组成的音节

  1.学习声母与前鼻韵母ɑn组成的音节。

  (1)出示声母d t n与ɑn组成的音节:

  d / dɑn

  t—ɑn→tɑn

  n / nɑn

  (2)拼读练习:指名读、抽读、领读、比赛读。

  (3)带声调练习拼读,组词。

  2.学习介母是u和ü的三拼音节。

  (1)出示:

  ɡ/ɡuɑn

  k—u—ɑn→kuɑn

  h /huɑn

  a.学生试着拼读——同位互拼。回顾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b.拼读练习:指名读、抽读、领读、比赛读。

  c.四声练习,组词。

  (2)出示:

  j /quɑn

  q—ü—ɑn→juɑn

  x /xuɑn

  a.学生试着拼读——同位互拼。

  b.j q x与ü组成音节要注意什么?(复习j、q、x跟ü组成音节省写ü上两点的规则。)

  c.拼读练习:指名读、抽读、领读、比赛读。

  d.四声练习,组词。

  3.学习声母zh ch sh与en组成的音节

  (1)出示:

  zh / zhen

  ch—en→chen

  sh / shen

  (2)拼读练习:指名读、抽读、领读、比赛读。

  (3)带声调练习拼读,组词。

  4.学习声母b p m与in组成的音节

  (1)出示:

  b / bin

  p—en→pin

  m / min

  (2)拼读练习:指名读、抽读、领读、比赛读。

  (3)带声调练习拼读,组词。

  5.学习声母ɡc ch与un组成的音节

  (1)出示:

  ɡ—un→ɡun

  cunchun

  (2)拼读练习:指名读、抽读、领读、比赛读。

  (3)带声调练习拼读,组词。

  6.学习声母j q x与ün组成的音节

  (1)出示:

  j / jun

  q—ün→qun

  x / xun

  (2)学生试着拼读——同位互拼。

  (3)j q x与ü组成音节要注意什么?(复习j、q、x跟ü组成音节省写ü上两点的规则。)

  (4)拼读练习:指名读、抽读、领读、比赛读。

  (5)带声调练习拼读,组词。

  三、看图读音节词语

  1.出示图片认识:转笔刀、字典、文具盒、铅笔、圆珠笔、写字本。

  2.出示音节词:

  zhuàn bǐdāozìdiǎnwén jùhé

  qiānbǐyuán zhūbǐxiězìběn

  (1)拼读练习:指名读、抽读、领读、比赛读。

  (2)着重指导读准音节zhuàn、diǎn、xiě、qiān。

  3.拓展:

  (1)找出声母、两拼音节、三拼音节、翘舌音节、平舌音节、整体认读音节等。

  (2)说话练习。

  (3)说说你知道的其它文具或学习用品。

  四、布置作业

  1.练读音节。

  2.复习j、q、x跟ü组成音节省写ü上两点的规则。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前鼻韵母ɑn、en、in、un、ün及四声。

  ⒉复习整体认读音节yuɑn、yin、yun及四声。

  ⒊复习有关音节。

  二、看图认字读韵文

  1.出示课文插图:

  ①远处有什么呀?(山)点击可件在山的位置出示“山”字。

  指导观察“山”图和“山”字的共同之处。

  ②近处有什么呀?(田地)点击可件在山的位置出示“田”字。

  指导观察“田地”图和“田”字的共同之处。

  (让学生看看“山、田”和图中的山、田像不像,体会象形字的特点。)

  2.出示韵文

  ①学生自由读,借助拼音把韵文读通顺。(韵文中的音节学生都要会拼读)

  ②指名读,正音。强调平翘舌和整体认读音节。韵文中有许多含前鼻韵母的音节,重点拼读。

  ③示范读,领读、齐读,分组读。

  ④试背。

  3.为什么说“一座座山”而不说“一座山”?为什么说“一块块田”而不说“一块田”?

  4.学习生字:山、田、左、右、片。

  ①认读,借助拼音,读准翘舌音“山”、平舌音“左”。

  ②识记“山、田”,借助图记忆。

  ③识记“左、右”。(比较记忆让学生举举左手、右手,再来指指图上哪边是左,哪边是右,知道韵文是从左说到右的。)

  ④怎样记住“片”字?文中“一片”指什么?“一片”还可以和谁叫朋友?(一片云、一片叶子……)

  ⑤引导“一座果园”:如果果园很大,也可以说一片果园。

  ⒌巩固生字:组词,造句。

  三、认读字词读儿歌

  1.出示儿歌《登山》,自由练习读,说说儿歌中红色音节有什么特点?(带有刚学过的前鼻韵母的音节。)

  2.指名试读,体会这首儿歌的韵律美。句尾都压“ɑn”韵。

  3.找找前鼻韵母音节和整体认读音节,并多练习读。

  4.出示生字,想办法记住。

  引导学生比较辨认“她—他”:读音相同,左边部分不同。(告诉学生“他”左边是单人旁,用于指男的;“她”左边是女字旁,用于指女的。)再看登山图,指指谁用“他”,谁用“她”,说说为什么?

  5.生字组词。

  6.巩固朗读,背诵。

  四、拓展巩固

  1.比一比,读一读,看谁分得清。

  ɑi—ɑn—ɑoou—un—ünen—ei—er

  2.拼一拼,读一读。

  yàn zìdàsuànxuěrénhǎi tún

  hǎi jūnsēn línlún chuánzhuàn yǐ

  3.读一读,比一比。

  左—在山—出他—她有—右

  4.照样子填空。

  (1)mǐ—(m)—(ǐ)

  bān—()—()hěn—()—()

  sū—()—()chún—()—()

  qun—()—()

  (2)jiā—(j)—(i)—(ā)

  xiē—()—()—()zhuàn—()—()—()

  juǎn—()—()—()ruò—()—()—()

  《ɑn en in un ün》教学反思

  本课有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复韵母ɑn en in un ün。第二部分是拼音练习。第三部分是看图借助汉语拼音认字读韵文。第四部分是一首儿歌,配有图画。教学本课时,我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拼读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主要是抓住以下几点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景,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教学新课时,我利用课件上的插图,让学生说出图上是什么地方,再让学生说句子,最后引导他们说出今天要学的韵母。例如:第一幅图是天安门,出示的句子是:“我爱北京天安门”。“安”的音节中就有今天所学的韵母。大部分孩子能试着读,就是读音不够标准。我先让他们听老师读,再让他们互读,最后听老师总结读法再读,再让孩子们以齐读、个别读的方法来发现他们的读音再纠正他们!读的好的我及时给予了表扬,并奖励了小奖章,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我想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还会多表扬孩子,让他们树立信心。

  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前鼻韵母的发音是本课的难点。前鼻韵母由韵母和鼻尾音-n组成,发-n时,要用舌尖抵住上牙床,软腭下垂,让气流从鼻腔透出。在本课掌握an en in un ün的发音中,我先让学生自己试读这几个韵母,思考发音规律,然后再进行同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中相互进行讨论,互相学习,掌握发音规律。学生间通过互相交流,互相帮助。学生学习得快,掌握得好。在检测时,发现学生个个都能准确地读出读音。在自主合作学习中,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得到提高。

  三、利用游戏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激发学生从事学习的动力。爱玩,爱活动是孩子的天性。在课堂中,为了加强学生对前鼻韵母an en in un ün的掌握,我设计了一个巩固环节,让学生说出自己或他人姓名中带有今天学的韵母的音节,学生都很积极的去思考,都想把自己的发现第一时间里告诉同学,被说到的同学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在玩中,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学得比较扎实,使课堂变成学习的乐园,学生对学习会更感兴趣。

  当然,在教学中,我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如:课堂时间设计不太合理,在巩固环节学生进行回答时,课堂显得有点乱。这些,都是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提高,努力改正的地方。

6、汉语拼音10《ao ou iu》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汉语拼音10《ao ou iu》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⒈学会复韵母“ao、ou、iu”及其四声,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⒉学习声母与“ao ou iu”组成的音节,能准确拼读音节。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复韵母“ao ou iu”的发音及其四声。

  2、能区分复韵母iu和ui。

教学过程:

一、

  1、卡片出示六个单韵母,请生看师的口形,猜一猜读的是哪一个单韵母。

  2、玩摘苹果游戏复习复韵母ai ei ui。(课件出示)

  导入:单韵母的本领可真大呀!除了能组成“ai、ei、ui”外,还可以组成另外的新朋友呢!想不想跟他们交朋友啊?(板书课题)

二、

  1、教学复韵母ao。

  (1)看插图说话引出ao:图上画着什么?(奥运会的标志:奥运五环)你知道2008年的奥运会在哪儿举行吗?

  (2)领读:“奥运会”,复韵母ao 就是“奥”的第一声。板书:ao。

  (3)ao怎么读呢?

  教师示范读ao,学生观察老师的口形和发音,(指导:先发a音,紧接着向o音滑动,a重o轻,就成了ao。),自己试读、让好的学生领读、齐读、指名读。

  (4)现在老师要为ao戴上四顶声调帽子,想一想我该把帽子戴在谁的上面?老师这里有一个口诀可以来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课件出示标调歌,后课件出示ao的四声)

  凹凸āo āoāo 熬药áo áo áo 棉袄ǎo ǎo ǎo 骄傲àoào ào

  (5)ao,很喜欢交朋友,瞧他和声母手拉手组成了音节,你会拼吗?

  zao sao shao yao

  2、教学复韵母ou。

  (1)看插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图上画的是藕。)谁能把ǒu改成第一声来读一读,出示:ou。

  (2)看老师示范念ou,说说口形是怎样变化的?(先发o音,很快地向u滑动,o重u轻。)

  (3)教师领读、指名读、齐读

  (4)ou的声调帽子又该怎么戴呢?(出示课件)

  海鸥海鸥ōu ōu ōu óuóuóu,真奇怪 莲藕莲藕ǒu ǒu ǒu怄气怄气òu òu òu

  (5)同样的我们的ou也很喜欢和声母交朋友,(课件出示)拼读lou zouzhou you

  3、教学复韵母iu。

  (1)看插图:图上画着谁在干什么?(人们在水池里游泳。)游泳的“you”含有“iu”的音。出示:iu。你会读吗? (发音时,先摆好i的口形,然后向u过渡,形由扁到圆就发出iu的音。)指名读,齐读。

  (2)你会给“iu”标调吗?请学生上台标声调。

  (3)(课件出示)课间操,拍手歌,四声练习:

  iū, iū, 什么iū, 努力学习要得优。

  iú,iú , 什么iú ,鱼儿鱼儿水里游。

  iǔ, iǔ, 什么iǔ, 你是我的好朋友。

  iù,iù , 什么iù ,上下楼梯要靠右。

  (4)iu和ui的比较

  我们该怎么去区别他们俩呢?(指导游戏,师分别拿着i、u的卡片,交换位置,让学生来认。)

  (5)老师今天也请来了iu的几个好朋友,快来看一看吧(课件出示)拼读:jiu niu liu 。

三、指导书写ao ou iu

  我们已经认识了ao ou iu,会念他们的名字了,现在我们把他们送回四线格家里好不好?

  1、(课件出示),边观察边想一想在四线格中书写ao ou iu要注意些什么呢?

  2、师范写,生书空练习。

  3、生练习在拼音格中书写。

四、巩固练习

  1、教师带领学生说顺口溜:a和o在一起,ao ao ao,o和u在一起,ou ou ou,i和u在一起,iu iu iu。

  2、今天这节课大家学得很认真,我们认识了三个复韵母朋友:ao、ou、iu,让我们再一起念一念他们的名字吧。

五、作业设计

  1、把今天认识的三个朋友介绍给你的爸爸妈妈。

  2、ao ou iu 各写一行。

  本以为一节课肯定能把ao ou iu教完,可是真正实施下来,结果差强人意。

  问题主要出在复韵母iu和ui的区分上。特别是将这两个韵母和声母相拼时,学生就更容易混淆了,拼读起来很成问题。在拼读书上配有插图的音节时,我发现许多学生是边看插图边猜读的。我赶紧改变教学策略,先让学生看图读音节,再将图遮起来直接让学生拼读音节。没想到之前不少滥竽充数的学生这下紧张起来了,开始用心拼读音节了。

  其实,想要区分复韵母iu和ui最好的办法是从发音入手,只要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发音,就不会将它们混淆了。我一遍遍地讲解着,第一个单韵母读得重,再滑向第二个单韵母,第二个单韵母读德轻一点。但孩子们可能不太理解,还是有部分孩子貌似云里雾里。于是,我临时调整教学方案设计了一个小游戏:用学过的单韵母“i”、“u”自由组合,你会组合成哪些复韵母,请读出来,并说说他们的区别。这个“找朋友”的游戏孩子们挺感兴趣,参与积极性很高,我还教给学生一首儿歌“i在前u在后iu iu iu”,“u在前i在后ui ui”。识记“iu”和“ui”,所以再来区分“ui”和“iu”就容易得多了。

7、九下‖《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

  一、第二段:类比

  邹忌与徐公比美的事情里领悟到了什么呢?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我的妾认为我美,是畏惧我;我的客人认为我美,是有求于我。

  同样都是老婆,为什么妻和妾的情感差异这么大呢?这就涉及到中国的一些传统文化了。妻与妾的地位差别,在我们曾学过的某篇课文里也有出现,是哪一句?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他发现妻、妾、客都说了假话。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说就是———蔽。还悟到了齐王治国时也受蒙蔽了。

  在邹忌眼里, 他认为齐王治国在哪些方面与自己比美是相似的呢?

  自古以来, 讽谏君王, 是冒险的事。多少忠臣义士, 尽忠进谏, 结果反遭迫害。《卦神榜》中的比干, 他向纣王进谏三天, 结果被剖腹挖心;司马迁只是向着李陵说了几句公道话, 就被汉武帝处以宫刑;即使是唐太宗那么贤明的君主, 面对魏征的直言进谏, 好几次都动了杀心。设想一下, 邹忌入朝就说:齐王您真是糊涂呀, 您一直都被蒙蔽了!邹忌会有怎样的结局呢?

  邹忌是如何做的?关键在于邹忌懂得说话之道,他把家事与国事之间相同的地方拿来作比较, 从而得出它们在其他的方面也是相同的,这种委婉的方式让齐王容易接受。同学们, 这种方法就叫做类比说理 (师板书:“类比”) 邹忌用这种类比说理的方法来委婉地规劝齐王的方式, 就叫做什么?

  也是标题里的“讽”。

  有人称赞邹忌能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也有人认为他的劝谏“并无讽王纳谏字句”,妙在“蕴藉”。邹忌能劝谏成功,源于他哪些重要的个人素质?

  邹忌勇敢、智慧, 善于思考, 有着忧国忧民的情怀。

  ✦

  邹忌 (约前385-前319) 战国时齐国大臣。本是个普通的读书人, 运用自己的才智以鼓琴游说齐威王, 被任相国。历事齐桓公、齐威王、齐宣王三朝, 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

  ✦

  尹明耀先生在《士与中国传统文化》中说:战国时代的“士”, 大都能“以天下为己任”, 忧于时、忧于世、忧于君、忧于民。他们考虑着如何使天下太平, 人民安居乐业。

  二、第三段:比较

  1、比较讽、刺、谏、谤、讥

  邹忌能劝谏成功,还有哪些重要的因素?让我们看看第三段。

  在课文第三段齐王下令的内容里还有几个字, 跟“讽”的意思相近, 请同学们高声读“齐王令”的内容, 并把它们圈出来。

  刺、谏、谤、讥

  谁能结合句子内容或生活实际说说这几个字的意思?

  这四个字都有批评、规劝、进谏的意思。既然这样, 那能不能把题目换一下, 换成“邹忌刺齐王纳谏”, “邹忌谏齐王纳谏”, “邹忌谤齐王纳谏”, “邹忌讥齐王纳谏”呢?动手查字典探讨一下。

  “刺”、“谏”、“谤”、“讥”的意思,这四个字所表现的劝谏方式哪一个最不容易让人接受?

  可它们分别对应的是怎样的奖赏?而且王要求怎样刺?怎样谏?

  在王的命令里, 没有用“讽”, 为什么呢?

  意味着齐王虚心纳谏,有改正缺点的勇气,有振兴国家的决心。

  由此可见, 齐王是个怎样的君王?

  英明果断,胸怀宽广,明辨是非,知错能改,言而有信,广开言路,善于纳谏,是个明君。

  齐威王以善于纳谏用能、励志图强而名著史册。齐威王在位时期,任用邹忌为相,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进行政治改革,修明法制、选贤任能、赏罚分明、国力日强。经桂陵、马陵两役,大败魏军,开始称雄于诸侯。并礼贤重士,在国都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稷门外修建稷下学宫,广招天下贤士议政讲学,成为当时的学术文化中心。

  ✦

  ✦

  课文中哪句话表现了材料中“善于纳谏用能、礼贤重士、广招天下贤士议政讲学。”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谁能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情况?

  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为什么到后来没有人进谏了呢?

  通过列举人数的变化,暗示弊端已经彻底根除,齐国政治日益清明。齐王广开言路,纳谏除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概括出齐王纳谏除弊的深远意义。

  课文中哪句话表现了材料中“国力日强。”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有了善于纳谏的君主、有敢于进言的臣子,这样的齐国怎不会“不战而屈人之兵”?用课文里的话来说就是——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说理技巧

  如果你是一个劝谏者,你会用哪种方式劝谏齐威王?

  前一课齐威王“一鸣惊人”的故事中,淳于髡采取的方式是讽、刺、谏、谤、讥?

  从两个故事的结局看来,你觉得想要给人提意见,哪种方式更好?

  现在已是九年级冲刺时期,有的同学还是毫无紧张感,虚度光阴,你能否用类比的办法劝告一下这类同学呢?

  三、总结

  以史为镜可以明得失。读了这个历史故事, 你能不能从中获得一些有益的人生启示呢?

  1、一个人在受蒙蔽的情况下,是不可能认识到自己的,所以要保持清醒头脑,明辨是非。

  2、作为领导者应该保持清醒头脑,防止被表面现象迷惑,要广泛听取批评意见,及时发现和纠正自己的缺点。

  3、提出建议时要考虑方式方法,选择恰当的语言语气,抓住恰当时机,便于别人的接受、采纳,以提高建议的效果。

  4、一个人即使是普通公民,也应该积极向有关部门和上级领导提出意见和合理化建议,正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8、《b p m f》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案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汉语拼音教学要尽可能有趣味,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应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而“语文一旦与生活相联系,马上就能生动活泼起来”。本课教学设计根据这一理念,充分挖掘文本中b、p、m、f音形与学生熟悉的爸爸拄着拐杖上山坡,山顶矗立一尊大佛,小朋友玩捉迷藏(摸人)游戏等生活情景的契合点,把文本嫁接于丰富多彩、兴味盎然的生活之树上,对现有的文本进行“活化”处理,学生就会在喜闻乐见中轻松完成读准b、p、m、f这四个声母的音,掌握发音方法,认清形这个教学重点,突破与单韵母组成带调音节拼读教学难点,降低学习的难度,增强汉语拼音形象化,增强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

  课前准备:

  1.字母卡片、带调音节卡片。(师生)

  2.画有四线格的小磁力贴、配有课文插图的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游戏找朋友:10名同学书桌里藏有ɑ、o、e、i、u、ü和ɑ的四声卡片各一张,找到卡片的小朋友领读相应的拼音。

  2.看图引入新课。(多媒体课件出示教材插图)今天,我们随小明一起去爬山。请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3.指学生回答。

  预设:小明和爸爸正在爬山。爸爸背着一个大背包,手里拄着一根拐杖。山顶上有一尊大佛,山下有两个小朋友在门洞里做游戏。

  4.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轻松、愉快的游戏,既复习了旧知识,同时也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为学生学习声母b、p、m、f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奠定了基础。

  二、结合情境,学习b和p

  (一)学习声母b。

  1.课件出示菠萝图,引导学生观察:这是什么?你吃过吗?

  2.教师出示声母卡片b,指导学生:我们今天要学的b和“菠萝”的“菠”发音是一样的,不过它是声母,发音的时候要读得轻些、短些。

  (1)老师示范发音,学生观察、模仿、体会发音要领:双唇紧闭,然后嘴唇突然张开,吐气成音,读时要轻而短。

  (2)学生指名读,师正音。

  (3)学生思考:b像什么?

  (4)教师引读“听广播”,学生接读b、b、b。

  3.学习b和ɑ的拼读。

  (1)教师用卡片演示两音相碰过程,学生拼读,体会“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拼成一个音节:bɑ。

  (2)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男女生对读音节bɑ。

  (3)教师把教材第25页四幅插图贴在黑板上,学生观察思考:图上画了什么?(猪八戒手里拿着数字8,小白兔正在拔萝卜,一个箭靶,一座大坝。)

  (4)教师出示bā、bá、bǎ、bà四个音节卡片,指一名学生把它们放到合适的图画下面。

  (5)学生看图自由读、同桌互读、男女生对读、开火车读bā、bá、bǎ、bà四个音节。

  (二)学习声母p。

  1.课件出示图画,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小明和爸爸正在干什么。(他们在爬山坡。)

  2.教师出示声母卡片p,告诉学生上坡的“坡”读得轻些,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声母p的音。

  3.师范读,学生认真看口形双唇先紧闭,然后被气流冲开,听发音。

  4.学生领读、分男女生读,体会读时,要往外送气,气流较强。

  5.b、p对比读。教师用一张白纸放在嘴前,读b时白纸不动,读p时气流吹动白纸。让学生口对着手心试读,体会送气和不送气的不同。

  6.学生记忆形状,教师启发学生想象p像什么。

  7.学生自由回答。

  8.教师引读“上山坡”,学生接读p、p、p。

  9.游戏:猜口形。(同桌两个人,一个读声母,但不能出声,另一个通过口形、气流辨别读的是哪个声母。)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借助插图学习b、p,突破重点,使学生从“菠”“坡”两个常用词向声母发音过渡,易于掌握发音方法,记忆字形。同时加入开火车、猜口形的游戏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拼音的积极性,加深了对声母b、p音形的印象,降低汉语拼音抽象感。

  三、仔细观察,学习书写

  1.过渡:刚才,我们已经学会了b和p的读音,与它们交上了朋友。现在,我们来练习写一写,比一比谁写得漂亮,好吗?

  2.指导书写b。

  (1)引导学生先观察书中字母b的笔顺,在四线格中的位置,然后同桌之间互相说说自己的发现。

  (2)教师范写b,强调第一笔在上格的二分之一处起笔到第三条线停笔,第二笔占满中格。学生跟着老师书空。

  (3)学生仿写一个b,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4)教师选择一位同学书写的字母b在投影上进行展示,全体同学观察,说说有哪些地方写得好。

  3.指导书写p。

  (1)引导学生先观察书中p的笔顺和在四线格中的位置,然后同桌之间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

  预设:p的竖占中格和下格;p的半圆占中格。

  写声母p时先写竖,再写半圆,两笔完成。

  (2)教师范写p,强调第一笔竖从第二线处起笔,到第三格中间收笔,第二笔半圆与竖连接,占满中格。

  (3)学生仿写一个p,教师巡视。

  (4)教师选择一位同学书写的字母p在投影上进行展示,全体同学观察,说说有哪些地方值得自己学习。

  (5)学生结合点评再仿写两个p,争取写得比第一次好。

  4.比较观察声母b和p有什么不同,完成学生活动卡。

  预设:声母b的半圆在右下角,声母p的半圆在右上角。

  5.引导学生用打手势的方式表示两个字母,深入领悟二者在形上的不同。

  预设:学生把左手掌展开作为两个声母的竖,右手握拳当做半圆。

  6.课件出示儿歌“右下半圆bbb,右上半圆ppp”,学生齐读,结束全课。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从一开始就注意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认真书写、虚心改进的习惯,为今后的写字教学搭桥铺路,做好铺垫。

  四、小组合作,学习音节

  1.4人一组,组长拿出事先准备好的bǎ、bō、bǐ、bù、pá、pò、pí、pǔ八张卡片,组织小组成员练习拼读。

  2.拼读比赛。教师任意拿出bǎ、bō、bǐ、bù、pá、pò、pí、pǔ中的一张卡片,小组代表谁先读出就可给本小组加分,分数最多者获胜。

  3.学生开火车读bǎ、bō、bǐ、bù、pá、pò、pí、pǔ八个音节。

  4.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音节说一句话。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易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1.游戏《花儿朵朵开》,课件出示花朵图,学生认读花苞上的音节,每读对一个,花苞就变成一朵盛开的花。

  2.教师引学:这节课我们用上一节课学习b、p的方法认识声母m、f。教师板书课题——m、f,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人的初次记忆,只能在脑海中停留1~2天,再次记忆,也只能停留15天左右,只有一遍又一遍地去看,去记,才能牢牢地把知识记在脑海中。开课伊始,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引导学生复习,可以唤起学生认读音节的兴趣,提高学习的实效性,加深对旧知的印象,也为进一步习得m、f与单韵母组成音节拼读方法做好铺垫。

  二、借助图画,学习m、f

  1.学习m的读音。

  (1)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学生观察思考:两个小朋友在做什么游戏?姐姐藏在了哪里?(两个门洞后面。)

  (2)课件出示m,认识的学生领读。

  (3)教师根据学生认读时口形情况,示范读,重点强调:发m音时,先把双唇闭拢,把气堵住,舌后缩,气流从鼻子里出来,然后张开嘴,声带有些颤动。

  (4)学生根据教师讲解,抓住要领自由练习读m,体会发音方法。

  (5)学生开火车读m。

  2.记忆m的字形。

  学生齐读儿歌:两个门洞m m m。

  3.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基本笔画:右弯竖,学生跟着老师书空两遍,然后在四线格里仿写三个。

  (2)学生观察书中字母m的笔顺,弄清先写哪笔,再写哪笔,几笔写成,占什么格?

  (3)教师范写,强调m占中格,注意左边和右边的门洞要一样大。

  (4)学生练习书写两个,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4.学习声母f的音。

  (1)课件出示教材中山顶大佛的插图,学生观察思考:图中有什么?(山顶上有一尊大佛。)

  (2)学生借助“佛”的音练习读读f。

  (3)指名认读f。

  (4)教师重点强调:上牙轻轻地放在下唇上,让气流从缝中挤出,摩擦一下发出音。

  (5)学生根据教师讲解,抓住要领自由练习读f。

  (6)学生开火车认读f,教师个别指导。

  5.学习声母f的形。

  (1)同桌之间交流记忆f的方法。

  (2)课件出示儿歌:一根拐棍f f f,学生齐读。

  6.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基本笔画,学生跟着电脑书空两遍,然后在四线格里仿写三个。

  (2)学生观察书中字母f的笔顺,弄清先写哪笔,再写哪笔,几笔写成,占什么格?

  (3)教师范写,强调第一笔在上格的三分之一处起笔,写到第三条线停笔,第二笔横写在第二条线下边略低一点的位置上。

  (4)学生练习书写两个,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纠正学生的写姿和执笔方法。

  设计意图:拼音字母是抽象的表音符号,缺乏具体的内容,学起来枯燥无味,儿童往往会产生厌倦情绪。教学中采用儿童乐于接受的形式如图画、儿歌等,学生在由读到写的学习过程中,轻松自如,使学习过程快乐而富有情趣,使枯燥的内容形象化。

  三、同桌合作,学习音节

  1.教师课件出示mǎ、mō、mǐ、mù、fā、fó、fǔ七个音节,同桌之间一个同学拼读,另一个同学认真听,把有错误的地方纠正过来。

  2.指2~3名学生领读七个音节。

  3.学生赛读、开火车读七个音节。

  4.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音节说一句话。

  设计意图:此环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两拼音节拼读方法,引导学生快乐地学习新内容,在说话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四、看图说话,学习生字

  1.教师课件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画了谁?

  预设:图上画了爸爸、妈妈,陪着小女孩玩儿。

  2.教师出示“爸爸、妈妈”词语卡片,学生个别读,男女生对读,开火车读。

  3.识记“爸、妈”两个字。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发现“爸爸”“妈妈”两个词语第二个字读轻声。

  4.练习说话:你的爸爸、妈妈在家里喜欢做什么?

  设计意图:色彩丰富的图画,容易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熟悉的生活情境,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借助图画,降低了汉字的抽象感,增强学生识字的愿望。

  五、学习小结,课后激励

  1.今天我们又认识了四个声母家族的朋友,它们分别是b、p、m、f。同学们学习的可认真了!回家以后读给亲人听,好吗?

  2.放学回家以后,把你学会的拼音儿歌说给爸爸妈妈听。爸爸妈妈一定会夸奖你是一个聪明的好孩子。

  教学反思

  学习声母b、p、m、f时,因为大部分学生在学前班都学习过汉语拼音,所以大多数学生都能读准音,但是口形、发音位置不是很标准。课堂上,通过反复示范让学生认识发音方法。多种形式练习让学生体会发音的要领。如用白纸摆在口边发b、p两音,让学生形象直观地认识到b、p发音时气流强弱的对比。在记忆形状时,只有个别学生b和p分不清楚,于是,我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去区别b和p,学生们兴趣极高,有的说“像个6字bbb,9字反写ppp”,有的根据半圆的方向说“右下半圆bbb,右上半圆ppp”,为了让孩子更好的记住b和p的形状,我引导学生用打手势的方式(用自己的大拇指和食指做出b和p的形状)加强记忆,还有的学生用左手直接表示,左拇指朝上bbb,左拇指朝下ppp。学生的方法比我的更形象,好记,值得我学习,这样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左手时就会想到b、p的区别。那几个读错b、p的孩子很快认准了b、p,孩子们的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

4 d

  教案设计说明:

  汉语拼音是一串枯燥无味的字符,要想让学生学得快,掌握得牢,就要变无趣为有趣。而“游戏是孩子们快乐求知的源泉”。因此,在本教学设计中,教师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游戏情境,引导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再现脑中已有的生活经验,将所学新知识与已有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在头脑中建立起一座抽象汉语拼音符号与具体事物之间的桥梁。学生在“摘苹果”“分苹果”“捏字母”“送信”“摆一摆”等活动中,口、脑、手多种感官协同参与,轻松愉快掌握d、t、n、l四个声母的发音方法和字形,体会声母d、t、n、l和单韵母拼读的方法,懂得生活中我们要爱护花草的道理。

  课前准备:

  1.课件,拼音卡片,写有声母、韵母的房子图两个,写有6个单韵母和8个声母的信封图。(教师)

  2.橡皮泥。(学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复习导入

  1.摘苹果。出示一幅苹果树挂图,树上结着6个单韵母苹果和6个声母苹果。引导学生仔细看看:这些苹果分别叫什么名字?自己轻声读一读。

  2.请一名学生上来,把这些苹果摘下来,分成两盘,(出示两个有编号的空果盘图)再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分。

  预设:因为ɑ、o、e、i、u、ü是韵母,所以把它们放在1号盘子里,b、p、m、f、y、w是声母,所以把它们放在2号盘子里。

  3.开小火车读1号盘子里的单韵母。

  4.引导学生想一想:读声母时要注意什么?(声音要短。)

  5.指名读声母。

  6.引入新课:声母是个大家庭,它们共有23个兄弟呢!这节课,我们学习汉语拼音第4课中的4个声母d、t、n、l。

  设计意图:兴趣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因此,在检查复习时,为了避免简单、枯燥,创设了摘苹果的情境,学生从上课伊始,就被一种愉快和谐的气氛所陶冶、感染、激励,从而唤起学生对学习拼音的兴趣。

  二、图文结合,学习音、形

  1.课件出示字母d、t、n、l。

  2.指名试着读一读,然后提问:你们见过它们吗?

  预设:我在幼儿园里学过d、t、n、l这四个声母。

  我妈妈教过我d的读法。

  我问过奶奶t念什么。

  3.学生同桌互读d、t、n、l。

  4.学生个别读,教师相机讲解发音要领:发d时,感觉不到气流冲出。发t时,有较强的气流冲出。发n时,气流是从鼻腔出来。发l时,气流从舌头两边出来。

  5.教师出示d、t字母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d、t,教师及时纠正错误口形。

  6.学生捏着鼻子发l的音,体会气流从舌头两边出来;松开鼻子发n的音,体会气流从鼻腔出来。

  7.出示n、l字母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

  8.课件出示教材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了什么?

  预设:我发现图中立起来的鼓和旁边的鼓棒组成了声母d。

  跳舞的姐姐拿的伞把像声母t。

  舞台上艺术节的彩门像声母n。

  打架子鼓的小哥哥手中拿的鼓棒像声母l。

  9.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图画编一首字母歌。

  预设:敲小鼓ddd,小伞把ttt,

  一个门洞nnn,小鼓棒lll。

  10.课件出示儿歌,指名领读、同桌对读、男女生对读。

  11.引导学生说说还有什么方法能记住它们。

  12.课件出示d和b、p;n和m;t和f;l和i。引导学生比较每组字母之间有什么不同。

  13.课件出示“左下半圆ddd,右下半圆bbb,右上半圆ppp,小伞把ttt,一根拐棍fff,一个门洞nnn,两个门洞mmm,一根小棍lll”。学生自由读、同桌对读、小组对读。

  设计意图:这个部分的设计,巧妙地运用了“情境图”和“语境歌”。“语境歌”短小精悍,语言朗朗上口,富有童趣,学生易于接受,也乐于接受,一下子就把所学的字母同已有的口语经验和生活经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化难为易。另外,当单调的拼音字母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结合在一起时,学生就会愉快地记住拼音的样子。加上儿歌是孩子们自己参与编出来的,很有成就感,所以印象深刻。

  三、观察思考,学习书写

  1.指导学生观察书中d、t、n、l四个拼音娃娃分别住在四线格几楼。

  预设:d、t、l住在一格和二格,n住在二格。

  2.指导书写d。

  (1)课件演示声母d的笔顺,学生书空。

  (2)指名说说d的笔顺。

  (3)教师在四线格里范写d,重点讲解半圆要占满中格,竖从上格三分之二处起笔,到三线收笔。

  (4)学生在四线格内独立仿写两个d。

  (5)投影展示书写较好的范例,引导学生说说哪里值得自己学习。

  3.指导书写t、n。

  按照指导书写d的方法“教师范写——学生仿写——互相评价——再练写”指导学生书写t、n,引导学生注意每个字母的占格、笔顺、笔画位置等。

  4.学生独立仿写l。

  设计意图:书写在低年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此环节教师设计时分为三个层次,指导书写d时特别细致,从笔顺开始,再到每笔起、收笔位置,占格等,教师都做了一一的讲解;在指导书写t、n时,教师引导学生在观察、书空、仿写中渐渐掌握每个字母的书写要领及方法,让学生体会到细心观察在书写中的重要性;在书写l时,学生基本掌握观察方法,又由于这个字母比较简单,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练写。与此同时,在交流展示作品中,学生进一步体验到书写的乐趣。

  四、动手操作,巩固认识

  1.捏一捏。操作规则:学生利用手中的橡皮泥捏一捏今天认识的拼音娃娃,可以独自进行,也可以与同桌讨论合作。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活动。

  3.展示捏好的作品,请全体同学欣赏,结束全课。

  设计意图:独特的教学手段再次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饶有兴趣的欣赏、展示是对学生内在需求的最好馈赠。这种精神上的满足会成为学生记忆中永恒的财富。

  第二课时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游戏《送信》,教师把声母房、韵母房图贴到黑板上,引导学生替生病的马伯伯把写有声母d、t、n、l,韵母ɑ、e、i、u、ü的信,送到相应的房子里。

  2.指学生到前边逐一送信。

  3.集体订正后齐读拼音。

  4.引入新课,这五个单韵母与这四个声母相遇,又会组成哪些音节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d、t、n、l和单韵母的拼读。

  设计意图:游戏活动能唤起孩子学习的欲望和热情,有趣的“送信”游戏,一下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情绪高涨进入角色,愉快接受学习,在轻松的氛围中达到巩固复习旧知的目的。

  二、联系生活,学习拼读

  1.学习n的拼读。

  (1)教师拿出单韵母ü和声母n,组成音节nü,学生自由练习拼读三遍。

  (2)学生领读、小组赛读音节nü。

  (3)教师板书音节nǚ,学生借助打手势自由练习拼读一遍。

  (4)学生个别读、开火车读nǚ。

  (5)读这个音节时,你想到了什么?

  预设:我是一个女孩儿。

  妈妈是女人。

  姥姥有两个女儿。

  (6)引导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拼音卡片,摆一摆,看看声母n还能和剩下的单韵母组成哪些音节。

  (7)指名汇报。

  (8)课件出示ná、né、nǐ、nù四个音节,同桌对读,读错的多读几遍。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9)指名领读四个音节。

  2.学习l的拼读。

  (1)教师从房子图上拿出声母l,和单韵母ü组成音节lü,指3名同学试拼。

  (2)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个别读。

  (3)教师板书lǘ音节,学生借助打手势自由练习拼读一遍。

  (4)学生开火车读lǘ。

  (5)教师引导学生用lǘ说一句话。

  预设:爷爷家有一头小毛驴。

  毛驴在草地上跑。

  毛驴的叫声很大。

  (6)引导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拼音卡片,摆一摆,看看声母l还能和剩下的单韵母组成哪些音节。

  (7)指名汇报。注意:当学生提到l和o能组成音节时,教师要予以纠正,把正确的音节写在黑板的一角,但不用告诉理由。如果学生拼出了三拼音节,教师予以鼓励,但不做重点讲解。

  (8)课件出示lā、lè、lì、lù四个音节,学生个别读、领读、小组开火车读。

  3.学习d、t的拼读。

  (1)学生四人一组,组长任意拿出一张音节卡片,指名拼读,读对了其他组员跟读,读错了其他组员纠正,在规定的时间内读对多的组获胜。

  (2)课件出示dǎ、dé、dī、dú、tā、tè、tí、tú八个音节,指名读、男女生对读、开火车读。

  (3)用你喜欢的音节说一句话。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在通过生动有趣的说、讲活动,帮助学生将生活与拼音联系起来,让学生知道“生活即是课本,生活即是知识,学为了用,用为了促进学”这里设计的“用你喜欢的拼音说一句话”既训练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又让学生学以致用,体现了大语文观。

  三、学习生字,朗读儿歌

  1.课件出示“马路”“泥土”的图片,引导学生说说。

  2.课件出示带有音节的生字卡片“马、土、不”,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指名领读带有拼音的生字。

  4.教师出示不带音节的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读。

  5.教师范读儿歌。

  6.学生自由读儿歌,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音节请教老师或同桌。

  7.指2~3名学生朗读儿歌。

  8.男女生对读儿歌。

  9.齐读儿歌。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要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在教学汉字时,根据拼音是识字的手段,将学习拼音与识字有机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体会拼音在识字中的作用。

  教学反思:

  在教学d、t、n、l时,我努力选择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乐于被学生接受的学习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拼音的积极性,力求做到有情有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饱满热情。游戏是孩子们快乐求知的源泉,本课的设计中穿插了一些游戏,整堂课下来学生积极性很高,但有个别环节学生由于沉浸在游戏的快乐体验中,有些管不住自己,课堂稍显混乱,虽然我使出了浑身解数,但还是未见成效,游戏与知识之间如何更紧密的结合,才能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将是自己下一个思考的问题。

9、推测内心 初识孔明 ——五下《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资料了解背景,根据语言推测内心,明白“三天造十万支箭这么难,诸葛亮为什么主动立下军 令状”,体会诸葛亮神机妙算、将计就计的智慧,顾全大局的形象。

  进一步了解与课文中的人物有关的故事,期待读《三国演义》。

  【教学流程】

  一、回顾内容,晓因“神机妙算”而主动

  1.回顾内容。

  回顾第一课时内容: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赞扬或提示学生借本回题

  目“用奇谋孔明借箭”,简洁地说出故事经过。)

  小结:借助回目,抓主要人物,梳理主要内容,是阅读古典名著的常用方法之一。

  2.聚焦问题。

  呈现学生学完第一课时之后的疑问,把“三天造十万支箭这么难,诸葛亮为什么主动立下军令状”作为本课研究的主要问题。(板书:诸葛亮主动?)

  3.晓诸葛亮因神机妙算而主动。

  (1)默读课文,寻找原因。

  (2)学生汇报。

  预设:诸葛亮的主动是因为算到了天时——“大 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地利——“诸 葛亮那边船轻水急,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 及了”;人心——“鲁肃果然不提借船的事”“曹操一 定不敢派兵出来”。

  4.总结: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给咱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认为,诸葛亮的主动是因为他的神机妙算。(板书:神机妙算)

  【设计意图:巧借章回小说的回目,帮助学生简洁 地说出故事的经过。抓住主要人物,梳理主要内容,是 初步阅读古典名著的重要方法之一。让学生质疑,再 聚焦问题,激发其主动探究的愿望。学至目前,大多数 学生都认为诸葛亮是因为自己的“神机妙算”而主动, 这样的教学做到了从学生的原有认知出发。】

  二、推测内心,明因“将计就计”而主动

  1.过渡:诸葛亮的主动还有别的原因吗?也许,咱们可以从他和周瑜的对话中找到别的原因。

  2.指名读对话,发现心里有想法。

  (1)指名两个学生读对话。老师追问为什么是这样的语气(或表情)。

  (2)小结:看来,心里是有想法的。咱们的古典小说很少写人的内心,但我们可以从人物的语言推测其内心。(板书:语言—内心)

  3.根据语言,推测内心。

  (1)学生自由读对话,尝试推测周瑜和诸葛亮心里想了什么。

  (2)针对学生的困难出示两个“学习小伙伴”,示范“根据语言,推测内心”的方法:淤联系上下文;于抓住话语里的关键信息。

  伙伴 1:周瑜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 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读到这里,我联系下文“我吩 咐军匠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看来,周瑜的真正目的是 用计陷害诸葛亮!我推测周瑜心里想的是:哼哼,诸 葛亮,我让你一步一步进圈套!

  伙伴 2:诸葛亮说:“用箭最好。”读到这儿,我联系下文诸葛亮叮嘱鲁肃:“不能让都督知道。”看来, 诸葛亮很清楚周瑜的真正目的,我推测诸葛亮想的 是:你明知故问,是要用计害我!

  (3)合作学习,推测内心。

  ①明确要求。

  读一读:同桌分角色读对话。

  想一想:推测周瑜和诸葛亮的想法,同桌交流。

  写一写:做好批注。

  ②汇报:周瑜和诸葛亮各想什么。

  (4)口中的话风平浪静,其实内心波涛汹涌。明白了他们心里想的,再读对话。

  4.发现“步步紧逼”和“将计就计”。

  把周瑜的话连在一起自由读,想想他的内心,你 发现了什么?(板书:步步紧逼)请一名学生读周瑜的 逼问,一名学生读诸葛亮的回应。面对周瑜的步步紧 逼,听听诸葛亮的回应,想想他的内心,你发现了什 么?(板书:将计就计)

  5.总结:我们根据周瑜和诸葛亮的语言,推测他们的内心,发现诸葛亮的主动还因为周瑜的步步紧逼,诸葛亮才将计就计,主动立下军令状。

  【设计意图:根据语言推测内心是初步阅读古典 名著的重要方法之一。本环节的教学让学生联系上 下文,抓住话语里的关键信息,推测人物的内心,在 朗读、讨论中体会到面对周瑜的步步紧逼,诸葛亮将 计就计,十分智慧。】

  三、了解背景,悟因“顾全大局”而主动

  1.借助资料,了解历史背景。

  (1)还有别的原因吗?让我们走进历史。补充东汉 末年资料:三方人物关系图、战争局势图、三方兵力图 示和第 42 回、第 43 回中描写“曹军南下,刘备大败, 诸葛亮游说孙权联合抗曹,已达成联盟”的相关文字。

  (2)明确阅读资料的要求。殷自主阅读资料,思考:三天造十万支箭这么 难,诸葛亮为什么主动立下军令状?殷同桌讨论:我在(哪份)资料里读到……,我认 为诸葛亮主动答应还因为……

  (3)汇报:“我在(哪份)资料里读到……,我认为 诸葛亮的主动答应还因为……”

  2.作比较,悟顾全大局。

  (1)引导:同学们阅读资料,发现孙权、刘备达成了联盟。作为同盟,共同抗曹才是正事儿。周瑜、诸葛亮分别在干什么?这一比较,你有什么发现?(板书:顾全大局)

  (2)小结:借助资料,了解历史背景,我们发现了诸葛亮的顾全大局。(板书:资料—背景)

  3.小结,再读对话。

  (1)小结主问题:

  “三天造十万支箭这么难,诸葛 亮为什么主动立下军令状?”我们借助资料,了解背 景,发现最重要的原因是诸葛亮“顾全大局”。我们根 据语言,推测内心,发现周瑜在步步紧逼,所以诸葛 亮“将计就计”,主动立下军令状。当然,少不了他自 己的“神机妙算”。

  (2)小结方法:借助资料了解背景,根据语言推测内心,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读懂人物。(板书:人物)

  【设计意图:借助资料,了解背景,是初步阅读古 典名著,特别是《三国演义》这部历史演义小说的重 要方法之一。学生对三国时期的背景知识了解极少, 为他们提供相关资料,让他们带着问题分析历史资 料,才能悟到诸葛亮的主动更因为他顾全大局,从而 对人物形象的认识更丰满。】

  四、持续关注人物,期待读《三国演义》

  1.预测情节,持续关注人物。

  周瑜和诸葛亮之间的较量还会继续吗?为什么?请看第 51 回:《曹仁大战东吴兵,孔明一气周公瑾》;第 55 回:《玄德智激孙夫人,孔明二气周公瑾》。你喜 欢看哪一回?

  2.走进原著,进一步了解人物。

  读《三国演义》,我们会看到周瑜不只是多妒,读《群英会蒋干中计》《三江口周瑜纵火》,可以领略他的过人才华。

  曹操,也不只是多疑。他是政治家、军事家。读《关云长挂印封金》,可以看到他爱惜人才;读《劫乌巢孟德烧粮》,可以见识他的军事谋略。

  诸葛亮几乎是个完美的人。读《孔明挥泪斩马 谡》,你会看到一个不一样的诸葛亮。你特别想读哪一回?请读——《三国演义》。

  【设计意图:本节课初步学习了两种阅读古典名 著的方法:1.借助资料了解背景。2.根据语言推测内 心。另外,还包括回忆第一课时所学的”借助章回小 说的回目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学生在学精读课文 时学习方法,在学略读课文时尝试运用方法,在课外 阅读古典名著时独立使用方法。这一设计,体现了统 编教材“三位一体”的特点。】

  (作者单位:重庆市永川区红专小学 / 酉阳县实验小学)

10、借资料读人物 猜故事读整本 ——五下《景阳冈》(第二课时)教学

  【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借助资料、分字解词猜测较难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故事内容。

  品读描写武松打虎动作的语句,能借助连环画讲述打虎部分;借助人物评论,聚焦人物对话,比较全面地认识武松。

  3.借助《水浒传》章节回目及相关评论,猜测故事内容,激发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教学流程】

  一、资料引入,激起学习之兴趣

  1.播放视频,引入情境。

  播放电视剧《水浒传》序幕和主题歌,师生随唱。

  2.引入资料,导入人物。

  出示课后资料袋内容,生自读。

  《水浒传》这部小说塑造了一百零八位个性鲜明的英雄好汉形象。今天,我们锁定其中一位——武松,看看他会给你们留下什么印象。

  【设计意图:小说是以刻画人物性格为主要任务,那么小 说教学就要读懂人物性格。开课时,通过家喻户晓的影视作 品引起学生对《水浒传》的回忆,激发学生学习原著的热情。借助课后资料袋,激发学生对本课时学习的兴趣。】

  二、品读打虎,探究武松之智勇

  1.聚焦“打虎”,品读词句。

  (1)出示学习提示,学生自主学习。

  默读 5~7 自然段,用“.”画出描写老虎动作的词语,用“吟”画出描写武松动作的词语。

  想一想武松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做简单批注。

  (2)抽生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3)品味自己认为最精彩的动作是哪个词。

  ①品“闪”字。

  “闪”可以换成哪些字?那为什么作者不用“逃”“躲”?小组内交流。

  师小结:“闪”体现了武松的迅速,“闪”是为了消耗老虎的体力。在这么紧急的情况下,武松还能讲战术,他真机智 (板书:机智);他不紧张,很冷静(板书:冷静)。

  ②品“劈”字。

  通过这个“劈”字,你们读出了什么?一棒劈中了吗?

  师小结:武松打的是一只老虎呀,所以也会惊慌,也会紧张,也有打不中的时候。

  2.链接连环画,讲述“打虎”。(出示连环画)

  看看这几幅连环画,用自己的话给同桌详细讲述武松打虎的部分,建议“添油加醋”,加上适当的语气、动作和表情。

  师小结:同学们抓住关键动作来讲,再现了武松遇到危险时的紧张与冷静,在真正命悬一线时,他又会爆发出惊人的能力,这样的武松更真实、更丰满。

  【设计意图:教学生读懂一篇小说,需要借助作者写作的 表达方法来品味词句、体会语气、赏析细节等。课文中武松的 形象栩栩如生,让人过目难忘。作者运用了多种表现方法来 刻画人物,特别是在动词的运用上很有特色,对表现武松打 虎时惊心动魄的场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把能表现人物性 格的动词作为教学落点,通过对比、追问、链接连环画帮助学 生深入理解特定环境下人物的表现,让学生走进文本,感受 人物形象,读懂课文。】

  三、借助评论,初识人物多面性

  1.品读对话,感受人物。

  (1)出示学习提示,学生自主学习。

  默读 1~4 自然段,画出不好理解的词语,猜猜大致意思。

  武松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用“ ”画出相关句子,并简单批注。

  (2)(抽生汇报不好理解的词语有哪些)你猜出大致意思了吗?

  预设:筛酒、哨棒、箸、榜文、请勿自误、“巳”“午” “未”三个时辰。

  联系上下文猜测:哨棒、箸、榜文。

  分字解词理解:请勿自误。

  补充资料理解“:巳”“午”“未”三个时辰。(资料略)

  换词理解:筛了一碗酒(斟)

  师小结:我们在读像《水浒传》这样带有文言特色的小说时,可以运用联系上下文、换词理解、分解

  词语、查阅资料等方法来读懂不太明白的词句。

  (3)武松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是从哪些句子中读出来的?

  句子 1:武松道:“却又作怪!”便问主人家道:“你如何不肯卖酒与我吃?”(抽生谈)

  “又作怪!”他在质问店家,看出他多疑。(板书:多疑)

  句子 2:武松道:“休要胡说!没地不还你钱,再筛 三碗来吃。”

  武松道:“休得胡鸟说!便是你使蒙汗药在里面, 我也有鼻子。”(抽生谈)

  “休得胡鸟说!”更可以看出武松的倔强、暴躁。(板书:倔强、暴躁)

  句子 3:武松道:“就真的有虎,我也不怕。你留 我在家里歇,莫不是半夜三更要谋我财,害我性命, 却把大虫吓唬我?”

  武松“明知山有虎”,为何“偏向虎山行”?他的勇气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又为何担心店家有歹念?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你认为他的担心有无必要?

  句子 4:欲待发步再回酒店里来,寻思道:“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算好汉,不能回去。”

  从这句话又可以看出武松什么样的性格?(抽生谈,相机板书:爱面子、固执、无畏)

  (4)课文最精彩的部分是武松打虎,可作者为什么要用大量笔墨写他吃酒、上冈的部分呢?(抽

  生汇报)

  师小结:这不仅是故事情节的需要,更是为写他勇打猛虎做了很好的铺垫,表现了武松豪放、倔强、

  多疑、爱面子的性格,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全面、更真实的武松。

  2.引入评论,正确认识。

  (1)出示课后习题:对于课文中的武松,人们有不同的评价。你有什么看法?说说你的理由。

  (2)请阐述自己的观点,要求从文中找到依据,做到正确评价武松。

  3.制作名片,内化人物。

  【设计意图:在本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是,武松的人物形象并非只来源于课文本身,还来 自学生记忆中武松勇敢机智的经典形象。为了找 回“这一篇”课文学习的独特价值和意义,教学时 引用人物评论与课文进行对照感悟,联系上下文、 借助资料等猜测难理解的字词的意思,既能引导 学生读懂故事,也让他们更全面地了解人物,感受 经典的魅力,并在有趣的好汉名片设计活动中内化 人物形象。】

  四、猜测故事,链接整本书阅读

  1.借助回目,猜测故事。

  (1)武松因为优点而亲切可敬,因为缺点而真实。

  在 120 回本的《水浒传》里,作者把最多的篇幅给了武松。(出示第二十七回至第二十二回关于武松的句子)

  (2)读了上面的回目,你对哪一回最感兴趣?猜一猜在武松身上发生了什么故事?

  2.借助评论,猜测人物。

  (1)明末清初著名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这样评价武松:武松天人者……石秀之警者也。

  (2)读了上面的评论,你还对哪一个人物有兴趣?为什么?

  师小结:水浒一百单八将,个个性格鲜明,丰满而真实。让我们试着去读《水浒传》原著,感受经典的魅力!

  【设计意图:利用“回目”猜测故事内容,利用人 物评论中的多个人物形象,激发学生课外阅读《水浒 传》的兴趣,体现课内阅读教方法、课外阅读练方法 的“三位一体”篇章融通。】

  (作者单位:重庆市开州区汉丰第六小学/大足区龙岗第一小学)

11、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三课时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会认“徐、篱”等6个字,会写“宿、徐”等14个字。

  2.通过看注释,查字典,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抓住关键诗句,体会诗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能背诵《宿新市徐公店》。

教学重点

  1.抓住关键诗句,体会诗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授课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课件展示春天美景图片。教师导入:同学们,课件中展示春景美不美?你会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这样的美景?你想到了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描写春景的诗句?

  预设:词语:万紫千红、诗情画意……

  诗句: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今天,我们要跟随南宋诗人杨万里去欣赏暮春时节的乡村景色。(板书:宿新市徐公店)

  2.认读“宿、徐”。(注意指导把“宿”的平舌音读正确)

  3.解题。你在哪里见过这两个字?知道它们的意思吗?

  预设:在招牌上见过“宿”,引导理解“宿”就是住宿、投宿,这里的“店”就是住宿的客店,就是现在的旅馆、酒店。在同学等人的姓名中认识了“徐”。“徐公”指一位姓徐的老人。

  我们一起来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出示课件3

宿新市徐公店:投宿在新市徐公的客店【】

  4.读诗题。现在请你根据诗题的意思把诗题读正确吧!

  宿/新市/徐公店

  5.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出示课件4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被誉为一代诗宗。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出示课件5

写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诗人在外出的旅途中,经过新市,住在一间姓徐的人开设的客店里,农村美丽的风光和儿童嬉戏的情景,深深吸引了他,触发了他的诗兴。【】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出示课件6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大声、流利地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借助课文注释及其他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出示课件7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1)生字

  ①注意读准平舌音“宿”,翘舌音“疏”,边音“篱”

  ②指导书写“篱、疏”

  注意“篱”上下结构,上窄下宽,倒数第二笔是撇折。

  “疏”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第一笔是横撇,下面的“止”最后一笔横要变成提。

出示课件8

(2)词语理解。【】

  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

  疏疏:稀疏。

  阴:树荫。

三、图文结合,初读感知

  1.了解景物。自由朗读后交流:杨万里在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在诗句中做上记号。再看看图,说说图上有哪些景物。

  预设:杨万里在诗中写到的景物有“篱”(篱笆)“树”“菜花”(油菜花)“儿童”“黄蝶”;

  预设:从图中还能看到田边小路。

  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指导理解:

  “篱落” 指的就是篱笆;

  “树头”是指树枝上。

  “小路”就是诗中所写的“小径”。(板书:篱落、一径、枝头(静)儿童、黄蝶、菜花(动))

  2.再读诗句,读通顺。

四、重点突破,理解诗意

出示课件9

1.看看图,说一说这些景物分别是怎样的?【】

  (  )的篱落 (  )的小径

  (  )的儿童 (  )的蝴蝶

  (  )的菜花 (  )的树

  2.读诗句,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说一说。

  根据对词语的理解,小组讨论交流。

  选代表展示交流:

  预设:篱笆很稀疏,小路很长。

  指导图文对照了解“疏疏、深”;指导联系“花落知多少”理解“花落”;看图并根据语境强调“走”在古时指的就是跑。

  “无处寻”用你自己的话该怎么说?(没有找到)

  我们学过的哪句诗句里中的“无”也是指“没有”的意思?(草色遥看近却无中“无”是没有的意思。)

出示课件10

3.再读诗句,读好节奏。【】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五、吟吟诵诵,渐入诗境

  1.我们读着诗句,就仿佛跟随诗人杨万里欣赏到了田园风光,请你把欣赏到的景色说给大家听吧!

出示课件11

小组交流说诗意,再在全班交流:【】

  (诗句的大意:稀疏的篱笆旁有一条深长的小径,树上的花儿谢了,露出一些新绿,叶子还没成阴。儿童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蝶儿飞进黄山的菜花丛中没法找寻。)

  (板书:黄 新绿 黄)

出示课件12

2.看着这样的景色,这样的情景,诗人杨万里会想些什么,他有怎样的感受呢?【】

  预设:诗人被这美丽的景色吸引了,非常喜爱这乡村田园风光。(板书:情:喜爱)

  请你把最喜爱的最有感受的诗句读一读。

  3.配乐一齐读诗。这是诗人的感受,更是大家的感受,请你随着音乐把诗诵读一番,读出自己的感受。

六、图文对照,学编故事

出示课件13

1.这首诗虽然只有二十八个字,但在诗人眼里不仅仅是一个短短的镜头,展开想象,把你“见”到的说给同学听听吧。【】

  (这时,从小路的远处,跑来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他正在追赶一只黄色的蝴蝶。黄蝶儿忽高忽低,忽左忽右,忽上忽下,好像故意与他捉迷藏。追了一会儿,黄蝶儿大概也飞累了吧,它停了下来,歇在路旁的篱笆上,小男孩也停住了脚,眼睛紧盯着蝴蝶,一边用袖子去擦脸上的汗珠。诗人这时仔细地打量起眼前的小男孩:圆圆的脸上嵌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透出他的天真和可爱。淡紫色的短褂,蓝色的长裤在暮春的田野里显得更加艳丽。说时迟,那时快,小孩双手一拢,猛地朝蝴蝶扑去。可是还没等他把手合拢,那蝴蝶已机灵地扇动翅膀,飞进油菜花丛里去了,再也找不到了。看着那一片金黄的菜花。小男孩非常懊恼,满脸的不高兴。他瞅了诗人一眼,便蹦跳着跑开,去寻找新的快乐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和默写。

  你能看着图吟诵给同学们听吗?(指导有感情背诵)

  在背诵的基础上,把这首诗默写下来,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七、课堂总结,再现课文。

【】

  1.古时候的乡村生活真是太美了,诗人对乡村生活更是充满了喜爱之情,请你想象乡村生活的画面,用喜爱的语气再读一读全文吧!

  2.本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同时也是一个有趣的故事,请把这个故事写下来,看谁写得生动,想象丰富。

第二课时(《四时田园杂兴》)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出示课件20

1.揭题。一年之中有哪几个季节?你能用一首诗来告诉同学们你喜欢哪个季节吗?【】

  (学生交流)是呀!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就学习了有关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古诗,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古诗《四时田园杂兴》,板书课题:《四时田园杂兴》注意“杂”字,下面的部分,不是“木”。

  2.读诗题,解题意。

  请同学来读诗题。

  “四时”“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出示课件21】

(“四时田园杂兴”的“兴”,四声。“即兴”意思是:对眼前景物有所感触,临时发生兴致而创作。这里的“兴”,兴致,兴趣,“四时田园杂兴”,从一年四季的田园风光引发的各种即兴作品。)

  “四时”在这儿表示的是——一年四季,那么整个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就是——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

  师:你看,抓住重点词突破,然后连起来用上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题目的意思!带着自己的理解,再一起读读题目。

  《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今天咱们所要学的只是这其中的一首。

出示课件22

2.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其诗题材广泛,对农民的痛苦,官吏的残暴等都有反映,诗风清逸淡远。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出示课件23】

1.认识生字:杂、稀、蜻、蜓。

  注意读准平舌音“杂”,后鼻音“蜻、蜓”。

【出示课件24】

2.指导书写

  “蜻、蜓、稀”都是左右结构,且左窄右宽,特别是“蜓”字,右边不要写成“延”。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通过查字典,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词语的意思,想想这首诗大体写什么。把不理解的地方勾画出来,小组讨论。

出示课件25

4.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1)梅子: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可以吃。

  (2)麦花:荞麦花。荞麦是一种粮食作物,春秋都可以播种,生长期很短。花为白色或淡红色,果实磨成粉供食用。

  (3)蛱(jiá)蝶:蝴蝶的一种。

三、初读古诗,感知内容

  1.指导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个人自由朗读。

  (2)指名试读,评议。

  2.读了这首诗,你能简要地说说诗歌写的什么情景吗?

.

3小声自读,边想画: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诗中都写了哪些景物?他们分别怎么样?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

  引导回答上面问题,并小结板书:

  初夏江南景色: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

  齐读(正音,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四、学习诗文,探究诗意

  1.交流学法

  同学们,古诗语言简练,但含义深远,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先要了解诗的大概意思,平时遇到一首新的古诗你是怎么学的?(交流学习方法)

  预设:可以借助课文注释理解。

  预设:可以查字典,查资料理解。

  预设:还可以问老师。

  是的,这些都是学习古诗的方法。接下来,咱们就先借助诗句下面的注释,来读懂重点字词的意思,把这些词的意思串起来就是每行诗句的含义,再把每行诗的意思连起来,用上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整首诗的意思啦!

  2.学生自学

  3.大概说说诗句的意思。(同桌说,指名说)

  (1)刚才,你读懂了哪句?

  (指点“惟有、日长”等重点词在诗句中的意思:惟有:只有;日长:天长了。)

  (2)知道了这些词在古诗中的意思,谁能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再来说说?

  (3)教师随机点拨,注意语言表述上的流畅。

  照刚才他的说法,你觉得还缺少些什么?

【出示课件27】

(借助注释,能把意思说完整了;借助工具书,读懂诗意,是一种学习方法,但在说的时候我们还要有自己的想法)

  4.质疑: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的?

四、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出示课件28

1.赏析“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1)诗歌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

  (2)交流: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出示课件29

2.赏析“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1)诗歌三、四句写了什么内容?

  (2)交流:(天长了,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出示课件30

(3)读诗思考:【】

  诗人描绘了什么季节的景物?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

五、再读古诗,交流探究

出示课件31

1.整首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宁静。第三句“日长篱落无人过”写正午时分的幽静的景象。第四句中写“蜻蜓蛱蝶飞”显得田野静悄悄的,以动写静。(板书:宁静 以动写静)

  总结:这首诗在写法上运用了动静相衬的写作手法。

  2.指导朗读:用轻柔、舒缓的语气朗读这首诗,体会意境。

  3.尝试背诵:自由背——同桌背——全班背

六、对比阅读,拓展延伸

  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描写了安静闲适的田园生活。(板书:清新、田园、安逸闲适)

拓展《四时田园杂兴》之一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过渡)师:刚才我们在学习这首诗的时候,除了借助注释、插图外,还通过发挥想象,(板书)读懂了、读好了这首诗。请大家再读读范成大的另一首《四时田园杂兴》,这首诗又是在写什么呢?现在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读读这首诗,说说大意,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你可以仿照刚才学诗的方法,借助注释,想象画面,来读懂整首诗的意思。

  2.学生交流,再全班交流。

  (1)指名读,

  (2)说诗句的意思,说说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风光?

  3.比较两首诗

  (1)这两首诗都是写田园风光,前一首呢,诗人重点在写什么呢?(写景),后一首,诗人着重描写了村庄里男女劳动时的场景,让我们感受到劳动的快乐,乡村生活的和谐,这么一种兴致。是呀,同样是写田园诗,但诗人观察的角度不一样,写作的侧重点也是不一样的。有写劳动场面的,有写景物的。看来,这乡村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还有那各种各样的人,在诗人眼中都是充满生机、活力的。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捕捉到如此有生机和活力的场景。诗人范成大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让我们把这种情感带进诗中来读读吧!(读)

  (2)看着这样喜人的景象,让我们不仅想起了村庄男女劳动时的场面“昼出……”

七、总结交流,拓展阅读

【】

1.说说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乐趣?

  这首诗描写的是初夏农村的自然景色。让我们从中体会到田园之美,自然之趣,劳动之乐。

  2.搜集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的其他诗篇,阅读欣赏。

第三课时

一、导入课题,解题读题

1.我们已经学习了两首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及《四时田园杂兴》,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词,它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板书)——清平乐·村居。

  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边写边提醒:写字像做人一样,来不得半点马虎)

  齐读课题。

  2.(板书:村居)看到“村居”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师板书“村居”)

  同学们的想象力很丰富。下面老师再考考大家。(师板书“清平乐yuè”,并齐读)

  “清平乐”这个词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

  (想象一下:有水的地方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清凉舒适。这是一首清静平和的音乐,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

  3.看来,有了丰富的想象,一个普通的词也会变得有灵性、有生命,就活起来了。学语文就要这样。

  指读:清平乐村居

4.师介绍:

  “清平乐”是词牌名,清平乐是一首曲子,是用来演奏的。光听这个词牌名,你有怎样的感受?

  (凡是用它作词牌的词都给人一种清静、平和、舒适的感觉。)

二、初读感知,疏通字词

  1.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要把课文读得字正腔圆,一字不差。

  2.学生自读课文。提醒:轻轻地读,让自己的心静下来,去寻找那种清静、平和、惬意的感觉。

  3.检查初读。

  谁来都给大家听?

  (读得正确即可,教师相机正音。)

教师相机正音,指导书写“茅、檐”。

  “茅”上下结构,上窄下宽,第五笔是点,最后一笔是撇,别忘记写。

  “檐”左窄右宽,右边的横画较多,注意间距均匀,长短不一,“言”字上面一横最长。

  4.指名学生朗读;齐读全词。

5.读着读着,你发现了什么?

  (词的特点:长短句;词有词牌名;词有上下片;词是押韵的。)

  6.请同学们默读这首词,看看有没有哪个字、哪个词语、或是哪个句子不理解。

  有问题吗?有了问题,怎么办?

  师生共同总结学习方法:看图猜一猜、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同桌议一议。

  学生自主学习。

  7.交流释疑。

  我们先来说一说,经过讨论解决了哪些问题?

  预设:“翁”是什么?请大家看这个字的上面,“翁”字上面是一个“公”字,那就是说“翁”指老公公。

  “媪”字左边一个“女”字,就是指老婆婆,老奶奶。

  翁媪就是指白发苍苍的老年夫妇。预设:谁知道“溪东”这个词的意思?

  预设:“锄豆”这个词可不能按字面意思理解,得联系上下文。哪位同学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锄豆就是锄豆子地里的杂草)

  我们可不能被文字的表面意思所迷惑。不过,我们总是在错误中长大的。

三、再读课文,感受韵律之美

  1.我们理解了一部分词语的意思之后,再来读一读这首词。生齐读。

  2.听到你们读,老师也非常想读。

  师用清新的语调读,力求读得入情入境。

3.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读得好吗?

  “词”也叫长短句,句子有长有短,所以读起来抑扬顿挫。

  “小”“草”“媪”,发现了什么?(第一、二、四句末尾三个字韵母都相同,都有“ao”)

  韵母相同或相近,这就是押韵。古人写诗写词讲究押韵,所以诗词读起来琅琅上口。大家把词的上片读读,感受一下。(生读)

  我们看词的下片哪些字押韵?(东笼 蓬)

  读一读,再次感受一下。

  这首词有意思吗?我们再读一读。

四、放飞想象,浸润静谧之美

1.孩子们,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着读着,你的眼前浮现出哪些画面?

  (生简介画面:乡村美景图、翁媪对话图、大儿锄豆图、中儿编织图、小儿卧剥图)

  2.品环境

  (1)好茶需要慢慢饮,好词需要细细品。下面我们就细细品来,用我们的想象去品出词中的图画。

  我们首先来欣赏一下这家的居住环境。谁来读词

  的一二两句?

  你从这两句中看到了什么景物?词人为什么说是“青青草”,而不是“青草”?

(2)赏景不仅仅要用眼睛,还要学会用耳朵来聆听!(课件播放潺潺的溪流声)

  这样的美景属于你,美美地读一读吧。

  (3)读到这里,老师有一个疑问,“茅檐”是用泥巴垒的墙,茅草盖的房,又矮又小,很简陋,为什么还给你们产生这样美的感觉呢?老师告诉你们:很多诗人都有“茅檐”情结,“茅檐”这个词在诗人的笔下频频出现。(板书:茅檐 低小 )

  一个“茅檐”,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充满乡土气息的宁静的诗意的小乡村。让我们把这种美好的感觉读出来。生齐读。

3.品人物

  (1)在这样美的环境里住着怎样的一家人呢?请接着读下面。

  (2)这一家一共有几口人?

  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预设:

  ①品小儿

  我最喜欢小儿,因为他很可爱。

  从哪里可以看出小儿可爱呢?

  我说:“你是个无赖,你高兴吗?”

  为什么?

  那作者为什么说小儿是“无赖”呢?(活泼、可爱)(板书:小儿 无赖)

  是的,古代有许多词的意思到了现在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是古今词义的差别,今后我们还会遇到这样的词。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小儿可爱呢?

  品“卧”。“卧”是什么样的姿态?“卧剥莲蓬的样子”能想象出来吗?

  (很专注,很认真,还会哼着歌,一会儿还会仰着,高兴就打个滚,摇头晃脑,晃动着小脚,侧着身子,用手托着头……)

  师生小结提升:是的,小儿卧的姿势可多了,他愿意仰着就仰着,愿意……

  师引说:他是多么——快活、愉快、自由自在、幸福、惬意……

  难怪冰心奶奶说,“除了宇宙,世上最可爱的就是孩子”,就是你们,就是这个小儿。谁来读读这句?

  ②品大儿和中儿

  喜欢大儿,因为他很勤劳。

  喜欢中儿,因为他会编织鸡笼。会编织鸡笼,那就是说他——心灵手巧

  (板书:大儿:勤劳 中儿:心灵手巧)

  ③品翁媪

师讲解:虽然他们年岁逐增,青春不再,容颜已老,可是童心未泯。人们常说老小孩儿,老小孩儿,其实老人往往和孩子一样可爱。前面有同学提出“相媚好”这个词不懂(课件出示图片:突出“相媚好”)。你们看图,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靠得很近,相互亲热地聊天,这就是——相媚好。

  “相媚好”指两个人很亲热地说着有感情的话。他们嘴里操着吴音会说些什么呢?

  老人们,这么亲密地、甜蜜的说着话儿,拉着家常,这就是——相媚好。(板书:翁媪吴音相媚好)

  如果此时大儿、中儿、小儿听到老人甜蜜的交流,他们又会说些什么呢?

  孩子们,你们觉得这一家人生活得怎样?(幸福、甜美、快乐、温馨、自由自在、与世无争……)

  你们看,他们每个人都在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干自己喜欢干的活,真是各得其乐。你们向往这样的生活吗?师引读——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仅仅是“翁”和“媪”醉了吗?还有谁醉了?(诗人、我们)(板书:醉)

  你醉了,我醉了,大家都醉了。让我们也醉一回吧!(放音乐,配乐朗读)

  让我们闭上眼睛,记住这首《清平乐》。

  听了同学们的吟诵,老师仿佛看到了一幅画,仿佛听到了一个娓娓道来的故事。让我们再来美美地吟诵这首《清平乐》!

五、拓展延伸,写话练习【

  出示这首词的画面,提出写话要求。

  1.配乐写话。此时此刻,你的脑海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请用简单的文字进行描述。

  2.画面取名:给自己的文字取一个美丽的名字。

  3.集体交流

  交流讨论:乡村美景图、翁媪对话图、大儿锄豆图、中儿编织图、小儿卧剥图……

  4.背诵这首词。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宿新市徐公店》通过对春末夏初季节交替时景色的描写,体现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全诗所选取的景物极为平淡,所描绘人物的活动也极为平常,但由于采取景物与人物相结合,动静相间的写作手法,成功地刻画出农村恬淡自然,宁静清新的晚春风光。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是南宋的诗人范成大写的七言绝句。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前两句写出梅黄杏肥,麦白菜稀,色彩鲜丽。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清平乐·村居》就是一幅着色的农村风俗画。上片勾勒环境烘托气氛。这首词具有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悦、向往之情,侧面上反映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生活的憎恶。 这首词是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词人描绘了一家五口在乡村的生活情态,表现了生活之美和人情之美,体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羡慕与向往。

  【作者介绍】

杨万里

,杨万里生于宋高宗建炎元年九月二十二日(1127年10月29日),他八岁丧母。其父杨芾精通《易经》,常忍着饥寒购买书籍,在十年之内,积得藏书数千卷。在父亲的影响下,杨万里自幼读书非常勤奋,广师博学,锲而不舍,曾从师于高守道、王庭珪等人。

  绍兴二十年(1150年)春,杨万里赴临安参加礼部试,落第而归,仍继续求学。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进士及第。次年,拜刘才邵为师。

  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授赣州司户参军。在赣州司户任上,其父杨芾又携领他去拜见谪居南安的张九成和途经赣州的胡铨。王庭珪、张九成、胡铨等前辈的学问、节操以及力主抗金的爱国精神,给了杨万里以重要的影响。

  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十月,调任永州零陵县丞。时主战派领袖张浚谪居永州,闭门谢客。杨万里三次前往拜谒而不得见,后以书信力请,并通过其子张栻介绍,才得接见。张浚对他说:“元符贵人,腰金纤紫者何隙,惟邹志完、陈莹中姓名与日月争光!”同时勉之以“正心诚意”之学。杨万里服膺其教终身,于是名其读书之室曰“诚斋”,以明己志。胡铨当时谪居衡州,杨万里又请他为此写了《诚斋记》。他“一日而并得二师”,张浚、胡铨两位爱国名臣成为杨万里终生效法的榜样。

范成大

(1126年-1193年),字致能,范成大号石湖居士,谥文穆,吴郡(今江苏苏州)人。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父母早亡,家境贫寒。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初授户曹,历官监和剂局、处州知府,累官起居郎。范成大的作品在当时即有显著影响,到清初则影响尤大,有“家剑南而户石湖”(“剑南”指陆游《剑南诗稿》)之说,与尤袤、杨万里、陆游号称“中兴四大诗人”。其诗风格轻巧,但好用僻典、佛典。杨万里称其:“大篇决流,短章敛芒;缛而不酿,缩而不僒。清新妩媚,奄有鲍谢;奔逸隽伟,穷追太白。求其支字之陈陈,一唱之呜呜,不可得世。”晚年所作《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是其代表作,钱钟书在《宋诗选注》中谓之“也算得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他同时还是著名的词作家,或许还可说是一位地理学家。出使金国有日记《揽辔录》。另有《石湖诗集》、《石湖词》、《桂海虞衡志》、《骖鸾录》、《吴船录》、《吴郡志》等著作传世。

辛弃疾

(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一般指吴地的方言,古诗道”醉里吴音相媚好”,描述的就是吴越的方言。

  吴音是吴语的古称之一,也称江南话、江东话、吴越语,周朝至今有三千多年悠久历史,底蕴深厚,通行于今江苏南部、上海、浙江、江西东北部、福建西北角和安徽南部的一部分地区。代表方言为苏州话和上海话。使用人口近一亿,与吴越文化血脉相承。

《四时田园杂兴》,

是南宋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园诗,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部分,每部分各十二首,共六十首。诗歌描写了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

  《四时田园杂兴》(题意:四个时节田园的各种兴致)共60首,宛如农村生活的长幅画卷。分为春夏秋冬四个诗卷,其中春日田园杂兴12首、晚春田园杂兴12首、夏日田园杂兴12首、秋日田园杂兴12首、冬日田园杂兴12首。描写了4个季节田园中的不同景象,生动绘制了一幅田园农作动态图。

12、汉语拼音11《ie üe er》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复韵母ie、üe、er和整体认读音节ye、yue,读准音,认清形。

  2.正确拼读声母和ie、üe组成的音节,能在四线三格中正确书写音节词xiě、zuò、yè。

  3.借助拼音,正确认读“夜色、雪花”两个词语,说一两个简单完整的句子。

  4.认识“雪、儿”两个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儿歌《月儿弯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复习复韵母ei及四声。试着读一读儿歌《月儿弯弯》。

一、“ei、ie、ye”对对碰

  1.打电话创情境

  由e和i组成的复韵母,我们之前学习了一个是ei。我们来做个打电话游戏,一个当“小天天”,一个当“小金金”。

  小天天: wèi wèi wèi ,nǐ shì shuí?

  小金金: wèi wèi wèi ,wǒ shì xiǎo jīn jīn。

  2.大声说出名字

  现在,我们要把“xiǎo jīn jīn”换一换,换成自己的名字,然后勇敢大声地说出自己的名字。

  3.认准“ie”,读准“ie”

  今天,我们要学习e和i组成的另一个复韵母——ie。瞧,它来了!让我们一起欢迎它。(出示:ie)小ie是个非常有礼貌的复韵母,它看到大家这么热情地欢迎它,非常高兴。猜一猜,它会和大家说什么?(出示:xiè xiè谢谢)

  ie怎么读呢?读ie时,先发i的音,气流不中断,再轻轻地滑向e的音。

  秋天落叶ie,ie,ie。

  你会拼吗?请你在四人小组中拼一拼下面这些音节,比比谁拼得又多又准确。

  4.小叶子找家记

  是这样的:有一天,从遥远的汉字王国跑来一个汉字,它是叶子的“叶”字。它匆匆跑向ie家,叫ie来帮忙,能让大家知道它就是小叶子。ie这时候也为难了,便对叶子说:“叶子,不是我不肯帮你,实在是因为我是小i带的头,是复韵母,没办法帮你!”“那怎么办?如果你不帮我,它们就要把我赶出汉字家族了!”小ie左思右想,忽然灵机一动,高兴地说:“叶子,叶子,有了,将我的小i改成大y,成为一个整体认读音节,不就可以了吗?”于是,叶子高兴地回到了汉字家族里。(出示:ye)

  请你给ye戴第一顶帽子。第二顶呢?第三顶呢?再开小火车说一说。

二、“yue、üe、er”连连看

  1.我来猜一猜

  接下来,我们来猜个谜语吧!(打一自然物)

  yǒu shí luò zài shān yāo,

  有 时 落 在 山 腰,

  yǒu shí ɡuà zài shù shāo,

  有 时 挂 在 树 梢,

  yǒu shí xiànɡmiàn yuán jìnɡ,

  有 时 像 面 圆 镜,

  yǒu shí xiànɡbǎ lián dāo。

  有 时 像 把 镰 刀。

  (月亮)

  2.我来组一组

  你在哪里还听到过“月”字?(组词练习)

  3.我来念一念

  (1)我们认识了“月”字,那它的音是怎样的呢?(出示:yuè)

  这就是整体认读音节yuè,谁来念?

  你还在哪里听过这个音?(越剧、古越龙山)那它的第一声你会念吗?(指名念)

  (2)今天,我们要认识的第二个复韵母朋友就藏在这个整体认读音节里,看谁能把它找出来。

  (出示ue和üe)请用手势判断哪一个是正确的复韵母。根据学生反馈情况教学。(y与üe组成音节时,ü上两点省写。)

  若学生选择üe,问:这里没有点,你为什么在它上面加点呀?若学生选择ue,则问选对的学生:你有什么意见,为什么?根据学生的反馈教学。(j、q、x与üe组成音节时,ü上两点省写。)

  (3)再次朗读“üe”。

  4.我来拼一拼

  5.特殊韵母er

  月亮姐姐还在开心地赞赏你们呢!你们知道吗?月亮姐姐还有一个亲切的称呼叫“月儿”。(板书:儿)亲切地叫一叫它吧!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儿”?

  “儿”的音,可是我们复韵母家族中最小最特殊的一位,你发现了吗?er要念成卷舌音,er不能与任何声母相拼,只能单独为汉字注音。

  谁会了?ēr、ér、ěr、èr。

三、“ie(ye)、üe(yue)、er”叠叠乐

  1.读课题

  我们再一起亲切地喊一声——月儿。

  是呀,月儿弯弯,多美呀!(出示课题)美美地读一读。(指名读)

  2.读儿歌

  (1)月儿带来的这首儿歌,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读一读。比比谁最先读准确、读流利了。

  (2)读给同桌听一听,把你认识的字和拼音介绍给同桌。

  (3)请5位同学读。(分行读,师评价。)师读。师生一起读。

  (4)月儿真美呀!想一想,月儿弯弯的时候像什么?(句式训练)

  (5)月儿弯弯,多美呀!我们再一起美美地读读儿歌《月儿弯弯》。

  3.学词语

  接下来,再来观察一幅图画。(图略)你看到了什么?(句式训练:说完整的句子。)

  (1)图片中的时间是(晚上)。夜晚的景色就是“夜色”。

  (2)图片中的景物有哪些?(小木屋、雪花、树。)

  (3)你还发现了什么?(在说话过程中学习两个词语“夜色”“雪花”。)

  4.学生字

  (1)找到本课的两个会认字,在会认的字下打钩。

  (2)同桌互相帮助识记不认识的字。

  (3)开火车读。

四、读拼写泡泡龙

  1.读一读

  (1)ei-ie ei-er ie-üe

  (2)huā er yú er yuè er

  花 儿 鱼 儿 月 儿

  (词尾读轻声)

  ér tónɡ ér nǚ

  儿 童 儿 女

  (单独出现或在词头读“ér”)

  2.写一写

  (1)自己试着练习抄写音节。

  (2)展示学生书写情况,说说哪儿写得好,哪儿写得不够好。

  (3)师提示:多个字母书写时,注意字母间要紧凑,在格中居中,书写更美观。

  3.拼一拼

  课外延伸:把儿歌读给爸爸妈妈听。

  yuè ér

  月 儿

  yuán yuán yuè,wān wān yuè,

  圆 圆 月,弯 弯 月,

  yuè ér yǒu yuán yòu yǒu quē。

  月 儿 有 圆 又 有 缺。

  wǒ ài yuán yuán yuè,

  我 爱 圆 圆 月,

  wǒ ài wān wān yuè,

  我 爱 弯 弯 月,

  yuán yuán wān wān dōu shì yuè。

  圆 圆 弯 弯 都 是 月。

  教后反思

  1.整节课设计中,üe和er的教学都围绕一个情境“月亮”,教学时在这上面动脑筋做文章,学生学得较有趣味。

  2.其实学生最先会读的是一个个音节,而我们的拼音教学是先学一个个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然后再来学音节,所以学生会感到特别难。沈大安老师说过:从母语中来学习拼音。在本节课中,我进行了尝试,“月亮”的“月”字,发音是yuè,由yuè到yue,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充分利用了母语资源。

  3.学生对童话故事充满了幻想,在本课设计中,用故事来教学整体认读音节ye,我觉得效果不错。

  (作者单位:浙江嵊州市城南小学)

幼儿园学习资源推荐 托班音乐:head shoulder knees toe 《有你,真好》习作指导与范文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知识重点整理复习 《火烧云》同步练习 《我们家的男子汉》同步练习 小虾生字拼音组词等课文知识点归类及同步练习 《飞向蓝天的恐龙》同步练习 《古对今》生字笔顺拼音组词等课文知识点归类及同步练习 《棉花姑娘》生字拼音组词笔顺 《习作例文:爸爸的计划小站》问题解答与教学内容预习 《习作:我的心爱之物》习作指导与范文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生字组词重点问题解析及诗句译文同步练习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四单元知识点归类预习 《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交际指导与交际范文 《动物儿歌》生字笔顺拼音组词

最新学习资源 《iuüyw》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荷叶圆圆》教学设计 教育必须从细微处抓起—《gkh》教学反思 《只有一个地球》同步练习及答案 《猎人海力布》同步练习 《父爱之舟》同步练习 《圆明园的毁灭》同步练习 《推荐一本书》习作写法指导与范文 一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三》知识点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