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胡适《找书的快乐》
我不是藏书家,只不过是一个爱读书、能够用书的书生,自己买书的时候,总是先买工具书,然后才买本行书,换一行时,就得另外买一种书。今年我六十九岁了,还不知道自己的本行到底是那一门?是中国哲学呢?还是中国思想史?抑或是中国文学史?或者是中国小说史?《水经注》?中国佛教思想史?中国禅宗史?我所说的“本行”,其实就是我的兴趣,兴趣愈多就愈不能不收书了。十一年前我离开北平时,已经有一百箱的书,大约有一二万册。离开北平以前的几小时,我曾经暗想着:我不是藏书家,但却是用书家。收集了这么多的书,舍弃了太可惜,带吧,因为坐飞机又带不了。结果只带了一些笔记,并且在那一二万册书中,挑选了一部书,作为对一二万册书的纪念,这一部书就是残本的《红楼梦》。四本只有十六回,这四本《红楼梦》可以说是世界上最老的抄本。收集了几十年的书,到末了只带了四本,等于当兵缴了械,我也变成一个没有棍子、没有猴子的变把戏的叫花子。
这十一年来,又蒙朋友送了我很多书,加上历年来自己新买的书,又把我现在住的地方堆满了,但是这都是些不相干的书,自己本行的书一本也没有。找资料还需要依靠中研院史语所的图书馆和别的图书馆,如台湾大学图书馆、“中央图书馆”等救急。
图片
找书有甘苦,真伪费推敲
我这个用书的旧书生,一生找书的快乐固然有,但是找不到书的苦处也尝到过。民国九年(1920年)七月,我开始写《水浒传考证》的时候,参考的材料只有金圣叹的七十一回本《水浒传》、《征四寇》及《水浒后传》等,至于《水浒传》的一百回本、一百一十回本、一百一十五回本、一百廿回本、一百廿四回本,还都没有看到。等我的《水浒传考证》问世的时候,日本才发现《水浒》的一百一十五回本及一百回本、一百一十回本及一百廿回本。同时我自己也找到了一百一十五回本及一百廿四回本。做考据工作,没有书是很可怜的。考证《红楼梦》的时候,大家知道的材料很多,普通所看到的《红楼梦》都是一百廿回本。这种一百廿回本并非真的《红楼梦》。曹雪芹四十多岁死去时,只写到八十回,后来由程伟元、高鹗合作,一个出钱,一个出力,完成了后四十回。乾隆五十六年的活字版排出了一百廿回的初版本,书前有程、高二人的《序文》,说:
世人都想看到《红楼梦》的全本,前八十回中黛玉未死,宝玉未娶,大家极想知道这本书的结局如何?但却无人找到全的《红楼梦》。近因程、高二人在一卖糖摊子上发现有一大卷旧书,细看之下,竟是世人遍寻无着的《红楼梦》后四十回,因此特加校订,与前八十回一并刊出。
可是天下这样巧的事很少,所以我猜想《序文》中的说法不可靠。
图片
考证《红楼梦》,清查曹雪芹
三十年前我考证《红楼梦》时,曾经提出两个问题,这是研究红学的人值得研究的:一、《红楼梦》的作者是谁?作者是怎样一个人?他的家世如何?家世传记有没有可考的资料?曹雪芹所写的那些繁华世界是有根据的吗?还是关着门自己胡诌乱说?二、《红楼梦》的版本问题,是八十回?还是一百廿回?后四十回是那里来的?那时候有七八种《红楼梦》的考证,俞平伯、顾颉刚都帮我找过材料。最初发现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有程伟元序的乙本,其中并有高鹗的序文及引言七条,以后发现早一年出版的甲本,证明后四十回是高鹗所续,而由程伟元出钱活字刊印。又从其他许多材料里知道曹雪芹家为江南的织造世职,专为皇室纺织绸缎,供给宫内帝后、妃嫔及太子、王孙等穿戴,或者供皇帝赏赐臣下。
后来在清理故宫时,从康熙皇帝一秘密抽屉内发现若干文件,知道曹雪芹的祖父曹寅,等于皇帝派出的特务,负责察看民心年成,或是退休丞相的动态,由此可知曹家为阔绰大户。《红楼梦》中有一段说到王熙凤和李嬷嬷谈皇帝南巡,下榻贾家,可知是真的事实。以后我又经河南的一位张先生指点,找到杨钟羲的《雪桥诗话》及《八旗经文》,以及有关爱新觉罗宗室敦诚、敦敏的记载,知道曹雪芹名霑、号雪芹,是曹寅的孙子,接着又找到了《八旗人诗抄》、《熙朝雅颂集》,找到敦诚、敦敏兄弟赐送曹雪芹的诗,又找到敦诚的《四松堂集》,是一本清抄未删底本,其中有挽曹雪芹的诗,内有“四十年华付杳冥”句,下款年月日为甲申(即乾隆甲申廿九年,西历1764年)。从这里可以知道曹雪芹去世的年代,他的年龄为四十岁左右。
图片
险失好材料,再评《石头记》
民国十六年我从欧美返国,住在上海,有人写信告诉我,要卖一本《脂砚斋评石头记》给我,那时我以为自己的资料已经很多,未加理会。不久以后和徐志摩在上海办新月书店,那人又将书送来给我看,原来是甲戌年手抄再评本,虽然只有十六回,但却包括了很多重要史料。里面有:“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甲午八月泪笔”的句子,指出曹雪芹逝于乾隆廿七年冬,即西历一七六三年二月十二日。“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诗句,充分描绘出曹雪芹写《红楼梦》时的情态。脂砚斋则可能是曹雪芹的太太或朋友。自从民国十七年二月我发表了《考证红楼梦的新材料》之后,大家才注意到《脂砚斋评本石头记》。不过,我后来又在民国廿二年从徐星署先生处借来一部庚辰秋定本脂砚斋四阅评过的《石头记》,是乾隆廿五年本,八十回,其中缺六十四、六十七两回。
谈《儒林外史》,推赞吴敬梓
现在再谈谈我对《儒林外史》的考证。《儒林外史》是部骂当时教育制度的书,批评政治制度中的科举制度。我起初发现的只有吴敬梓的《文木山房集》中的赋一卷(4篇),诗二卷(131首),词一卷(47首),拿这当做材料。但是在一百年前,我国的大诗人金和,他在跋《儒林外史》时,说他收有《文木山房集》,有文五卷。可是一般人都说《文木山房集》没有刻本,我不相信,便托人在北京的书店找,找了几年都没有结果,到了民国七年才在带经堂书店找到。我用这本集子参考安徽《全椒县志》,写成一本一万八千字的《吴敬梓年谱》,中国小说传记资料,没有一个能比这更多的,民国十四年我把这本书排印问世。
如果拿曹雪芹和吴敬梓二人作一个比较,我觉得曹雪芹的思想很平凡,而吴敬梓的思想则是超过当时的时代,有着强烈的反抗意识。吴敬梓在《儒林外史》里,严刻地批评教育制度,而且有他的较科学化的观念。
图片
有计划找书,考证神会僧
前面谈到的都是没有计划的找书,有计划的找书更是其乐无穷。所谓有计划的找书,便是用“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方法去找书。现在再拿我找神会和尚的事做例子,这是我有计划的找书。神会和尚是唐代禅宗七祖大师,我从《宋高僧传》的慧能和神会传里发现神会和尚的重要,当时便作了个大胆的假设,猜想有关神会和尚的资料只有日本和敦煌两地可以发现。因为唐朝时,日本派人来中国留学的很多,一定带回去不少史料。经过“小心的求证”,后来果然在日本找到宗密的《圆觉大疏抄》和《禅源诸诠集》,另外又在巴黎的国家图书馆及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发现数卷神会和尚的资料。
知道神会和尚是湖北襄阳人,到洛阳、长安传播大乘佛法,并指陈当时的两京法祖三帝国师非禅宗嫡传,远在广东的六祖慧能才是真正禅宗一脉相传下来的。但是神会的这些指陈不为当时政府所取信,反而贬走神会。刚好那时发生安史之乱,唐玄宗远避四川,肃宗召郭子仪平乱,这时国家财政贫乏,军队饷银只好用度牒代替,如此必须要有一位高僧宣扬佛法令人乐于接受度牒。神会和尚就担任了这项推行度牒的任务。郭子仪收复两京(洛阳、长安),军饷的来源,不得不归功神会。安史之乱平了后,肃宗迎请神会入宫奉养,并且尊神会为禅宗七祖,所以神会是南宗的急先锋,北宗的毁灭者,新禅学的建立者,《坛经》的创作者,在中国佛教史上没有第二个人有这样伟大的功勋。我所研究编校的《神会和尚遗集》可望在明年由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出版。
最后,根据我个人几十年来找书的经验,发现我们过去的藏书的范围是偏狭的,过去收书的目标集中于收藏古董,小说之类决不在藏书之列。但我们必须了解了解,真正收书的态度,是要无所不收的。
2、胡适《找书的快乐》
我不是藏书家,只不过是一个爱读书、能够用书的书生,自己买书的时候,总是先买工具书,然后才买本行书,换一行时,就得另外买一种书。今年我六十九岁了,还不知道自己的本行到底是那一门?是中国哲学呢?还是中国思想史?抑或是中国文学史?或者是中国小说史?《水经注》?中国佛教思想史?中国禅宗史?我所说的“本行”,其实就是我的兴趣,兴趣愈多就愈不能不收书了。十一年前我离开北平时,已经有一百箱的书,大约有一二万册。离开北平以前的几小时,我曾经暗想着:我不是藏书家,但却是用书家。收集了这么多的书,舍弃了太可惜,带吧,因为坐飞机又带不了。结果只带了一些笔记,并且在那一二万册书中,挑选了一部书,作为对一二万册书的纪念,这一部书就是残本的《红楼梦》。四本只有十六回,这四本《红楼梦》可以说是世界上最老的抄本。收集了几十年的书,到末了只带了四本,等于当兵缴了械,我也变成一个没有棍子、没有猴子的变把戏的叫花子。
这十一年来,又蒙朋友送了我很多书,加上历年来自己新买的书,又把我现在住的地方堆满了,但是这都是些不相干的书,自己本行的书一本也没有。找资料还需要依靠中研院史语所的图书馆和别的图书馆,如台湾大学图书馆、“中央图书馆”等救急。
图片
找书有甘苦,真伪费推敲
我这个用书的旧书生,一生找书的快乐固然有,但是找不到书的苦处也尝到过。民国九年(1920年)七月,我开始写《水浒传考证》的时候,参考的材料只有金圣叹的七十一回本《水浒传》、《征四寇》及《水浒后传》等,至于《水浒传》的一百回本、一百一十回本、一百一十五回本、一百廿回本、一百廿四回本,还都没有看到。等我的《水浒传考证》问世的时候,日本才发现《水浒》的一百一十五回本及一百回本、一百一十回本及一百廿回本。同时我自己也找到了一百一十五回本及一百廿四回本。做考据工作,没有书是很可怜的。考证《红楼梦》的时候,大家知道的材料很多,普通所看到的《红楼梦》都是一百廿回本。这种一百廿回本并非真的《红楼梦》。曹雪芹四十多岁死去时,只写到八十回,后来由程伟元、高鹗合作,一个出钱,一个出力,完成了后四十回。乾隆五十六年的活字版排出了一百廿回的初版本,书前有程、高二人的《序文》,说:
世人都想看到《红楼梦》的全本,前八十回中黛玉未死,宝玉未娶,大家极想知道这本书的结局如何?但却无人找到全的《红楼梦》。近因程、高二人在一卖糖摊子上发现有一大卷旧书,细看之下,竟是世人遍寻无着的《红楼梦》后四十回,因此特加校订,与前八十回一并刊出。
可是天下这样巧的事很少,所以我猜想《序文》中的说法不可靠。
图片
考证《红楼梦》,清查曹雪芹
三十年前我考证《红楼梦》时,曾经提出两个问题,这是研究红学的人值得研究的:一、《红楼梦》的作者是谁?作者是怎样一个人?他的家世如何?家世传记有没有可考的资料?曹雪芹所写的那些繁华世界是有根据的吗?还是关着门自己胡诌乱说?二、《红楼梦》的版本问题,是八十回?还是一百廿回?后四十回是那里来的?那时候有七八种《红楼梦》的考证,俞平伯、顾颉刚都帮我找过材料。最初发现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有程伟元序的乙本,其中并有高鹗的序文及引言七条,以后发现早一年出版的甲本,证明后四十回是高鹗所续,而由程伟元出钱活字刊印。又从其他许多材料里知道曹雪芹家为江南的织造世职,专为皇室纺织绸缎,供给宫内帝后、妃嫔及太子、王孙等穿戴,或者供皇帝赏赐臣下。
后来在清理故宫时,从康熙皇帝一秘密抽屉内发现若干文件,知道曹雪芹的祖父曹寅,等于皇帝派出的特务,负责察看民心年成,或是退休丞相的动态,由此可知曹家为阔绰大户。《红楼梦》中有一段说到王熙凤和李嬷嬷谈皇帝南巡,下榻贾家,可知是真的事实。以后我又经河南的一位张先生指点,找到杨钟羲的《雪桥诗话》及《八旗经文》,以及有关爱新觉罗宗室敦诚、敦敏的记载,知道曹雪芹名霑、号雪芹,是曹寅的孙子,接着又找到了《八旗人诗抄》、《熙朝雅颂集》,找到敦诚、敦敏兄弟赐送曹雪芹的诗,又找到敦诚的《四松堂集》,是一本清抄未删底本,其中有挽曹雪芹的诗,内有“四十年华付杳冥”句,下款年月日为甲申(即乾隆甲申廿九年,西历1764年)。从这里可以知道曹雪芹去世的年代,他的年龄为四十岁左右。
图片
险失好材料,再评《石头记》
民国十六年我从欧美返国,住在上海,有人写信告诉我,要卖一本《脂砚斋评石头记》给我,那时我以为自己的资料已经很多,未加理会。不久以后和徐志摩在上海办新月书店,那人又将书送来给我看,原来是甲戌年手抄再评本,虽然只有十六回,但却包括了很多重要史料。里面有:“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甲午八月泪笔”的句子,指出曹雪芹逝于乾隆廿七年冬,即西历一七六三年二月十二日。“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诗句,充分描绘出曹雪芹写《红楼梦》时的情态。脂砚斋则可能是曹雪芹的太太或朋友。自从民国十七年二月我发表了《考证红楼梦的新材料》之后,大家才注意到《脂砚斋评本石头记》。不过,我后来又在民国廿二年从徐星署先生处借来一部庚辰秋定本脂砚斋四阅评过的《石头记》,是乾隆廿五年本,八十回,其中缺六十四、六十七两回。
谈《儒林外史》,推赞吴敬梓
现在再谈谈我对《儒林外史》的考证。《儒林外史》是部骂当时教育制度的书,批评政治制度中的科举制度。我起初发现的只有吴敬梓的《文木山房集》中的赋一卷(4篇),诗二卷(131首),词一卷(47首),拿这当做材料。但是在一百年前,我国的大诗人金和,他在跋《儒林外史》时,说他收有《文木山房集》,有文五卷。可是一般人都说《文木山房集》没有刻本,我不相信,便托人在北京的书店找,找了几年都没有结果,到了民国七年才在带经堂书店找到。我用这本集子参考安徽《全椒县志》,写成一本一万八千字的《吴敬梓年谱》,中国小说传记资料,没有一个能比这更多的,民国十四年我把这本书排印问世。
如果拿曹雪芹和吴敬梓二人作一个比较,我觉得曹雪芹的思想很平凡,而吴敬梓的思想则是超过当时的时代,有着强烈的反抗意识。吴敬梓在《儒林外史》里,严刻地批评教育制度,而且有他的较科学化的观念。
图片
有计划找书,考证神会僧
前面谈到的都是没有计划的找书,有计划的找书更是其乐无穷。所谓有计划的找书,便是用“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方法去找书。现在再拿我找神会和尚的事做例子,这是我有计划的找书。神会和尚是唐代禅宗七祖大师,我从《宋高僧传》的慧能和神会传里发现神会和尚的重要,当时便作了个大胆的假设,猜想有关神会和尚的资料只有日本和敦煌两地可以发现。因为唐朝时,日本派人来中国留学的很多,一定带回去不少史料。经过“小心的求证”,后来果然在日本找到宗密的《圆觉大疏抄》和《禅源诸诠集》,另外又在巴黎的国家图书馆及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发现数卷神会和尚的资料。
知道神会和尚是湖北襄阳人,到洛阳、长安传播大乘佛法,并指陈当时的两京法祖三帝国师非禅宗嫡传,远在广东的六祖慧能才是真正禅宗一脉相传下来的。但是神会的这些指陈不为当时政府所取信,反而贬走神会。刚好那时发生安史之乱,唐玄宗远避四川,肃宗召郭子仪平乱,这时国家财政贫乏,军队饷银只好用度牒代替,如此必须要有一位高僧宣扬佛法令人乐于接受度牒。神会和尚就担任了这项推行度牒的任务。郭子仪收复两京(洛阳、长安),军饷的来源,不得不归功神会。安史之乱平了后,肃宗迎请神会入宫奉养,并且尊神会为禅宗七祖,所以神会是南宗的急先锋,北宗的毁灭者,新禅学的建立者,《坛经》的创作者,在中国佛教史上没有第二个人有这样伟大的功勋。我所研究编校的《神会和尚遗集》可望在明年由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出版。
最后,根据我个人几十年来找书的经验,发现我们过去的藏书的范围是偏狭的,过去收书的目标集中于收藏古董,小说之类决不在藏书之列。但我们必须了解了解,真正收书的态度,是要无所不收的。
3、初中优秀作文:《与书牵手》《书香,伴我成长》
【一】与书牵手
胡潘辰
在白驹过隙之间,书,你也悄然陪我度过了我青春里的三载时光。很庆幸,我的青春里有书相伴。
与书牵手,陪我同李太白共饮思乡酒同销万古愁。充满儒雅之风的李白,是因为仕途的坎坷,小人的陷害,对家人的思念,才有了伴酒放豪言和斗酒诗百篇。谁能忘记他“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柔情?谁又会忘记他“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气?他在山林中与月共饮、与影同舞,潇洒的正气,谁又不记得?是书,让我认识了一个一生坎坷却为了理想永不言弃的李白。
与书牵手,陪我体会谭嗣同对帝国主义侵略的义愤填膺。被梁启超称为“中国为国流血第一士”的谭嗣同,写出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豪迈激昂,气势非凡,也表现了大胆革新,勇于创造的心。我敬佩他,我敬佩他的“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乐观开朗,视死如归的博大胸怀,敬佩他要求个性解放,断然与封建的政治,思想和文化彻底决裂的精神,敬佩他在文学上有广阔的漫游生活和崇高的理想怀抱。
与书牵手,陪我感悟《繁星·春水》中潜藏着的小小哲理。“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世时的明艳!然而她当初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字里行间,全是冰心的锦心绣口。不由得想起,对于成功的人,只是看到了他们外表的风光无限,但却忽视了他们成功背后的经历的痛苦磨炼。是呀,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
是书,洗去我青春的浮躁,平复了我那渐渐被世俗噬去的心,让我用平常心去安然处世。
与书牵手,是他陪我领略浩瀚历史长河的印记,是它带我欣赏茫茫花海中那些傲世名著,是它让我的青春更加精彩!
【二】与书相伴
我同弥散有墨香味道的书籍有个约定,便是在每个阳光明媚抑或阴雨霏霏的日子相见。
坐地日行八万里,晨曦、日暮、晌午、静夜,年年岁岁,岁岁年年,几度春秋我同它携手走过。曾经,它用几近繁琐的行文传颂《孔融让梨》的佳话,如今我才享受风平浪静于天空海阔的乐趣;它用和蔼的语气向我诉说《海的女儿》,如今我才如此沉浸于五彩泡沫之美;它用抑扬顿挫的调子将“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告知于我,如今我才明了滚滚长江的气势磅礴……那本泛黄的小册子,来自我用心读出的诗歌。
相识
兹有一名孩童不慎走失,身着粉色公主裙,当文字工作者是她的大志,满街去寻金龟子是他的专职,是谁把她带了去,仁人君子。听说,是位叫书香的老人,赠予满腹感慨、五车故事做礼物。我,便如同走进黄金屋的孩童,吮了甘泉,赏了如玉,披一身波光终于与它相识。
相知
我大抵同它结下了不解之缘。
悉知晓风前辈的细致笔韵和优雅笔风,目睹蓓佳老师塑造人物形象的功力,以致于我至今还为杜小亚被病痛折磨得苍白而伤感,为单明明“义气之举”接二连三而雀跃,为狗娃儿天真纯朴而倍感欣慰。我亲临了春日,见证了年轻,重识一个包子的重量和家乡辣酱的回味,全是它带来的美妙。我曾在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意境中流连,在海边小屋的精神中小憩。清晨,海浪奔鸣,朝阳晨曦,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相守
有它相伴,真好。
我们在生命之路虔诚相遇,清丽阳光下,在相似情节中邂逅。是“遥遥迢迢”不约而同,或是注定相守一世,莫知。喷薄绯红的黎明,一袭光亮洒于尘世,于是,我捧起香香的它——如同鱼儿——孜孜不倦地游来游去。
我,爱阅读。
【三】《书香,伴我成长》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书香,伴我成长》。
幼年时,母亲教给我的第一首诗是《鹅》。那段时间,每天从幼儿园回家,傍晚上床前总是蹬掉鞋子,心里默念3遍”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才肯睡觉。就这样,文字给我的第一印象便是神秘而优美的古诗。
班级里的同学许多都近视,说到这儿,就不得不提我的近视与书的”深厚”关系了。小学四年级的暑假,母亲从网上买回一箱子的《淘气包马小跳》。或许是已经初识字,我便花了一个星期,硬是一口气看完了那20本书。之后,我的眼睛就近视了······这时,读书于我是家常般的生活。
到了六年级的暑假,小升初后,肩上的担子变轻了,我便有了足够的时间去读书。可能是因为天热,再加上人懒,不想出门的我便盯上了母亲房间里的杂志。陈旧的封面沉淀了年轮,却也积聚了精华。《特别关注》、《读者》······一大波2020年或2021年的期刊被我啃食着。说是”啃”,更不如说是”品”.文章虽短,却意韵悠长。那个暑假,可算是我读书最多的时候,一篇篇文章教会我做人和成长。那一年,书于我是深邃、瑰丽的哲学宝藏。
进入初中,生活节奏加快,读书的时间就少了。再者,即使读也大都是老师要求的名著,这时,接触面就广泛多了。历史如《中华上下五千年》,语文如《海底两万里》等。这个时候,书便是端正心态和三观的经典了。
我赞同有些人的观点:”书要分时代去读”.举个例子,我7、8岁时去读《红楼梦》,读完后只觉乏味至极,然而只有中年时几经沉浮,才能读透那历史兴衰后的无尽沧桑。又好比《傅雷家书》,当然,放在当今社会,每天快节奏的生活,再去花时间感受所谓”爱子情深”,自然会觉枯燥。然而,午夜时分,寂寥无人,听一曲钢琴曲,将自己带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方得知其一片真心。
如果你仔细观察过,刚印出的书都带着一股若有若无的墨香,姑且称之为书香,当然越陈旧古老的书那种书香越古朴。正是这种书香,伴随我走过了14个春秋。点点墨边路,阵阵书卷香。最后,望同学们在忙碌的学习中能抽出一点宝贵的时间读书,让书香伴我们长大!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4、李竹平:发现变化,享受快乐——《金色的草地》精讲
发现变化,享受快乐
——《金色的草地》精讲
小朋友们,在生活中积极观察、善于观察,是一件能让自己收获满满的事情,既可以丰富知识,又可以创造快乐。
苏联有一个名叫米哈伊尔·米哈伊洛维奇·普里什文的诗人、作家,他被称为“伟大的牧神”、“完整的大艺术家”、“世界生态文学和大自然文学的先驱”、“俄罗斯语言百草”,他被认为是最会观察自然的诗人,善于倾听鸟兽之语、能够与树木对话、常常聆听草虫之音,从而发现了许多大自然的秘密。他写了很多在自然中观察、发现的诗文,出版了很多本书,比如《大自然的日历》《林中水滴》、《太阳宝库》、《大地的眼睛》、《船木松林》等。今天我们要聊的课文《金色的草地》就是这位了不起的普里什文写的。
一说到草地,有的小朋友可能会想到绿草如茵、绿油油等词语,脑海中出现的是一大片的绿色。“金色的草地”,那是怎么回事呢?读过课文的小朋友当然已经知道了:因为这片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句变成金色的了”。见过长满蒲公英的草地的小朋友读了课文第一自然段,心中可能会想:这有什么好写的呢?我也知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啊!这都不需要观察,随便看一眼就知道了。
那,普里什文为什么要写它呢?读了第二自然段,我们知道了这片长满蒲公英的草地给普里什文和弟弟带来了不少快乐。他们常常在草地上玩相互吹蒲公英种子的游戏。除了游戏的快乐,普里什文也说这些蒲公英“并不引人注目”。那,仅仅是为了与读者分享这份玩耍的快乐吗?如果真是这样,这篇文章也就到此为止了,没有多大意思了。
读这篇文章,我们要特别注意第三自然段。小朋友们可以快速找到这段话中的一个问句:“这是为什么呢?”这个问句说明作者产生了好奇心。对什么产生了好奇心?“这”指的是什么?答案在前面三句话里。“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这三句话里,写了三个不同的时间:清早、中午、傍晚。三个时间,看到的草地颜色不一样,清早是绿色的,中午是金色的,傍晚又是绿色的。普里什文对这样的变化产生了好奇心,这天傍晚马上就做了一件事——仔细观察,发现这时候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这样,普里什文就浮现了蒲公英开花的秘密:“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如果不是善于发现,不是有好奇心,不是仔细观察,这样的秘密即使就在身边,也不会知道的。
小朋友们,正是对蒲公英开花秘密的发现,让普里什文更喜欢这片草地和蒲公英了,所以他说:“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读到这儿,再回头看第一和第二自然段,就会发现,以前这片草地也给作者带来了玩耍的快乐,但并没有感受到草地多么可爱,蒲公英多么有趣。以前,在作者眼里,这些蒲公英“并不引人注目”,现在,是特别引人注目了。这种变化,可都是好奇心和仔细观察带来的啊!
把这样的观察发现的经历写下来,写的时候,一定心情愉快,甚至感到自豪吧。不然,普里什文怎么会写下那么多与自然有关的诗文呢?
小朋友们,你在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观察发现?比如,牵牛花开花时有什么变化,洗澡花的名字与它的变化有什么关系……和身边的人说一说,然后也写下来吧。
怎样才能听到李竹平老师更多的课文精讲内容呢?长按下面图片就能找到渠道了!
5、《怎么都快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2、认识“怎、独、跳、绳、讲、得、羽、球、戏、排、篮、连、运”13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玩、很、当、音、讲、行、许”7个汉字。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年生活的多彩和快乐。
4、理解并积累表示动作的短语,提高语言的运用的准确性。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玩、很、当、音”4个生字。
3、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勾连旧知,揭题导入
1、师板书“快乐”一词,谈话:上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快乐”一词,知道树和喜鹊因为有了很多的朋友而感到快乐。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和“快乐”有关的课文。
2、师板书课题:怎么都快乐。指名生朗读课题,注意正音:“怎么”中的“怎”是平舌音及前鼻音,“么”在这里要读轻声。
3、师过渡:这篇课文为什么说“怎么都快乐”呢?让我们一起开始学习吧!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读通读顺
1、师范读课文,生认真倾听。师鼓励学生交流听过之后收获到的相关信息。
2、生自主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师引导学生圈画出生字,多读几遍。
3、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随文识字(师明确这是一首儿童诗,有4个小节)。
(1)指名学生朗读第1小节:
①出示词语卡片:玩、很好、独自、跳绳、当然、音乐,指名学生认读,相机正音:“绳、当”是后鼻音,“很、音”是前鼻音。
②正音后再次出示卡片,指名学生认读。
③再次指名学生朗读第1小节,师生共同总结:这一小节写的是一个人玩很开心。
(2)指名学生朗读第2小节:
①出示词语卡片:讲故事、得有、才行、羽毛球,指名学生认读,正音:“行”是后鼻音。
②学习“得”“行”这两个多音字:
出示词语:“得到、得有人听”,区别“得”的两个读音,让学生说一说在什么情况下读“dé”,在什么情况下读“děi”,并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以练习。
出示词语:“不行、银行”,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区分“行”的两个读音“xíng”和“háng”,继续出示“行走、写一行字”,让学生区分,巩固“行”的不同读音。
③再次指名学生朗读第2小节,师生共同总结:这一小节写的是两个人玩的情景。
(3)指名学生朗读第3小节,说说这一小节写的是什么:三个人玩的情景。
(4)指名学生朗读第4小节:
①出示词语:许多、游戏、排球、篮球、连、运动会,指名学生认读。根据学生的认读情况正音:“运”是整体认读音节,“连”是边音。
②引导学生交流这一届写的主要内容:许多人在一起玩更开心。
4、学生在初读课文、识字正音后再次练习朗读课文。
5、巩固识字成果。
(1)师随机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读、开火车读、同为对读、齐读等,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正确认读。
(2)单独出示本课生字,带拼音读,去拼音读,鼓励学生交流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这些字以及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记住这些汉字。
(3)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师适当小结并给予方法指导:本课生字较多,在识记的时候可以根据汉字的结构分类识字,也可以通过与形近字进行比较的方式加以区分。
(4)游戏巩固:我们是一对好朋友。
师将每个生字卡片制作两张,随机分给全班同学,让一名学生手持卡片走上讲台,读出这个汉字,然后问:“我的朋友在哪里?”另一名拿到相同生字卡片的同学站起来回答:“你的朋友在这里。”
6、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不仅认识了很多的汉字朋友,而且还知道这篇课文有4个小节,分别写了一个人玩,两个人玩、三个人玩、许多人玩的快乐情景。
三、指导生字书写
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汉字:玩、很、当、音,指名学生认读并口头组词以加强理解。
2、引导学生观察汉字的结构,交流识记方法和书写要领。
3、根据学生的交流,师指导:“玩、很”师左右结构,“当、音”是上下结构,“玩”的王字旁最后一笔横画要改为提画,“很”字右半边的笔顺是:横折、横、横、竖提、撇、捺;“当”上半部分要先写中间的竖,后写点和撇。
4、师范写生字,生观察并书空。
5、生自主描红、临写生字,师巡视指导,进一步强调良好的书写习惯。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读通了一首有趣的小诗,而且在始终又和许多的汉字变成了好朋友。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首小诗,看看“怎么都快乐”,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年生活的丰富和快乐。
3、理解并积累表示动作的短语,提高语言运用的准确性。
4、正确美观地书写“讲、行、许”3个汉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激趣导入
1、出示上节课认识的生字词语,指名学生认读。
2、指名学生分小节朗读课文,说说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
3、师激趣导入:一个人玩,很好;两个人玩,很好;三个人玩,很好;许多人玩,更好!看来,在小朋友的眼中,怎么都快乐。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和这些小朋友们开心地玩吧!
二、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怎么都快乐”
1、重点指导学习第一小节:
(1)指名学生朗读第1小节,其他学生认真倾听,思考:一个人可以做哪些事?为什么一个人玩也很开心?
(2)指名学生交流:可以折纸、踢毽子、跳绳、搭积木、看书、画画、听音乐。
(3)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从这些活动中可以收获哪些快乐,同时出示折纸、搭积木、跳绳、看书、画画、听音乐的图片。
(4)师过渡:是啊,一个人的时候可以做很多事,我们从这些活动中可以收获很多的知识和快乐。其实,除了课文中写到的事情,小朋友们想一想,一个人还可以做哪些事情呢?
(5)指名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交流,师适当小结,相机指导学生认识省略号,明确省略号在文中表示还有一些相关的活动没有写。
(6)练习表达:当我一个人玩的时候,我最喜欢————-,因为—————–。
(7)指导朗读:师范读,生练读,读出一个人玩时的安静和快乐。注意恰当的停顿。
2、生按照刚才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第2、3、4小节,思考:两个人玩、三个人玩、许多人在一起玩分别有什么快乐?
3、指名学生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师适当指导,注意以下几点:
(1)继续巩固对省略号的认识(第2小节、第4小节中出现的省略号),鼓励学生拓展想象还可以有哪些活动。
(2)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玩游戏时的快乐心情,并相机出示下象棋、打羽毛球、坐跷跷板、三人跳绳、拔河、老鹰捉小鸡、打排球、打篮球、踢足球等的图片,给予学生更加直观的体验。
(3)练习表达:
当两个人玩的时候,我喜欢和小伙伴————————-,因为————————-。
当三个人一起玩的时候,我们经常————————–,因为————————–。
当许多人一起玩的时候,我们可以——————————————————–。
4、指导朗读:
(1)学生再次练习朗读课文。
(2)指名学生朗读,相机指导:
读好每小节的第一句话,注意停顿,强调“很好”一词,读出快乐的心情。
要用轻快的语气朗读全诗,注意词语和词语中间恰当的停顿,读出跳跃感。
5、小结:看来,在孩子们的眼中,两个人玩有两个人玩的乐趣,三个人玩有三个人玩的快乐,四个人玩、五个人玩、许多人在一起玩就更开心了,所以我们的课文题目就叫“怎么都快乐”。(指名学生读课题,读出轻松愉快、无拘无束、天真快乐的感觉。)
三、积累表示动作的词语
1、师过渡:这篇生动有趣的儿童诗中出现了许多有趣的活动,如跳绳、踢足球、讲故事等,请朋友们在课文中再找一找类似的短语,轻声地读一读。
2、指名学生交流,师小结并利用多媒体出示文中表示动作的短语。
3、指名学生读一读,探究这些短语有什么特点,师小结:这些短语都是表示动作的。
4、鼓励学生拓展类似的短语,如:浇花、扫地、擦桌子、拖地板、捉虫子等。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学习了这篇有趣的儿童诗,我们深深地感受到童年生活的快乐和美好,希望小朋友们能永远保持一颗童心,怎么都快乐。
板书设计
一个人玩
两个人玩
7、怎么都快乐 三个人玩 很好
四个人玩
……
6、《诗经》是怎样一部书?《式微》原文及翻译
第一部分 诗经概述
《诗经》,也称为《诗》或《诗三百》,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集西周初年(公元前十一世纪)到春秋中叶(公元六世纪)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直到汉代学者把它奉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
第二部分,诗经的来历
关于诗经的来历,学界众说纷纭,其中有一点比较符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武王伐纣,建立周朝,历史上称之为西周,西周的统治者,总结了商朝灭亡的教训,其中有一条就是商朝的统治者们没有及时的听取老百姓的声音,不曾关心民生疾苦,才失掉了民心,导致灭亡。为了吸取这一教训,西周的统治者们,就选派了一些乐官到民间去收集诗歌,编辑入册以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和百姓心声。同时,还专门组织,人员编写诗歌,用于宫廷宴会和祭祀宗庙之用。
据说春秋时流传下来的诗,有三千首之多,后来只剩下三百一十一首(其中的6篇有题目无内容,称为笙诗。),后来为方便,就称作“诗三百”。至于为什么删了那么多?汉代人提出了“孔子删诗”说。几千年来,学者们在这个问题上众说纷纭,各持己见,至今仍莫衷一是。孔门弟子中,子夏对诗的领悟力最强,所以由他传诗。
第三部分诗经的分类——风、雅、颂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大类,这主要是从乐调上的不同来区分的,因为《诗经》里的诗都是合乐的唱词。风诗有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篇。“风”是音乐曲调的意思。古人听见风吹时能发出大小高低、清浊长短各种声响,所以用来给乐调命名。“国”是方域、地区的意思,“国风”就是各国的地方乐调。雅诗分“大雅”、“小雅”,相当于后世的大曲、小曲,有一百零五篇。“雅”是西周中央地区的乐调,这个地区周人称为夏,“雅”、“夏”二字在古代同音,所以称为“雅”。颂诗有四十篇,是在宗庙祭祀时用的乐曲。这三类诗中,以民歌为主的“国风”和“小雅”中的一部分民歌是诗经里的精华。
第四部分诗经的手法——赋比兴
诗经试用了赋、比、兴的手法。“赋”是“布”的同音字,“布”当动词来讲,就是“摆列”,开门见山的把内容摆出来。据《诗集传》的注解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
“比”是比喻和比拟,有明喻、隐喻、借喻,有的诗整个形象都是比,很像后代的咏物诗。如《卫风·硕人》,描绘庄姜之美,用了一连串的比:“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是一首诗的发端。如《关雎》开头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以兴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
交错使用这些手法,既能表现深广的思想内容,又有浓郁的诗味,从而增强诗歌的艺术效果。
第五部分,诗经的内容
诗经的内容丰富多彩,所反映的社会面极其广阔,有的诗描写奴隶的苦难、愤怒和理想,如“豳(bīn)风”的《七月》、“魏风”的《伐檀》《硕鼠》等,《伐檀》唱出了一群伐木者对不劳而获的剥削者的强烈不满: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
不稼不穑(sè),胡取禾三百廛(chán)兮?
不狩不猎,胡瞻(zhān)尔庭有县(xuán)貆(huán)兮?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译文:
砍伐檀树声坎坎啊,
棵棵放倒堆河边啊,
河水清清微波转哟。
不播种来不收割,
为何三百捆禾往家搬啊?
冬不狩来夜不猎,
为何见你庭院猪獾貉悬啊?
若是真的君子啊,
不会白吃闲饭啊!
《硕鼠》把剥削者比做贪婪的老鼠,表达了人民对剥削者的憎恶和蔑视,诗中描写的奴隶,由于不堪忍受残酷剥削而想到逃亡,在当时的社会中,带有反抗意义。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shǔ)!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汝,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爰(yuán)得我所。
译文:
大老鼠呀大老鼠,不要吃我的粮食!
多年辛苦养活你,我的生活你不顾。
发誓从此离开你,到那理想新乐土。
新乐土呀新乐土,才是安居好去处!
有的诗反映了人民热爱和平生活的愿望,保家卫国的爱国精神,如,“王风”的《君子于役》,“秦风”的《无衣》等,有的叙述周始祖后稷创业的过程是诗史,有的讽刺和抨击统治者的暴政。还有相当多的是,以描写爱情和婚姻为主,《郑风》和《卫风》里的情歌最有名。这些诗,无论是歌唱爱情的欢乐,还是诉说相思的痛苦,或是对礼教压迫的怨恨,都具有比较深广的社会意义。《氓》描写的是一个善良勤劳的姑娘,从恋爱、结婚到被遗弃的过程,深刻地揭示了在不合理的婚姻制度下被压迫妇女的悲惨命运。此外,诗经,还有一些事。此外,诗经里还有一些是贵族的祝颂诗和颓废式。
第六部分 诗经的成就
诗经的艺术成就,辉煌而卓越。首先,它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揭示了各种人物的精神世界,表现了人民的痛苦和反抗,理想和愿望,给后人提供了巨大的认识价值。其次,他所运用的赋比兴手法,是对我国诗歌艺术宝库的一次杰出的贡献。第三,诗经的语言艺术也很高超,句式以四言为主,但富于变化,尤其是重章叠句、反复吟唱,使诗歌的音乐性,节奏感和抒情成分,都明显地得到了增强。
诗经是我国文学的光辉起点,在我国和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他所表现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精神,奠定了我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的基础,推动诗人、作家关心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使诗歌成为人民手中的战斗武器,他所表现的巨大艺术创造力,使它成为历代诗人学习借鉴的典范,启示后人重视民歌、学习民歌,从民歌汲取新血液,推动诗歌不断向前发展,同时,他所保存的许多传说和史迹,又是研究古代历史的珍贵史料。
文章来源:嘟嘟作文
7、【优秀作文选登】《快乐的打水漂》
快乐的打水漂
星期天,我和一群小朋友在家长的带领下来到龙虎山熊家村郊游。熊家村旁边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我们在小河边扔石头“扑通”“扑通”,水花四溅。大家一边扔石头一边大叫:“‘咕咚’来了,快跑呀!”王一川扔了一块大石头,水花溅得熊子涵一脸。熊子涵不甘示弱,也扔过去一块大石头,也溅得王一川一身。
我看见爷爷在打水漂,连忙跑过去一看,“扑通”“扑通”“扑通”……石头在水面上跳了五六下。真厉害啊!我马上要求爷爷教我打水漂,小伙伴也纷纷加入了学习。爷爷说:“先找一个又扁又小的石头,捏在指尖上,弓着步斜着身,把石头贴在水面上一甩就可以了。”这么简单啊!我就照着爷爷说的去做。可结果,“扑通”一声石头还是直接掉进了水里,怎么回事呢?爷爷说我力气不够。我就使劲一甩,石头居然在水面上跳了两下。我高兴极了!小伙伴也争先恐后地学起打水漂来。
学会了打水漂,大家就开始比赛了。我捏着石头奋力一甩,石头飞到水面上跳了三下。可是,熊子涵的石头竟然跳了五下,得了冠军。王一川的石头还是泥牛沉海“扑通”一声就不见了。其他的小伙伴的石头都跳了两下。我得了亚军。
大家意犹未尽,又兴致勃勃地玩起了打水漂,玩得不愿回家了。
8、《怎么都快乐》生字词知识点梳理
教材分析:
《怎么都快乐》是一首儿童诗,贴近儿童生活,充满了童趣,语言生动有趣,其学习活动也有针对性。通过这些学习活动,使学生感受到独自一个人有快乐,与别人相处很快乐,帮助别人更是一种快乐;玩耍是快乐,学习也是快乐,初步知道应该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我会写:
玩wán(好玩)(玩乐)(玩火)(玩水)
很hěn(很好)(很多)(很大)(很长)
当dāng(当心)(当年)(当时)(当天)
dàng(上当)
音yīn(音乐)(口音)(拼音)(注音)
讲jiǎng(讲课)(听讲)(主讲)(开讲)
行xíng(不行)(行人)(行动)(行走)
háng(银行)(行业)
许xǔ(许多)(也许)(少许)(不许)
我会认:
怎zěn(怎么) 独 dú(单独)
跳tiào(跳远) 绳 shéng (绳子)
讲jiǎng(讲话) 得děi(可得注意)
羽yǔ(羽毛) 球qiú (篮球)
戏xì(游戏 ) 排pái(排球)
篮lán(篮子) 连lián(连长)
运yùn(运动)
易错的字:
“行、很”字,注意左边是“ 彳”,不要写成“亻”。
“当”字,注意下面是“彐”。
部首:
土(地、块)
多音字:
好hǎo(好人) hào(爱好) 当 dānɡ(当心)
当 dānɡ(当心) dànɡ(上当)
得 děi(得回家) de(飞得高) dé(得到)
行xínɡ(不行) hǎnɡ(一行)
近义词:
独自——单独 正好——恰好 许多——很多
反义词:
独自——结伴 静悄悄——闹哄哄
正好——不巧 很多——很少
一课一练:
1、仿照课文写一写。
一个人玩,很好!
独自一个,静悄悄的,
___
正好,,
____
还可以,。
示例:
玩拼图 读连环画
看电视 捏橡皮泥
2、用一两句话写一写同学们打扫卫生的场景,注意用上合适的短语。
示例:
放学后,同学们一起打扫教室。他们有的扫地,有的擦桌子,还有的擦玻璃……一会就把教室打扫干净了。
课后习题答案:
2、读一读,说一说。
讲故事 听音乐 弹钢琴 踢毽子
跳皮筋 踢足球 打排球
玩游戏 做作业 练书法
这些词语是表示游戏名称的词语,认真读一读,就会发现加点的都是表示动作的词,后面跟着的是表示名称的词,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词语还有:看电视、钓鱼、打网球、跳高、打乒乓球、下象棋等。
9、《怎么都快乐》同步练习
练习二
一、我会读,我会连。
二、想一想,填一填。
三、重点段落品析。
一个人玩,很好,
独自一个,静悄悄的,
正好用纸折船,折马……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坏—— 闹哄哄——
2.一个人还可以玩哪些游戏?请你说一说。
四、在□中填上适当的数字,既能让每行组成词,又能让算式成立。
□年□载 □面□方
+ □日□秋 – □头□臂
————
□通□达 □清□楚
《怎么都快乐》参考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独自) (怎么) ( 讲课) ( 不行) (当然) (连忙)
二、选择正确的助词填空。
的 地 得
1、红红( 的 )太阳慢慢( 地 )从海平面上升起来。
2、听到这个消息,他高兴( 得 )跳了起来。
3、我偷偷( 地 )跟在她的身后。
三、在正确的读音上打“√”。
1、天黑了,我得(děi)回家了。
2、今天我认真完成作业,得(dé)到了老师的表扬。
3、语文课上,同学们讨论得( de)不亦乐乎。
四、在括号里填合适的动词。
( 下 )象棋 (搭 )积木 ( 打 )篮球 (踢 )足球 ( 折 )纸船
(听 )音乐 (讲 )故事 (丢 )手绢 (扔 )沙包 (踢)毽子
五、照样子,写词语。
静悄悄 白茫茫 热乎乎 红彤彤 软绵绵
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游戏开始了,老鹰张开翅膀扑向小鸡,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 鸡妈妈左闪右躲,保护着小鸡。| 最后,鸡妈妈让小鸡们紧紧地抱在一起,然后用力一甩,把老鹰给撞倒了。| 小鸡们高兴地跳起来:“我们胜利了!| 我们胜利了!”|
1.第二自然段有( 5 )句话。
2.画线句子中描写小鸡动作的词语:抱、甩 、撞。
班长
3.扮演老鹰的是,扮演鸡妈妈的是。
4.游戏结束胜利的一方是( B )。
一、独 dú 讲 jiǎng 球 qiú 连 lián 运 yùn 怎 zěn
二、跳 打 踢 讲 听 玩
三、好 静悄悄 飞行旗、搭积木、超级拼装
四、三年五载 一日三秋 四通八达 四面八方 三头六臂 一清二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