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识字3《“贝”的故事》知识点 托班教案|小班教案|中班教案|大班教案|特色教案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文档大全 > 学习资源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识字3《“贝”的故事》知识点

时间:2022-08-22 12:42:54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识字3《“贝”的故事》知识点是非常优秀的内容,希望能让找寻学习资源的您有所帮助。

1、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识字3《“贝”的故事》知识点

教材分析:

  《“贝”的故事》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贝”字的演变过程。课文首先由现实生活中的“贝壳”讲起,从甲骨文讲到了现代所写的“贝”字,这段内容虽然很少,但讲出了汉字的演变。“贝”是个象形字,由最初的实物图形慢慢变成了现在的样子,也体现出了汉字由繁到简的发展轨迹。

一、生字笔画笔顺

二、会写字注音及组词

  贝:bèi(宝贝、分贝、干贝)

  壳:ké(贝壳、蛋壳、外壳)

  甲:jiǎ(指甲、甲鱼、甲虫)

  骨:gǔ(骨头、骨气、骨灰)

  钱:qián(钱包、价钱、工钱)

  币:bì(钱币、纸币、外币)

  与:yǔ(与其、与会、与众不同)

  财:cái(钱财、财主、财宝)

  关:guān(开关、关门、关心)

三、我会认注音及组词

  类:lèi(种类、人类、类别)

  漂:piào(漂亮)

  珍:zhēn(珍贵、珍爱、珍珠)

  饰:shì(装饰、首饰、饰品)

  品:pǐn(品行、品德、品种)

  随:suí(跟随、随从、随便)

  易:yì (容易、轻易、简易)

  损:sǔn(损伤、损坏、损失)

  赚:zhuàn(赚钱、赚取、赚了)

  赔:péi (赔本、赔钱、赔款)

  购:gòu(购买、收购、抢购)

  贫:pín(贫穷、贫困、贫寒)

四、易错字

  贝:常与“见”混淆,最后一笔是点。

  壳:“壳”的上面是“士”,不要写成“土”

  骨:“骨”的下部的“月”第一笔是竖。

  与:“与”的第二笔是竖折折钩,一笔写成。

五、多音字

  骨:gǔ(骨头)gū(花骨朵)

  漂:piāo(漂流)piào(漂亮)

  当:dāng(当作)dàng(上当)

六、近义词

  保护——爱护 漂亮——美丽

  珍贵——宝贵 喜欢——喜爱

七、反义词

  古——今 保护——破坏 张开——合上

  喜欢——讨厌 珍贵——普通 容易——困难

八、理解词语

  保护:尽力照顾,使不受损害。

  珍贵:价值大;意义深刻;宝贵。

  饰品:饰物。

  携带:随身带着。

  漂亮:好看;美观。

  喜欢:对人或事物有好感或感兴趣。

  容易:做起来不费事的。

  损坏:使失去原来的使用效能。

九、句子解析

1.古时候,人们认为贝壳很漂亮,很珍贵,喜欢把它们当作饰品戴在身上。

  “很漂亮,很珍贵”说明贝壳在古人眼里是多么的美好,人们多么喜欢它。

2.所以,用“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比如,“赚、赔、购、贫、货”。

  解释带有“贝”字旁的字的意义:与钱财有关。

  1.一些生活在水里的动物,用贝壳保护自己的身体。

  这句话是说贝壳最初的作用:可以保护一些生活在水里的动物。

  2.古时候,人们认为贝壳很漂亮,很珍贵,喜欢把它们当作饰品戴在身上。

  “很漂亮,很珍贵”,说明贝壳在古人眼里是多么的美好,人们多么喜欢它。

  3.而且贝壳可以随身携带,不容易损坏,于是,古人还把贝壳当作钱币。

  交代了贝壳的另一个特点:可以随身携带,不容易损坏。所以,人们把它当作钱币,在市场上流通。

十、课文主要内容

  本文介绍了“贝”字是怎么来的及“贝”字所代表的意义。

十一、课文结构

  第一自然段:写“贝”字甲骨文是怎么来的,是什么样子。

  第二自然段:解释了“贝”字的意义,写了带“贝”字旁的字的特点。

十二、问题归纳

1.贝壳为什么会被当作饰品?

  古时候,人们认为贝壳很漂亮,很珍贵,喜欢把它们当作饰品戴在身上。

2.贝壳为什么会被当作钱币? “贝”字旁的意义是什么?

  贝壳可以随身携带,不容易损坏,于是,古人还把贝壳当作钱币。所以,用“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

3.你还知道哪些有趣的形声字?

  “草、花、艾、蓝”等字都是“艹”部,这些字都和花草有关;“衬、衫、裤、褂”都是“衤”部,这些字都和衣服有关。

十三、课文主题

  本文介绍了“贝”字是怎么来的,它最早是如何产生的,还介绍了“贝”字代表的意义,多和钱财有关。通过介绍“贝”字的故事,激发我们学习汉字的兴趣。

十四、课文分析

  课文介绍了“贝”字的由来、演变以及发展,共有2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引出“贝”字。第二自然段主要讲贝壳因为漂亮、珍贵又便于携带、不易损坏,人们把贝壳当作钱币使用,因此贝字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由一个简单的“贝”字,引出用“贝”作偏旁的一系列的汉字,并由“贝”的字义,指出用“贝”作偏旁的一系列汉字的大致意思。

十五、课后习题答案

3.看图,猜猜加点字的偏旁与什么有关。

  古时候的镜子是用金属铜做的,“镜”的偏旁是“钅”,表示与金属有关。狭

  义的“珠宝”单指玉石制品,所以,带有偏旁“王”的字多与玉石有关。

  相关资料

  【汉字起源】

  汉字起源的旧说法有五种,即结绳说、八卦说、河图洛书说、仓颉造字说和图画说。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结绳说:《北史·魏本纪》说:北朝魏的先世“射猎为业,淳朴为俗,简易为化;不为文字,刻木结绳而已。”记录了一些原始社会部落,在文字出现之前,以结绳记事的方法,把战争、猎获、会盟、选举、庆典、联姻、生育、疾病和灾害等大大小小的事件记录下来。

  过去亦有学者据《周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的论说,推断“文字起源于结绳”。

  八卦说:孔安国《尚书》序(属伪作,但年代甚古)里说:“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河图说:《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河图·玉版》:仓颉为帝,南巡狩,发阳虚之山,临于元扈洛I之水,灵龟负书,丹甲青文,以授之。

  揭开此说的神秘面纱,不难发现,它真实的核心就是算数,能对照“九宫”算法。所谓“九宫”,在谶纬家来说,是八卦加上中央,合为九(“五”位于中央,还可以和五行联系起来);在术数家眼中,则其数横、竖、斜偏、相加得数恒为15。

  仓颉造字:“仓颉造字说”在战国时即已流行。《吕氏春秋·君守》说:“仓颉作书,后稷作稼。”到了秦汉时代,这种传说更加盛行。许慎《说文解字·叙》:“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

  仓颉到底是什么人呢?传说他是黄帝的史官,黄帝是古代中原部落联盟的领袖,由于社会进入较大规模的部落联盟阶段,联盟之间外交事务日益频繁,故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各盟联共享的交际符号,于是搜集及整理共享文字的工作便交在史官仓颉的手上了。

  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

  图画说:现代学者认为:汉字真正起源于原始图画。一些出土文物上刻划的图形,很可能与文字有渊源关系。

  【汉字造字方法】

  一、象形字:如“日、月、山、川”等,都是描摹事物的形状的。这些是狭义上的象形字。

  二、会意字:如两个“木”组成一个“林”字,两个“火”组成一个“炎”字。指用会意法造出的字。

  三、形声字:是在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基础上形成的,通常是两个字符组成的复合体,由表示意义范畴的形旁(意符)和表示声音类别的声旁(声符)组合而成。形旁一般由象形字或指事字充当,声旁可以由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充当。形声字是最能量产的造字形式。

  【写错汉字惹笑话】

  男青年决定到农村老家举行婚礼。男方的父亲给市里的亲家来电报

  问:“能来多少人?好做准备。”

  亲家回电说:“去不了多少人,只准备一吨饭就行了。”他把“顿”写

  成“吨”。

  很快又接到农村的电报:“婚期推迟一月,因一吨饭的米一时难以凑

  齐。”

  【汉字故事】

  据《世说新语》载:东汉末年,杨修在曹操部下任主管。时逢相国府修造门楼,当门梁修建竣工后,曹操亲自来查看,看后,他一言不发,只向手下的人要了笔墨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后,便拂袖而去。此时,在场的人摸头不知脑,不了解曹操此举的用意是什么,于是他们请来杨修。杨修看后解释说:“曹相国的意思不是很清楚吗?他嫌门太宽了,因此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这就是‘阔’。”众人一听,方才明白曹相国是借门做的一个字谜。后来,这个门楼重新改建后又请曹操来看,这次曹操果然满意了。

朋友

  在上古,“朋”和“友”的含义是有区别的。古称“同门曰朋”,其意思是同从一个老师学习的人称为“朋”,即我们今天所说的同学;“同志曰友”,也就是说,志同道合的人称为“友”,即今俗称的“同志”。《说文解字·又部》:“友,同志为友。”许慎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友”为什么指“同志”呢?我们只要看看它的古文字形体就一清二楚了。

  古文“友”字是由两个“又”构成。“又”像手之形,并且为右手。可见“友”是会意字,其意思是两只右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从“友”字的造型,可以想见我们的先民,朋友相逢时,他们也会像今天一样用握手来表示朋友之情。这种习惯一直延续至今,当旧友重逢,两人仍然是热情地伸出右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以表示彼此之间的深厚友谊。

“妻”是抢来的

  无论是甲骨文还是金文,一望便知古“妻”字中有一个或跽或跪的被奴役的女子形象,这个女子的头发显然是飘散的,另外加一只罪恶的手,这只手正伸向女子的头部,将她的头发抓住。可见“妻”是一个会意字,其意思是:用手去抓住一个女子的头发。古文的“妻”字生动地描绘了上古社会中抢夺别人的女子作为自己配偶的一种风俗。

  随着社会的进步,这种抢婚习俗当然要退出历史舞台,但是在人们的婚姻中,还保持着一种假抢的情形。所谓假抢,就是这种婚姻是得到女方和女方家长同意的“抢”。现在许多地方流行的娶亲要在天亮之前,或者是在天黑时的习俗,就留有古代抢妻习俗的痕迹。

拆字对联

  南朝时的江淹,年轻时家贫而才思敏捷。一次,一群文友在江边漫游,遇一蚕妇,当时有一颇负盛名的文人即兴出联曰:“蚕为天下虫。”将“蚕”拆为“天”和“虫”,别出心裁,一时难倒众多才子。正巧一群鸿雁飞落江边,江淹灵感触发,对曰:“鸿是江边鸟。”将“鸿”拆为“江”和“鸟”,贴切工巧,言近意远,顿时博得一片喝彩。

2、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识字5《动物儿歌》知识点

  一、教材分析

  《动物儿歌》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介绍了6种小动物的生活习性。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中有六个是虫字旁的字,而且是左形右声的形声字。作为识字儿歌,应在学生熟读儿歌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识记字形。本课儿歌每一句都是以“谁在哪里干什么”的结构组成的,充满儿歌的节奏和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

  二、生字笔顺

  图片

  三、会写字及组词

  间(花间)(中间)(人间)(乡间)

  迷(入迷)(迷人)(书迷)(迷宫)

  造(造句)(再造)(打造)(仿造)

  运(运动)(运气)(运用)(走运)

  池(小池)(水池)(池子)(电池)

  欢(欢乐)(欢快)(欢笑)(人欢马叫)

  网(上网)(网吧)(电网)(天罗地网)

  四、会认字及组词

  蜻qīng (蜻蜓)

  蜓tíng(蜻蜓)

  迷mí (迷路) (迷人)

  藏cáng (捉迷藏)(躲藏)

  造zào(造句)(制造)

  蚂 mǎ(蚂蚁)

  蚁yǐ (蚂蚁) (工蚁) (白蚁)

  食shí(食物)(粮食)(食品)(日食)(月食)

  粮liáng(粮食) (口粮) (粮草)

  蜘zhī (蜘蛛)

  蛛zhū(蜘蛛)(蛛网)

  网wǎng(上网)(网吧)

  五、易错字

  间:被包围部分是“日”,不要写成“口”。

  迷:被包围部分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

  运:里面是“云”,不要写成“元”。

  网:里面是两个“×”,不要写成两个“人”。

  六、近义词

  造—建 食粮—粮食 运—搬

  七、反义词

  忙一闲 里—外 前—后

  八、多音字

  空kōng(天空) kòng(空白)(空地)

  结jiē(结果子)(结实) jié(结网)

  九、词句积累

  1.蜻蜓展翅 蝴蝶飞舞 蚯蚓松土

  蚂蚁搬家 蝌蚪游水 蜘蛛结网

  蜜蜂采蜜 知了鸣叫 螳螂捕蝉

  2.蜻蜓半空展翅飞,蝴蝶花间捉迷藏。

  蚯蚓土里造宫殿,蚂蚁地上运食粮。

  蝌蚪池中游得欢,蜘蛛房前结网忙。

  相关资料

  小动物

  蜻蜓 – 差翅亚目昆虫

  所属类别 : 动物

  蜻蜓,无脊椎动物,昆虫纲,蜻蜓目,差翅亚目昆虫的通称。一般体型较惖大,翅长而窄,膜质,网状翅脉极为清晰。视觉极为灵敏,单眼3个;触角1对,细而较短;咀嚼式口器。蜻蜓是世界上眼睛最多的昆虫。蜻蜓的眼睛又大又鼓,占据着头的绝大部分,且每只眼睛又有数不清的“小眼”构成,这些“小眼”都与感光细胞和神经连着,可以辨别物体的形状大小,它们的视力极好,而且还能向上、向下、向前、向后看而不必转头。

  常见的蜻蜓如蓝面蜓多分布于浙江、四川等省;长痣绿蜓分布在华北一带;黄蜻全国多省有分布;玉带蜻仅产于中国,主要分布于北京、江苏和福建等省市。

  蝴蝶

  蝴蝶

  所属类别 : 动物

  蝶,通称为”蝴蝶,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鳞翅目、锤角亚目动物的统称。全世界大约有 14000 多种,大部分分布在美洲,尤其在亚马逊河流域品种最多。中国有 1200 种。蝴蝶一般色彩鲜艳,身上有好多条纹,色彩较丰富,翅膀和身体有各种花斑,最大的蝴蝶展翅可达28~30厘米左右,最小的只有 0.7 厘米左右。蝴蝶和蛾类的主要区别是蝴蝶头部有一对棒状或锤状触角,蛾的触角形状多样。

  蝴蝶体形大多在5~10cm之间,身体分为头、胸、腹;两对翅;三对足。在头部有一对锤状的触角,触角端部加粗,翅宽大,停歇时翅竖立于背上。蝶类触角为棒形,触角端部各节粗壮,成棒锤状。体和翅被扁平的鳞状毛。腹部瘦长。最大的是新几内亚东部的亚历山大女皇鸟翼凤蝶,雌性翼展可达31厘米;最小的是阿富汗的渺灰蝶,展翅只有7毫米。口器是下口式;足是步行足;翅是鳞翅;属于全变态。

  蝴蝶翅膀上的鳞片不仅能使蝴蝶艳丽无比、还像是蝴蝶的一件雨衣。因为蝴蝶翅膀的鳞片里含有丰富的脂肪,能把蝴蝶保护起来,所以即使下小雨时,蝴蝶也能飞行。

一、将下列字的音节补充完整。

  īnɡ  í  ǎ  ōnɡ

  蜻  食  蚂  宫

二、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画“√”

  蚂蚁(yī yǐ)  蜻蜓(tínɡ tín)

  蜘蛛(zhū zū) 捉迷藏(cánɡ zànɡ)

三、看拼音,写词语。

  zhōnɡ jiān  zào  jù

  ( ) ( )

  mí  lù shuǐ chí

  ( ) ( )

  jié wǎnɡ  huān xǐ

  ( ) ( )

四、照样子,写词语。

  蜻蜓飞    (      )

  (      )   (      )

五、选字填空。

  ①池   ②也

  1.青蛙在(  )塘里捉虫子。

  2.这位警察叔叔(  )住在这一带。

  ③两   ④网

  3.蜘蛛在树上忙着结(  )。

  4.天上飞着(  )只美丽的鸟。

六、照样子,写句子。

  例:蝴蝶飞舞。

  蝴蝶高兴地飞舞。

  1.蚯蚓松土。

  __________________

  2.蜜蜂采蜜。

  __________________

  3.蚂蚁搬家。

  _________________

七、回忆课文,巧选择。

  1.__________池中游得欢。

  A.蚯蚓     B.蝌蚪

  2.蚂蚁地上__________。

  A.捉迷藏 B.运食粮

参考答案

  一、q sh m ɡ

  二、yǐ tínɡ zhū cánɡ

  三、中间 造句 迷路 水池 结网 欢喜

  四、青蛙跳 蝌蚪游 蚂蚁爬

  五、1.① 2.② 3.④ 4.③

  六、1.蚯蚓快乐地松土。

  2.蜜蜂自由自在地采蜜。

  3.蚂蚁慢慢地搬家。

  七、1.B 2.B

  类文阅读

动物儿歌

  蜜蜂花蕊勤采蜜,

  青蛙田里吃害虫,

  燕子空中啄飞蚊,

  小羊山上吃青草,

  鲨鱼海里称霸王。

小蜜蜂

  红花花,黄花花,张着小嘴笑哈哈,

  谁来帮我传花粉,我把花蜜送给他。

  小蜜蜂,飞过来,对着花儿说了话:

  我来帮你传花粉,我把蜜糖送大家。

推荐阅读:《小蜜蜂》

音频:00:0000:31

3、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第10课《纸的发明》知识点

  知识点

  一、四大发明

  四大发明是我们国家最伟大的文化成果。包括: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

  二、人物介绍

  蔡伦,字敬仲,桂阳郡宋阳(今湖南宋阳)人,生于东汉永平四年(公元61年),卒于建光元年(公元121年)。蔡伦从小随父辈种田,聪明伶俐,讨人喜欢。永乐十八年(公元75年)蔡伦被选入宫,时约15岁。他读书识字,成绩优异,公元88年,侍幼帝(和帝)左右,参与国家机密大事,秩俸二千石,地位与九卿等同。中国历史上宦官干预国政,也正由此开始。在此期间,他总结西汉以来造纸经验,改进造纸工艺,利用树皮、碎布(麻布)、麻头、鱼网等原料精制出优质纸张,由他监制的纸被称为“蔡侯纸”。他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 “四大发明” 之一的造纸术有着巨大贡献,被纸工奉为造纸鼻祖、 “纸神”。建光元年(公元121年)自尽而亡。

  三、生字组词

  术shù(算术、术语、武术)

  伟wěi(伟大、雄伟、伟人)

  录lù(录取、录音、录用)

  册cè(上册、史册、纪念册)

  保bǎo(保护、保存、保证)

  存cún(存心、存在、存钱)

  约yuē(约会、大约、节约)

  验yàn(验算、验血、经验)

  阿ā(阿姨、阿爸、阿婆)

  欧ōu(欧洲、姓欧、欧元)

  洲zhōu(亚洲、非洲、大洋洲)

  社shè(社会、报社、社团)

  四、多音字

  累:lèi(累坏)lěi(积累)léi(果实累累)

  鲜:xiān(鲜花)xiǎn(朝鲜)

  重:zhòng(重量)chóng(重复)

  五、近义词

  笨重—沉重 轻便—简便 粗糙—粗陋

  吸收—吸取 改进—改善 促进—推动

  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六、反义词

  文明—野蛮 贡献—索取 笨重—轻巧

  粗糙—光滑 促进—阻止

  七、理解词语

  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多,学问大。

  普及:普遍推广,使大众化。

  粗糙:不精细;不光滑。

  传承:传授和继承。

  促进:促使前进;推动使发展。

  八、词语积累(形容知识渊博的词语)

  学富五车 才高八斗 博学多才 见多识广

  满腹经纶 才华横溢 博览群书 博古通今

  九、概括段落意思

  第1自然段:总说造纸术的意义;

  第2自然段:早在几千年造纸方法发明以前人们将文字先是刻在龟甲兽骨上,后来刻在竹片木片上,再后来写在帛上;

  第3自然段:西汉时代懂得用麻造纸;

  第4自然段:东汉时代,蔡伦改进造纸术;

  第5自然段:后来造纸术传到了全世界,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的发展。

  十、问题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课文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记叙了造纸术的发明过程、每个过程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我国造纸术发明及传播,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促进与影响。

  2.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课文写这段有什么作用?

  这段写的是纸发明前人们记录、阅读、携带、保存文字的不便,表现出我国劳动人民在“纸”上的探索不断,也使得纸的发明显得非常迫切,正是因为这些探索使得后来的纸的发明水到渠成。也与后文“……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呼应,为后面蔡伦改进造纸术做好的了铺垫。

  3.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你体会到了什么?

  我体会到: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搬运和保存也方便,蔡伦真聪明……

  4.我国的造纸术首先传到邻近的朝鲜半岛和日本,后来又传到阿拉伯世界和欧洲,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我国的造纸术传到朝鲜,朝鲜的人们会说些什么?

  中国人太伟大了,竟然用这么容易找到的便宜材料做出这么实用的纸来,以后我们写东西、阅读、搬运、保存再也不发愁了。

  5.仿写: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上面一段话写出造纸具体过程。请你用上“……,……再……”写做一件事的过程。

  早上起来,我先穿好衣服,再洗脸、刷牙。

  十一、课文主题

  课文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记叙了造纸术的发明过程、每个过程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我国造纸术发明及传播,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促进与影响。了解国情历史,具有文化自信,尊重民族优秀文化成果。

  十二、教材课后习题

  1.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照样子填写下面的图表。

  图片

  2.结合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说说为什么只有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

  原有的龟甲、竹片、帛、麻纸等书写工具都有一定的缺点,而用蔡伦改进的造纸术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而且轻便好用,所以就传承下来了。

  相关资料

  纸的历史

  纸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四大发明之一,它与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一起,给我国古代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技术的基础。纸的发明结束了古代简牍繁复的历史,大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在上古时代,祖先主要依靠结绳纪事,以后渐渐发明了文字,开始用甲骨来作为书写材料。后来又发现和利用竹片和木片(即简牍)以及缣帛作为书写材料。但由于缣帛太昂贵,竹木太笨重,于是便导致了纸的发明。据考证,我国西汉时已开始了纸的制作。1957年陕西省博物馆在西安东郊灞桥附近的一座西汉墓中,发掘出了一批称之为”灞桥纸”的实物,其制作年代当不晚于西汉武帝时代。之后在新疆的罗布淖尔和甘肃的居延等地都发掘出了汉代的纸的残片,它们的年代大约比东汉建初至元兴年间的宦官蔡伦所造的纸要早150年至200年。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纸的发明虽很早,但一开始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政府文书仍是用简牍,缣帛书写的。至献帝时,东莱人左伯又对以往的造纸方法作了改进,进一步提高了纸张质量。他造的纸洁白,细腻,柔软,匀密,色泽光亮,纸质尤佳,世称”左伯纸”,其中尤以五色花笺纸,高级书信纸为上。魏晋南北朝时期纸广泛流传,普遍为人们所使用,造纸技术进一步提高,造纸区域也由晋以前集中在河南洛阳一带而逐渐扩散到越,蜀,韶,扬及皖,赣等地,产量,质量与日俱增。造纸原料也多样化,纸的名目繁多。如竹帘纸,纸面有明显的纹路,其纸紧薄而匀细。剡溪有以藤皮为原料的藤纸,纸质匀细光滑,洁白如玉,不留墨。东阳有鱼卵纸,又称鱼笺,柔软,光滑。江南以稻草,麦杆纤维造纸,呈黄色,质地粗糙,难以书写。北方以桑树茎皮纤维造纸,质地优良,色泽洁白,轻薄软绵,拉力强,纸纹扯断如棉丝,所以称棉纸。蔡伦造纸的原料广泛,以烂鱼网造的纸叫网纸,破布造的纸叫布纸,因当时把鱼网破布划为麻类纤维,所以统称麻纸。

  为了延长纸的寿命,晋时已发明染纸新技术,即从黄蘖中熬取汁液,浸染纸张,有的先写后染,有的先染后写。浸染的纸叫染潢纸,呈天然黄色,所以又叫黄麻纸。黄纸有灭虫防蛀的功能。

  隋唐时期,著名的宣纸诞生了。在宣纸的主要产地安徽宣州有这么一个传说:蔡伦的徒弟孔丹,在 皖南以造纸为业,他一直想制造一种特别理想的白纸,用来替师傅来画像修谱。但经过许多次的试验都不能如愿以偿。一次,他在山里偶然看到有些檀树倒在山涧旁边,因年深日久,被水浸蚀得腐烂发白。后来他用这种树皮造纸,终于获得成功。由此可以断定:利用树皮制造宣纸,在唐朝时候就比较盛行了。唐代写经的硬黄纸,五代和北宋时的澄心堂纸等,都是属于熟宣纸一类。嗣后宣纸一直是书写,绘画不可缺少的珍品,到明清以后,中国书画几乎全用宣纸。

  同时,由于发明了雕版刷术,大大刺激了造纸业的发展,造纸区域进一步扩大,名纸迭出,如益州的黄白麻纸,杭州,婺州,衢州,越州的藤纸,均州的大模纸,蒲州的薄白纸,宣州的宣纸,硬黄纸,韶州的竹笺,临州的滑薄纸。唐代各地多以瑞香皮,栈香皮,楮皮,桑皮,藤皮,木芙蓉皮,青檀皮等韧皮纤维作为造纸原料,这种纸纸质柔韧而薄,纤维交错均匀。唐代在前代染黄纸的基础上,又在纸上均匀涂蜡,经过砑光,使纸具有光泽莹润,艳美的优点,人称硬黄纸。还有一种硬白纸,把蜡涂在原纸的正反两面,再用卵石或弧形的石块碾压摩擦,使纸光亮,润滑,密实,纤维均匀细致,比硬黄纸稍厚,人称硬白纸。另外政治家填加矿物质粉和加蜡而成的粉蜡纸;在粉蜡纸和色纸基础上经加工出现金,银箔片或粉的光彩的纸品,称做金花纸,银花纸或金银花纸,又称冷金纸或洒金银纸;还有 色和花纹极为考究的砑花纸,它是将纸逐幅在刻有字画的纹版上进行磨压,使纸面上隐起各种花纹,又称花帘纸或纹纸,当时四川产的砑花水纹纸鱼子笺,备受文人雅士的欢迎。另外,还出现了经过简单再加工的纸,著名的有薛涛笺,谢公十色笺等染色纸,金粟山 经纸,以及各种各样的印花纸,松花纸,杂色流沙纸,彩霞金粉龙纹纸等。

  五代制纸业仍继续向前发展,歙州制造的澄心堂纸,直到北宋,一直被公认为是最好的纸;此纸”滑如春水,细密如蚕茧,坚韧胜蜀笺,明快比剡楮”。这种纸长者可五十尺为一幅,自首至尾匀薄如一宋代继承了唐和五代的造纸传统,出现了很多质地不同的纸张,纸质一般轻软,薄韧,上等纸全是江南制造,也称江东纸。纸的再利用开始于南宋,以废纸为原料再造新约,人称还魂纸或熟还魂纸,具有省料,省时,见效快的特点。

  元代造纸业凋零,只在江南还勉强保持昔日的景象。到了明代,造纸业才又兴旺发达起来,主要名品是宣纸,竹纸,宣德纸,松江潭笺。清代宣纸制造工艺进一步改进,成为家喻户晓的名纸。各地造纸大都就地取材,使用各种原料,制造的纸张名目繁多,在纸的加工技术方面,如施胶,加矾,染色,涂蜡,砑光,洒金,印花等工艺,都有进一步的发展和创新。各种笺纸再次盛行起来,在质地上推崇白纸地和淡雅的色纸地, 色以鲜明静穆为主。康熙,乾隆时期的粉蜡笺,如描金银图案粉蜡笺,描金云龙考蜡笺,五彩描绘砑光蜡笺,印花图绘染色花笺,三色纸上采用粉彩加蜡砑光,再用泥金或泥银画出各种图案。笺纸的制作在清代已达到精美绝伦的程度。

  另外,我国从晋代开始朝廷就从邻国接受贡纸,如南越进贡的侧理纸(或称苔纸),是以海苔为原料,加上味甘,大温,无毒的侧理制成的越南纸。朝鲜进贡的高丽纸,鸡林纸为历代统治者所喜爱。到清代则有朝鲜的丽金笺,金龄笺,镜花笺,竹青纸,越南的苔笺,日本的雪纸,奉书纸,西方的金边纸,云母纸,漏花纸,各色笺纸,回回各色花纸等。

4、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第7课《怎么都快乐》知识点

  知识点

教材分析:

  《怎么都快乐》是一首儿童诗,贴近儿童生活,充满了童趣,语言生动有趣,其学习活动也有针对性。通过这些学习活动,使学生感受到独自一个人有快乐,与别人相处很快乐,帮助别人更是一种快乐;玩耍是快乐,学习也是快乐,初步知道应该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我会写:

  玩wán(好玩)(玩乐)(玩火)(玩水)

  很hěn(很好)(很多)(很大)(很长)

  当dāng(当心)(当年)(当时)(当天)

  dàng(上当)

  音yīn(音乐)(口音)(拼音)(注音)

  讲jiǎng(讲课)(听讲)(主讲)(开讲)

  行xíng(不行)(行人)(行动)(行走)

  háng(银行)(行业)

  许xǔ(许多)(也许)(少许)(不许)

我会认:

  怎zěn(怎么) 独 dú(单独)

  跳tiào(跳远) 绳 shéng (绳子)

  讲jiǎng(讲话) 得děi(可得注意)

  羽yǔ(羽毛) 球qiú(篮球)

  戏xì(游戏) 排pái(排球)

  篮lán(篮子) 连lián(连长)

  运yùn(运动)

易错的字:

  “行、很”字,注意左边是“彳”,不要写成“亻”。

  “当”字,注意下面是“彐”。

部首:

  土(地、块)

多音字:

  好hǎo(好人) hào(爱好) 当 dānɡ(当心)

  当 dānɡ(当心) dànɡ(上当)

  得 děi(得回家) de(飞得高) dé(得到)

  行xínɡ(不行)hǎnɡ(一行)

近义词

  独自——单独 正好——恰好 许多——很多

反义词

  独自——结伴  静悄悄——闹哄哄

  正好——不巧  很多——很少

一课一练:

1、仿照课文写一写。

  一个人玩,很好!

  独自一个,静悄悄的,

  正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

玩拼图 读连环画

看电视 捏橡皮泥

2、用一两句话写一写同学们打扫卫生的场景,注意用上合适的短语。

  示例:

扫地

放学后,同学们一起打扫教室。他们有的,有的,还有的……一会就把教室打扫干净了。

课后习题答案:

2、读一读,说一说。

  讲故事 听音乐 弹钢琴 踢毽子

  跳皮筋 踢足球 打排球

  玩游戏 做作业 练书法

这些词语是表示游戏名称的词语,认真读一读,就会发现加点的都是表示动作的词,后面跟着的是表示名称的词,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词语还有:

  相关资料

老鹰捉小鸡

  老鹰捉小鸡 – 传统游戏

  所属类别 : 游戏作品

  老鹰捉小鸡,俗称”黄鹞吃鸡”,又叫”黄鼠狼吃鸡”,是一种多人参加的益智娱乐游戏,在户外或有一定空间的室内进行。这种游戏,对发展学生灵敏性和协调能力,培养学生合作练习,合作意识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游戏开始时前先分角色,即一人当母鸡,一人当老鹰,其余的当小鸡。小鸡依次在母鸡后牵着衣襟排成一队,老鹰站在母鸡对面,做捉小鸡姿势。游戏开始时,老鹰叫着做赶鸡运作。母鸡身后的小鸡做惊恐状,母鸡极力保护身后的小鸡。老鹰再叫着转着圈去捉小鸡,众小鸡则在母鸡身后左躲右闪。

拔河

  拔河 – 体育运动项目

  所属类别 : 其他

  拔河为双方各执绳一端进行角力的体育活动,属于中国的传统运动项目。

  拔河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拔河这项活动,不过在那时不叫拔河,而称为“钩强”或“牵钩”,后演变为荆楚一带民间流行的“施钩之戏”。

  2015年12月,韩国、越南、柬埔寨、菲律宾一起申请的拔河(Tugging rituals and games)成功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5、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第8课《彩色的梦》知识点

  知识点

教材分析:

  《彩色的梦》这篇课文是一首充满想象的诗歌。全诗共四小节,描写了小朋友用彩色铅笔在白纸上画画时的丰富想象,表现了儿童对大自然的赞美与向往。

  全诗共有四节,按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来写,首先总写笔在白纸上跳蹦,写下了美丽的梦想。第二、三两节具体写梦想的内容,句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最后一节又回到“彩色铅笔”上,总结全文,写出了梦境的丰富内容。

我会写:

  彩(彩色)(彩笔)(精彩)(彩虹)

  梦(做梦)(美梦)(梦想)(梦乡)

  森(森林)(阴森)(森严)

  拉(拉开)(拉面)(沙拉)(拉力)

  结(结果)(结实)(结巴)

  苹(苹果)(苹果树)

  般(一般)(百般)(般配)

  精(精灵)(精美)(精神)(精明)

  灵(机灵)(灵活)(心灵)(灵气)

易错的字:

  烟囱(cōng)草坪(píng)

  森(sēn)林 彩(cǎi)色

  结:右边的上面是“士”,不是“土”。

  灵:“灵”的上半部分是“彐”,口朝左开。

多音字:

  空kōng(天空)kòng(空白)

  结jié(结束)jiē(结果)

近义词

  葱郁—葱茏 叮咛—叮嘱 透明—透亮

反义词

  长—短 硬—软 透明—浑浊

练一练:

用“有的……有的……有的……”写句子。

  1、下课了,同学们有的打球,有的跑步,有的丢沙包,开心极了。

  2、天上的云姿态万千,有的像活蹦乱跳的小鹿,有的像可爱的小猫,有的像张着大嘴的狮子。

问题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文中彩色的梦指的是什么?

  答:彩色的梦指的是帮我完成梦想彩色铅笔。

2、彩色的梦境有什么特点?

  “我的彩色梦境”很美,很有童趣,很丰富多彩。

3、我的彩色梦境,有水果香,有四季风,还有紫葡萄的叮咛,在溪水里流动……

省略号有什么作用?

  省略号表示彩色的梦境还有很多很多。如:有彩色的朝霞,有茫茫的云海,有冉冉升起的太阳,有浩瀚的大海,有巍峨的青山。

4、从文中描绘的彩色梦境里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我是一个积极向上,热爱美好生活的人。

课文主题:

  本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丰富的想象,五彩缤纷的色彩描绘了我”用彩色铅笔划出了一幅幅美丽、和谐的图画,表达了少年儿童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课后习题答案:

1、朗读课文。

  “我”画了大块的草坪、大朵的野花、大片的天空,画了森林里的雪松和小鸟,画了小屋和天上的红太阳。

2、你想用彩色铅笔画些什么?试着仿照第2小节或第3小节,把想画的内容用几句话写下来。

示例1:

  脚尖滑过的地方

  大片的油菜花,黄了;

  大个的果子,红了

  大片的田野,绿了

  五—颜—六—色!

示例2:

  我想画风儿。

  风儿微笑,

  在树上荡秋千,

  在草原上赛跑 ,

在院子里用树叶儿玩飞镖游戏。

  相关资料

作者简介

  高洪波,笔名向川。内蒙古开鲁人。中共党员。198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69年应征入伍,任陆军四十师炮团战士、排长,1978年转业后历任《文艺报》新闻部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办公厅副主任,《中国作家》副主编,《诗刊》主编,中国作家协会创联部主任、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71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儿童诗集《大象法官》、《鹅鹅鹅》、《吃石头的鳄鱼》、《喊泉的秘密》、《我喜欢你,狐狸》、《种葡萄的狐狸》、《少女和泡泡糖》、《飞龙与神鸽》,散文集《波斯猫》、《文坛走笔》、《高洪波军旅散文选》、《司马台的砖》、《人生趣谈》、《为二十一世纪祈祷》、《柳桃花》、《避斋走笔》、《高洪波散文选》,评论集《鹅背驮着的童话——中外儿童文学管窥》、《说给缪斯的情话》等。诗歌《我想》获全国第一届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散文集《悄悄话》获全国第三届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

彩色铅笔

  所属类别 : 艺术品

  彩色铅笔是一种非常容易掌握的涂色工具,画出来的效果以及长相都类似于铅笔。颜色多种多样,画出来效果较淡,清新简单,大多便于被橡皮擦去。是用经过专业挑选的,具有高吸附显色性的高级微粒颜料制成。具有透明度和色彩度,在各类型纸张上使用时都能均匀着色,流畅描绘,笔芯不易从芯槽中脱落。有单支系列(129色)、12色系列、24色系列、36色系列、48色系列、72色系列、96色系列等。

  彩色铅笔也分为两种,一种是水溶性彩色铅笔(可溶于水),另一种是不溶性彩色铅笔(不能溶于水)。

  不溶性彩色铅笔可分为干性和油性,我们一般市面上买的大部分都是不溶性彩色铅笔。价格便宜,是绘画入门的最佳选择.画出的效果较淡,简单清晰,大多可用橡皮擦去.有着半透明的特征,可通过颜色的叠加,呈现不同的画面效果.是一种较具表现力的绘画工具.

  水溶性彩色铅笔又叫水彩色铅笔,它的笔芯能够溶解于水,碰上水后,色彩晕染开来,可以实现水彩般透明的效果.水溶性彩色铅笔有两种功能:在没有蘸水前和不溶性彩色铅笔的效果是一样的。可是在蘸上水之后就会变成像水彩一样,颜色非常鲜艳亮丽,十分漂亮,而且色彩很柔和。

  同步练习2

一、根据拼音写词语。

  cǎi sè lán tiān jīnɡ línɡ

  ( ) ( ) ( )

  jié ɡuǒ sēn lín

  ( ) ( )

二、给字加偏旁,再组词。

  例:舟+殳=般(一般)

  采+( )=( )( )

  吉+( )=( )( )

  立+( )=( )( )

  青+( )=( )( )

  平+( )=( )( )

  监+( )=( )( )

三、填一填。

  ( )的梦 ( )的草坪

  ( )的野花 ( )的天空

  ( )的森林( )的太阳

四、课文综合阅读

  我的彩色铅笔,

  是大森林的精灵。

  我的彩色梦境,

  有水果香,有季节风,

  还有紫葡萄的叮咛,

  在溪水里流动……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精灵 -( ) 叮咛-( )

  2.看偏旁猜意思。

  我们看“叮咛”是“口”字旁,可以猜想它的意思与有关,意思是。

  3. 仿照句子写一句话。

  我的彩色梦境,有水果香,有季节风。

  有,有。

五、请将“彩、般、苹”三个字在字典中的先后顺序排出来,写在下面。

答案

  一、彩色 蓝天 精灵 结果 森林

  二、采+(彡 )=(彩 )(彩色)

  吉+(纟)=( 结 )( 结果 )

  立+( 扌 )=(拉 )(拉车)

  青+( 米 )=( 精 )( 精神 )

  平+( 艹 )=( 苹 )(苹果 )

  监+(艹 )=(蓝 )( 蓝天 )

  三、

  ( 彩色 )的梦 ( 绿色)的草坪

  ( 大朵 )的野花 (蓝蓝)的天空

  (葱郁)的森林(红红)的太阳

  四、1.神灵 嘱咐(交代)2. 说话 再三嘱咐

  3.下课了,操场上,同学们有打球的,有跑步的。

  五、般 彩苹

6、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第9课《枫树上的喜鹊》知识点

  知识点

  教材分析:

  《枫树上的喜鹊》是本课是篇童话故事,孩子们与枫树上的喜鹊融为一体,表达出了对喜鹊的喜爱之情。

  本文的感情点在两句话中:在心中称呼小喜鹊是我的喜鹊阿姨;在心中称呼小喜鹊是我的喜鹊弟弟。正是对喜鹊的喜爱之深,才会和它融为一体,倾注了满腔的喜爱。

  我会写:

  伞(雨伞)(打伞)(跳伞)(红伞)

  姨(阿姨)(姨妈)(小姨)(表姨)

  弟(弟弟)(兄弟)(弟子)(小弟)

  便(方便)(便当)(便利)(小便)

  教(教学)(教书)(教课)(教给)

  游(游戏)(游泳)(游玩)(导游)

  戏(京戏)(唱戏)(看戏)(戏剧)

  母(字母)(母亲)(母子)(声母)

  易错的字:

  山冈(gāng) 拼(pīn)命 遮蔽(bì)

  姨:注意右半部分,笔顺分别是横、横折、横、竖折折勾、撇、捺。

  母:“母”的笔画笔顺为:竖折/竖弯、横折钩、点、横、点。

  多音字:

  觉jué(睡觉)jiào(感觉)

  便biàn(方便)pián(便宜)

  教jiào(教育)jiāo(教书)

  近义词:

  喜欢—喜爱 看望—探望 高兴—快乐

  反义词:

  升—落 喜欢—讨厌

  抬头—低头 快乐—难过

  练一练:

  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写句子。

  1、海洋馆里的海豚一会儿腾空飞起,一会儿钻入水中,一会儿爬到岸边。

  2、天气总是变幻莫测,一会儿万里无云,一会儿晴空霹雳,一会儿大雨倾盆。

  问题归纳:

  1、枫树是什么样子的?说说我为什么喜欢它?

  答:它好像一把很大又很高的绿色太阳伞,一直打开着。它的绿荫遮蔽了整个渡口。

  因为枫树像高大的绿色太阳伞,为人们遮风挡雨,无私奉献,所以我喜欢它。

  2、喜鹊阿姨都教小喜鹊什么了?再想想喜鹊阿姨还教喜鹊什么?

  喜鹊阿姨站在她的鸟窝边,一会儿教喜鹊弟弟唱歌,一会儿教喜鹊弟弟做游戏,一会儿教他们学喜鹊阿姨自己发明的拼音字母……

  喜鹊阿姨一会儿教喜鹊弟弟如何飞,一会儿教他们如何寻找虫子,一会儿教他们如何识别自己的朋友和敌人。

  3、作者重点写了什么内容?

  作者重点写了喜鹊妈妈教喜鹊唱歌、游戏,还教学习汉语拼音,以及看日出。

  课文主题:

  本文介绍了枫树上喜鹊一家的故事。经过“我”的创造性想象,把喜鹊一家的生活描写得其乐融融、有声有色,让我们感受到了童真童趣,表达了对小动物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

  课后习题答案:

  1、默读课文。文中反复说“我喜欢”,说说“我”喜欢的是什么。

  “我”喜欢高大的枫树,喜欢枫树上的喜鹊窝,喜欢枫树上的喜鹊阿姨,喜欢喜鹊弟弟们,更喜欢看喜鹊阿姨教喜鹊弟弟学习。

  2、看到下面的情景,你会想到什么?试着要写下来。

  我看见喜鹊阿姨找了一条虫子回来,站在窝边。喜鹊弟弟一齐叫道:鹊!鹊!鹊鹊鹊!”

  我懂得,他们的意思是:“___________”

  喜鹊阿姨把虫子送到喜鹊弟弟嘴里,叫起来:“鹊,鹊,鹊……”

  我知道,她是在说:“___________”

  喜鹊阿姨叼来了虫子,喜鹊弟弟一定想吃虫子,所以他们可能会说:“妈妈,妈妈,我要吃,我要吃!

  喜鹊阿姨把虫子送到了喜鹊弟弟的嘴里,接着她可能会说:“乖孩子,快张开着,把它吃了。吃吧,吃吧,不要着急!”

  相关资料

  【童话】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像、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往往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世间万物以生命,使它们人格化。

  它按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需要,通过丰富的幻想,想象和夸张来塑造鲜明的形象,用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和浅显易懂的语言文字反映现实生活,抑恶扬善,起到教育人的目的。阅读时,要深入作者幻想的世界,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有的童话在文章中借主人公之口或用总结性语言把要说的道理直接说出来了,有的则须认真阅读理解,深入分析文章,才能悟出其中的道理。

  因此阅读童话时,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领悟生活真谛。而且童话表现出了我们对美好的向往和追求,因此那往往与生活的现实是相违背的。另外,童话能让人长知识,让人快乐,人类就是在童话的指导下长大的。

  【喜鹊】

  喜鹊是鸟纲鸦科的一种鸟类。共有10个亚种。体长40~50厘米,雌雄羽色相似,头、颈、背至尾均为黑色,并自前往后分别呈现紫色、绿蓝色、绿色等光泽,双翅黑色而在翼肩有一大形白斑,尾远较翅长,呈楔形,嘴、腿、脚纯黑色,腹面以胸为界,前黑后白。留鸟。

  栖息地多样,常出没于人类活动地区,喜欢将巢筑在民宅旁的大树上。全年大多成对生活,杂食性,在旷野和田间觅食,繁殖期捕食昆虫、蛙类等小型动物,也盗食其他鸟类的卵和雏鸟,兼食瓜果、谷物、植物种子等。每窝产卵5~8枚。卵淡褐色,布褐色、灰褐色斑点。雌鸟孵卵,孵化期18天左右,1个月左右离巢。

  除南美洲、大洋洲于南极洲外,几乎遍布世界各大陆。中国有4个亚种,见于除草原和荒漠地区外的全国各地。喜鹊在中国是吉祥的象征,自古有画鹊兆喜的风俗。

  【作者简介】

  郭风,原名郭嘉桂,福建莆田人。1940年,散文《地瓜》(又名《袭》)发表于茅盾主编的《文艺阵地》,随后即不断发表作品。1945年出版童话集《木偶戏》,以其风格新颖,引起文学界的注目。

  1941年进福建省立师范学校学习,1944年毕业后任中学教师,《现代儿童》主编。1949年起一直在福建省文联任职。先后出版《蒲公英和虹》、〈叶笛集〉等约30本散文集、散文诗集和儿童文学作品。童话散文诗《红菇的旅行》获全国第二届儿童文学奖。他的散文大多描写故乡风物和斗争生活,纤巧优美,在散文创作上独居一格。

  创作之外,还主编《榕树文学丛刊》、《黎明散文诗》丛书。这些年来,致力于散文和散文诗的评论工作。

  类文阅读

雪儿

  我的腿跌伤了。爸爸、妈妈每天要去上班,家里就只剩下我一个人。冬天过去了,我多么向往外面那明媚的春光啊!

  一天,爸爸给我带回一只白鸽。这白鸽是爸爸在路上捡的,翅膀受了伤。它的身子很脏,眼睛里充满哀伤。我和爸爸给它洗了澡,敷了药,它变得雪白雪白的了,我便给它取名“雪儿”。过了几天,雪儿和我熟了。我对雪儿说:“雪儿,这儿就是你的家,你安心养伤吧!”从此,我天天和雪儿一起到阳台上去看蓝天,去看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

  爸爸说雪儿是一只信鸽。信鸽是不怕任何艰难险阻的,能够飞越千山万水,忠实地为人们传递信息,所以人们称它们是“蓝天信使”。于是,我更盼着雪儿的伤快点儿好起来。

  终于有一天,雪儿展开双翅飞起来了。啊,我为雪儿欢呼!你看它那双翅膀被春风高高地托起,在蓝天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

  雪儿又飞回阳台,转着圈儿咕咕直叫。我望着它那金黄的眼珠,喃喃说道:“雪儿,你去吧,蓝天才是你施展本领的地方。”我把雪儿轻轻捧起,雪儿望望我,似乎在向我祝福,然后向蓝天飞去。

7、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第10课《古诗三首》知识点

  知识点

我会写:

  络:络纱 络丝 络线 脉络 网络 络绎

  锤:锤打 锤子 铁锤 木锤 千锤百炼

  凿:凿井 开凿 凿子 圆凿 凿壁偷光

  焚:焚香 焚毁 焚烧 忧心如焚 玩火自焚

多音字:

  似:sì相似 shì似的

  当:dāng当前 dàng适当

  络:luò脉络 lào络子

  骨:gǔ骨头 gū骨碌

形近字:

  络(网络)洛(洛阳) 锤(锤子)捶(捶打)

  焚(焚烧)婪(贪婪)

问题归纳:

1、《马诗》这首诗是怎样借物抒情的?

  《马诗》借马渴望带上金笼头,驰骋千里,抒发自己希望有一个广阔空间,施展抱负,报效国家。

2、《石灰吟》这首诗是怎样借物抒情的?

  《石灰吟》借石灰不怕烈火焚烧、粉骨碎身,一心想要把清白留在人间,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坚守高洁之心。

3、这首诗是怎样借物抒情的?

  《竹石》借竹子扎根破岩,不怕狂风猛吹,抒发自己坚定顽强的精神。

课后习题答案:

二、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骏马啊,什么时候才能够套上镶金的笼头,在明净爽朗的秋天的辽阔原野上任意驰骋呢?

  (2)即使身体粉碎变成石灰,也不畏惧敲打撞击、烈火焚烧,还要把洁白干净的石灰留在人世间。

  (3)千种磨难万种打击仍然坚忍劲拔,不管你刮的是什么风。

三、

  《马诗》》借马渴望套上金络脑,驰骋千里,抒发了作者渴望得到重用,以便施展抱负,报效国家的志向。

  《石灰吟》借石灰不怕烈火焚烧、粉骨碎身,一心想要把清白留在人间,表达了作者为国尽忠、不怕牺牲、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竹石》借竹子扎根破岩,不怕狂风吹袭,表现了作者坚定顽强的精神。

  相同点:这三首诗都是咏物诗,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相关资料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作者介绍: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是”长吉体诗歌开创者。”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唐高祖李渊的叔父李亮(大郑王)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 。主要作品:《马诗二十三首》《梦天》《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著有《昌谷集》。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因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主题:

  《马诗》通过写骏马希望套上金络脑,任意驰骋,抒发诗人自己怀才不遇、不被赏识,渴望被重用、建功立业的心情。

译文:

  平沙覆盖着大漠,在月光下犹如无边的积雪,月亮高悬在燕山上,恰似一把弯钩。何时将要套上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在明净爽朗的秋天里任意驰骋呢?

注解:

  ①燕(yān)山:指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

  ②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③何当:何时将要。

  ④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鉴赏:

  ①前两句描写了一片富有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为下文抒情做了铺垫。

  “大漠”“燕山”是边塞征戍之地。“沙如雪”“月似钩”,略作点染,极精炼地勾勒出战场的典型环境。

  ②后两句借马抒情,为自己渴望建功立业而又得不到赏识发出呼喊,表达了一种愤慨之情。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作者介绍: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

  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登进士第。宣德元年(1426年),以御史职随明宣宗平定汉王朱高煦之乱,因严词斥责朱高煦而受宣宗赏识,升为巡按江西,颂声满道。宣德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等地。明英宗时因入京觐见时不向权臣王振送礼,遭诬陷下狱,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而复任。土木之变后,英宗兵败被俘,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升任兵部尚书。明代宗即位,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抵御瓦剌大军。瓦剌太师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也先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和议后,于谦仍积极备战,挑选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得以安宁。当时朝务繁杂,于谦独运征调,合乎机宜。其号令明审,令行政达。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平素俭约,居所仅能遮蔽风雨。但因个性刚直,招致众人忌恨。

  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大将石亨等诬陷于谦谋立襄王之子,致使其含冤遇害。明宪宗时,于谦被复官赐祭,弘治二年(1489年),追谥”肃愍”。明神宗时,改谥”忠肃”。有《于忠肃集》传世。《明史》称赞其”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他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主要作品:《平阳道中》《咏煤炭》《暮春遇雨》《于忠肃集》等。

主题:

  《石灰吟》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译文:

  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的锤击才能从深山中开采出来,它把烈火焚烧看成是平常的事。即使粉骨碎身也全然不怕,只要能把高尚的节操留在人间。

注解:

  ①等闲:平常。

  ②浑:全,全然。

  ③清白:指高尚的节操。

鉴赏:

  ①前两句写的是石灰从开采到烧制的过程,歌颂了一种视死如归、从容不迫的精神。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②最后一句一语双关,诗人借石灰之口,表达了以身报国的宏伟抱负和绝不向世俗低头、绝不同流合污的坚贞精神。“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作者介绍: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

  主要作品:《新竹》《山中雪后》《 墨竹图题诗》等。

主题:

  《竹石》描绘了竹子坚忍、刚直、不屈的形象,表现了作者的刚烈、不屈不挠和刚正不阿铁骨铮铮的高风亮节。

译文: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经受得住,仍然坚韧挺拔,顽强地生存着。

注解:

  【任】任凭。

  【尔】你。

  【咬】这里指的是紧紧扎根在土里。

鉴赏:

  ①“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个“咬”字将竹拟人化,表现出了倔强和坚韧的性格,还显示出了无穷的韵味和奇妙的意境。以“咬”字开篇,突兀奇峭,入手不凡,真是令人拍案叫绝。一个“咬”字,一个“定”字写出竹目标之明确,“不放松”写出意志之坚定。

  ②“千磨万击”写恶势力之甚,“东西南北”写恶势力无处不有,准确地概括了那个黑暗时代的特征,可见竹遭受的打击之大。“任尔东西南北风”,一个“任”字,多么生动、准确地写出了傲竹凛风而立,斗恶不止的英雄气概!表现出诗人无惧无畏、慷慨潇洒、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

  图文解读

  同步练习1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1~2题。

  马诗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①。

  何当金络脑②,快走踏清秋。

  【注释】①〔钩〕一种弯刀。

  ②〔何当金络脑〕意谓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

  1.这是一首边塞诗,由哪些事物景象可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表达更为明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1~3题。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1) 解释重点字词。

  咬:

  坚劲:

  任:

  (2)这首诗写的是生长在什么地方的竹子? ( )

  A竹林里 B深山里 C破岩中

  (3)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这两句诗中的“咬”“立”这两个动词,运用得很好。请你谈谈好在哪里?

  (4)结合课文说说这首诗的写法是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1.由大漠、燕山、钩、马等景象可看。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渴望早日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这两句表达更为明显。

  二、

  (1)紧紧扎根在土里;坚定强劲;任凭

  (2)C

  (3)用拟人手法,很形象。写出了竹子不屈不挠,刚毅顽强的性格。

  (4)借物喻人,托竹抒情。表现了作者不向恶势力低头,铁骨铮铮的形象。

  同步练习2

  1.根据语境,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一群小燕(yān yàn)子飞过燕(yān yàn)山山脉,飞向梦想起航的地方。

  (2)战士们锻炼起来劲(jìn jìng)头十足,将来一定是一支劲(jìn jìng)旅。

  2.比一比,组成词语。

  络( ) 捶( ) 凿( ) 焚( )

  洛( ) 锤( ) 函( ) 烫( )

  3.给下面的诗句选择正确的修辞手法。

  A.拟人 B.比喻 C.夸张 D.排比

  (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

  (2)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

  4.品读诗句,完成后面的练习。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何当”的意思是( )。

  A.何时将要 B.什么时候 C.当时

  (2)这两句诗中的“ ”表达了作者无限的企盼之情。“ ”象征受到了重用,“ ”形象地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3)由“千磨万击”想到了成语 。

  (4)诗句的意思是

  (5)诗句赞美竹子 的精神品格。

  A.无私奉献 B.坚韧顽强 C.硬骨头

  5.比较阅读古诗,选择恰当的诗句填空。

  《马诗》《石灰吟》和《竹石》三首诗都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和远大的志向。但表达的情感却又不同。表现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诗句是 ;表现诗人在困难和打击面前毫不动摇的诗句是 ;表现诗人坚守高洁情操的诗句是 。

  A.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B.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C.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6.诵读古诗,理解诗意,回答问题。

  石灰吟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

  (1)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 (朝代)诗人 。

  (2)诗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若:好像 B.等闲:平常 C.浑:浑浊

  (3)诗句 写出了石灰的特点。

  (4)这首诗吟的是石灰,表达的是作者怎样的志向?请用一个四字词语说明这种写法。

  (5)在括号内选择适当的关联词语将句子衔接起来。

  ( )千锤万凿,( )烈火焚身,( )粉骨碎身,我( )要留清白在人间。

  A.即使 B.不管 C.无论 D.也

  阅读能力大提升

  7.对比阅读,完成练习。

  房兵曹胡马

  【唐】杜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1)解释词语:

  锋棱: 堪:

  (2)诗的前四句写马的 ,后四句写马的 。

  A.精神 B.形态

  (3)分析画线诗句,完成练习。

  这两句诗描写了胡马的 和 。

  其中“ ”一词写出了马的疾驰。在这两句中, 是静态描写, 是动态描写。

  (4)诗的后四句与李贺的《马诗》中的诗句: , 。都表现了诗人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5)这首诗和李贺的《马诗》在表达方法上的相同点是( )。

  A.比喻的手法 B.托物言志 C.以景写情

  8.结合下图,展开想象,把古诗《竹石》改写成一篇小短文。

  参考答案

  1.(1)yàn yān (2)jìn jìng

  2.联络 洛阳 捶打 锤子 开凿 信函 焚烧 烫人

  3.(1)B(2)A

  4.(1)B(2)何当 金络脑 踏清秋 (3)千锤百炼(4)千万次捶打至今还非常坚韧,任凭你东南西北风。(5)B

  5. B CA

  6. (1)千锤万凿出深山 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 于谦 (2)C(3)要留清白在人间 (4)托物言志 (5)AAAD

  7.(1)像刀锋一样突出分明. 甚至可以 (2)B A(3)动作 两耳 四蹄轻 竹批双耳峻 风入四蹄轻 (4)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5)B

  8. 在山上,竹子紧紧咬定青山一点儿也不放松,原来是它的根深深扎进石缝中。千万次捶打到今天身骨仍然很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对于它来说,都是无济于事的。这竹子好坚强啊,好执着!

  解析:这是把《竹石》改写成一段话的训练。首先要理解古诗句的意思,然后在此基础上展开想象,并联系作者生活的背景,写成一段通顺的话。

  类文阅读

表达远大志向的古诗词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猷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读山海经

陶潜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马诗

音频:00:00/00:43

墨梅

音频:00:00/00:53

8、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第10课《纸的发明》知识点

  知识点

一、四大发明

  四大发明是我们国家最伟大的文化成果。包括: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

二、人物介绍

  蔡伦,字敬仲,桂阳郡宋阳(今湖南宋阳)人,生于东汉永平四年(公元61年),卒于建光元年(公元121年)。蔡伦从小随父辈种田,聪明伶俐,讨人喜欢。永乐十八年(公元75年)蔡伦被选入宫,时约15岁。他读书识字,成绩优异,公元88年,侍幼帝(和帝)左右,参与国家机密大事,秩俸二千石,地位与九卿等同。中国历史上宦官干预国政,也正由此开始。在此期间,他总结西汉以来造纸经验,改进造纸工艺,利用树皮、碎布(麻布)、麻头、鱼网等原料精制出优质纸张,由他监制的纸被称为“蔡侯纸”。他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 “四大发明” 之一的造纸术有着巨大贡献,被纸工奉为造纸鼻祖、 “纸神”。建光元年(公元121年)自尽而亡。

三、生字组词

  术shù(算术、术语、武术)

  伟wěi(伟大、雄伟、伟人)

  录lù(录取、录音、录用)

  册cè(上册、史册、纪念册)

  保bǎo(保护、保存、保证)

  存cún(存心、存在、存钱)

  约yuē(约会、大约、节约)

  验yàn(验算、验血、经验)

  阿ā(阿姨、阿爸、阿婆)

  欧ōu(欧洲、姓欧、欧元)

  洲zhōu(亚洲、非洲、大洋洲)

  社shè(社会、报社、社团)

四、多音字

  累:lèi(累坏)lěi(积累)léi(果实累累)

  鲜:xiān(鲜花)xiǎn(朝鲜)

  重:zhòng(重量)chóng(重复)

五、近义词

  笨重—沉重 轻便—简便 粗糙—粗陋

  吸收—吸取 改进—改善 促进—推动

  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六、反义词

  文明—野蛮 贡献—索取 笨重—轻巧

  粗糙—光滑 促进—阻止

七、理解词语

  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多,学问大。

  普及:普遍推广,使大众化。

  粗糙:不精细;不光滑。

  传承:传授和继承。

  促进:促使前进;推动使发展。

八、词语积累(形容知识渊博的词语)

  学富五车 才高八斗 博学多才 见多识广

  满腹经纶 才华横溢 博览群书 博古通今

九、概括段落意思

  第1自然段:总说造纸术的意义;

  第2自然段:早在几千年造纸方法发明以前人们将文字先是刻在龟甲兽骨上,后来刻在竹片木片上,再后来写在帛上;

  第3自然段:西汉时代懂得用麻造纸;

  第4自然段:东汉时代,蔡伦改进造纸术;

  第5自然段:后来造纸术传到了全世界,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的发展。

十、问题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课文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记叙了造纸术的发明过程、每个过程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我国造纸术发明及传播,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促进与影响。

2.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课文写这段有什么作用?

  这段写的是纸发明前人们记录、阅读、携带、保存文字的不便,表现出我国劳动人民在“纸”上的探索不断,也使得纸的发明显得非常迫切,正是因为这些探索使得后来的纸的发明水到渠成。也与后文“……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呼应,为后面蔡伦改进造纸术做好的了铺垫。

3.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你体会到了什么?

  我体会到: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搬运和保存也方便,蔡伦真聪明……

4.我国的造纸术首先传到邻近的朝鲜半岛和日本,后来又传到阿拉伯世界和欧洲,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我国的造纸术传到朝鲜,朝鲜的人们会说些什么?

  中国人太伟大了,竟然用这么容易找到的便宜材料做出这么实用的纸来,以后我们写东西、阅读、搬运、保存再也不发愁了。

5.仿写:他

  早上起来,我先穿好衣服,再洗脸、刷牙。

十一、课文主题

  课文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记叙了造纸术的发明过程、每个过程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我国造纸术发明及传播,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促进与影响。了解国情历史,具有文化自信,尊重民族优秀文化成果。

十二、教材课后习题

1.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照样子填写下面的图表。

2.结合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说说为什么只有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

  原有的龟甲、竹片、帛、麻纸等书写工具都有一定的缺点,而用蔡伦改进的造纸术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而且轻便好用,所以就传承下来了。

  相关资料

纸的历史

  纸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四大发明之一,它与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一起,给我国古代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技术的基础。纸的发明结束了古代简牍繁复的历史,大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在上古时代,祖先主要依靠结绳纪事,以后渐渐发明了文字,开始用甲骨来作为书写材料。后来又发现和利用竹片和木片(即简牍)以及缣帛作为书写材料。但由于缣帛太昂贵,竹木太笨重,于是便导致了纸的发明。据考证,我国西汉时已开始了纸的制作。1957年陕西省博物馆在西安东郊灞桥附近的一座西汉墓中,发掘出了一批称之为”灞桥纸”的实物,其制作年代当不晚于西汉武帝时代。之后在新疆的罗布淖尔和甘肃的居延等地都发掘出了汉代的纸的残片,它们的年代大约比东汉建初至元兴年间的宦官蔡伦所造的纸要早150年至200年。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纸的发明虽很早,但一开始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政府文书仍是用简牍,缣帛书写的。至献帝时,东莱人左伯又对以往的造纸方法作了改进,进一步提高了纸张质量。他造的纸洁白,细腻,柔软,匀密,色泽光亮,纸质尤佳,世称”左伯纸”,其中尤以五色花笺纸,高级书信纸为上。魏晋南北朝时期纸广泛流传,普遍为人们所使用,造纸技术进一步提高,造纸区域也由晋以前集中在河南洛阳一带而逐渐扩散到越,蜀,韶,扬及皖,赣等地,产量,质量与日俱增。造纸原料也多样化,纸的名目繁多。如竹帘纸,纸面有明显的纹路,其纸紧薄而匀细。剡溪有以藤皮为原料的藤纸,纸质匀细光滑,洁白如玉,不留墨。东阳有鱼卵纸,又称鱼笺,柔软,光滑。江南以稻草,麦杆纤维造纸,呈黄色,质地粗糙,难以书写。北方以桑树茎皮纤维造纸,质地优良,色泽洁白,轻薄软绵,拉力强,纸纹扯断如棉丝,所以称棉纸。蔡伦造纸的原料广泛,以烂鱼网造的纸叫网纸,破布造的纸叫布纸,因当时把鱼网破布划为麻类纤维,所以统称麻纸。

  为了延长纸的寿命,晋时已发明染纸新技术,即从黄蘖中熬取汁液,浸染纸张,有的先写后染,有的先染后写。浸染的纸叫染潢纸,呈天然黄色,所以又叫黄麻纸。黄纸有灭虫防蛀的功能。

  隋唐时期,著名的宣纸诞生了。在宣纸的主要产地安徽宣州有这么一个传说:蔡伦的徒弟孔丹,在 皖南以造纸为业,他一直想制造一种特别理想的白纸,用来替师傅来画像修谱。但经过许多次的试验都不能如愿以偿。一次,他在山里偶然看到有些檀树倒在山涧旁边,因年深日久,被水浸蚀得腐烂发白。后来他用这种树皮造纸,终于获得成功。由此可以断定:利用树皮制造宣纸,在唐朝时候就比较盛行了。唐代写经的硬黄纸,五代和北宋时的澄心堂纸等,都是属于熟宣纸一类。嗣后宣纸一直是书写,绘画不可缺少的珍品,到明清以后,中国书画几乎全用宣纸。

  同时,由于发明了雕版刷术,大大刺激了造纸业的发展,造纸区域进一步扩大,名纸迭出,如益州的黄白麻纸,杭州,婺州,衢州,越州的藤纸,均州的大模纸,蒲州的薄白纸,宣州的宣纸,硬黄纸,韶州的竹笺,临州的滑薄纸。唐代各地多以瑞香皮,栈香皮,楮皮,桑皮,藤皮,木芙蓉皮,青檀皮等韧皮纤维作为造纸原料,这种纸纸质柔韧而薄,纤维交错均匀。唐代在前代染黄纸的基础上,又在纸上均匀涂蜡,经过砑光,使纸具有光泽莹润,艳美的优点,人称硬黄纸。还有一种硬白纸,把蜡涂在原纸的正反两面,再用卵石或弧形的石块碾压摩擦,使纸光亮,润滑,密实,纤维均匀细致,比硬黄纸稍厚,人称硬白纸。另外政治家填加矿物质粉和加蜡而成的粉蜡纸;在粉蜡纸和色纸基础上经加工出现金,银箔片或粉的光彩的纸品,称做金花纸,银花纸或金银花纸,又称冷金纸或洒金银纸;还有 色和花纹极为考究的砑花纸,它是将纸逐幅在刻有字画的纹版上进行磨压,使纸面上隐起各种花纹,又称花帘纸或纹纸,当时四川产的砑花水纹纸鱼子笺,备受文人雅士的欢迎。另外,还出现了经过简单再加工的纸,著名的有薛涛笺,谢公十色笺等染色纸,金粟山 经纸,以及各种各样的印花纸,松花纸,杂色流沙纸,彩霞金粉龙纹纸等。

  五代制纸业仍继续向前发展,歙州制造的澄心堂纸,直到北宋,一直被公认为是最好的纸;此纸”滑如春水,细密如蚕茧,坚韧胜蜀笺,明快比剡楮”。这种纸长者可五十尺为一幅,自首至尾匀薄如一宋代继承了唐和五代的造纸传统,出现了很多质地不同的纸张,纸质一般轻软,薄韧,上等纸全是江南制造,也称江东纸。纸的再利用开始于南宋,以废纸为原料再造新约,人称还魂纸或熟还魂纸,具有省料,省时,见效快的特点。

  元代造纸业凋零,只在江南还勉强保持昔日的景象。到了明代,造纸业才又兴旺发达起来,主要名品是宣纸,竹纸,宣德纸,松江潭笺。清代宣纸制造工艺进一步改进,成为家喻户晓的名纸。各地造纸大都就地取材,使用各种原料,制造的纸张名目繁多,在纸的加工技术方面,如施胶,加矾,染色,涂蜡,砑光,洒金,印花等工艺,都有进一步的发展和创新。各种笺纸再次盛行起来,在质地上推崇白纸地和淡雅的色纸地, 色以鲜明静穆为主。康熙,乾隆时期的粉蜡笺,如描金银图案粉蜡笺,描金云龙考蜡笺,五彩描绘砑光蜡笺,印花图绘染色花笺,三色纸上采用粉彩加蜡砑光,再用泥金或泥银画出各种图案。笺纸的制作在清代已达到精美绝伦的程度。

  另外,我国从晋代开始朝廷就从邻国接受贡纸,如南越进贡的侧理纸(或称苔纸),是以海苔为原料,加上味甘,大温,无毒的侧理制成的越南纸。朝鲜进贡的高丽纸,鸡林纸为历代统治者所喜爱。到清代则有朝鲜的丽金笺,金龄笺,镜花笺,竹青纸,越南的苔笺,日本的雪纸,奉书纸,西方的金边纸,云母纸,漏花纸,各色笺纸,回回各色花纸等。

  类文阅读

印刷术

推荐阅读:《印刷术》

音频:00:00/02:44

  请认真听读,思考问题。

  1.

  A.早期时候,人们只能用自然物体记载文字。

  B.纸写本的繁荣时代是南北朝时期。

  C.印刷术经历了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两个发展阶段。

  D.汉代是纸写本的繁荣时代,写抄本的盛行,使书籍产量大增,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2.如果你是当时的欧洲人,当印刷术传来后,你会说什么?

  原文:

  中国的印刷术是人类近代文明的先导,为知识的广泛传播和交流创造了条件。

  早期,人们为了记载事件、传播经验和知识,创造了早期的文字符号,并寻求记载这些字符的媒介。由于受当时生产手段的限制,人们只能用自然物体来记载文字符号。例如,把文字刻、写在岩壁、树叶、兽骨、石块、树皮等自然材料上。由于记载文字的材料十分昂贵,所以只能将重要事件做简要记载。大多数人的经验,只能靠口头进行传播,这严重影响着社会文化的发展。

  秦代统一文字以后,汉字发展迅速。读书人要读正史和经典,佛教、道教教徒中的识字者也要读佛经、道经。这样一来,社会对书籍的需求量显著提高。纸的发明,为社会提供了优质、轻便、价廉的书写材料,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书籍的发展。南北朝是纸写本的繁荣时代,写抄本的盛行,使书籍产量大增,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但是手抄书籍费时、费事,又容易抄错、抄漏,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文化的发展,给文化的传播带来不应有的损失。隋朝时随着刻划、拍印以及树皮布印花工艺的手工雕刻技术的进步,逐渐由简陋、粗糙的刻划,向复杂、精致、规范的镌(juān)刻方向发展,为手工雕刻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创造了机会和条件。在这种情况下智慧的中国人在实践中发明了印刷术,在经过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两个阶段的发展后,给人类的发展献上了一份厚礼。

  宋仁宗时的毕昇汲取前人的经验发明了活字印刷,并由蒙古人传至了欧洲,所以后人称毕昇为印刷术的始祖。

参考答案:

  1.只将重要事件做简要记载;手抄书籍;发明了印刷术;产生活字印刷。

  2.中国人,你们太聪明了,谢谢你们对人类做出的贡献。(其它类似答案都对)

榫(sǔn)卯(mǎo)结构

推荐阅读:《榫卯结构》

音频:00:00/01:56

  请认真听读,思考问题。

  1.读短文,下列与文章意思相符的选项是。

  (1)榫卯结构都成富有弹性的框架。

  (2)榫卯是在两个木构件上所采用的一种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凸出部分叫卯;凹进部分叫榫(或榫头)。

  (3)榫卯结构广泛用于建筑,同时也广泛用于家具。

  2.问家长,或者查资料看看我国哪些古老的建筑主要用的榫卯结构。

  原文:

  中国的古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顺檩(lǐn)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

  榫卯是在两个木构件上所采用的一种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或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榫眼、榫槽),榫和卯咬合,起到连接作用。这是中国古代建筑、家具及其它木制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榫卯结构是榫和卯的结合,是木件之间多与少、高与低、长与短之间的巧妙组合,可有效地限制木件向各个方向的扭动。最基本的榫卯结构由两个构件组成,其中一个的榫头插入另一个的卯眼中,使两个构件连接并固定。榫头伸入卯眼的部分被称为榫舌,其余部分则称作榫肩。

  榫卯结构广泛用于建筑,同时也广泛用于家具,体现出家具与建筑的密切关系。榫卯结构应用于房屋建筑后,虽然每个构件都比较单薄,但是它整体上却能承受巨大的压力。这种结构不在于个体的强大,而是互相结合,互相支撑,这种结构成了后代建筑和中式家具的基本模式。

参考答案

  1.(1)(3)。

  2.中国北京紫禁城、颐和园的建筑使用了榫卯结构。

9、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识字3《“贝”的故事》知识点

教材分析:

  《“贝”的故事》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贝”字的演变过程。课文首先由现实生活中的“贝壳”讲起,从甲骨文讲到了现代所写的“贝”字,这段内容虽然很少,但讲出了汉字的演变。“贝”是个象形字,由最初的实物图形慢慢变成了现在的样子,也体现出了汉字由繁到简的发展轨迹。

一、生字笔画笔顺

二、会写字注音及组词

  贝:bèi(宝贝、分贝、干贝)

  壳:ké(贝壳、蛋壳、外壳)

  甲:jiǎ(指甲、甲鱼、甲虫)

  骨:gǔ(骨头、骨气、骨灰)

  钱:qián(钱包、价钱、工钱)

  币:bì(钱币、纸币、外币)

  与:yǔ(与其、与会、与众不同)

  财:cái(钱财、财主、财宝)

  关:guān(开关、关门、关心)

三、我会认注音及组词

  类:lèi(种类、人类、类别)

  漂:piào(漂亮)

  珍:zhēn(珍贵、珍爱、珍珠)

  饰:shì(装饰、首饰、饰品)

  品:pǐn(品行、品德、品种)

  随:suí(跟随、随从、随便)

  易:yì (容易、轻易、简易)

  损:sǔn(损伤、损坏、损失)

  赚:zhuàn(赚钱、赚取、赚了)

  赔:péi (赔本、赔钱、赔款)

  购:gòu(购买、收购、抢购)

  贫:pín(贫穷、贫困、贫寒)

四、易错字

  贝:常与“见”混淆,最后一笔是点。

  壳:“壳”的上面是“士”,不要写成“土”

  骨:“骨”的下部的“月”第一笔是竖。

  与:“与”的第二笔是竖折折钩,一笔写成。

五、多音字

  骨:gǔ(骨头)gū(花骨朵)

  漂:piāo(漂流)piào(漂亮)

  当:dāng(当作)dàng(上当)

六、近义词

  保护——爱护 漂亮——美丽

  珍贵——宝贵 喜欢——喜爱

七、反义词

  古——今 保护——破坏 张开——合上

  喜欢——讨厌 珍贵——普通 容易——困难

八、理解词语

  保护:尽力照顾,使不受损害。

  珍贵:价值大;意义深刻;宝贵。

  饰品:饰物。

  携带:随身带着。

  漂亮:好看;美观。

  喜欢:对人或事物有好感或感兴趣。

  容易:做起来不费事的。

  损坏:使失去原来的使用效能。

九、句子解析

1.古时候,人们认为贝壳很漂亮,很珍贵,喜欢把它们当作饰品戴在身上。

  “很漂亮,很珍贵”说明贝壳在古人眼里是多么的美好,人们多么喜欢它。

2.所以,用“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比如,“赚、赔、购、贫、货”。

  解释带有“贝”字旁的字的意义:与钱财有关。

  1.一些生活在水里的动物,用贝壳保护自己的身体。

  这句话是说贝壳最初的作用:可以保护一些生活在水里的动物。

  2.古时候,人们认为贝壳很漂亮,很珍贵,喜欢把它们当作饰品戴在身上。

  “很漂亮,很珍贵”,说明贝壳在古人眼里是多么的美好,人们多么喜欢它。

  3.而且贝壳可以随身携带,不容易损坏,于是,古人还把贝壳当作钱币。

  交代了贝壳的另一个特点:可以随身携带,不容易损坏。所以,人们把它当作钱币,在市场上流通。

十、课文主要内容

  本文介绍了“贝”字是怎么来的及“贝”字所代表的意义。

十一、课文结构

  第一自然段:写“贝”字甲骨文是怎么来的,是什么样子。

  第二自然段:解释了“贝”字的意义,写了带“贝”字旁的字的特点。

十二、问题归纳

1.贝壳为什么会被当作饰品?

  古时候,人们认为贝壳很漂亮,很珍贵,喜欢把它们当作饰品戴在身上。

2.贝壳为什么会被当作钱币? “贝”字旁的意义是什么?

  贝壳可以随身携带,不容易损坏,于是,古人还把贝壳当作钱币。所以,用“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

3.你还知道哪些有趣的形声字?

  “草、花、艾、蓝”等字都是“艹”部,这些字都和花草有关;“衬、衫、裤、褂”都是“衤”部,这些字都和衣服有关。

十三、课文主题

  本文介绍了“贝”字是怎么来的,它最早是如何产生的,还介绍了“贝”字代表的意义,多和钱财有关。通过介绍“贝”字的故事,激发我们学习汉字的兴趣。

十四、课文分析

  课文介绍了“贝”字的由来、演变以及发展,共有2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引出“贝”字。第二自然段主要讲贝壳因为漂亮、珍贵又便于携带、不易损坏,人们把贝壳当作钱币使用,因此贝字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由一个简单的“贝”字,引出用“贝”作偏旁的一系列的汉字,并由“贝”的字义,指出用“贝”作偏旁的一系列汉字的大致意思。

十五、课后习题答案

3.看图,猜猜加点字的偏旁与什么有关。

  古时候的镜子是用金属铜做的,“镜”的偏旁是“钅”,表示与金属有关。狭

  义的“珠宝”单指玉石制品,所以,带有偏旁“王”的字多与玉石有关。

  相关资料

  【汉字起源】

  汉字起源的旧说法有五种,即结绳说、八卦说、河图洛书说、仓颉造字说和图画说。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结绳说:《北史·魏本纪》说:北朝魏的先世“射猎为业,淳朴为俗,简易为化;不为文字,刻木结绳而已。”记录了一些原始社会部落,在文字出现之前,以结绳记事的方法,把战争、猎获、会盟、选举、庆典、联姻、生育、疾病和灾害等大大小小的事件记录下来。

  过去亦有学者据《周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的论说,推断“文字起源于结绳”。

  八卦说:孔安国《尚书》序(属伪作,但年代甚古)里说:“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河图说:《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河图·玉版》:仓颉为帝,南巡狩,发阳虚之山,临于元扈洛I之水,灵龟负书,丹甲青文,以授之。

  揭开此说的神秘面纱,不难发现,它真实的核心就是算数,能对照“九宫”算法。所谓“九宫”,在谶纬家来说,是八卦加上中央,合为九(“五”位于中央,还可以和五行联系起来);在术数家眼中,则其数横、竖、斜偏、相加得数恒为15。

  仓颉造字:“仓颉造字说”在战国时即已流行。《吕氏春秋·君守》说:“仓颉作书,后稷作稼。”到了秦汉时代,这种传说更加盛行。许慎《说文解字·叙》:“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

  仓颉到底是什么人呢?传说他是黄帝的史官,黄帝是古代中原部落联盟的领袖,由于社会进入较大规模的部落联盟阶段,联盟之间外交事务日益频繁,故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各盟联共享的交际符号,于是搜集及整理共享文字的工作便交在史官仓颉的手上了。

  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

  图画说:现代学者认为:汉字真正起源于原始图画。一些出土文物上刻划的图形,很可能与文字有渊源关系。

  【汉字造字方法】

  一、象形字:如“日、月、山、川”等,都是描摹事物的形状的。这些是狭义上的象形字。

  二、会意字:如两个“木”组成一个“林”字,两个“火”组成一个“炎”字。指用会意法造出的字。

  三、形声字:是在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基础上形成的,通常是两个字符组成的复合体,由表示意义范畴的形旁(意符)和表示声音类别的声旁(声符)组合而成。形旁一般由象形字或指事字充当,声旁可以由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充当。形声字是最能量产的造字形式。

  【写错汉字惹笑话】

  男青年决定到农村老家举行婚礼。男方的父亲给市里的亲家来电报

  问:“能来多少人?好做准备。”

  亲家回电说:“去不了多少人,只准备一吨饭就行了。”他把“顿”写

  成“吨”。

  很快又接到农村的电报:“婚期推迟一月,因一吨饭的米一时难以凑

  齐。”

  【汉字故事】

  据《世说新语》载:东汉末年,杨修在曹操部下任主管。时逢相国府修造门楼,当门梁修建竣工后,曹操亲自来查看,看后,他一言不发,只向手下的人要了笔墨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后,便拂袖而去。此时,在场的人摸头不知脑,不了解曹操此举的用意是什么,于是他们请来杨修。杨修看后解释说:“曹相国的意思不是很清楚吗?他嫌门太宽了,因此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这就是‘阔’。”众人一听,方才明白曹相国是借门做的一个字谜。后来,这个门楼重新改建后又请曹操来看,这次曹操果然满意了。

朋友

  在上古,“朋”和“友”的含义是有区别的。古称“同门曰朋”,其意思是同从一个老师学习的人称为“朋”,即我们今天所说的同学;“同志曰友”,也就是说,志同道合的人称为“友”,即今俗称的“同志”。《说文解字·又部》:“友,同志为友。”许慎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友”为什么指“同志”呢?我们只要看看它的古文字形体就一清二楚了。

  古文“友”字是由两个“又”构成。“又”像手之形,并且为右手。可见“友”是会意字,其意思是两只右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从“友”字的造型,可以想见我们的先民,朋友相逢时,他们也会像今天一样用握手来表示朋友之情。这种习惯一直延续至今,当旧友重逢,两人仍然是热情地伸出右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以表示彼此之间的深厚友谊。

“妻”是抢来的

  无论是甲骨文还是金文,一望便知古“妻”字中有一个或跽或跪的被奴役的女子形象,这个女子的头发显然是飘散的,另外加一只罪恶的手,这只手正伸向女子的头部,将她的头发抓住。可见“妻”是一个会意字,其意思是:用手去抓住一个女子的头发。古文的“妻”字生动地描绘了上古社会中抢夺别人的女子作为自己配偶的一种风俗。

  随着社会的进步,这种抢婚习俗当然要退出历史舞台,但是在人们的婚姻中,还保持着一种假抢的情形。所谓假抢,就是这种婚姻是得到女方和女方家长同意的“抢”。现在许多地方流行的娶亲要在天亮之前,或者是在天黑时的习俗,就留有古代抢妻习俗的痕迹。

拆字对联

  南朝时的江淹,年轻时家贫而才思敏捷。一次,一群文友在江边漫游,遇一蚕妇,当时有一颇负盛名的文人即兴出联曰:“蚕为天下虫。”将“蚕”拆为“天”和“虫”,别出心裁,一时难倒众多才子。正巧一群鸿雁飞落江边,江淹灵感触发,对曰:“鸿是江边鸟。”将“鸿”拆为“江”和“鸟”,贴切工巧,言近意远,顿时博得一片喝彩。

幼儿园学习资源推荐 蜘蛛开店生字拼音组词等知识点归类及同步练习附答案 《有你,真好》习作指导与范文 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六同步练习 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同步练习及答案 《我们家的男子汉》同步练习 小虾生字拼音组词等课文知识点归类及同步练习 《要下雨了》课文生字笔顺拼音组词等知识点归类及同步练习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二首》生字笔顺拼音组词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课文12《古诗二首》生字笔顺拼音组词等课文知识点归类 《习作:我的心爱之物》习作指导与范文 口语交际《我们做朋友》交际实例 《文具的家》课文生字拼音组词笔顺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大还是小》教学设计学精彩片段及反思 《猫》课后习题答案小练笔 抗疫期间,我带孩子们遨游汉字王国:教学实录 《人之初》教学设计 《口语交际:意见不同怎么办》交际方法指导与范文

最新学习资源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识字3《“贝”的故事》知识点 现代文阅读训练:《童真》 现代文阅读训练:《鸡蛋小面包》 一年级孩子做作业太慢,怎么破? 现代文阅读训练:《明月出天山》 三年级下册习作四《我做了一项小实验》知识点、同步练习 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3课《荷叶圆圆》知识点、同步练习 每天十分钟,练习写话很轻松 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4课《刷子李》知识点、同步练习 小学16年级奥数每天一练

相关信息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8单元习作范文 语文老师学期工作计划 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口语交际《商量》教学设计 二年级寓言成语故事100篇 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知识点 统编语文一年级下册背诵内容和闯关表(古诗、课文、日积月累)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课本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知识点归类复习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课本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必背课文日积月累内容梳理